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2025-01-04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精选9篇)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篇1

文章标题: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二00六年,全县统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和“党委政府决策到哪里,统计部门服务到哪里”的观念,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统

计制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调查研究,不断改进统计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推进全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认真实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二00六年,全县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统计部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强对基层统计单位统计数据的技术指导、管理和规范工作,强化内部统计工作管理,继续坚持和积极配合市统计局建立县(区)[-http:///找文章,到]GDP定期联审制度以及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四个专业下管一级数据评估管理制度,做好新的农业发展速度试算工作,建立健全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同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助于县委、县政府决策需要的重点调查或专项调查,为全县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精心组织实施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二次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组织实施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2006年全县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根据《全省农业普查工作规划》的时间安排和工作流程,进行安排好个阶段的工作,贯彻好普查方案,选调好普查人员,做好业务培训、宣传动员等相关准备工作;二是要早打算、早汇报、早落实、早安排,积极争取县委政府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尽快将普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三是要继续发扬统计部门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力推进农业普查的各项工作,并采取措施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普查圆满成功。

三、继续做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的后续工作

经济普查的主体工作已基本完成,但要利用好经济普查资料,还有大量艰苦细致和繁琐的工作要做。2006年,我局将按照市、县领导对经济普查的有关要求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经济普查的资料开发利用、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后续工作。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发布工作。

四、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搞准统计数据,是各项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搞好统计服务的根本,也是每一个统计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和首要任务。广大统计人员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以一丝不苟和严谨规范的工作方式,以依法统计的责任感,严把数据质量关,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度,增强统计工作的权威性。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的意见》,强化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继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数据源头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乡镇《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追究制度》等统计工作制度,指导基层统计单位建立和规范统计台帐,加强对基层单位上报数据的审查,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同时,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和统计调查行为,逐步建立部门间相互提供统计资料的制度,尽量做到统计信息共享。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统计服务的整体水平

一是积极拓宽统计服务领域。把满足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的需求作为统计部门的服务方向,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夯实统计服务基石的基础上,拓宽统计服务领域,扩展统计产品,逐步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完善统计咨询服务体系。2006年,着重抓好以下监测工作:一是全县经济运行监测;二是全县总体小康进程监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三是农村贫困监测;实施生态畜牧业统计监测;五是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统计监测。

二是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搞好统计分析研究。重点是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和“十一五”规划,做好对全县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和咨询工作,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小康进程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按月编印《**经济要情》,及时发布年(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整理出版2005年《领导干部手册》,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数据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篇2

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直流输电系统承担着西电东送和电网互联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提高其可用率和利用率,减少其强迫停运对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随着大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运,直流运行的稳定性对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影响日益显著[4-5]。为全面掌握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情况,本文对2006—2012年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极端天气、 设备故障、外力破坏等角度展开讨论,结合典型故障案例说明近年来国网公司直流输电系统面临的安全形势,分析现有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建议。

1国网公司在运直流系统概述

截至2012年底,国网公司在运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达14个,换流站25座,换流变压器366台,额定输送容量总计49.424GW,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为12 549km,详见附录A表A1。在运的直流输电系统中,高岭背靠背换流站是全球容量最大的背靠背换流站;灵宝背靠背单元Ⅱ是全球额定电流(4 500A)最大的直流输电系统之一[6-8];银东直流是全球第1个±660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系统;复奉直流、锦苏直流是全球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系统之一,其中复奉直流是全球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的直流输电系统(2013年6月18日完成输送7 040 MW过负荷试验);柴拉直流是全球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直流输电系统。

2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情况统计分析

2.1直流双极、单极和阀组强迫停运情况统计

2.1.1双极强迫停运

2006—2012年间,国网公司在运的直流输电系统平均双极强迫停运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双极强迫停运累计7次共57.4h,平均每年每个直流输电系统发生双极强迫停运0.21次共1.7h,详见附录A表A2和表A3。其中,2010年和2011年, 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双极强迫停运; 宜华直流在2006—2012年未发生双极强迫停运;德宝、伊穆、复奉、银东、林枫、柴拉、锦苏直流系统自投运至2012年底均未发生双极强迫停运。

2.1.2单极强迫停运

2006—2012年,国网公司在运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强迫停运累计105次共3 088.8h,平均每年每极停运1.3次共37.8h(含2008年冰灾影响)。详见附录A表A4和表A5。

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强迫停运占强迫停运总次数(不含背靠背直流单元强迫停运次数)的92.1%,是影响直流输电系统可靠运行的最主要方面。

柴拉、锦苏、银东、龙政直流总体运行情况较好, 单极强迫停运次数和时间较少。运行时间超过4年的葛南、江城直流总体运行情况较差,其中以葛南直流单极平均停运次数最多,江城直流平均停运时间最长,除了受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等因素影响外, 设备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如2012年因换流变压器设备故障累计停运698.7h,占当年单极强迫停运累计时间的67.2%。

2.1.3阀组强迫停运

复奉、锦苏特高压直流采用了双阀组设计,每极由2个阀组串联组成,单个阀组亦可独立运行,灵活的运行方式降低了换流站双极、单极强迫停运的发生概率。2011年复奉直流阀组强迫停运2次:2011年5月2日,复龙换流站极Ⅱ高端阀组因换流变压器本体油枕左侧气囊爆裂导致强迫停运, 停运时间为20.6h;2011年8月30日,复龙换流站极Ⅰ高端因阀冷主泵流量低跳闸导致强迫停运,停运时间为6.3h。

2.2双极、单极和阀组强迫停运原因分析

2006—2012年间,国网公司在运直流双极、单极和阀组强迫停运累计114次共3 173h,详情如表1所示。

因换流站设备故障导致强迫停运累计72次,占强迫停运总次数的63.2%。引起强迫停运次数最多的换流站设备是换流变压器、控制和保护系统、直流其他一次设备、阀冷却系统,分别停运17,16, 12,10次,这4类系统所导致的强迫停运次数总和占换流站设备故障原因总次数的76.4%。

