外科综合治疗(共12篇)
外科综合治疗 篇1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综合疗法, 即综合采用皮牵引、甩肩疗法、夹板外固定、口服中药等, 并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以Neer评价标准为准, 其中有77例患者评价为优, 2例患者不满意, 满意度高达97.5%。结论:综合疗法涵盖皮牵引、甩肩疗法、夹板外固定、口服中药等, 不仅能有效帮助患者肱骨复位, 还能帮助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综合疗法,甩肩疗法
肱骨外科颈部是骨折高发区, 位于肱骨干的坚质骨与松质骨的交接部位。中老年人由于骨质较为疏松, 因此极易出现外科胫骨骨折。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综合疗法, 合并使用皮牵引、甩肩疗法、夹板外固定以及口服中药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49例;年龄46~87岁, 平均63.15岁;45例右侧肱骨外科颈骨折, 35例左侧肱骨外科颈骨折;68例由于摔伤导致, 12例由于交通事故所致。患者就诊时间为1~72h。经确诊,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有移位的二部分外科颈骨折。
1.2 治疗方法
1.2.1 皮牵引
在腋下2cm处, 使用宽为7.5cm的医用橡皮膏、引绳将扩张板 (7.5cm×7.5cm×1.0cm) 固定在患者的腋下, 将橡皮膏的两端撕开6cm呈“Y”状。使患者保持坐位, 医生帮助患者缓慢伸直患侧的肘关节, 使受伤一侧保持自然下垂状态。将准备好的医用橡皮膏贴在患肢的外侧, 由内侧经过粘于腋下。粘橡皮膏时, 应当用纱布在骨节突出部位进行衬垫。粘贴好橡皮膏之后, 采用绷带包缠橡皮膏, 应注意不能过紧包缠, 防止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牵引绳处使用1~2kg的秤砣进行牵引。
1.2.2 甩肩疗法
医生应当叮嘱患者在白天时能站不坐, 并使上半身略微向患侧进行倾斜, 使患肢做轻微的前后晃动, 或使上半身略微向前倾斜, 使患肢做轻微的左右晃动。如患者疼痛的症状已经消失, 可使患者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缓慢的划圈动作。患者在卧床休息时, 应当坚持使用牵引架, 使患肢持续受到3~4kg的重量牵引。
1.2.3 夹板固定
使用的材料是厚度为2mm的纸夹板, 使用长度为9、8、7、4cm的纸夹板作为外、后、前、内的侧板。根据患肢的粗细, 将纸夹板固定在患肢上, 并使用纱布将纸夹板进行固定、包缠。在进行皮牵引之后, 应当每3天拍一次X光片, 确定肱骨外科颈骨复位之后, 适当调整牵引的重量。3周之后, 骨痂形成之后就可摘除甩肩装置, 使用纸壳夹板将患肢进行包围, 以医用绷带进行固定。6周后, 如拍片显示折线模糊, 可以解除上述固定措施。
1.2.4 中药口服
在治疗的早期, 患者应当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琥珀丸 (主要成分有三七、续断、桑寄生等) , 2次/d。在治疗中期, 患者应当使用接骨片 (主要成分有土鳖虫、地龙、制骨碎补等) , 1次/d。在治疗后期, 患者应服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壮骨片 (主要成分有鹿茸、补骨脂、熟地黄、红参等) , 2次/d。在摘除外部固定之后, 应当以煮沸的艾叶散熏洗患肢。
1.2 评定标准
使用国际通行的Neer标准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在Neer标准中, 疼痛值评价占35%, 功能使用占30%, 活动幅度占25%, 解剖部位占10%。患者的评定总分在90~100为优秀, 81~89为满意, 71~80为不满意, 小于71为失败。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 共有78例患者进行了7~10天的持续牵引, 关节复位, 功能恢复, 骨折的愈合时间跨度为8~12周。根据Neer标准, 共有77例患者的评价为优, 1例患者为满意, 2例患者不满意, 满意度达97.55%。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部位的骨折, 由于此处是肩部松质骨和密质骨的衔接部位, 在用力上十分脆弱, 因此极易出现骨折。由于中老年人骨质普遍较为疏松, 因此更容易出现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 即使出现轻微畸形, 在全身活动的补偿下, 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功能性障碍。对出现肱骨外科颈骨折者, 一般首先选择闭合复位治疗的方法, 因为使用手术方法不能很好地实现关节复位, 且复位后难以进行固定, 不利于患者的恢复。采用综合疗法, 兼并使用皮牵引、甩肩疗法、夹板固定、口服中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皮牵引的功效在于有效抑制肌肉痉挛的出现, 避免因此造成的重叠移位。甩肩疗法的原理则是利用患肢的重力作用, 配合以牵引的力度, 进行缓慢、逐步复位, 这一方法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较小。纸夹板具有韧度高、可塑性强、透气性好、轻便性佳的优势, 可以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采用中药口服的方法, 在前期使用活血化瘀的琥珀丸, 中期使用促进骨折恢复的接骨片, 后期使用强筋壮骨的壮骨片, 并进行艾叶散熏洗, 能有效帮助肩关节愈合, 减少肩部并发症的出现概率。
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中, 尤其应注意功能性锻炼, 进行握拳、耸肩以及肌肉收缩的训练, 预防肩关节僵直。甩肩疗法不仅能帮助肩关节复位, 还能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性训练, 预防肩关节僵直。中药内服也能起到活血化瘀、促进循环的功效, 防止肩部软组织出现粘连, 综合疗法能有效帮助肩关节复位、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洪一波, 周林东.巩固外科颈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 2011, 8 (2) :90-91.
