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2024-05-10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精选10篇)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1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常因外感风寒、潮湿、肌肉在外力作用下损伤, 致使肩关节囊、肩袖、韧带、滑囊、肌肉、肌腱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 从而表现为肩部刀割样、针刺样、酸痛、钝痛, 甚至肩关节运动完全受限。笔者2009-01~2010-12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肩周炎患者, 病程1~6个月90例, 6个月~1年22例, 1年以上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 男性28例, 女性32例;年龄分布:40~50岁17例, 51~60岁36例, 60岁以上7例。对照组男性27例, 女性33例;年龄分布:40~50岁15例, 51~60岁34例, 60岁以上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诊断标准[1], 结合临床症状、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手法治疗、功能煅炼、内服中药、中药渗透液配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

2.1.1 手法治疗

患者取坐位, 医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 另一手拇、食两指分别放在患肩的前后, 用分筋、弹筋手法推按肩关节周围的筋结, 力量由轻渐重,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两手配合, 边动边按, 治疗后将患肢被动上举、外展、旋外、内收、后伸、旋内。施术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须在患者尚能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每次30分钟, 隔日治疗1次, 15天为1个疗程。

2.1.2 功能锻炼

①患肢前伸上举锻炼:患者面向墙壁站立, 将患指在墙上向上爬行, 带动上臂向前上举。②患肢外旋锻炼:将上臂及屈曲的肘关节固定于身侧, 前臂用力向外展活动。③患臂后伸锻炼:将患臂充分内旋, 前臂绕过背部, 使手尽力触摸对侧肩胛下角。④患臂绕头锻炼:将患臂外展上举, 同时屈曲肘关节, 前臂绕过头项, 将手尽量触摸对侧耳壳。上述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每日早晚各1次, 每次20分钟。

2.1.3 内服中药

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治疗原则。羌活20g、姜黄20g、当归15g、炙黄芪15g、赤芍10g、防风10g、炙甘草10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气虚加党参、白术;血虚者加熟地、川芎;偏湿者加苍术;偏风者加桑枝;偏寒疼痛者加制草乌、制川乌等。每天1剂, 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10剂为1个疗程, 停药3天后进行下1个疗程。

2.1.4 中药渗透液配合TDP治疗仪治疗

①外用药处方和制备:川乌、草乌、秦艽、威灵仙、桃仁、红花、鸡血藤、牛膝、乳香、没药、杜仲、补骨脂、小白花蛇、透骨草、羌活、细辛、冰片、马钱子、延胡索、雪莲、甘草。取小白花蛇烘干, 粉碎为极细粉;冰片单溶于适量的乙醇中;其余中药加水浸泡适宜时间后进行煎煮, 浓缩成浸膏, 将以上药溶于75%乙醇和醋混合溶液中, 75%乙醇和醋比例为 (5:3) , 使每100ml药液含中药材20g。添加适量的二甲基亚砜, 促进药液的透皮吸收[2]。②治疗方法, 在TDP治疗仪照射下, 将上述配制药液用8层纱布浸透, 外敷于患肩部, 每20分钟换药液纱布1次, 共换3次, 合计60分钟, 每日治疗1次, 15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手法治疗、功能锻炼、局部封闭疗法。手法治疗、功能锻炼同上述方法, 局部封闭疗法,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强的松龙注射液5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注射液0.1mg混合药液, 将混合药液注入肱二头肌腱鞘内。每周注射1次, 2周为1疗程。

两组均治疗2疗程后统计疗效。疗程之间间隔3天。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肩关节活动自如, 肩部疼痛消失;显效: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基本可达正常范围, 肩部疼痛消失;有效:肩关节活动有明显进步, 肩部疼痛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3.2 结果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体会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 气血渐亏, 加之肩部长期劳损、外伤或肩部露卧当风, 感受风寒湿邪, 经络阻滞, 气血不和, 筋失所养, 关节不利, 不通则痛。

中药肩周炎内服方剂有扶正、祛风、化湿、散寒、调补气血、活血通络之功效。外用中药渗透液既能祛风除湿、止痹痛、温里祛寒, 又能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外用中药液在TDP治疗仪照射下, 使药物以分子形式大量集中在病变部位, 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抑制细胞渗出和结缔组织形成, 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合成, 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 松解粘连, 促进局部炎症、水肿的吸收,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法治疗配合良好的功能锻炼, 能促进软组织结构恢复正常, 增强肌张力, 减轻或解除肌肉痉挛, 剥离肌腱、韧带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恢复良好的功能作用。为了巩固疗效, 防止粘连, 减少复发, 在临床治愈后嘱患者继续坚持肩臂主动运动的功能锻炼。总之, 综合治疗标本兼治, 发挥其最佳疗效, 较局部封闭疗法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0.

[2]宋友华.药物透皮给药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2001, 26 (3) :139.

