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小学作文(共8篇)
哈士奇小学作文 篇1
我,是一只高大英俊的哈士奇,在一大群狗狗里,你也能一眼就认出我来。但不知道为啥,主人总是叫我“二哈”,大概是因为他很喜欢我吧。
一天,主人出门了,留下我一只狗在家。哈,久违的跳垫子游戏,我来了!然后“砰”的一声,我跳到了一个松软的垫子上,真舒服!当我正玩得尽兴时,“咔嚓咔嚓,咔嚓……”的声音传来。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使我惊得一蹦三尺高,撞到了天花板上:不好,主人回来了!我还没把垫子放好呢!完蛋了!
主人马上打开了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站在门前使劲摇着尾巴,还一脸无辜的我。主人奇怪也问我:“怎么了,宝贝儿?”我跳了几下,叫道:“主人,我可乖了!”可主人毕竟是人,虽然善解“狗”意,但终究不懂狗话。于是,主人又问道:“你捣蛋没?”“没没没,不不不,我在家休息,啥也没干!主人,您就别检查了!”我慌慌张张地说。主人听出了我语气中的慌张,用带着质疑的口气回答:“那主人来检查检查哦。”主人刚跨进客厅,就发现了一个落在地上的抱枕。NO!大事不妙,赶紧逃啊,不然我就要惨了!
惹不起,我就躲,溜之大吉嘛。我撒腿就往餐桌下跑去,躲在里面,不敢出来了。主人检查完了,很是生气,硬把我拽了出来,把我的前爪拎起来,对我说:“怎么能这样呢?而且弄掉了很多个呢,去看看!”主人拉着我,往“犯罪现场”走去。我呢,则拼命地挣扎着,想逃离主人的“魔爪”。可我越是挣扎,主人就抓我抓得更紧。到了“曾经的‘游乐园’,现在的‘囚禁场’”,主人指着那些满是“小梅花”的垫子,质问道:“为什么弄成这样,嗯?”说时迟,那时快,我趁主人那放手的一瞬间,蹿出了可怕的“魔掌”,以离弦之箭的速度冲向了餐桌,再次躲在下面。哈哈,这次我可是把整个身体都缩在里面啦,主人再怎么也捉不到我了。
主人望着调皮可爱的我,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说:“来吧,乖,主人原谅你了。”我想:“哼,我才不信呢,我就不出来!”主人见状,很是无奈,只好用撒娇的语气又说了一遍:“快来嘛,主人真的原谅你了,出来嘛。”听了这话,我立刻高兴也跑出餐桌下,扑入主人的怀抱……
嘻嘻,这次赖皮成功!嘘,主人来了,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呢。我要去求食了。
哈士奇作文300字 篇2
我养过两种狗,斗牛狗——米菲,但它却悲惨的被一辆小汽车撞了,每当想起那一幕,我都会热泪盈眶。
还有一只小狗叫“拉登”,一只哈士奇。注意喔!这可不是炸美国的恐怖的分子,而是一只淘气可爱的哈士奇。
“拉登”来到我家时,才三四个月大,身体圆滚滚,胖乎乎的,蜷缩起来犹如一只大皮球。它的毛黑白相间,摸起来柔软光滑。一对小耳朵呈三角形,竖在头的两边,一对蓝宝石般的眼睛镶嵌在肉乎乎的小脸上。
它来到我们家一个星期左右时,我和爸爸一起带它去接种疫苗。顺便给它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它迫不及待地开始吃起了牛肉味的新鲜狗粮,吃着吃着,一扭身子,竟然掉进垃圾桶里,真是让我和爸爸苦笑不得呀!
