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及综合预测(精选6篇)
治疗及综合预测 篇1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 属干旱和半干旱区, 境内坡沟纵横, 植被覆盖率低, 山地和川旱地占耕地的80%以上, 土壤疏松, 气候干旱, 为害鼠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平凉市每年因农田鼠害造成粮油减产10%~20%。有的农田害鼠还传播疾病, 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控制其发生危害, 2008—2010年开展了农田鼠害主要发生种类及活动规律的研究, 对平凉市崆峒、华亭、崇信、泾川、灵台5个县 (区) 26个乡 (镇) 的山塬地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提出了具体测报办法。
1 调查研究方法
种类调查以采集标本, 捕鼠鉴定为主, 结合询问、看鼠迹及洞道结构等方法。种群密度调查采用目测法、堵洞法、捕鼠夹、弓箭射杀等方法, 在平凉市东5县 (区) 根据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作物布局进行了系统调查。经过3年的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川水区发生较轻, 山塬区危害较重, 平均鼠口密度3.79~10.25只/hm2。害鼠隶属2目、5科、16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 、大仓鼠 (Cricetulus triton) 及迁移危害的达乌尔黄鼠 (Citellus alasoh-anitus) 、黑线仓鼠 (Cricetulus Barabensis) 等, 在6、9月夏秋作物成熟收获时期有2次活动高峰。
2 调查结果
2.1 习性
在平凉市东5县 (区) 以土层深厚、疏松的山塬地鼠口密度较高。终生营地下生活, 以夜间活动为主, 黎明前为活动高峰, 黄昏时也活动频繁;怕光、怕风、怕水。中华鼢鼠栖息的地面呈现出由直径30~60 cm土丘连成的弯曲形状, 有堵洞和随季节与食物源迁移的习性。
2.2 食性
食性极其复杂, 食料来源广泛, 喜食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豆类、当归及林果苗木, 主要取食植物根茎, 能把粮食作物整株拉入洞内, 贮存取食。
2.3 繁殖
害鼠繁殖力强, 在条件适宜时每胎最多可产仔6只, 一般为2~4只, 以春季第1胎产仔率最高, 一年可繁殖1~3胎。其自然寿命不超过6年[1]。
2.4 鼠害发生规律
春季害鼠活动频繁, 危害较重。3月上旬开始活动, 以冬贮食物为主;3月中旬进入繁殖期, 种群数量为稳定增长阶段, 10 d后数量剧增;4月初进入危害高峰期, 主要取食植物根茎部位, 4月中旬活动逐渐减少, 5月底进入越夏阶段[2];6—8月天气炎热, 活动减少;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又活动频繁, 贮粮备冬, 为秋季活动高峰期。12月至翌年2月种群数量较少。
3 预测预报技术
3.1 一年内进行春、秋2次鼠情预报
第1次在早春3月5—10日, 即害鼠开始繁殖前调查, 预测夏秋害鼠发生趋势;第2次在秋季10月5—10日害鼠停止繁殖时, 预报翌春鼠情。
春季预报:害鼠的总捕获率大于8%, 且优势种群中雌鼠所占比例大于50%, 春季气温正常, 平均气温不低于常年;夏季无洪涝灾害。害鼠可达到中度以上发生程度。
秋季预报:害鼠的总捕获率大于20%, 幼年鼠和中华鼢鼠比例大于50%或产量损失大于20%, 冬季气温正常, 平均气温不低于常年, 翌春害鼠将中度偏重发生。
3.2 种群数量消长因素分析
3.2.1 内因。
害鼠繁殖能力是影响其数量消长的重要因子, 其繁殖能力主要取决于雌鼠数、妊娠率、平均胎仔数、鼠龄结构等指标。一是雌鼠在种群中占的比例。雌鼠个体多, 种群的出生率就高。二是种群年龄比例。成年鼠比例大, 老年鼠比例小表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将是一个数量迅速增长的种群。三是鼠类寿命和自然死亡率。在自然界中, 多数害鼠自然死亡, 这对种群的出生率有很大影响。
3.2.2 外因。
鼠类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和农事活动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是气象因素。在一个地区内, 不同年份的温度、降雨对鼠类的发生影响很大。一般地温在4℃以上, 气温稳定在10℃以上, 冬季气温偏高, 鼠类自然死亡率低, 越冬基数将增加[3]。二是食物来源。食物的欠丰对鼠类的繁殖和生存有显著影响。食物丰富可提高怀孕和繁殖率, 同时提高了生存率。三是天敌控制。由于大量滥施鼠药, 死鼠不能妥善处理, 引起鼠类天敌二次中毒, 致使天敌濒临灭绝, 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多年来鼠害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四是人为活动的影响。有些活动抑制了鼠害, 如食物源的生长状况与变更、深耕、灌水、土内施药、人工捕杀等活动也起到了灭鼠的作用。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生态控制
改变农田生态环境, 造成不利于害鼠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主要包括环境改造, 断绝鼠粮, 防鼠建筑及捣毁鼠类栖息地等手段, 可有效降低害鼠密度。
4.2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猫、猫头鹰、蛇等鼠类天敌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数量。二是利用对人、畜无毒而对鼠有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灭鼠。
4.3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器械对害鼠进行捕杀, 主要有捕鼠夹、捕鼠笼、弓箭、粘鼠板、电子捕鼠器等方法灭鼠。
4.4 化学防治
化学灭鼠剂有熏杀剂、胃毒剂、驱避剂和绝育剂[4]等, 可选择溴敌隆、氯鼠酮、杀鼠醚、溴鼠灵和敌鼠钠盐等新一代高效抗凝血杀鼠剂[5,6], 配制成毒饵, 投放在离洞口10~30 cm害鼠经常出入的场所。
摘要:通过调查农田鼠害发生情况, 初步掌握其发生种类、分布范围、发生规律及危害习性, 并总结出预测预报技术, 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鼠害,预测预报,防治
参考文献
[1]蒲崇建.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296-301.
