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2024-08-22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共9篇)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1

人文校园静待花开

——区实验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当你走进蔡甸区实验高中的大门,你就会被那浓郁的校园文化

深深地吸引。在校园里行走,墙壁标语比比皆是:“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么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 “静静用餐,默默无语”“弄脏的是墙壁,丢掉的是美德”“吃苦是福,吃亏是福,苦尽甘来,苦中有乐”,这些看似很普通、很平常、很朴素的警示标语,其实都是针对学生生活中极易出现的问题的温馨提醒!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温馨励志的简洁标语,振奋人心的宣传橱窗,精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的学科特色讲座,精致的教研期刊《教研撷萃》,学生放飞梦想的《晨歌》,校园之声广播站,画室、舞蹈室等一大批学校全力、精心打造的文化、艺术品牌,无不体现出文化育人、艺术育人的理念,无不洋溢着人文校园的激情…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推进学校德育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充分运用班会主阵地,创设三大主题班会:励志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如武汉市功勋班主任颜金桥老师的主题班会――感谢父母,生动出色,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的场景,使入会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家长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像这样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国旗下的讲话,庄重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在庄重的国旗下,聆听启迪心智的语言,学生们感同身受,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校政教处充分利用好广播站、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学校广播室每天下午广播时间20分钟,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爱好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这些媒介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4、立足“合格+特长” 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人才,这是我校作为蔡甸区唯一一所艺体特色高中的办学的主要手。近几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特色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校园,延伸至课余校外,来着手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融道德文化、科学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校园文化建设,很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如“感恩教育”、“阳光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节约从我做起”、“做文明的实高人”、“弘扬民族精神”、“环保宣传”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经典诵读”、“书画作品展”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进步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政教处在养成教育方面突出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通过《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常规》以及校规、班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杜尽不良行为的发生,形成“他律”。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受教育者的内心自律。我们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校园文明之星”评选,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言行习惯的主人。

2、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在师生中广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等古训和格言,提倡“寓卓越于平凡,寓成功于细节 ”等理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合力,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

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班自主设计的班级标志牌、班级励志语,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韵味,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想象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于今,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了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2

一、营造书香氛围,拓宽读书空间

墙壁、走廊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教育的空间,于是,我校首先在这些空间做了尝试:让读书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当学生每天进入校园的时候,便能从走廊、墙壁、教室门、黑板报等空间嗅到书香,能得到精神的浸染,真正做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校园里一个个诗意的雕塑、镌刻着读书名言警句的灯箱,每一个楼层的走廊,以及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书香教室,处处书香扑鼻,能让每位进入校园的师生从心底感受到这是一方适合阅读的净土。阅读,首先能悦读,能沉下心来,静静地沉浸于书海之间,所以,我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书香教室的创意设计评比,每一个班级都有图书柜角,让书籍进入教室,给学生多一个阅读的空间,在教室图书角摆放图书杂志,张贴读书笔记,推荐优秀文章,定期发布时事新闻和读书消息。书籍的进入打破了原先教室的窒息,为小小空间增添了灵气,学生在这里不仅仅是背书、写作业了,还有阅读和交流,他们为有精彩的图书或者文章能够在这里出现而欢欣,他们读的书多了,写出的文章也就更精彩了。我们给师生营造这样一个浓厚的阅读空间,就是要让书籍成为师生的朋友,使师生从内心感受到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读书处。

拥有书卷气,这是读书人的标志,让师生拥有书卷气,需要让书走进家庭。学生生活的家庭,如果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一定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还能促进父母的共同成长,我们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亲子共读”,建立读书型家庭,告诉家长一个有书的家庭,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要求家长和学生在家里建有读书的空间,藏有一定量的图书,养成购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拒绝平庸乃至庸俗的生活。有的学生家庭藏书达500多册,而且还学会了多种“淘书”方法,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增进了沟通和理解。同样,我们也要求教师家中有藏书,不仅有专业书籍,还要能阅读大量的“闲书”,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手捧一本经典,坐拥一壁藏书,去阅读大师、阅读真理、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那么,在书香的滋养下,师德的馨香也会浓郁悠长。我们校园中的那些有损教师形象的话、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也会在书香浸润中不战而退、不战而败;在书香的滋养下,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才会真正变得高尚、纯粹,脱掉俗气。只有在不断阅读中,教师才能真正站在孩子们的首席位置,在开展的书香家庭评比中,不少教师拥有上千册的书籍,被评为镇“书香家庭”,从内需的角度建设了教师队伍,使我校拥有一支师德师艺双馨的教师群体。

二、让图书“走出”图书室,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为了进一步完善图书室的开放管理,我们把图书室的图书搬到走廊、教室,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我校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经典古诗等,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同时,我们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台”,班级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作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我们大力建设“班级图书角”,评比“书香班级”。建设以“营造书香班级”为主题的教室环境。班级图书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带、班级添置、学校补充,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图书漂流”是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们倡议全校师生将自己手中的书籍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学校图书馆、流动书架、班级图书角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大家传阅。读者阅读后,在“漂书留言板”上写下读后感,再重新投放到原处或直接传递给下一个读者。通过这种漂流方式,使原本静止的图书室变成为一个流动的图书室,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和浏览量,培养了学生爱书、惜书及知识共享的良好品德。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图书“漂流”活动,使图书“漂流”成为一种延续性的校园公益文化,同时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有益于学习。我们倡导家庭购书,实现家校联合。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让家长受到启发,提高认识,并通过“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达到家校配合,共同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课内外阅读,建构书香文化