哈士奇作文600字 篇3
有一天,阳光明媚,哈士奇呜呜叫着,眼睛看着我。我很无聊,不妨带这只懒虫去散散步,让它减减肥。
我和哈士奇一来到公园,它高兴地向嫩绿的草坪跑去,跳到溪里洗澡,又跑到树林里打滚,不过几分钟,黑白相间的绒毛已经染成黑棕色。我看时间不早了,带着哈士奇回家吃饭。哈士奇吐着那像剑一样红色的舌头,露出匕首般雪白的牙齿,飞奔到家里。
我刚吃完饭,一只流浪狗奇怪地溜到我家的车库里,是找我家狗玩吧。谁知它蹿向饭盆,一口把最大的骨头叼走过了。一会儿,哈士奇像老爷似到了饭盆前,津津有味吃起来,有点渴就去水盆里喝水。没想到流浪狗跑过来,衔起块骨头飞快地向前跑去。什么?竟敢抢?哈士奇注意到了,“汪!汪!”狂叫,张着刀剑般的牙齿和尖利的爪子,一股杀气扑向那只狗。那狗吓得丢下骨头,飞奔钻到车底下,久久不敢出来。
我也吓了一跳,那声音震耳欲聋,如果扑过来,我也会被他压倒,连忙躲到我们家门后面,后背出了一身冷汗,难道我们家的就是纯种的哈士奇?不像别人家的狗会拆家?眼前不由出现一幕幕往事:哈士奇一见到别人家的狗就会吼出凶猛的叫声,每次一叫,千万只鸟从树上飞到天空,有时也把我吓得心脏都飞了出来。
哈士奇的作文300字 篇4
我的邻居家里养了一条哈士奇,我经常去他家看这只讨人喜欢的狗。
哈士奇有尖尖的耳朵,明亮的眼睛,灵敏的鼻子,大大的嘴巴,舌头经常伸在外面,应该是想和我们聊天吧!哈士奇胸前长着白色的短毛,背上长着黑色的长毛,一眼看过去像一位披着黑斗篷的大侠客。哈士奇吃东西很挑剔,它只吃进口的狗粮和煎火腿,有时看到哈士奇在津津有味地吃煎火腿,我都想流口水了。哈士奇也很好客,每次我去它家玩,哈士奇总是第一个冲过来,摇着长长的大尾巴,围着我蹭来蹭去,我也高兴地摸摸它的头和耳朵,邻居说哈士奇一看到我去他家玩就特别开心。
我很想养一条哈士奇,跟妈妈商量了很多次,妈妈总是说养宠物要很有爱心,耐心和时间,等你长大了自己养吧。我想快点长大。
哈士奇性格特征 篇5
哈士奇性格 哈士奇性格特征
哈士奇来自西伯利亚,它是西伯利亚雪橇犬。楚克奇族(Chukchi)人,用哈士奇来拉雪橇,并用这种狗猎取和饲养驯鹿,或者繁殖哈士奇然后带出他们居住的冻土地带来换取温饱。
哈士奇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有的极端暴力,进入大陆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野性比较温顺。楚克奇人对哈士奇付出了很大的关爱来培养他们温顺友好的性格。这是一种对人类不设防的动物,几乎不会出现主动攻击人的现象。小哈喜欢玩耍,它能不知疲惫的和你玩上几个小时,多数情况是你累的吐舌头,它还意犹未尽,相当的活泼好动。而与活动量成反比的就是它们的食量。相对于同等体型的狗狗,小哈的食量仅有它们的2/3甚至1/2那么多,养起来实在是省口粮。而最让哈士奇主人满意的一点就是小哈很易保持干净,有时候,你的小哈可能一个月都没洗澡了,但是每天的`梳理会让小哈的毛不粘灰,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干净。
不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以为哈士奇是条绝世好狗,事实上小哈是相当散漫的。由于长期生活在寒冷极地的恶劣环境下,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它们相当有自己的主见,
资料
养了哈士奇,你就是养了一只超级漂亮的,但是却神经质、没主人意识、调皮的“白眼狼”。
哈士奇虽然是小型犬,但是力量大,一只便可拖动180千克的重,个性外向活泼,一出门就不见踪影,唤回率约为30%。想一只小哈能乖乖地跟在自己后面散步,绝对有点白日做梦的嫌疑。
哈士奇好奇心强且精力旺盛,是一种相当聪明的狗,在过去被用来在茫茫白雪中拉雪橇,为雪地中的人们指引方向。之所以有人认为哈士奇难以调教,天性好动好破坏等,是因为主人训犬技巧的缺乏,使哈士奇没有受到良好的调教,因而产生误解。只要你训练得当,它也能成为一只乖巧贴心的完美伴侣。只是哈士奇有时候的智商的确为负数,这点也是让大多数哈士奇主人最纠结的问题。
哈,真聪明小学作文 篇6
兔姐姐和兔妹妹抬着大木盆走了一会儿,天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可怎么办?她俩着急了。姐姐看到青蛙跑到蘑菇底下躲雨,灵机一动,对妹妹说:“咱们把大木盆当伞,我俩用手撑着,不就行了吗?”妹妹说:“对呀!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他俩就这样躲过了大雨。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彩虹,路上到处都是水,桥也被水冲倒了,我们怎么过河呢?妹妹看到一只蚂蚁坐在一片树叶上过了河,便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对姐姐说:“我们坐在大木盆上划过去不就行了吗?”可姐姐说:“不行,盆太小,我俩坐不进去,怎么到对岸呀?不过,我有一个好主意,你听着:我俩可以把大木盆当游泳板,然后我们扶着大木盆划过去,这样也可以呀!”她俩就这样过了河,并且河水还跟她们打招呼呢!
