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风情--教案

2024-05-23

欧洲风情--教案(精选11篇)

欧洲风情--教案 篇1

音乐课《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教学案例

教 材 分 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

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2、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

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 学 目 标: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2、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3、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4、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

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用有感情的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

难 点:唱准变化音。

课 前 准 备:

1、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教学器材:电子琴、3、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

2、导入新课(导语: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先来听一段音乐 《乌苏里船歌》,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多媒体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

二、新课学习《桑塔.露琪亚》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通过影像资料)

2.听范唱两遍(请学生讲解歌曲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学唱歌曲:a: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b:请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曲谱或旋律;

c:老师带领学生来练习曲中的变化音(这是难点);

d: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请学生讨论(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4、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音色、情绪等)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5、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请两位以上的学生演唱个别段落,来展示

他们设计的演唱方案。

6、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再创造。

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三、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请学生观看帕瓦罗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民歌)

(2)、让学生讨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

(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

(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

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

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八三拍子,八六拍子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祝贺我们大家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咱们下节课再见。

五、板书设计

标题《桑塔露琪亚》

拍号:3/8

强弱弱

船歌体裁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欣赏、演唱、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欧洲不同国家的人文背景、音乐风格特征。但仅从一首作品来了解一个国家似乎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音乐能积极进行深入的探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逛遍“欧洲风情街” 篇2

异国表演博得北京人喝彩

9月10上午11点,朝阳公园门口一阵激昂的鼓声引得路边过往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向园内张望。这是本次活动的第一项表演——意大利CORI街道的古代耍旗手,十几名异国男子身着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用抛、扔、交换等方式,把手中五彩斑斓的旗帜耍得上下翻飞。引得观众不住惊叹叫好。

同样博得北京人喝彩的还有匈牙利五人铜管乐队。表演开始半小时前,四五十名观众便早早坐在舞台前等候。该乐队的表演曾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称赞。演出开始后,舞台前瞬时聚集了三四百人,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随着音乐起劲地打着拍子。乐队还把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歌曲《打靶归来》改编成抒情版演奏。一些观众表示,把原先欢快的歌曲变成慢版,却同样悠扬动听,说明这些欧洲音乐家们功底深厚。

此外, 还有英国的三角洲萨克斯风四重奏、英国最有创意的现代乐队之一,以及丹麦由男性组成的“清洁女工”乐队,用家庭用的清洁工具作为演出乐器等等……穿插的街头艺术包括荷兰幽默“木鞋哑剧”的表演,以及包括安徒生等一系列欧洲作家童话故事会都使该活动增加了很强的娱乐性。

美食街上尝遍异国风味

午餐时分,食品长廊“欧洲美食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瑞典的三文鱼、比利时的巧克力和西班牙的美酒等吸引着人们的食欲,男士们对德国和捷克啤酒品头论足,女士们则对各种欧式甜点情有独钟。人气最旺的要数意大利美食,不足三米宽的摊位边总是站着十几位顾客,每份20元人民币的意大利面半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比萨饼与烤香肠也销路颇旺,忙得三位厨师汗流浃背。

一些兴致颇高的市民索性“扫荡”每个摊位,将各国美食一一收入腹中,他们说,尝到了这些异国美食就像真的到了欧洲。

“捡”尽欧洲信息

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头戏,欧盟二十五国都在园内设立了各自展区,向北京市民免费发放本国宣传册,并有专人解答旅游、教育、文化等问题。法国展区推出的介绍法国风光的《多彩法兰西》画册在一小时内便全部被游客“抢”走,让工作人员颇感惊讶。

一位中年男士指着自己鼓鼓囊囊的书包对记者说:“你看我都拿了这么多材料了,就是准备回去仔细研究,将来一定要去欧洲好好玩一趟!”随着欧洲对中国游客的开放以及旅行市场的成熟,一些旅行社的欧洲五国游报价已经低于万元,成为普通北京家庭能接受的价格,也让越来越多北京人对欧洲“怦然心动”。

而学生们更关心的是留学欧洲的问题。德国、法国是近年来中国留学市场上新兴的热门国家,但语言问题也成为中国学生到两地留学的最大障碍。这次“欧洲风情街”上,两国不约而同打起了“语言牌”,介绍各自实力雄厚的语言培训课程,引得不少学生争相咨询。

草原风情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介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教材从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那达慕大会等风俗习惯充分体现草原特色,课文围绕草原牧区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自然条件对牧民生活生产的影响。教材有许多余地,可以让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师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显新课程的理

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

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结合小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申,通过音乐、诗歌与感性材料,综合获取信息,提升情感教育,把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各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流程:

(一)走进草原(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诗歌《敕勒川》,让学生观看、描述、猜想画面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风光,由此引入内蒙古的话题。

2.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你们喜不喜欢内蒙古?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吗?由

此导入新课。3.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出示内蒙古地理位置、气候类型、降水等地图,思考:

(1)内蒙古位于哪儿?(2)内蒙古的地形以什么为主?(3)内蒙古的气候是什么类型?有什么特点?

