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2025-01-04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精选8篇)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篇1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

1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

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

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

能保证行车安全。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篇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汽车数量持续增长, 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我国交通事故数量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统计数据表明, 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 每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交通事故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涉到人、车、路、环境和管理多个方面的因素。驾驶员作为车辆的操纵者, 道路的使用者, 环境条件的感受者, 是道路交通系统活动的主体, 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能动性, 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首要因素。驾驶员年龄与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有极大的关联, 对交通运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的影响

驾驶员从少年时期开始到青春时期时, 运动机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20~40周岁阶段驾驶员的运动机能处于一个高峰时期, 但在40周岁以后一般按一定的比例缓慢下降。而驾驶员精神机能的变化与运动机能明显不同, 驾驶员的精神机能从儿童期开始上升, 一直到中老年时期才能达到一个高潮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和操作特性, 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1.1 年龄对视觉特性的影响

视觉是眼睛对外界事物影像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是驾驶员获取信息及识别的主要手段, 给驾驶员提供80%的交通信息[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 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交通信息。因此, 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要求驾驶员要有良好的视觉特性, 并为此进行各种项目的视觉检查。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包括驾驶人的静视力、动视力、暗视力、深视力、立体视力、视野及色感等等。年龄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静视力、动视力以及暗视力上。

静视力是指人在静止状态下的视力[2]。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 仅有约5%的视觉信息来自于静视力。研究发现, 静视力从46~50岁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显著下降和正常衰减两种趋势。

动视力是指人在运动状态下的视力。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 车辆不断运行, 身边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 约95%的视觉信息都来自于动视力。人的动视力主要跟车速有关, 车速越快, 动视力越差, 但年龄也对动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在35岁以前, 人的动视力都处于一个逐渐增高的过程, 35岁以后逐渐趋于平稳, 到50岁以后缓慢下降。如图1所示。

暗视力是人在黑暗状态下的视力[3]。很多驾驶员夜间行车容易出现“夜间性近视”, 约150~200度。人的暗视力在30岁以前就已经发育到最佳, 而后逐渐趋于平稳, 在45岁以后逐渐下降。如图2所示。

此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 驾驶员患眼疾的概率加大, 一旦患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将影响驾驶员眼睛的有效移动, 不同程度地产生弱视和失视, 从而导致视觉机能下降。基于上述理由, 对于年龄较大的驾驶员 (尤其是职业驾驶员) 在驾车时必须要作出合理的限制。

1.2 年龄对反应特性的影响

反应是指驾驶员感受外界刺激后, 经分析判断, 开始动作的过程[4]。从视觉到听觉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到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反应时间。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与交通事故率成正比, 反应时间长的驾驶员会增加车辆制动的距离, 易发生车速判断失误及行车间距判断误差, 因此存在着较大的事故倾向性。

年龄是影响驾驶员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机能逐渐老化, 反应能力会有所下降。30岁以下的驾驶员反应能力强, 反应时间短, 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波动较大。30岁到45岁这个阶段, 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开始缓慢下降, 45岁以后开始大幅度下降。如图3所示。

1.3 年龄对速度估计特性的影响

速度估计特性是人体自身的一种特性, 这种特性决定了人对车辆速度和周边环境变化感知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源于速度的竞争, 驾驶人对速度的估计能力和把控能力是驾驶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驾驶员通过对车速的判断和估计来调整自身的操作, 以适应道路交通的需求。总体上看, 年龄低于30岁的驾驶员会更多的估计车速过慢, 年龄在30~45岁的驾驶员速度估计较为准确, 年龄在45岁以上的驾驶员会更多的估计车速过快或速度过慢。如图4所示。

1.4年龄对操作特性的影响

驾驶员的操作特性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种特性[5]。在行驶过程中, 主要的操作是针对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和方向盘。由于操作错误引起的交通事故主要是不能正确地踏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 以及对方向盘的转动过度或不足。因此, 操作错误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 驾驶员的操作技能会趋于稳定, 驾龄也随之增大, 驾驶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更好。所以, 驾驶员年龄对操作特性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驾驶员驾龄的增加。当驾驶员年龄超过50岁时, 由于其运动机能的下降, 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又逐渐降低。如图5所示。