学校着力做好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装备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安排学生每两周到图书室借书阅览一次,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读书目。为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班级图书角成了学生读书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各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课外书。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每天中午开展午读,师生同时进行课外阅读,并采取课外阅读,课内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阅读,另外,每学期还向每个年级推荐一定的阅读书目,让师生进行选择性阅读,保证每年学生读15~20本书,保证每位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能读100本以上的名著,从而建构起学校的书香文化。让书籍走进课堂,让读书成为课程,让读书成为“上课”的一部分,现在午读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和最开心的课程,他们总是盼望着这一刻的到来,每逢午读课,他们总是手捧课外书,静静地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作品。学校从管理的角度,为保证午读的质量,完善了午读制度,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阅读方法指导,通过展示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真正让学生做到了会阅读、会欣赏和会借鉴,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实效性及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香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我校在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的同时,还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如,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在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同时,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还要求能写出书评。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辅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实现图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养成课余借书、读书的好习惯,并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一是固定读书时间。为每班安排了阅读课;扩大读书概念和范围,即看报纸、看新闻、听广播等都纳入阅读的范畴,鼓励学生不仅在图书室看书,还可以在家里、生活中利用其他形式增加阅读知识。同时,将每天的晨会课的前五分钟或部分课堂前几分钟设为“主持五分钟”活动,让学生交流了解国内外、生活中的新闻和读书知识;让学生通过编辑手抄报、电脑小报等方式,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推荐优秀书目、指导阅读方法、交流阅读体会、评比阅读先进;学校成立文学社团,组编了学生优秀作品集。为了使“书香班级”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学校广播站设置了“美文趣章”“诗歌天地”“校园动态”“知识宝库”等栏目,实行班级管理考核加分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踊跃投稿;红领巾广播站不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特长的机会,而且建立起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窗口。学校每年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各种平台的创设,为培养有良好习惯的现代读书人而努力。

二是开展“捐书表深情”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捐一本看百本”捐书建图书角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捐书、献书的同时,制作一张图书卡,展示自己的才艺,卡上还要写上爱书格言,激励同学们爱护书,爱读书。学校将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最佳图书卡”设计奖,并在各年级橱窗内进行展示。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3

一、开展高职校园文化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所凝聚、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团队意识和教育理念及校园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文化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其本质功能是“以文化人”。高职校园文化评价,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立足于发展现实的需求,组织专家学者、师生员工、企业代表等人员一道参与,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根据相应的标准和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系统、全面地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现实校园文化表现以及影响文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有助于改进其文化内涵及状态的有效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其本质是评定文化价值。

提高对校园文化评价功能与意义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高职校园文化评价的主体功能是使校园文化得以培育、充实、整合及优化,确立在办学进程中的主导与统摄地位,所得出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发现问题、提炼经验、充实内涵、形成优势、促进发展,旨在改进与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与质量,更好培育人才。其现实意义可概括为:以评价促改革;以评价促建设;以评价促管理;以评价促创新;以评价促育人。

二、高职校园文化评价与企业文化评价等相关概念界定

1.企业文化评价

企业文化评价主要是对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状态和适应性进行诊断和评判,评价的对象是企业文化本身。其直接目的是要通过诊断,找出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优化改良、进行变革创新,增强企业文化的适应性,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去适应企业发展战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企业文化建设评价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与企业文化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定位是工作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状况、企业文化建设现实效果。目的是要通过评价,查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完善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规范、有序,从而促进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好的效果。

3.高职校园文化评价

针对高职校园文化评价而言,其基本定位应根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现状,以对校园文化内容、状态及适应性的评价为主,属于内涵式评价,而不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评价,这样比较符合实际需要。

三、目前国内外企业文化评价的主要模式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呈现出评价模式的多样性。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学者们对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研究的深入,更倾向于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得评价工作更为直观有效。

1.主要应用模式

国外比较著名的有: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竞争价值观框架CVF及OCAI量表、双S立体模型、巴雷特的企业文化变革工具、OCP量表、OCMO量表等。国内机构及学者立足于中国国情也提出一些企业文化评价模式,主要代表有:CCMS模式、CCMC模式、层次结构模式、综合测量体系、主体特征模式、过程管理模式、文化发展模式等等。可归纳出典型体系有:基于水平价值的企业文化测评系统、基于综合评价的企业文化测量系统、基于体系设计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动态维度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基于对标管理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基于层次结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基于文化发展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基于主题特征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基于评价主体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等。

2.基本表现特征

通过对各类企业文化评价模式进行剖析,旨在从特殊性中探寻普遍性,进而可概括其基本表现特征为:企业文化建设有基本的定位、创建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评价都有可量化执行的分值设计、评价方法及标准兼顾客观性可行性、评价内容纳入了品牌管理与企业识别、关注文化建设过程的动态数据、明确企业文化评价的根本方向、组织评价结果的考核与奖励、逐渐突出企业主题文化评价等。

由上可知,企业文化已有并付诸应用的评价与测量成果丰富,注重真实的实践应用。高职校园文化评价必须明确认识,端正态度,认真学习与借鉴企业文化评价的先进经验。

四、企业文化评价给予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1.必须增强校园文化评价的认识

高职院校必须向企业学习,将开展校园文化评价纳入重要工作之列,管理者与教育者必须增强对校园文化评价的认识,在校园文化评价方面力求做到懂得“为什么开展、如何组织实施、怎样评定结果”等。若对校园文化评价的认识不重视、不到位,则不会有好的评价结果。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现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普遍缺失对校园文化评价的认识,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校园文化评价处在空白地带。