【设计说明】此环节作为新课导入部分,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播放歌曲或诗歌,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内蒙古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对

探究的欲望。

(二)草原寻迹(师生协作,知识探究)

1.探究题: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草原上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的特点。)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分组探究内蒙古大草原风情,引导他们利用已有资料获取有效信

息。

2.生生互动,学生展示成果及质疑。

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内蒙古草原上牧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于抵御风寒──草原 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饲养牛羊──草原

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马,骆驼──便于游牧生活──草原

民俗: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擅长骑射,体格健壮──草原

【设计说明】根据教育心理学可知,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媒体,提供给学生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内蒙古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体会内蒙古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存。

(三)草原之危(寓情于景,升华思想)

1.展示《美丽的家园》与《哭泣的家园》图片

2.反思我们的大草原为何会这样?

3.学生探讨治理对策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开展造林种草运动,我国已建立“三北”防护林。b.建立优质高效的人工草场,分季节轮流放牧,使草场得到修养,防止退化。c.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场和地下水,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防

止环境恶化。

d.加强宣传,禁止滥砍滥伐,防治鼠害等等。

【设计说明】美丽的家园之所以如此美丽,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当我们面对如此令人心痛的家园时,强烈的反差将学生带入一种深深的反思之中:我们的大草原明天会怎样,我们的人民该怎样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造自然,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痛定思痛,使学生为之行动,树立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的信心,从而升华本课的思想情

感。

(四)草原畅想(拓展延伸,留有余味)

不到大海,不知道大海的广阔,不到草原,想象不出草原的风光。这的确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草原上古老的传说、迷人的神话,会勾起你无穷的遐想;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会让你流连忘返;美味的奶茶、喷香的羊肉,先抓住你的胃,再留住你的心;还有那无垠的天际、澄澈的碧空、悠闲的牛羊、驰骋的骏马、热

情好客的眼神和拂过发际的微风„„

这美丽的草原,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民俗风情教案 篇4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56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2、课题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教师指导学生从傣族、维吾尔族、苗族、汉族的传统节日、宗教信仰、饮食和服饰入手,探究它的来源、习俗及其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方法

(1)教师用口头讲解和照片展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傣族、维吾尔族、苗族、汉族的了解。(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3)鼓励学生提问并讨论各自的想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增强学生与社会、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资源准备

1、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服饰、娱乐活动、食物等)

五、教学内容

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人大多居住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有许多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傣族男子上身穿短衫,下着长裤,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有纹身的习惯。妇女穿窄袖短衣和筒裙。住房是干栏式建筑,西双版纳的竹楼别具风格。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尤其是孔雀舞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有“联合”、“协助”的意思。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人一般穿棉布衣,男子穿的对襟长袍称“袷袢”,妇女在宽袖衣裙上套黑色对襟背心。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饮食方面以面为主,喜欢喝奶茶,吃用玉米面或白面烤制的馕。抓饭是节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用羊肉、羊油、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大米制成,用手抓食,别有风味。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

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苗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能歌善舞,芦笙是他们最喜爱的乐器。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分布于世界各地。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

《回族、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教案 篇5

长兴职教中心旅游专业教师 朱洁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回族、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图片的收集和讲解 教学难点:图片的收集和讲解

教学方法:学生讲解法、教师辅助法、图片展示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一、上课前几天布置学生一个如下的“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讲解回族、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 活动任务:了解回族、维吾尔族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收集图片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合作查找资料 2.教师整理资料并做成课件

二、导入

播放维吾尔族的视屏歌曲《青春舞曲》,让学生猜是什么歌,——《青春舞曲》哪个民族的民歌?——维吾尔族

三、新授(主要是学生讲解,教师点评、补充、更改和联系书本,同时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的双重学习效果)由刚才的视屏让大家感觉: 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一)传统舞蹈: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及歌舞形式赛乃姆(展示图片,让学生讲解)

(二)服饰:(请找出图片的同学讲解)

(三)建筑:(请同学根据展示图片讲解)

(四)美食: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们平时吃的羊肉串哪来的?——新疆维吾尔族,除了这个,还有哪些?比如还有新疆葡萄,强调他们的主食是馕

(五)节庆习俗(因为节庆习俗都是根据民族所信仰的宗教而来,二回族和维吾尔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的节庆习俗也是差不多的,如有宰牲节、圣纪节、开斋节等,并以此来过渡到讲解回族的民俗风情)

