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七步洗手法(共11篇)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1
七步洗手法教案
主讲人———张茂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2、培养学生从小爱清洁,勤洗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用具:
四瓶消毒液,四套护士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对于举手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奖励)
1、同学们今天在开讲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帮我猜一个谜语
“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手)
2、“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手,小手又有什么用途呢”(自由回答)
3、“手的用途这么多,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经常洗手吗”(让学生展示平时洗手方法)
4、我们要保持手的清洁,从小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今天就让我来教大家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指导学生洗手)
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知道手的各部分名称及洗手的方法(用消毒液代替洗手液)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三、组织学生操作练习)
1、请四名学生做小帮手,展示洗手方法,学生评价,获得护士服。
2、小护士带领全部分步练习,由班主任评判
(四、洗手注意事项)
平时洗手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学生讨论 洗手时,为什么不能檫太多洗手液或者香皂? 为什么洗手时水龙头不能开太大?
(五、总结)
1、养成良好正确的洗手方法
2、颁发奖励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2
“七步心理训练法”是由美国华裔孙金昌博士于1986年提出的, 旨在使各种水平的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训练步骤与方法。顾名思义, “七步”就是指这一心理训练过程包含七个步骤, 而每一步又涉及一种心理技能, 依次为:放松训练、控制紧张、积极性思维控制、自我调节、心理演练、集中注意力与能量控制, 且这七步中的每一步均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系统的训练程序、自我评定与训练前后的对比。
第一步为放松训练。最基本的放松训练是循序放松训练或称“渐进放松法”, 它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让每一组肌肉群紧张, 即让人体先处于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然后内心觉察、感受、体验这种紧张状态, 随后放松肌肉, 并体验放松后的感觉, 紧张状态与放松状态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5-8秒。放松训练不仅可以使运动员轻松自如地控制自身的肌肉, 保持动作的“流畅”性, 而且有助于克服紧张与焦躁情绪, 是进行想象训练、思维训练等其它心理训练的基础。
第二步为控制紧张。紧张程度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程度, 但过度紧张则会破坏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增加失误的可能性, 降低表现力。控制紧张训练包括紧张的识别、预防与控制三个方面, 其中紧张的识别主要涉及紧张的程度、紧张出现的具体情境与时间、紧张时的身体反应等, 而紧张的预防与控制则是在识别紧张的基础上通过放松训练技能对紧张情绪进行调节。
第三步为积极性思维控制。积极的思维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与行为, 而消极的思维往往会引发消极的情感与行为。所谓积极性的思维控制训练就是要克服消极的思维, 培养积极的思维。如经常回顾之前取得的成就, 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培养自己作为成功者的积极信念。这种自信有助于充分调动训练者身体与技术的有利因素, 展示协调而流畅的动作。
第四步为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既包括心理状态的调节也包括身体状态的调节, 因而自我调节训练相应地就囊括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两个方面。其中,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捕捉成功时的感觉来建立运动员内心深处的获胜感, 而身体训练的目的则在于提高身体的兴奋性。这一过程也需以放松训练为基础, 有助于调节运动员良好的身心状态。
第五步为心理演练。运动员发挥高水平最有效的心理演练方法是意象法, 也称形象—运动行为演练法。这种方法通常是要求运动员先放松, 然后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对运动的过程与情景等进行心理演练。心理演练的过程也是建立在放松训练的基础之上的, 而且可以提高训练者对获胜感的控制能力, 使其身心融合为一个整体。
第六步为集中注意力。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对运动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导致训练者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各有不同, 因而控制注意力的训练方式也有所不同, 但不论是哪种训练方式都包含有放松训练与心理演练的训练内容。
第七步为能量控制。这一步是“七步心理训练法”的最终目标。由于人体运动的能力需要体内能量的支持, 因而如何控制能量就成为运动员必修的课程。要控制能量首先就要体会能量的存在, 进而在此基础上支配与运用自身的能量。前六步的一系列心理训练都是为能量控制来做准备的, 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心理训练主导着运动员体内能量的最优化使用。
二对“七步心理训练法”的评论
心理训练的前提假设是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 而人的心理对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研究者在设计运动心理技术的同时, 也关注影响运动成绩的有关人际关系、目标选择等方面的内容。“七步心理训练法”旨在通过运动员自身的心理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 虽然所涉及的内容只包括自身的训练而非团体的影响, 但它不论是在设计的内容、具体操作层面还是在应用成效方面都具备着强大的优势。
第一, 身心训练的结合。众所周知, 无论是何种运动项目, 运动员的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自身身体能量的运用与技能水平的发挥, 而以往的训练与教育单纯重视运动员身体方面的因素, 忽视了训练过程中心理的调整。“七步心理训练法”正是将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起来的典型, 它是为提高运动成绩专门设计的一套心理技术, 既关注提高心理技能方面的技术 (如积极性思维控制与集中注意力) , 也关注加强身体、心理协调能力方面的技术 (如自我调节与心理演练) 。这种将身心训练结合起来的方式使得运动员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呼应了我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所提倡的身心健康教育目标。