2.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是开展校园文化评价的前提条件。高职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应参照企业文化评价的先进经验,结合院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行构建符合校情、满足需要、切实可行的校本评价体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当具备四个要求:一是必须体现评价维度;二是必须追求动态评价特点;三是评价体系应当重点关注评价的可操作性;四是评分标准应做到具体、清晰。

3.必须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评价导向

高职院校不同于企业,其校园文化评价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评价导向。评价的导向不同,其评价结果差异显著。对此,应当着重三个方面:一是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二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三是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4.必须实行全面性的评价方式

由于涉及的指标、内容、标准诸多,开展高职校园文化评价应当借鉴企业的有效做法,实行全面性的评价方式。一是全面把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评价指标的导向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四是评价工作与推动建设相结合,注重评价价值的应用性;五是采用综合评价模式,评价打分可为专项分和印象分。

5.必须符合校园文化评价的根本要求

着重做到三点:一是坚持科学性,力求评价指标体系自身内在逻辑严密,选取指标,确定权重,体现客观、公正,能反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趋势,保证评价工作的实际效果;二是坚持导向性。力求评价指标体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引导高职院校在原有基础上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三是坚持普适性。高职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在立足于本校实际的前提下,力求使指标内涵具有普遍适用与推广价值,有利于院校间的相互借鉴与参照,以求共同进步与发展,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6.必须重视以校企合作为引领的主题文化评价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主题文化的建设与评价,而教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则是来自于以校企合作为引领的主题文化蕴育、沉积与熏陶,可以说,缺少校企合作为主题的高职文化是有严重缺陷的。基于校企合作的主题文化多种多样,例如,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理念,如敬业、诚信、合作、创新等,可以称为岗位文化、诚信文化、合作文化、创新文化等;还有来源于企业的专项理念,如人才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营销理念、服务理念等,可以称为人才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由此,对以校企合作为引领的主题文化评价,将是高职校园文化评价的新趋势与新要求。

7.必须增添创新创业的文化特色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若干项政策鼓励与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这就需要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增添创新创业的新内容,在校园文化评价体系中设定创新创业的新指标。由此,大力推动建设创新创业型校园,实现创新创业并举驱动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在校园培育形成尊重创造、注重开放、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从而突出创新创业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上海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汇报[EB/OL].http://www.cnzgw.org/2014/0226/44553.html,2016-06-14.

[2]贾九斌.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识别[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3]阳礼泉.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及其体系[EB/OL].http://www.docin.com/p-416300302.html,2016-06-14.

[4]马晓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篇4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炼民中精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我校制订了师德建设发展规划,分步骤对广大教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培训。

二是举办教师师德师风征文比赛。

三是集中力量抓教风,着力强化廉洁从教,塑造教师形象。四是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二、编写校本教材,提高德育效果

我们一直施行“以行动引导学生,以情感感化学生,以制度约束学生,以理想引领学生”的教育模式。

一是2006年,编写了校本教

二是开展好各项德育常规工作, 利用国旗下朗诵、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有利时机和学校广播站、网站、宣传栏和教室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让广大师生进行《礼〃德〃志》的学习、宣传教育。

三是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和感恩教育等教育活动,通过每周的国旗下演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工作效益

管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是减少管理层次,管理权力重心下移,实行年级部负责制。组织实施对班主任和教师的评价、聘用及考核。

二是加强民主监督,扩大民主参与。

三是注重加强班子的管理和建设,增强廉洁自律观念,提高其领导力和执行力。

四、注重品牌效应,打造特色文化

注重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传承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为内

1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为目标,促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一是美化校园环境,推进学校花园式建设,注重环境育人。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以制度管人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刘小校园文化经验交流材料 篇5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为我校的文化建设提出宝贵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的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刘小、实力刘小、魅力刘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育人 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我校校风:

学风: 三工作要点

1、结合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时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升华环境。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四、具体目标及措施

美德润心

文化启智-----铸造“心智”特色文化品牌 核心理念:润心+启智=心智教育

智慧+美德=奠基幸福 用心灵塑造心灵,即“润心”;用智慧启迪智慧,即“启智”。“润心”关键在“润”子,润者渗透,滋润和滋养,给孩子一个心灵支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达到润物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

“启智”关键在于“启”字,启者启迪,启发,启蒙。“文化启智”说明文化对于智慧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智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及其重要,而这种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都无法到达的。教师文化、教室文化、教学文化以及 班级文化等都在启示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具体措施:

1、建设“书香校园”。“润心”亦“启智”(1)、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全面改造“藏书室”式的图书室,图书室布置舒适、温馨,对学生开放,校园内设有读书亭,读书区和读报橱窗、读书板报,班级设有图书架,图书角。(2)、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学校的长廊、过道、宣传栏或班级墙壁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格言警句标牌,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6

——柳树片区“三化”建设专题研究会交流材料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覃 俊

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人”的终身发展,着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以“小学校大视野、小步子大智慧”的思维和行动,认真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创新提出“以爱育爱,阳光童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以“阳光校园文化”建设为灵魂打造“阳光校园”,初步形成了“自信、奋进、创优、和谐”的阳光校园,极大地推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大发展。

