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的意思, 八公山的解释

2024-06-20

八公山的意思, 八公山的解释(精选4篇)

浅谈唐宋时期的“八公山文学” 篇1

关键词:唐宋 八公山文学 仙道情结

一、“八公山文学”的定义

八公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与寿县古城交界处,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楚汉文化重镇,文化底蕴深厚、文学传统悠久。刘安、淮南小山、谢朓、鲍照、李白、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都在此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本文指称的八公山不是遵循现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而是指历史的、文化的八公山。因此所谓的“八公山文学”指的是自先秦以来和八公山及其周围地区有紧密关系的作家、作品。

二、唐宋时期“八公山文学”具体作品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终于扩展出了生机勃勃、气度恢弘、雄视六合的盛唐文化。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同时统治者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这为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广博的气象,加之统治者重视诗歌的创作,这些都为唐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健康的文化心态。其中唐诗是唐代文学中最为成功的文学形式,唐诗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下文分析的两篇作品都是歌行体。歌行体是初唐时期在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篇幅可短可长,自由不拘束,宜于倾吐火山迸发式的激情,符合“诗仙”不拘一格的个性,最为李白所擅长。

在唐代文学史上,李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身上具有三教合一的特征,但是道教思想仍是他的主流思想,《白毫子歌》就直接地表露出他生命中的道教色彩: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白毫子是传说中汉代时期的隐士,也是淮南小山的成员。此诗写出了诗人对白毫子的羡慕和向往以及不能与他共游的遗憾。诗的前六句写白毫子仙居于八公山的情状:与自然亲近,尽享青山绿水之美。诗人想象着自己加入了神仙的行列,像仙人白毫子一样拂弄花朵闲坐于青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靠着山崖听萧飒的松风声。最后四句表达诗人无法与八仙共游的惆怅和遗憾。本诗中有几个具有道教代表意义的意象:月亮俗称“太阴星君”,代表神仙的居所;“仙人”也是在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仙人拥有健康的躯体、永恒的生命、超凡的能力,过着优游自在的生活。此外,“八公”更体现了作者浓厚的仙道情结。在《白毫子歌》中,诗人将想象、夸张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句式长短错落,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言的句子,集描写、叙事、抒情为一体,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行文流畅飘逸,表现了作者对仙人世界的向往。

李白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有“诗仙”的美誉,其生逢崇尚道教的唐朝盛世,从小又受道家思想熏陶,他诗风飘逸潇洒,字里行间充满了瑰丽的辞藻和神奇秀丽的风景,以及神秘清幽、深邃高远的意境。公元750年,李白在今安徽潜山、霍山一带游历,在途经寿春郡(兼今淮南、寿县)时创作了这首《白毫子歌》①。李白在诗中表现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执着,他在山水之间流连,渴望着随仙人而去、获得肉体和精神的绝对自由。此外,唐代以八公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有万楚的《小山歌》: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

世人贵身不贵寿,共笑华阳洞天口。不知金石变长年,谩在人间恋携手。

君能举帆至淮南,家住盱眙余先谙。桐柏乱流平入海,茱萸一曲沸成潭。

忆记来时魂悄悄,想见仙山众峰小。今日长歌思不堪,君行为报三青鸟。

阅读本诗需要注意的是,作品中的“小山”指的是八公山,而非淮南王刘安的门客。作者写诗为将要远行的朋友送行,让青鸟传递自己对朋友的祝福和思念。“青鸟”这一意象具有浓厚的道教意义,是凡人和神仙之间一个重要的桥梁。本诗提到了“淮南王”、“登仙”和“鸡犬升天”的典故,“贵寿”体现了道教追求生命永恒的理想。此外,作者對八公山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了清净自在的境界,这些都是极具道教色彩的意象和特征。