杨士奇简介 篇7
杨士奇
(1365~1444) 明朝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以荐入翰林院,充史馆编纂官。不久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擢为编修,寻选入内阁进侍讲,典机务,并辅佐东官讲读。永乐二年(1404)进左中允,五年升左谕德,兼侍讲。六年,明成祖朱棣北征,命辅太子监国。十二年遭汉王朱高煦谗劾,系锦衣卫狱,仍力言东宫仁孝,太子赖以得全。仁宗即位后,进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少保、少傅,兼兵部尚书。英宗即位后,与杨荣、杨溥共辅幼主,进少师。
士奇受知于仁宗、宣宗、英宗三朝。直文渊阁四十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有明一代第一。廷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皆为总裁。其为官举止恭谨,善应对,论事存大体,言辄有中。宣宗时,高煦之叛平后,力言赵王高燧不叛,使其未受株连。并请蠲逋赋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又请抚逃民,察墨吏等,民皆大悦。英宗时,首请练士卒,严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罢侦事校尉、慎刑狱、严核百司等,与杨荣、杨溥同心辅佐,朝政清明。士奇又善识人,所荐皆名士,但荐士必出其门,有攻己者,必欲斥逐。任其子杨稷横虐乡里,侵暴杀人;中官王振擅权,不能匡救,士论以此少之。正统九年以子下狱,忧死。诏赠左柱国太师。编著有《三朝圣谕集》、《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文渊阁书目》、《东里文集》等。
对杨士奇应做全面评价 篇8
——兼谈三杨在正统初政中的失误
2016-05-25 11:23:54
《北方论丛》 李凤飞,暴鸿昌
对于“三杨”学界一向持肯定态度,但对其过失却很少论及。本文则通过对正统初政的考察,认为正统时期宦官坏政,而致“土木之变”,三杨尤其是杨士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王振乱政虽已渐昭彰,“三杨”不但未对其有任何抗争,反而多承奉容悦之态,因而助长了王振的气焰,终于酿成土木之祸。这种局面的出现,当与三杨一向软弱圆滑的辅政作风和手法、为政不能处以公心以及他们的人品有直接关系。在三杨之中,而以杨士奇的人品最差,而且学行有亏,他所负责纂修的《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却有多处由于杨士奇“芟改失实”,曲笔回护。因此,对杨士奇的评价不应片面强调他在仁宣时期的功绩,也应看到他在正统初政中的过错和重大失误,从而对他做出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明朝永乐中设内阁,简翰林官直文渊阁预机务,至仁、宣时期,阁权始重。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久在内阁,“虽无相之名,而已有钧衡之重”。仁、宣之治,除了皇帝的作用外,后人多归美于三杨之辅政,“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英宗朝是明代由前期进入中期的转折时期,但正统之初,三杨皆在内阁,一般认为“正统之初,朝政清明,士奇等之力也。”〔1〕但仔细察来,宦官坏政,土木之祸,皆萌发肇端于此时,三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杨士奇更难辞其咎,分析三杨在正统初政的作用及杨士奇的人品与行事,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认识。