关节活动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2

关键词肩周炎手法治疗

近年来,我们应用关节活动疗法治疗肩周炎较为有效,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男104例,女76例;年龄>45岁96例,≤45岁84例。

2治疗方法

病人仰卧,助手立床边挡住病人身躯,术者握病人食中二指,在保持对病人肩关节一种适度 牵拉的同时甩动病人手臂划圆50~300个;病人站立,由肩部发力甩动上肢,在体侧立圆轮 转5 0~300转。分别称被动、主动关节活动疗法,总称关节活动疗法。每天1~2次,最长者15天 。

治疗效应:肩、臂、肘、腕、掌明显感觉热、胀,舒适轻松。

3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痊愈(肩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4体会

肩关节连胸挂臂通双手,却处在躯干的边角,容易感风着湿受寒,故肩周炎也称凝肩、冻结 肩和露风肩,属痹症。年老弱体气血虚损,风寒湿邪袭虚而入,滞留肩周筋膜间,雍塞经络 ,气血循行受阻所致。结构上三角肌,肱二、三头肌,大、小圆肌,胸大、小肌,冈上、下 肌等14条肌肉肌腱纵横交叉、叠覆缠绕着肩关节。这些肌肉、肌腱、筋膜、滑膜、滑囊加之 从肩部通过的动脉、静脉和神经并手三阴、三阳等有形、无形、实体、虚体都密切影响着肩 关节的功能。治疗上仅就几个穴位及浅表几块肌肉的治疗肩周炎实难奏效。

本文采取多方位、全关节的同步疗法。轮转肩臂,借肩部14条肌肉的张弛抖动,以使经气透 彻于肩关节的远近、高下、内外、前后、左右,以求得肩臂的血气洪涌,经络满溢,畅行无 滞和周身通畅。

肩周炎的综合疗法治疗观察 篇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6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均符合肩周炎风寒湿型的诊断依据。男38例, 女22例, 年龄43岁~76岁;病程2周~6个月, 平均4.25个月;左侧39例, 右侧21例。

1.2 方法

(1) 针刺取穴:肩髃、肩髎、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配穴取肝腧、肾腧, 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每10 min行针1次, 10次为1个疗程。 (2) 药物熏蒸:取药当归尾、海桐皮、澜洋花、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没药、红花、秦艽、桑枝等各20 g为1剂。常规煎药后, 先用蒸汽熏蒸患侧, 待温适方可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肩。每次熏洗30 min, 早晚各1次。 (3) 推拿及康复治疗。a) 先用手指点穴位, 穴位为:风穴、风门、肩髃、肩髎、肩贞、天宗, 各掐压3 min~5 min, 每日2次。b) 按揉肩关节, 当发现局部有痛点, 可于该处加压弹、切、拨, 每处可行3 min~5 min, 效果较好。c) 拍打搓揉患处数十次, 行完手法便做甩臂运动, 抬臂上举至肩平, 然后像甩开膀子走路一样, 上下摔动及绕环各数10次, 左右臂交替进行, 并可做耸肩、两臂下垂, 两肩缓缓地向前、向上、向下做绕环式耸肩动作30次可改善局部功能, 每次20 min, 每日1次;鼓励患者做肩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由于锻炼时会引起患部疼痛, 因此须消除患者顾虑, 说明练功疗法的重要性, 要每日早、晚多加锻炼, 如做“手拉滑车”、“蝎子爬墙”等动作, 当手指达到所能摸到的高度后, 在墙上作好标记, 每日循序渐进, 每周对照1次, 可以衡量肩外展的进展情况, 增强患者练功的信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果

治愈48例, 显效6例, 好转4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6.66%;随访6个月, 复发3例, 复发率为5%。

3 讨论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 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内、外组织粘连, 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左侧多于右侧,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1]。

3.1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

因五旬之人, 肾气不足, 气血渐亏, 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受凉, 寒凝筋膜而引起本症。故风寒湿邪侵袭、劳损为其外因, 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 症状主要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致使肩关节周围筋肉粘连, 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及疼痛, 妨碍日常生活。部分肩周炎患者亦可自行痊愈, 但时间长、痛苦大, 功能恢复不全, 积极地治疗可缩短病程, 加速痊愈。

3.2 关于综合疗法

肩周炎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目前国内多采用手术、理疗等治疗方法, 效果不甚理想。通常药物治疗中多抗炎镇痛, 停止用药后复发率极高。治疗肩周炎主要解决疼痛与粘连, 综合疗法是治疗肩周炎的趋势, 疗效明显, 优于单一疗法, 患者容易接受。针灸治疗在于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效应, 从而达到止痛、吸收炎症、松解粘连之功;中药熏蒸在于温经散寒除湿, 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推拿疗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舒利关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调整阴阳、松解粘连、增强肌力及增大关节活动度等功效。

