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2024-09-06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通用9篇)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1

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工作

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努力解决服务质量、行业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文明阿拉善”、争创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开展好这一活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全盟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布固图支行积极响应总行号召,积极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工作,并落实到实处。

首先,优质的服务需要诚心。在实际工作中,真诚的心灵在优质的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是布固图支行每一名员工竭心尽力做到的重要方面,他们深知优质服务是立行之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搞好服务,坚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工作人员精心的着装打扮,到对待每一位顾客的贴心尊贵服务,再到事无巨细的微笑态度,无不饱含着布固图支行员工对优质服务的追求和对自身素质的严格要求。

第二,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树一流服务形象。在诚心服务群众,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思想指导下,全体布固图支行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讲究语言艺术,语气亲切、礼貌,说话音量适中,语句清晰,在使用电话办理业务、接受客户咨询时语气平和,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做到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并在营业室柜台外配备沙发、座椅、老花镜、验钞机具、笔、饮水机等便民实施。实行“一米线”与排队服务制度,规范秩序。各营业窗口达到统一服务规范标准、统一形象设计、统一标识,办公用品墙上挂件摆放整齐。使整个布固图

支行形成服务环境温馨惬意、人文环境和谐友善的好局面。

第三,强化教育培训,加强优质服务理念,打造服务精品网点。提高员工素质服务的关键是高素质的人才,员工的素质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石,布固图支行通过开展岗位练兵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全体员工敬业爱岗精神和奉献精神。并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并且配置电子显示屏、宣传牌、值班经理台、填单台、休息区桌椅等设施,让客户感到舒适。

服务是一种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在优质文明服务理念的引领下,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必将以更加蓬勃向上的姿态,在竞争中立足,在创新中发展。

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布固图支行2012.02.06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2

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亮点及成效

(一) 开办全省第一笔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

为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 优化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 开远农信社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工作,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户因抵押物不足而贷款难的问题。2011年至2012年12月末, 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8户11笔, 金额2758万元, 有效激活了农民最大的生产要素。一个典型实例是:开远市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立的专业合作社。2011年, 经开远农信社、合作社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三方价值认定, 该合作社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证》后以所流转的653亩承包土地经营权作质押, 开远农信社向其发放了500万元贷款, 成为全省第一笔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目前累计向该合作社发放贷款730万元, 支持其投资整理土地、建盖大棚、扩大生产规模。金土地合作社当年创造经济收入2000万元, 净收益319万元, 一跃而成为“全国50佳合作社”。

(二) 开办全省第一笔农村房屋抵押贷款

开远农信社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金融支持作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突破口来抓, 探索开办了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 以借款人或第三人所拥有的农村房屋作为抵押担保发放贷款, 使农民房产得到有效盘活, 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用和融资功能。2011年, 开远羊街乡老燕子村56户农户以新建房屋作抵押, 向开远农信社贷款370万元, 用于平整土地、连片种植优质水稻, 土地产出率迅速提高, 农民收入成倍增加, 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先进村”。2011年至2012年12月末, 开远农信社累计发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1252户, 金额19511万元, 盘活农村宅基地20多万平方米。

(三) 开办全省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

为扶持农村新型经济主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开远市农信社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为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 实现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如:开远市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 开远农信社向该合作社发放保证担保贷款230万元, 成为全省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截至2012年末, 开远农信社已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10户20笔资金, 金额3970万元。通过贷款融资担保方式的创新, 一是扩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融资担保范围, 有效解决了其融资困难;二是通过积极的融资服务有效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 提高了农业经营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三是农信社减少了工作量, 降低了贷款风险, 有效拓展了农村信贷市场。

(四) 积极创新多类担保方式, 助推农村资产与资本对接

一是创新开办了商标权质押贷款, 2012年5月, 开远农信社以开远市振东林果种植场的两个商标权作为质押向其发放贷款30万元。商标权质押贷款的发放, 丰富了企业融资手段, 满足了企业信贷需求, 更体现了农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在辖区具有创新性意义。二是全州第一家启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开远是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重点推进地区。开远农信社结合全省要求, 积极拓展林权抵押贷款, 不断增强绿色信贷供给。2011年至2012年12月, 累计向农户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9户, 金额17984万元。三是积极拓展农户联保贷款支持范畴。以农户联保加保险的方式, 向开远客运车队35户运输户贷款597万元, 有力支持了辖区客运工作的发展。此外, 开远农信社还积极扩展抵质押物范围, 进行了多项产品创新, 如存货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农用车合格证质押贷款等, 还将农户联保贷款的成功经验移植到个体工商户等小微企业, 让更多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得到贷款支持。