[2]赵希远, 孙发国, 苏建云, 等.宁南山区褐家鼠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 2005 (5) :52-54.
[3]杜玺.安定区马铃薯地区地下害虫为害情况调查及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 2008 (1) :25-27.
[4]赵桂芝, 施大钊.农业鼠害防治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4.
[5]张桂芳.青海省农田鼠害综合防治方法[J].青海农技推广, 2003 (3) :36-37.
[6]樊景华.防治鼠害有新招[J].沙棘:科教纵横, 2010 (4) :3.
治疗及综合预测 篇2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的地震综合识别及预测
根据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在精细层位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总结不同火山岩体在常规地震剖面的多种反射特征,建立火山岩体的地震相识别模式,同时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直接识别和预测火山岩体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在重点研究的5个断陷中,综合识别出新火山岩体49个,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 者:曾富英 罗霞 肖红平赵泽辉 王志宏 范文芳 贺峰 Zeng Fuying Luo Xia Xiao Hong-ping Zhao Zehui Wang Zhihong Fan Wenfang He Feng 作者单位:曾富英,罗霞,肖红平,赵泽辉,王志宏,范文芳,Zeng Fuying,Luo Xia,Xiao Hong-ping,Zhao Zehui,Wang Zhihong,Fan Wenfang(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贺峰,He Feng(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 年,卷(期): 32(4) 分类号:P631.445 关键词:松辽盆地 火山岩体 地震识别 地震属性分析治疗及综合预测 篇3
18#煤层瓦斯概况
康家滩煤矿是神东公司唯一的高瓦斯矿井,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境内。井田内共含煤12层,主要可采煤层为8#和13#煤层,目前开采的8#煤层厚为4.41~8.30 m,平均厚6.92 m,煤层倾角3°~8°,属稳定厚煤层。8#煤层瓦斯储量为1 684.63 Mm3,可抽量为505.39 Mm3,煤层透气性系数为1.06~1.81 m2/(MPa2·d),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09 3~0.034 5 d-1,百米钻孔瓦斯极限抽放量为331.88~7 747.76 m3。
由于开采的8#煤层与其他可采煤层距离较远,受其他煤层瓦斯影响不大,因此该煤层的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本煤层。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88201综采工作面瓦斯含量明显增加,瓦斯涌出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在开采过程中存在有1~3 m厚的高灰煤及8#煤遗落在采空区内,因此使采空区内聚集了大量瓦斯(40~50 m3/min)。在风流作用下,这些瓦斯不断涌入工作面,大大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该工作面及采空区的瓦斯超限问题,依据煤层瓦斯赋存状况和瓦斯涌出量的预测结果,采用本煤层和采空区同时抽放的综合瓦斯抽放方法进行瓦斯治理。
2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分析
结合8#煤层瓦斯涌出的特点,采用分源预测法计算井下各个涌出源的瓦斯涌出量,得出矿井或某区域的瓦斯涌出量预测值。
(1)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2]:
qk=k1k2k3k4(X0-X1)m/m0 (1)
式中,qk为开采层瓦斯涌出量;k1为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包括邻近的煤线),其值取决于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取1.30;k2为工作面丢煤瓦斯涌出系数,取1.11;k3为准备巷道预排瓦斯对工作面煤体瓦斯涌出影响系数,k3=(L-2h)/L(L为工作面长度,取240 m;h为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取16 m);k4为煤运至地表时的可解吸含量系数,按占总量的80%计算;m为煤层厚度;m0为煤层开采厚度;X0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X1为煤的残存瓦斯含量。预测各采区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见表1。
注:表中仅对风化带以下的区域进行了计算。
(2)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包括掘进时煤壁瓦斯涌出和落煤瓦斯涌出:
qj=qB+qL (2)
式中,qj为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qB为煤壁瓦斯涌出量;qL为落煤瓦斯涌出量[2]。
undefined。其中,qB为掘进巷道煤壁瓦斯涌出量;D为巷道断面内暴露煤面的周边长度(对于薄及中厚煤层,D=2m0,m0为煤层厚度;对于厚煤层,D=2h+b,h及b分别为巷道的高度及宽度),v为巷道平均掘进速度;L为掘进巷道长度;q0为煤壁瓦斯涌出初速度,q0=0.026[0.0004(Vf)2+0.16]X0,式中,Vf为煤中挥发分含量;X0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②qL=Svγ(X0-X1)。其中,v为巷道平均掘进速度;S为掘进巷道断面积;γ为煤的密度;X0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X1为煤层残存瓦斯含量[2]。
预测各采区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结果见表2。
注:表中仅对风化带以下的区域进行了计算。
(3)矿井瓦斯涌出量由式(3)计算[2]:
qkj=(1+K′)(1+K″)(∑qhiAi+1440∑qji)/A0 (3)