因直流输电线路原因导致强迫停运累计42次, 占强迫停运总次数的36.8%。引起直流输电线路强迫停运的原因主要是大风、雷雨、冰雪、山火等恶劣气候和外力因素影响,线路对树放电和鸟粪闪络导致强迫停运等现象也偶有发生。除2008年百年一遇的冰灾导致江城直流线路强迫停运625h外, 导致单极强迫停运时间最长的设备是换流变压器, 累计停运1 394.7h,约占单极强迫停运总时长的56.6%。平均单次强迫停运时间最长的换流站设备也是换流变压器,达83.3h/次。

2.3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统计

2006—2012年,国网公司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单元强迫停运累计22次共654h,平均每年每单元停运1.4次共51.8h,详见附录A表A6和表A7。

灵宝直流单元Ⅰ和单元Ⅱ在各自投运后的第1个完整自然年度强迫停运次数较多,均达到4次,后期平均单元强迫停运次数呈下降趋势。高岭直流单元Ⅱ,Ⅲ,Ⅳ运行情况较好,在运行期间,每个单元的年平均停运次数保持在1次以下。黑河直流自投运后,在统计期间未发生强迫停运。

2.4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原因分析

2006—2012年国网公司背靠背直流单元强迫停运故障设备分类如表2所示。引起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单元强迫停运次数最多的换流站设备是换流变压器、阀冷却系统、控制和保护系统,均为4次。 导致单元强迫停运时间最长的换流站设备是换流变压器及控制和保护系统,分别停运291.4 h和109.2h。平均单次强迫停运时间最长的换流站设备是换流变压器和直流平波电抗器,分别停运72.9h/次和34.7h/次。

3直流强迫停运主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3.1自然灾害及恶劣天气等影响大

直流输电系统输送距离远,输电廊道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一直是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地震和雷雨、大风、冰雪等较为典型[6-9]。特别是在直流输电通道集中地区,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的影响极易导致多回直流同时或相继闭锁故障的发生。以下列举3个典型案例。

1)典型案例1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特大冰冻雨雪灾害,江城直流1月13日双极线路先后降额运行,17日双极相继闭锁,恢复重建后至3月6日解锁送电。江城直流在3月6日解锁后由于绝缘子在冰灾中损坏出现了多次严重的绝缘子掉串和破损,检查更换绝缘子工作陆续开展至4月份结束。

2)典型案例2

2007年7月27日晚,葛南直流极Ⅱ、宜华直流极Ⅱ、龙政直流极Ⅱ由于湖北鄂东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于20:24,20:26,20:38相继闭锁,分别强迫停运1.37,1.33,1.5h。巡线发现武汉黄阪区的葛南直流极Ⅱ #798号塔、宜华直流极Ⅱ#718号塔、龙政直流极Ⅱ#664号塔有因强风作用导致导线对塔身放电的痕迹。

3)典型案例3

2008年5月12日14:34,江城直流输电系统江陵站换流阀部分连接线受地震影响偏离原来位置并与带电体靠近放电引起分流,双极阀直流电流差动保护动作导致双极闭锁,强迫停运13.9h。

3.2直流换流站深层次隐患依然存在

直流系统的二次及辅助系统远比交流系统要复杂得多,除了常规的变电站控制功能外,还有站控、 极控、阀控、水冷等系统,有50个以上的直流保护功能,一个常规站有4 000多块板卡,如果设计不当, 任一点故障都可能导致直流闭锁。深层次的隐患主要体现在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软件程序存在漏洞、板卡自检功能不完善等。部分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 交流控制保护和阀冷却系统等辅助设备的控制保护系统未做到从测量装置、信号传输装置到控制保护装置的全面冗余配置,尤其是投运时间较早的直流系统的测量及保护装置,存在设计不足问题[10-13],易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对直流系统可靠运行造成影响。部分直流输电系统二次设备与回路等方面的配置和策略存在隐患,导致强迫停运事件时有发生。以下列举2个典型案例。

1)典型案例1

2009年8月12日20:36和8月13日22:21, 葛南直流葛洲坝站2次因中性线电压测量装置异常导致双极闭锁,分别双极强迫停运15.03 h和6.65h。

2)典型案例2

2007年2月26日06:28,葛南直流输电系统葛洲坝站因直流控制系统中备用交流滤波器投入时间与交流滤波器电抗器过负荷Ⅰ段动作时间配合不当,使得双极强迫停运8.18h。

3.3部分设备质量有待提高

直流输电系统元部件的可靠性对直流输电系统可用率影响较大。换流变压器套管等部分一次设备由于质量缺陷导致长时间单极强迫停运;控制和保护系统及通信等二次设备故障造成强迫停运时间较短,但常常导致多次强迫停运。以下列举3个典型案例。

1)典型案例1

2008年12月21日11:02,葛南直流南桥站极Ⅱ换流变压器套管质量缺陷故障,单极强迫停运252.97h。2012年1月31日05:34,葛南直流极 Ⅰ因南桥站极Ⅰ换流变压器A相分接头处漏油闭锁,单极强迫停运308.7h。

2)典型案例2

2007年4月29日00:04,灵宝换流站单元Ⅰ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损坏,单元强迫停运235.1h。 2012年8月16日03:57,林枫直流因枫泾站极Ⅱ平波电抗器直流线路侧套管炸裂导致极Ⅱ闭锁,单极强迫停运180h。

3)典型案例3

2010年10月1日13:18、11月28日08:56和12月19日03:19,灵宝换流站单元Ⅱ发生3次直流分压器故障导致的强迫停运,停运时间分别为50.53,29.73,0.28h。

4相关建议

为不断提高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可靠性,防止因强迫停运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特别是避免通道集中、 落点集中情况下多回直流同时或相继闭锁故障的发生,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抗灾能力建设,提升恶劣环境下的运行能力。针对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频发等状况,实施差异化设计和改造,综合考虑微地形、小气候等,开展输电通道地区灾害水平的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直流输电系统整体抗灾能力。 加强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预测预警工作,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减少设备停运造成的损失。