二、几点体会

一是人民银行的指导支持和推动是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的保障和动力。近两年, 人民银行昆明中支周振海行长、红河中支赵波行长多次到开远农信社指导工作, 增强了开远农信社的创新意识和信心, 拓展了工作视野;人行开远市支行配合市政府出台了《开远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以及《开远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开远市农村房屋抵押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开远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三个具体操作办法, 为实现农村产权直接向金融机构质押、抵押融资搭建了政策支持体系。省、州人行在贷款规模上给予了政策倾斜, 开远农信社还获得人总行给予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以上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开远农信社“一创”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推进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有效契合载体。“三农”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之基、成长之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 开远的“三农”经济正在转型, 服务“三农”的金融服务也必须随之创新发展。此时, 人民银行提出深入开展“一创两建”, 是我们农村金融转型服务的最佳途径, 是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契合载体。我们也深刻认识到,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才能有效满足新形势下的“三农”发展需求, 也才能实现农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浅析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服务工作 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金融观念的增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积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现代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金融需求特点,优化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扩大支农范围,构建“大农业”视角下的特色支农模式。

1.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且对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份额呈萎缩趋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养殖业、特产业等非传统种植业所占份额逐年上升;二是以乡镇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改造和扩张资金需求量加大;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跟进;四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比重提高快。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

2.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贷支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方面,发放小额农贷的数额小、期限短,难以满足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生产项目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农户信息资料不健全,贷前调查难度大、成本高,加上原有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贷款转借他人使用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些信用社投放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2)信贷制度执行不严,造成贷款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信用社对借款人贷款用途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的审查都未能真正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发放贷款具有相对随意性。同时,贷款责任不清晰,贷款审查流于形式,贷后检查不到位,形成不良后责任追究乏力,“追下不追上”的现象较为普遍,对高管人员履职能力、管贷水平缺乏考核标准,致使个别贷款形成“先天性”不良。

(3)对涉农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放贷款不足。实际工作中,不少农村信用社为防范信贷风险,在贷款投放上从原来的“垒大户”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上只发放农户贷款。这种“撒胡椒面”的贷款管理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信贷风险,但难以发挥贷款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3.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实际,农村信用社要积极调配信贷资金,把丰富产品和服务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按照“调散、调小、调优”的工作思路,结合转型发展总体要求,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信贷营销的重点对象,全面满足农民金融服务需求。

(1)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自觉地克服和纠正怕麻烦、图省事、“恐贷、惜贷”心理和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找准市场定位,发扬“背包银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了解和掌握农民对生产生活基本资金的需求,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简化贷款手续,推广农户贷款。一要推进“五大集中”,实现阳光操作。在农村地区推广集中评级授信模式,将农户评级授信简化为“选、评、定、用、还”五个步骤,公示办贷条件、流程、利率以及监督电话,通过集中宣传发动、集中受理申请、集中调查初评、集中审查审批和集中贷后管理,实现农户融资需求批量处理、流水作业、阳光操作、高效办理,简化办贷流程和贷款手续,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通道”。二要大力核发贷款证。主动协调农业及工商等相关部门,调查摸底,对农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逐户建档,了解其运营状况和资金需求,积极开展评级授信,核发贷款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客户凭贷款证、身份证到柜台直接办理,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贷款更加方便快捷。三要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兑付,扩展业务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紧跟市场需求,创新信贷产品。为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满足企业日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信用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支撑,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创新信贷模式,开发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要求的金融产品。如,针对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的问题,在实行一户一保、一户多保、联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大棚、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抵押方式,扩大农民贷款的抵质押物范围,满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多样化的信贷需求,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支农服务体系;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产生的新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出“村集体企业+农户+小产权房”的贷款支农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村社区居民融资渠道;针对农业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推行存货质押、钢结构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模式,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农村信用社创建文明系统工作总结 篇4

近几年来,*县农村信用联社把文明创建放到突出地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精神文明委工作要求,力求高起点、高标准,认真组织实施文明系统创建工作计划,将文明创建与业务工作同安排部署,同检查落实,同考核兑现,形成了发展业务促文明创建,文明创建带业务发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可喜局面,为信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提高认识 迎头赶上

对于文明创建工作,县联社突出一个“高”字。自1996年以来,党中央、xx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村信用社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现实不容乐观,在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正式独立运行时,我县信用社面临的是家底薄、历史包袱重、风险隐患较多,人心浮动,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如何抓住改革机遇,克难奋进,乘势前进,加快发展步伐,改变经营中的困境,开创信合工作新局面,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是联社党委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仔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社党委认为必须跳出惯性思维,破除就业务论业务,就形式走形式的陈旧观念,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广阔,优先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建立一个新的机制,以寻求新的突破,而文明创建正是这样的平台。县联社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认识到文明创建是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创建工作目标、任务涵盖了经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内容。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三农”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发展状况。金融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为经济服务,又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的成长和运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文明创建,可以大力推进文明单位、文明信合、文明科室的建设,进而整体推进业务工作;二是充分认识到文明创建是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战线长,加之基础差、底子薄,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管理难度大一些。业务发展需要以人为本,而文明创建因其群众性特征,在发动员工、组织员工、教育员工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推动信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充分认识到文明创建是推动业务发展发展的精神支撑。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农村信用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加之金融业激烈的竞争,信用社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形成拳头,全县一盘棋。而文明系统的创建,可以在全县营造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可以增强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县联社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推动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创新上求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下联动 齐头并进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5