式中,qkj为矿井瓦斯涌出量;K′为生产采区采空区瓦斯涌出系数,取0.20~0.35;K″为已采采区采空区瓦斯涌出系数,取0.15~0.25;qhi为第i个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qji为第i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Ai为第i个回采工作面平均日产量;A0为矿井平均日产量。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得到了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了给康家滩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又预测了8#煤层5个采区之间互相配采的矿井瓦斯涌出量,每个采区按“一综两连”产量为8 Mt/a,矿井产量按16 Mt/a来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表4。
3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
选择合理有效的瓦斯抽采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矿井主要瓦斯来源、煤层赋存特征、采掘布置方式以及煤层开采程序等许多客观因素。由于88201工作面开采的8#煤层距其他可采煤层距离较远,受其他煤层瓦斯影响不大,煤层的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本煤层;再加上采用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采高3.5~4.0 m,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且煤层厚度变化较大,采空区丢煤较多,瓦斯涌出量较大。根据实测出的88201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整个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40%~70%,采空区内的大量瓦斯在风流的作用下涌向回采工作面,是造成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道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因此主要对本煤层和采空区进行瓦斯治理。
(1)本煤层瓦斯抽放。
本煤层瓦斯抽放包括预抽、边采边抽和强化抽采等方式。预抽本煤层瓦斯主要采用钻孔抽采的方法,预抽煤层瓦斯属于未卸压煤层的瓦斯抽采,对于透气性及其他预抽条件较好的煤层,预抽会取得较好效果。边采边抽利用工作面开采时的卸压效应抽采本煤层瓦斯,当工作面推进时,工作面前方煤体由于卸压,透气性大大增加,抽采效率大幅度提高,采用斜向钻孔抽采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卸压瓦斯。可根据开采层瓦斯抽采的可行性,即依据2个指标来判断采用哪种抽放方式。这2个指标分别为:煤层的透气性系数λ和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α,λ和α开采层瓦斯抽采难易程度分类标准见表5[3]。
康家滩煤矿实测的8#煤层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09 3~0.034 5 d-1,煤层透气性系数为1.06~1.81 m2/(MPa2·d)。对比表5可以看出,8#煤层属于可以抽采煤层,又由于衰减不是很快,为保证最佳抽采效果,适合采用本煤层预抽与边采边抽相结合的方式。
为使本煤层预抽出更多的瓦斯,减轻工作面通风负担,采用大直径钻孔的交叉钻孔布置方式(图1)。交叉钻孔可以使钻孔之间形成应力空间叠加,钻孔的破坏区能形成相互影响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钻孔的破坏区体积,增大周边孔的连通性,有效地避免了钻孔因塌孔而报废,从而提高了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大幅增加了钻孔瓦斯抽放量。
该预抽钻孔还可利用回采工作面推进前方煤体产生的卸压作用实施边采边抽,从而提高瓦斯抽放率,减少开采层的瓦斯涌出量。工作面煤壁推进到距钻孔开口点5 m时,钻孔停止抽放。钻孔采用聚氨酯封孔,封孔深度5 m,封孔段长度1 m,封孔管为直径25 mm的抗静电塑料管,孔口抽放负压大于20 kPa。
(2)采空区瓦斯抽放。
由于882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很高,围岩、丢煤瓦斯从采空区涌向工作面,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形成了采空区瓦斯抽采量大、来源稳定的特点,因此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采用联络巷埋管抽放与走向高抽巷抽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综采面瓦斯问题。
联络巷埋管抽放,需将抽放点抬起到2~3 m的高度,以便抽取采空区内的高浓度瓦斯,同时吸气口需采取防堵及防砸措施,焊成“T”形立管并用铁丝网进行包扎,以防抽放瓦斯管路的吸入口堵塞,再用木垛将“T”形立管圈起来以防被砸倒。瓦斯抽放浓度不高,一般为10%~20%,其抽放效果可使采空区瓦斯涌出量降低10%~20%。
走向高抽巷是布置在顶板裂隙带内、从采区回风巷沿工作面走向全长掘进的1条专用抽放瓦斯巷,被用作瓦斯集中抽放巷道,如图2所示。
(3)瓦斯抽放系统和主要设备。
由于康家滩煤矿已经满足建立抽放系统的必要条件,所以在88201综采工作面建立了临时抽放系统,采用3台YD-Ⅵ型移动泵站(单台泵最大抽放量为40 m3/min)并联。
预抽和边采边抽采用CBF710-2(340 r/min)水环式真空泵2台,1台工作,1台备用,同时抽放泵房预留安装第3台泵的空间。瓦斯泵流量为589.4 m3/min。瓦斯抽放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或焊缝管。
4结语
根据瓦斯涌出及采煤工艺的特点,康家滩煤矿88201工作面采用交叉钻孔与边采边抽相结合的本煤层抽放技术、联络巷埋管抽放与走向高抽巷抽放相结合的采空区抽放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及空间增加了瓦斯抽放量,而且工作面瓦斯抽放量可达16.76 m3/min,采空区瓦斯抽放量可达35.0 m3/min,抽放纯瓦斯量平均在10 m3/min,使瓦斯抽放取得了较好效果。
摘要:为了有效解决康家滩煤矿8#主采煤层综掘、综采过程中瓦斯频繁超限、瓦斯突出等难题,对康家滩煤矿8#煤层瓦斯赋存状况及瓦斯涌出量预测进行了分析,采用本煤层和采空区同时抽放的综合瓦斯抽放方法对88201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瓦斯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瓦斯抽放,边采边抽,高抽钻孔
参考文献
[1]李付涛,杨胜强,徐全,等.瓦斯综合抽放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0(12):99-101.