[2]王丽.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科胫骨折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8 (12) :84-85.
[3]谢正荣.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科胫骨折30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 (5) , 279-280.
外科综合治疗 篇2
———四川省**市人民医院
***、男,生于1961年11月。1982年7月绵阳卫校医士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市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 1993年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 1994年任外三科主任; 1998年取得绵阳教育学院临床医学大专毕业; 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任大外科主任、外科党支部书记; 2004年1月任医院副院长。2010年于中央电视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现在就读于四川大学医院管理MBA班。现任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该同志能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党的卫生事业,在工作中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职业道德良好。从事医疗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待病人如亲人,服务热情、耐心细致,从不以医谋私,从未收受过红包、回扣。
2007年任院长后,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满意为目标,围绕创建五型医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了行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狠抓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加强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使医院保持了稳步、持续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 “5.12” 特大地震灾难中,他以护佑生命为天职,带领全院职工顽强拼搏,出色地完成了地震伤员救治、灾后疾病预防、恢复医疗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医疗服务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生 1
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书记称号;2005年曾当选为绵阳市党代表;2008年2月被命名为**市第四批科技拔尖人才。
同时,他积极参加卫生科技三下乡、支援社区、乡镇卫生院、义诊等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到乡镇卫生院查房、指导工作,深受乡镇医院的欢迎。
该同志系统地掌握了外科学理论,精通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了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具有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外科临床工作的能力。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能熟练诊断处理普外、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能解决外科复杂疑难病症;组织、指导危重病人抢救;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及抢救工作。在临床实践中诊治了大量疑难危重病例。尤其擅长于普外,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重型颅脑损伤、DAI、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底占位、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底畸形、Char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脊髓占位、三四脑室占位、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胰头癌根治术等。特别是颅脑肿瘤,颅脑外伤的诊治水平在本市处于领先地位。他在我院率先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占位切除术,垂体瘤切除术等手术填补了在我市神经外科专业的空白。减轻了患者到外地就医的麻烦和经济负担。该同志亲和力、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良好。深得同行的认可,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和信赖。在我市外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该同志组织、管理能力强。担任院长以来,仍坚持参加神经外科业务查房,解决外科疑难重症病例问题,主持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会诊工作;坚持每周一次外科专家门诊。任现职以来,年平均外科专家门诊量1000余人次,平均每年主持外科疑难危重病人抢救100余人次,每年主持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30余次、参加院内外外科危重、疑难病人会诊10余人次。全院行政业务查房每年90余次,每年组织全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2—3次。
该同志教学能力强,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才的能力,每年带教带习本院医师、进修、实习生10余人次。为下级医师进行业务培训、讲课平均每年6次以上。参与、组织全院业务讲课每年2次,全院“三基”考试每年2次。指导基层医院每年4次。任期内无责任和技术事故,病人满意度98%以上,是我院外科专业学科带头人之一。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1991年他主刀完成的“首例脑内陈旧性金属异物摘除、脑膜脑瘢痕切除术成功”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首次应用保留盆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三例)”获1991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术临床研究》获2007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任现职以来撰写第一作者论文4篇,发表的文章有:
1、《内镜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发表在《华西医学2009年第五期》2.《微创侧脑室穿刺联合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发表在《华西医学2009年第六期》
3、《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川应用》发表在《西部医学2009年第八期》
4、《重型颅脑外伤伴休克的治疗》发表在《西
部医学2009年第五期》
5、《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发表在《西部医学2009年第八期》。
鉴于***同志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8年,担任外科副主任医师8年,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近三年继教学分达标,政治思想评分9.9分,获县市级表彰4次加4分,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合格。符合外科主任医师任职条件,经医院职称评聘委员会考评,同意推荐***同志晋升外科主任医师。
院长:
外科综合治疗 篇3
关键词:手术患者 心理分析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8-02
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并能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结合外科手术的特殊性,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1.1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在手术前,通常情况下,生活现状和方式的突然改变,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中断,对自己的疾病的关切和猜疑,平时身体健康的人一旦住院就很快进入患者的角色。而且,由于患者对未来手术和麻醉的不了解及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其心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1.1 焦虑。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将要接受的手术大多会感到焦虑、悲观,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语速急促,在病房来回走动,以及急于向人倾诉等。一般情况下,从悲观焦虑的程度来看,老年人和成年人重于儿童,而女性重于男性。
1.1.2 恐惧。手术患者由于自身对所患疾病的不了解,在医院看到各种病患和手术后的患者,以及和一些非专业人士的交流,都会使患者在住院后产生各种恐惧。表现为害怕打针、害怕手术和所要做的各种检查会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害怕手术后会出现一些后遗症等。
1.1.3 多疑和情绪的不稳定。手术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心理的高度紧张,对身体变化的过度注意等,身体稍有不适和疼痛,就会紧张不安,情绪波动,不断向医生护士咨询自己的病情,或从家庭成员的举止来判断是否对自己的病情有所隐瞒。遇事较为激动,甚至会与医生护士发生口角冲突,对病人呵斥等。