2驾驶员年龄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驾驶人的年龄会影响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引起交通事故率的变化。年龄太大会导致驾驶员的运动技能和精神技能下降, 捕捉信息慢, 反应迟钝, 速度估计失准, 操作迟缓, 且更容易引起疲劳, 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紧急状况下, 不能迅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年轻的驾驶员相对各项机能较好, 体力充沛, 反应迅速, 但驾驶经验匮乏, 且通常喜欢冒险, 超速抢行, 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这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 低于30岁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要高于平均的交通事故率, 年龄在15~19岁的驾驶员高出平均值68%, 年龄在20~24岁间的驾驶员也要高出平均值53%;年龄在30~65岁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低于平均的交通事故率, 在30岁以后, 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明显降低, 到50岁左右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降到最低, 随后开始缓慢上升;65岁以后, 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又开始急速上升。如图6所示。

3 结语

随着驾驶员年龄的不断变化, 其运动机能和精神机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会影响到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但除了年龄, 驾驶员的性别、驾龄、健康、学历、个性、情绪等也会对驾驶员的基本交通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探究驾驶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时, 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才能更加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摘要:驾驶员作为交通系统的主体, 是影响行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从驾驶员年龄出发, 分析了驾驶员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及交通运行的影响, 探讨了驾驶员年龄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对深入研究驾驶员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驾驶员,年龄,交通特性,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苏通.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的关系[J].现代农机, 2009 (5) .

[2]赵炳强.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及其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 1998 (5) .

[3]杨立本, 等.夜间视力与行车安全的相关性及年龄对夜间视力的影响研究[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4]王飞龙, 连晋毅, 余国亮.年龄及分心对反应时间影响与安全车距分析[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4 (4) .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篇3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素质;行车安全;影响及对策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适度紧张情绪,心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造成四肢酸懒,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再次,导致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处于正常状态。

2.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和焦躁心理

行车时,驾驶员会受到气候、道路、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会使驾驶员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各类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的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肢体不能敏捷地配合,容易导致驾驶操作失误。

3.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产生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中,有个别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仍存在侥幸心理,对违章作业不予重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4.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追求利益心理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波动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竞争日益激烈,驾驶员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使一些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是社会、家庭、经济压力的因素,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其他车辆斗气,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对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1.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靠日常一点一滴养成,要经常对驾驶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名驾驶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非常危险。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3.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地处理多变的交通情况。

4.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具备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不良嗜好,时刻把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开车接打手机、不乱服用镇静性药品、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篇4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素质、合理安排、驾驶员日常生活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三)、据近几年事故统计说明,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要占整个事故的大多数,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不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四)、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二)、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

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公交驾驶员的安全行车心得体会 篇5

安全行车对于公交驾驶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生的警句。公交是首都的窗口行业,它代表着首都的形象,公交整体素质,它要求我们在日常运营中体现出首都公交人的良好工作作风和一流的服务。让乘客的每一次出行都能做到满意而来,平安而去,这是我们驾驶员的义务和职责。所以要求我们的每一次运营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苟的认真和对待。要确保行车安全,首先要有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坚决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到行车不违章。同时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个人认为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职业司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要注意忍耐,见怪不怪,主动避让,把“有理让无理”看做是有涵养、有素质的表现,避免行车斗气。只有保证了安全行车,才能做到更好的为乘客服务,只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认真执行有关对驾驶员的各项管理规定,才能确保行车安全,这是驾驶员必须做到的。只有把乘客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才能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有了责任感才能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不酒后驾驶,行车时不接打手机,以乘客的安全为主,不抢行,不开斗气车,礼貌避让,保持心态平和,精力集中,才能应付突发情况。

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检查车辆,清洁车厢,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每天让自己驾驶的车辆保持最佳的状态,不开带病车上路,每天让自己驾驶的车辆保持最佳的状态才能确保安全行车。为千家万户送去平安和幸福,同时也为企业赢得效益。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驶技术和水平。根据路面情况掌握好车速,任何情况下都要根据车速保持好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匀速行驶。行车中尽量往远看,随时注意观察车辆情况,针对路面情况和行人特点控制好车速,并观察前方及两侧情况,尽管有特殊情况发生,也能够及时避免。