2)优化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监造,从源头上防范强迫停运。加强直流输电系统设计方案论证和比选,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输电通道集中地区、灾害频发地区直流输电系统和设备设施设计标准;注重从测量装置、信号传输装置到控制保护装置全过程采用冗余和多重化配置设计[14],改进相关控制保护逻辑,强化系统自检功能;优化设计换流变压器等大型设备备用位置、轨道布置,研究安排备用设备迅速就位搬运方案,减少停运时间。严格设备选型,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重要设备监造,做好设备出厂试验、 交接验收和安装调试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提高设备设施的产品质量。

3)加强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换流变压器等一次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掌握设备特性和运行规律,强化状态检修管理, 提高在线监测水平,密切跟踪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和隐患。加强二次设备运行维护,查验直流、交流控制保护系统和阀冷却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控制保护系统等二次系统保护的配置和策略,查找二次设备、二次回路、保护定值等方面隐患。 加强线路走廊和通道清理,加强线路巡查,熟悉掌握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尽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置,减少雷雨、大风、冰雪、山火、地震等因素对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4)总结运行经验,完善技术标准,加强运检人员技术培训,结合运行实际制定反事故措施,杜绝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强迫停运。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篇3

摘要:利用2006年~2015年长春市地面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结合烟霾天气统计数据,分析了烟霾天气特征、变化趋势和形成原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烟霾天气;数据分析;形成原因;空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 P45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48

2013年~2015年,长春市发生了几次持续时间长、级别严重的雾霾现象。由于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安全出行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人们对这种天气的关注。在气象中,雾与霾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有很大差别。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于空中,是自然现象。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悬浮在空中,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细颗粒污染。在2014年地面观测业务改革中取消了烟雾(大量的烟存在空气中)这种天气现象,只用湿度界定雾霾现象,但在东北,烟和霾这两种天气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更能代表空气污染程度。

文中统计了2006年~2015年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地面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析了烟霾天气日数、时数及其年、季、月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 数据统计与分析

1.1烟霾天气的年变化特征

由图1可见,除2008年、2012年外,烟霾天气日数及日平均时数呈增长趋势。2008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加大了环保力度。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执行了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空气质量。而2013年开始长春市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两横三纵”快速路工程,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等大规模工程建设,施工中产生大量扬尘,使空气质量承压。

1.2 统计2006年~2015年烟霾天气各月出现日数

冬季出现最多,秋季次之,四季分别占总日数的百分比:冬季59.2%、秋季27.3%、春季11.7%、夏季1.8%。各月中1月烟霾天气出现日数最多,12月次之,6月、7月、8月、9月份出现较少,1月占总出现日数的百分比为27.4%,12月为20.4%。因为长春市每年从10月25日至次年4月10日为供暖期,燃煤用量激增,污染物排放量随之加大,气象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稀释与扩散。尤其是12月、1月两个月温度最低,发生逆温次数最多,而大气稳定度以稳定为主,一年中一半的烟霾天气产生于这两个月。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和2015年10月及11月烟霾天气的出现日数已超过或与本年的12月及1月日数持平,由此可见,近两年烟霾天气的形成确与秋季燃烧秸秆有很大关系。

1.3 其他统计

统计了长春市烟霾天气一日出现时间超过6小时的日数和连续时间超过6小时的出现次数,除了2008年、2012年外,其余年份在逐年增长。特别是2013年~2015年烟霾天气日数中有超过30%的天数的一日烟霾出现时间超过6小时。烟霾现象出现时间异常概率(即不在7时与18时人们日常活动频繁的时间出现及延续),2006年~2015年分别占本年度的12.7%,10.2%,5.4%,15.9%,29.2%,26.1%,12.5%,22.7%,32.8%,48%,除2008年、2012年外也呈增长趋勢。2006年~2015年长春市煤炭消费量、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机动车保有量各项数据都呈逐年增长趋势,与烟霾天气日数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煤炭消费量、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机动车保有量分别是2006年的2.1倍、4.8倍、3.8倍、2.4倍。这些数据说明烟霾天气持续时间在加长,强度在加剧,是各种影响共同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2 结论与讨论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见,长春市的烟霾天气呈增长趋势,持续时间在加长,强度在加剧,治理空气污染已刻不容缓。长春市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逐年在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但影响不十分明显。2008年、2012年烟霾天气少,而2013~2015年烟霾天气增加可见,大环境及国家政策指引对空气污染起决定作用,要想有效治理空气污染,从国家到地方都要加大力度。我们可以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建立严格和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和完整有效执法。

烟霾天气的形成,一定的气象条件是空气污染的直接诱因,而污染源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类似的气象条件可能出现过多次,但只有2013年1月、2014年10月、2015年10~11月出现了持续时间长、级别严重的烟霾现象。2013年是因为冬季采暖期,2014年和2015年是因为秋季秸秆燃烧,那我们就应该从源头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一方面,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逐步淘汰小型燃烧锅炉,尽量用低硫、低灰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风能、生物质燃料等。另一方面,在禁止燃烧秸秆的同时,政府应疏堵结合,加大对禁烧农户的财政补贴力度,同时找到处理秸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为其相关的企业及技术研发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这样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也希望引起人们对空气污染的足够重视,它和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改善空气污染不能只依靠政府,更要从自身做起,使用清洁能源,淘汰老旧机动车、机械,尽量少用大排量汽车,多乘坐公共交通。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减少烟霾天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 篇4