1.2 护理措施:鉴于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为了达到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圆满完成手术,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2.1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医护人员应以恰当的方式想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让他们全面了解病情及与此相关的一切信息,最大限度的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和理解病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和关心,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1.2.3 术前教育。在手术前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性别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前教育。
2 手术中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策略
2.1 手术中期患者的心理特征:手术患者一旦要进入手术,与之相对应,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2.1.1 抑制心理,进入手术室,在大多数患者看来表面都十分镇静,但实际上全部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是一种过分紧张后的心理抑制,从内心来讲渴望手术的完满成功,但也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感觉。
2.1.2 紧张。处于手术室这样的环境之中,医生、麻醉师、护士繁忙的工作和严肃的态度都会刺激患者,患者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紧张状态。
2.2 护理策略:鉴于以上特征,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2.2.1 加强心理干预。護理人员要提早到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和患者一同走进手术室,亲切称呼并妥善安排患者,询问患者心里是否不适,加强心理安慰。
2.2.2 营造良好的手术氛围。术中要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医护人员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要尽量避免各种不利于患者的因素,患者在清醒状态时,医护人员切不可在术中谈论患者的病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物品的来回穿梭。
3 手术后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防护措施
3.1 手术后期患者的心理特征:随着外科手术的结束,受身体的疼痛,对效果的担忧及手术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和以前相比,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1 恐惧和忧虑。手术后刀口疼痛,身体不适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感,部分患者还会对手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等忧心忡忡。还有患者对手术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会给家庭增加负担而忧虑。
3.1.2 情绪不稳定。手术后患者也会因疼痛、不适或康复不顺利而发生情绪急躁,这通常是人在疼痛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控而激起的情绪发泄。
3.2 防护措施:鉴于以上几个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3.2.1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医护人员要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病虽然很重要,但疾病的康复只靠手术的治疗是不够的,还要依赖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
3.2.2 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以及后续的康复所要注意的问题,协助护理人员努力实施各项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3 重视心理安慰。当患者清醒过来,护理人员应以温和的语调告诉患者手术效果。向患者祝贺,这对刚刚苏醒的患者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经常访问患者,对于已有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应细心了解,具体分析,通过心理开导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个手术中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外科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在护理过程中,善于应用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彦玲,贾晓梅,曹月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
[2]林秋琴.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2
[3]郭蕾.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5
[4]罗洪.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3
外科综合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1~65岁, 平均49岁。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小细胞未分化癌, 其中4例肿瘤组织存在非小细胞肺癌成分, 无淋巴结转移21例, 有淋巴结转移19例;低分化34例, 中高分化6例, 3例合并有类癌等小细胞成分;临床分期Ⅰb期5例, Ⅱb期10例, Ⅲa期25例。全组中单纯手术3例, 术前及术后均未化疗和放疗, 手术与化疗放疗相结合即综合治疗者37例。
术前诊断明确的SCLC 29例均接受EP方案的新辅助化疗:1周期10例, 2周期19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化疗后再视病情放疗, 化疗方案:EP方案 (4~6个疗程, 每次间隔半个月) , 放疗与化疗交替进行, 术后放疗一般为40~50Gy, 本组均无预防性头颅照射。
2 结果
本组中心型为27例, 周围型为13例。全肺切除患者29例, 肺叶切除术7例, 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术4例。术后并发症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 切口感染1例,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3 讨论
目前, 对于SCLC是否应该手术治疗, 仍有争论, 虽然化疗对SCLC的近期疗效肯定, 有效率达80%~90%, 但患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 化放疗后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30%~70%。外科手术的适应证问题目前仍有争议, 但由于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 随着综合治疗措施日益成熟, 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患者生存期较前明显延长, 近些年关于外科参与SCLC的综合治疗的报道较多, 而且效果好, 外科治疗在SCLC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多数学者认为[2,3,4], Ⅰ、Ⅱ、Ⅲa期无围手术期死亡危险病例患者均适宜手术治疗。近年国内外进行了大量放化疗辅助手术的临床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强调SCLC治疗应采取手术前化疗术后放化疗, 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 提高切除率, 并可消灭远处的亚临床转移灶, 预防手术和术后因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削弱而导致的病变扩散;手术能切除化疗后可能存在的混合细胞中对化疗不敏感的细胞成分;也能切除化疗后残存的癌组织, 术后继续放化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和转移, 明显提高肺癌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 我们以为, 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Ⅲa期内SCLC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TNM分期是决定SCLC生存长短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 (SCLC)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胸外科1997至2002年治疗的40例SCLC进行分析, 其中术前诊断明确的29例术前化疗1~2周期, 手术后再化疗或 (和) 放疗;手术后病理确诊11例, 8例术后进行EP方案化疗或 (和) 放疗, 另外3例术后无化疗和放疗, 单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TNM分期5年生存率Ⅰb期为80%期;Ⅱb期为32%;Ⅲa期为16%;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 有手术参与的综合治疗对SCLC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肺癌,燕麦细胞,外科手术,化疗、放疗
参考文献
[1]张湘茹, 孙燕, 黄镜, 等.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的远期结果分析 (附65例报告) [J].中华肿瘤杂志, 1997, 19 (2) :137-139.