服务是金融行业的基本特征,也是农村信用社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赢得客户、占据市场的竞争焦点,各种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各项服务品牌纷纷出笼,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服务功能的齐全日益成为凝聚客户的决定性因素。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地域环境限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致使服务功能难以与其它商业银行相媲美,服务质量更是大步滞后,服务的落后与不健全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金融服务竞争格局,打造好“服务”品牌,用服务吸引客户,用服务赢得利益价值,值得我们每一位信合人的深思。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依靠其网点多和人员多的优势,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加大支农服务力度,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存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如泰和县联社以全县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县97%的农业贷款,各类贷款客户达2.72万户,存款客户达26.3万户,存款客户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近一半。

(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服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的闲散资金,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各项存款增长很快。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加大了贷款投放,在做大做强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等传统信贷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开办了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贷款新品种。如泰和县联社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额的比重高达82%,贷款业务已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成为影响经营利润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农民借贷和投资理财等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利好政策,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往来越来越密切,借款购车、购房、消费、进城务工经商的现象越来越多,对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工具的认识也从无到有,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泰和县联社为农户授信达8.2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3%;与在信用社有业务往来关系的农户有2.48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一强。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一是员工习惯于按上级下达的任务办事,主动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欠缺。二是员工固步自守、安于现状的思想严重,坐等客户上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员工日常工作只习惯于办理传统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对新产品、新业务不够熟悉和了解,缺乏为客户提供理财方面服务的意识。

(二)员工服务水平与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员工业务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多,对客户提出的服务疑问解答不到位,影响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满意度。二是员工临柜业务流程掌握不熟练,办理业务用时过长,效率不高,延长了客户的等候时间。三是员工办理业务时文明服务用语使用不规范,影响了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四是员工掌握的知识面不宽,为客户提供临柜业务之外的附加服务的能力较弱。

(三)客户维护工作做得不够。一是对现有客户的结构、层次、对象等情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不够,导致对客户情况掌握不够,进而影响营销方案和服务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对优质客户进行重点维护不到位,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不多,导致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三是对客户的服务需求全方位的调查了解不细,导致各项服务措施和产品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竞争力强的服务品牌比较单一。一是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从自身的风险防范和业务流程上考虑较多,对客户的需要和方便考虑少,现有产品针对性不强。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多集中于资产和负债业务,在衍生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方面基本空白,难以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现有产品多元化不够。三是对金融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客户服务需求分析不多,现有产品持续性不足。

(五)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有所欠缺。一是服务手段落后,组合手段运用较差,仅限于广告宣传、微笑服务等肤浅服务,没有深入的调研和周密的服务策划。二是客户服务只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领域,服务功能局限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三是缺乏有效的客户识别技能,导致对客户的需求不能全方位、立体的掌握。四是科技支持有待提升。“百福卡”业务虽有一定规模,转账电话也在推进,中间业务也有一定发展,但与商业银行相比,还未开通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服务高端客户的手段和措施不多,难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服务。

(六)专业素质高的服务团队还未建立。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在操作上偏重于传统的存贷和结算业务,缺乏既有长期的、综合的工作经验,又熟知现代金融和新兴业务知识的实用性人才。尤其是具有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市场预测、分析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的人才更是缺乏。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工作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一是环境有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步推进,全民创业新热潮的掀起,林权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拓展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政策有利。随着国家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及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拉动和活跃内需,也将促进农村信用社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筛选和争取更多优质客户。三是基础有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企业形象、服务水平和硬软件手段都大为提升,特别是各项电子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潜力巨大,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农业银行回归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定位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赖以生存的农村领地和发展空间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和挤压。二是客户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广。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人们理财观念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居民对银行的依赖性减弱,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受到青睐,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三是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期望越来越高。当前,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增强信贷服务和其它金融服务的期待很高,而我们的产品创新、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离这些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改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服务理念。一是在服务观念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手段,杜绝“重业务、轻服务”的片面发展观,做到既抓业务,又抓服务,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服务。二是在服务意识上,树立 “同质化很高的竞争年代,竞争的关键是服务和客户”的忧患和先行意识,把优质服务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抓好抓实。三是在服务态度上,坚持快乐服务、微笑服务、真诚服务、主动服务,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