宋:仙道情结和士大夫情怀的和合交融

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重文抑武,大量知识分子凭借文才才能进入政坛,成为能与统治者一起治天下的士大夫。古代社会对“士”的行为和道德有着明确的要求。孔子曾说:“士志于道”,这就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②2,范仲淹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在宋代成为“士”的新标准。②7宋代士大夫具有以下特点:1、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国计民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关怀;2、忠君爱国,他们将自身的利益与社稷、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结,以天下为己任;3、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例如,“唐宋八大家”中北宋士人就占了六席,许多高官士大夫亦是文化巨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待宦海沉浮、人生困境的态度,要比前人更加豁达开朗,即“能处富贵,能安贫贱”。不论他们身在何处,遭遇到了怎样的人生境遇,他们时刻对国家和百姓的安危和福祉铭记在心,对于个人的升沉荣辱倒是少有介意。

虽然北宋士大夫的主导思想是儒家学说,但是道家和道教对他们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北宋士大夫有很多在政治上颇有作为,但他们同时也有“入则仕,退则山水”、“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思想,北宋的党争十分激烈,许多士大夫在党争中惨遭打击、连遭贬谪,道家道教思想在他们人生的低谷期对他们的精神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慰藉。比如,彭汝砺的《过紫金山》:

nlc202309040048

薄晚迟留问旧山,尘埃敢意紫金丹。

云生石眼千年润,风出云稍五月寒。

下蔡涂泥沾马足,长淮风浪触渔竿。

八公更有威灵在,簿领应须笑贱官。

彭汝砺(1041—1095)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他在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为官,与当时的文坛宗主王安石、苏轼等名士多有文字来往。彭汝砺为人刚正明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打击,一生转徙于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数省之间。这种坎坷的仕途遭遇和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拓展了他的文学创作内容。在《过紫金山》这首诗中,他首先描绘了八公山和淮河两岸的自然山水风光,表现出自己旷达自适、从容不迫的心境和人生态度。彭汝砺经历三次外放,历尽宦海沉浮,尝尽人情冷暖,他的政治热情逐渐消解,“八公更有威灵在,簿领应须笑贱官”一句体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弃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彭汝砺在诗歌中描摹世间平凡的事物,如“马足”、“鱼竿”,颇具生活气息。彭汝砺语言平实顺畅,没有过多的斧凿痕迹,但在平实清新的语言中透露着苍劲雄浑的境界和气象。

苏轼也有过造访八公山的经历,《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写的就是他途经八公山和寿州的所见所感: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这是一篇拗体律诗,苏轼名作之一。公元1071年旧历六月,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这首诗原是作者在上任途中所作。此詩意境淡远,苍茫一片,微含愁意。清人评其“有古趣兼有逸趣”。苏轼晚年曾草书此诗,并题云:“予年三十六,赴杭倅,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虔”是今江西赣州,苏轼经由此地过大庾岭。苏轼晚年时期因上书不被采纳而反遭小人诬陷贬谪到海南,这首诗开篇便变现出了他沉重的心情:“我行日夜向江海”是由繁华的汴京向遥远的海边进发的情状,诗句中透露出无可奈何、期望远离险恶的仕途之意。“枫叶芦花秋兴长”写的是秋天的景象,与诗人愁苦失意的心情相契合,“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一句表现作者感到山长水远,前途迷茫,充分地暗示了他惆怅、迷茫、不安的心情。“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是到了寿州的所见所感:白石塔依旧伫立,可是无常的人生却不断更迭。曾经的青山绿水,转眼已成了黄茅山冈,不禁让人唏嘘感叹。“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一句表现诗人看不到朋友和自己的前途的迷茫忧伤,这是此诗最为伤感之处。“苍茫”的不仅是景色,更有浮生若梦、人生无常之感。这首诗文辞含蓄隽永、自然流畅,情景交融。

这首诗写于苏轼盛年之时,而今他已经年迈,且刚刚遭到人生第三次贬谪,此情此景再现,不知苏轼当时会作何感慨!苏轼在尽管面临种种不幸,但从此诗的字里行间中能窥见其依旧保持着平和淡泊、随遇而安、超脱旷达的情怀,虽然忧伤,但是却没有沉沦之感,这亦是北宋文人士大夫的气魄和胸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八公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纵观这些作品,大都描绘了八公山的秀丽、神奇的景色,采用具有道教特征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态度和看法。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浓厚的仙道情结凸显了八公山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以及道教文化史上的地位。

注释

① 汤华泉.李白安徽诗文写作时地新编[J].池州学院学报,2011(4).