[2]何枝生, 阴兵林.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87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7, 47 (36) :11.
[3]李兰芳, 王华庆.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第10讲 (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J].中国医刊, 2008, 43 (5) :8.
外科综合治疗 篇5
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与休息: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减轻疼痛。
2.外敷药物:消肿、止痛。
3.热敷、理疗或放射疗法:消肿、止痛、杀菌、消炎。
4.外科疗法: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
二分类叙述
㈠疖:以局部治疗为主,但有时也需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而疖病一般均需辅以抗菌药物。
疖在早期未溃时切忌挤压。可作热敷,或外敷药膏。已有脓头尚未破溃者可作切开引流或药线引流,但面部疖应尽量避免作切开。
㈡痈:
1.充分休息、加强营养,使用镇静剂,合理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局部早期可用金黄膏、50%硫酸镁或70%酒精湿敷。
3.较小的痈在早期经上述处理后,坏死组织脱落,伤口可逐渐愈合外,大部分痈都因病变范围较大,引流不畅,感染不易控制而需作切开引流术。
切开一般用“+”、“++”或“川”形切口。切口应超出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尽量剪除坏死组织。
㈢急性蜂窝织炎治疗
1.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金黄膏外敷局部。也可作紫外线或超短波治疗。
2.一般需同时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3.一旦形成脓肿,应行切开引流。
㈣新生儿皮下坏疽治疗
1.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较差,如不及时和积极治疗,本病可以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肺脓肿等。
2.诊断一旦明确,即应作多处切口引流,切口一般约需作5—7处,每个切口约长1cm.经过此种处理,病变常可得到控制。
3.如有坏死出现,应随时将坏死皮肤切除。
4.术后应经常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在创面清洁后作植皮术。
外科治疗 时机决定成败 篇6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外科治疗的宝典:第一是时机,第二是时机,第三还是时机。
既然手术时机对于外科治疗来说具有决定成败的意义,那么作为外科医师应当负有主要的责任。这种责任具体表现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技术修养,使自己具有认识和做出手术时机判断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说服患者和其家属配合医师共同用外科手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大众的健康普及和医患关系重构都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科综合治疗 篇7
关键词:上颌,牵引,正畸治疗
埋伏阻生牙主要是牙齿因为自身原因萌出的位置不够或者是外周的因素导致牙齿萌出位置异常[1]。前牙阻生的发病率最高,其可以达1%-3%。埋伏阻生牙严重影响正常的牙齿发育,对其美观性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正畸技术的发展以及医患双方都很重视,因而临床上矫治尚有保留价值的埋伏阻生牙,可以使其回归正确位置,恢复牙齿功能正常以及美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其中患牙118颗。男48例54颗,女51例54颗,年龄11~2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常规的入院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构建模型,拍摄牙齿的根尖片以及牙列曲面断层片,情况较为复杂的埋伏牙可以采用CBCT来确定位置以及根部发育,通过检查分析埋伏牙与相关牙齿的关联性后制定埋伏牙的具体治疗计划。如果患者是多生牙或者是难以保留的阻生上颌恒牙可以选择直接拔出。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拓展间隙,给予减数方法或对患处局部进行开展,对狭窄的牙弓部位以及埋伏牙的间隙进行扩充直至理想的宽度,确保埋伏牙可以牵引到正常的牙列之内。正畸矫治后有效进行止血,同时对附件迅速进行粘接,治疗7天以后进行牵引(60g左右的力),密切关注牙齿大的状态,及时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待埋伏阻生牙顺利萌出以后,排齐需要矫正的牙列,再调整咬合关系,牙齿固定以后用舌侧固定器固定其位置。治疗完成以后要定期复查,主要检查牙髓活力以及埋伏牙的牙根吸收以及牙周组织附着情况。
2 结果
88例100颗正畸治疗牙中,有70例79颗经矫治后牙位置和颌关系正常、活髓、不松动,有14例17颗正在矫治中,4例5颗治疗失败。
3 讨论
阻生埋伏牙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多生牙或者埋伏恒牙。内在因素主要是面部的肌肉生长和骨骼以及牙齿退化的进度差异,乳牙滞留以及不同顺序、位置异常萌出的恒牙都会致使牙齿阻生埋伏的产生。阻生埋伏牙严重影响患者的牙齿正常发育和牙齿的美观性,其极易影响患者的牙列完整以及整齐,出现牙源性囊肿。尖牙埋伏阻生对患者的危害性最大,其可以导致侧切牙牙根位于阻生尖牙萌出的道上,导致相邻的牙根出现受压吸收[1]。牙根受损常常不易察觉,刚开始不会有任何疼痛感觉,但是其持续生长就会导致相邻的牙齿出现松动、脱落。上颌埋伏牙没有固定的位置,与牙齿之间相互的关系较难明确。准确定位埋伏牙,才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方式选定后才能根据埋伏牙特性决定正畸矫治力的大小及其方向。患者在进行口内检查时,有些埋伏牙的位置是可见的和可触摸到埋伏牙隆起。全景片可以确定埋伏牙的位置以及数量,模型分析可以体现相邻牙齿的情况,CB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埋伏牙的具体位置准确呈现,分析埋伏牙与埋伏牙、埋伏牙与邻牙之间的关系等[2,3]。因此,笔者的经验是治疗计划确定的关键。准确定位牙齿位置以后进行手术探查,诊断无误之后进行正畸治疗。正畸间隙可以通过模型测量以及牙齿生长预测分析来获得,如果患者的牙量多于骨量,则需要采用减数矫治,可以先牵引出埋伏牙之后再进行减数矫治,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间隙进行阻生牙手术导萌。如果正畸间隙较小,可以局部操作进行扩弓以及推移邻牙等方法间隙开展。如果是颌骨或者基骨异常发育导致的间隙不足,可以应用功能矫治器来刺激颌骨或者基骨的发育。
