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社(精选12篇)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1
农村信用社的体制转型处于关键阶段,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加速改革的步伐。随着企业制度的日益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充分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经营管理制度以及法人治理制度。银监部门的监管重点也逐步过渡到合规风险管理, 替代传统上的监管体制。
一、国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 职责划分不够明确。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的持续升级, 在操作程序方面也呈现出越来越为复杂的发展态势。因为当前农信社的合规管理并不具备实质功能, 导致合规控制集中在事中控制, 使得柜面业务越来越繁忙, 手续多、环节多以及授权复核多。除此之外, 业务处理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多个当事人, 但是当前情况下合规风险管理机构尚未同风险管理部门、审计稽核部门以及监察部门构建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 从而会因为某些工作人员的调动等因素, 在贷款管理方面出现推诿责任的问题。这就使得责任划分不够明晰, 一方面是纵容违规操作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合规风险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也会牵连到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二, 合规风险管理理念薄弱。就当前我国农信社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 大部分的合规风险管理管理人员因为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的影响, 子啊合规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意识淡薄的问题, 业务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尤其是缺乏专业人才。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我国的农信社缺乏精通信贷、法律、计算机、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等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导致在农信社在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无法实现精细化, 而且导致合规理念难以得到深入的贯彻, 普遍存在着重定性计量而轻定量监测的问题。除此之外, 部分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 摈弃给业务技能不够熟练, 工作过程当中容易出现习惯代替制度以及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合规风险管理的认知度比较低, 合规风险管理各项操作更是比较陌生, 不能主动把合规风险当作关键风险源开展控制, 甚至存在着侥幸的心理, 在违规经营以及合规经营间打擦边球, 导致被动合规的问题屡见不鲜。
第三, 管理方法不够规范。目前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合理, 管理技术较低, 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农村信用社提出的要求, 并且也给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识别以及业务开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业务日益多元化, 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在合规风险管理过程当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提供支撑。不过当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还未能建立合规风险监测的模型, 无法为新业务开展以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合规测试, 导致合规风险衡量不够精确。另一方面, 规章制度的建设领域, 未能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 奖惩措施不够健全, 影响到合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甚至导致部分合规人员为达到业务指标, 发生违章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二、加强中国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
第一,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农村信用社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推动合规风险管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的开展, 加大力度宣传合规风险挂历, 倡导全员参与的合规风险理念, 树立正直诚信的价值观念, 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是合规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并且坚持合规操作以及管理也是农信社每个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这样一来有利于让每个工作人员形成遵纪守规以及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避免发生有章不循以及违规操作问题, 塑造有利于合规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在推动改革转型的过程当中, 农村信用社需要重视风险管理, 并主动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理念, 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二, 重视合规风险队伍建设。农信社应当在工作人员当中挑选懂会计、金融、财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才, 填充合规风险管理的岗位, 并且鼓励在岗人员借助于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农信社还应当积极招聘拥有法律职业资格、法律顾问资格的人才, 从而为合规风险管理做好人才储备。除此之外, 农信社应当选拔骨干力量到商业银行等机构挂职或者是进修, 学习现代化的合规管理技巧与经验。农信社还应当同监管机构实行对接以及互动, 参与监管机构的合规检查, 分享重大案例的信息, 提高合规管理工作人员的经验、资质、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农信社还应当重视省级联社等机构对于合规风险管理提供的指导, 拓宽合规风险人才培养的途径, 为农信社的合规风险管理提供人才支撑。
第三, 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各级管理人员, 应当在具体工作过程当中继续思考, 分析哪些环节应当及时记性改进与完善, 合规风险管理是否达标, 相关制度完善与否, 操作规程合理与否, 从整体上分析风险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分析事后监督到位与否, 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哪些薄弱内容, 哪些防范制度需要改进。在具体工作当中应当反复强调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熟悉什么可以做以及什么禁止做, 自觉运用条例以及规章制度来规范自身言行。发现问题之后需要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需要全面预防合规风险, 重点抓好不良贷款清收, 加强重点岗位以及重点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 强化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四, 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农信社应当逐级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构, 明确风险管理机构的定位、职责以及独立性, 协调风险管理机构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确保各个业务部门主动配合风险管理机构的风险监测以及评估工作。在此过程当中应当建立监事会作为中心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理事会的决议以及重大事项要提出监督意见, 从而建立健全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制约制衡机制, 最大限度发挥出监事会的价值。农信社还应当树立合理的发展观以及业绩观, 构建自我约束的考评机制, 科学引导农信社在规范经营前提下增加经营效益, 强化规范管理, 避免发生违规违纪问题, 最终成立全员恪守职业道德的环境氛围。构建健全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说是农信社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明确划分职责, 有利于提高制度执行效果, 改善合规风险管理的水平。这就需要农信社根据自身工作要求, 来逐级建设风险管理机构, 实现合规风管管理部门同其他各部门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利于风险管理机构有效风险监控以及评估工作,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合规部门主动评估分析风险信息, 为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意见。
第五, 加强内控奖惩制度建设。农信社要重视常规稽核检查工作, 提高稽核的频率并加深稽核的广度, 从而改进稽核的质量与效率, 积极落实重点稽核、专项稽核以及接管式稽核, 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预防工作。除此之外, 农信社要根据银监会规定以及内部制度, 结合稽核检查的状况, 来对制度执行效果继续评价考核, 并将评价考核的结果同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相联系, 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除此之外, 农信社应当制定员工违规的处理措施, 对严格执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精神鼓励以及物质奖励, 执行不力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 一方面是资金融通的可靠桥梁, 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收入增加重要保障。所以农村信用社改革当汇总需要重视合规风险管理,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合规风险, 不但提高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防范水平, 建立纨扇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 实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银监会的大力推动,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合规风险领域的建设, 并且取得一定效果。不过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同商业银行比较而言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这些问题, 并探讨农村信用社强化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马英杰, 张翠玲.浅析中国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25 (23) :17-18.
[2]李俊娟.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5, 10 (12) :97.
[3]薛宁.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J].经济师, 2014, 12 (7) :261.
[4]李宝霞.加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推进合规机制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0 (18) :178-182.
[5]盛毅.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金融天地, 2015, 11 (9) :349-350.
[6]肖莉.浅议健全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机制[J].财会金融, 2014, 15 (10) :324.
[7]邱玉兴, 张莉, 黄可权.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下农村金融合作社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 2014, 12 (9) :105-106.
