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的结尾

2024-07-09

写观后感的结尾(共10篇)

写观后感的结尾 篇1

读后感:读过一篇文章或看完一本书后,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就是你在写读后感观后感的内容了,这就是读后感。

一、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

(一)开头简单介绍原着。(包括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以便读者对所读的文章有一个大概地了解。

(二)谈感受。这部分必须要注意的是要结合所读文章谈感受。引用原着的内容要少,感想的内容要多。“引”是为了“议”引用要恰当,不要只“引”不“议”。

(三)结束语。结尾用结论性的语言进行概括,点明主题。

二、写好读后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懂原着。

读懂原着,不但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弄清作者的写作动机,才能在自己写作时,进入题意,不偏离主题。

(二)深谈感想。

感想点: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想一想文章里写的那一件事,哪一个人,作者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对自己教育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一个“感想点”――也叫“感点”,而这个感点,也就是你写的这篇读后感的中心思想。

“感”由“文”生发,因此,“感”应与“文”由密切的关系,即把“读到的”与“想到的”紧密结合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感”是重点,不应只注意读了什么,而忽略了感受、感想,“重墨要泼洒在感上”。

写读后感不要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谈感想,或是原着的主要内容,或是原着的中心思想,或是原着的某一个情节,抑或是某一段话,某一句话。围绕一方面写深写透,用鲜明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一部分重在联系实际,或联系社会实际,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展示议论,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叙述抒情,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三、写好读后感有四点要特别注意:

(一)、由于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由于我们每个同学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能力和水平等等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找的“感点”一般也不可能相同,也就是说,读了一篇文章以后的“感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五彩缤纷的。

(二)、这“感点”必须是读的那篇文章里所包含,或者是从那里面引申出来的。

(三)、一篇读后感一般有一个“感点”就行了,不必有两个、三个。“感点”多了,读后感的中心思想就不明确了。这是不少同学写读后感常常犯的一个毛病。

(四)、方法上要注意。

读后感是以议论为主的记叙文,所以不能写成纯记叙文,或者写成介绍某篇文章(某部影视剧)的“说明书”。另外,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花大力气写。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 篇2

一、自然收束式

叙事过程一路向前渐近式发展,高潮过后,至结尾处自然收束,无丝毫做作。这是文章结尾样式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易学。

请看下面几个结尾片断:

1、这一年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孙犁《荷花淀》)

2、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比以前有劲得多了。(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4、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三国演义·失街亭》)

这四个结尾,都是故事发展至终点的一个自然收束,即在该收尾时收尾,并无机关玄妙暗藏其中,这种方式希望同学们练一练。

二、前后呼应式

这种方式是将开头或正文内容中其他文字在结尾处再现,从而收到内容形式上前后照应。请看下面的例子:

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乘凉……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气息都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朱自清《荷花淀》)

开头:夏日夜晚,黑色渐渐沉下来主宰了大地。不知不觉,一轮金黄的圆月升上了天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爸爸一板一眼地吟着古诗正领着儿子女儿出来纳凉呢。

结尾:在空中,一轮圆月依旧。《梧桐树下》

这两篇文章的结尾分别用“妻已睡熟了”和“一轮圆月依旧”与开头相关内容呼应,从而使行文严谨。

三、急峰陡转式

这种样式的结尾与行文内容形成突然逆转,使读者倍感惊奇,极具吸引力。这种结尾需要作者精巧的构思,与众不同的情节设计。

莫泊桑的《项链》在结尾时,玛蒂尔德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使文章批判性骤然加深。《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欧·亨利故意设置了欲改过自新的苏比因误会被警察抓进监狱这一结局,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使人笑过之后倍感辛酸。

请阅读下面文段,体会此种结尾的好处。

“这么小的房子只给我两间?”军医李静忿忿地说。她想,要是爸爸(确切地说是公公)还是这儿的政委,或者她在“老头子”离休前就调到这儿来,他们怎么敢给这样两间破房子?

营房管理员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李静想,这种人好对付,来点硬的就吓住了。

“我的要求并不过分。”她傲慢地仰起那张很漂亮的面孔,“把我爸爸过去的房子分给我一半就行啦。”

“那……”年轻的营房管理员挠挠头发,指着那两间屋子问,“您要哪一间呢?”