对于软组织阻生、有一定潜力萌出、具有正确生长方向、牙弓内萌出间隙足够的埋伏牙可以采用横切导萌术。在牙齿萌出位置处对牙槽嵴顶横向切开,接触软组织的阻力,使牙齿自行萌出。本研究中,在88例100颗正畸治疗牙中,有70例79颗经矫治后牙位置和颌关系正常、活髓、不松动,有14例17颗正在矫治中,4例5颗治疗失败。矫治治疗之后,患者牙髓活力正常,周围组织附着良好。对于局部牙冠已长出牙槽骨骨壁、唇侧或腭侧黏膜突起明的埋伏阻生牙可以采用环切导萌术进行治疗。在明显突出的粘膜上切除埋伏牙牙尖或者切缘上的覆盖粘膜,露出一部分牙冠后,再进行正畸牵引导萌。支抗设计的合理性是牙弓形态的维持,有效控制牙齿间隙的关键。支抗设计一般都设计在上颌牙列。如果患者尚处在牙齿萌生过程中,其后牙生长所陈产生的推挤力会将后牙逐渐前移,将阻生牙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进而增大牙齿萌出的阻力。矫治时所选用的主弓丝一定要有足够强度,才能稳定牙弓。位置较深的埋伏牙其所需的矫治力较大,矫正是应该选用微型种植体进行支抗,将其牵引到指定的位置以后再粘接托槽排入牙列。综上所述,埋伏牙阻生情况复杂,其变异种类多样,医生应根据患者埋伏牙的个性与特征,指定科学的正畸方案,临床治疗时医生要认真操作,合理选用手术方式进行正畸治疗,进行提高埋伏牙的保留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席兰兰,靳淑梅,颜淑云,等.上颌埋伏尖牙非手术助萌的正畸治疗[J].口腔医学,2011,31(2):80-83.
[2]于久猛.上颌埋伏阻生尖牙7例外科助萌正畸联合治疗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0,24(2):110.
外科综合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4例, 男27例, 女17例, 年龄15~79岁, 平均年龄 (39.4±13.72) 岁, 按随机数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可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除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手术治疗, 研究组在术后早期即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于外科颈骨折患者按照常规方案往往在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后对症处理, 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则于术后即对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等进行处理, 避免患者感到不适, 并按照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先由康复治疗小组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 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活动度, 肩肘部肌群肌力及ADL评分, 综合得出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评价。根据患者的情况, 将整个康复治疗过程较常规方法提前, 从被动活动开始以患者能接受的强度为原则按阶段逐渐加强强度, 6周后复查X线。在12 周的康复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并统计NEER评分[3]。同时在治疗过程中, 应嘱咐患者保持患肢抬高, 高于心脏水平, 这样能减轻患肢肿胀;鼓励患者在日常中多使用对侧手代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应加强心理辅导, 多与患者沟通, 让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加快患者健康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肩关节NEER评分、康复提前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按照肩关节NEER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NEER评分是现今应用最广的评分系统, 其评分标准包括了解剖结构的重建。总分100 分= 疼痛35 分+ 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解剖位置10分。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版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90.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和NEER评分情况研究组术后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 研究组NEER评分也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对骨折患者而言, 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意义十分重大, 在患者情况允许时以患者能忍受的运动强度及可耐受的疼痛为起始强度, 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运动强度, 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负担, 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治疗运动强度, 这在缩短病程之外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4,5]。在骨折后各个时期内康复治疗的目的不尽相同, 在术后前期主要目的是减轻局部肿胀及疼痛;在术后后期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除去残余的局部肿胀, 拉伸软化挛缩的纤维组织, 增加关节灵活度, 避免关节黏连的发生、防止长期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韧带退变, 避免在骨折愈合后出现肢体功能仍无法恢复甚至残疾的情况。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法中骨科医生对整个康复治疗介入过晚, 与之相较,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临床早期就开始介入, 在康复科医师及骨科医师的共同介入诊疗下, 在开始进行康复的前四周就能使关节和肌力得到很大的恢复。
本文结果表明, 研究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显著提前下, 其治疗总有效率、NE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复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在早期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康复综合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并有效帮助NEER评分改善, 其疗效安全可靠, 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铁英, 潘文军.锁定钢板治疗外展嵌插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康复锻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 9 (2) :227-228.