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恳望指正。

一、唱响一个特色建设主题——“阳光”校园。

几经实践、探索,学校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实际,形成了以“阳光”为核心理念的独具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和充分体现“阳光童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构建起了凸现“七大板块”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即:“阳光德育”、“阳光班级”、“阳光少年”、“阳光教师”、“阳光课堂”、“阳光班子”、“阳光办公室”等,努力打造“自信、奋进、创优、和谐”的阳光校园。

二、突出三处环境文化打造亮点——围墙走廊文化、功能室文化、教室文化,整体打造“阳光校园”环境文化。

一是重新修缮、规划校园“文化长廊”。以“阳光校园”建设为主题,在围墙的十三块醒目板块上分别绘制了“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园远景”、“校风校训”、“阳光班级、学生、教师标准”、“阳光成果剪影”、“校务公开”、“阳光作品展示”等内容。

二是统筹安排,精心打造“阳光”办公室和功能室文化。对“少先队活动室”、“支部工会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荣誉室”、“会议室”等,全面融合“阳光校园”这一主色调,彰显了文化教育特色。

三是统筹兼顾,全面打造各具特色的教室文化。根据学校“阳光德育”总体部署,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让教室真正成为班级表现自我,教育优化个性的场所,各班拟订了班级目标、班风、班训、班级口号,体现了班级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学校统一布置了“图书角”、“卫生角”、“荣誉台”、“张贴栏”、“阳光作品展示”、“阳光少年星级展示台”、“阳光少年风采”等内容。

三、着力优化两大人文特色——“阳光教师”和“阳光少年”,全面推进“阳光校园”人文精神建设。

(一)塑造“阳光教师”,铸就“阳光”校园文化灵魂。

我们将“思想积极,心态健康,业务精良,教法灵活,关爱学生”作为近期教师“阳光”发展的目标,大力实施“阳光教师”工程。

1、加强学习培训,塑造“阳光师德”。学校广泛利用各种师培活动,大力倡导教师努力做到“五个一,十精神”。结合“五个一,十精神”,学校每期均广泛开展“阳光教师”大讨论、教师不阳光行为集中剖析、教师阳光心理塑造经典文献读书学习、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等“阳光教师”主题教育,大力塑造“阳光做人、阳光从教”思想,使学校整体和每个个体的生命都处于舒展的状态,朝着阳光的方向自觉前行。教师拥有了这样的“信”,便形成了价值认同,让学校德育真正拥有了自身的灵魂。

2、构建“阳光课堂”,提升“阳光师能”。

①以“享受书香、阳光课堂、幸福成长”为理念,前瞻性的确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一年多来,我校创造性的进行了“阳光”课堂教学探索和研究,在深入学习和借鉴前沿的教学经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师生意见,研制出台了《柳三小“阳光课堂”教学实施标准》和《柳三小“阳光课堂”课堂教学评价细则》,清晰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规范了课堂教学的行为,具体了课堂教学的做法,让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明确的“纲”和“目”。

②务实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建模”活动。在《标准》和《细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运用。每种课堂模式均按照“确定课型—教师自研—成果展示—集体评课——提炼创建——教师试用—成型推广—发展创新”的过程开展。目前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阳光课堂”为核心,通过两年多的埋头探索,已成功创建了多种类型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评价与宣扬,树好“阳光典范”。

结合师德规范和学校实际,学校认真研制了“柳三小阳光教师标准”和“柳三小阳光教师考核细则”。对照细则开展了“周阳光教师”、“月阳光教师”、“期阳光教师”等一系列“阳光教师”评选活动,对选出的“阳光”教师,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和表彰,形成教师的校园主流文化。通过每周、每月、每期对教师中典型事迹的宣扬和解读,将“阳光教师”评选作为我校教师评优的重头戏。在学校教职工中大力弘扬了“阳光从教、有为有位”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带动和促进全校教师阳光从教、主动发展,推动了学校“阳光”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二)培育“阳光”学生,着力“阳光”文化传承主体。

1、重视“阳光”课堂学习,发挥课堂主渠道“阳光”文化传承功能。我校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实施了每堂课“三级评价”机制:自评、组评、师评,学生自评、组长评组员、教师评小组。配套建立了《学生课堂学习自评卡》、《小组课堂学习评价卡》,将课堂学习评价从单一的学习评价延伸到学习和德育的纵多方面,如学习状态、学习习惯、育人合作情况、自主探索情况、创新精神、学习效果等等。将此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阳光学生”评价的一个大指标。通过课堂的综合性评价的手段,促进了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的极大发挥。

2、扎实“阳光”活动,丰富“阳光”文化传承载体。一是为让学生深刻领会“阳光思想”、“阳光学生标准”,各班级每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阳光心理”塑造文献、“阳光少年”星级评比标准,经常召开学生励志故事会、典型分析会、自我剖析会、“阳光学生”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班队会,利用集合集会、国旗下讲话、德育主题会等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强力树立学生的阳光意识。二是开展“阳光读书活动”。通过举办一周一天的“读书日”、一期一天的“读书节”和“书香少年”评选等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阳光读书的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实现心灵与名家对话,行动与名家同步。三是学校通过举办“阳光少年”主题征文比赛、画展、作业展览、特长展示、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彰显特长平台,培植学生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阳光心态。四是大力开展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学校通过 “运动会”、“大课间体育活动”、“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体育兴趣活动”等一系列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强健学生体魄,还培养学生积极拼搏的进取精神。