过程:分别请同学上台找出自己所找图片并讲解节日的由来及活动内容 1.宰牲节

2.开斋节

3.圣纪节

(六)回族服饰

由刚才所展示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回族人的服饰(请同学讲解)

(七)建筑

请同学展示图片并讲讲回民做礼拜的地方——清真寺的建筑特色

(八)回族美食(展示图片并讲解)油香、馓子、盖碗茶是回族三宝

小结回顾:

欧洲风情--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盘扣的艺术造型,知道盘扣是我们民族服装中唐装的一种专用纽扣。

2、尝试用身体动作以及多种材料创意自己喜欢的盘扣。

3、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

1、已参观过唐装店。

2、在收集过程中以有了粗浅的认识。

活动中的相关准备:

1、镶有盘扣的各式服装和饰品。(如唐装、旗袍、手机袋等)

2、造型各异的盘扣实物和图片。

3、供幼儿制作盘扣用的材料若干。(如毛根、彩带、毛线、金线、模板等)

4、剪刀、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教师身穿旗袍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穿了什么衣服呀?——旗袍

(2)这件旗袍有什么特别?——盘扣

(3)看看我的盘扣是怎样的?告诉幼儿盘扣的名称:三耳扣。

(4)每一件旗袍都有盘扣。盘扣的形状、种类可多了,你知道哪些盘扣?

二、图形刺激:

1、欣赏造型各异的盘扣(出示展版)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造型各异的盘扣,漂亮吗?

(2)你最喜欢哪对盘扣,为什么?(介绍盘扣名称)

(3)你们发现一个秘密了吗?它们的左右是怎样的?(对称的)

(4)我们还可以两两合作,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对盘扣呢。

教师和一幼儿先表演。

谁愿意来试一试?并说说你俩做的是什么盘扣?

全体幼儿一起表演盘扣,教师观察引导。

2、欣赏服装上的盘扣(出示各种服装)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盘扣?幼儿说出一种教师出示相应的服饰。

(2)说说有些什么盘扣?盘扣的位置一样吗?

小结:有的盘扣在前面,有的盘扣在旁边,还有的在肩上。这些衣服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唐装。盘扣就是我们民族服装唐装上的一种专用纽扣,配上它,我们的服装就显得更漂亮了。

过渡:现在,人们越来越聪明了,不仅用这盘扣来点缀我们的服装,而且还把它装饰在各种饰品上呢。瞧,多美呀!

2、拓展经验:(出示镶有盘扣的饰品,让幼儿再次欣赏)

3、老师示范:(用毛根制作盘扣)

你们看,老师制作的盘扣美不美?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呢?

三、创意盘扣:

1、请你也来当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美的盘扣。(让幼儿充分表达和想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认真制作。(播放民族音乐,巡回指导,适当帮助)

四、展示表演:

请幼儿穿戴上有盘扣的服装和饰品进行展示,让每个幼儿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活动推向高潮,在一片喝彩声中结束。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欧洲风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猜一猜:下面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的?梵蒂冈介绍

新课: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1)左图中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左图变化到右图的原因是什么?右图中的法兰克王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起来的?后来分化成了哪些国家?

(2)在扩张中,国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国库没有充足的军费装备部队,兵员枯竭,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军队呢?

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

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为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①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思想、经济)合作与探究1:西欧封建制度有何特点?

阅读史料:

材料一:

政治上: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中国: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反映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什么特点?

(2) 材料一中左边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中西封建制度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会的地位与影响如何?

合作与探究2:

阅读史料:

材料一:

教皇为皇帝加冕

卡诺莎雪地求饶

材料二:

德皇亨利四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教皇随即宣布开除亨利四世教籍,并策动德国贵族反叛。最后,亨利四世向教皇请求宽恕,他赤足披毡在城堡外的雪地里等候了三天,方得进见。

(1) “丕平献土 ” 是怎么回事?材料一教皇为皇帝加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幻灯片展示材料四:

材料三:教皇国的形成

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此外,教民按照教会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教材归纳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在经济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五:

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材料六:

(3) 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教材归纳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地位如何?

精神文化上: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于一切。liuxue86.com

合作与探究3: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深远意义?