满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全市实现跨越发展,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作出了应用的贡献。市统计局被评为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投入产出调查全国先进集体。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3月26-27日召开了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主要回顾总结2002年全市统计工作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统计工作任务。各镇综合统计、工业统计,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统计80多人出席会议。宜兴电台、电视台、宜兴日报社记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宣传报道。二是市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市委书记史祖能、市长吴枫峰和分管副市长庄建明多次听取市统计局关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要求全市各级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如实统计,认真做好各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使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副市长王盘敖、邵亚群就作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和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亲自协调,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根福带领财经工委一行4人专程到我局听取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征求市统计局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协调研组就《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到我局调研,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建议。三是市编委发出《关于宜兴市农调队、城调队、综合抽样调查队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内部实行“三队合一管理,对外三块牌子”的模式,同意“三队”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四是有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不断提高。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市建设局专门发出《关于加强全市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市经贸、农林、粮食、外经、旅游等部门也对统计工作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这些对于更好地履行统计职能,解决统计工作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切实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农业、工业、贸易餐饮业、国民经济核算、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各镇、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统计人员500多人次参加了年定报业务培训,做到了贯彻及时,要求明确。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各专业精心准备,认真编写年报指标解释和操作方法,制作幻灯片,用投影仪进行培训。针对机构改革、企业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后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二是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把好统计数据搜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环节,全面推行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采用相互指标验证、比例控制、抽样推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对基层上报的不符合实际的指标及时进行纠正,力求各项年定报数据的客观真实。三是改革汇总上报方式,提高了年定报数据的时效。各项年定报有过去的手工汇总、层层上报为主变为现在的计算机汇总审核,因特网传输上报为主,减轻了基层负担,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全市主要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广泛应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做好农村140户住户、城市100户住户抽样调查。一方面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今年是城市住户换点扩户的第一年,我们经常深入调查点和记帐户,做好思想工作和业务辅导工作,指导记帐户详细、真实地记录好家庭现金收支和实物收支帐,如实提供各种收支信息。另一方面,坚持严格审核把关。每月对帐本按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进行分类编码,录入计算机审核、汇总,仅现金帐本,全年录入汇总工作量就达2280本。我们两次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严格评估,从而确保了调查资料质量。省城调队、农调队通过对我市的检查,对我市的城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严肃认真搞好物价调查。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做好物价调查工作,责任重大。今年我们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按规定认真做好定基价格指数调查工作,组织物价调查人员坚持逢五逢十采价制度,在商场和农贸市场采价的品种达600多个。由于我们坚持严格的采价制度和审核制度,物价指数符合客观实际,并做到按月向省城调队和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价格变动和预测信息。

2006年丽水市统计局工作计划 篇5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依法统计,促进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浙江省统计稽查暂行规定》和《丽水市统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及《~年全省统计稽查工作计划》,制定本计划.一,稽查对象:全市建筑业企业和经济普查质量抽查被抽中的企业以及县(市,区)统计局.二,稽查内容:

(一)组织管理统计工作情况;

(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三)原始统计记录或统计台账设置情况;

(四)统计资料报送和提供,公布情况;

(五)经济普查及~年稽查时最近一次定期报表中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情况.包括被稽查单位上报给其他政府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四,稽查要求: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篇6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全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和谐**”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使我县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换然一新。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我县城建工作继续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实力进一步增强,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目前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达7.6平方米,全县城市水平达到33%,同比增1个百分点,具体来讲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突出详规设计,城镇规划进一步完善。县城行政区划调整后,根据总体规划要求,今年我们重点加强了县城重要区域和单体建筑的详规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安福东路、文化街、南阳路等50多个建设项目的详规设计,以及完成了安福镇九姊村和寒溪村两个安置区的详细规划。结合县城近期建设目标,我们对滨河路、一中校前广场、裕民路、酒厂开发等12个项目进行了策划包装,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完成了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地形图成果校测工作

(二)突出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积极招展城建发展思路,大胆引进资金,重点加强了县城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工程、环境绿化三大工程建设。全年建设投资规模达4.58亿元,目前实际本文来自完成建设投资1.04亿元。

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我们着重组织实施了小街小巷整治、文化街升级改造和城区慢车道改造工程建设。小街小巷整治工程在去年完成13条巷道整治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继续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克服资金困难,采取政府投资50%和居民集资的办法,狠抓小街小巷改造建设。全年计划投资127.6万,完成16条街巷的道路、排水、路灯、绿化改造建设任务517878秘书网.,目前实际完成小街小巷改造项目18个,完成总投资172.6万元。文化街改造工程是今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之一,也是今年要办理的政协主席建议案。县政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共投入350万元,对文化街路面、下水道和人行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好评。慢车道改造工程,是体现县委、县政府人性化关怀的又一举措,为切实解决市民行路难一问题,今年县委、政府投资150万对迎宾路和安福路慢车道进行全面改造,全年共硬化道路9600多米,改造下水道6000多米,新装路灯103盏。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7~2009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排名前十位高校(依次为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2]在2006~2010年发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的SCI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 数据来源

以选取的十所高校在《科学引文索引》(SCI)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06~2010年被收录的论文,共搜集到895篇SCI论文,再经逐一人工甄别、筛选,确定属于该学科领域的SCI论文为850篇。该850篇SCI论文的被引频次结果以2012年11月30日为统计时间节点。

1.3 研究方法

运用Endnote Web文献管理软件和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数量分析

2.1.1 发文数量

我国现有87所本科院校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14所专科院校开设公共卫生管理专业[3];另外,全国有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57家、卫生监督所(含国家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2915家[4]。这些机构在2006~2010年五年间共发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SCI论文2262篇,其中我们选取的十所高校发表850篇,是全国发表数的37.58%(见表1)。从表中数字可见,五年间该十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发表SCI论文数增长明显,但在全国的占有份额却逐年降低,反映我国在这一学科领域的整体发展态势可喜。

*此栏数据分别摘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06、2007、2008、2009、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

2006~2010年期间,十所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SCI论文发表数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07年和2010年比前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长了70.65%和21.13%(见表2)。

2.1.2 发文数量在各高校的分布

2006~2010年期间,十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共发表SCI论文850篇,年度发文量从2006年的92篇上升至2010年的235篇,其中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四所高校是该学科SCI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合计发文量占十所高校该学科论文总数的77.88%(见表3)。

注:表中十所高校的序号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7~2009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排名排列