3、树立“阳光”榜样,引领“阳光”思想。

学校为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引领学生成长,搭建了校级、班级两级展示平台,在学校显眼位置建立了校级“阳光学生”展示墙,在每个班设立了班级“阳光学生”展示栏,每月将获得“五星阳光少年”称号同学的照片在校级或班级展示台上张贴。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每周阳光之星”评选,每周一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对上一周评出的“每周阳光之星”进行授牌,并将其典型事迹予以宣讲。这些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先进”更加自律和奋进,让“后进”努力追赶“先进”,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向上的喜人局面。

4、确立“阳光”评价体系,增添“阳光”发展动力。

我们遵循“人人都有闪光之处、个个都是可塑之才”的人才观,以育“阳光人”为目标,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制定了柳三小“五星阳光班级”和“五星阳光少年”评价标准,从“文明礼仪”、“安全纪律”、“勤学爱学”、“卫生环保”、“运动健康”五个方面,开展班级和学生个体星级评选活动,改变了以前“优秀班级”、“优秀学生”等注重综合性评价的模式,多角度多层面去发现所有学生和班级的闪光点,以认可的眼光去发展性的评价学生。学校撤除了“班级一日常规评比栏”,取而代之的是“柳三小班级星级展示栏”,一周中班级在几个方面做得优秀,就授予几星班级。学校同时也取消了“流动红旗”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进行“星级授牌”,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对班级上周取得的星级进行授牌,并在每个班教室外悬挂该班级上周取得的星级标识牌,用以随时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全面争优。

四、播种“阳光”,收获喜悦

“阳光环境”工程,让我校育人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有了巨大地提升。走进我们的校园,浓郁的“阳光”校园文化便扑面而来,处处彰显“阳光德育”主色调,让人爽心悦目、精神振奋、催人上进。

“阳光教师”工程,让我校广大教职工心态发生了极大地改变。“面对生活,有阳光般健康的心态与体魄;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这种主流观念已初步形成;学校“阳光从教、有为有位”的主流价值观得到了认同;“优课堂、优质量、优育人”的创先争优时代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学校教学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本县级各种考试、考核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县级小学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从“B”等上升到了“A”等,获得了县“2012年小学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阳光学生”工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学在学校、发展学校,而且也幸福在学校,他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显著增强。学校“阳光向上、快乐有趣、温馨宽容、合作竞争、各抒己见”的课堂探学氛围逐渐形成,“三维目标”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的“阳光心理”、“健康人格”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得到有力塑造和极大地提升,“仪表阳光、语言阳光、守纪阳光、学习阳光、运动阳光”等以植于学生心中,转化为了初步行动,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阳光校园”不是追求浮躁功利,不是花架子,而是努力让校园主流文化回归“人性”,是一种趋势,一种方向。尽管我校打造“阳光校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曾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和教育界同仁的肯定,但离真正意义上的“阳光校园”还仅仅只是起了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再激再励,团结求实,开拓创新,为打造“自信、奋进、创优、和谐”的阳光校园而不懈奋斗!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7

打造健康校园促进师生发展

——县第三高中创建“健康校园”汇报材料

我校于3月开始建设,9月开始招生,是一所政府自筹资金新建的独立高中,现有教师201人,学生2200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有微机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及各类社团活动室,教室配备了当前最先进的教学一体机,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校园内实现了电子化办公。以“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健康校园”建设为理念,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相得益彰。学校通过贯彻“以情育人,以生为友”的育人理念,深入推进和完善“10+30”的高效课堂,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立志超越”的校训。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认真贯彻建设健康学校文件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检查评比为动力,勇于开拓、务实进取,全面推动健康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回眸三年的创建足迹,我们切实做好了以下各项工作。

一、制定规划,科学合理抓健康

我校专门成立了“健康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同志担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和部门、年级主任、教研组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县第三高中建设“健康校园”的工作规划》《县第三高中建设“健康校园”的实施方案》,并将“健康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中,形成了一把手总指挥,各方面相协调,全校师生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健康校园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常规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倾力打造健康和谐校园,使县第三高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花园”。

2.总体要求:健康教育常规化,师生身心健康化,健康文化特色化,硬件保障标准化。

3.创建目标: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实现师生和谐健康的发展;关注差异,注重疏导,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4.重点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的人格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投入,完善条件保健康

创建“健康校园”不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教师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完善体育卫生设施。

1.学校建成400米塑胶田径场1块、塑胶篮球场2块、排球场1个、网球场1个、形体训练室1个,硬化篮球场地4个、排球场地3个。

2.我校医务室是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配有专职医师1人,承担日常卫生检查、流行病晨检午检、常规医疗服务、保健知识普及、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任务。医务室所需卫生器材、常用药物齐备。3.学校食堂功能间齐备,设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配有三防设施和消毒设施,学校安排了总务处主任1名和职工1名专门对食堂进行管理。

4.教室内黑板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比较好,擦拭方便。按照《标准》要求,黑板下沿和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统一设为1米。教室内按照《标准》要求,配有9盏40瓦荧光灯,在黑板处也配有2盏40瓦荧光灯。5.学校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宿舍楼每层都设有厕所,校园内有600平方米的水冲式厕所一栋,厕所有便器、便池、冲水阀、洗手盆,厕所内外都安置有照明灯和应急灯。6.学校有学生公寓2栋,学生一人一床,其中上铺设有防护栏。