第二, 内容的全面性。就运动员自身的心理训练来看, “七步心理训练法”涉及的心理内容较为全面, 将认知、情感与行为均囊括在内。在认知方面, 积极的思维控制训练主要针对的是运动者的思维;自我调节训练既包含对以往获胜情境的回忆, 也包含再次回顾以往的获胜感与体验, 涉及感觉与记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自我演练要求运动员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想象放松的场面, 以想象这一认知过程为焦点;集中注意力训练则主要是针对注意这一心理状态。可见, “七步心理训练法”涉及感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在情感方面, 控制紧张训练主要是针对训练中的紧张情绪。在身体力行方面, 以放松训练为基础的各个步骤皆体现出对身体放松的要求。
第三, 实践的可操作性。这七步心理训练既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前面的技能训练为后面的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 同时又具备部分的独立性, 亦适宜于训练者对某种最需要的心理技能进行单独的训练。该方法的操作性较强, 每一步训练都有较为明确的具体操作过程, 如适宜的地点与时间的选取、实际的做法等。任何初学者都可以依据“七步心理训练法”描述的具体步骤进行练习, 而无需具备特殊的前提条件。
第四, 运作的合理性。“七步心理训练法”中的每一步均包含三个部分:系统的训练程序、自我评定以及训练前后的对比记录。让训练者在大致了解了训练程序的内容后填写自我评定表格, 这有助于使训练者明确哪一步才是自己需要重点提高的心理技能, 若找到对自身有意义的心理技能就可以进入系统的训练程序中进行练习。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使用训练记录对比自己训练前后的变化情况, 只有在训练达到一定的成效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倘若之前的训练未奏效就盲目地提高进程, 无疑打乱了应有的顺序, 不利于见成效。因而, “七步心理训练法”中提供的这一运作程序较为合理。
第五, 应用的广泛性。“七步心理训练法”的初衷在于将这一系列的心理技能运用于实际比赛当中, 实现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它不仅有助于运动员保持身体放松, 而且有助于其保持积极思维, 控制紧张情绪。但这一训练方法的功效绝不仅仅局限于运动赛场上, 其应用范围之广得到了其他领域的印证。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当职者的工作压力, 这一训练程序都适用。现如今, 放松训练与积极的思维训练等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甚至作为修身养性的一项基本途径。
综上所述, “七步心理训练法”将身体与心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既具有内在的顺序性与逻辑性, 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成效, 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我们在关注自身因素的同时, 也不应忽视团体因素的影响, 因为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团体而独立存在, 团体对个人的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只有将自身因素与团体结合起来, 共谋发展, 才有助于达到更高的水平。
摘要:“七步心理训练法”是体育训练中引导运动员将身心加以结合的有效的训练方法, 本文试图在介绍这一训练方法的基础上, 对其内容与应用等方面加以评论。
关键词:七步,心理训练,述评
参考文献
[1][美]孙金昌著, 马铁译.七步心理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2]张梅.心理训练[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颜世富, 庄清, 李凌编著.催眠人生——心理训练与心理自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七步洗手最科学 篇3
无论是前些年的SARS还是近几年频发的禽流感、手足口病,这些疾病的传播都与手的卫生有密切的关系。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明确提出“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将洗手视为中国公民应该掌握的一种健康行为,可见勤洗手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素養之一。
肥皂+水洗手,降低疾病传播几率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对预防疾病有关键作用。医学研究显示,通过手的触摸最容易感染病毒。感冒的人摸鼻子时,手上便沾上了感冒病毒,它们随手被带到手帕、毛巾、门把手、电话机、桌椅等物品上,健康的人接触到这些地方,再用手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就可能患上感冒。因此预防感冒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不同感冒的病人握手,勤洗手,勤换手帕,改掉用手摸鼻、眼的习惯。
研究表明,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有150种细菌,而一双未洗过的手上甚至会有80万个细菌!要想避免所有病菌是不可能的,但是正确洗手是阻止病菌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培养勤洗手的好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就可以去除掉手上的大部分细菌。
美国感染控制专家近期研究发现,与用消毒湿巾擦拭等净手方式相比,传统的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方法除菌效力更强。使用肥皂和水洗手能够除去绝大部分病菌,甚至包括炭疽病毒孢子,其效力并不亚于使用含氯消毒剂,而使用消毒湿巾擦拭的方法消除病菌的效力最低。
据文献报道,仅仅是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加上清水洗手,就可以使皮肤疱疮的发病率下降34%,腹泻的发病率下降53%,肺炎的发病率下降50%,而容易在小孩子间传播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洗手:吃东西前后;处理食物前后,尤其是处理生肉和生鱼后;处理伤口之前;戴隐形眼镜和摘隐形眼镜时;上厕所前后;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尤其是当你感冒的时候;从一个拥挤的公共场所回家后;和别人握手后;给婴儿更换尿布前后;替换垃圾箱或处理垃圾后,以及任何会弄脏手的其他活动之后。
七步洗手法最科学
一个令人惊愕的事实是,绝大部分人洗手的方式都不正确。人们在洗手时,只是简单快速地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完成“任务”了,殊不知这样难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那么,正确的洗手方式是什么?