2.2 影响力分析

2.2.1 整体影响力分析

2006~2010年期间,十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表的850篇SCI论文截至2012年11月30日总被引8371次,篇均被引9.85次,单篇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北京大学2007年发表的《Acute toxicity and bio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ized titanium dioxide particles in mic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截至2012年11月30日达192次(见表4)。被引次数合计值和篇均被引频次情况符合论文的引证规律,论文发表时间越长,被引用几率越高,被引用次数越多。

2.2.2 各高校影响力分析

①被引用篇数。

2006~2010年期间,十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表的850篇SCI论文截至2012年11月30日已有782篇被引用,占发文总数的92%,该学科SCI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四所高校的SCI论文的被引用率都超过90%,其中南京医科大学最高,占其发文数量的97.35%(见表5)。

②被引用次数。

2006~2010年期间,十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表的850篇SCI论文截至2012年11月30日共计被引用8371次。其中2008年发表的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合计值最高,达1982次;复旦大学发表的SCI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达2397次(见表6)。

③篇均被引用次数。

2006~2010年期间,十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表的850篇SCI论文截至2012年11月30日篇均被引用9.85次。其中2006年发表的SCI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最高,达17.15次;北京大学发表的SCI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最高,达12.81次(见表7)。

3 思考与建议

这十所高校是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7~2009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排名前十位的高校,2006~2010年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SCI论文发表情况说明这十所高校在该学科领域的科研和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专业的高校与他们的差距更大,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抛砖引玉:

3.1 综合分析,适时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不断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首先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参与论证学校的目标定位及发展方向。缺乏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很难实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持续发展的,而科学确定目标,找准学科发展方向,需要审时度势,不断挖掘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有效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自身条件为基础,集思广益,科学定位,突出发展重心,不断积累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从而促进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持续向前迈进。

3.2 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领军人才可以引进为主,学科骨干以培养为主,这项工作应不受地域限制,打破门户偏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选拔人才[5]。在人才选拔中,应对科学道德、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等进行综合考核。在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中,尤其要考虑学科带头人是一项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知识创新、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更是特色培育、优势积累的决定因素,应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或引进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另外,在考察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引进或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注重科学思维、科研素养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个人和团队的综合实力。

3.3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科技项目为支撑

高水平的论文来自高水平的科研活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学科发展离不开科研平台、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的支撑。科研活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科研人员科研能力与水平需要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同时,不断提高的科研能力又反过来促进科研人员更好地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因此应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竞争的重要性,鼓励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的竞争,积极申报或参与国际科研计划、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的相关课题,不断砥砺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形成以科研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团队为基础,科技项目为支撑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3.4 加强国际交流,把握前沿动态

了解世界最新科技发展,掌握国内科技动态,选准科研主攻方向,才能确保高起点高水平的科学活动,产出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引领学科发展。因此加强与国内外其它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敢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先进,不断总结经验,挖掘自身潜力,使科研工作者保持较高学术活跃度,又好又快地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才能发表更多高质量论文。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无法独立于生存环境之外,科研活动尤为如此。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闭关自守无疑等同于阻断自己的发展,当今的世界是合作与交流的时代,科研活动的交流与合作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科研活动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十所高校5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SCI论文发表情况和影响力的统计分析表明,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机构实力与发表SCI论文的数量、质量基本成正比。当前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应该认识到我国各项事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无疑将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放眼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从而不断开创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科学发展的新局面,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地实践、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3.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7-2009年学科排名[EB/OL].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zlpj/xksppm/,2009-01-13/2013-01-14.

[3]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全国普通高校专业介绍知识库[DB/OL].http://gaokao.chsi.com.cn/sch/zyk/query.jsp#,2013-01-14.

[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h.gov.cn/zwgkzt/pgb//201104/51512.sht-ml,2011-04-28/2013-01-14.

县农业局2006年工作总结报告 篇8

一、2006年各项主要工作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为了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年初,局党委认真分析研究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工作措施,针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对市、县下达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明确分工和完成时限,与基层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领导包抓、基层单位负责承办的目标责任制。局属各单位把任务逐一落实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和检查督促,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促进了工作开展,全面完成了2006年各项主要工作和经济指标。

(一)农业各项业务工作情况

1、粮食生产。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压缩非适生区粮食面积,扩大地膜玉米和优质小麦种植,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万

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6万亩,产量0.336万吨,优质专用玉米1.7万亩,产量0.65万吨(地膜玉米0.8万亩),种植大豆1.3万亩,产量0.11万吨,脱毒洋芋0.4万亩,产量0.11万吨;油料作物0.2万亩,产量0.016万吨。在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0.3万亩的情况下,实现粮食总产1.206万吨,其中:夏粮0.336万吨,完成目标任务118.8%,秋粮0.87万吨,完成目标任务100%,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粮油生产任务。

2、绿色蔬菜生产。蔬菜产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绿色蔬菜生产中,我局巩固和提高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创建水平,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针,以提高蔬菜生产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为重点,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年”活动,认真抓好宣传培训、科技示范、质量监控、质量认证和品牌化运作“五大体系”建设,重点抓了蔬菜种植区域向东片和西南延伸及提高复种指数工作,形成了以咀头地区为中心,以姜眉公路为轴线的绿色蔬菜产业带。2006年9月,甘蓝、西兰花、生菜、白菜、萝卜、菜豆等6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农业厅复检验收。今年全县种植绿色蔬菜7.08万亩,总产20.03万吨,产值达到8474万元,农民人均蔬菜生产收入114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0元,比上年增加150元。

3、畜牧业工作。重点抓好以畜禽品种改良为主的畜牧生产和以禽流感防治、春秋两防为主的防疫工作。全县改良黄牛3000头,改良优质肉羊1000只,使全县家畜存栏达到5.15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4500头,猪存栏15000头,羊存栏22000只,禽类存栏41000只,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96.7%、100%、88%和84.4%。全年出栏牛3500头,猪16000头,羊15000只,禽类41000只,完成肉类总产2350吨,奶类总产260吨,禽蛋类总产310吨,分别达到目标任务的102.2%、104.0%和103.3%。全县畜牧总产值达到2230万元,增幅11.5%。

