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培训心得

2024-08-28

海绵城市培训心得(共7篇)

海绵城市培训心得 篇1

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心得

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快速建设过程中,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物拔地而起,地面硬化面积快速扩展,但城市建设对雨水的处理主要都是通过各种地下管网把雨水尽快排掉,致使城市生态领域逐步累积的矛盾和问题日渐严重。城市中大量的湿地、湖泊也就被填埋,绿化面积减少,不渗水地面快速增加,每当暴雨时城市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增快,常常造成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城市内涝常常发生,造成重大损失。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了解到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兴起,它将是今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对雨水处理采取以排为主的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是不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对雨水的处理采取渗、滞、防、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把对雨水处理主要依靠管网、泵站等设施快速排涝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传统城市建设理念转到注重对天然河道、湖泊、坑塘、湿地等水系的保护修复,并充分利用城市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强调对雨水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这既补充了城市地下水,又把初期的雨水径流的大径流量削减掉,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及雨水径流污染等,逐步缓解甚至解决对雨水以排为主的城市建设理念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水生态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建设海绵城市,并非朝夕之事,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水利部门去努力,保护现有的水系、湖泊,修复已被破坏部分的水生态环境,改造和提升现有排水体系以增强城市的排水能力,局部地区增加调蓄设施以提高超标降雨的抗涝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城市建设中处处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 篇2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概念看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其内涵是:现代城市应该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的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功能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海绵城市与国际上流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如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及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等,都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良性水循环、内涝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友好等作为综合目标。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当然,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方法,其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加广泛,不仅涵盖城市雨洪管理领域,还涉及节能减排、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等领域,从这个角度讲,低影响开发则可认为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综合目标的实现,注重通过机制建设、规划统领、设计落实、建设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多专业协调与管控,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自然空间,优先通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统筹应用“滞、蓄、渗、净、用、排”等手段,实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标,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1、海绵城市建设应采用优先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方法。首先,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开发前的海绵要素,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其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促进雨水的渗透、储存和净化,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

2、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控制高频率的中小降雨事件,以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相对小型、分散的源头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主,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还包含湿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等相对大型、集中的末端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以实现对高重现期暴雨的控制。雨水管渠系统主要控制1-10年重现期的降雨,主要通过管渠、泵站、调蓄池等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也可结合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来提升其排水能力。而高于管渠系统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则主要通过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也称大排水系统)和广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包括自然水体、地表行泄通道和大型多功能调蓄设施等,并通过叠加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雨水管渠系统,共同达到20-100年一遇的城市内涝防治目标。因此,这三个子系统不能截然分割,需通过综合规划设计进行整体衔接。

3、海绵城市建设应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多部门多专业高度协作才能实现。城市人民政府作为落实建设海绵城市的责任主体,应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在各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及统筹建设五个方面。综述分析可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需统筹三个系统、绿色与灰色结合、源头减排与末端调蓄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城市各层级规划的统筹引领、协调与衔接,离不开政府各部门、各专业的通力协作。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一般来说,相比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利用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可带来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对于老旧城区雨水管渠系统的提标改造与合流制溢流污染(CSO)控制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和社会影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非全部,海绵城市具体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的建设还会受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既有土地利用构成与布局、地形及雨水管渠系统建设现状等复杂因素的限制,很难满足设施用地与竖向设计等要求,单纯依靠利用低影响开发生态设施很难实现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控制目标。此外,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的确定还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情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密切相关,各地需因地制宜地确定控制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论文 篇3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与设计作为提高城市整体面貌的重要因素,在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下,生态型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中追求的生态性也是通过城市景观所反映出来,本文通过从海绵城市角度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设计如何适用于城市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生态景观,通过海绵城市角度分析城市景观设计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角度下,如何通过海绵城市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并提高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系的具体实施与发展。