7.学校在教室、办公室安装了净水设备,保证师生的饮水质量,学校计划在学生宿舍内也要安装净水设备,方便学生饮水。

三、注重养成,立足课堂育健康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能力要靠不断的养成教育才能逐渐形成、巩固、发展、完善。为此,我校特别强调课堂教育教学在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构建新型民主的课堂氛围,摆正师生关系,注重人文关怀,加强赏识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对学生“心理施暴”,强化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营造浓厚的校园健康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至少7节,设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学校的体育教师都经过了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我们要求各体育老师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健康教育老师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选择教材并开展健康教育教学,认真填写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并分别于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时上交到学校教务处。教务处不定期检查老师的教案,并对其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考核,包括教学是否严谨、规范,方法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适合,是否有针对性考核项目等等。抓好每天的两操一活动,由体育教师现场组织,值周组、学生会检查评比。学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球类运动会,开展“阳光体3育”冬季长跑活动、校篮球赛、年级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师生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

四、优化师资,师生共进促健康

我校按照《标准》要求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有9人。体育教师的待遇,如岗位设置、课时津贴、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业务进修等项目同其他科目的教师一视同仁。我校的体育教师除了上课,还进行了教师业务学习和进修,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体育教师中,有的长于排球、足球、篮球等大球项目,有的长于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项目,有的则长于田径或武术项目,足以对有着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我校认为,健康教育不只是体育老师的事情,“健康校园”也绝不仅仅是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在强调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健康教育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的健康水平。我们的共识是,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快乐地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事业的成功并以自身的健康乐观去感染学生。为此,学校实施了一系列“幸福工程”,着力打造幸福校园。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职工的体育活动。学校还拿出资金支持由工会牵头、教职员工自愿参与组建的各种文体协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目前,我校教职员工已经成立了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等教职工运动队,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我校教师中间蓬勃开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基于对“健康”内涵的全面解读,认识到只有“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两者兼备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因而我校除了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外,也将师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人,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

五、落实制度,优质服务护健康

学校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切实保障全校师生的生理健康,由办公室和政教处组织,医务室具体实施,其他相关人员协助,进行了如下健康服务工作:定期对师生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工作。每年制作橱窗专栏或宣传单,每到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某个传染病正在流行时,都要印制防治该病种的宣传资料,分发到全校师生手里,并整理出详细防治资料上挂到学校校园网里供大家参阅。

定期对师生进行健康体检,每年一次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常规体检,每年一次对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每年一次全校学生体检,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并对有身体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认真治疗、追踪调查,给予医学建议。

针对近视,每年2次检测学生视力状况,对于视力低下的学生通知家长注意对孩子采取矫治措施,利用“全国爱眼日”开展护眼活动,同时学校在每个教室内都挂有眼保健操图和视力检测表,加强对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的宣传力度。另外针对营养、肥胖等健康问题,也采用“检测+治疗+预防+宣传”的方法,学校还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极力使学生们的体质健康达到合格标准。

我校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的病因追查制,对正在发生的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并上报疫情,同时对其污染的环境严格消毒,对密切接触的人员实行医学观察。重视食堂管理工作,每年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体检,所有从业人员都有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健康证件。食堂有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卫生许可证。食堂的食品和饮用水符合卫生部门的检测标准,从未发生过食品、饮用水问题引发的中毒事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严把食品卫生关,做好餐具消毒和食品留样,保证师生的就餐安全。

最美校园事迹经验材料 篇8

——郑州市“最美校园”事迹经验材料

龙港办事处寄宿制小学成立于2010年,现有教职工36人,在校学生688人,分为五、六两个年级、十二个教学班。校园环境清幽,文化氛围浓厚。走进鸟语花香的龙港寄宿制小学,走进书声朗朗的龙港寄宿制小学,走进文风浓郁的龙港寄宿制小学,你就会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龙港寄宿制小学,一个充满和谐的龙港寄宿制小学。

一、育人环境优美,校园风气优良

一进校门,铺面而来的是生机与活力:整洁有序、花木繁茂的校园充满了书香气息,宽敞明亮的教室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天地,学习榜样和星级展示牌彰显着同学们的智慧,经典标语潜移默化地激发着同学们成长,宽阔的运动场活跃着运动健儿的身姿……学校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充满活力的校园广播,让校园富有灵动之感。

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班子与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树立了“做有理想的教师,办有灵魂的学校,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创建机制完善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团结、谦让、和谐、厚德”的校风,“严谨、务实、爱生、敬业”的教风和“爱学、善思、自主、向上”的学风。按照“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学校着力推进养成教育。

二、管理制度健全,注重人文关怀

几年来,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龙港寄宿制小学逐渐形成了“团结、民主、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上学期经验,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保证了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优良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对待教师,学校推行“人文管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怀备至。正是在这和谐的环境里,教师你争我赶,积极进取。”对那些做出了成绩的教师,学校坚决高看一等,厚待一层,让他们觉得有干头,有奔头,也有想头。学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托学校制度,依据教师工作情况,由闫校长负责教师量化管理工作。每周统计、每月公布、期末总结,作为教师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使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放心,人人信服。

2014年我校英语教师王竹林横遭不幸,患了甲状腺癌,学校领导得知后心急如焚,将这一情况告知大家。老师们自发为王老师捐款万余元并且制作了富有爱心的视频短片,学校派出代表利用周末往返2000多公里前往湖南看望,送上同事们的关心和祝福。王老师当时感动的热泪盈眶,忍着痛苦给大家回了亲笔信。这件事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促进了我校教师之间的和谐和积极奋发的工作。