通过治疗总结, 笔者认为对肩周炎的治疗应提倡综合治疗, 针刺时应重视经筋理论与运动及肩部组织结构和解剖特点相结合, 重视特殊取穴, 并结合按摩和中药热敷, 从而更有效、更快捷地达到治疗效果, 并且能缩短疗程, 更符合患者需要。

参考文献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4

【关键词】肩周炎;中药熏洗;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6-01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为病理特点,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本病有一定自愈倾向,但病程较长,往往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笔者近两年来,以中药熏蒸疗法结合肩部的主被动运动疗法,治疗89例肩周炎患者,经观察和统计后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肩周炎患者共89例,男40例,女49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病程最长一年半,最短四周。急性期疼痛为主的54例,关节活动受限、出现粘连的35例,伴肩部肌肉萎缩者3例,X线显示大结节有退行性改变的7例。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类伤骨高等院校教材[1]:①多 患者呈慢性发病,少数有外伤史。②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等活动受限。③肩部肿胀不明显,肩 、后、外侧可有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萎缩,以三角肌为多。④X线检查多属阴性,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上密度增高阴影。

1.3治疗方法

1.3.1中药熏洗治疗

1.3.1.1我科室自拟中药熏蒸方紫荆皮、蔓荆子、络石藤、川芎、威灵仙、扦扦活、当归、丹参、雞血藤、川牛膝、南星、虎杖、白芷、姜黄、桂枝、川乌、草乌、羌活、独活、仙灵脾等。

1.3.1.2用法布包浸泡后煮取药汁900ml,加入三洲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注册号:浙药管械(准)字2004第2260129号,型号:XJZB-Ⅱ,制造商:长兴三洲电子科学仪器厂),待出气口有蒸汽喷出后,调整喷头对准膝部,距离约20~30cm,患者取坐位屈膝90°。患者也可自行调节距离,注意不要烫伤。

1.3.1.3用量和疗程每次治疗20min,一周三次,十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3.2运动疗法治疗[2]

1.3.2.1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①关节分离手法:患者仰卧,医师一手握于肱骨近端,另一手扶持肱骨远端,用腋下方的手向外侧稍前方和患者头部轻推,另一手控制肱骨,合力使肱骨头与关节盂分离。②关节滑动手法:患者俯卧位,在关节松弛状态下外展50°~70°,水平内收30°,医师一手扶持肱骨近端、另一手与大腿共同控制肱骨远端向相反方向轻推做滑动运动。上述治疗每周三次,每次20min。十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3.2.2关节主动运动训练①滑轮训练:利用健手牵拉滑轮辅助患手完成肩关节的上举、前屈、后伸等运动扩大关节活动度。每次训练100次。②甩手训练:站立,两脚同肩宽,两臂前后轻轻摇动,并逐渐增加摆动幅度,每次训练50-100次。③爬墙训练:站立在墙前,患侧手扶住墙,由低向上爬,直到最高点为止,然后放下手,每次训练20-30下。④旋肩:站立,两脚同肩宽,上身向前弯,使垂下的前臂作顺时针随后逆时针的旋肩运动,旋转范围由小到大,每次训练50-100次。⑤耸肩:坐位或立位,肘关节曲成90度,两肩耸动,由弱到强,每次50-100次。

上述主动训练,每日一次,坚持两个月。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肩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活动度正常。好转:患肩疼痛消失,活动度、功能恢复在70%以上,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无效:症状及功能无改善

2.2治疗结果本组患者89例中,痊愈69例,占77.53%;好转18例,占20.22%;无效两例,占2.25%。总有效率为97.75%,疗效甚佳。

3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然而此病的自愈性也是颇高,因为此病而致永久性功能障碍的病例很少见。但是,由于病程较长,而且发作时疼痛剧烈,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或疲劳过度而致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因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屈伸不利、痿而不用所致。本组选择中药熏洗疗法,取其温通经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用。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紫荆皮、蔓荆子、络石藤伸筋活络、祛风除湿,川、草乌、南星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川牛膝、仙灵脾补肝肾、益气血。

通过熏蒸治疗仪器作用于病患的局部,可以使皮肤受热后毛孔张开,毛细血管扩张,含有药物的蒸汽渗入,起到祛风寒、活血脉的作用。但是,单纯的药物熏洗只能加快局部炎症的吸收和症状的改善,对于粘连的松解没有直接的作用,对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作用缓慢。

手法松动术以及患者的主动功能锻炼,既可以松解肩部粘连的筋膜,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又能促进肩部周围的血液循环和加快炎症吸收,使肌腱、韧带的弹性的得以恢复。但是在疼痛症状比较严重时,手法也会加重局部的软组织炎性反应,而且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也较差。所以必须手法、运动疗法与中药熏洗有机的结合,才能使疗效达到最佳。