海绵城市角度的城市景观设计概述

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打造海绵一样的城市,使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城市化的过程中,人类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平衡,导致很多环境问题。而海绵城市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建立城市、自然、人类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开发过渡,进而导致城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不但减少,海绵城市则是强调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或者是低影响开发。

而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其次,还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实现了集中开发,进而建立了更多开敞自然环境,在增加了生态休憩场所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种。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非常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环境了城市环境压力,可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二、海绵城市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1.实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下几点技术原则:

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比如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身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通过排出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臵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

2.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方法

减小城市化对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2.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选择性)组成。其中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是将雨水留住,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下渗,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自然排水系统比传统自然排水系统相比,造价更低,可以对径流量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2.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

2.3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是从源头治理雨水带来的污染,缓解地下水位降低的情况,从而减少其他雨洪水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针对可渗透路面主要集中于水泥砖块、水泥网格物、塑料网格物,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渗透材料的研究上。期是否适宜,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使用策略,满足土地使用者的美学期待,景观维护的成本,投资者高经济回报率的要求等。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

1.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设计与工程在中国的实践

车伍等针对雨洪水管理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包括针对河湖水系的非点源污染,城市区域雨水污染物控制,城市雨洪调蓄,社区住宅建筑雨水利用系统,典型技术应用分析,不同城市雨水问题研究和雨水利用规划等。一部分学者以“反规划”途径和“生存的艺术”为理论基础,实践上以可持续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为目标,针对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尽量减少环境的不良影响做了大量的探索。例如,以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和防洪相结合为目标的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以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满足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为目标的秦皇岛汤和公园,以改善水质,修复水自然过程为目标的中共中央党校及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以保护湿地、洼地自然水过程为目标的天津桥园,以强调下垫面水下渗等生态过程的国际关系学院景观改造,将社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引入景观设计的合肥滨湖新区生态基础设施概念性规划等。

2.推进中国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的思路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蔓延带来众多弊病,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推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应用迫在眉睫。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观念看,当前是应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技术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2.1更新价值观,水危机是城市与区域决策者和设计师面临的严峻现实,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的决策和规划设计方案是缺乏时代人文精神,甚至是不道德的。

2.2更新知识,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和水文管理密切相结合,普遍地掌握水文过程

知识迫在眉睫。

2.3更新观念,雨洪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好雨洪水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结束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土地资源、水环境、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型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互建设的必然趋势。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环境土地资源使用压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倡导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策和管理层面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梅红,于海琴,王建良.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曹文美子.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2)

城市管理执法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杨培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管理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因此,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县城市管理局举办为期8天的岗前执法培训,从而使我对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本人深受鼓舞,体会如下: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不公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基层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当他在开展执法服务的过程中,所展现的表象,不公代表着个人,更是代表了整个城管部门,一级政府素质形象。因此,通过几天来的军事体能训练,和县交警队廖志远队长对执法礼仪知识的讲解,使我感受到作为最基层的城管执法队伍中的一员,增强自身素质锻炼和具备良好的礼仪形象是有必要的。

二、增强法律意识、做好城市服务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升,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明辩是非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心态各异,因而,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执法服务过程中,尤须谨之又谨,否则,将遭以笑柄,不仅有寄于个人,也有损于整个执法队伍,甚至有损于法律尊严。通过县法制办杨大进主任深入浅出,对执法程序、法律适用范围的讲解,并结合国内、外,省内、外,县内的具体实例的分析,更加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必须懂法,明白法律适用范围,才能做好到执法适当,程序执法,大胆执法,理性执法,做好城市管理服务工作。

三、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服务城市

在县政法委国安科任刚科长对城市管理的概念,当前城市管理执法依据的诠释,以及网络热点问题、政治安全的实质性剖析,使我明白了城市管理服务不雾沉沉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的事,诚然,要做好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当然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个部门甚至全体市民共同的任务。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从而整合资源、有效服务城市,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新格局。