三、扬养成教育之帆,育社会文明之人

管理好学生队伍是为国育才的重要前提。学校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特色。每年9月开学,几百名来自不同村庄、不同学校的五年级新生带着行李入住校园。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以他们原有生活习惯和纪律观念,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成了家长们最为担忧的问题。几年来学校摸索出了“以纪律约束行为 用关爱温暖心灵”的处理模式。开学第一周,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白天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军事化训练,旨在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晚上开展校园生活习惯培训,帮助学生尽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用餐、就寝等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学校采用“互助模式”,利用六年级学生一对一帮扶新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新生在体验“哥哥、姐姐”关爱的同时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助力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校坚持开展“明德 守礼”教育。利用《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开展“守礼自评互评活动”。每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规范,养成自律的习惯;每周结束的时候采取互评的方式,评出文明小模范,营造文明守礼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丰富多彩,突出特色办学 按照“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在龙港寄宿制小学,不仅让学生学到学好书本知识,拥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身心,还紧紧抓住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全方位培养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生花样运动会、一二九合唱比赛、青春魅力操大赛、元旦晚会、朗诵比赛给了学生锻炼和展示的天地;文学兴趣班、合唱团、舞蹈队、田径队、绘画小组、广播站增长学生才艺传,递校园正能量;文明监督岗、“我是卫生小卫士”等学生自主管理措施,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投入资金为各班购置了图书柜,供各班存放借阅图书。教务处专门安排了阅读课,给同学们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图书借阅制度、读书笔记检查制度等,读书在我校已经蔚然成风。

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学校还成立了有专人负责的师生心理咨询室,聆听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给他们适当的开导、关爱和引领。希望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好。

科学的办学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谐进取的团队、习惯优良的学生,环境清幽的校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勤奋耕耘,收获颇丰 不懈的探索,勤奋的耕耘使得龙港寄宿制小学收获累累硕果。:

2013年度学校先后被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2013年度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红领巾示范校”、“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2013年、2014年我校健身操团队、合唱团、舞蹈队均取得了港区第一的优异成绩,先后代表郑州航空港区到郑州市参加比赛。

2014年12月,郑州航空港区第二届“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评比主会场选在我校,同学们展示的集体舞“童心舞动”、“《弟子规》花样诵读”被评为一等奖。

2014——2015,2015——2016学年度港区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代表队的演出获得体艺演出二等奖,被评为组织“先进单位”,我校运动健儿奋勇争先,被授予“体育风尚奖”。

2014年郑州市教育局授予我校“郑州市家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三年攻坚夯实基础之年”达标单位。

2014年我校被授予郑州航空港区授予“文明单位”。2015年9月被授予港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法律进校园经验交流材料 篇9

扎实推进“法律进校园”活动蓬勃发展

中共**县委普法办

**县位于**省东部,是全国第三大江——珠江的发源地,全县国土面积2801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辖3镇5乡,122个村委会(社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7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116所,幼儿园34所,职业技术学校2所,进修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8242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

“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县在 “四五”普法的基础上,继续将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五五”普法的重点,进一步巩固了以学校为主,司法、教育、综治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学校普法教育体系,全面实施以“法律进校园”青少年法制教育工程,全方位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未成年人维权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师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做到了学校、师生、家长三满意。“法律进校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翟卫华,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李伟及云南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巴吉才到**县考查时,对**县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的主要做法及体会如下:

一、加强领导,“法律进校园”工作蓬勃开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据有关资料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一直在不断攀升,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就成为了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为此,**县把开展“法律进校园”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实。

一是结合县乡换届实际,及时调整充实了**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县司法局和教育局等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分别确定一位副职主抓“法律进校园”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局面。县委普法办及时制定了**县“法律六进”活动方案,明确了“法律进校园”的目标要求,并以县政府文件下发执行。

二是把“法律进校园”工作纳入全县“五五”普法规划和每的工作计划,“五五”普法规划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县人民政府还把开展“法律进校园”工作列入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内容,采取量化目标考核,把各 项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确保“法律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此外,为营造氛围,2006年8月**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法律进校园”启动仪式,1000多名中学生参加,并举行了签字仪式,迅速启动了全县的“法律进校园”活动。

二、建立队伍,夯实青少年普法工作基础。

为确保“法律进校园”活动落在实处,我们通过建立三支队伍来推进此项工作:

(一)建立普法讲师团队伍。为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2006年我县成立了“五五”普法讲师团,从政法系统和主要行政执法部门抽调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一定宣讲能力的人员组成讲师团队伍,组织“五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统一入乡进村、进学校,坚持每季度到挂点乡(镇)的中小学校至少开展一次普法讲座,将最新的法律知识及时送进学校,推进了法律时政在校园的贯彻落实。

(二)强化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我县在**市率先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为各中小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制定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为提高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的宣讲能力,促进学校法制教育水平的提高,推进全县普法依法治理进程,制定了法制副校长三年培训计划,从2007年开始到2009年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全县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普遍开展一次业务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帮助法制副校长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兼职法制副校长的综合素质。同时县委政法委、县委普法办确定法制副校长的工作目标并进行考核。要求每学期至少对学生进行2次以上的法制讲座,并根据每次不同的活动主题,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在校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加强学校宣讲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为发挥教师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担负者的作用,确保在校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县采取分级分类培训的方式对学校普法骨干教师开展培训。一是利用每年8月教育系统举行的党建理论培训,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重点内容。组织检察官、法官和法律援助人员对全县各中小学党政领导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和维权法律知识讲座。二是县司法局配合县教育局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师培训、考核内容,加强教师骨干队伍培训,结合师德建设和育人实践,组织教职工学习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使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和执教能力、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积极组织全县教职员工参加县普法考试,巩固学法成果。在每年年底全县分级分类统一举行的普法考试中,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做到了统一订购普法教材,统一对各考点负责人进行培训,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登名造册,统一阅卷,保证了普法对象不缺不漏,参考人数达100%,合格率达100%。