一般来说,在疼痛的发作期间,手法的运用以舒缓和轻柔为主,主动运动也以小范围、低强度为宜,切忌越痛越治疗。

随着症状的缓解,手法的力度和范围逐渐加大,功能训练的范围和强度也应随之增加。

在治疗期间,也必须注意一些肩部的保健和预防。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和症状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重视保暖防寒,避免使肩部直接受凉。然而,风寒也会从其他部位转移到肩部,所以也必须增强身体的整体体质,才能抵抗外邪入侵。再则,肩部的主动锻炼贵在坚持,在治疗结束后,也要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才能使肩周炎不再复发。

参考文献

[1]王和鸣.中医伤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疼痛科门诊收治的肩周炎病人。男38例, 女30例, 年龄46-68岁, 患病半年以上者52例。患病2月以上者10例, 一月以上者6例。有8例患者属双侧肩周炎, 6例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一例合并肺梗塞, 病情处于稳定期。一例系癫痫病发作摔倒后引起双侧肩周炎。因肩周炎功能锻炼过度, 一例出现脊柱侧弯, 2例患者肩关节运动时出现弹响声。所有病例均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2]: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气血不足, 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 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多为慢性发病; (3) 肩周疼痛, 夜间为甚, 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 (4) 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肩部肌肉萎缩, 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 肩外展功能受损明显, 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 X线多为阴性, 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2 治疗方法

1.2.1 肩峰下滑囊注射:

患者取坐位, 双肩自然下垂, 患肩及上肢裸露。在患侧肩部以右拇指的指端, 在肩峰下1cm处寻找压痛点, 做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 7号针头垂直于皮肤进针, 进针方向斜向外上15°, 用1%利多卡因行皮肤及皮下浸润麻醉, 进针至肩峰下滑囊时有明显落空落空感, 而且推注药物无阻力。回吸无血后注射消炎止痛液或臭氧。

1.2.2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注射: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于喙突处触及触及压痛点, 并标记。局部消毒, 7号针头垂直于皮肤进针, 针尖触及到骨质感且无电击感时即达准确部位。回吸无血后分别推注消炎止痛药液或臭氧。

1.2.3 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行C6横突前入路法。患者仰卧, 口微张开, 常规消毒后, 平环状软骨水平用左手食指、中指将颈动脉鞘推向外侧, 将食管推向内侧, 食指、中指下触摸即为C6横突, 沿食指、中指间进针, 针尖抵达第6颈椎横突骨面后退针约2mm, 回抽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后注入阻滞药物:0.5%利多卡因8mL.一日一次,

1.2.4 注射药物选用:

消炎镇痛液:肩峰下滑囊0.4%利多卡因10mL (含曲安奈德5mg)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0.4%利多卡因5mL。臭氧:肩峰下滑囊选用36μg/mL10mL,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选用36μg/mL5mL。

1.2.5 肩峰下滑囊注射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注射治疗方法的选择:

患者外展、上举困难者行肩峰下滑囊注射, 后伸受限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注射, 外展、上举及后伸均受限者行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注射。

1.2.6 肩关节功能锻炼

注射完毕即嘱其外展、上举、后伸患肢数次。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肱二头长头肌腱注射治疗, 一周一次, 连续注射2-3次。第一次治疗效果不满意者第二次、第三次治疗时加用臭氧注射。患侧星状神经节注射一日一次, 连续注射1-2周。嘱其功能锻炼: (1) 单手爬高法。患者以患侧侧立于墙边, 距墙面约50cm, 患侧手从平肩的高度沿墙壁慢慢向上爬到尽量的高度; (2) 双手爬高法。患者面向墙直立, 距墙面约50cm, 两手上举, 沿墙壁慢慢向上爬动到肩关节上举功能位的最大高度; (3) 双手抱颈法。两肩部外展, 双手十指在颈后交叉, 抱住颈项部, 然后做肩部外展, 内收活动, 可反复多次。松解不完善的, 可行单手反复触摸后枕部锻炼; (4) 肩部旋转法, 以肩关节为轴心, 做旋转运动, 向前和向后旋转, 交替进行[3]。按以上功能锻炼3-5次, 10min/次。

2 结果

肩周炎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 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 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 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结果:16例治疗2次治愈, 48例治疗3次治愈。4例治疗3次后, 臂外展、上举正常, 后伸时仍轻微疼痛, 患侧手够不着对侧肩胛骨。有效率100%, 治愈率94%。