“什么意思?”李静冷冷地盯住他。

“老政委过去住的就是这两间。”(赵曙光《只要一半》)

此文结尾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突转式结尾是在女主人误解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的。一是对公公生前情况不了解,认为像公公那样的高官应该享有某种特殊待遇;二是认为公公离休,别人不会再重视她的要求。在这种误解下,突转式结尾就颇耐人寻味了。

四、含蓄深思式

文章忌直白,这是一贯的要求,记叙文尤是如此,含蓄深思式结尾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主旨的加深与拓展。

(一)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史地生·《我与地坛》)

(二)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三)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四)这人间的灯光是不会灭的。(巴金的《灯》)

提示:《我与地坛》的结尾让人在平淡的记叙中感到的是史地生对母亲深深地热爱与歉疚。文章虽然结束,但这份情感是永不消逝的;《宽容·序言》的结尾展开的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索;《装在套子里的人》让人感到沙皇专制之深之重,变革社会绝非易事;这里巴金在驱散了心中的无助与困惑后,他笑了,这笑包含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也包含了他对胜利的向往与坚信。

怎么写好记叙文的结尾 篇3

与开头一样,记叙文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内容,进一步领会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写我们应该怎样结尾的作文 篇4

关于写我们应该怎样结尾的作文

本文关键字:

夕阳从铁轨的尽头缓缓的隐没在地平线上,我在废弃的轨道无尽头的往前走,四周静如诸神的黄昏,鸟儿用翅膀一遍遍抚摸着天空。只是逝去的伤痕依然成为了苍穹下最后的幸福列葬。 我怀念坐在她旁边的日子,共同享受着汽水和饼干的日子。把卷子折成纸飞机飞满窗下操场的日子,那么纯洁而透明的友谊,让我可以和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分享,不必担心被打断,不必烦恼被误解,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着。 苍白的塑钢窗框歪斜地倚在暗红色的阳台上,满目皆是。眯起眼,觉得那些白色线条像是凝固了的风,被楼房抓住,挂在窗前。外墙的水泥又挂了斜半边,如同一张被撕开的脸,墙面上恰好有吊在那里工作的工人,似划过脸庞的.泪水。 蝴蝶是一张找不到投寄地方的漂亮信笺,那我的心呢?应该寄放在哪里? 影子是种诡异的事物,因为它永远是指向黑暗的,你按它所指引的方向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去它。 所以,当我飞奔之后弯下腰来喘息,发现自己许多条的影子,一时间,不知道何处该是方向,于是只好孤立在众多光源的中央,任凭脚下的黑莲开出一个安详的模样。 也许吧!即使不回荡着略感悲伤的音乐,在眼皮合上的那一瞬间,总会是黑暗,我依恋这种感觉。一颗心被一些平凡简单的文字所打动。瞬间融合在一起,我的心忽然酸酸软软地疼起来,一点细小的感觉在体内蔓延,一直留下长长的痕迹,现在是春天,温柔的阳光拉来的红外线和我的心灵亲切的握手,共同感伤,感染了心情发生共振,忽然隐隐作痛。血红的情感大脑再也忍受不住感情的碰撞,聚集的咸咸的清澈伤心越来越多,渐渐的,渐渐的,一向感性的内心,似乎突然决了堤,再关于写我们应该怎样结尾的作文也储存不了那么多悲伤,就和着泪水,渗出红色,一波一波地眼睛袭来,真的哭了吗?不,右手上提一百八十度,挥一挥衣袖,闭上眼,实在舍不得感到心情感的影子,就甩手和甩头,证明眼角上从来就没有遗留过任何不快乐的结晶!

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篇5

首先,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实用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

二、倒叙式开头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要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先出示结果,然后再介绍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进而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倔强的小红军》等。

三、名言警句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便于给读者以美好的启迪,抓住读者的心。同学们大多都记得一些古诗、格言、名言等,在写作中,因题而异,适时引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结尾呢?这里我也介绍两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一、结尾点出主题。

文章的主题主要是靠内容来表达的,在主要内容写完后,作者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常常在结尾段再明确把主题点一下。这种写法在低、中年级的课文中经常出现。

二、以故事的结束为结尾。

故事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不搞花里胡哨,不再节外生枝,文风朴实无华。这不是词语贫乏、思维枯竭,这是满腹锦绣的返璞归真,这是深入浅出的极致。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千变万化,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花北小学

写家风的作文优秀开头结尾精选 篇6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一个好的家风,能出人才,为社会做贡献;一个差的家风,出的是败类,只会让家里丢脸。好家风就是好的基础,让我们在以后的路上更易过。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孝”也是我家的家风,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时;家风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家风亦是你我人生路上的那盏明灯。峥嵘岁月中因着有家风的陪伴,所以生命这场孤独的旅行你我将注定不再孤单。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帮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我一直认为:家风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主要精神、作风、品质的体现。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者,使良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申论结尾怎么写 篇7