②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

参考文献

[1] 谢路军.中国道教文化[M].九州出版社,2008.5.

[2] 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M].商务印书社, 2011.9.

[3] 周庆光.神仙解读[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3.

[4]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5.

[5]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

关于八公山森林公园的游记 篇2

“福寿坡”位于主峰四顶山半山的西南坡,距森林公园大门约1500米,山道从其西边而过,整个景区占地7600平方米。一对青石雕就的麒麟立于坡道入口两侧,缓步沿坡道拾级而上,一尊名为“福禄寿”的汉白玉雕塑耸立眼前。此座雕塑高约 3米,雕有寿星、青松、仙鹤、福娃、神鹿,寓意吉祥。转过“福禄寿”迎面而来的是另一组汉白玉雕塑群,一块高3.5米的“寿”字碑稳居正中,两座寿星雕像侧立两旁。这组巨型汉白玉雕塑群称为“八仙拜寿”,它是由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八位仙人的形象组成的一个大大的“寿”字,贴合“八仙拜寿”题名。

对于神仙,我首先联想到的便是逍遥自在,和着周边的风景,倒也搭对。福寿坡,青山俊秀,鸟叫虫鸣,微风拂过,还真有些仙灵洞天的感觉。不得不提的还有福寿坡另外两处‘显眼’的景点,说成显眼,实在不足为过,因为此两处景点均为金灿亮黄的颜色,分别是“八卦生肖吉祥宝葫芦”和“金枝玉叶平安树”分别为祈福所用。

在福寿坡上还有尚未竣工的建筑,这就是“寿园”。同样的白壁,青瓦,朱柱,古朴的颜色营造出严肃而庄重的氛围。通过询问正在施工的工人,得知,寿园的主题是为老年人祝寿,功能则为供游人参观和休闲活动。追求长寿,追根溯源,历史就要穿越千年。

八公山森林公园作文 篇3

八公山森林公园是1992年由原林业部批准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四A级旅游区,位于中国历史名城寿县城关北门外一公里处,东邻淮南市,西靠淮河,南临东淝河,北接凤台县,公园南北长约88。6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

八公山森林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个字来概括,园内景点很多。主要可分为四大景区:涌泉庵景区、四顶山景区、八公山景区和狮子山景区,其中最热闹的景点当数涌泉庵景区了。涌泉庵的建筑古香古色,很是美观。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座佛象屹立在正殿,煞是威武,象前跪着很多人,殿内香烟缭绕,总是乞求保佑的吧!特别是节假日,会有大批游客聚集在此,烧香许下对自己或亲人美好的祝愿。如果只是随便走走,也是一会儿登高山,一会儿见密林,一会儿又是小桥流水,随处都是可入画的美景。如果走累了,路边就有现成的茶摊,可喝热茶,可吃小吃,歇好了再继续游。

白公山铁管之谜 篇4

远古时代留下来的铁管

在中国青海柴达木的一个没有人生活的地方,却有工业留下的痕迹。科学家在那里的一座名叫白公山的山顶上,发现数百根锈迹斑斑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铁管,至今科学家也不清楚这些铁管来自哪里。

其中一些铁管深深插入山中,还有一些躺在附近的盐湖里。盐湖里的铁管更多一些,而且大部分都沿着东西走向的湖岸放置。一些较大的铁管,直径约有40厘米,它们的尺寸相同,而且看起来好像是在有意摆成一些图案。

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铁管出现的时候,人类还正在努力思考如何在不烧到头发的情况下把肉烤熟。可想而知,那个阶段的人类很难锻造出这样的铁管。

三个岩洞外貌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中间的岩洞大,东西两边的小。中间的洞离地面约2米,洞深约6米,最高处约8米。与通常所见的自然岩洞不同,有点

像人工开凿的洞。

洞内上下左右都是纯一色的沙岩,除含沙子外,没有任何杂质。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大铁管从山顶斜通到洞内,由于多年的锈蚀,只能看见半边管壁。