四、明确主体、认真履职

在听完城管局蒋为民队长对城管执法实际操作的讲解,也及多年来城管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毫不保留的传授。使我明白了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具体是做哪些事,在什么情形下如何应对,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在精神上给予极大的鼓励,从而更加增强了我对做好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通过8天短暂的学习和培训,使我感悟很深,受益非浅,作为一名基层城管执法人员,除了具备较好的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嘴勤、腿勤、手勤的工作态度,同时,加以职业道德素质修养,耐心工作,细致服务。本人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一名优秀的城市管理队员。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诠释 篇5

一、定义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

二、意义(生态城市建设)

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1.社会意义:

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经济意义:

根据通知,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3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资金申报方式:

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组织公开答辩,现场公布评审结果,并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的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三、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全国超过30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严重内涝,人员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财产损失重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雨水利用系统不完善或城市排水体系不达标。

据调查,我国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在缺水的城市发生内涝显得格外刺眼。

四、意见措施 1.首先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2.道路透水铺装形成海绵体。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建设海绵城市。

3.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五、具体实施

对于小区建筑,可以让屋顶绿起来,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小区绿地应“沉下去”,让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下渗与净化,而不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

小区的景观水体作为调蓄、净化与利用雨水的综合设施。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道路绿化带可下沉,若绿化带空间不足,还可将路面雨水引入周边公共绿地进行消纳。

城市绿地与广场应建成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多功能“雨洪公园”,城市水系应具备足够的雨水调蓄与排放能力,滨水绿带应具备净化城市所汇入雨水的能力,水系岸线应设计为生态驳岸,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六、设计理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然而,不再“城中看海”却不仅仅是管道扩容这么简单。

目前(2014年)中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以深圳光明新区举例,这个年均降雨量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的城区,一方面有26个易涝点,内涝严重;另一方面又严重缺水,70%以上的用水靠从区外调水。这说明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七、载体组成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对于建筑与小区,可以让屋顶绿起来,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人行道、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有条件的小区绿地应“沉下去”,让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下渗与净化,而不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可将小区的景观水体作为调蓄、净化与利用雨水的综合设施。

城市道路是径流雨水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对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的控制尤为重要。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道路绿化带可下沉,若绿化带空间不足,还可将路面雨水引入周边公共绿地进行消纳。

城市绿地与广场应建成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多功能“雨洪公园”,城市水系应具备足够的雨水调蓄与排放能力,滨水绿带应具备净化城市所汇入雨水的能力,水系岸线应设计为生态驳岸,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八、建设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程中,在缺水地区将优先利用透水砖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措施,补充地下水、削减地面径流;其他地区则优先利用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调蓄、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

保护已有海绵体

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新建一定规模海绵体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城建规划布局

“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 篇6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充分认识海绵城市建设对于促进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全校师生节水、爱水、惜水的节水良好氛围,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根据新区社会事业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

二、活动重点

全校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基本国情、能源资源形势、节水节电等为重点内容的教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水创意创作,牢固树立和培养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节能低碳理念和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

三、活动时间:5月15日——5月24日

四、具体安排:

1.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1)创新宣传方式,以网站、板报、宣传画等为载体,广泛宣传节水知识,强化广大青少年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2)学校显示屏滚动播放节水宣传口号。

2.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的时间举行节水宣传周启动仪式; 3.各班级开展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为主题的板手抄报设计比赛。

(1)手抄报比赛主题: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为主题,题目自拟。

(2)参赛对象:高一年级的全体班级。(3)活动要求:

①手抄报内容围绕主题进行构思,要求主题鲜明,立意新颖,作品采用水彩、蜡笔、漫画、文字等多种形式。

②参赛作品统一使用4K纸,单面设计,不可使用电脑制作。③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主要创作人姓名、指导老师、班级。每班上交作品不少于5份。

4.各班开展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1)班会主题: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主题,题目自拟。(2)参赛对象:高一年级的全体班级。(3)活动要求:

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从本班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立易于班级学生接受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熏陶,唤起共鸣,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②主题班会活动形式上要新颖,可采用讲、说、演、唱、奏、跳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衔接流畅,各环节设计自然合理,师生能自然互动。(4)评分细则:

①布置:根据主题班会内容,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得体,很好的烘托班会主题。

②主持:主持人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能灵活控制班会气氛。③主题:班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④内容:班会内容能结合主题,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不空洞,贴近学生生活。内容设计合理,层次清晰;注意分层,面向全体。

⑤总结:班主任总结紧扣主题,发挥班主任在班会中主导作用。⑥效果:班会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响应强烈,效果好。

五、做好活动总结上报工作。

按照文件精神,做好宣传活动相关图片采集、资料汇总工作,并将节水宣传周活动总结于5月25日前报住局计财与基建管理处。

六、有关要求

1.充分认识开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016年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篇7

范本1

湛江市建设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护好城市原有生态系统和新区建设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切入点,以海绵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创新为重点,坚持政府驱动、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循序推进的原则,探索一条具有湛江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之路。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统筹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做到低影响开发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坚持以“先底后图”理念和“先自然后人工、先地下后地上”原则,构建遵循自然规律的城市防洪体系,把湛江建设成为海绵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基本解决市区水浸街问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原有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恢复和修复,至少建成1个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海绵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整个中心城区建成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新区开发后综合径流系数不高于0.5,旧城改造后不高于0.6,城区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格局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设计工作。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完善城市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及其他专项(专业)规划,完善详细规划以及审查监督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明确规划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控制内容,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内容,重点明确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低影响开发主要指标内容,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二)持续做好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持续做好城市原有生态系统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同时,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逐步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的原则,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有选择地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推广使用绿色屋顶设计、生态建筑材料及其他低影响开发工艺。

(四)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工作。在确保城市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因地制宜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应用生态排水方式等。同时,加大市区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建立完善市政排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

(五)绿地广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工作。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湿地公园,推广应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小型、分散式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径流雨水。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建和新增一批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广场、透水性停车场等,加强现有湿地湖泊的维护管理,因地制宜规划新建多功能调蓄设施。

(六)城市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工作。根据城市水系的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开展地表径流控制和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程,实施现状内涝黑点整治工程、城市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中水回用处理工程、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相关排涝内河的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建设、疏浚、清淤、泵站布设等,完善内涝预警系统,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七)公共项目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维护管理部门应做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特别要做好雨季来临前和雨季期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保障设施正常、安全运行。同时,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并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与运行提供科学支撑。

(八)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工作。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强低影响开发系统构建相关政策研究,配套出台相关的实施办法、导则、奖励办法等措施,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工作,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湛江实际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制订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湛江市建设海绵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开展研究,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湛江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编制完善相关规划设计,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权威的规划指引。继续做好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修复工作,对于建成、在建或拟建的建筑小区、道路、绿地广场、水系及其他具体工程项目,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严格把好规划设计、施工实施和运行维护等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及相关目标落实情况的审查,为建设海绵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试点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7年12月)。

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在做好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修复工作的同时,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相关工作开展。重点实施公园绿化低影响开发建设、海绵小区试点、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构建试点、城市河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点、海绵城市示范区和完善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规定等六大行动计划,在实施试点区域内,相关责任部门及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管理要点执行,主管责任部门跟进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由专责小组建立数据档案,累积实践与经验,完成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或项目建设。在本阶段末期,对管理要点及技术要点进行新一轮调整、补充、完善,推动海绵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为下阶段的全面实施提供基础。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20年12月)。

在总结前阶段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区域重点从新建区扩展至整个中心城区,包括赤坎区、霞山区、湛江开发区等老城区,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湛江特色的海绵城市格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湛江市建设海绵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城市综合管理、城市规划、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务、环保、污水处理、人防、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筹协调实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构建市、区及各部门多层次的工作领导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部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促进发展的合力。