在畜禽防疫工作中,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注重防疫体系建设,切实抓好疫病预防免疫工作。制定了《___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配备了村级防疫员30名,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动物防疫技术培训60场次,培训村级防疫员、农民700人次。重点抓了以禽流感防治和春秋防疫为重点的“一瘟、二疫、五病”防控工作。开展禽流感防治4次。注射禽流感疫苗10万只次。在春秋两防中,共完成猪瘟疫苗注射30000头份,猪三联疫苗注射6000头份,牛疫苗注射28000头份,羊三联五防疫苗注射600只,猪口蹄疫疫苗注射30000头次,亚I型W病疫苗注射牛15000头、羊5000只。全县畜禽防疫密度和挂标率达到100%,防止了疫病传播,保证了畜牧业生产安全。

在肉品检疫工作中,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市场管理,在县城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1处。县畜牧兽医中心确定专人进行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工作,完成肉品检疫1800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肉品专项检查活动,全年共定期和突击检查6次,确保了畜禽产品安全,保证了城乡人民身体健康。

4、农机管理工作。抓好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农机作业、农机检验、安全监理和驾驶员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农机作业面积5.5万亩(其中机深耕2.5万亩,机播作业1.1万亩),农机作业总收入650万元,纯收入142万元。扎实开展农机安全检验工作,全年检审验合格农业机械346台,考验农机驾驶员21人,代办农机保险410份,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率达到90%。开展农机驾驶员和农机专项培训21次500人。对违规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全年未发生一起农机安全伤亡事故。

5、农经工作。年初与县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完善减负工作责任制和警示训诫谈话制等相关制度,严格执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国定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涉及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和办法,加大对各种加重农民负担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维护了农民切身利益。全年落实地膜玉米补助款7.3万元,粮食综合直补56万元,全县享受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7991人,减免资金270.5万元。聘请市级农民负担监督员5名和县级行风评议监督员100名。全县未发生擅自违反政策,增加农民负担现象。加强农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全县34个村的村干部任期及离任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流转等指标进行认真审计,审计资金510多万元。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咀头镇大沟塬、方才关村成立了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已有的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了监督管理,规范了操作运行,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按照市、县安排部署,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举办了沼气建设工程技工培训班。全县6个乡镇35个村50名农民,通过培训考试取得了农业部沼气技工上岗证。目前沼气国债项目正在桃川镇和鹦鸽镇实施建设之中。

6、种子工作。切实做好以统繁统供为重点的种子工作。一是做好良种供应工作。全年经营各种农作物种子7.3万公斤(其中:玉米杂交种1.1万公斤,小麦良种2.5万公斤,蔬菜种子0.2万公斤),基本满足了我县农业生产用种需求。二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引进甘蓝、西葫芦、白菜、菜花等新品种11个,安排了多点试验示范。三是开展种子生产。县种子公司与金鹏种业集团合作,在岐山进行甘蓝制种50亩,目前长势良好;超甜玉米制种示范80亩,获得成功。

(二)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我局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项目建设为重点。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局属单位分级包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项目及招商引资工作内容、投资额、完成时限;包抓领导坚持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项目进展,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搞好协调服务,较好的完成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

1、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1)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建设。由广东从玉公司、绿农公司,投资211.3万元,在咀头镇塘口村、鹦鸽镇寺院村租赁耕地1000亩,建成绿色蔬菜示范园。示范种植结球生菜、菜心、荷兰豆等名优蔬菜,生产蔬菜产品1200吨,产品销售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实现销售收入245.1万元。

(2)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投资80万元,在咀头镇、桃川镇、靖口镇建成绿色蔬菜生产基地4.5万亩,完成了6个蔬菜品种的绿色食品A级认证;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0盏,配方施肥1.8万亩,带动了全县蔬菜生产。

(3)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县绿农公司,投入资金50.5万元,在咀头镇方才关村租赁土地400亩,进行有机蔬菜生产示范。生产白菜、生菜、萝卜、香菜等有机蔬菜124吨。

(4)肉牛养殖场建设。与宝鸡天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签

订了投资建设协议,计划投资1.3亿元,在咀头镇建成肉牛繁殖场,修建圈舍900平方米,购买基础母牛50头,年育肥保育存栏300头,出栏100头。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等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5)蔬菜产品包装加工配送厂建设。由广东从玉公司投资63万元,在塘口村绿农公司蔬菜包装加工厂开展蔬菜产品包装配送,年包装配送蔬菜312吨。

2、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1)农民科技培训。投资3.2万元,编写印刷了《___县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5000册,印发《___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销售、使用违禁农药公告》和《___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蔬菜销售市场通告》各1000份。在全县开展农民科技培训135场次,培训农民1.08万人次。

(2)基层兽医站规范化建设。投资3.0万元,对咀头镇、鹦鸽镇、桃川镇、靖口镇兽医站的办公室、门诊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制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

全年完成招商合同引资3000万元,到位资金260万元,争取上级支持资金277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200%、84%和92%。

(三)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情况

(1)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召开局党委和各支部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养积极分子4人,发展预备党员1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五个一”要求,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发扬民主,强化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

(2)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我局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以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严明工作纪律,狠抓工作落实”为主题的行风建设活动和“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激发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谋事业、干事业的热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3)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和党组织建设等制度24项,通过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使机关内部管理工作和办事程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和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开展宣传活动14次,印发宣传品1000份,刷写标语178条,悬挂横幅2条,展出牌匾81幅,出动宣传

人员44人次,受教育群众近万人;成立了3个农资检查组,对全县5个乡镇、40多个农资经营户进行监督检查;全年检验农机346台,培训考验农机驾驶员21人,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5)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创建“平安___”为目标,以深化“五无四安一优”活动为主线。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系统成立综治领导小组5个,综治员5人;治保会1个,治保员1人;调委会1个,调解员5人。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保证了全年未发生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治安问题。