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因为这些东西最容易藏污纳垢,然后用流动水将手部充分淋湿,打上肥皂或洗手液。
标准的洗手方法叫七步洗手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互相搓洗,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互相摩擦;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相摩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拇指,在掌心旋转摩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交换进行;
第七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然后将手冲洗干净,冲洗的时候还要用手捧水先把水龙头开关冲洗一下,防止接触不干净的水龙头造成再次污染,也可取干净的纸巾包住水龙头再行关闭;最后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双手。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4
一、培训目的:强化全院员工的洗手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方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培训时间:2013年
月
日
三、培训对象:全院员工。
四、培训内容:手卫生知识PPT讲座、观看七步洗手法视频、七步洗手法操作训练。内网发布手卫生知识资料。
五、培训方法:
首先由院感办专职人员在医院
楼大会议室培训科室院感小组成员及后勤、职能部门负责人,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后由这部分人员再培训其科组全体员工。
六、考核方法:
(一)手卫生知识为书面考核,由院感办负责出题,全院人员参加考试。
(二)七步洗手法技能:
1、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科院感小组成员,由院感办牵头,与质控办、护理部作为评委,择期进行考核。
2、临床科医务人员、各行政后勤人员,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管理重点科室、院感病例多发科室负责人共同组成评委,择期进行考核。
七、考核标准:参照《七步洗手法评分标准》(详见附件2),80分为合格,于考核人员中每个科抽查1至2名人员进行手细菌培养监测,监测结果作为科室院感管理考核内容。
院感办
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 篇5
1.物品准备:流动水,洗手池,肥皂或皂液,干手纸巾。
2.口述“洗手与手卫生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双手代替洗手。
3.卷起袖子,暴露双手,打开水管,在流动水下,将双手充分淋湿(水管一直在流水,不关)。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第1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2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3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4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5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6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揉搓。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拇指在掌中揉搓。
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肘关闭水管。用一次性干手纸巾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洗手的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暂居菌。
幼儿园洗手活动反思 篇6
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它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思维并没有成人这样复杂,有时简单更易得出真理,单纯更易创新。他们没有思维缰绳的约束,在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教师无法预设的生成。
孩子们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的时候,在他们探索他们无知的事物时,我们老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并积极的帮助他们。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当,就会引起幼儿的紧张,使幼儿产生提防心理。因而,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并且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使幼儿明白:其实老师也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老师不是万能的,很多有趣的.知识还是从你们小朋友身上学到的。从而让幼儿懂得每个人身上都各有各的闪光点,只有尊重别人,相互学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获得创造需要的满足,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选择任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全面满足的体验.这样就让我们的孩子在浩瀚的大海中扬帆起航吧,哪怕只是一只小白船,迎接他们的一定是美好的明天。
幼儿洗手儿歌 篇7
剪指甲 小朋友,来洗手。我是一块小肥皂,小小指甲天天长,卷起袖,淋湿手。小朋友们都爱我,细菌专爱里面藏,抹上肥皂搓呀搓,要是手脏来找我,光靠洗手洗不掉,清清水里冲一冲,保管小手变干净。定期剪剪别长长。再用毛巾擦一擦,洗手歌 洗手歌 我的小手真干净。搓搓搓,搓手心,洗手了,排排队,洗手歌 搓搓搓,搓手背,玩玩具,小手脏,搓搓搓,手指缝。快把小手洗一洗,先卷袖子再开水,手心手背湿一湿。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抹肥皂,关上龙头甩三甩,搓出满手白泡泡,一二三,真干净!打开水龙冲一冲,再把小手擦干净。
洗手谣 小朋友们快快来,手指交叉搓掌心,跟我来学洗手谣; 两手握握搓指背; 先把小手来打湿,大拇指儿擦一擦,再把肥皂搓手上; 指尖掌心也要擦; 左右掌心擦一擦,手指手缝洗仔细,掌心手背也要擦; 再用清水洗一洗; 手指交叉搓掌心,细菌个个吓得跑,我是健康好宝宝。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8
对我院2007~实习大中专学生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的调查浅析
目的 探讨大中专学生对六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找出医学教学同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保护患者和自己.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看学生洗手方法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有158名大中专学生对此法听说过但不清楚,20名大中专学生不知道,只有22名大中专学生能正确操作,但不经常使用.结论 改进教学方法,缩短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势在必行.