(一)照应标题

此类写法的特点是,标题即为总论点,结尾是标题的扩展句。往往使用“只要„„就„„”“只有„„才„„”“而”等表条件和转折的连词来组织语言。

【范例】

题目:阅读以上材料,从当前实际出发,围绕“以人为本”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标题:坚持以人为本 构筑和谐之基

结尾:《孟子》中齐宣王问孟子:“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如何治理好国家和社会,孟子说,让百姓安居乐业而成就大业,是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攻破的。当前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能保证以人为本的核心不变,就能保证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

赏析:结尾以《孟子》中经典治国方略点明“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呼应文章标题,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是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

(二)照应开头

这类写法与照应标题类似,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在结尾时重申。

【范例】

题目:请从浙江省实际出发,围绕“转‘危’为‘机’”的主旨,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开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浙江精神是我们的立省之本,也是我省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赢得发展先机的动力之源。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的形势下,我们尤其需要在浙江精神的感召下,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直面金融海啸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结尾:弘扬浙江精神,大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锻造自己抗御危机、持续发展的能力,必将唤醒浙江经济新的生机,使浙江再一次从低位奋起,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

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篇8

㈠他山之石,可以供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包括语言材料)之于作文,犹如渠之源头。平时的积累不仅是对写作材料的积累,还是对语言词汇的积累,对写作技法的积累。因此,学生们要做好平时积累。坚信他山之石,可以供玉,模仿是创新的前提,积累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和源泉。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改变以前的写作模式,从零起点。①同学们每天都去观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周围的变化,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一些感悟,积累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

②通过广泛的阅读,摘抄积累、生活积累、作文写作积累、借鉴他人之作积累来体验语言材料、写作技法。③开展“图书漂流”“课前3分钟美文交流”“才子佳人作文秀”活动,并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④要求学生每周5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不要求天天记,而是觉得新鲜、有趣、有感地记,并规定每周不少于500字的写作日记。⑤语言词汇、写作技法的积累,每周500字左右的好词、好句,美文的摘抄积累语言材料。诗词名句摘抄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古诗中写春的诗句,诗中雨、风,与友情有关的句子、思乡的句子,关于勤奋的名言、珍惜时间的名言、人生的格言。

㈡作文开头训练

作文的开头,要使之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需用心写作。它不仅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而且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1、开门见山法,落笔即入题,或交代对象,或点明主旨,要求扣题、简洁流畅。《三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伤仲永》

2、设置悬念法(中心事件导入法),悬念是指在文章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往下读的兴趣,直到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的一种构思技巧。在叙事类文章中往往表现为先叙结果,后叙原因,或埋下伏线,加以照应。如《羚羊木雕》“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3、形象描绘法。⑴多种描写方法运用。开篇用少许笔墨描写环境,渲染人物气氛,为下文作铺垫。例如: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交杈于明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风筝》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开头。(比喻、排比、引用、对比、顶针、设问、引人入胜)。《观舞记》P134⑶用激烈的抒情开头⑷用富寓哲理的“题记”开头。题记可以是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是名人之言。

总之,作文的开头要做到三点:①接触主题②开启下文③引人入胜,做到“雏凤点头,一鸣惊人”。

㈢作文结尾训练

结尾,给读者(阅卷者)最后的一道风景,是文章的圆满结束,(如同电视剧的结尾,或欢喜、或引人回味无穷),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样百媚生”的惊喜。结尾巧妙,收束自然得体,使读者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达到掩卷而长思的效果。

1、总结点题法。画龙点晴,结尾呼应开头,是作文最基本的结构。它不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是揭示主旨或深化主旨,升华情感。

2、抒情议论法,即在叙事基础上,利用抒情、议论突出中心,让人明白你的写作意图,给人清晰的认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结尾:“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下,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3、巧用修辞法。如比喻、排比、引用(仿用)、对比、反问„„运用,引人入胜,使文章简洁、又富有文采,深化中心。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如《羚羊木雕》中的:这能全怪我吗?《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如“我的地盘,我做主!那我说:我的未来,我选择。

4、描写景物式结尾,引人深思,烘托主题作用。

5、个性化的语言结尾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篇9

一、开头造亮点

开头在文章中的位置有如门户,好的开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巧饰“凤头”,一定会让读者眼前一亮。

1.开门见山。即在开头直接提出论点,这样可以使论点鲜明突出,便于作者围绕论点选择材料,展开论证,也便于读者直接洞彻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我的财富是微笑。”(《我的财富》)单句成段,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单刀直入,鲜明有力。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2.巧用修辞。在开头适当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会使文章开头生动活泼,新颖出彩,也易于抒写作者的感悟,引起读者欣赏的兴趣。