(6)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两个目标责任制,突出“巩固、完善、提高”三大主题,切实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组织本系统13名已婚育龄妇女认真进行了“三查”,加强孕情监测,使今年我局计划生育率达到100%,节育措施及时率100%,重点对象三查率100%,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证率100%,流动人口《婚育证》查验率100%,育龄人群计划生育知识应会率100%,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二是龙头企

业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农产品加工、包装比例很小,增值空间有限;四是市场建设滞后,营销体系不够健全;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局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7年农业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农业局的安排部署,以农业重点工作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措施,努力完成2007年的工作任务。

(一)2007年农业工作的目标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万亩,粮食产量12000吨;

——绿色蔬菜面积巩固在7万亩,总产21万吨,实现收入9000万元。

——完成肉类总产2400吨,奶类总产255吨,蛋类总产310吨,大家畜存栏5.5万头(只),出栏3.2万头(只),畜牧业产值264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0元。

(二)农业主要工作任务

1、调整农业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进一步压缩小麦面积,增加玉米,特别是地膜玉米面积。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年活动”,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优菜、兴药、壮果”的发展思路,突出绿色蔬菜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科技培训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储运和营销服务工作,种植绿色蔬菜7.0万亩,力争总产达到21万吨。

3、抓好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发展。切实做好动物春秋防疫和禽流感防治工作,抓好畜牧小区建设和管理,推广舍饲养殖,扶持养殖大村、大户,全县家畜存栏达到5.5万头(只),不断增加肉、奶、蛋等畜产品的产量和供应量。

4、搞好种子繁育工作。2007年种子工作将重点抓好粮食、蔬菜作物种子供应的同时,计划开展蔬菜种子繁育500亩。

5、做好农机安全生产。以农机安全为重点,狠抓农机监理、农机审验和驾驶员年审工作,力争完成农机作业5.5万

亩,农机经营收入600万元,安全检查农机400台,保证农机安全“四项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6、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围绕“减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严格执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中小学“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1、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计划投资349.2万元,争取资金120万元,在鹦鸽、桃川、咀头、靖口修建一池三改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建设项目1000处,完成8立方米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1000口,建家畜圈舍1.2万平方米,厕所2000平方米,改造厨灶1000个。

2、蔬菜交易市场建设:计划投资11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在县城修建蔬菜交易市场一处。建设砖混结构交易房50间,1490平方米钢架彩钢瓦大棚1个。硬化道路,修筑围墙,购置必要设施。

3、落实大型农机具补贴:积极争取省、市把我县列入大型农机具补贴县,争取大型农机具补贴50台,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0万元。

4、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3万元,在王家堎乡新建兽医站1处。

县统计局2006年工作安排 篇9

中的增产作用,整个科技入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整个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入户、成绩显著

今年农业科技入户,改变过去单一服务为综合技术服务,收到明显的成效。科技示范户种植的中稻长势明显好于去年,但在扬花结实期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秕粒增加,千粒重略降低,导致中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从调查今年科技示范户、辐射户、非科技示范区农户的中稻产量分析,科技入户仍显现出增产潜力,达到科技入户目标任务。科技示范户中稻亩产622.8公斤,比辐射户591.7公斤的基础上增加31.1公斤,增长5.26,比非科技入户区普通户中稻亩产569.8公斤的基础上亩增53.0公斤,增长8.96,亩增收74.20元,人均纯收入3830元,比上年增加260元,增长7.3,单位产量节本10.5,科技进步对农业的增长贡献率提高10.2。

在“技术首问制”方面,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青龙镇龙朝村3社科技示范户钟显莲及辐射户共18户饲养了4000余只兔子,电话求助需要一名养兔专家给他们讲解防病等技术,通过指导员及时联系养兔专家胡天刚到该片区传授养兔技术,为钟显莲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通过“三到户”(操作技术规程到户、农技短信到户、科技人员到户),我们做到了“三提高”(提高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示范户的技术接受能力、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三满意”(农民群众满意、科技人员满意、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满意)。

二、精心组织,措施得当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确保今年农业科技入户项目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李小平同志为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福集、青龙等10个镇分管农业副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把科技入户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农技推广研究员、首席专家李宗友同志为组长的9人组成的农业科技入户专家组,专家组下设技术指导组,镇设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竞争、招投标后确定了农技推广中心和县农广校为培训单位,县专家组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农办科[2005]40号)和县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大春生产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技术指导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实施步骤、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及其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制定了“**农业科技入户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检查工作计划”等。

(二)精心组织,突出创新

去年,**的科技入户工作制定的实施方案、开展的创新服务是比较好的,受到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今年,县专家组认真总结去年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制定了《**2006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入户和技术推广工作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县农业局与2个技术指导单位,2个技术指导单位与50名技术指导员,50名技术指导员与1000户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了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抓好《科技示范户手册》和《技术指导员手册》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分阶段督促检查等工作,在工作中,突出创新:

1、突出“四大创新”,确保技术到户到位。继续推行05年“五子服务”(即对示范户授发一块牌子,为技术指导员印制一张片子,给技术指导员佩戴一个“卡子”,让技术指导员带着一本“方子”,给技术指导员揣着一本“册子”),实行技术首问责任制,开展农技短信互动服务,开展关键技术的比武大赛。

2、建立四个服务平台。从今年3月起,农业局建立了“技术短信、专家热线、电视专栏、农业信息网站”四个服务平台,拓宽科技服务领域。以此推动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向纵深发展。发出技术短信320条,专家热线接待125人次,办电视专栏8期次,农业信息网站发布15条,被点击4576次。

3、搞好关键环节的检查督促,阶段考核。县专家组分派5个小组,深入到科技示范户检查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指导技术情况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情况。对每位技术指导员所负责的科技示范户进行现场抽查和电话抽查,共进行了3次。即在6月上旬,水稻播种至移栽阶段督促检查;7月下旬,中稻移栽至施再生稻促芽肥阶段督促检查;10月下旬,中稻收获至再生稻阶段督促检查。事实证明,督促检查既对前阶段工作的肯定、查漏补缺,又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部署,督促指导。