3 讨论

肩周炎的发病系由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许多不同病因所引起, 其常见病因有肩部的慢性劳损、受寒、外伤、肱二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本病多发生于单侧,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早期以上肢上举或外展时发现疼痛为主, 后呈弥散性, 部分重症患者亦可为锐痛, 疼痛的部位多在肩部和上臂, 可向颈部、前臂和手放射[4]。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极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随病情的发展, 肩关节周围组织产生粘连, 功能障碍加重, 表现为不能梳理头发和摸背, 穿衣、脱衣困难, 肩部僵硬, 肩关节外展, 外旋活动受限。少数肩周炎可自愈, 但大多数病人发展至冻结肩。治疗肩周炎主要有两个目标: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治疗药物选用消炎镇痛液及臭氧。消炎镇痛液中利多卡因起效快, 弥散广, 穿透性强, 是疼痛治疗中的首选药物。曲安奈得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其抗炎作用强而持久。近年来研究表明, 臭氧除了强大的抗菌作用外, 还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5]。本法将消炎镇痛液或臭氧直接注射到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 可直接消除关节腔及局部无菌性炎症, 注射完毕活动肩部时即可见效, 肩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活动幅度明显加大。可起到立竿见影治疗作用。极大地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 从而提高患者的从医性。患侧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患侧肩、臂血液循环, 加速无菌性炎症的消除, 可明显缩短病程, 减少患者痛苦。该组病例综合注射疗法操作简单, 痛苦小, 肩部疼痛缓解明显, 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疗效迅速确切, 是临床上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尽快治愈肩周炎还可避免肩周炎病人长时间肩关节上举、环转锻炼导致的脊柱侧弯和肩关节退行性变, 以及避免长时间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引起的消化性溃疡。

参考文献

[1]杨娟, 蒋劲, 熊东林, 等.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 1:8-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3]罗裕辉, 蒋劲, 熊东林, 等.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 18 (1) :15-17.

[4]赵俊, 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303-306.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6

1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18例, 女

42例, 年龄45~65岁, 平均55岁, 病程最短3个月有, 最长3年, 经过治疗, 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痊愈48例占80%, 显效10例占17%, 有效2例占3%, 总有效率97%。

1.2 治疗方法

1.2.1 患者取坐位, 显露患肩, 多在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

止点即肱骨大结节的上、中、下压迹, 肱二头肌腱长头通过的结节间沟两侧或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的起点于肩胛骨的喙突处, 肩胛下肌、肩部粘连点取痛点。根据病情的轻重, 一般选2~3个或3~4个粘连严重部位, 并做好标记, 取灭菌后的三棱针无菌操作, 垂直刺入直达肌筋膜或骨膜 (包括肌腱、关节囊) 纵行或横行剥离, 松解满意后拔出三棱针, 再做下一痛点。

1.2.2 剥离后根据患者病因, 选取封闭或拔罐疗法。一般

长期风、寒、湿、痹造成的肩关节粘连选用拔罐方法, 在剥离后的针眼处用罐。肩部疼痛严重有无菌性炎症的患者选用封闭疗法, 也是在剥离处将封闭药物注入, 用无菌纱布固定针眼。

1.2.3 剥离后第3天做中频电、微波或电疗的药物离子导入, 主要是消炎、松解粘连帮助炎症及渗出物的吸收。

1.2.4 5~7 d后根据痛点及病情以三棱针再次剥离。

2 讨论

2.1 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后,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退行

性病变, 加之外伤、劳损、风寒等诱因, 使肩部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充血、水肿、炎症渗出, 组织增生肥厚, 肌肉痉挛, 代谢障碍, 最后导致肌肉粘连和废用性萎缩。

2.2 本病主要表现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 上臂不能上

举, 内旋、外旋、外展、环转动作困难, 不能达到关节正学度数, 被动外展出现耸肩现象, 重症患者肩臂肌萎缩, 尤以三角肌为主。

2.3 我们从肩周炎局部的“不松”与整体的“不通”及二者

的关系入手, 参考以往的有效疗法, 设计了上述综合治疗方法。既松解了局部的粘连, 抑制了新的损伤与结疤, 又激发了整体的调控能力, 即“通经活络、调畅气血”加快了机体向痊愈方向的进程,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缩短了疗程。

2.4 本法操作时间短, 几秒、十几秒内完成一个痛点, 剥离

后患者肩关节的功能有改善, 疼痛减轻、复发率低, 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情绪波动大。来

医院就医时一般都超过3个月, 或者是在别的医院反复治疗后来院, 并已出现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为疾病的预后担心, 对治疗持试试后的态度。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来自医生的信心, 医生的信心建立在对所治疾病的学识、经验、预见的基础上。因此护士应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 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及医生的工作能力, 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关心、体贴患者, 使其能轻松愉快的接受治疗。

3.2 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和解释工作, 交待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患者的紧张心理, 做好保暖和体位固定的护理。

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施术者消毒手指, 进针时患者

往往害怕, 这时我们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同时向他介绍有关肩周炎的知识, 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变化, 治疗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嘱患者平卧。

3.4 确保施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必须掌握好解剖部位,

掌握好病变部位的深浅及术中针感, 如肩胛处施术谨防刺入胸腔引起气胸, 喙突处施术须避开静脉以防切断血管。

3.5 中频电、微波、电疗离子导入主要是用于止痛, 松解粘

连, 改善局部血运。作中频电时以患者耐受为度, 注意患者有无心脏疾患。微波治疗时注意温度, 防止烫伤。封闭拔罐时, 针刺局部无菌纱布敷盖, 防止因出汗引起局部感染。