三、巩固载体,“法律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我们把立足课堂,巩固学校教育主载体,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作为深化“法律进校园”活动的有效途径来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教育课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政治课、法律课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力,使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法、用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除确保政治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等法律知识。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和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使广大青少年从小遵循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二是互动交流,学习法律。首先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年级、全校性的学习交流活动,在互相学习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法兴趣,并逐步尝试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其次每月上好一节专题法制课,课上每个同学讲一个发生在身边或知道的遵纪守法故事,或违法必受罚的案例。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以及与不 良行为作斗争的能力,预防其因不懂法不知法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活动。县政法系统配合各学校围绕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针对本校或周边地区发生的违法违纪事件,组织召开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主题班会,集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开展维护教学秩序大讨论,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发,同时增强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积极推动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向良性发展。

四是主题示范,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我们每年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每年“5.4”青年节,县委普法办、团县委等相关部门组织全县团员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6.1”全国禁毒日,县委普法办、县司法局、县禁毒大队组织学生观看“关爱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进行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宣誓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为推进“法律进校园”活动开展,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2007年4月26日,“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全面开展了以“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沾益”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秋节前夕,由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未成年犯帮教团,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到省四监、少 年犯管教所、**监狱,对**籍未成年犯进行帮教;同年**县司法局、关工委、法院在部分中学联合举办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现身说法”活动,让学生与未成年犯“面对面”,了解他们的犯罪历程,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2008年,县司法局和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迎奥运,与法同行”为主题的“六个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即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征文活动、一次签名活动、一个青少年法律援助信箱、一次社会法制实践活动、编印一份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通过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为震撼,坚定了自己争做学法守法小公民的决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四、开拓思路,创新“法律进校园”活动形式。为了突出“法律进校园”的效果,我们努力开拓思路,积极创新,丰富“法律进校园”活动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

一是加大校园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基础设施,多形式开展遵纪守法宣传。如让校园墙壁“说话”,利用校园黑板报、班级学习专栏、横幅、标语等形式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室黑板报定期出法制专刊;宣传橱窗定期张贴宣传海报等;校园之声广播栏目,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育。

二是开展学法用法知识竞赛活动。结合《五五普法读本》 的内容和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分年级分层次分类别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评估学法用法的实效性。把枯燥的法律理论和条文变得生动有趣,使法律知识真正深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灵。

三是县委普法办结合每年“法律进校园”的实际,每年6月都要编印《**法制宣传报》青少年专刊,发放到全县各学校。充分利用漫画、顺口溜等同学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向同学们宣传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这一普法形式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四是聘请法律援助者担任阳光使者。县教育局在县司法局聘请了五位法律援助人员担任阳光使者。向同学们公开阳光使者的个人联系电话,及时解答学生和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师生们举办法律专题讲座,以案释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授课。如对初中学生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知识,对职中学生侧重讲授预防青少年犯罪,对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学生讲授劳动法等,这种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普法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维权平台。县法律援助中心创建了未成年人维权平台,为未成年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未成年人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现已受理未成年人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34件。县司法局、县法院与县妇联在全县的8个乡(镇)设立了“青少年维权信箱”,在法院内 部设立了青少年维权办公室,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还为沾益县属各中学及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进行《学校教育与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为正确引导中小学生遵纪守法打下良好基础。

五、齐抓共管,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制定了一项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进校园”的长效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依托家庭、社区、部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是县关工委、团县委等部门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典型案例、开展模拟法庭,参照法庭审判程序,让学生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原告”、“被告”等角色,通过亲历近乎真实的庭审现场,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是法制宣传与纠纷化解相结合。针对农村普法面窄,村民及村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及农村社会安全隐患多的实际,县司法局组织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干警中深入村委会、学校开展“双百”即百场法制讲座和百日矛盾纠纷调处竞赛活动,通过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大规模的法制宣传。三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法律知识送到家”的活动,推动中小学生和家长互动式法律学习。由学生把学校和有关部门发放的法制宣传单和小册子带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学习。学生讲法家长听,学生出案例让家长答。通过学法互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带动了家长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四是利用“家长学校”,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地对家长进行教育,强化家长的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家长怎样当好父母,学习怎样教育孩子。同时,对家长讲授未成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教他们如何密切配合、对未成年人进行早期的行为教育,使未成年人懂得做人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防微杜渐,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六、依法治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创建文明校园为载体,加强学校法治化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建立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制和法制宣传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使学校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都依法进行。努力促进学校依法办校、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教书育人环境明显好转。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团县委、文化局、教育局、工商局等部门加大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力度。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歌舞厅等各种娱乐场所进行了彻底地清理、整顿,强化了对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努力消除反动、淫秽、暴力等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等精神“污染源”,有效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保障了学生学习环境的安全、和谐、健康。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校园教学、生活秩序得到改善,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是在校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增强,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通过“法律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全县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违法犯罪率普遍下降,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数与人数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2.2%和35.3%。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依法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上一篇:居家养老的商业模式下一篇: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