作为职业驾驶员,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摆正心态,同时要有预见性的发现,及时处理事故隐患,尽量少踩急刹车,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又节油。

在当前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要想防范突发性交通事故,就要提前预测情况,提前处理情况,对视线盲区和视线死角的路口、路段和物体障碍可能隐藏的突发情况,要想在前头做在后头,要有万一和最坏的防范心理准备,要强化预见性,例如,我们公交驾驶员每天要一二百次的经过路口,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当行驶中的车辆接近路口时,路灯快变时怎么办?对于我们公交载客车辆绝不能追抢绿灯尾,通过路口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闯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追抢绿灯尾造成的,在可过可不过的情况下,坚持不过,反之我们的驾驶员要想抢绿灯尾过路口,注意力就分散了,此时你的前车有可能在可过可不过的犹豫不决中突然踩刹车,这样会造成我车同前车追尾或因刹车太急造成客伤事故。

在行车中保持规范操作,起步时轻抬脚,慢加油,全力做到平稳进出站。同时我们要全面了解路况,要熟知每一段距离,用多少油,要算有多少个红绿灯,更要熟知每一个红绿灯的特点和规律。公交车司机最大的长处就是你每天都行驶在同一条线路上,哪一面的灯放行长,哪一面的放行短,哪一面先放行,哪一面后放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进出站要先看一眼前面灯的情况,这一段距离,加这脚油能否过的去,遇到红灯时要缓行,要做到别人停车等灯,我的车缓行等红灯。当然安全和不违章是前提。摸准每一个红灯的规律,决不浪费一脚油。

我们手中握着方向盘就是一份责任,正规操作不违章保安全又节油,企业个人都受益,细节决定成败,点滴积累终有收获。在安全行车方面要照顾好五种人,遇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上车时,等他们做稳了在起步,要确保万无一失,遇路口要减速慢行,中速行驶,不抢行,不斗气,要礼让三先,时刻不麻痹大意。遇冰雪路面要慢行,宽打窄用,引擎制动,遇风雨等恶劣天气要远离非机动车和行人,才能确保安全。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操作习惯,起步时轻踩油门,保持平稳起步,车有了速度要多滑行,离车站一二百米时收油滑行,脚放在刹车上,有情况及时处理,两眼要时刻看好左右两边的反光镜,真正做到开安全车又不浪费一点能源。

朋友们!安全连着你我他,幸福才会千万家。为了你我他,千千万万人的家庭永远和谐美满,请以人为本,安全为首,关爱生命,呵护安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把握好你手中的安全方向盘。坚持刻苦做好本职工作,把“安全”永远牢记心中,开好安全车,用崭新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乘客服务,以良好的形象向世界展示北京公交的风采。

公交驾驶员的安全行车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认真参加安全学习,时刻紧绷安全弦。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最根本的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保证不了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只有在安全学习上一丝不苟,积累行车经验,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因此,要非常重视公司及车队的安全学习,安全学习不但要参加,而且要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事故关系着乘客、车辆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能拿乘客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通过安全学习,摆事实,讲道理,总结经验,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只带耳朵听,不往心里记,是极其危险的,所以每次例会都要认真听,会后反复琢磨,虚心向别的驾驶员学习,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

二、中速行车,谨慎驾驶。

“驾车如驾虎”,驾车上路,不能有丝毫马虎,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一上车,就要全神贯注,同时,要针对所驾车型的特点中速行驶。

1、注意观察: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员的观察力很重要,路上车多人多,为此,需要在行驶中勤观察,集中注意力。

2、中速行驶:道路交通状况复杂多变,既要依法行车,又要特别注意车速,保持中速行驶,并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没有把握不强行超车,不紧急刹车,做到掌握路况,掌握车况,遇事不慌。尤其是最后一趟,谨记一句话——回家心切莫超速,亲人盼你平安归。

3、仔细应付路面状况,适应复杂驾驶环境,由于天气及路面状况复杂多变,给安全行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始终坚持谨慎驾驶,不盲目开车的原则,选择适当车速,安全行车。

比如:雨雪天谨慎驾驶防滑;市区行车小心慢行防行人和自行车横穿;雾天低速驾驶防碰撞。只要措施得当、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发生一起起事故。