[8]宋晓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J].商业时代, 2014, 15 (6) :236-239.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2
***9 北京
天津259.07302.49193.38204.75 河北3398.14075.652084.292541.76 山西2072.072477.941227.51464.24 内蒙古
辽宁1352.381601.25943.191208.81 吉林860.37938.01614.27696.51 黑龙江
上海
江苏1884.912185.951406.471615 浙江1526.631543.511099.81094.57 安徽1196.141148.72855.92839.7 福建920.161110.15630.07764.65 江西1023.51202.95665.06837.10 山东3892.224349.212925.393356.18 河南2701.713125.311951.982366.85 湖北1293.581122.18744.83683.85 湖南1532.371837.71911.031132.11 广东6321.617420.433791.144586.32 广西1039.971255.76694.67904.29 海南158.56207.8975.95114.45766.36861.97490.34590.02836.011002.65526.98715.21
重庆1146.65758.16
四川2593.343437.661677.322277.01 贵州778.631001.56517.79726.58 云南1312.831731.19897.391167.28 西藏
农村信用社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推动;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是为促进农村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因此农信社的经营活动要以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支持农业发展为宗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信用社有助于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农信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从农信社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门槛低,需要贷款的农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方便。第二,农村信用社通过贷款给农民,优化了资金结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用于贷款,通过收取利息盈利,以往农信社的资金没有借贷出去,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农信社把资金贷给农民,既充分利用了资金,又为农民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农业发展,进而带动了农村的经济。第三,农民利用贷款对农村各项设施进行改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比如,农村的灌溉设施对农田的意义重大,交通设施对农村与外界的交流有重要作用,这些设施的完善需要贷款支持。修缮各项设施既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第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低。民间借贷的缺点是利率高,贷款人难以背负高利息,而且容易发生借贷纠纷,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建设。从信用社贷款利率低,而且手续简便,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信用社要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优化,明确产权归属。为贯彻“三农”政策,有必要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体现信用社的支农本色。同时通过改革,划分产权归属,加强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另外,明晰产权可以对信用社的经营起到激励作用,改进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要顾全大局,坚持逐渐过渡、稳中求进、因地制宜。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也不相同,导致各地区信用社的效益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改革产权制度时要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每个信用社要根据各自的自身条件、当地的经济水平、企业管理理念采取不同的产权关系,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股份制企业;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宜采用股份制,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更适合当地经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对经济发展适中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权制度。
2.农村信用社需要创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务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其业务范围主要是为农民提供贷款、理财等服务,可以说信用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一要坚持信用社扶持农村的宗旨,通过加大基层网点的覆盖率,提供多品种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农民通过信用社融资、贷款,为需要贷款的农民提供贷款,为需要存款的农民创收,加快农村资本的流通,以达到帮助农民,为信用社增加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只有逐步完善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才能使农民和信用社双方都得到发展。二要提高信用社的信用度,使农民真正从信用社得到实惠。构建良好的信用度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关键,县乡级政府要明确信用社的具体负责人,并鼓励村干部发挥宣传、带头作用,为信用社信用度的构建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信用社只有提高信用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切实起到扶农助农的作用。三要在信贷业务中建立客户经理制度,信贷业务是信用社的主要业务,需要一批专业的金融人才来管理,同时客户经理也可以为农民解答疑问,提供咨询服务,为农民推荐更优惠的服务品种,并给农民介绍国家最新的贷款政策和各种信息。客户经理不仅能推销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又能为农民选择最实惠的服务。
3.坚持以农为本,提升农业产业化升级
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实施民主管理,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如下作用: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农产品品种的升级、收割设施的购置等,提高农民、政府和信用社的收益。二要支持农村开拓休闲产业,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原生态生活方式,赋予农村的各项资源以商业价值。比如“农家乐”产业可以让人体验乡村生活,农村观光产业可以让人体验种植的乐趣,这些产业发展都需要信用社的支持。三要大力支持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大规模的养殖业不仅能给农民创收,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四要支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疏通道路交通,完善灌溉设施,改进电路设施,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结论
可见,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可以为农民解决资金困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信用社只有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提供多种类的业务,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赵志星.农村信用社如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东盟博览,2013(09):125-126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产权,股份制
中国目前的农信社产权改革模式主要是从合作制过渡为股份合作制或转变为股份制。虽然经过试点改革, 中国农信社逐步走向产权明晰的股份制治理模式, 但是对于股份制农商行的潜在缺陷与未来如何更好地经营管理, 各地的农村信用社都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其次, 农信社股份制改革以后, 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是否还会秉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这些都是改革的困顿所在。农信社的改革依然在探索中前行。
一、中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问题之表现
(一) 所有权主体缺位
1997年《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对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地位与性质作出了规定。其中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农村信用社, 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信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力, 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此条规定, 农村信用社的所有权主体是信用社的入股人—社员。2003年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确立了银监会监管、省级政府管理和农信社自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实行间接管理, 或设立省级联社作为信用社的行业管理部门。而在中国目前的产权关系上, 信用社现有产权主体实质上由全体社员、省级政府和省级联社等行政管理机构组成。信用社事实上由国家和政府行政部门控制。政府在职能上出现越位, 限制了农信社的自主管理。最终社员的作为出资人和管理者的地位被弱化和虚置。社员无法履行真正的民主管理的权利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也无法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责任, 导致信用社经营中的利益主体、管理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难以明确。
(二) 产权不明晰
产权不明晰, 主要是指投资人的主体不明确。产权不仅指所有权, 它还包括了使用权与转让权、收益权、索取权、控制权等内在权利。当前农信社的产权制度仍然是混合产权模式, 出资方主要是各级政府, 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 信用社的性质还存有“官办”金融的迹象。省级行政管理的联社模式, 对下级联社的经营、分配、资产处置干预较多, 业务指导与行政指令的边界模糊, 造成了信用社不是对股东和社员负责, 而是对上一级的联社负责。总分式格局的核心是行政控制而非法人治理, 因此造成产权制度的边缘化, “三会”流于形式, 股东对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没有行使任何权利, 对法人没有任何约束, 对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也不承担任何责任, 信用社社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社的所有者。将其放于农村信用社, 则是指对信用社资产所享有权利的所有者中, 部分权利主体身份不明确, 部分资本不知道归谁所有。
(三) 现代金融企业产权制度尚未真正构建完成
农信社在长期发展中, 在民主管理、股权配置、激励监督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从持股结构看, 基层信用社是县联社的股东, 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 构成金字塔形的持股结构;从治理结构看, 省联社对市、县联社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形成倒金字塔形的管控结构, 产权关系与管理职能存在内在矛盾。省联社对法人社高管人员人事提名任免和对经营活动的行政指令, 致使信用社股东对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 对法人没有任何约束, 形成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架构的矛盾和问题。推动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有别于大银行和城市银行的社区性现代农村金融企业, 农信社改革的路还很漫长, 仍面临着如何大力推进、继续深化的艰巨挑战。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制度模式评析
股份制商业模式将现有的农村信用社按照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 改造成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归股东所有, 风险由信用社作为独立法人以其全部资产承担, 业务将完全商业化, 并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份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谁投资, 由谁管理, 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 明晰了产权关系, 可以有效解决合作制条件下农信社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农信社实行股份制改造后, 继而可以实现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权的分离。股份制具有较强的吸纳资本的功能, 可以有效解决合作制条件下农信社资本金不足, 股金稳定性差, 抗风险能力薄弱的问题。
然而, 在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中, 无论是从股份合作制过渡到股份制, 还是直接向股份制转变, 农村信用社始终强调坚持为三农的服务方向与根本宗旨不能改变。但是由于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 农民持股的比例大大降低。农民们依旧担心, 农信社股份制以后, 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偏离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从一定程度上不能正确处理和调整农业、农村和农民利益。农村商业银行以追求其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 因此在房贷上必然会加大贷款的审查限制, 提高贷款利率, 缩短借贷时间, 不利于维持农村经济弱者的发展。
现阶段虽然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但仍步履沉重。2012年7月, 全国首家被批准破产的农村信用社———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已正式进入司法程序。这是中国农村信用社历史上第一个破产的案例。中国金融机构的不灭“神话”即将面临终结。最初的信用社, 大部分出资来自国家, 农民的出资只占很少部分。多年来信用社的体制改革虽然经历了很多次, 但“官办”是一以贯之的。在实际运营中, 央行和地方政府曾拿出大量资金给信用社的亏空买单, 因此其作为独立的金融法人所承担的破产风险大大降低。然而随着农信社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制,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农信社承担的风险也逐渐增强。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作为服务尚村三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最终因资不抵债走向了破产程序。在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破产案例中显现的问题是:农信社的经营状况的信息披露与破产后储户的权益该如何保护。其次, “无法可依”也是股份制信用社申请破产的程序中, 相关监管机构、法院等面对的问题, 而目前可提供的法律仅仅是《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如果涉及破产, 要处理的不仅仅是股东的权益, 而且公众存款安全是一个难题。目前, 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被广泛讨论的银行破产法还没有出台。上述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对于规范信用社等银行机构的破产程序等问题显得较为必要。
三、完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