一
明宣宗死后,九岁的朱祁镇登上皇帝的宝座。当时宣宗的母亲诚孝张太后仍健在,委任三杨主持朝政,从表面上看此时朝政清明,社会升平,但王振擅权乱政之势焰也即形成于正统初年,至三杨身后发生的土木之变,只不过是王振擅政的结果而已。王振窃柄,又与三杨的软弱、牵就密切相关。所以“后起者争暴其短,以为依违中旨,酿成贼奄之祸。”〔2〕不是没有道理的,其中尤以杨士奇遭后人讥议最深。
正统之初,王振受宠,过问朝政,逮系大臣,献媚者见擢,抵牾者遭难,朝臣争相屈膝,百官望风而拜。据王世贞说:“国朝文武大臣见王振而跪者十之五,见汪直而跪者十之三,见刘瑾而跪者十之八。”〔3〕当时王振乱政已渐昭彰,却不见三杨对其有任何抗争之举。诚孝张太后在时曾对其权势有所遏制,史书载太皇太后斥王振导帝不律,欲赐振死,英宗及三杨皆跪,为之请,遂赦王振。有人对此评论说:正统初“王振以青宫旧侍,俨然自负顾命,其时三杨犹在位也。太后贤明,有汉马氏、宋高后风,当其责振掖庭,呼刃加颈,三杨能叩首力争,远窜裔土,势如摧枯,非直、瑾城狐,外庭口舌比也。”三杨“所称舟楫之才,股肱之用者,„„坐令勃靼之祸伏于多鱼,石显之专萌于病已,而仁、宣之业,则几乎熄,朝廷尚有人哉!”〔4〕
其实,三杨对王振不但无抗争,且多承奉容悦之态,因而助长了王振的气焰。据载,英宗始立,王振还未敢问政,“传旨每立阁外,不敢人,三杨呼人坐以宠异之,振自是权侵重。”〔5〕从一些具体事实中可以看出三杨对王振之承奉,王振曾问三杨,“吾乡亦有可为京官乎?”三杨荐薛瑄,乃召为大理寺卿,但这们王振同乡,清直耿介,并不去拜谢王振,于是三杨语薛瑄之仆曰:“若主之擢,王太监力也,朝罢可诣谢。”薛瑄不为动,“明日退朝,又使人语之,终不往。振至阁下,问薛少卿安在,三杨为谢,且曰:‘彼将来见也。’”弄得三杨十分为难,最后“知李贤与瑄厚,令转语之,贤往道三杨意,瑄曰:‘厚德亦为是言乎?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6〕由此可见三杨对王振之媚,与薛瑄相比,实应有愧。王振窃柄与三杨之委蛇有直接关系,陆廉伯语及杨士奇时说:“文贞功之首,罪之魁也。”“内阁故有丝纶簿,文贞晚年以子稷故,欲媚王振,以丝纶簿付之,故内阁之权尽移中官。”虽然后来有人对此事表示怀疑,不知“此说何所从授”,但此事却“天下皆传之”〔7〕。想必出处有自,依据杨士奇晚年庇护其子杨稷之罪而献媚王振,此事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自东汉来,士大夫矜名节,莫盛于明朝,而于宦官擅权时尤著风裁,只就阁臣而言,成化时宦官汪直擅权乱政,内阁大学士商辂率同列极论汪直十一罪,认为“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就连万安、刘翊、刘吉那样的阁臣也俱以对,“引义慷慨”。正德间,刘瑾得宠窃权,内阁大学士谢迁、刘健,秉义固诤,誓不与阉竖同朝,致仕而去,其刚严之节令人钦佩。相比之下三杨于王振前,委蛇俯仰,不敢与抗,致使王振益肆。三杨听任王振势焰,说到底也就是为了讨好取悦皇帝,其私心可以洞见,所以史书评曰:“且太后闻振持上多不律,三杨独不闻乎?以太后命诛之易易,三杨未免以帝呢,太后春秋高,不足恃,宁存之以悦帝自便,则私帝以长振也,卒之反自厄,悔无为矣。”〔8〕