[2]孙和应,周贵全.矿井瓦斯防治与利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治疗及综合预测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C【解析】我国法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
3、A【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4、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三章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九条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第十条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二条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5、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B【解析】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主要、最基本的是要坚持教书育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应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7、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应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D【解析】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l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时期:东汉,发明者:蔡伦,发明地点:洛阳。
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平民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指南针是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9、C【解析】中国的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
10、A【解析】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解元、会元、状元。
11、B【解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12、D【解析】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D项。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茶馆》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l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l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
13、C【解析】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演绎。
14、A【解析】赵树理(1906--1970年)。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
15、A【解析】莎士比亚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n-t));喜剧作品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16、A【解析】句中提到“北京底层市民生活”与“上海工商界生活”,它们分属两个不同领域,A项符合文意。
17、C【解析】《唐律疏议》之所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对后世和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而非“原则”、“观念”或性质”。且“代表性法典”为常用搭配,故本题答案为C。
18、D【解析】对应句中的“不仅出产颇丰,而且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可知,第二空应填表“非常多”的意思的词。B项的“完全”表述过于绝对,不如“几乎”恰当。故答案选D。
19、A【解析】由“„„之外,近年来,„„一些新变化”可知,“广泛提倡读书”是世界读书日一贯的特点,故答案应在A,C项中选择。“浅阅读”是作为“阅读”领域内迅速传播开来的一种新现象,用“流行”一词形容更合适,故选A。
20、D【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根据就近原则,很容易选出与“她”距离最近的“长江”。将“长江”代替原文中的“她”,文意不变,故D项为正确答案。
21、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打篮球与踢足球相比进球要容易得多的原因与篮球架的高度有关,接着用假设的形式分别说明篮球架太高或太低均会使人们失去玩篮球的积极性。最后得出结论“篮球架有一个适当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由此可知,目标高度合适,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即C项。
22、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学历的高低决定着网民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接着说明了学历高低与信息判断力二者的关系。由文段中“也就是:”可知,“网民学历越低,其信息判断力就越弱,表达自身意见和意志的理性程度就越弱”是对横线处内容的解释。由此可知,A项最恰当。
23、B【解析】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忻州五台山;安徽池州九华山;浙江舟山普陀山;四川峨眉山。而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境内,属于道教名山。
24、D【解析】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的君主****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5、C【解析】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伟大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董仲舒是西汉学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6、B【解析】由“瘦骨伶仃”、“有气节”、“讲友谊”、“抚慰”可知,此处对杨树、柏树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排除A、C。由“有气节”、“讲友谊”可知,此处表达了对杨树、柏树的赞美之情,故B项正确。