(一) 健全农村信用社法律法规体系, 为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法律、制度和规章是农村合作金融开展业务取得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农信社在中国金融组织体系中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特有的职能, 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要区别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系统的发展均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如美国在1916年通过《联邦农业贷款法》, 以此创办了合作农业信贷系统。其后又通过多次法律修正案, 不断完善其农业信贷体系。德国早在1889年就有了合作社立法, 并以此制定了《德意志合作银行法》, 对合作金融的设立条件、经营管理、业务范围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 极大促进了合作金融的发展。中国目前没有专门的规范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法律。因此建议中国颁布专门的《农村合作金融法》, 明确金融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性质, 切实保护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 规范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其次, 依法界定农村信用社、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权责范围, 保护产权收益, 防止越权管理, 保证农村信用社现代产权制度构建和现代金融企业建设和发展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 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
要根本解决农村信用社产权模糊问题, 明晰产权归属, 推广多元化产权模式。而股份制改革是推动产权明晰的有力的、便捷的途径。因此建议逐步从合作制向合作股份制和股份制改革。在改革中需坚持为三民服务的原则。重建产权制度, 加快推进多元化产权改革, 分散股权, 民主管理, 群众监督。信用社要扩大入股范围, 提高股金额度, 更广泛地吸收属地农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战略投资资本, 推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模式, 产权形式可采用独资控股模式与股份比例模式。
伴随产权改革, 农信社应当改善经营管理, 逐步提升农信社盈利和竞争力。农信社要统筹发挥政府、市场和自身三方面作用, 着力推进全面风险机制建设, 持续改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监管指标, 保持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整体稳健, 逐步提升农信社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应当确立“三会”在内控机制中的核心地位, 摒弃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要确立社员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地位, 增强农户和企业股东的参与意识, 保证管理层真正代表大多数社员的利益。要明确社员代表的权利义务, 确保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建立社员大会的诉讼制度及重大决策的信息发布和听证制度。必须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 保证其对理事会的监督作用。对于监事会的人事权由社员大会掌控, 使监事会机构能得到独立。政府部门要弱化经营决策者地位, 改变一元化决策体制。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 逐步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股权为连接、以规制为约束的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新型关系。
(四) 建立职责明确的多层次监管机制。
要确立信用社内部监管、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外部监管体系的主体地位。省联社的行业管理职能应逐渐淡化, 逐步改为以行业自律性管理为主。银监会要主导监督和约束政府部门对信用社经营的行政干预, 银监会依法对农信社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的合法性、与风险性进行核准、检查、监督。要健全分类监管体系, 建立针对服务三农的特 (下转156页) (上接142页) 殊业务领域的贷款风险、存贷比监管规则与责任办法等, 以监管约束和政策激励引导和督促农村信用社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同时, 建议完善信用社的信息披露, 加强行政审计和外部社会机构的审计监督。
中国的农村金融合作体制产权制度形式单一、管理体制变化频繁, 要转变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虞艳雪.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的法律完善[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1:19.
[2]http://news.163.com/12/0227/14/7R9B2J9N00014JB5.html.
[3]刘沫茹, 刘国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问题探析[J].学术交流, 2011, (6) :68.
[4]许利平.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法律问题探讨[J].山西科技, 2008, (2) :74.
[5]沈潭强, 陈良军.21世纪中国农村合作金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6]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7]刘艳琳.农村信用社产权模式的法律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5) .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5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规范农村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发 〔2004〕 6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监管局:
近年来,随着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及其联社(以下统称信用社)代理基层国库业务逐年增多。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13个县级支库和7421个乡(镇)国库业务由信用社代理,其中,乡(镇)国库的代理数量占金融机构代理总数的56%。
在代理国库业务中,大多数信用社能够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较好地履行了代理国库职责,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近期有关代理业务检查中,也发现少数信用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会计科目使用错误。如有些信用社将代理国库业务放在“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委托及代理负债业务”或“活期存款”等科目中核算;有些信用社则对由县财政拨付乡(镇)政府主要用于发放工资的财政性存款,只在“财政性存款”科目中开立了“工资专户”进行核算等。二是将其他业务纳入国库业务专用科目核算。如有些信用社在“财政预算外存款”科目中除核算应在本科目反映的乡(镇)财政的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外,还把其他资金也纳入此科目核算。三是信用社代理县级支库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不规范。为进一步规范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根据《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及有关信用社代理县、乡(镇)国库业务的规定,现通知如下:
一、规范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会计科目的使用
(一)根据信用社代理县级支库业务的需要,增设 “2016财政预算专项存款”科目和 “111待转国库存款利息”表外科目。新增设的会计科目从文到之日起使用。
1、“2016财政预算专项存款”科目核算代理的县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收入、支拨或上解。该科目下按存款类别设置明细账户,存入款项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支拨或上解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该科目排列在“2015财政预算外存款”科目之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填列在“短期存款”项目中。
2、“111待转国库存款利息”表外科目核算按规定利率和计息范围计算的国库存款利息。计算的应付利息记收方,收到人民银行划转来的国库存款利息记付方。
该科目排列在“110已置换不良贷款”科目之后。
(二)为了区分代理乡(镇)国库和县级支库业务,在“2014地方财政库款”、“2015财政预算外存款”、“2013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下分别增设“县级地方财政库款”、“县级财政预算外存款”、“县级待结算财政款项”二级科目。上述二级科目由信用社省级管理部门按规定设置。
1、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必须使用“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核算国库业务。
2、信用社代理县级支库业务必须使用“县级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县级财政预算外存款”、“县级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和“待转国库存款利息”表外科目核算国库业务,以上各会计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详见附表。
二、关于财政存款的缴存与计息
(一)代理县级支库业务使用的“县级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县级财政预算外存款”、“县级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中核算的存款,纳入全额向人民银行划缴财政存款的范围,其中,除“县级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之外,其他三个科目纳入国库存款计息范围,由人民银行计付利息。信用社应于收到利息的当日将利息收入转入“县级地方财政库款”科目中的相关账户,信用社不垫付利息。具体计息办法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44号)规定办理。
(二)代理乡(镇)国库业务使用的“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核算的存款,视同一般性存款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其中,除“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外,其他两个科目纳入国库存款计息范围,由办理乡(镇)国库存款业务的信用社直接按单位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具体计息办法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乡(镇)国库存款及信用社代理支库库款计息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88号)规定办理。
三、关于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
(一)各地信用社要严格按照全国信用社统一会计科目中设置的专用科目进行代理国库业务的核算,不得擅自设置会计科目或在其他会计科目中核算代理国库业务。各地信用社要严格按照代理国库业务的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制定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办法,并严密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切实做好代理国库工作。信用社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经常性地对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不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相关账务核算存在差错的要及时进行纠正。
(二)人民银行各级国库部门要加大对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的检查力度,督促信用社严格按照规定经办代理国库业务,在审核中,对存在违规操作行为的信用社,要依据《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严肃查处。各银监局在对信用社的日常监督管理中,要把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纳入监管工作范围,对违规办理国库业务的信用社也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三)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及省会(首府)和计划单列城市中心支行要会同各银监局,及时将此通知转发至辖区内信用社,并督促其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一月九日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6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新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改革措施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概述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概述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简称,它是由我国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构成,采取民主的形式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设立的目标是为全体社员提供金融服务,而农村信用社属于农村合作的金融机构,特点包括:1、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2、农村信用社是信用合作机构;3、农村信用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特点:组织模式的特殊性;业务职能的独特性;业务流程的简易性。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的概述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产权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经济所有制关系中的科学产权制度,目的是为了管理和约束商品经济中的财产关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保障商品经济平稳运行。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协调和保障的制度决定。产权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利率决定理论的概述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决定下,利率主要是由供求双方所决定的。但是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有五个利率决定理论的规则。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2、古典利率理论;3、凯恩斯利率理论;4、可贷资金理论;5、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导致了管理主体过于混乱,人民银行不仅需要监督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清康,还肩负指导其业务的经营,其中还包括对农业信用社人员的考核工作,人民银行肩负众多职务,可谓是扮演着“裁判员”和“运动员”两个角色,这种模式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人民银行的管理者难免会出现职务的混乱。其次,外部力量的干预阻碍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信用社设置了理事会和监事制度,但都是没有实际的决定权利,外部的干预力量很大,尤其是政府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管理机构,其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并不是专业的管理金融机构的场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农村信用社受到了强烈的外部干预力量,严重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在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二)农村信用社利率设置不科学
农村信用社利率设置的不科学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合理的利率设定机制。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的决定权在于各联社,联社统一进行调整和管理,设定出一致的农村信用社社贷款利率方案,完全忽略了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使是在一个省内的不同区域也存在着很大的经济水平差异,不同情况的地区仍然采取统一的贷款利率,完全背弃了择优扶持的政策。
(三)农村信用社产权规定不明确