三、搞好车辆日常检查维护,杜绝病车上路。

司机们都知道,行车时要注意做好车辆的“三勤三检” 工作,即行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检查,这三检必不可少,它关系到我们每次行车安全,因此每次出车前都要仔细检查车辆,有问题立即修理,行车中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收车后对车辆各部位进行检查,保证次日正常出车。

在做好车辆“三勤三检” 工作的同时,必须注意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

四、加强思想认识,牢记安全第一。

大量事实证明,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思想麻痹造成的。可以说,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是影响安全生产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的思想意识,行车中要坚决杜绝抽烟、吃零食、打手机等违规行为。

公交驾驶员的安全行车心得体会精选(三)

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用心才能做到最好,公交工作,服务是永恒的主题,就连和乘客的每句话都富有服务的内涵。我是一名公交司机,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岗位,从心里就想干好这份工作,要想在公交干好就要把心踏实下来,用心用脑钻研这个行当,可以说公交是我人生的转折点,珍惜岗

位我要从认真工作的每一分钟开始,珍惜岗位我要从安全行车的每一米开始,这就是我要干好公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老实讲开车不难,在当今社会开车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但要开好车就没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想开好公交车那就难上加难,因为公交车与其他车辆有着质的区别,拉一车人脚下的功夫要把握得当,判断问题、处理问题要及时准确,深一脚浅一脚的根本开不了公交车,这也是公共汽车与货车的区别,人与货的区别,损坏货物能定损能包赔,伤人价无边。所以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责任重大。刚来车队领导就对我说:干咱们这行的首先心态要好,要做有心的人,多乱的路面多嘈杂的车厢环境首先自己不能乱不能急,你好比是一条船上的舵手行驶在海里,要能压的住事态。做规矩人方能开好规矩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遇到再堵的车再窄的路也会变的通畅。从此我就把车队领导的话记在心里,做为我立足公交干好本职的一个嘱托和叮咛,公交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一个好的驾驶员好的职工首先要学好交通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要吃透理解并能将企业的有关规定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更好的为乘客服务,作为一名驾驶员常年在路上跑说工作不酒汤漏水一点问题没有那是不现实的,有了问题拿什么来保护自己,那就是交通法规和企业的制度,所以每次车队召开的各种会议,尤其与安全有关的会议我都能认真听并认真记笔记,仔细揣摩会议内容,特别是对事故的案例分析我听起来极为认真,久而久之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行车经验,为每天的安全行车奠定了基础,其实经验就来自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经验来自积累。

有些时候我们总说为乘客服务,那做为司机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做保证其他的服务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把握的安全心得就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有一个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要有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的使命感,车行驶在马路上你首先想到我是公交人,为让乘客满意,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服务。比如说对待不同的乘客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情况就要采用不同的服务语言。

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交的整体形象,面对乘客深知我的责任和使命,乘客的性命在我手只,在运行中要心态平和安全礼让,不开斗气车,不说粗话,作到以礼服人,得礼让人,当遇到行动不方便的乘客时,及时地为他们找位置,并对让座者表示感谢。

培养良好的心态,当遇到小学生时,我会及时地提醒小朋友们:“请上车后不要大声地喧哗,以免其他乘客听不到报站,谢谢!”这样,小学生们会乖乖地不再吵闹。

当车上人多时,我都会语气温和的提醒大家“现在车上人多,车上的乘客要为车下的乘客想一想,向车厢后面走一走,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

就是这样,我时刻提醒自己对待每一位乘客都要有耐心,有一位乘客这样说道“这个车的驾驶员真好,同样的事,用他的话一说,外面很容易接受,上了你的车,有一种亲切感”。

探究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行车安全 篇6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但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的个人素质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探究驾驶员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一、拥有熟练的驾驶技术是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前提