(二)落实责任分工。各区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责任分工制订工作方案,分解指标,明确责任人,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进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严格把好项目立项报批、规划设计、施工实施和运行维护等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及相关目标落实情况的审查监督,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三)完善配套政策和资金保障。探索有利于实施海绵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制定水资源保护与雨水综合运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的项目配套,以及循环利用知识的宣传普及等工作。进一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外资投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普及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的相关知识,建立对海绵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低影响开发、绿色建筑、城市节水、水生态修复、内涝防治等工作中雨水控制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附件:湛江市建设海绵城市任务分解表 附件:湛江市建设海绵城市近期行动计划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4月24日

范本2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根据工作要求,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转变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统筹协调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注重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的有机结合,实现空间约束和资源约束并重,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用三年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青山和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为我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末,实现以下5个方面指标。

1、城市雨水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青山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四新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TSS去除率计)不低于50%。

2、城市内河水系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示范区湖泊水质达IV类标准率为100%,港渠水质达IV类标准率为65%。当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3、城市防涝水平和防洪标准得到提高。示范区基本完成易涝点改造,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体系标准达到100年一遇,防洪堤防达标率为100%。

4、城市生态底线得到有效保护。示范区天然水面保持率100%,生态护坡比例达到50%。

5、建立一套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和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技术标准体系。新建项目的海绵性审查率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及时出台《武汉市海绵城市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制度,建立集规划、建设、管理、维护、调度于一体的政策法规体系。

(二)形成系统技术体系。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理论和应用、监测评价方法等研究。出台《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城建、园林和林业、水务部门根据《导则》分别制订建筑、道路、园林绿地、水系等相关技术规范。成立“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开展技术体系研究及技术推广。择优选取有实力的海绵城市技术服务机构,为方案规划、设计、监测平台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相关单位和示范区政府要结合工程实践,及时总结提炼,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1、明晰责任。示范区人民政府在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统筹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青山区人民政府与碧水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汉阳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组建融资和建设平台。公司承担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策划、投资融资、政策运用和建设运营等工作。发改、城建、规划、水务、园林和林业、环保、房产、城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服务、协调和监管等工作。

2、规划引导。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保护好山水田林湖自然本底,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加强各专项规划间的协调与融合,构建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空间格局,夯实海绵城市的生态基底。要把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面源污染削减率、峰值径流系数等指标作为项目开发建设规划条件的重要技术指标,严格管控落实。

3、分类实施。综合考虑示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市政基础设施现状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法系统推进。对既有项目海绵性改造要结合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易渍片区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同步实施。

4、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集约节约原则,结合城市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管理,做到功能性、经济性、实用性有机统一。在建政府投资项目因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调整的概算,经相关部门审查认可后,由项目业主承担调增的投资。

5、实行奖励。建立示范区非政府投资项目的海绵设施建设资金奖补政策。在试点期内,以2015年10月1日为节点,在此前开工建设的非政府投资项目按海绵设施建设资金的30%奖补;在此后开工建设的非政府投资项目按海绵设施建设资金的15%奖补,奖补办法由财政部门负责制订,奖补项目由海绵办会同财政、规划、建设、水务等部门和示范区政府研究确定。

6、绩效考核。示范区海绵设施建设项目应列入全市重点项目的考核范围,办公室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各在关单位严格落实目标任务。

(四)开展海绵设施建设。2015年至2017年三年为试点期,实施项目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排水管渠泵站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七大块内容,总计划投资162.9亿元。一是青山示范区,东起工人村路,西至建设一路,北抵临江大道,南到欢乐大道,总面积23平方公里。实施项目330项,总投资131亿元,主要包括:城市道路41项,投资21.7亿元;小区公建260项,投资19.9亿元;公园绿地12项目,投资6.4亿元;城市水系5项,投资70亿元;城市管渠12项,投资13亿元。二是四新示范区,东靠长江,南邻三环线,西至龙阳大道,北抵汉新大道,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实施项目125项,总投资28.8亿元,主要包括:城市道路38项,投资3.2亿元;小区公建73项目,投资7.9亿元;公园绿地6项目,投资2.1亿元;城市水系8项,投资15.6亿元。三是技术援助项目,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前期工作,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管理,技术咨询,两个示范区数据监测,建立监测平台和效益评估等。