27、A【解析】《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
28、D【解析】《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
29、D【解析】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故答案选D项。
治疗及综合预测 篇5
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国内外制造企业普遍采用多轴机床高速加工的方法进行零件加工。然而,ISO标准中对于机床的精度校验仅限于静态或低速条件下的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尚未制定多轴机床工作条件下动态精度的测试规范,无法校验多轴机床的加工性能[1]。零件的加工精度受机床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两方面的影响,由于缺乏机床动态因素的测试方法,大型关键结构件的加工精度控制成为难点。多轴高速加工与普通数控加工有很大不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工研究中心通过试验发现,高速加工中心中动态因素引起的表面误差(SLE)对工件精度的影响远大于静态几何误差和热误差对工件精度的影响[2]。文献[3,4]研究了高速加工的薄壁件铣削稳定性问题并指出,若加工参数控制不当,加工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微小变化就可能产生超过工件容许的误差。
因此,仅研究数控机床的几何精度已经很难满足高速高精度的加工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致力于建立机床运动机构的动态模型。周勇等[5]研究了具有高速度和高加速度的进给驱动机构动力学行为,根据其动力学特性开发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伺服控制方法和数控运动指令。Zhang等[6]建立了高速机床主轴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高速车削中心的性能试验验证了理论建模的正确性。Ding等[7]研究了高速铣削动力学中的稳定性问题,对铣削过程的再生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上述研究工作为实现机床的动态误差预测奠定了基础。高速高精度机床的动态加工过程是机床机械、伺服、刀具切削等的整体联动过程,为精确描述零件的铣削精度,不仅要考虑静态的机床部件几何误差,而且要对各运动机构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各因素叠加在机床加工精度上的影响。
1 多轴高速机床完整运动链系统建模
1.1 机床加工误差源分析
五轴联动机床的加工误差来源包括几何误差、热变形误差、伺服控制系统误差以及载荷误差四大类[8],如图1所示。其中,几何精度、定位精度通常是在没有切削载荷、机床不运动或运动速度很低的工况下检测的,一般称为静态精度。静态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上的零部件制造与装配精度,如主轴及其轴承、丝杠螺母、齿轮、床身、箱体等,为保证加工出的零件能达到所需的精度,我国对各类通用机床都制订了静态的检测标准,尤其是多轴高速机床,其部件制造和检测标准近乎苛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床的有效精度。静态精度只能在有限层面上反映机床的加工精度。在实际工作状态下,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如工作中机床零部件会产生热变形,在切削力作用下机床、工件产生的振动和变形等。在实际切削条件下,在载荷、温升、振动等因素作用下机床精度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称为机床的动态因素。研究表明,多轴机床高速铣削时切削力较小,切削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高速机床的动态误差主要是切削过程中机械、控制系统的整体联动产生的,机床的基本运动结构以及伺服系统各轴的协调能力与性能是影响机床动态精度的主要因素[9]。
1.2 机床机械伺服运动系统建模
图2所示是机床机械、控制系统联动仿真模型,包含位置环节、速度环节、电机环节和机械环节,各基本环节可用传递函数中相应的比例、积分或微分函数表示。对于单轴伺服运动,输入的机床运动指令经位置环节、速度环节、电机环节,最终驱动机械环节。
根据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可计算出各轴运动的位置指令P(X,Y,Z,A,B),然后由伺服进给系统以这些控制点序列为目标进行随动跟踪控制。运动仿真模型输入各运动轴的理想后置指令,得到实际的输出轨迹,实际轨迹与理想轨迹的轮廓跟踪误差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五坐标运动轴的速度,Kpp表示位置增益,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存在,动态轨迹误差不可避免,但通过改变动态参数对跟随误差进行分析,可更好地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各运动轴参数的不匹配以及机械、电气运动的不协调都将产生过大的跟随误差,并导致轮廓误差的产生,最终表现为产品精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1.3 机床加工误差关键动态因素遴选
高速加工中心中由动态因素引起的表面误差对工件精度的影响远大于静态几何误差和热误差,动态误差主要是由切削过程中机械、控制系统的整体联动而产生的,机床的基本运动结构以及伺服系统各轴的协调能力与性能是影响机床动态精度的主要因素。然而,机床动态误差因素众多,如何遴选机床关键影响因素成为误差分析的重要步骤。在图2所示的进给伺服系统仿真模型中改变系统各动态参数,进行阶跃响应测试,对比发现各轴位置环、速度环、加速度对机床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较大,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改变位置环比例增益和速度环比例增益后机床动态响应的改变路径。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1)位置环比例增益决定了进给伺服系统的响应性能,它对进给伺服系统的响应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增大位置环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性,缩短系统的定位时间,有利于减少外部因素干扰的影响,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过高的增益则会导致超调量增大,容易引起零件的过切。(2)提高速度环比例增益,可以提高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有利于提高高速加工中的定位性能,进而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但速度环比例增益过大,则可能会引起系统振荡;速度环比例增益过小,则可能导致系统的超调量增大。因此,在数控机床驱动机构不产生振动的范围内,速度环比例增益的设定值应越大越好。
2 动静态因素耦合下的零件铣削型面