正统之初,三杨以垂暮之气,当奸人新发之锋,风裁已非曩时,自宣德七年至正统四年,内阁一直只其三人,三人虽皆年迈,但无身退之心,更无引荐同列与后劲之意,其以杨士奇为甚。这从王振与杨士奇、杨荣的下面对话可以看出,王振谓三杨曰:“朝廷事赖三先生,然皆高龄倦瘁矣。”杨士奇对曰:“老臣当尽瘁报国,”杨荣曰:“不然,当荐几个后生报主耳。”王振令具名,于是杨荣荐陈循、高谷、苗衷等。杨士奇以此责备杨荣,杨荣曰:“彼厌吾辈矣,一旦内中出片纸以某入阁,则吾辈束手而已,今数子皆是我辈人,当一心力。”〔9〕不难看出,杨士奇并没有荐后劲人阁的意思,推荐陈循等人,还是王振相逼问,最后由杨荣作出的决定。由于后人阁者在阁时短资浅,所以三杨身后,内阁已无力与王振相抗争,致使权归阉竖。
当时杨士奇等“未能汲汲畜养人才”,举贤以代,一些资历较深且清直端正,力持正议,可与宦官相抗衡的大臣被拒之阁外。如王直便是其中一位,“直以次当入阁,杨士奇不欲也”。据《玉堂漫笔》载:“王文端公抑庵知制诰几廿年,其出也,杨文贞公为之也。初,文端与文贞同闬里,且联姻,文贞雅重其人,欲留代已。文贞之子稷,恶状已盈,中朝士大夫皆知而不敢言,于是怂恿文端言,文端直谅人也,遂言于文贞,文贞甚德之,叹谢以为非君不能闻。文贞不久遂有省墓之行,实欲制其子也。稷之狡猾,已阴得文端之言而为之备,驿递中皆先置所亲,誉稷之贤,复扬言曰:‘人皆忌其功名之盛,故谤稷耳。’反以是中文端,文贞历数处皆然,稷复迎于数百里外,毡帽蜡油靴,旧青衫,朴纳循理,俨然谨愿人也,家中帷图书萧然,为恶之具悉屏去,而亲戚皆畏稷,交誉之,文贞遂不信文端之言,并以疑其妨已,及还朝,遂出之于吏部”。王直自己曾对其子孙说:“三杨不欲我同事内阁,出理部事,当时意不能无憾,若使不出部,丁丑正月当坐首祸,必有辽阳之行,安能与汝曹为乐!”〔10〕人才取舍,不是出以公心,而是挟带私意,以此可见。出以此心,使那些可与宦官抗衡的大臣未能得到重用,象李时勉那样方廉耿介,在王振面前宁死不屈者,未能得以重用反被杨士奇推为祭酒。〔11〕后人对杨士奇等倦恋权位无甚指责,而是责其未能举贤代己,“明代李贽曾对杨士奇评论道:“功成名遂身退难矣哉!然士奇实无可退之义也。唯有举贤以自代耳。„„昭圣临朝,裕陵幼冲,既委仗公,公亦义不得去,未可遽以不知止足为公病,当病公不汲汲畜养人才,犹然溺爱倚势败家忤逆子也。时有李贤、王翱、商辂、彭时皆在,可曰无贤?特公不汲汲耳。”〔12〕所以三杨身后的内阁已无力矫正王振之害,朝政已不可收拾,土木之祸后,朝政不是由内阁主持,而是由兵部尚书于谦主持,这除了于谦的个人能力和景帝对其信任外,与当时内阁没有权威阁臣有关,这种现象在明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以往学界对三杨一味称颂,缺少全面具体地分析,只看到杨士奇等在仁、宣时期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在正统初政的过失。仁、宣朝与正统之初所处历史条件不同,三杨的表现与作用及其历史责任也有差异,与三杨同时代的人也曾指出过,土木之变后,学士周叙自南京贻书王直曰:“永乐、宣德间,尝仰望少师东里先生,然即其举措,究其底里,士大夫公论,不容掩也,„„窃思三杨辅政之初一几也,不深思熟虑,自任其责,唯阳敛阴施,掩人耳目,虽曰自保,其实误国,致今岁七月之祸。此时先生与诸君子辅政之初,又一几也。”〔13〕此可谓允论。
二
在永乐、宣德间,颇有作为的三杨,何以至正统之初,任王振窃权,乃至阿意取容,依违蒙垢,致使朝政渐坏呢?