“马路杀手”专指那些驾驶技术不熟练就驱车上路危及他人行车安全的人。这些人有无证驾驶的违法者,也有持证驾驶的新手。在他们行车过程中,因为技术和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可见。所以,驾驶员驾驶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每一个上路的驾驶员都应该具备机动车驾驶证。在通过考试获得驾驶证的过程里,驾驶员已经对基本的行车操作手法、汽车构造等有所把握,具备基本的驾驶员行车要素。但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熟练的驾驶员,单凭一张驾驶证的资历还远远不够。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更多的驾驶技巧、行车注意事项、车速变换、油门和离合器的配合等等都要在日常的行车过程中积累和学习。所以新手上路一定要注意降低车速,选择顺畅的道路并时刻保持警惕,遇到突发状况保持冷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每一个上路的驾驶员都应该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在行车过程中正确地处理人、车、路况、气候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和判断外界各种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处理复杂情况和紧急危险情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驾驶员操作技术不熟练,遇到突发状况手忙脚乱,导致应该踩刹车的时候踩成了油门,于是酿成大祸。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新手驾驶员还要避免在交通繁忙的时段上路。

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是驾驶员行车安全的要求

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从属于社会道德,并受社会道德的制约,因此机动车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除了各项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节,更多地需要自身的职业道德来调节。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成为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一种行动准则。每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无论错在谁,造成的都是两辆车甚至更多车相撞的后果和损失。抱着为自己和他人着想的态度,驾驶员也应该小心驾驶,安全行车。尤其是公共车辆如公交车、旅游大巴等的驾驶员,一个驾驶员承载的是几十人甚至几十个家庭的生命利益,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才能敬岗敬业。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有舍小家为大家,舍身而出,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例如近几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校车事件”,就是校方以及校车司机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顾孩子们的安危,严重超载最后酿成不能挽回的遗憾。这样的遗憾摧毁的不仅是几十个孩子,还有几十个家庭。当然,也有一些司机作为楷模被人们记住:,杭州公交司机吴斌在被外来物击中腹部之后,仍强忍巨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住;泉州公交司机冯永平行车途中突然病发,晕倒前一刻,他对车采取了紧急措施;还有抚顺的王旭,长沙的的盛利……这些年,类似的感人事迹一直温暖着老百姓的心,而这些公交车司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合格驾驶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就应该做到处处要为别人着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2.树立安全意识

4月,一辆越野车在祭祀扫墓归途中,因倒车掉头不小心掉入30多米的深沟,造成车上4人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不能首先仔细的观察行车周围的环境就莽撞的倒车。这样的重大交通事故近年来不难遇见,总结类似的交通事故,不难发现驾驶员自身安全意识缺乏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有些驾驶员带病开车,或者开车之前不能认真检查车辆隐患,或者开车不系安全带,随意接听电话,不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等等,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根据自己先前对路面情况的掌握及时变换行车方位,滋生了交通事故。还有一些驾驶员,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在有警察的地方就守法,没有警察的地方就随心所欲。例如酒后驾车,很多人喝酒后仗着酒劲,算计着警察出没的路口和街道,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的开车,遇到突发状况就手足无措,或者即使意识清醒,酒精的作用也让自己不能正确的操作车辆,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这些都是驾驶员自身安全意识缺乏的表现,事故的祸根也是在这些无意的表现中生根发芽。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紧绷安全这根弦。

3.树立守法意识

中国是法制大国,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同样,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是每一个汽车驾驶员初次行车之前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如何更好地把握各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如何更加规范的确保行车安全,这是每一个合格驾驶者都要首先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等写进法律,并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就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精神,经常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模范遵守路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切实担当起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责任。近几年,酒驾成为法律严重打击的对象,20新交规又严格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终身不得增驾A、B照。据了解,新交规实施以来,酒驾和重大交通事故数量都有所下降。法律的约束力固然强大,但是驾驶员更应该从内心树立守法意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只有所有的驾驶员都树立守法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行车,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行车安全。

三、总结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和行车安全 篇7

1 控制好情绪

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 如果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 就可以心情舒畅、心理舒适, 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表现出超常的感知能力, 判断准确、反应敏捷、操作得当, 从而保证了行走的安全;反之, 如果驾驶员情绪波动、异常, 甚至忧郁、苦恼、精神不振等, 就会分散精力, 感受能力下降, 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应变能力都会减弱, 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操作不当等状况, 给安全行驶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 控制好情绪是机动车驾驶员心态稳定的表现, 也是驾驶员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实际体现。

2 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杂念。人在真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时, 能够发挥出通常情况下无法想像的潜力。