2.1 机床多体运动学模型
数控机床中各运动轴的轨迹、刀具的运动位姿是由实时的各轴轨迹联动构成的,而各轴的实时轨迹是由各运动轴理想轨迹和实际轨迹误差叠加构成的,可依据多体运动学耦合得到。以图5所示的刀具AB两摆机床拓扑结构为例,其建模流程如下。
(1)依据多轴数控机床的拓扑结构,用低序列体阵列来描述机床各部件的关联关系。首先设定惯性参考系,设固定不动的工件参考系为B0,远离B0的方向按自然增长数列,依次为各体编号,低序列矩阵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任选体Bj为系统中任意典型体,体Bj的n阶低序体的序号定义为
其中,L为低序体算子,称体Bj为体Bi的n阶高序体,满足下式:
初始条件为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计算出机床的各阶低序
(2)采用齐次列阵表示各体的位置和矢量姿态。在多体系统中建立广义坐标系,用4×4阶齐次方阵表示相邻两物体间在广义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姿态方位的变换。多体系统在理想条件和实际条件下的静止状态、运动状态的体间相对位置和姿态变化可以通过运算该4×4阶齐次方阵来实现,从而完整地描述出刀具的实际运动轨迹以及工件型面切削下的误差分布。
(3)计算刀具体在工件子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完整地推导出刀具在有误差运动机床下的成形约束方程。
刀具成形点的成形函数为
位置误差为
姿态误差为
式中,方阵T为机床相邻部件的体间静止、运动特征矩阵;T(R)为体间静止、运动角误差特征矩阵;Pt为实际加工点在刀具坐标系中的齐次坐标;Pw为理想加工点在工件坐标系中的齐次坐标;Vw为实际加工中刀具姿态矢量在工件坐标系中的齐次坐标;Vt为理想加工中刀具姿态矢量在工件坐标系中的齐次坐标。
2.2 零件铣削包络成形点的计算
根据刀具的实际位姿和切削路径构建出切削型面是获取零件铣削型面和加工误差的关键。由于刀具铣削半径的存在,零件型面上的实际成形点位于刀具切削圆的包络线上,因此,还需要基于包络原理求解工件切削型面的实际成形点,实际成形点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出:
式中,x,y,z为铣削型面的实际成形点坐标;x0,y0,z0为当前刀具的末端中心点位置;I,J,K为当前刀具的姿态向量;x′0,y′0,z′0为前一时刻刀具末端中心点位置。
式(8)表示铣削型面的实际成形点在以刀具中心点为圆心的圆上,式(9)表示铣削型面的实际成形点应与刀具切削向量垂直,式(10)表示铣削型面的实际成形点与前后时刻刀具进给移动向量垂直。一般来说,通过联立求解式(8)~式(10),可以得到内外两个包络点,而在某一时刻,切削零件上只可能有一个成形点,成形点的选取需要借助刀具与工件的实时位置来判断。
2.3 铣削成形面的构建
铣削加工时通常沿刀柄的轴线方向设定有固定的铣削层高度,将铣削成形点沿刀柄姿态向量拉伸,可得到铣削层面上的各成形点坐标:
式中,e_xj、e_yj、e_zj为铣削成形点坐标;h为数据密化的间距;Il、Jl、Kl为刀具实际姿态向量。
在机床动静态误差的作用下,刀具的姿态向量也会发生偏转,应该用实际得到的刀具位姿做数据处理。各个层面的数据相互叠加,最终构成工件的实际铣削型面,最终零件的加工误差可以由理想型面数据与实际型面数据对比而得到。
3 基于S试件的铣削误差分析
3.1 五轴机床精加工检验试件———S试件
S试件是航空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可用于检测五轴机床加工精度的测试试件[10],试件采用上下两条扭曲的类S形三阶样条曲线生成直纹面,壁厚为3mm,可反映五轴数控机床加工的动态特性,由刀具的切削指令和路径构建出S试件的铣削型面是分析机床加工误差影响因素的关键。
由图6易知,S试件具有变曲率、变开闭角和反向等航空结构件的典型特征,因此具有典型航空件加工过程中的坐标轴指令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各运动轴的运动指令可以获得机床各运动轴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加工过程中机床不同位置的刚度变化和转换,有利于全面考量机床的运动情况。
3.2 S试件铣削误差的构建及显示
按照前述铣削型面的构建路线,将S试件理想后置指令输入Simulink仿真模型,改变不同动态误差因素可以获得机床不同状态下各运动轴的实际轨迹,代入机床的多体综合模型可以计算刀具实际的位置和姿态,通过包络理论求解试件的实际铣削成形点,S试件切削层面通过各成形点沿刀具实际姿态向量按照切削深度3mm拉伸获得,将各层S试件切削型面数据叠加,即为最终的S试件实际型面,如图7所示,试件型面上用颜色区分不同的误差大小,可以形象表示出S试件切削型面上的误差分布。
4.3 机床动静态因素与S试件型面误差的映射关系
为便于描述S型面的误差分布,在不同高度上作S试件的平面截取线,依据仿真平台,提取分析各层截取线上点的法向误差分布。图8所示为改变机床动态因素中的X轴位置环增益和B轴速度环时间常数,得到的S试件在高度22.5mm处截取线的法向误差分布规律,图中横坐标为截取线上成形点的编号,纵坐标为该点下的法向误差值。由图8可知,位置环增益、速度环时间常数的变动体现为型面法向误差的整体变化,其中位置环增益与S截线的法向误差成负相关关系,即位置环增益变大导致S试件型面误差变小;而速度环时间常数变大则型面误差变大,二者基本成正相关关系。
4.4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S试件误差预测结果校验
为进一步验证误差综合预测平台结果的正确性,以及X、A轴位置环增益,Y、B轴速度环时间常数,X、A轴加速度及轴间异面误差共7个动态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进行了S试件切削实验,切削后的S型面使用三坐标机测量误差分布。
4.4.1 S试件切削方案设计
由于动态因素众多,如果对7个因素逐一进行水平变化实验,假定每个因素的水平变化为2个,则至少有27=128次试件切削。为此,基于正交实验理论设计切削实验,通过标准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对7个因素同时变化开展实验,只需做8次实验。本实验采用的是某国产五轴联动数控铣床,毛胚材料为铝合金,型号为7075-T7451,精加工刀具为右旋棒铣刀,刀具直径为20mm,采用分层侧铣加工方法,沿刀具轴线方向自上而下按每层3mm进行精加工铣削。根据正交实验表,改变位置环增益等相关动态因素的水平值,共进行8次实验,最终得到8个S试件,如图9所示。实验结束后,利用三坐标测量机测得S试件在高度22.5mm处截取线数据点的法向误差。
4.4.2 实验结果分析
按照正交实验设计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做专门的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的输入(机床各动态因素指标)和输出(S型面各点法向误差值)之间的关联关系:
式中,yi为指标观测值;β0,β1,…,βn为线性回归系数,是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xin为第i次实验考查的n个可控自变量;εi为实验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分析各实验因素单独、耦合变动时对应S型面法向误差的定性规律。同时通过线性回归系数可以得到各实验因素对S型面法向误差影响的权重。