首先,从历史上看,这与三杨一贯的辅政作风与手法有关。永乐时,成祖英武自信,喜怒无常,大臣常得罪,三杨处此时,已养成谨慎行事,不敢抗争的习惯。洪熙、宣德时,仁、宣二帝信任三杨,君臣如鱼水,少抵牾与争辨之事,而多谋合之议,无须死谏之节。从而养成了小心进谏并进谏有方的习惯。三杨中杨荣是比杨士奇敢于进谏的人,但即使杨荣也十分注意御前进谏须小心谨慎,观察颜色。杨荣曾说:“吾见人臣以伉直受祸者,每深惜之。事人主自有体,进谏贵有方。譬若侍上读《千文》,上云‘天地玄红’,未可遽言也,安知不以尝我?安知上主意所自云何?安知‘玄黄’不可为‘玄红’?遽言之,无益。俟其至再至三,或有所询问,则应之曰:臣幼读《千文》,见书本是‘天地玄黄’,未知是否?”〔14〕此可谓在皇权专制下,明哲保身的经验之谈。三杨如此奉上,若遇英主明君,并不为过,所以在仁、宣御前能应对自若,即便皇帝不快时,也能婉转进言使其色霁。但若逢皇帝真正震怒时,也只能缄口沉默,如宣宗刚即位时,因李时勉曾触仁宗之愤,欲杀之,三杨无一解救之言,所以有人议道:李时勉“以得罪先帝、诏狱已甚则有之,乃狱未成,而驰命西市乎!此非法,而三杨不一苦口,何也?”〔15〕其实这是很符合三杨一贯作法的。到了正统时期,情况与仁、宣时又大不相同,英宗宠信王振益深,三杨不敢触其所昵,更不敢与之抗争,遂助长了王振乱政之气焰。
其次,三杨私心行事,为政不能处以公心,也是王振挟此预政的重要原因。如正统四年,福建按察佥事廖谟杖死驿丞,而“丞故杨溥乡里,佥事又士奇乡里也,溥怨谟,论死。士奇欲坐谟因公杀人,争议不决,请裁太后。”王振于太后前曰:“二人皆挟乡里,抵命太重,因公太轻,宜对品降调。”太后感觉王振之言较公允,于是“太后从之,降谟同知。振言既售,自是渐摭朝事”。有人议论道:三杨“乃竞庇乡曲,争辨朝堂,振阳持平允之名,阴得中宫之喜,然后知三杨之瑕,振固已窥之早矣。匡衡人相,不制弘恭,胡广之公,难除甫节,心薰禄位,志怵祸机,前有馋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而小人遂乘其隙也。”〔16〕三杨中以杨士奇私心为重,杨士奇溺爱其子杨稷,同乡曹九鼎以典史人试礼部,“称稷循谨,文贞喜,廷试为预露题意于九鼎,九鼎得为状元”。曹九鼎称颂其子而夺魁,王直转述其子恶迹而出阁,西杨之私可见。又载杨士奇之婿客京师时,有知府赃败人狱,走赂其婿,“文贞不得已,当问理时,遣人饮知府,狱法官闻之,为停讯,卒脱还职”。以己之私,何以制止王振行私乱政呢?所以“至谓文贞因子故颇善当振,遂以丝纶簿付之”。〔17〕不是没有可能的。前面所述薛瑄因王振同乡而见擢,三杨曾再二再三授意薛瑄去诣谢王振,其实杨士奇本人就很热衷于此道。如杨士奇“欲识吏部李贤,示意南阳守陈正伦,因邀往见,贤不肯,曰:‘无一面之雅而造门,是求知也。”〔18〕己亦如此,令薛瑄诣谢王振就不足为怪了。
每读《明史》杨士奇传,常百思不解,杨士奇平生无大功大德,何以誉满终身?细而察之,三杨中,若以能力论,西杨远逊东杨,杨荣最负经世之财,尤谙熟边事,遇事谋而能断,运筹猝应,“内阁顾独推荣,士奇诸不及”。成祖刚愎自用,“群臣奏对少称旨,独爱荣才,时怒他大臣不省事,荣至辄霁威”。历永、仁、宣数朝,翼赞之功“有大过文贞、文定者”。另外,杨荣还乐于解救因言获罪的清直之士,如李时勉、方贵、夏原吉等“皆以荣获解”。〔19〕有段文字很能说明杨荣的处政能力:“东杨天资明敏,有果断之才,中官有事来阁下议,必问曰:‘东杨先生在否?’知不在,即回。凡议事未尝不逊,西杨或执古以断,不可行,已而卒就东杨,灼然可行而无碍也。每秋,敕文武大臣赴宪台审录重狱,自英国公而下俱逊避,俟二杨先生决之。西杨讯之未尝决,至不可了,东杨一问即决,庶几子路片言折狱之才,众皆叹服。”〔20〕以《明史》西杨与东杨二传相比较,则西杨善处事而已,在君臣之间,尤其是在皇族与后宫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处理得体,而在军政大事上的为政才识与能力则远逊杨荣。