农民、个体和私营企业共同入股组成了农村信用社,但是农村信用社到底是谁的还是不能确定。社员没有权利将农村信用社的决定权转让,不能对产权进行合理的保护,入股的社员只是名义上的产权所属关系。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亏损和收益的承担者是国家还是社员仍然不能分清,也是很难明确的。
(四)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不到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类型要求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但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经营业务还是存、贷两种,缺少新形式的业务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城市中使用的信用卡在农村的使用也是受限制的,更别说是在农村推广网上银行和投资顾问了。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推进作用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首先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而省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必须采取措施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以其经济建设的职能协调资金的流动,防治资金的外流,以巩固本省新农村经济的建设。但是,省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也只是一个缓冲阶段,农村信用社只有做到“自主管理、自负盈亏”才能为新农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广大社员们要积极参与到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中去,高层管理人员有必要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情况作出公示,分配出专门的人员对社员们的问题和疑惑作出解答。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
农村信用社利率设定机制不仅要符合自身利益的需要,还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科学的分析贷款客户,合理掌握好利率的浮动规律。在利率定价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市场利率水平、市场竞争情况、自身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等几个方面,特别是要评估服务社员的实际情况,当地农民的收入和承受水平,不能一味的上涨利率,造成社员的压力。最科学的利率定价方式是使用基础利率加点模式,以信誉好的社员发放的短期资金贷款的最低利率为基础利率,在依据每一笔贷款的期限长短和违约风险,对基础利率进行计算。
(三)健全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
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合作制,在其改革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问题:一是以合作制的名义采取“治理治人治机制”的错误;二是忽视阶段经济的发展,一味的进行股份制改革。另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明确产权制度,形成多样化组织的形式,不同的区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产权结构,要学会因地制宜,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不能“一刀切”的制度,认为合作制或者股份制是正确的,没有最优秀的制度,只有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才是最适合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区域也可以有多种模式。
(四)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水平
农村信用社应当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大力推广新型金融服务。省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勇于创新。除了存、贷业务之外,还应该开展一些特色的乡村业务,比如:学业存款、结婚基金、养老存款等。此外,要简化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手续,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比较繁琐,返款率較低。一旦简化贷款手续,不仅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效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收益,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有效措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雪飞.对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制改革的探析.理论探讨.2004(2):18-19
[2] 杨红.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评析与制度创新路径再探.农业经济.2004.(5):30-32
[3] 曹芳.关于农村信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7):38-40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7
1.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概况
农村信用合作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于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就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 逐步成为国家设在农村的基层金融机构。在2003年由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 农信社获得了中央银行专项资金支持, 财政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其改革工作已经初步取得成果。中国不同地区农信社开始依据各地区不同发展状况展开了多样化的产权制度的改革。鼓励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省联社和农村商业银行方向进行改革。这一系列的产权改革一方面解决了中国农信社长久以来积攒的巨额亏损问题, 另一方面引发了针对该改革的一系列争论。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和监督管理阻碍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2.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目前从上而下的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管上来看, 依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银监会作为国家银行监管机构承担对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但是从银监会的职责上来看, 缺乏对于农信社营运情况的直接监管。随着改革的进行和权力的逐步下放, 省级联社的特别地位必然要求有更高层次的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监管机构为各地银监局.而目前地方银监局多授权基层监管机构。由于县级监管机构人员较少, 又要兼顾农信社和储蓄银行的监管, 很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银监会和省级联社间不但缺乏必要的沟通, 甚至在监管问题上也流于表面, 无法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另一方面, 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部运营和财务管理上看, 由于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发性组织, 大多数管理人员从农户中产生, 其自身的文化程度限制了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操作不规范, 对于违约农户缺乏适当的处理办法, 使得资金互助收到严重影响。在监事会方面, 成员素质相对较低, 面对风险也很难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 使得很多监事会形同虚设。虽然进行了产权的改革, 但是现代金融制度依然没有形成。
二、建立独立第三方监管的必要性
1. 建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将有助于农信社未来发展
第三方的监管组织应该由高素质的管理者, 金融师和会计审计师组成。独立的第三方监管的建立,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于农信社的监督管理, 降低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第三方监管应独立于中国银监会和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第三方独立机构, 专业负责审核监督农信社资金的来源, 运用和分配。
2. 独立第三方监管在农信社的资金管理方面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
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发布, 各地农信社大量吸收有一定资本的股东。对于通过发行法人股而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募集的大量资金, 该方案并没有规定明确的投资方向。由于中国农村信用社数量众多, 难以保证财务人员高素质, 错误地估计贷款风险会为农信社资金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根据银监会2010年要求在未来五年内完全取消资格股的规定, 农信社将由“一人一票”制转型为“一股一票”制。大股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使得农信社为“三农”服务的初衷难以实现。第三方监管的介入, 可以改善这些问题。首先, 第三方对各地区具体情况进行调研, 将不同地区依据风险进行分类。其次, 监管方应该为不同的风险类别分别设立分支机构便于分析管理和监督。再次, 在监管过程中, 第三方应帮助其监管单位制定合适的资金管理方案。最后, 第三方应在财年末独立出具该地区财务报告, 指出该地区存在问题和风险, 上报高层组织。通过这样的方式, 独立第三方能够通过高素质金融和财会人员来对农信社资金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防止了股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伤害农民利益。
3. 独立第三方监管在农信社营运管理方面也会起到相当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着权力分配混乱的缺陷。首先, 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社员代表大会没有成为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 自身受到信用社的控制和操纵。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规范制度还没有建立, 理事会受到上级的控制, 监事会流于形式, 无法发挥有效的内部监管, 信用社的经营活动更多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其次, 省级联社控制制度与法人产权治理机制相互矛盾。改革中将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政府, 使各省建立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 这使得地方政府拥有了控制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地方金融的权力。独立第三方通过介入农信社的营运管理, 可以有效避免经管班子集决策, 执行, 监督于一身。通过召集社员代表大会, 监管方可以更加贴切了解到社员的意见和需求。同时, 监管方的介入可以有效地降低用人风险, 避免农信社可能存在的任人唯亲现象, 进一步提高信用合作社的营运效率, 降低营运成本。
三、总结
总体来说, 中国农信社的改革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巨额资金支持下效果显著。然而改革中突显出的资金管理问题和营运管理问题亟待解决。独立第三方不依附于当地政府, 也不和当地农信社发生利益关系, 独立进行资金和营运的管理监督, 能够有效帮助农信社切实地实现为“三农”服务的目标。
摘要:中国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近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 然而在合作金融的监管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就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阐述了建立独立第三方监管对于解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了建立独立第三方监管从而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独立第三方监管
参考文献
[1]黎和贵.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经济论坛) , 2004, 01
[2]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 2001, 01
[3]蓝益江著.论信用合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4]喻科.农村金融改革初探[J].经济师, 2005, 01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8
一、 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1.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生产经营精细化程度的提高, 扩大了农业对资金的需求。因为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程度也要不断提高。如同样的农产品销售, 过去在包装上不是很讲究, 现在大部分农产品都需要品牌, 需要包装, 需要营销, 而这些工作大部分由农业龙头企业来承担。所以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
2.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生了许多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这些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 要求农村信用社来支持。
3.支持农村中小企业。
农业现代化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 在这个转折过程中, 许多农民将从农业中转移出来, 一小部分创业办实体, 成为企业家, 成为商人, 大部分成为产业工人。农民在创业办实体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面广、量大。
4.支持种养业规模户。
现代化农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可以用一个“大”字来概括, 特点是规模大, 资金需求量大。即使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 已经形成了农产品的集中产出区域, 成为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所以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支持种养业规模户的生产经营。
5.支持加速资金周转。
农业经济发展的结算渠道不畅, 农村异地汇款结算难,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纷纷从乡镇撤离, 在乡镇保留的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只具有同城、同地汇兑结算功能, 而不具备跨省等异地汇兑结算功能, 这就为农产品的大量外销在资金结算上设置了障碍, 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所以要支持农村加速资金周转。
6.支持农民改善生活。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农民已经尝试消费贷款, 如购车贷款, 旅游贷款等已经出现萌芽。同时环境建设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经济发展的目标, 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民要更好地享受生活必须改善生活环境, 农村环境建设中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农村住房的小、低、散局面必须改变, 都有很大的资金需求空间。
7.支持农村环境建设。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 没有城镇化作前提, 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达到。在城镇化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明显。小城镇的开发贷款, 城镇建设贷款目前都已经发放。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手段
1.资金手段。
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 可以说资金是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手段。离开了资金支持, 尽管可以从其他方面体现一定的支持, 但是其他支持是无法代替资金支持。
2.利率手段。