图10是回归分析预测模型与实验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图,测量数据与回归模型在量程和趋势上都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基于回归方程,可以进一步分析单个动态因素对试件法向误差的影响,剥离出单一因素影响下试件法向误差测量值。图11所示分别为位置环增益和速度环时间常数两个因素独立影响下S试件法向误差分布情况,可见仿真预测平台给出的误差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保持了较高的重合度,验证了该仿真平台的准确性。从图11中可以看到,实际测量误差值大于仿真误差,这可能是因为仿真平台未考虑机床热变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机床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还受到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因而导致S试件的实测误差值偏大。
5 基于误差数据库的神经网络误差辨识技术
5.1 神经网络误差辨识模型
基于仿真预测平台得到的机床加工误差因素数据库,可以利用神经网络训练技术,完成对机床加工后的状态预测。以S试件加工误差分布为例,首先建立每一个动态因素变动时对应的法向误差向量Ei=(ai1,ai2,…,ain)(Ei表示第i个动态因素对应的误差矩阵,n表示误差矩阵中包含的误差值个数)。然后,基于误差矩阵与动态因素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将实验切削误差向量X=(x1,x2,…,xn)代入下式计算出X对于Ei的隶属度:
其中,a为Ei中的误差值;x为给定误差矩阵X中的误差值。将计算出的隶属度μX=(μ1,μ2,…,μn)代入绝对海明公式中计算出对应的贴近度值,按照贴近度最大原则,最终溯源出影响机床性能的主要动态因素。关于E、X的贴近度值为
基于MATLAB建立图12所示的3层BP神经网络辨识模型,输入是S型面的若干点位,输出是机床精度指标。通过神经网络代入样本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不断调整三层之间连接的权值和阈值,从而实现S型面点的法向误差和机床精度指标大小的映射关系。模型训练完毕后,用实例的S试件型面各点法向误差作为新的输入,经网络迭代辨识产生相应的机床精度指标量值。BP网络的传递函数有多种,如Logsig型传递函数、tansig型传递函数以及purelin型传递函数等。经过反复尝试对比,选用tansig型传递函数得到的误差最小。
5.2 误差辨识算例
利用型号为V5-1030-ABJ的某国产五轴数控铣床进行S试件切削实验,运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出切削后的S试件法向误差,共测量了75个点的法向误差值。
将S试件切削后误差输入所建立的仿真误差辨识模型中,误差数据库中共考虑了17个机床关键因素,每个因素考虑两种工况,因此映射数据库中包含34组S试件法向误差。从数据库中分别提取位置增益、B轴加速度、X轴加加速度所对应的S试件法向误差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最终输出的机床误差因素结果见表1,可辨识出影响该S试件加工误差的三个主要因素和所占比例。
6 结语
复杂曲面结构变化多样,使得主轴数控机床铣削加工中,对其精度的控制成为难点,铣削过程中机床微小的因素变化都可能导致零件的误差超过允许误差。本文通过研究五轴机床加工主要误差源,提出耦合机床动静因素构建零件实际铣削型面的方法,由各运动轴伺服运动模型和多体运动模型构建机床完整的运动链系统模型,由包络理论求解零件的铣削成形点、线和层面,最终获得零件的铣削精度。以航空S试件为例,给出了S试件加工精度和机床动静态因素的映射关系,并在切削实验中予以验证。该平台可以实现航空结构件铣削精度的预估,根据计算结果可用于评估机床的加工状态,从而为机床复杂的因素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获取机床动静态因素和型面铣削精度映射关系后,可根据现有零件的误差分布研究辨识出机床影响因素的方法,因而具有更好的精度控制效果和科学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Lin R S,Hu C W.Modeling of the Dynamic Contour Error of Five-axis CNC Machine Tools[J].ASME Dynamic Systems Control and Control Division,1999,67:861-868.
[2]Schmitz T L,Ziegert J C,Zapata R.Part Accuracy in High-speed Machining:Preliminary Results[C]//Proceeding of MESC 2006.Ypsilanti,2006.
[3]Song Q H,Wan Y,Ai X,et al.Novel Method for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Stability in High-speed Milling System[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2009,26(3):184-191.
[4]汤爱君,刘战强.铣刀参数对薄壁零件铣削稳定性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29-34.Tang Aijun,Liu Zhanqiang.Effect of Milling Cutter Parameters on Milling Stability of Thin-wall Parts[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37(2):29-34.
[5]周勇,陈吉红,彭芳瑜.高速高精度数控进给驱动的机电联合系统仿真[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26(2):135-139.Zhou Yong,Chen Jihong,Peng Fangyu.Mechatronic Integrated System Simulation for a Highspeed and High-precision CNC Feed Drive[J].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6(2):135-139.
[6]Zhang Y M,Lin X L,Wang X D,et al.The Study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High Speed Machine Tool and Experiment Validate[J].Material Science Forum,2004,471/472:765-769.
[7]Ding Ye,Zhu Limin,Zhang Xiaojian,et al.Numerical Integration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Milling Stability[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11,133(3):31-40.
[8]Tran H D,Su J C,Claudet A A.Quantification of Uncertainty in Machining Operations for On-machine Acceptance[R].Albuquerque: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2008.