3.6 风、寒、湿、痹者, 应进食温热性食物, 适当饮用药酒, 忌食生冷, 用药酒治疗时, 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3.7 通过上述治疗, 肩部疼痛缓解,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

行辅助性活动, 让患者自己做肩部运动, 最大限度做全范围的活动。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三个轴向的活动均应做到, 防止局部松解后的再粘连。

4 小结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7

关键词:粘连型肩周炎,运动疗法,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粘连型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其病变原因为软组织损伤、退变性病变等,具体病因尚未明确[1]。据调查得知,粘连型肩周炎通常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以外展、外旋为主,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文主要将来我院就诊的粘连型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粘连型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8±6.4岁,病程1.1~10.8年,平均病程6.5±6.7年,其中10例左肩、12例右肩、8例双肩。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70.43±7.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6±6.8年,其中11例左肩、10例右肩、9例双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除运动疗法之外的其他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所述:

1.2.1综合康复治疗①推拿疗法: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然后操作者对其采用揉法和捏法进行肌肉放松,包括颈部、肩部、肩部周围及上肢肌肉;点按法:对患者肩部周围穴位实施点按弹拨,主要按压肩井穴及几部压痛点,点按时的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摇法:采用摇法对患者肩部进行外展、内旋等操作;抖法及拉伸肩部:操作者将患者的手腕拉住,快速进行抖动,抖动的幅度应小且频率快[2]。②中药蜡疗:取桃仁、川乌、红花、草乌等中草药,以水浓煎,将药液浸湿无菌医用布垫制成中药垫,并将其敷于患者肩部疼痛部位,并将恒温状态下保存的蜡饼敷于中药布垫上,每次外敷时间持续30分钟,每日1次。③医疗体操: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前伸、外[3]旋及后伸等训练,可双手持体操棒进行,通过扔沙袋、举哑铃等进行肩部放松、躯体前后左右摆动训练,同时,患者每日进行太极操训练,所有训练项目每次持续训练时间为30分钟,每次1次。④电脑干扰电治疗:治疗仪器选择产自日本的电脑干扰电疼痛治疗仪,在患者的肩前、肩后放置吸附电极,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治疗次数为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1.2.2运动疗法①肩关节松动术。患者训练体位取卧位,并进行挤压、长轴牵引、分离牵引、前后滑动等附属运动,随后进行内收、后伸、前屈、外展、外旋、内旋等生理运动,训练时手法为Ⅱ,Ⅲ级手法,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②徒手缓慢牵伸术。患者训练体位取仰卧位,操作者对患者肩关节进行外展、前后伸展运动,采用双手交替持续用力,每个动作重复4~5次;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开展肩关节的牵拉、内旋、外旋训练[4]。③肩关节主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放松肩部,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地向上、向下旋转肩部,然后适当进行爬墙训练以及双手上举训练。以上训练的内容,每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的疗程为20天,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5]。

1.3观察指标

1.3.1 CMS评分采用CMS肩关节评定方法对患者的肩部疼痛情况及活动度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1.3.2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肩关节活动稍受限;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效:不符合上述指标。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CMS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肩周炎一种发生在肩关节囊、滑囊的遐行性病变、周围韧带肌腱中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症状为肩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果治疗不当,就会使得肩关节活动受限,手臂不能上举,并发展为粘连型肩周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方法颇多,例如物理疗法、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注射疗法、针刀疗法、功能锻炼等等,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时间过长,使得患者不便,甚至救治不愈等情况,近年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临床效果较好。因此本次研究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阳,李梦醒,刘芳,等.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临床作用机制研究思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3(10):314-317.

[2]严攀,刘波,刘辉,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9(15):104-105.

[3]彭程,王燕飞.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2(20):2778-2781.

[4]洪永锋,徐军,阚秀丽,等.局部封闭结合运动及推拿对肩周炎的短期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2(21):1147-1149.

[5]韩振翔,褚立希.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完概述[J].江西中医药,2013,2(6):51-53.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8

关键词:浮针疗法,关节松动技术,运动疗法,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无菌性炎症等引起慢性渐进性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和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50岁左右较多见, 又有“五十肩”“冻结肩”的别称。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肩痛、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的疾病。患者因为长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大。临床上积极运用传统及现代康复疗法为患者减轻痛苦、缩短疗程, 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 是肩周炎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本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6月使用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技术、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33例,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肩周炎患者65例, 根据随机原则分两组。治疗组33例, 男14例, 女19例;年龄42~65岁。对照组32例, 男13例, 女19例;年龄41~66岁。两组病程均2~12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症状、体征、肩关节MRI检查符合肩周炎诊断; (2) 肩关节主动活动明显受限:外展<120°, 后伸<45°, 前伸<150°, 内、外旋均<60°; (3) 病程2~12周, 之前未经过肩关节周围激素封闭注射治疗; (4) 同意浮针或封闭注射治疗。