(二)加强市场调研,创新服务产品。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客户最新的服务需求,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和设计金融服务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一是在风险可控、保证效益的前提下,稳步开办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水电费收费权、移动和电信话费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新品种,不断扩大抵押担保范围,丰富贷款担保方式,提升信贷产品竞争力。二是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做好“百福卡”、转账电话推广工作的同时,尽快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业务,以适应客户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三是大力研发金融理财等业务新工具,争取获得与有关基金和证券公司合作的市场准入资格,代理基金发行、赎回,代销理财产品。四是主动加强与财政、税务、教育、医疗、水电等公共部门和公用产业的联系沟通,大力开办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学杂费、代发工资、代理国家助学贷款等业务。五是逐步开展支票、本票、汇票、委托收款业务,扩大银行票据业务范围,为企业跨地区经营、走向全国市场提供多渠道的票据融资服务。

(三)整合资源优势,改进服务手段。一是开展人性化服务。秉承“客户永远是对的,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的服务理念,进行换位思考,用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延伸服务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消除客户的陌生感,增强亲和力。二是增强服务功能。设立告示宣传牌及时告知客户各类金融信息,设立大堂经理指导和引导客户办理业务;增加便民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有条件的网点可分设现金区、低柜非现金区、自助业务区、VIP区等,努力为客户营造温馨的环境。三是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推行,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推行客户服务首问负责制、限时负责制等有效工作机制,尽量缩短客户等候时间,用快速准确的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四是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服务标兵”、“青年文明服务岗”等活动,办好优质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五是全面推行双层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城区精品网点,成立大客户贷款营销中心和特色贷款中心,提升为大客户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四)强化客户细分,提升服务水平。据国外一项调查资料统计显示,银行获得1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如果一个银行能够将其客户流失率降低5%,其利润就可能增加25%以上。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通过有效的服务措施,积极维护和牢固客户关系。一是做好客户细分。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各类客户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细分为忠诚客户、黄金客户和一般客户三类。对忠诚客户,在重要节日及客户的特殊日子,及时进行走访慰问,融洽感情;对黄金和优质客户,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客户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改进服务,力争将其提升为忠诚客户;对一般客户,要加强各项业务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其经常在信用社办理业务,力争将其提升为黄金和优质客户。二是注重细节服务。坚持礼貌待人,文明对话,情系客户,认识到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常送出一句亲切的问候,时刻保持一张灿烂的笑脸,必要时送给一杯暖暖的热茶,力求尽善尽美,以完美的服务回报客户,将细节服务坚持到底。三是实行差别化服务。银行业内的游戏规则之一是“80/20理论”,即20%的大客户为银行创造了80%的利润,80%的中小客户占用了银行20%的服务资源。对于服务对象主要面对“三农”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这种情况更甚。在城镇,对优质客户应采取主动上门、协助理财等互动双赢的服务措施;在农村地区,对种养殖大户采取送贷上门、送金融知识、送农业信息上门的等方式给予更多的优质金融服务。

(五)强化员工培训,建立服务团队。一是加强临柜人员业务流程培训,使其能熟练地掌握存款、贷款、结算、代理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提升柜员临柜水平。二是加强对青年员工、特别是一线青年员工标准化服务培训,重点加强员工服务礼仪和服务技巧的培训,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全面推行文明服务用语,提升文明服务水平。三是举办点钞、计算机、业务操作等岗位练兵和比赛,提高柜员临柜业务素质和技能。四是加强客户经理对债券、股票、投资、保险、等新型理财工具知识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理财顾问的能力。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6

xx信用社营业场所位于城区,是展示两个文明的窗口,所以我们的营业场所的服务环境要达到方便客户、整齐定位、洁净舒适、美观庄重。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持营业场所的干净清洁、墙面张贴的各种宣传资料、通知、公告等必须规范有序,营业市大门外保持畅通、方便客户出入。营业室内不零乱随意悬挂,柜台上配备的便民设施,摆放整齐有序。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保证安全。

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政策、法规,不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客户的账号、户名、密码和存款数额严格按照储蓄业务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办理。员工上班期间,应统一着装,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发生打架斗殴,吵架漫骂,摔打办公用具。严格要求临柜人员做好“三个关照”、“四个一样”、“五个主动”、“六个站立”、“九个不准”。

在规范用语方面,做到:称谓得体、语义明确、用语贴切、语气谦和、使用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逐步普及普通话。在服务过程中做好认真负责、严格操作、精通业务、减少差错。临柜人员办理业务应坚持“四清”,做到凭证要素齐全,印章到位,整齐清晰,记账文字、数字书写端正,更改规范。按章操作,熟悉业务,尽量减少差错,做到“及时、认真、准确、快捷”。

在现在“顾客就是上帝”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注重服务质量,如果顾客对我们的核算质量提出批评,我们必须查明原因,酌情当面或登门赔礼道歉并及时纠正错误。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市场定位