利率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 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也是资金的使用代价。如果利率高, 即使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量大, 农村、农业、农民使用资金的价格和代价也大, 所以支持的效果就相对差。反之就大。
3.信用手段。
农业贷款方式传统意义上只有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 如果仅仅以这两种贷款方式服务农业, 那么就远远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为担保贷款涉及担保者的信用问题, 目前对农村自然人的信用没有人能作出正确的评判, 所以农村中的自然人作担保缺乏信用支持, 法人大多是私人企业, 大部分不愿意为别人担保而承担偿还债务的义务。同时, 抵押贷款涉及到农民抵押物缺乏或者有抵押物而其抵押物权属证明难的问题。如, 农民的房产大部分没有“三证” (房产证、土地证、契税证) , 所以不可能作为合法的抵押物。因此, 抵押贷款的开展就比较困难。所以农村信用建设也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4.理财手段。
农民在投资理财方面金融知识缺乏, 而农村信用社既熟悉农村情况又有相对丰富的金融知识, 完全可以在理财方面为农民出谋划策。
5.结算手段。
农村资金汇划、汇兑相对还是比较难。所以推进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建设, 尽快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 这是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6.信息手段。
农村信用社相对来说在信息的掌握方面有较多的优势, 纵向来说既掌握国家的金融宏观政策信息, 又掌握基础农村实际情况, 可以说顶天立地;横向来说既掌握整个金融业的情况, 又掌握当地经济运行的情况。因此, 农村信用社政策信息和实务信息都比较充分地掌握, 完全可以把信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法
确定了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手段, 那么方法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运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使手段发挥最大的效应, 从而使支持对象更好地受益。就泽州市农村信用社来说, 支持新农村建设可以用以下几种主要方法。一是在对象上:一般支持和重点支持相结合。二是在时序上:季度支持和年度支持相结合;三是在方式上:常规支持和创新支持相结合;四是在数量上:结构支持和总量支持相结合。
四、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有了支持对象、支持手段、支持方法还不足以达到支持的效果, 最后必须有支持的措施作保证。从泽州农村信用社来看,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效果。
1.加大筹资力度, 满足资金支持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目前最重要的手段是资金手段, 所以农村信用社自身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才能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职责。要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 必须加大筹资力度, 扩大资金总量。除此以外, 政策上要保证农村资金用于农村, 这样农村信用社就有资金实力。
2.改善经营管理, 保证利率支持的开展。
利率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作保证,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要求农村信用社让利于新农村建设, 如果农村信用社本身经营管理不善, 让利以后就要亏损, 就没有办法让利了, 也没有让利的能力。所以, 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发挥利率手段的作用。同时, 只有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 才会灵活运用利率手段, 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
3.提高人员素质, 承担信用支持的责任。
信用手段、理财手段、信息手段的发挥都需要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因为这些手段的发挥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人掌握相当程度的知识。如信用手段的发挥需要人掌握一般的信用知识, 掌握信用评估的知识, 掌握担保抵押的知识, 掌握信用法律法规的知识。理财手段的发挥需要人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 掌握证券投资的知识, 掌握最前沿的金融知识。信息手段的发挥需要人掌握基本的经济金融动态, 掌握经济金融的政策变化, 掌握当地当时的经济社会的一般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信用支持、理财支持、信息支持的责任。
4.完善支付体系, 确保结算支持的成效。
农村信用社要加快自身信息系统建设, 提供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加入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建设, 扩大票据使用和流通范围, 结算功能;尝试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 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 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 逐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结算服务现代化;不断推进结算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开发适合农村实际、农民喜欢的结算服务品种, 真正方便农民的非现金支付;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 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 逐步推进农村结算服务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结算手段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5.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支持方法的效果。
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方法主要有:在对象上, 一般支持和重点支持相结合;在时序上, 季度支持和年度支持相结合;在方式上, 常规支持和创新支持相结合;在数量上, 结构支持和总量支持相结合。这些方法要提高效果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因为这些方法需要工作的协调性, 需要工作的重点性, 需要工作的统一性, 需要工作的主动性, 需要工作的创新性。而要做到这些内部管理是否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 只要内部管理完善了, 工作上的协调性、重点性、统一性、主动性、创新性才能体现出来。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方面的设想。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9
1、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体分析
(1) 农户金融需求分析。农户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单位, 其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用途上来讲, 农户的金融需求一般可以分为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农户的这两类货款很难定义和严格区分开来。因此, 金融机构限制农户生活性货款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生产性货款。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 农户在货款的周期和规模有不同的要求。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 有的农户开始从事生产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的行业如养殖业、农产品再加工行业等。这类行业资金需求一般要求在一年期限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规模较大的种植养殖经营户的资金需求则更大。目前农村信用社广泛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已不能满足其生产经营的金融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一部分农户依托城镇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开始从事第二、三产业, 这部分农户的金融需求也是不可估量的。而目前对于农村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 基层金融机构已无法满足。
(2)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分析。农村企业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需求。对于正在形成中的中小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由于缺乏健全的承贷机制, 其大量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严重制约了该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乡镇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产权制度和融资机制存在的缺陷、信用担保和抵押制度不完善、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主的素质总体不高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两类企业的贷款风险比其他类型的企业都大, 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不得已转向利率较高的民间间接融资。
(3) 乡镇政府金融需求分析。政府对金融资金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政府对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上。农村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境保护等, 由于这些投资基本上没有任何收益, 生产周期长, 又缺乏抵押品, 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发放贷款。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建设等。与纯公共产品相比, 这些准公共品产的投资相对有一定收益, 如果政府能够给予合理的政策优惠, 金融机构相对愿意发放贷款。在我国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不足的条件下,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必然成为我国政府的长期选择。
2、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特征
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地域上的多元化、差异性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不同, 因而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 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农民收入较高的农村地区, 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现代化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第二、三产业已经成规模。这些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层次比较高。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普遍要求金融机构提高资金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效率, 希望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 渴求简化信贷手续。许多农户和民营企业主希望掌握更多金融知识和有关金融业务的程序, 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户希望用好自己的闲置资金, 在个人金融理财方面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在证券融资、农业保险、人寿保险、代收代付、转账结算、证券交易等方面潜在的金融需求, 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的金融需求。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体制机制不健全, 机构功能不完备, 基础设施不配套, 扶持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使我国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从组织看还是从功能看都是不完整的, 除农村信用社外, 大多数农村既没有农民的互助金融, 也没有竞争性的商业金融;既没有保险, 也没有信托和担保。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比较高。而农村金融服务的高成本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分散化有关。首先,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 交通条件落后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市场高度分割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 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在放货过程中确认抵押品的成本高, 缺乏物权保障, 风险比较高。按照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制度要求, 在发放贷款时, 往往是抵押或信用贷款, 金融机构即便愿意向农民和企业发放担保贷款, 农村地区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和担保物。这样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最后, 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周期性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 造成农户和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面临许多潜在的风险。
2、农村金融服务城镇倾向
目前, 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构成, 但从发挥金融供给的角度看, 这四家机构在农村的作用并不明显。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 从业人员逐渐精简,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 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缺。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目前政策性金融主体地位不突出, 已演变为“收购银行”, 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
3、农村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需求
在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经营成为主流的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与经营行为的不断调整排斥着农村低收入人群、欠发达地区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在实际运作中, 支农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但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 目前改革举步维艰, 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所需大量资金相比, 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明显不足。农村信用社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和盈利的考虑, 在经营中也有日趋脱离“三农”的商业化倾向。有研究表明,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大部分上浮幅度达到或接近最高限, 增加了农户借款的成本。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农村信用社, 在贷款价格方面已经对大多数农户的金融需求产生了排斥性, 降低了农户对资金的可获得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增加了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 缓解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供求矛盾。但这些变化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户借贷以生活性借贷为目的, 以及主要从私人借贷市场获得小额、短期、高利率资金的基本特征。农户借贷资金短期化的根源在于农户缺乏满足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品, 就目前农户拥有的抵押品而言, 根本无法获得长期资金。因而非正式借贷市场倾向于供给风险较小的小额、短期资金, 而不是风险较大的长期、大额借贷。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讨