以人品论,杨士奇也逊于杨荣、杨溥。杨士奇子稷恶贯满盈,但杨奇惑溺其子,助长了杨稷恶迹,使其为害一方。正统七年,江西泰和县民奏杨稷豪横不法百余事,讼词所连者竞达几千人。当时英宗命执杨稷并连重者三百余人,杨稷居乡横暴,“挟父势,掘他人墓葬己祖,多养无赖子为奴,强夺婚姻家田地子女,擅抽分商货,屡杀同乡无罪人。”〔21〕无恶不作。正统九年九月杨稷死于锦衣卫狱中,据《玉堂漫笔》载,当杨稷论死时,杨士奇仍欲援仁宗所赐子孙贷死赖赎罪,以救其子,其溺子之心可见。这位貌似公正无私的宰辅却因此受到舆论的谴责,当时一些在朝言官弹劾杨士奇“不能教子齐家,何以服人事?”正统九年,这位惑溺宦官的英宗皇帝以公正的口吻赐玺书曰:“卿历事祖宗,实惟简在,暨服朕继统,启沃弼赞,厥劳尤多,卿子既乖家训、干国纪,朕不敢私,卿其以礼自处,以副倚昆。”〔22〕杨士奇感泣积忧,遂大病以卒。这位辅弼永、仁、宣、正四朝,在内阁四十三年的阁臣,最终以其私而败,致使身后蒙诟,可为后世居官任子者戒。杨士奇溺子,誉其子者被擢,非其子者见忌,在这一点上,与杨溥待子相去甚远,据载,杨溥在内阁时,其子来自石首,备言所过州县官迎送馈遗之勤,独范理“时知江陵县,颇不为礼,公闻而异之,后廉知其贤,即荐知德安府,其为县才八月而已。”〔23〕士奇子横行乡里,百姓不能堪,其乡有口号“害民杨稷”,乡民预制祭文以待之。杨家居乡不仁,为害一方,在这方面,更远逊杨荣,据说杨荣奔父丧时,“既襄事,乃料检乡党平时有假贷钱谷弗能偿者,悉焚其卷,族人有丧不能举者,悉为葬之。贫弱不能自存,悉收养嫁娶之。有因产业致争者,割己业畀之。诏起公,宗戚乡邻送行者咸垂泣”。〔24〕以西杨与东杨、南杨行事相对照,则西杨人品何可称颂!明代何良俊在谈到杨士奇庇护逆子,阻止王直入阁时说:“由前二事观之,则三杨之中,文贞为最劣也。”〔25〕
三
《明史》记三杨各自长处:“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26〕但杨士奇正是在学行一端有亏,尤以修《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而见讥后世。杨士奇最初于建文朝为《太祖实录》纂修官,永乐间又再修、三修《太祖实录》均为总裁。至宣德间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以及正统间修《宣宗实录》又皆为总裁,凡握史权者六次。其中《太祖实录》与《太宗实录》败阙繁多,多有不实之处。
《太祖实录》再修、三修的用意即在窜改历史,所以,有人说此“罪在重修”。“盖重修之故,固一以建文遗臣之指斥,一欲隐太祖生前之过举,一以歌颂靖难之举之为应天顺人。而其最重要者,实为‘适出’(指证明成祖为高皇后所生--笔者)及伪撰太祖本欲立燕王之故事,以自解于天下后世也。”〔27〕另外沉韩林儿于水,胡惟庸、蓝玉、李善长之狱杀戮之残也均隐而不书,所以《太祖实录》已不能成为信史。孙承泽说:“《洪武实录》三修,总裁杨士奇,初修再修皆秉笔,以一人而前后依违者甚多。”〔28〕全祖望也说:“有明一代,艺文极繁,然《太祖实录》已为杨士奇芟改失实。至纂修《全传会选》诸臣姓名,因其中有殉让帝难者,尽削去之,则文籍之不足凭如此。”〔29〕
除了《太祖实录》之伪撰之外,《太宗实录》更以曲笔见诟,其诋诬方孝孺最遭人谴责。对方孝孺奇节忠烈的悲壮事迹,史书不乏记载,且汲汲表章,无须本文赘述,后人览其事迹,莫不肃然增敬。请看《太宗实录》是如何改窜燕王兵下京城这段历史及方孝孺之死节的:明诸王及文武群臣父老人等皆来朝,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上(指燕王--笔者)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竞不亮而遽至此乎!”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曰:“此皆汝辈所为,汝罪何逃!”孝孺叩头祈哀,上顾左右曰:“勿令遽死,”遂收之„„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30〕