一、不同类型的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一)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是面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所以定位“三农”, 是因为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广大农民入股组成, 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 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 服务对象以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为主, 员工最熟悉的服务领域是“三农”。同时, 受区域经营特性所限, 农村信用社在资本、规模、成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均受到严重制约, 难以和大中型金融机构争夺大中型客户, 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无论业务怎么发展, 都必须植根农村, 贴近农民。另外, 这又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所必需的, 因为农业是国家最基础的产业, 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 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因素、经济周期因素、行业发展因素、人口和地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客户利益因素。

(二) 不同类型的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 加强经营管理, 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这一提法, 已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也主要在“三农”, 但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 一些工业化程度高、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或即将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 “三农”的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些个体、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农民已转变为工人、商人、投资者, 在此情况下, 如果再从传统的“三农”概念中去界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 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情况的变化, 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就同实际情况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1、县级及县级以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1) 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将自己服务范围定位于“三农”, 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定位是竞争的手段, 竞争是定位的目标, 没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固的根据地就无法竞争, 农村信用社要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以农村为阵地, 为“三农”服务,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主导力量。 (2) 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农村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要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 积极支持“三高”农业, 在满足农户一般性种养业贷款和小额消费贷款资金的同时, 增加对农产品加工户、个体工商户、运销户的信贷支持, 要根据当地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对优势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有一定种养规模且信用好和辖内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的农户, 应优先扶持, 把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当地龙头企业等作为自己主要的客户群体。针对实际情况, 调整贷款期限, 对一些经营周期长的项目, 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或者实行活放活收的贷款管理模式, 让农民拿到一笔贷款后, 在定期归还贷款利息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滚动使用贷款。转变观念, 适当增加贷款种类和贷款投放数额, 为农民提供多门类、全方位的信贷扶持。

2、城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1) 坚持服务“三农”, 支持高效农业发展。城郊农村信用社要优先安排资金支持高产、高效益农业, 以及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菜篮子”工程, 重点要支持种植业、养殖业, 努力把城郊培植成城区居民生活资源的供应站, 从而加大城区对郊区市场的依赖。特别要支持用地面积小、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在支持方式上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 以产业大户和专业户为扶持重点, 带动城郊农民走共同发展的路子, 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与支持, 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城郊型农村信用社随着其“农”字色彩的逐渐淡化, 不能再将市场片面地定位于“小农业”, 同时, 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商业银行, 片面地追求“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这样只会在削弱自身总体抗风险能力的同时, 为城郊信用社以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随着城乡结合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的兴起为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而这恰恰就是各大金融机构竞争力最薄弱的领域, 是城郊型信用社最容易争取和发展的空间, 这也符合城郊型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现实和分散风险的要求。因此, 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坚持以“农民自己的银行”为定位点, 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

3、城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1) 摆正位置, 不与国有商业银行盲目争大。现阶段城市信用社首先应当稳住阵脚, 在同国有商业银行有可比的地方要强化, 如存款工作, 一定要做实做好, 要力争创新服务水平;不可比的地方要主动让出来, 专攻国有银行的死角, 发展边缘业务, 着手中间业务, 把现有对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做好、做足、做大。城市信用社在市场的位子必须摆正, 不要贪大、贪多, 不应和国有商业银行盲目争大企业、争大项目, 应在高科技、小规模上做出文章。业务方面首先要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把服务方向调准。 (2) “以个私为本, 为市民服务”的定位。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和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 城区已成为各家银行抢占业务的必争之地。位于“兵家必争之地”带有浓厚“农”字色彩的城区农村信用社, 因其市场定位模糊、经营理念滞后、资产质量低下、业务品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 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 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城区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定位的选择上, 必须扬长避短, 立足于支持城区经济发展, 采取“依托个私, 拓展市民”的战略, 把市场定位在“以个私为本, 为市民服务”上。这种市场定位是实事求是的, 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组合模式。目前城区居民、个体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空间大, 市场前景看好, 城区农村信用社应该利用自身人多地熟的优势, 积极拓展客户群体, 重点开拓居民及个体民营经济组织这一信贷市场, 抢占这一新兴市场。 (3) 以服务社区为定位。城区农村信用社应以服务社区为定位, 以同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为思路, 以贷款“零售”业务为手段, 以多元化经营为方向, 不断拓展自身的市场空间。要以居民、商户、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符合需求的品牌产品。据相关调查显示, 城市居民户或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准城市居民”户同农户相比, 大多数拥有具有商品性质的房产和固定工资收入, 有的还有一定数额的银行存款, 从事工商企业的还有厂房设备等一定数额的资产。因此, 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吸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经验, 把社区金融服务业务的名称定为社区居民户小额贷款。按照这一思路逐步在城区或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创建出新的业务品牌———“社区居民小额贷款”品牌服务项目。