作 者:何天兰 作者单位:广元市中医院手术室,四川广元,628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10 28(6) 分类号:G526.5 关键词:六步洗手法 调查分析 大中专学生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3、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洗手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看看自己的小手。
1、老师的手干净吗?(不干净,手上有粉笔灰。)手脏了怎么办?(应洗手。)
2、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怎样才能把脏手洗干净?启发幼儿说说洗手的顺序、方法。
二、出示挂图,介绍洗手的顺序。
先把小袖子卷起来,打开水笼头淋湿小手;然后抹上肥皂,搓一搓手,再把手上肥皂冲干净,关上水笼头,用毛巾把手擦干,放下衣袖。
三、教师示范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1、卷袖子。袖口一层一层向上卷或把袖子向上拉。边示范边问幼儿,为什么要卷袖子呢?
2、抹肥皂,搓手。卷好袖子后,将手浸在水中,然后再抹上肥皂,两只手心相对搓,手背搓,五指分开叉搓,然后把手上肥皂洗干净,一、二、三、轻轻甩三下,最后用毛巾擦干手,放下袖子,手就洗干净了。
3、提问:我们在一天中,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呢?启发幼儿说出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时要洗手。教育幼儿不要用衣服擦手,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洗一洗。
1、请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带领幼儿学念儿歌《洗手》。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10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洗手》,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了解不洗手的危害,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洗手》;
(2)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一、帮助脏脏的小毛巾
1.出示脏脏的小毛巾,教师配音哭声。
小毛巾怎么啦?
幼儿自由猜测。
2.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把我擦脏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哭?
(2)怎样让小毛巾不哭呢?
(3)小手洗不干净,会怎么样?(让幼儿知道不洗手或手没洗干净的危害,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二、正确洗手方法
1.讨论洗手的方法。
怎样把小手洗干净?
2.配合教学挂图念儿歌《洗手》,幼儿欣赏。
3.幼儿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三、什么时候要洗手
1.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饭前、便后、手弄得很脏的时候都需要洗手)
2.怎么能知道小手洗干净了没?(看、闻、摸等多种感官方式)
活动延伸:
督促幼儿吃东西前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附:洗手歌
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一搓。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也搓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再把水滴甩干净。
拿条小毛巾,小手擦干净。
教学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以一条脏毛巾的话题讨论方式进入活动主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具体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语言,再加上有徒手练习的铺垫,先前进行个别的纠正和辅导,使得实际练习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的真实过程,都学会了用正确方法洗手。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 篇11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幼儿园经常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往往会出现洗手马虎、玩水等现象。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之后,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很少自己独自洗手,都是长辈们帮着洗或是用毛巾擦干净。在了解孩子的这一情况后,为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洗手,我根据小班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在组织孩子洗手前和宝宝们玩起了“学做洗手大王”的游戏,并将洗手的过程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试图通过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从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通过学念儿歌,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若干;
2.手偶玩具豆豆熊和嘟嘟医生;
3.洗手儿歌动画及有关正确的洗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点心: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我请小朋友们吃点心。你们应该对我说什么呀?
2.请幼儿闻一闻点心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点心的的欲望。
3.谁想吃呀?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想吃,在吃之前我们先要做一件什么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4.如果我们吃东西前不去洗手会怎么样呢?
二、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看手偶表演
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豆豆熊为什么会肚子疼啊? 它应该怎样做呀?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洗手的,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4.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饭前便后不洗手及吃手现象,鼓励幼儿说一说洗手的重要性。
过渡语:嘟嘟医生会对豆豆熊说什么呢?
三、学习儿歌——《洗手歌》
1.引导幼儿观看洗手课件。
2.你们听到嘟嘟医生对豆豆熊说什么了吗?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
4.幼儿学儿歌。
四、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 “我是怎样洗手的?
2.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洗手液)——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指尖/拇指/手腕/拳头/——冲肥皂——擦手
3.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4.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如: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五、幼儿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教师:“现在我要分点心给小朋友吃了,大家先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2.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3.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
六、活动延伸:
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用语言或儿歌对幼儿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附:儿歌——洗手歌
洗刷刷,洗刷刷,大家一起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打香皂,揉起泡,指甲缝,扣一扣,用流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净,做个讲卫生的乖宝宝。
教学反思: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就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去动脑筋,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案洗手05-24
幼儿园中班洗手课件11-15
幼儿洗手随笔06-07
幼儿园洗手间可爱标语10-21
幼儿健康洗手活动方案05-13
幼儿园大班洗手七步法教案反思10-01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洗手》及教学反思12-20
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三原色―加色法原理》及教学反思11-09
幼儿园幼儿德育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