排除标准: (1) 不同意浮针或封闭疗法, 不能配合治疗; (2)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糖波动较大者; (3) 不能完成观察疗程。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由物理治疗师和针灸师一起查体, 共同确定此次治疗的肌肉或筋膜的起止点。针灸师决定进针部位及方向。采用符氏研制的长32 mm、粗0.6 mm中号浮针。患者取坐位, 充分暴露患部, 找准进针点, 做好标记, 常规消毒, 针体与皮肤呈15°~25°, 尽量快速透皮, 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运针, 以进针点为圆心, 手握针座扇形摇摆, 均匀扫散, 同时配合局部松解动作, 避免患者软组织过于紧张。约3~5 min后取出钢针芯, 软套管置留皮下, 医用透明敷料外固定, 3~24 h后取出皮下针芯。浮针治疗后物理治疗师行关节松动训练。根据患者关节情况, 运用旋转、滚动、滑动、摆动等手法, 改善肩关节及关节附属运动功能, 再配合肩关节运动疗法,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其中浮针治疗2~3 d 1次, 关节松动及运动疗法1次/d, 10 d 1疗程。 (2) 对照组: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5 m L加入复方倍他米松1 m L, 常规消毒, 行肩关节及周围痛点注射封闭, 每个部位2~3 m L。5 d注射1次, 10 d 1疗程。

疗效判定: (1) 治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 VAS评分<2分, 肩关节活动正常, 能参加工作和体力劳动; (2) 显效:肩部疼痛及压痛明显减轻。VAS评分下降3~5分, 肩关节活动度轻度接近正常, 能参加较轻工作和活动; (3) 有效:肩部疼痛减轻治愈:VAS评分下降<2分, 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但仍有明显活动受限; (4)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结果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 见表1。

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 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医学, 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浮针疗法的主要特色在于进针后在皮下组织进行扫散动作[1], 减轻肌肉及软组织的痉挛、粘连,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少炎症因子, 促进炎症修复, 从而快速减轻浅部筋膜组织的疼痛[2]。浮针治疗后留针, 即留置一段软性针管在组织内, 可以在患者的关节活动中继续发挥扫散作用。关节松动术和运动疗法可以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 促进血液循环, 针对性强化肩袖或其他肩关节肌群的力量, 从而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 减轻疼痛。浮针疗法后进行关节松动术和运动疗法, 三者配合, 可以借助浮针快速镇痛的效果和抗炎效果, 使患者配合更好, 并可缩短病程, 更快地解决患者痛苦、恢复肩关节功能。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均属物理治疗、设备要求简单, 不良反应少, 可操作性强, 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技术。

注:经χ2检验, *P<0.05。

参考文献

[1]符中华.扫散动作, 浮针疗法的特色[J].江苏中医, 2001, (2) :13.

综合治疗肩周炎168例疗效观察 篇9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21-01

肩周炎系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俗称 “漏肩风”、“肩凝症”患者常因白天穿衣不方便,夜间疼痛加重不能寐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封闭加手法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疗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61例,女107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45岁,50-60岁最多见占88.6%,大部分无明显外伤史,病程最长的4年,最短的半个月,7例为双肩发病,且均为女性。

2 治疗方法

2.1封闭

肩周炎患者,大都于肩关节的前、外、后方可触及2-4个痛点,前方位于肱骨小结节周围和喙突周围;后方位于腋后皱襞上方与肩胛冈下缘凹陷中,相当于臑俞穴;外侧方位于三角肌止点上缘。用泼尼松龙悬浊液1-2ml,加2%利多卡因2-5 ml、0.9%氯化钠溶液约5 ml,对多个痛点进行深部封闭,每个痛点封闭2-4 ml,封闭时针头刺到定点局部骨膜后逐渐后退,缓慢注入,每周封闭一次,最多封闭3次。

2.2 推拿疗法

封闭后即可行手法推拿治疗。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以一手握住患者肘部,一手食、中、环三指于肩部前、外、上、后作适当推揉搓拨,由浅入深,由轻到重,持续3-4分钟,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然后一手轻轻压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肘部,逐渐作患肩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幅度逐渐加大,动作要轻柔。

2.3辨證施治

肩周炎临床上分为寒湿痹阻型、血瘀气滞型、气血亏虚型。

2.3.1 寒湿痹阻型

临床上寒湿痹阻型最为多见,其病机为寒湿痹阻,经络不通,治法宜驱寒化湿、宣痹通络,方选三痹汤加减。羌活12g五加皮10g 桑枝12g续断12g细辛4g附子6g威灵仙12g海风藤10g桂枝7g甘草3g。

2.3.2 血瘀气滞型

其病机为气滞血瘀,筋络不通,治法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10g当归9g 赤芍10g 红花6g 桑枝12g伸筋草10g 桂枝7g牛膝10g 细辛3g 威灵仙12g甘草3g