[2]Michael L Pearl.Proximal humeral anatomy in shoulder arthroplasty:Implications for prosthetic design and surgical technique[J].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 2010, 8 (1) :1460-1462.
[3]Rorald McRae, 编著.实用骨折治疗学[M].徐卫东, 侯铁胜, 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
[4]张江涛.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预后影响作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92 (3) :578-579.
外科综合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9例, 女12例;年龄27岁~81岁, 以青壮年居多, 平均年龄 (37.50±14.23) 岁;患者于发病2 h~3 d来院就诊,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左侧腰背部疼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有腹膜刺激征, 其中22例患者入院时体温>38℃。全部行上腹部CT (其中增强CT 27例) 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
1.2 治疗方法
(1) 一般监护和化验指标监测:常规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 (Sp O) 2、尿量、腹部体征及中心静脉压等,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和血糖等项目, 以了解内环境状态及指导静脉补液。同时为了解胰腺及胰周渗出等情况, 根据病情进行上腹部CT检查。 (2) 抑制胰酶活性, 减轻胰腺及胃肠负担:包括常规禁饮食、胃肠减压、抑制胃液和胰液的分泌等, 早期患者常用抑肽酶20万~50万U/d, 或使用奥曲肽首剂0.1 mg静注, 25μg/h微泵注入, 持续3 d~7 d。 (3) 控制感染:SAP患者一般应常规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所选药物要易透过血-胰屏障且能保持在胰液和胰组织中的浓度, 多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甲硝唑等, 必要时可联合应用。 (4) 抗休克和镇痛治疗:发病早期, SAP患者常存在体液不足以致有不同程度的循环障碍, 应根据尿量、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予以补液, 重症患者应给予清蛋白、全血及血浆代用品, 休克患者在扩容的基础上可以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应用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免疫炎性反应的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等) , 对腹痛剧烈的患者可给予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 (5) 器官功能维护和支持治疗:所有SAP患者均在血气检查后进行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 (2~3 L/min) , 呼吸次数>35次/min、并且Pa O2<60 mm Hg或Pa CO2>60 mm Hg的患者, 可以考虑呼吸机支持呼吸。伴有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抗生素选用及用法、用量。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要兼顾营养支持, 一般情况下早期先给予肠外营养, 待患者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病情稳定后可考虑实施肠内营养, 以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风险, 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 (6) 并发症及手术治疗:对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上述治疗无效, 或并发脓肿、假性囊肿、弥散性腹膜炎、肠穿孔、肠梗阻及肠麻痹坏死时, 须实施手术治疗。
2 结果
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23例治愈出院, 治愈率占74.19%;好转6例, 好转率占19.35%;死亡2例, 占6.45%;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经非手术综合治疗有效26例, 后转手术治疗有效5例, 死亡数为2例, 1例死因为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 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及血清淀粉酶急剧升高等多种症状,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导致死亡。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原因与许多因素有关, 其中暴饮暴食与高脂饮食等都是引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之一[3]。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学界对重症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临床上常常使用早期保守必要时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使患者免于早期死亡, 度过重症生理紊乱期,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
SAP的治疗主要建立在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 SAP初期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胰腺水肿、胰泡和小胰管破裂, 炎性递质和胰酶等毒性物质释放入血造成血流动力学和全身血管通透性改变, 使机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 影响全身各系统功能, 造成循环不稳定。病程早期宜采取以器官功能维护、液体复苏为中心的非手术保守综合治疗, 治疗原则为减轻腹痛、减少胰腺分泌和防治并发症, 应予以禁食水、胃肠减压, 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应用, 以减少胰腺及胃肠分泌, 尤以补充液体、改善微循环和脏器功能维护至关重要。进行综合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手术指征的患者须适时手术。我院普外科近年来对收治入院的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积极的综合治疗, 治愈和好转例数总计为29例, 有效率达93.55%, 证实除小部分患者发生并发症需手术外, 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综合保守治疗后可以痊愈, 使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康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早期综合治疗期间须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及性质, 行胃肠减压者, 观察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应注意有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补液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年龄和心肺功能调节输液速度, 及时补充因呕吐、发热和禁食所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 纠正酸碱失衡。因多数胰腺炎与胆管疾病有关, 故多应用抗生素, 常选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研究报道[5]早期手术治疗容易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加重应激状态, 更易引发机体循环代谢紊乱, 增加术后胰腺感染、多器管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故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 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法阻止胰腺炎的病理进程, 在控制SAP的病情发展、降低SAP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 早期给予规范化治疗, 密切监测病情, 采用早期保守支持和适时外科手术的方法, 可使治愈率提高, 相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加快患者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居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1) :425-426.
[2]李祥太.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 :115-116.
[3]苑述政.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0) :321-322.
[4]谢昌明, 郭招生, 卢星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4) :155-156.