[9]Masaomi T,Daisuke Y,Keizo U,et al.Evaluation of Synchronous Motion in Five-axis Machining Centers with a Tilting Rotary Table[J].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2007,1(1):24-35.
治疗及综合预测 篇6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预测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是由于斑块破裂引起堵塞性血栓的急性病变, 导致临床上常见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 资料表明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2]。本文通过对92例ACS患者治疗、随访期间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介素-6 (IL-6) 测定和主要心脏事件观察, 旨在探讨CRP、IL-6与ACS发生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来自我院心内科2012年4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共153例, 入选标准: (1) 年龄≥60岁; (2) 患者知情同意; (3) 符合ISFC/WHO公布的ACS诊断标准[3]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92例作为ACS组, 男54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 (65.1±4.5) 岁,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 患者2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患者47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21例。非ACS组45例, 其中男26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4.3±5.8) 岁, 均为我院住院的老年非ACS患者。青年对照组40例, 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23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23.9±8.6) 岁。排除标准: (1) 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 (2) 自身免疫病; (3) 肿瘤; (4) 肝硬化及其他重要脏器病变; (5) 1个月内有感染、使用抗炎药物及近期手术者。ACS组与非ACS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P>0.05)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1) 按照治疗与否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 (2) 住院期间:按照主要心脏事件 (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等) 的发生与否分为发生组1和未发生组1; (3) 随访期间:根据电话随访出院12个月内主要心脏事件 (包括心绞痛、心脏情况恶化再住院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等) 发生与否, 分为发生组2和未发生组2 (出院患者中9例失访) 。
1.2.2 测定方法:
患者于入 (出) 院24h内采集静脉血, 超敏CRP用散射比浊法于BN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完成 (仪器、试剂均由德国DADEBEH-RING提供) ;IL-6用ELISA法检测 (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TG、TC、Glu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日立公司) 上完成;WBC用CD-3700计数仪 (美国雅培公司) 测定。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注: () 内数据为百分构成比 (%) , 表3、4同;*与非ACS组比较, P>0.05。
2.2 ACS患者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血中CRP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2。
注:*与青年对照组及非ACS对照组比较, P<0.01;#治疗前、后比较, P<0.01。
2.3 ACS患者组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及CRP、IL-6浓度比较
见表3。
2.4 ACS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脏事件及CRP、IL-6浓度比较
见表4。
2.5 CRP、IL-6预测ACS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在发生主要心脏事件患者中, 取单侧、X-1.645S作为预测ACS发生心脏事件标准 (即住院期间:入院时CRP>7.20mg/L、IL-6>9.20ng/L;随访期间:出院时CRP>6.00mg/L、IL-6>7.50ng/L) , 则CRP、IL-6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对预测ACS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见表5。
注:*与未发生组比较, P<0.01。
注:*与未发生组比较, 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 从动脉粥样硬化到斑块破裂而引发血栓的形成, ACS的发病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 一旦发生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迫切需要一种理想的ACS诊治、预测指标, 白细胞计数常被用于ACS的炎症指标, WBC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病变严重和急性期更加明显, 且WBC水平与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4]。但该指标容易受多种生理、病理影响, 而CRP、IL-6在炎症中变化迅速、显著且在一定程度上与炎症和损伤的性质、范围有关[5], 因此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治及危险性高低分类极为有用的指标[5]。本实验结果显示:ACS组患者CRP、IL-6浓度较青年对照组和非ACS组明显升高, 经过抗炎治疗后明显下降, 且IL-6与CRP相关性良好, 提示ACS是一种炎症反应过程且与炎症的强度有关。在入院及出院时CRP、IL-6浓度高的患者, 住院及出院后的12个月随访期间, 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概率显著高于浓度低的患者, 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0.01) , 说明作为炎症标志物的CRP、IL-6对AC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分别以入院时CRP>7.20mg/L、IL-6>9.20ng/L和出院时CRP>6.00mg/L、IL-6>7.50ng/L作为预测ACS发生心脏事件标准, 其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为理想;CRP、IL-6升高及对ACS的发生发展影响可能存在如下机制: (1) 细胞因子如IL-6诱导肝脏产生大量CRP; (2) CRP与脂蛋白结合, 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 后者产生大量的终末攻击复合物及终末C56-9, 造成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 (3) 粒细胞、单核细胞均有CRP受体, CRP大量产生, 可经其受体激活, 诸如细胞通过直接 (浸润、聚集) 或间接 (产生细胞因子) 作用, 造成冠状动脉损伤。冠脉损伤和炎症的结果导致患者斑块破裂、血栓的形成———ACS的发生, 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等各种心脏事件, 说明了炎症指标CRP、IL-6与心脏事件、ACS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故检测CRP、IL-6对预测发生ACS危险及心脏不良事件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Morrow DA, Rifai N, Antman EM, et al.C-reactive protein is a potent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dependently of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roponin T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TIMI 11A substud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 1998, 31 (9) :1460-1465.
[2]许静莉, 张继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8、hs-CRP及oxLDL的变化[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 30 (8) :861.
[3]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疾病组.关于冠状动脉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 9 (1) :75-76.
[4]李琦, 陈一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11) :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