2.3.3 气血亏虚型

其病机为气虚血少,筋失荣养,治法宜补气养血、舒筋通络。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4g 桂枝9g 当归9g熟地15g 白芍12g鸡血藤15g 续断12g 牛膝10g 党参15g 桑枝10g 甘草3g

2.3.4疗效评定标准:优: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良: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可:肩部疼痛有所好转;差: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2.4. 结果

本组168例经3周左右治疗,优97例,良61例,可8例,差2例。

3、讨论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7例病例均为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肩周炎患者,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68例;年龄38~69岁, 平均53.6岁;病程最长10年6个月, 最短4个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本组病例均诊断为单肩肩周炎[2], 其中左肩患者48例, 右肩患者59例。

1.2 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法[3]:采用朱氏法, 治疗时嘱咐患者采取坐位, 将患肢自然向下垂落, 医生面对患者站立于患者的患肢与躯干之间。用小针刀在以下部位———喙突处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 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法, 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 当感觉针下有松动感时将针取出, 用无菌纱布压迫针孔, 待深部充分止血后, 将创可贴贴于穿刺部位。一般治疗周期为5~7日治疗1次, 4次为1疗程。

功能锻炼:患者在小针刀治疗后进行功能锻炼。常用的功能锻炼方法有: (1) 双手高举爬墙法; (2) 患肢摸对耳法; (3) 患肢搭对肩法; (4) 患肢划大圈法; (5) 患肢伸直外展上掌法; (6) 患肢后伸牵拉法。患者必须有选择性地选用3种或3种以上方法进行锻炼, 要求每天练习1~2次, 每次动作100~200下。锻炼时应注意活动的质量及活动强度, 必须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以免强度过大拉伤肌肉而加重病情。一般遵循的原则为:程度由轻到重, 范围从小到大, 循序渐进, 持续进行。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根据患者肩关节活动和疼痛程度制定。临床痊愈:肩部疼痛消失, 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 上举、后伸动作略受限制, 患者手指可触及对侧耳尖;好转:肩部疼痛减轻, 活动较治疗前减轻, 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评定。

2 治疗结果

在107例肩周炎患者中, 小针刀治疗1个疗程, 疼痛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者61例 (57%) ;2个疗程后达到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者21例 (19.6%) 。两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痊愈合计82例 (76.6%) , 显效14例 (13.1%) , 好转7例 (6.5%) , 总有效率为96.3% (表1) 。

(例)

3 讨论

肩周炎起病慢, 病程长, 是一种累及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退行性无菌性炎性反应。多由于急性扭伤、慢性劳损、过度劳累、或局部感受风寒等原因, 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粘连等无菌性炎性反应。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肩持续性隐隐作痛或尖锐刺痛, 有时疼痛可放射到上臂或颈部, 夜间疼痛常明显加剧, 可致患者夜间无法入睡, 甚至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肩关节僵硬导致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表现为在做外展、旋转等运动时疼痛加重, 因此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临床资料显示肩周炎疼痛压痛点常常位于肚骨大结节、大小圆肌或肩脚骨内侧缘等处, 而X线检查常无特殊改变。大量国内外研究报道[4], 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患者由于疼痛不敢活动, 加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 组织液渗出、水肿, 尤其是老年人对纤维素吸收不良而使维生素沉着导致肩关节内、外粘连, 关节功能进一步受到限制。目前治疗肩周炎主要有两个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

小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产物。它遵循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原理, 对肩周炎患者病变的关键点进行小针刀松解和调节, 与传统针灸相比缩短了疗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学者朱胜良, 周林宽等[5]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 针刀治疗肩周炎不仅可以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纠正其动态平衡失调, 还可以毁损软组织炎性压痛点, 使陈旧性慢性无菌性炎症病灶转变成新鲜损伤而进一步痊愈。另有学者[6]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针刀干预能有效抑制动物体内炎症因子IL-β、IL-6和TNF-α的水平, 改善局部损伤软组织的局部微循环。因此, 采用小针刀法松解肩周的肌肉、肌腱, 松解结疤粘连, 改善肩关节周围组织水肿、缺血、微循环障碍的症状, 纠正缺氧, 恢复组织营养, 达到消炎止痛, 肌肉解痉的作用, 再坚持康复功能锻炼, 可以有效地巩固治疗效果。

功能锻炼是本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通过肩臂部肌群及上肢肌肉运动, 改善肩臂部功能, 循序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 逐步增强肩关节的适应能力。同时, 可起到缩短疗程、巩固疗效、防止再次粘连、预防复发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小针刀疗法配合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 (96.3%) , 缩短疗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47-74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187.

[3]吴绪平.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3.

[4]陈疾忤, 陈世益.肩周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 (26) :94.

[5]朱胜良, 周林宽, 杨光雄.小针刀疗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5, 19 (6) :40-41.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重在下一篇:自我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