二、规范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思路

(一) 推进农村信用社市场业务创新

1、加大科技投入, 将科技的创新转化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创新。

农村信用社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 发挥其最大的效率, 并积极依托中国银联、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等各种网络, 拓展服务的范围和内涵;借助电子化及网络等高科技手段, 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 增加服务功能, 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创新网上银行业务, 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 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完善创新电子转账、支付等业务内容;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 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2、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

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了人才, 谁就拥有了推动业务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始动力, 谁就占据了业务创新的制高点。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通过努力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 加强员工培训, 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 切实保证农村信用社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 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加大对在业务创新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的激励力度。

(二) 深化体制改革, 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1、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初步到位, 绝大多数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 省级政府依法管理、承担责任, 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新体制下, 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 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探索性的系统工程, 我们称之为“现有认知水平的最佳选择”, 是符合实际的。

2、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

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种种主客观因素, 中国各个地区农村经济建设情况不同, 特别是东西部农村发展更是悬殊, 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合作制合适或者是股份制合适。农村信用社要明晰产权制度, 形成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并存的局面。在传统农业区, 由于农民原有积累少、农业基础薄弱, “三农”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因此, 对这类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先改革为政策性金融, 待“三农”问题逐渐缓解后可进行股份制改革。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农村信用社可以改组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 加大对各级领导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 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各级领导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适应强化内控、规范管理的需要, 对有关规章制度做进一步补充与细化, 构建适合内部各业务环节、各岗位之间有的工作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 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 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查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五是切实做到违章必究。

(三) 争取政策支持, 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和其他支持, 包括获取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支持、政府有关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以商业银行平等的待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对各级党政部门和乡村两级组织的结欠贷款, 要依靠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予以清理, 对党政工作人员拖欠的不良贷款或担保的到期贷款, 要依靠行政和司法手段予以清收, 以挽回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损失;要依照国际惯例, 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确保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安全。

三、结论

在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准确定位的过程中, 首先要对农村信用社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当地的资金需求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 在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总体框架下,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适时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对象。在坚持传统业务的同时, 积极开办新业务、创新服务品种, 摆正位置, 明确方向, 才能使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孙迎春.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3) .

[2]、陈君.建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J].时代经贸, 2007 (4) .

[3]、张红霞.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 2008 (1) .

[4]、张虎, 沈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浅议[J].现代金融, 2004 (9) .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市场定位

一、不同类型的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一)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是面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所以定位“三农”,是因为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广大农民入股组成,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服务对象以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为主,员工最熟悉的服务领域是“三农”。同时,受区域经营特性所限,农村信用社在资本、规模、成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均受到严重制约。难以和大中型金融机构争夺大中型客户,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无论业务怎么发展,都必须植根农村,贴近农民。另外,这又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农业是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因素、经济周期因素、行业发展因素、人口和地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客户利益因素。

(二)不同类型的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这一提法。已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也主要在“三农”,但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一些工业化程度高、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或即将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三农”的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个体、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已转变为工人、商人、投资者,在此情况下,如果再从传统的“三农”概念中去界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情况的变化,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就同实际情况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1、县级及县级以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1)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将自己服务范围定位于“三农”。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定位是竞争的手段,竞争是定位的目标,沒有固定的客户群体和稳固的根据地就无法竞争,农村信用社要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以农村为阵地,为“三农”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主导力量。(2)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农村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要坚持以支持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支持“三高”农业,在满足农户一般性种养业贷款和小额消费贷款资金的同时,增加对农产品加工户、个体工商户、运销户的信贷支持,要根据当地政府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对优势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有一定种养规模且信用好和辖内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的农户,应优先扶持,把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当地龙头企业等作为自己主要的客户群体。针对实际情况,调整贷款期限,对一些经营周期长的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或者实行活放活收的贷款管理模式,让农民拿到一笔贷款后。在定期归还贷款利息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滚动使用贷款。转变观念,适当增加贷款种类和贷款投放数额,为农民提供多门类、全方位的信贷扶持。

2、城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1)坚持服务“三农”,支持高效农业发展。城郊农村信用社要优先安排资金支持高产、高效益农业,以及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菜篮子”工程,重点要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努力把城郊培植成城区居民生活资源的供应站,从而加大城区对郊区市场的依赖。特别要支持用地面积小、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在支持方式上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以产业大户和专业户为扶持重点,带动城郊农民走共同发展的路子,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与支持,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2)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城郊型农村信用社随着其“农”字色彩的逐渐淡化,不能再将市场片面地定位于“小农业”,同时,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片面地追求“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样只会在削弱自身总体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为城郊信用社以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随着城乡结合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兴起为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这恰恰就是各大金融机构竞争力最薄弱的领域,是城郊型信用社最容易争取和发展的空间,这也符合城郊型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现实和分散风险的要求。因此,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坚持以“农民自己的银行”为定位点,大力拓展支持社区发展和民营企业两个空间。