(五)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奖补资金。二是整合市、区财政资金,市财政每年至少安排资金4亿元,示范区人民政府各自安排资金每年不少于1亿元,专项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市、区财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偿还平台公司的贷款本金与利息。同时,市城建、园林和林业部门在安排城建计划时,向示范区倾斜,支持其道路、园林绿地海绵性改造工作,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示范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性政策积极向银行争取长期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大力筹措海绵设施建设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指挥部,由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市长任常务指挥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建立工作协商机制,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协调、督办及资金统筹。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水务局办公,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示范区人民政府要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专班,由区主要领导牵头,区分管领导具体抓,区级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面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示范区内试点工作。

(二)强化部门联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强,需要加强统筹和协调。各级发改、城建、城管、规划、财政、水务、园林和林业、环保、房管等部门要紧密合作,带动社会力量和投资形成推进合力。试点工作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各部门要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强工作配合,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政府和宣传部门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发动工作,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氛围。

附件:

1、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指挥部成员名单

2、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附件1: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指挥部成员名单

长:

市人民政府市长 常务指挥长: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 指 挥 长:

马泽江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人民政府重点工程督查协调办主任

左绍斌

市水务局局长

林文书

市城乡建设委主任 成员:

汪祥旺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周学云

市财政局局长

盛洪涛

市国土规划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苏霓斌

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 张

市城管委主任 余世平

市交通运输委主任 涂松柏

市气象局局长 盛继亮

汉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何建新

青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新垓

洪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金国发

市城投公司董事长 桂敏桢

武汉碧水集团董事长 张

市水务局副局长 汪普查

市城乡建委副主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水务局办公,办公室主任由左绍斌兼任,副主任由张斐、汪普查但任。指挥部成员因工作变动等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办公室提出,报指挥长批准。

附件2: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员单位 职

市水务局承担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做好市级专班工作,履行专班职责。完善城市河湖水系保护与管理机制,健全城市排水防涝预警和应急体系,拟订、制定和推行涉水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生态岸线保护、面源污染控制等指标的落实。

市城建委会同水务部门做好统筹、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管控环节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新建项目的海绵性审查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管控体系,出台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并把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市发改委负责研究和梳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投资渠道、投入机制分析,将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协助项目业主完成海绵设计变更时的调概审批工作,指导、协调项目参建方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做好项目论证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引导。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过程中,将有关控制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做好“蓝线”、绿线”划定工作,有效落实城市河湖水系和山体林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技术研究、指导和指标落实。市财政局负责会同市水务部门研究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奖补办法,建立中长期预算制度,保障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并将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园林绿化部分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负责市级海绵城市项目园林绿化方案、施工图审查;指导示范区绿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积极支持项目建设,组织监测示范区内的水体水质,及时通报情况。

市气象局负责建立暴雨监测预警平台和发布机制,修订完善武汉市暴雨强度公式,做好示范区气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服务海绵城市建设。

市城管委、房管局负责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公共建筑、道路、居住小区海绵设施管理机构,督促其依照运行维护的技术标准做好海绵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行再监督,对单位和个人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市政府法制办负责配合市水务部门制定出台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并做好审查工作。市考评办、市政府重点办负责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绩效管理和示范区海绵性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考核。汉阳区、青山区、洪山区人民政府、四新生态新城管委会、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统筹示范区内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落实示范区各项考核指标。成立专班,指定专人,组织实施。组建融资、建设平台,做好示范区内海绵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筹融资、管理、维护、监测等工作。市城投公司负责汉阳四新新区范围内海绵设施建设,做好海绵设施建设项目的筹融资、建设等工作。