外科综合治疗 篇10
上消化道溃疡性出血 (PUB) 是因上消化道溃疡性病变引起的出血, 常见原因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癌性溃疡、Dieulafoy溃疡等, 也包括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PUB全球年发病率约为19.0%~57.1%。在发展中国家, 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发病率高。本文对33例PU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PUB患者33例, 均经内镜、术中探查或病理确诊。其中男23例, 女10例;年龄25~83 (53.7±13.4) 岁;出血原因:溃疡病25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 (其中穿孔伴出血2例) 、复合溃疡1例], 癌性溃疡7例、Dieulafoy溃疡1例。
1.2 手术方法
33例患者中, 急诊手术28例, 择期手术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9例, 行全胃切除4例;BillrothⅠ、BillrothⅡ、Roux-en Y式胃肠道重建例数分别为10、16、7例。具体手术方式详见表1。
注:*项肠内旷置术1例、肠外旷置术1例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再次出血发生, 仅出现残端吻合口瘘1例。在住院期间死亡2例 (6.1%) , 其中1例直接死于难以控制的出血, 1例死于并发其他疾病, 其余病例均康复出院。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7.6±13.8) d, 平均输血量为 (570.7±302.4) ml。
3讨论
在上世纪50~70年代, 上消化道溃疡 (PU) 一直被列为胃肠道手术指征。近40年来, 由于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 (PPI) 和生长抑素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以及治疗性内镜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 需要外科治疗的PUB逐渐降低至6.5~7.5%[1]。对于病情较轻的PUB, 可在药物和 (或) 内镜治疗下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实际上, 已经有证据表明近10余年来, 伴有穿孔或出血的溃疡病发病率正在增加, 并且逐渐有年轻化趋势, 这可能与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和激素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有关[2]。然而, 即使能成熟应用药物治疗和内镜技术的发达国家, PUB的病死率仍然停留在5~10%。尤其是突发大出血 (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 并伴有全身疾病的高龄患者, 急救成功率更低。
3.1 术式探讨
在PUB患者中,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占了绝大部分, 其中约80%是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3]。术式选择是外科手术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患者的溃疡和出血情况以及术者经验进行合理选择, 手术应尽量达到彻底止血, 且尽量避免伤及胆道、胰腺、门静脉等重要结构。而对于胃溃疡的术式选择比较单一, 仍以胃大部切除为主, 尽量切除全部溃疡病灶。据笔者近年临床观察发现, 在胃溃疡性出血中, 恶性溃疡所占比例有升高趋势, 可能与近年来良性溃疡治愈率的提高和胃癌发病率升高有关, 因此在术式选择时, 需要预先考虑到溃疡病病理性质。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在临床上更为常见, 对于一般位置较高、体积较小、与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 可行BillrothⅠ或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尽量切除溃疡, 术后效果大多满意。但对于部分低位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由于其解剖位置复杂, 且因为长期慢性炎症浸润, 常常导致炎性水肿和粘连[4]。这类溃疡强行切除容易发生胆道、胰腺、门静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可以考虑行溃疡旷置术, 常用术式有:肠外旷置法 (Nissen法、Graham法) 、肠内旷置法 (Bancroft法) 等[4]。Nissen法可在直视下缝扎或结扎出血的小血管, 止血彻底且可靠, 适合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合并大出血病例。但是笔者在应用中也发现, 吻合缘常有明显炎性水肿甚至瘢痕, 吻合难度较高, 且容易发生残端瘘, 常规需在肠腔放置引流管减压。Graham法通过游离后壁后缝扎止血, 再将残端后壁覆盖溃疡面, 止血效果确切, 但因需要游离后壁, 常发生困难。Bancroft法适用于难以切除而出血不严重的十二指肠后壁溃疡, 在肠腔内结扎止血溃疡病灶, 避免分离切除溃疡病灶, 从而预防发生严重并发症, 对于无明显出血的病例效果确切。近年来, 陆续有通过直视下修补溃疡和增加溃疡到吻合口距离等方法的改良术式的报道, 对防止并发症和再出血有一定效果[5]。
对于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 不应过多考虑手术的完美, 可考虑单纯缝扎溃疡止血, 尽快关腹。另外, 还有间置空肠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多种术式可供选择, 每种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 需要在术中综合考虑患者全身及溃疡出血情况, 以及术者本人对各种术式的掌握情况而确定。
3.2 围手术期治疗
需要转至外科治疗的PUB患者往往出血量较大, 在积极准备手术的同时, 应优先纠正体液丢失和恢复血压, 防止其他器官损伤, 争取急救时间。建立足够多的静脉通路, 交叉配血, 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评估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 及时识别并发疾病并做相关处理。早期补液仍以大量生理盐水为主, 对于严重出血患者, 应及时输注浓缩红细胞、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失血补液患者极易出现低钙、高钾、心力衰竭、凝血障碍等, 需要严格监测, 及时纠正。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PUB和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高效的PPI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应用大剂量的PPI能长时间维持胃液pH值≥6, 可降低高危再出血患者与再出血相关的病死率。而且PPI有降低患者的手术率、减少输血的需求量、缩短住院时间等效果。另外, 生长抑素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虽然外科手术在PUB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减少, 但是依然不可替代。作为外科医师, 要正确认识手术在该疾病中所能起的作用, 积极适应角色转变, 树立多学科配合的概念,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努力合作。
参考文献
[1] Calvet X, Vergara M, Brullet E, et al.Addition of a second endoscopictreatment following epinephrine injection improves outcome in high-riskbleeding ulcers[J].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 (2) :441-450.