如:比兴铺排式。先用简洁的语言从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开始,然后再结合主旨阐述话题。这样的开头往往由远及近,娓娓道来。而铺排蓄势法则利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强大的气势,感染读者。例如:“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执着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执着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执着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执着的精神。”(《执着》)此开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解释主题词,给人具体形象的感觉,便于读者认识所论述的观点;而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则增强开头的气势,引起读者共鸣。

再如:对比引入式。把生活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帮助读者判断是非曲直、利弊得失,从而凸显论点。例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取得成功的人,无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说勤》)采用对比引入式开头应注意:两种现象一定要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拽;赞同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一定要鲜明。

3.引用名言。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言警句开头,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凸显营造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思想更耐人寻味,更可以增强立论的力度,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面对着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向大海》)这几句恰当的引用,不仅破了题,而且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将其提升到了一个脱俗的高档次上。

4.巧设疑问。开篇设计疑问,造成悬念,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例如:“水者,柔也?”(《水声潺潺》)四个字开头,用笔极省,借助疑问,吸引读者,启人深思,同时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除此之外,还可自问自答,亮出自己的观点。例如:“一提起发家致富,人们会想起‘为富不仁’这句话来。旧中国,官僚、地主、资本家巧取豪夺,‘为富不仁’对他们来说,是千真万确的。今天,也确有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其他便利条件,钻空子,捞外快,中饱私囊。这些家伙都有一副损人利己的歹毒心肠。但‘为富’者是不是都‘不仁’呢?我认为,‘为富’与‘不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为富”未必“不仁”》)开头设置疑问,要注意所设之问应该聚焦于命题材料的.关键词,表述时不能罔顾材料,应有定向引述材料的环节。

5.创设情境,渲染烘托。这种开头适合一些记叙文或者抒情性较强的作文。文章的开头犹如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使人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致志看下文的发展。设置具体可感的情境,让读者一下子就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选择你,我的中国》一文这样开篇:“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气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了我逐渐理清的思绪。选择,好难的选择。”清冷的月光、渐凉的夜气、知了的嘶鸣,渲染了一种凄凉静寂的气氛,衬托了“我”烦躁不安的心境,突出了选择的艰难。

二、结尾爆亮点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尾结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利于突出文章主题。精彩“豹尾”,必会令人回味、思索、追寻,收到曲终人不散的效果。

1.首尾呼应,结尾点题。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首尾呼应或结尾点题能给阅卷老师留下中心突出、结构完整的印象,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跑题的缺憾。例如:

(首段)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角,失意地展示孤独的风景……

(尾段)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似倾斜墙角的一道风景,如果你用心体会,就会读懂他想展示的画面:孤独是快乐,放弃是拥有,而平淡才是幸福……(《暗地的孩子》)

首尾呼应,结尾点题,使得文章结构严密,浑然一体,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2.卒章显志,深化中心。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对事件进行评述,或彻悟揭示其意义,点出文章主题;或总结归纳,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突出主题,卒章显志。例如:

我敢肯定:我就是未来的风景。(《你就是一道风景》)

小草的声音如此细小,可她的生命力却如此伟大。(《小草的声音》)

在文章结尾点明全文的中心,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抒情议论,气势不凡。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花样年华》)

这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4.妙用修辞,摇曳多姿。灵活地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来结尾,不但语言形象优美,而且还可以让自然朴素的事物或道理变得富有意蕴,耐人寻味。例如作文:

后记: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用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那鱼·那鹰·那人》)

结尾以后记的形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语言修饰得诗情画意、文采飞扬,含蓄而富有哲理,具有很大的艺术张力。

5.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即在前文充分铺陈的基础上,用问句来收束全文,以表达感情、深化中心。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如同品味生活了吗?(《品味生活》)

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6.融情于景,余味无穷。在景物描写中结尾,将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余味无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之间隔着的那扇玻璃也被残阳熔化了。夕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雨中品读》)

通过景物烘托,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除,情景合一,含蓄隽永。

怎么写点亮希望的灯作文结尾 篇10

希望是一盏人的生命之灯。

我们必须不断点亮自己的希望之灯,让它照亮自己的前程,照亮自己未来,照亮自己整个人生。

我们也应该尽自己之所能,努力点亮身边他人的希望之灯,点亮你生活和工作群体的生命之灯。

我们还应该尽自己之所能,争取点亮当代社会整体的希望之灯,点亮世界上众多生灵的生命之灯。

上一篇:我的心事周记600字作文下一篇:安全与自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