3、城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1)摆正位置,不与国有商业银行盲目每大。现阶段城市信用社首先应当稳住阵脚,在同国有商业银行有可比的地方要强化,如存款工作,一定要做实做好,要力争创新服务水平;不可比的地方要主动让出来。专攻国有银行的死角,发展边缘业务,着手中间业务,把现有对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做好、做足、做大。城市信用社在市场的位子必须摆正,不要贪大、贪多,不应和国有商业银行盲目争大企业、争大项目,应在高科技、小规模上做出文章。业务方面首先要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把服务方向调准。(2)“以个私为本,为市民服务”的定位。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和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城区已成为各家银行抢占业务的必争之地。位于“兵家必争之地”带有浓厚“农”字色彩的城区农村信用社,因其市场定位模糊、经营理念滞后、资产质量低下、业务品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城区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定位的选择上,必须扬长避短,立足于支持城区经济发展,采取“依托个私,拓展市民”的战略,把市场定位在“以个私为本,为市民服务”上。这种市场定位是实事求是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组合模式。目前城区居民、个体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空间大,市场前景看好,城区农村信用社应该利用自身人多地熟的优势,积极拓展客户群体,重点开拓居民及个体民营经济组织这一信贷市场,抢占这一新兴市场。(3)以服务社区为定位。城区农村信用社应以服务社区为定位,以同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为思路,以贷款“零售”业务为手段,以多元化经营为方向。不断拓展自身的市场空间。要以居民、商户、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符合需求的品牌产品。据相关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户或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准城市居民”户同农户相比,大多数拥有具有

商品性质的房产和固定工资收入,有的还有一定数额的银行存款,从事工商企业的还有厂房设备等一定数额的资产。因此,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吸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经验,把社区金融服务业务的名称定为社区居民户小额贷款。按照这一思路逐步在城区或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创建出新的业务品牌一“社区居民小额贷款”品牌服务项目。

二、规范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思路

(一)推进农村信用社市场业务创新

1、加大科技投入,将科技的创新转化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创新。农村信用社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并积极依托中国银联、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等各种网络,拓展服务的范围和内涵;借助电子化及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创新网上银行业务,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完善创新电子转账、支付等业务内容;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2、完善創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推动业务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始动力,谁就占据了业务创新的制高点。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努力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信用社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在业务创新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的激励力度。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1、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初步到位,绝大多数省份都选择了省联社作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责的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承担责任,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新体制下,省联社如何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模式和做法可供遵循。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探索性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现有认知水平的最佳选择”,是符合实际的。

2、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种种主客观因素,中国各个地区农村经济建设情况不同,特别是东西部农村发展更是悬殊,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合作制合适或者是股份制合适。农村信用社要明晰产权制度,形成多种金融组织形式并存的局面。在传统农业区。由于农民原有积累少、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因此,对这类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先改革为政策性金融,待“三农”问题逐渐缓解后可进行股份制改革。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可以改组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各级领导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各级领导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适应强化内控、规范管理的需要,对有关规章制度做进一步补充与细化。构建适合内部各业务环节、各岗位之间有的工作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查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五是切实做到违章必究。

(三)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和其他支持,包括获取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支持、政府有关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以商业银行平等的待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对各级党政部门和乡村两级组织的结欠贷款,要依靠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予以清理。对党政工作人员拖欠的不良贷款或担保的到期贷款,要依靠行政和司法手段予以清收,以挽回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损失;要依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安全。

三、结论

农村信用社 文明 优质 服务工作 篇9

情 况 调 查

龙游乡地处XX两省三县(XX、XX、XX)交界处,位于XX县东南部,与XX、XX等乡镇毗邻,是全省XX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全乡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国土构成为“X山X水X分田”的格局,是典型的“老、库、边、山、穷”乡。全乡现下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179个村民小组,人口3.5万人。

自全省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启动以来,我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扎实稳妥地推进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使全乡社会经济金融秩序进一步好转,政府诚信度明显提高,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为解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问题,我乡抽调领导干部深入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村组,针对金融服务空白乡村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深入调研,现场实地走访农户,倾听农民的意见、关注农民的需求,现将情况调查汇报如下:

一、信用乡镇创建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乡信用社在XX县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龙游乡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配合下,深刻认识到创建信用乡镇与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的相互促进关 系,认识到创建工作与支持“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相互促进

信用村17个,占比94%;所在县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建档户数设有人行29个,辖内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户数8个。