1、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提高自身实力, 加强对三农的服务意识, 采取积极措施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支农水平。虽然农业的高风险和低效益性与农村信用社商业经营目标有所背离, 但合作制中所固有的政策性与县域金融结构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仍应以服务三农为重要目标。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在兼顾政策性与盈利性的前提下形成层次性的支农信贷市场定位。对政策性较强的传统农业, 农村信用社应通过改进小额农贷管理的办法, 维持合理贷款规模。既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又要防止过度供给。同时, 农业信贷重点应向日益兴起的订单农业、规模种养及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新型农业转型, 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加大金融创新, 稳健扩大其在农业信贷中的占比。
2、定位商业性社区银行
农村信用社网点众多, 与农村居民关系密切, 具有社区银行特质。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特点, 以服务社区为突破口, 面向城乡居民开展个人零售业务。农村信用社过去将大量贷款投向了城乡社区居民, 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为其实现社区银行模式改造后,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基础。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社区银行将有众多优势为:第一, 可以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第二, 扩大经营规模, 增强资金实力, 有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第三, 可以实行财务统一核算, 优化员工管理, 减少开支, 降低成本, 有利于经营效益提高;第四, 由多家法人纳税单位变为一个法人纳税单位, 有利于减少税费负担。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社区银行能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形成资金优势, 有效地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而且,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经营效益将大大增强。
3、创新农村金融业务与服务
农村信用社应及时总结经验, 在逐步完善已有信贷产品的同时, 开发出有当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 如探索适合农民消费特点的耐用品消费、婚丧嫁娶、小城镇住房建设等消费贷款产品, 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户产业特点的大额农贷、中小企业等实际的生产性贷款, 探索利用农户宅基地、门店和机器设备等作抵押物, 拓宽农户抵押物的范围。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创新组合性信贷产品。组合性信贷产品就是将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 为客户提供综合信贷服务。针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金融需求, 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 在贷款、承兑票据兑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等。
4、积极开展消费贷款
国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政策后, 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因此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农户有着长期密切金融合作关系, 这对积极开展农村消费贷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 农村区域消费信贷有着不可估量的需求。根据农村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需求, 信用社要推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现代农业机械、建房及住房装修等特色的适销对路的消费信贷新品种。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特点, 信用社可以适当灵活地放宽申办条件。农村信用社要逐步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建立与消费信贷业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风险防范制度。同时, 要引导农民强化个人信用意识, 增强风险意识, 创造贷款条件。信用社应当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 使信贷消费逐渐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的保障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为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信贷担保机构, 由民间或政府出资组建信贷担保基金, 为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担保。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 由担保基金代偿, 以此分散贷款风险;二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贷款保险机制, 可要求企业对担保不足部分进行投保, 当企业不能归还贷款时, 农村信用社享有保险金的收益权;三是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通过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高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的能力。此外, 应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创业积极性, 以民营资本的启动缓和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的压力, 分流农村信用社资金风险。
摘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有着密切关系。但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服务水平低、具有城镇化倾向等问题, 无法满足农村多元化需求。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 要立足农村市场, 利用自身优势,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更好地支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金融需求,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韩正清: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 2009 (4) .
[2]陈斐、康松:掌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生产力研究, 2007 (1) .
[3]詹继生:新农村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3) .
[4]覃宇环:对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J].学术论坛, 2009 (2) .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10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
一、前言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农村的重要金融机构,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广泛关注,以及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将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中的金融合作机构,是在合作者共担风险、自愿合作以及共享利益的条件下形成,并在法律范围内为指定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大成效,但基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合作组织的属性逐渐失效,无法适应农村金融的需要,农村合作金融流于形式。
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原因
1、少数农村信用社的入股管理不当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中,其自身的发展与国家资金密切联系,其改革目标与政府的资金扶持相结合,政府激励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途径,以减少其贷款,增加资本。但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不足,如资产质量不高、亏损挂账多及资本的补充率低等,这些均使我国的农村信用社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难以实现资本充足的目的。基于这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农村信用社通过人为的方式,在短期内加大资本的充足,提高其资产的质量。也就是将准备到期或期限已到但无法实时收回的账款,采用展期或借新还旧的方法,将这些贷款转变为正常贷款,以减少不良的贷款。再者,有些农村信用社在实施入股管理时,操作过于简单,并且在发放贷款时通常将入股作为基本条件,甚至某些信用社为获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收集很多名为股金,但实为存款的假股金。
2、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归属不明确
农村信用社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于制定归属清晰的产权制度,目的是为了在合作金融中的所有成员间构建一项密切联系的产权制度。然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制度至今尚未得到正确落实,造成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还存在很多问题。自1996年起,我国的农信社脱离于农业银行,恢复合作金融组织的地位,农民可通过入股的形式成为社员,拥有其产权,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本应明确。然而我国多数的农信社并非新建,而是由多次变化的原有信用社发展而成,其所有者的权益归属不清晰。加上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实际操作时,规定社员入股的金额一致,享有保息分红并可随时退股等,这些与原本的存款差距不大,造成社员未能形成单独的产权,难以和农村信用社建立固定的利益约束制度。
3、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
首先,农商行的资金来源广于农信社。基于我国农商行的制度为股份制,因此,随着股份制的改革,其为我国的金融产业提供良好机遇,我国农商行的资金来源将更加广泛,不再仅限于农信社的成员资金。若农信社的发展迅速,符合上市的要求,我国的农商行将申请上市,以收集更多的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降低风险,从而满足“三农”的需要。其次,我国农商行的服务质量高于农信社。由于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当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要求提高员工的素质,改善服务质量。重视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北京农商行为满足客户购买国债的需要,销售一定数量的国债,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投资渠道。因此,基于上述因素,我国的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是必然趋势。
三、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信用社的管理阶层,信用社的内部管理阶层应尽量减少,以确保管理层的高效管理。努力适应于行政体制及行政区域,加快发展,以提前反映行政体制的变化趋势。其次,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加快生产经营,以扩大信用社的发展规模,从而提高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后,按照农村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促进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进程。依照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原则,将我国的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省县两级的法人结构。
1、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结构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多为县级的法人结构,消除乡级的法人结构,有助于机构的精简,扩大个体结构的规模,提高其生产效率。基于业务考虑,城市市区内未设有经营网点,因此,部分地级市未存有法人机构。此外,现有的行政体制为省管县的体制,将有利于效率的最大化。目前,县级行政体制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对农村区域实施最完整的宏观调控。建立县级法人机构,有助于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而建立省级法人机构将我国的省级信用社改制为省级农商行,利于扩大发展规模。我国农商行的组织结构为总行、省级分行、县支行。
2、解决好农信社的人员短缺问题
基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用人及分配制度已难以适应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要求。因此,应加以完善我国农信社的用人制度,以促进农商行的改制过程。首先,提高农信社的人员素质,按照工作要求,积极培训现有人员。考核农村信用社的人员技能,使其凭自身实力,找准自身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其次,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采用当代的人员管理方法,在各管理阶层中实施经理制度,设立更多等级的人才机构。最后,积极建设金融企业的文化,认真建设学习型的企业,使任何一位职员在工作中学有所成。树立员工爱岗敬业、勇于拼搏、大胆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作为应有贡献。
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律边缘化问题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农村的商业银行应依法开办发放贷款、公众存款及办理结算等业务,明确农商行中各机构的设立条件,以及明确农商行的法律主体地位。但在我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文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这些法律义务并未得到体现,因此,如何解决我国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律边缘化问题?首先,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律主体地位,保障其法律权益。重新修改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及《商业银行法》,明确我国农商行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结合农商行的实际情况,有效规定农商行中组织结构的设立。其次,依照我国《公司法》与《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有效可行的《农村商业银行法》,防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具体政策的随意调整,保证其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已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因此,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虽当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在改制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信用社的产权尚未明确,以及资产充足率不高,但只有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进程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包括改善农村信用社的人员问题、解决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律边缘化问题等,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