[2] Sarosi GA Jr, Jaiswal KR, Nwariaku FE, et al.Surgical therapy of pepticulcers in the 21st century:more common than you think[J].Am J Surg, 2005, 190 (5) :775-779.
[3]万远廉.腹部外科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350-352.
[4]董光龙, 张章.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大出血的手术治疗[J].医学新知杂志, 2006, 16 (5) :210.
小脑共济失调的外科治疗 篇11
病变如果发生于小脑半球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四肢共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精细动作困难。协调运动失调,肌张力增强,走路时向患侧倾倒,眼球呈水平震颤:病变如果发生于小脑蚓部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站立不稳,直立困难,行走时呈宽基步态,左右摇摆,语言不清等。
有不少病人是属于家族遗传性共济失调者,在这些病人中,大致可以分为小脑皮层萎缩、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等三种类型。
在治疗方面,对小脑肿瘤病人一般都采用手术治疗;如系恶性肿瘤,还需给予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因炎症、变性、外伤而引起的共济失调以及由于遗传性引起的共济失调,由于小脑常有供血不足而造成小脑萎缩,所以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很不理想。
近几年來,神经外科医师采用了手术的方法来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特别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脑萎缩者,采用扰动脉小脑移植及枕肌小脑贴敷术的方法,以恢复和增加小脑供血,求得小脑功能的改善。对使用这种手术方法的病人,我们通过核素单光子断层扫描。发现手术后约半个月左右,小脑的供血比手术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另有学者报告,通过手术之后的动脉造影,证明枕动脉的末端与小脑表面的血管建立了吻合枝,使已经萎缩了的小脑又得到了较为丰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症状获得改善。我们还发现,家族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绝大多数可见到枕骨比正常人要厚得多,说明了枕骨肥厚造成了后颅窝的客积狭小从而挤压小脑,手术中切除增厚的枕骨,可以达到减压的目的。亦可使症状获得改善。我们对已经施行的10余例手术病人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病人的病程较短,仅有步态蹒跚,转弯易倒,则术后效果较好;枕骨增厚明显者,术后效果亦好。但如果病程长。有饮水呛咳、四肢共济失调严重,伴有震颤、生活不能自理者,效果较差。
1985年以来,我国有些地区开展了胚胎脑移植治疗小脑共济失调,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外科综合治疗 篇12
据大会主席、天津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外科主任郝继辉教授介绍,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增幅速度上升明显, 发病人群呈低龄化趋势。在诸多生活方式诱因中, 每日摄入超过50克的糖, 成为增加罹患胰腺癌的潜在隐患。最新调查显示, 全球每年新发胰腺癌病例23万。从总体上看, 北美洲、欧洲、澳洲发病率最高, 亚洲次之, 非洲最低, 胰腺癌高发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是低发国家或地区的5至7倍。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胰腺癌发病率也快速上升, 目前男性发病率达6/10万, 女性发病率达4/10万。在北京、上海等及沿海大城市, 其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约4倍, 其中上海总发病率高达14/10万。天津市男、女性胰腺癌发病率近几年分别以年均3.48%和4.99%的速度上升, 总发病率为10/10万,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为我国胰腺癌高发的地区。
我国胰腺癌发病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量临床调查和观察发现, 以往50至69岁高发的胰腺癌现在逐渐向30至49岁人群逼近, 原来临床少见的30、40岁患者现在明显增多。天津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外科现在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中, 超过30%年龄小于50岁, 曾治疗的年龄最小患者仅有12岁。特别是胰腺癌它起病隐匿、生长迅速, 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仅几个月, 早期发现率仅5%至7%, 在所有癌症中最低, 且死亡率高, 成为新“癌王”。
此外, 胰腺癌与人们生活方式西化、高脂肪饮食过量摄入和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体育运动减少有着直接关系, 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其中, 过量摄入甜食, 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几率这一说法得到公认。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 使胰岛功能受到损伤, 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因此, 每天摄入超过50克的甜食, 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隐患。
郝继辉教授特别指出:临床调查显示, 胰腺癌8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 仅不足20%的患者具备手术条件, 而他们即使手术, 术后也易复发, 生存期超过5年的仅约10%。因胰腺癌早期发现率极低, 且恶性程度高, 治疗效果不理想, 被医学界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专家认为造成胰腺癌数十年疗效未见起色有两大原因:一是由于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 确诊时常已属中晚期;二是虽然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可以为患者提供治愈肿瘤的可能, 但由于胰腺癌的手术切除对外科医生的要求很高, 使得一些患者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而没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因此, 加强以手术治疗为主, 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姑息治疗等多方法的胰腺癌综合治疗, 对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尤为重要。
【外科综合治疗】推荐阅读:
综合外科病房05-11
外科治疗08-09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06-03
外科加强治疗病房10-23
胃癌的外科治疗进展07-13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08-10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分析08-16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09-23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09-21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