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走过程中, 必须时刻集中注意力, 不得有片刻的分散和走神。主要体现在:一是注意看。随时观察道路状况, 观察车辆行驶的前后左右有无其他车辆和行人等。二是注意听。有没有异常的声响, 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还是来自车辆本身, 都要听清声响的来源有无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三是注意想。对外部出现的情况变化要多动脑, 思考、分析、判别, 切忌不加思考的简单应付, 操作的随意性很可能导致失误引发事故。所以,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定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 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3 增强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心理影响安全

中图分类号:U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47-01

确保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的天职,当技术因素已不成问题,心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行车安全心理包括诸多因素,现笔者就其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作一粗浅探析。

1 “情绪”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情绪是汽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态度,如愉快、忧愁、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一个人情绪处在高潮期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敏捷、智力开阔、情绪高涨、动作麻利,这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低潮期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迟钝、智力抑制、耐力下降、判断失误,这就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交通事故也会接踵而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情绪不仅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还影响他的行为后果,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包括心境、激情、应急等方面。

“心境”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受到周围环境、事物、完成活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能对驾驶员的认识、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良好的心境对大脑反应、思考、判断、操作等都能起到使人敏捷的作用;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常因对交通环境不满而抢行、开“斗气”车,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驾驶员在驾车时应尽力使自己保持个人心境的愉悦或平和状态,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确保安全行车。

“激情”为逐渐增强的紧张、亢奋心理。处于激情过量状态时从事驾驶活动很危险。表现在对其他驾驶员、车辆、行人的行动判断和评价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容易误解对方和做出不正确的反应。如前方一辆车由于道路条件不允许没有及时让后车超越,后车驾驶员因此产生不满情绪,最后这种不满可能演变为非超不可的激情去强行超车,以致造成同向车剐蹭或与对面来车相撞的严重后果。因此,驾驶员在驾车时保持适度激情是必要的,过量激情是了不得的。

“应急”是出乎意外的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在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后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转向,非机动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公路等。在这些突发情况面前,驾驶员往往处于应急状态,有的驾驶员会做出正确的规避动作,有的驾驶员却应急意识和能力不强,而呆若木鸡,甚至做出错误指令。因此,突发状态下的处置能力能检验驾驶员的内在应急水平。驾驶员平时就有意识地加强应急状态处置的锻炼,提高驾驶技术和行车素养,这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

2 “注意”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学对“注意”的解释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證人们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表现,即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也称消极注意或情绪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一般来说,刺激物本身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驾驶员来讲会高度重视,慎重处理。驾驶员对各种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注意力的变化,司空见惯能够从容应付。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注意形式,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保证行车安全。

(2)随意注意也称积极的运用意志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使人感兴趣的东西,也包括那些应该去注意的东西。因此,驾驶员的随意注意同他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助于维持他对客体的注意,使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集中精力,不分心、不出差错。

心理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驾驶员往往在驾驶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得精力分散、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诸如家庭纠纷、工作琐事、人际关系等引起的情绪也会减弱随意注意。

(3)随后注意是指随意注意产生后出现的

这种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客体集中。如果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其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为随后注意的,驾车过程中就会轻松自如,即使在面临困难或者疲乏到来之前也不会感到紧张。

3 “意志”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意志是在从事驾驶活动中,为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冷静地处理复杂的交通冲突。在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行,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意志是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一般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能迅速摆脱动摇,坚定地采纳一个目的和实现这个目的。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自我破坏情绪,如遇上雨、雾、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会产生急躁不安、惶恐;而有意志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驾驶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安全完成行车任务。

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当驾驶员排除外界干扰,把注意集中到完成行车任务时,就存在着意志对注意、思维等认识活动的调节,当出现危急、险恶的情况时,驾驶员凭意志可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慌乱,使自己保持镇定,顺利地战胜行车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性格、环境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但是有些驾驶员,喜欢飚车逞一时之快、喜欢显摆车技捉弄人等,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易引发交通事故。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育,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不断提高行车本领。其次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行车素养。第三要是增强责任感,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让安全意识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最大限度地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莫以侥幸心理忽视汽车安全》,2007-09-21,新快报,金陵.

[2]《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2007-09-27,安全文化网,石强,吴玉娇.

上一篇:把自己看淡作文600字下一篇:办公用房整改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