[1]、毛定荣,安文.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08).
[2]、向杰昭,王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人物,2008,(08).
[3]、张丽青,姜成彪.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挑战及对策[J].国际金融,2011,(07).
[4]、毛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10).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信用社策略选择
一、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一)新农村建设为信用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首先,稳固农业基础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这对信贷的需求量会不断猛增。
其次,缩小城乡差距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人.导致了农村公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对金融配套资金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对周期长的金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此外,城乡统筹发展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涉农产业升级、农业改造中需求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二)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1.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目前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银行也只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集镇设有营业网点,并且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各乡镇都设有分支机构,随着传统业务发展壮大,新业务不断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主力军的地位逐步体现,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
2.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管理经验。农村信用社虽经历了多次管理体制的变革,但是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始终没变。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理念,在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内控制度上都作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3.有一支比较成熟的员工队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人才保证。虽然整体而言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业务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但他们多是农村本地人,与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农民的信赖。他们扎根农村,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对农村各种信息看得准、反应快,为农村信用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4.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把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作为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层层落实化险责任,促进了农村金融稳定。随着全力推进创建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活动逐步构筑了农村信用社会的根基,这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二、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逐步退出,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残缺
近年来,农村的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在乡镇一级已没有机构。目前维持农村一线的金融机构仅有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而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农村信用社又受人员素质、自身硬件设施建设等因素的限制,结算服务,银行卡发展滞后,能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服务有限。
(二)信贷投放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仅靠农民自身实力,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要想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贷款投放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及不相称,信贷投放很不稳定,波动较大。二足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调整滞后。大额贷款难以满足。据调查,目前农村用于种植业,春耕生产等小额贷款需求,已基本趋于饱和状态。而农户真正需要的创业、经商、购买大型农用机具、养殖等大额贷款,却很难得到满足。
(三)费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重过土,存在较土的经营风险
资本金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其信誉和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补偿风险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保障。目前农村信用社资本规模较小,股金筹集困难,又长期不注重资本积累,资本金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资产安全性差,资产形式单一;没有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流动性弱。农村信用社资产经营中蕴藏的巨大风险,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影响信用社的支付,甚至危及生存。
(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户偿贷能力低
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农业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的特殊产业。农业项目周期长,反应慢,适应市场能力差,又受限于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而农民作为经营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接受较慢。农村经济,十分脆弱、原始、粗放,规模小,积累少。“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对农村信贷投入的风险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赢利性的金融企业,它在发展业务时首先考虑的是利润。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的农户偿贷能力低下的问题,成为阻碍信贷市场扩展的重要原因。
(五)农信社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
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素质在金融机构中较低。信用社受过中、高等教育的职工比重较小,有些人甚至没有高中学历,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员工的专业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总体偏低。员工(包括一些管理人员)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存在差距。管理人员的决策、指挥、创新能力不够,知识老化,缺乏综合型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一)树立支农新理念,大力推迁新农村建设
一要树立支农新理念,坚持“三个方向”。坚持“三农”方向,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的银行、农村的银行和零售银行”,切实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坚持市场化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双赢”方向,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控制信贷风险,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达到社农“双赢”。二要确立信贷新投向,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民向支持现代农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现代农村转变。要转变支农新策略,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经营活力
肖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在体制上、机制上、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创新,但有些方面还不适应经营发展和业务发展需要,很多困难和问题的存在还制约着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农信社存在着与农行脱钩时间短、自身底子薄而包袱又沉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大,因此转换经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一整套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服务农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三)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主动融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搞好信贷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要适当提高小额农贷额度,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积极试办和完善大额农户信用贷款、农产品质押贷款,满足当前农村日益增加的大额贷款需求。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社团贷款、各种权证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二是完善信贷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贷款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适当增加基层社的信贷审批权限。基层农村信用社单笔贷款审批权限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确定,增强基层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四是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区别不同贷款对象而执行不同的利率水平,以吸引不同资质的客户前来贷款。特别是对信誉好、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适当下浮贷款利率,减少其融资成本。五是积极扶持优质客户群。对信用观念好、资产负债率低、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客户群,农村信用社要适当提高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加快贷款办理速度。六是提供优质支付清算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建设.从而建立农村现代化支付系统,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代理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四)完善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是加强信贷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分级审批操作程序,推行额度授信管理,加强信贷基础工作,全面强化贷后管理。二是在会计结算操作过程中应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加强结算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由上至下的日常检查管理组织体系。三是在审计监督上,应坚持真实性审计、内部审计、信贷风险评价等工作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抓好整改。
(五)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对基层信贷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信用社员工的素质。作为一个信贷人员,其职责绝对不是简单的放款和收息,而要加强与农户的联系,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这就需要信贷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文化、社会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必须了解致富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各种信息搜集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分析能力,并及时提供信息给客户,使客户受益;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对农业运作过程中的简单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处理,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有综合的协调能力,能够接近群众,和农民打成一片。农信社员工素质的提高必然能促进农信社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
(六)积极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各类信用共同体
培育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信社可以利用自身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优势,以信贷为纽带,努力培育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创新信用合作机制,把专业化发展中利益各方组织起来,形成信誉共同体。加强与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各类基金组织、专业协会、担保公司等新经济组织的合作,形成各类信用共同体,开展贷款业务,解决农信社贷款难和农村分散经济难贷款的矛盾,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七)配合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国农村信用社 篇12
农村城镇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金融资源严重不足, 金融体系残缺不全, 金融机构屈指可数。在有限的金融机构中, 农村信用社首屈一指, 一直以来是农村金融供给与支持的中坚力量, 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3年7月以来的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目标之一就是更好地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可见, 分析和探究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基于此, 本文将实证分析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一方面, 分析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是否起到了金融支持作用, 农村城镇化与农村信用社之间内在关系如何, 存在哪些问题。另一方面,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和帮助。
1 相关文献综述