武汉碧水集团负责青山区两河区域海绵设施建设,做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筹融资、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武汉地产集团、武汉地铁集团等建设单位负责本单位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市委宣传部负责海绵城市的宣传舆论报道等工作。

武汉市水务局 2015年10月20日

范本3

南宁市兴宁区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南发〔2015〕7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办〔2015〕11号)、《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办发〔2015〕47号)和《关于下达南宁市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南发改投资〔2015〕77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兴宁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兴宁区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结合我城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南宁市下达到我城区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详见附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南宁市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南宁市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商业开发小区项目、自治区直单位项目投资计划表》,完成我城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任务中2015年开、竣工以及前期项目。

三、组织机构

成立兴宁区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谭玫瑰

兴宁区委书记

朱财斌

兴宁区人民政府区长 副组长:陈盛祥

兴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员:黎

兴宁区绩效办主任 陈璟东

兴宁区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陆先武

兴宁区教育局局长 韦

兴宁区财政局局长

兴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周文辉

兴宁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黄进群

兴宁区农林水利局局长 冯妙珠

兴宁区审计局局长

谢共文

兴宁区房屋征收补偿和征地拆迁办公室主任

李宁华

兴宁区旧区改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王

兴宁区三塘镇党委书记 陈宇锋

兴宁区兴东街道党工委书记 罗

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兴宁分局局长 刘 珍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兴宁分局局长 罗

兴宁区政府办副主任、政府督查室主任

兴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农剑锋

兴宁区委办副主任、区委督查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兴宁区住建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办公室主任由陈盛祥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李煌、陆先武、李宁华,成员由住建局和旧区改建办抽调。

四、各单位主要职责

兴宁区委督查室、兴宁区人民政府督查室:负责对海绵城市建设清单中的项目推进情况、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负责督办、落实、反馈工作。

兴宁区绩效办:负责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纳入涉及责任单位绩效考评范围,指导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考评方案、细则及评分办法,配合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考评工作。

兴宁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海绵城市中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建设投资计划;负责贯彻落实南宁市关于海绵城市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运作的相关要求,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强化投入机制,配合项目参加各方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协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兴宁区教育局:负责对接上级教育部门,负责协调推进辖区内教育系统的海绵城市改造工作。

兴宁区财政局:负责协调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建设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到位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兴宁区环保局:负责对辖区内的河道、湖塘、雨污水管等水量的监控,委托专业机构对水体水质进行监测。

兴宁区住建局:指导项目参建各方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要求开展施工图设计,协调推进项目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房地产项目业主沟通对接,并协助开展项目建设。兴宁区城管局:负责所辖道路范围内雨水管道、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留设施等的运行维护;负责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维护。

兴宁区农林水利局:协调水库、湖塘、河道冲沟等涉水建设项目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协调规划部门做好城市水库、河道岸线管理工作;牵头做好示范区禽畜养殖的调查核实工作,协助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示范区内养殖污染治理。

兴宁区审计局: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结算审计工作。兴宁区房屋征收补偿和征地拆迁办公室:负责指导镇(办)开展项目相关的征地拆迁工作。

兴宁区旧区改建办公室:负责南宁市东沟岭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业主的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工作。

兴宁区三塘镇人民政府、兴宁区兴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兴宁分局:负责项目用地报批相关工作,在土地招拍挂、出让及划拨中协助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在土地利用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协助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兴宁分局:负责示范区项目各项规划控制技术指标的分解落实;负责规划编制、规划设计导则的制定,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落实到控规和开发地块的规划建设管控中,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规划审批“两证一书”的发放中。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例会,对工作进度、先进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适时专题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部门协调,建立部门分工负责、重大事项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条线结合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工作责任

根据《2015年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表》,制定我城区的项目计划表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表,明确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和责任单位,做到统一指挥、责任明确、管理有序、突出重点。

上一篇:in un ün教案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