4、利用科技治旱。为降低干旱对农业生

产所造成的损失,县专家组还为科技示范户办实事,采取以科技治旱等方式,大种土豆,免费为1000户科技示范户提供土豆种50公斤/户,免费为50户科技示范户提供20元/户的秋菜苗、种子,此举受到农户普遍欢迎。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抓技术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培训。3月24日,召开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综合技术培训会,除县农业

局专家对技术指导员开展水稻、龙眼、甜橙丰产技术培训外,还邀请县水产局、畜牧局的专家对技术指导员进行稻田养鱼、生猪育肥技术培训,以提高全体指导员的综合服务能力。

2、抓关键技术,促科技入户“五到位”。今年4月4-5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成果推广处赵耀辉副处长一行6人检查**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对全体指导员搞好这项工作增添了动力。由于县专家组成员的多次督促,阶段考核和各位技术指导员的辛勤努力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整个科技入户工作做到了“五到位”:一是入户指导到位。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8次以上,多的达12次以上,平均9.5次,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100,做到进农家门,说农家话,知农家情,做农民朋友贴心人;二是技术培训到位。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组织培训并指导实施。据统计,召开镇培训会70次,村组会480次,院坝会718次;培训骨干农户1000人,辐射带动户2万人;印发技术资料明白纸5万余份,创建科技书屋14个;三是主推品种和技术到位。重点推广Ⅱ优602、Ⅱ优2号、宜香优1577、川香优2号、川香优5号等主导品种。在主推技术上推广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实行旱地育秧和湿润稀播壮秧、适期早播早栽,推广规范化栽插,“三维一体”栽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照“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N、P、K和微肥配合施用和重底早追”的施肥原则,98以上的示范户在整田时,都将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和60的氮肥作了底肥;30的氮肥作了分蘖肥),规范化栽插技术(以宽窄行为主,开厢条栽为辅的规范化栽插技术。1000户示范户中有958户应用了此技术,占95.8),综合防治病虫(除指导示范户对水稻实施健身栽培外,对达标田块进行第一、二、三代螟虫和纹枯病防治,防治率达95),狠抓再生稻增产技术;四是辐射到位。1000位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户农户;五是物化补贴到位,农业局无偿为每个科技示范户提供60斤尿素、4包井岗霉素晶粉,以确保再生稻促芽肥施用和中稻纹枯病防治,还免费为示范户提供土豆种和秋菜苗、种子。

3、抓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培训会、镇村会、院坝会、赶集咨询和省、市、县报刊台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报道,省级以上报刊刊登8篇、市级14篇、县级15篇文章,局农业信息网站的15条信息中,有2条被省农业信息网站选用,其中的1篇又被中国农业信息网站选用,营造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六项任务,圆满完成由于今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精心组织、措施得当、狠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首席专家廖西元教授在南京会议上提出的六项硬指标:一是把握关键季节,组织实施,编写简报7期;二是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指导技术8次以上,多的达12次以上,平均9.5次,把关键技术教给了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三是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辐射户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如4月下旬初,**不少农户刚栽完中稻就遭受连阴雨天气,所栽的中稻秧子不走根,严重翻黄,福集镇水竹林村7社科技示范户朱成六、福集镇华安村10社科技辐射户郑川辉心急如焚,分别打电话给技术指导员。县首席专家李宗友同志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华安村,亲自到田间“问诊把脉”,开出“处方”,农户及时对症下药,10余天后,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都打电话到县农业局和镇农技站以表示感谢。技术指导员阮吕生接到辐射户梁家成的中稻被病害侵害求助电话后,火速赶到现场,及时指导梁家成防治了水稻病害。天兴镇场口村8社科技示范户童兴记今年种植中稻8.2亩,3.8亩稻田养鱼,还养了3张春蚕。当看到他家水稻长势好,鱼儿在田中嬉游,手中数着卖春蚕2984元钱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技术指导员胡绍杰多次到他家指导,他逢人便说,是科技入户让他发家致富,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四是水稻测产,按要求如期完成。从县专家组和50位技术指导员测产分析,科技示范户中稻亩产622.8公斤,辐射户591.7公斤,科技示范户比辐射户亩增31.1公斤,增长5.26,比非科技入户区普遍亩产569.8公斤的基础上亩增53.0公斤,增长8.96,完成目标任务;五是半年工作总结和全年工作总结上报及时、准确;六是县首席专家李宗友撰写的论文《农业科技入户是服务三农的最佳选择》受到县委、县府领导的重视。

今年科技入户工作,我们认为效果确实不错,是益民工程、富民工程,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能整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发展。

四、问题与建议

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需提高。从今年粮食价格开始上涨以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直补,种粮积极性一度高涨,但好景不长,生产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远大于粮食价格上涨水平,从种植业间比较,种粮效益最低。希望国家增加农民补贴,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入户工程总体国家投入20万元,按3个1/3的安排,一个示范户只有80元,杯水车薪;50个技术指导员一年人均1600元,按最少不少于85天的要求,一天只有18元,希望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投入;三是我们虽然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了水稻、稻田养鱼、生猪育肥、龙眼、甜橙丰产技术等综合知识的培训,但对后三种技术较差;四是推广旱地育秧仅占30左右,未达到标准,在今后科技入户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力度推广旱地育秧。

五、翌年科技入户,更加扎实工作

针对翌年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我县将认真总结去年、今年的科技入户工作,一如既往地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精心组织,突出创新,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七项工作:一是根据农业部、省农业厅科技入户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2007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并严密组织实施;二是突出创新,助推**科技入户;三是开展阶段督查,狠抓关键技术落实,实现“五到位”;四是大力推广旱地育秧;五是实行技术首问责任制,搞好综合技术服务工作;六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科技入户辐射作用;七是进一步探索科技入户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上一篇:聚成的企业文化下一篇:大客户开发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