对城镇化与金融支持问题国内外学者作过一系列广泛的研究。Lewis[1]、Fei和Ranis[2]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最先进行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设计出“以城带乡”发展模式。戈德史密斯揭示了各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 提出了金融相关率 (FIR) 作为金融发展衡量指标[3]。国内对城镇化金融支持和农村信用社问题研究总体上是分开进行的。伍艳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中金融抑制问题, 认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城镇化发展[4]。黄勇和谢朝华实证发现, 我国银行贷款和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提出要强化金融支持效应[5]。王士伟探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认为农村城镇化离不开金融支持[6]。何静和戎爱萍分析了金融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创新方式[7]。关于农村信用社研究, 焦点在农村信用社改革方面。杨羽飞和梁山讨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标准, 包括改革安排对产权、行政干预、约束机制和支农服务功能的现实影响[8]。谢平等[9]、张雪春[10]分别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政府定位问题。朱静认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使其主要服务对象逐渐转向城镇居民、中小企业、个体户等, 农村信用社支农正在被边缘化[11]。周小川肯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成效,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12]。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 可知关于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的分析研究还是空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分析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2 模型介绍、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根据分析需要,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 选取城镇化率 (UR) 、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NXF) 和农村信用社发展指标 (NXD) 三个变量, 结合我国1981—2011年之间的年度统计数据, 实证分析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
2.1 模型介绍
2.1.1 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建立描述变量的模型。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 通过对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回归分析, 以估计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 避免了经济学先验理论的羁绊。VAR (p)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列向量, xt是d维外生变量列向量, p是滞后阶数, T是样本个数。k×k维矩阵"1, …, "p和k×d维矩阵H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t是k维扰动列向量, 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 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假设$是#t的协方差矩阵, 是一个k×k的正定矩阵。
2.1.2 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是包含协整约束的VAR模型, 常应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如果上述VAR (p) 模型中yt所含有的k个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则不包含外生变量xt的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的ecmt-1=%Tyt-1是误差修正项, 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T是协整向量。系数矩阵&反映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 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Γi是系数矩阵, 所有作为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的系数反映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短期变化的影响。
2.2 变量选择
2.2.1 城镇化率 (UR)
本文采用人口城镇化率 (UR) , 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农村城镇化水平, 该比重越大, 说明农村城镇化水平越高。
2.2.2 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NXF)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使用NXF作为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评价标准, 比例越高, 支持力度越大。
NXF=农村信用社贷款年底余额/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2.3 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指标 (NXD)
本文采用农村信用社每年年底的存贷款余额之和占GDP的比重 (NXD) , 作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指标。
NXD= (农村信用社存款年底余额+农村信用社贷款年底余额) /GDP
于是, 可以知道本文中yt列向量就是向量[UR, NXF, NXD]T, 后文就是以此向量建立VAR和VEC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的。
2.3 数据说明
文章收集了我国1981-2011年之间的年度统计数据作为样本, 所有样本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和历年的《中国金融年鉴》。尤其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农村信用社近年来的改革, 为了切实反映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后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状况, 数据将改革后部分省区的农村商业银行数据纳入其中。
3 实证检验与分析
根据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实证分析需要,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 对UR、NXF和NXD三个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基于VEC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
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UR、NXF、NXD序列是时间序列数据, 在建立模型进行相关检验分析之前, 首先要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以防虚假回归等问题。本文选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检验来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 原序列UR、NXF、NXD的ADF值均大于5%临界值, 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UR、NXF、NXD都是非平稳序列。D (UR) 、D (NXF) 、D (NXD) 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小于临界值的, 一阶差分都是平稳过程, 即时间序列UR、NXF和NXD都是一阶单整的。
注: (c, t, p) 为检验类型, c和t表示带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 p表示所采用的滞后阶数;临界值是在5%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的Mackinnon值, D表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
3.2 协整检验
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 检验UR、NXF、NXD协整关系。判断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是在VAR模型中完成的, 通过LR、FPE、AIC、SC和HQ准则选择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2, 即建立VAR (2) 模型。在VAR (2) 模型下对三者之间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注:由于VAR模型滞后2阶, 此处内生变量一阶差分滞后阶数为1;*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表2说明,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UR、NXF、NXD之间存在且仅存在着一组协整关系。可以认为城镇化率、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和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说明了UR、NXF、NXD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 但不能确定三者之间因果关系如何。为此, 本文基于VAR (2) 模型检验城镇化率 (UR)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 (NXF) 和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 (NXD) 之间是否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如表3。
注:表中对VAR模型中的每一个方程, 前两行是关于每一个其他滞后内生变量的χ2统计量, 第三行是所有其他内生变量滞后项联合显著的χ2统计量。
由表3在5%显著性水平下: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 (NXF) 、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 (NXD) 明显不能Granger引起城镇化率 (UR) ;UR、NXD也外生于NXF;而UR、NXF能够Granger引起NXD, 即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Granger原因。
3.4 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的估计
经过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UR、NXF、NXD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于是可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 (VEC) 模型。VEC模型估计结果为:
其中, ecmt-1=URt-1+0.4966 NXFt-1-1.6784 NXDt-1-0.1197
可以看出, NXF与NXD的短期波动每增加1%, 城镇化率将分别增加0.001 6%、0.018 6%。UR与NXD的短期波动对NXF短期变化影响分别为负和正。UR与NXF短期波动对NXD短期变化影响为负。从ecmt-1可以得出城镇化率、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UR=-0.4966 NXF+1.6784 NXD+0.1197。分析协整方程, 从协整系数可以看出, 长期内城镇化率与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与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并且由于正向作用系数为1.678 4大于反向作用系数-0.496 6, 金融支持和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在长期内的等量提高总体上能带来城镇化率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及相关建议:
第一, 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农村城镇化、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在长期中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 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在长期中稳定存在。那么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中, 长期来看, 需要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成果, 坚持商业化方向继续深化改革, 同时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二, 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出,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存在严重缺位, 未能表现出对农村城镇化显著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 检验结果也表明, 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确实能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根据这些实证分析结果,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参与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去,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同时受益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从而形成农村城镇化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 从VEC模型估计结果可知:短期中, 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力度和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使农村城镇化程度小幅上升, 但农村城镇化发展、金融支持加强并未带来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的提高;长期中, 协整方程表明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与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的等量提高总体上能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这说明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因为短期内效益的不明显而终止, 坚持长期的资金投入才能带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进步, 当然这种长期的持续金融支持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LEWIS W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M].Alle&Unwin, 1955:56-60.
[2]FEI C H, RANIS G A.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1 (4) :533-565.
[3]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44.
[4]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05 (2) :100-103.
[5]黄勇, 谢朝华.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 2008 (3) :91-93.
[6]王士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11 (7) :60-74.
[7]何静, 戎爱萍.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 2012 (1) :126-129.
[8]杨羽飞, 梁山.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 2005 (3) :169-176.
[9]谢平, 徐忠, 沈明高.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J].金融研究, 2006 (1) :23-39.
[10]张雪春.政府定位与农村信用社改革[J].金融研究, 2006 (6) :109-116.
[11]朱静.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调研——以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例[J].商情 (财经研究) , 2007 (12) :36.
【中国农村信用社】推荐阅读: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与模式探讨07-24
农村信用社党员观看筑梦中国观后感12-2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信用社2003年度%BC08-28
中国农村11-28
中国农村金融07-02
《中国农村科技》08-10
中国农村金融调查12-16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05-12
中国农村的未来07-03
中国农村社会分层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