阅读史料:

(1) 经历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什么时候兴起?有哪些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地理位置如何?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2)法国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有何意义?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的衰亡

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简要介绍其中的故事。

世界名城君士坦丁堡

是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命名的。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的首都。后又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的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

古老帝国的悲剧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 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原因:①骄傲自大,无视先进的文明因素。②东征西讨,耗尽国力。③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启示:闭关自守使文明衰落,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课后小结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中古世纪时期,在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封建制度、城市的产生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课后习题

1.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

A.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 B.创立赢得人心

C.将罗马附近的地区送给教皇 D.领导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

2.11、12世纪,西欧“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反映了:

A.地主的要求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的要求 D.商人的要求

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发生在:

A.琅城 B.伦敦 C.巴黎 D.罗马

6.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7.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A.各国君主 B.查理大帝 C.会 D.法兰克国王

8.下列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事件有:

①大化改新 ②查理·马特改革 ③丕平献土 ④琅城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0.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查理·马特改革

板书

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意大利、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5世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帝国灭亡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2.列举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3.说出古代罗马历史线索:

{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5 → 公元前27年 → 395年

台伯河畔出现罗马城 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 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分裂 拜占庭帝国1453年灭亡

二、设问导读: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查理·马特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查理·马特改革: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2.在西欧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中最为典型的是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灭亡了。

三、合作探究: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四、自我检测:

1.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C )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浒于古代( A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3.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D )

A:世俗封建主 B:矮子丕平C:商人和银行家 D:教皇和教会

4.在古世纪的西欧,通过武装斗争赢得自治权的最为典型的城市是( B )

A:英国伦敦 B:法国琅城 C:意大利威尼斯 D:法国巴黎

5.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延续了大约( C )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五、拓展探究:

6.读图,回答问题。(《课时掌控》P10第16题)

(1)该图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是什么人?农民和农奴是封建帝王的附庸吗?为什么?

课后小结

欧洲绘画教案 篇8

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2、17世纪荷兰的绘画3、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4、19世纪法国的绘画

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2)作品分析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波提切利(意大利)

此作品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维纳斯的诞生》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的意境。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期艺术家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惊惶与不安。古代希腊人想象中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第二部分:突出17世纪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维米尔(荷兰)

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此画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作者表现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部分:19世纪法国的绘画发展概况,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德拉克洛瓦(法国)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画面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

三等车厢(杜米埃,法国)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莫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和不同的特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为我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奠定基础。六:课后作业布置

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比较有何不同? 七:课后反思:本课由于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有限,有的内容与学生探讨的较少。

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案 篇9

欧洲西部(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纬度位置:中纬度

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7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7个。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欧洲风情--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教师范唱。

2.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欧洲风情--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

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二)归纳总结,学会方法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课后反思:

本节课时学期开始的第一节,也是学习分区世界地理的开始。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学知识,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并会运用此分析方法分析欧洲以及以后学习的大洲、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掌握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是对知识点的补充,一是时区的规定和计算,另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换算。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是难点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用数轴图示法表示时区的计算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计算等方式来突破难点。设计理念:

阅读教材,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讲画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图表和时区换算的能力。学习目标:

1、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掌握时区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2、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趣味地理故事:《发生在日界线两边的故事》 同学们,你能解开吕萨的疑惑吗? 学习新课:

一、阅读教材,掌握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内容,并在书上标示出来,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什么是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的地点往往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2、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时区与区时是同一概念吗?

3、读“世界时区图”,填空:

(1)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 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 小时,东边的时间 于西边的时间。(2)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 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如何规定的?

5、仔细观察“世界时区图”,总结:

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 一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 一天。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后,师生共同总结。

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1、同学们,当北京敲响2010新年钟声时,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各是什么时间? 北京:东8区 伦敦:中时区 纽约:西五区

2、完成教材“活动”

课后反思:

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知识抽象,空间概念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课堂检查,许多同学表示看不懂,接着我才用图解的方法,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许多同学掌握得不太好。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亚欧的地形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让学生掌握亚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初一学生读图能力较弱,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地理知识的探索与思考。学习目标:

1、了解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

2、学会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3、学会读图、析图和分析问题。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势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似乎呈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一座座气势巍峨的山峰,一条条奔腾咆哮的大河„„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巡游和欣赏亚洲雄风吧!学习新课: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引导学生阅读1—1高度表,并在图上找到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及世界最高高原和山峰,再找出200米以下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位置。

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从而了解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很大。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亚洲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占面积较大的有哪些类型?这些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2、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

3、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4、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排列着哪些群岛?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这里的地质形成原因和地质现象吗?

5、分析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学生读书、读图后回答。

归纳总结:学习亚洲地形后,我们可以在阅读地形图和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和主要特征。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迁移运用: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和步骤,依据图1—1和资料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过渡: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且面积广大,使许多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请同学们读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

阅读教材,结合“亚洲地形图”,找出并分析以下问题:

1、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大河:长江、黄河、湄公河。

2、分析亚洲的河网分布特点。

上一篇:荷池独坐叹心秋的散文随笔下一篇:学校关工委工作计划2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