(三)其他各项指标情况:辖内信用社各项贷款当年到期总额1275万元,收回当年到期贷款682万元,占比54%;辖内不良贷款(五级分类)169万元,当年不良贷款占比为15.02%,上年末不良贷款占比14.20%,较上年增加0.82万元;辖内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压降率为0%;龙游信用社期末各项贷款1125万元,期初各项贷款余额1190万元,负增长5.46%,辖内期末农户贷款余额805万元,期初农户贷款余额1157万元,负增长30.42%。

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乡信用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紧密结合我乡金融机构的资源分布和服务需求,科学确定差别化的解决方案,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巩固原有网点,逐步完善网点功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机构覆盖度,推动工作重点由解决金融服务空白问题向扩大固定网点覆盖面、适度提高辖内金融网点规模转变,狠抓解决基础性金融服务覆盖,积极向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服务功能转变。

(一)辖区内金融机构网点和农村支付结算便利化建设情况:2011年辖内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新增1个,截止至2011年9月30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2个;农村支付结算便利

任会议,集中学习开展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到创建信用乡镇与优化环境、扩大开放、支持“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相互促进关系。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乡又加强组织力量,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合力抓的工作机制。

为使信用乡镇创建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落到实处,我乡以“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协作、金融机构参与”的原则进行组织协调,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信用村(户)创建标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各村支两委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落实。乡信用社按“阳光信贷”实施要求,进行了“档案建立、评定授信、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程序、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监督方式”的八公开和信贷调查回复、审批办理的限时服务承诺,同时建立了农户凭“两证”(贷款证、身份证)的柜面放贷机制。

(二)大力宣传诚信理念,积极树立诚信典型

为了扎实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我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了对争创信用乡镇宣传力度。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争创信用乡镇专题会议,各部门、各村也相继召开了代表会、群众会,通过群众直接参与,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将争创信用乡镇的利害关系告诉干部群众,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认识到创建信用乡镇是兴乡富民的大好事、大实事。同时我乡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等舆论工具,开展全

市场;再次选择主导产业突出的信用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严密跟进产业发展形势,对信誉好的农村种、养、加、运大户,放宽贷款条件、贷款期限,增加贷款授信额度,积极为其需找产品销售市场,使其在短期内获得相对丰厚的收益,真正实现“社农双赢”,以此唤起其他农户创业的激情,同时也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累人气,奠定产业基础,达到政府、群众、信用社满意的良好格局。

(四)努力创新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乡坚持“三公开一加强”,即公开指标数据、公开年检内容、公开放贷机制、严格资料建设,牢牢抓住信用等级评定,清收公职人员贷款和化解村级债务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力求实效的原则,大力推进创建工作,提升金融工作力度和服务质量。一是突破重点狠抓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为金融服务把好放贷关。我乡按照信用村、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条件,制订了统一的评定标准,严格规范了评定程序,使评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乡开展农户基本情况调查6621户,评定信用等级并发放《贷款证》3289户。其中一级信用农户1063户,二级信用农户1780个,三级信用农户446户,摸底测评信用村12个,占辖内总村数的66.7%。通过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活动,全乡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275万元,重点支持了传统粮油生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乡依靠信用贷款先后发展优质油

护了正常金融秩序,确保了金融安全。

四、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若干建议

诚信体系和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双核心。一个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信用体系以及农村金融全覆盖的长效机制,对于农村金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农村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信用乡镇创建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如下:

(一)银行重抵押,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贷款难

我乡农民在生产经营上所需资金普遍存在自筹资金渠道窄、银行贷款难的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贷款门槛高、小额贷款少、贷款申请时间长、信用担保力度不够、抵押担保难等等。虽然在政策引导下,农民获得小额贷款的机会和途径已日益增多,3000元至5000元的小额贷款一般较易获得,但是现阶段农民已远不止此数额的借贷需求。伴随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专业化程度提高,农民期望的贷款额度远远高于农村金融机构给予的授信额度,而20000元以上的农户贷款大都需要有抵押担保物,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贷款增长。

(二)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农民存取款难

当前,大多数农民仍会选择将余钱存入银行。对于银行提供的存取款服务,龙游、XX、XX、XX、XX、XX等村群众认为存取款较为方便,但是偏远地区如XX、XX、XX、XX、XX等村的群众

近年来,金融机构支农的意识日渐增强,资金投入不断增多,基础条件也日益改善,但金融机构发展“三农”业务仍缺乏有效的外部激励,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作为重要保障手段的农业信用担保、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在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考虑到农村金融具有客户弱势、需求“小频急”、经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突出等独特的金融风险特征,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绝不能简单照搬城市金融的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满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以及集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农村信用社应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兴办农家店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同时,要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具体到贷款方式上,要解决农村抵押担保难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农村担保物范畴,或者大力发展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银(社)团贷款等信贷服务新模式。

(二)切实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上一篇:2021年民主自我评议下一篇:换位思考活动方案0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