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管从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却无法知道它的长短。洞口处有十余根铁管子穿入山体,铁管之间距离不等,大约是在一条等高线上延伸。

这些铁管直径在10到40厘米之间。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进管子,而好像是直接将铁管插入坚硬的岩石。

如果把山体比作一个馒头,把铁管比作一根根竹筷,那么山与铁管的结合,就像将竹筷插进馒头一样容易契合。其余处铁管都有这个特点,可见施工安装技术非常高超,实在令人惊叹。

东西两洞离地面约5米,由于岩石坍塌,历经沧桑,洞口大半被沙石掩埋,不经过清理,已无法入内。 洞地面约80米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离洞口40多米的湖滩里,又有许多铁管散见于满滩裸露的沙岩里。

这些铁管顺东西延伸,铁管直径较山上的铁管直径小,从2厘米至4.5厘米不等。从残留的铁管形状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纺锤形管等,形状奇特,种类繁多。最细的铁管内径不过一根牙签的粗细,虽经岁月的腐蚀,沙子的填埋,但细铁管内并没有堵塞。

另一部分白公山铁管则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隐藏水中,被湖水淘洗着,形状与粗细同湖滩上的铁管相类似,散布在附近约800米到1000米的浅水处。

奇特的石头

湖边的石头更是奇特:约大多数石头呈几何图形,有正方的,有长方

的,有圆的,有半圆的,有钻了孔的,有打了眼的,绝非天然而成,非常

像建筑材料。

其中有一块石板,长约一米五六,有头、有身、有尾、非人非兽,形态奇异,又造形生动,很像人为加工而成。站在远处一瞧,这一堆特殊的石头,很像某大型建筑群的主人公散离后抛弃物的随意堆砌。

岩洞、铁管及特殊石头分布的面积,估计为0.5平方公里左右,相当可观。

这里究竟是什么遗址?

从柴达木盆地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的文物资料表明,可追溯到三万年以前。所见的出土文物,远者为兽骨、石器、陶器或皮革,近者为青铜器、刀箭、衣物等等。

虽然也有毛纺织品,但都是工艺简单、制作粗糙的手工业品。从未有过铁管之类的现代工业产品。因为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当地民族从未有过成形的工业开发史。

查遍史书,也从未找到有关此地工业的只言片语的记载。解放后,国家曾几次大规模地开发过柴达木,但从未在托素湖周围施过工。据当地人回忆,除了白公山北草滩有流动牧民外,这一带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所以可以肯定这里不可能是古人或现代人的遗址。

外星人的遗址

这里的铁管片样品曾送锡铁山冶炼厂化验室进行化验。该化验室的冶金金属成分化验水平在全国冶金系统是先进的,成果是可靠的,而且该化验室的刘少林工程师精心化验后的报告,又经过厂长李增荣的核实签字。

化验认为铁管片样品的成分中氧化铁的成分占百分之三十以上,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含量较大,这与砂岩沙子与铁管长期锈蚀融合有关,它说明白公山铁管的时间已经久远。样品中还有无法化验出的元素占百分之七八,这就更增大了白公山铁管的神秘程度。

有人认为,这些铁管所在的地方曾是一个远古天文台,或者是地外

生命留下的飞船发射地。这种猜测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些管子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与火星上的二氧化硅含量非常接近。但科学家至今仍无法揭开这些铁管的谜底。

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遗址,并形象地说:极有可能是外星人的发射塔建筑。依据是,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为理想的地方。

众谜题待解

中国科学院柴达木天文台就在德令哈建立了青海天文站。美国、日本及台湾的天文学专家前来这里考察,都认为这里是亚洲最理想的天文观察点。依据这种观点分析,托素湖一带应该是星际交往的最好地方。外星人如果光临地球,托素湖畔应该是首选地点之一。如果这种假设一旦被证实,那不光是地球人对外星人研究的一个大的突破,也许是打开星际往来的钥匙,将会把人类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知识向前大大地提高一步!

我们期待着白公山铁管之谜早日解开。

上一篇:三国杀下一篇: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