无须深察,这里的建文帝、燕王和方孝孺皆不是其真实面目,把方孝孺这样的忠烈之士丑诋到这种程度,更是使人愤然不平。此在明代已遭人谴责,郑晓说:“方逊志在翰林宠任时,荐西杨,西杨修《实录》,乃谤方叩头乞余生。”〔31〕又说:“彭惠安公《哀江南》词叙述建文死义之臣,至方逊志乃云:‘后来奸佞儒,巧言自粉饰,叩头乞余生,无乃非直笔。’盖指西杨辈修《实录》,书方再三叩头乞生者,非实事也。”〔32〕何良俊大概没有读过《太宗实录》,所以说:“郑淡泉《今言》中载西杨诬方逊志语,若果有此,文贞为千古罪人矣!”〔33〕沈德符说,三朝《实录》“杨文贞俱为纂修官,则前后三史,皆曾握管,是非何所取裁,真是厚颜。”〔34〕如果说永乐间再修、三修《太祖实录》是奉成祖敕命,意在改窜,杨士奇不敢违命,所以今人也不应强其所难,但宣德修《太宗实录》,情形已大不同,仁宗即位时对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建文忠臣已有宽禁和平反,《今言》载:“仁宗撰《长陵神功圣德碑文》称建文君,虽追废,犹书其没曰崩,当其在位,犹尊之曰朝廷,又谕群臣曰:‘若方孝孺皆忠臣。’诏从宽典,于是天下始敢称孝孺诸死义者为忠臣云。”〔35〕仁宗已有此言,而西杨仍曲笔诋诬,其心何能折于公论哉!杨士奇有一句口头禅:“天下万世之事,当以天下万世之心处之,苟出于私意,无论厚薄,皆当获罪神明。”〔36〕不知杨士奇此语是说给别人听的,还是用来约束自身的,这“天下万世之心”于两《实录》中何以见之!
杨士奇以此史笔,改窜历史,诬毁忠烈,但对自己身后之名,却关切至深。他还健在时就选择了王直为他写传,但此传必须由他亲自把关,杨士奇“尝三致书商榷书削,再致润笔,且求其亲书,俾子孙宝藏。”〔37〕这就是说此传是按杨士奇的意思而写成,或者说是由杨士奇自撰,只是用王直之名而已,并由王直亲书一份,作为证据,永久保存,真是用心良苦。所以,王直《杨文贞公传》皆记其功德,有瑜无瑕,《明史》杨士奇传,大多取裁于此传之中。传中所记其他功德可以不辨,记其为《实录》总裁,有这样一段话:“三朝史事,皆公总裁,是非悉征诸实。”〔38〕诚如沈德符所说,“真是厚颜。”真不知杨士奇何“学行”之有?
综上所述,正统之初,三杨未能矫正弊政,从而酿成了明代历史上第一次宦官擅权和土木之祸的局面,王振乱政,三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杨士奇的人品与行事,其私心自保,直接影响正统政治。笔者认为对杨士奇的评价不应偏面强调他在仁宣时期功绩,也应看到他在正统初政中的过错和重大失误,对他重新作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完全有必要的。
注释:
〔1〕〔2〕〔26〕《明史》卷148。
〔3〕《觚不觚录》。
〔4〕〔16〕《明史纪事本末》卷29、28、卷29。
〔5〕〔8〕〔15〕〔17〕〔19〕《罪惟录》列传卷29下、卷29下、卷13上、卷
2、卷20。
〔6〕〔9〕〔13〕〔18〕〔20〕〔24〕《玉堂丛语》卷
5、卷
5、卷
7、卷
5、卷
2、卷1。
〔7〕〔31〕〔32〕〔35〕《今言》卷
2、卷
3、卷
1、卷4。
〔10〕〔38〕《献征录》卷
24、卷12。
〔11〕〔12〕《续藏书》卷
19、卷10。〔14〕〔36〕〔37〕《水东日记》卷
5、卷
24、卷8。
〔21〕《明英宗实录》卷121。
〔22〕《明书》卷120。
〔23〕《菽园杂记》卷7。
〔25〕〔33〕《四友斋丛说》卷7。
〔27〕《记“明实录”》,见《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二卷。
〔28〕《春明蔓全录》卷13。
〔29〕《鲒埼亭集外编》卷42。
〔30〕《明太宗实录》卷9下。
【哈士奇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训练哈士奇07-16
杨士奇《翠筠楼记》原文及翻译06-21
阿图什市哈达塔木小学09-24
恰哈拉木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05-25
小学作文秘籍——小学作文26讲09-28
热爱生命小学优秀作文小学作文09-30
小学小学生作文寻找春天09-10
给四川小学同学一封信小学作文10-07
难忘的小学生活小学六年级作文01-04
小学生优秀环保作文小学生优秀环保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