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承诺书

2024-09-03

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承诺书(精选8篇)

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承诺书 篇1

延长气田采气一厂 驾驶员行车安全承诺书

为了保障采气一厂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本人自愿承诺并遵守、认真履行下列条款内容:

一、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实施细则》,严格执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延长气田采气一厂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坚持“安全第一,文明行车、”“宁停三秒、不抢一秒”的职业行为准则。

二、积极参加勘探公司以及采气一厂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和培训,接受公司以及采气一厂的定期安全知识、驾驶技能和机械常识的考核。

三、精心维护所驾驶车辆,严格落实车辆《三检》制度,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严格按规程操作车辆,杜绝车辆机械事故的发生。

四、因下列原因发生交通事故,本人自愿接受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公司的相关处罚:

1、酒后、疲劳驾驶车辆、闯禁令标志、超速形成、野蛮驾驶;

2、违章抢行、不按规定礼让,未按规定倒车、调头;

3、行径路口不减速、不避让优先放行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

4、持无效《驾驶证》驾车或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的车辆,《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驾驶无效《机动车行驶证》的车辆,无《从业资格》者驾驶营运车辆;

5、造成交通事故后擅离事故现场或逃逸;

6、造成交通事故后不按规定报告给单位、交通管理部门和保险公司;

7、将车交给非司机驾驶或交给未经单位考核批准的其他司机驾驶;

8、其它严重违法行为。

承诺驾驶员:

鉴定日期:

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承诺书 篇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汽车数量持续增长, 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我国交通事故数量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统计数据表明, 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 每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交通事故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 牵涉到人、车、路、环境和管理多个方面的因素。驾驶员作为车辆的操纵者, 道路的使用者, 环境条件的感受者, 是道路交通系统活动的主体, 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能动性, 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首要因素。驾驶员年龄与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有极大的关联, 对交通运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的影响

驾驶员从少年时期开始到青春时期时, 运动机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20~40周岁阶段驾驶员的运动机能处于一个高峰时期, 但在40周岁以后一般按一定的比例缓慢下降。而驾驶员精神机能的变化与运动机能明显不同, 驾驶员的精神机能从儿童期开始上升, 一直到中老年时期才能达到一个高潮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和操作特性, 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1.1 年龄对视觉特性的影响

视觉是眼睛对外界事物影像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是驾驶员获取信息及识别的主要手段, 给驾驶员提供80%的交通信息[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 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交通信息。因此, 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要求驾驶员要有良好的视觉特性, 并为此进行各种项目的视觉检查。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包括驾驶人的静视力、动视力、暗视力、深视力、立体视力、视野及色感等等。年龄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静视力、动视力以及暗视力上。

静视力是指人在静止状态下的视力[2]。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 仅有约5%的视觉信息来自于静视力。研究发现, 静视力从46~50岁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显著下降和正常衰减两种趋势。

动视力是指人在运动状态下的视力。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 车辆不断运行, 身边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 约95%的视觉信息都来自于动视力。人的动视力主要跟车速有关, 车速越快, 动视力越差, 但年龄也对动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在35岁以前, 人的动视力都处于一个逐渐增高的过程, 35岁以后逐渐趋于平稳, 到50岁以后缓慢下降。如图1所示。

暗视力是人在黑暗状态下的视力[3]。很多驾驶员夜间行车容易出现“夜间性近视”, 约150~200度。人的暗视力在30岁以前就已经发育到最佳, 而后逐渐趋于平稳, 在45岁以后逐渐下降。如图2所示。

此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 驾驶员患眼疾的概率加大, 一旦患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将影响驾驶员眼睛的有效移动, 不同程度地产生弱视和失视, 从而导致视觉机能下降。基于上述理由, 对于年龄较大的驾驶员 (尤其是职业驾驶员) 在驾车时必须要作出合理的限制。

1.2 年龄对反应特性的影响

反应是指驾驶员感受外界刺激后, 经分析判断, 开始动作的过程[4]。从视觉到听觉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到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反应时间。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与交通事故率成正比, 反应时间长的驾驶员会增加车辆制动的距离, 易发生车速判断失误及行车间距判断误差, 因此存在着较大的事故倾向性。

年龄是影响驾驶员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机能逐渐老化, 反应能力会有所下降。30岁以下的驾驶员反应能力强, 反应时间短, 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波动较大。30岁到45岁这个阶段, 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开始缓慢下降, 45岁以后开始大幅度下降。如图3所示。

1.3 年龄对速度估计特性的影响

速度估计特性是人体自身的一种特性, 这种特性决定了人对车辆速度和周边环境变化感知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源于速度的竞争, 驾驶人对速度的估计能力和把控能力是驾驶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驾驶员通过对车速的判断和估计来调整自身的操作, 以适应道路交通的需求。总体上看, 年龄低于30岁的驾驶员会更多的估计车速过慢, 年龄在30~45岁的驾驶员速度估计较为准确, 年龄在45岁以上的驾驶员会更多的估计车速过快或速度过慢。如图4所示。

1.4年龄对操作特性的影响

驾驶员的操作特性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种特性[5]。在行驶过程中, 主要的操作是针对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和方向盘。由于操作错误引起的交通事故主要是不能正确地踏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 以及对方向盘的转动过度或不足。因此, 操作错误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 驾驶员的操作技能会趋于稳定, 驾龄也随之增大, 驾驶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更好。所以, 驾驶员年龄对操作特性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驾驶员驾龄的增加。当驾驶员年龄超过50岁时, 由于其运动机能的下降, 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又逐渐降低。如图5所示。

2驾驶员年龄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驾驶人的年龄会影响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引起交通事故率的变化。年龄太大会导致驾驶员的运动技能和精神技能下降, 捕捉信息慢, 反应迟钝, 速度估计失准, 操作迟缓, 且更容易引起疲劳, 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紧急状况下, 不能迅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年轻的驾驶员相对各项机能较好, 体力充沛, 反应迅速, 但驾驶经验匮乏, 且通常喜欢冒险, 超速抢行, 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这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 低于30岁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要高于平均的交通事故率, 年龄在15~19岁的驾驶员高出平均值68%, 年龄在20~24岁间的驾驶员也要高出平均值53%;年龄在30~65岁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低于平均的交通事故率, 在30岁以后, 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明显降低, 到50岁左右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降到最低, 随后开始缓慢上升;65岁以后, 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率又开始急速上升。如图6所示。

3 结语

随着驾驶员年龄的不断变化, 其运动机能和精神机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会影响到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但除了年龄, 驾驶员的性别、驾龄、健康、学历、个性、情绪等也会对驾驶员的基本交通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在探究驾驶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时, 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才能更加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摘要:驾驶员作为交通系统的主体, 是影响行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从驾驶员年龄出发, 分析了驾驶员年龄对驾驶员交通特性及交通运行的影响, 探讨了驾驶员年龄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对深入研究驾驶员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驾驶员,年龄,交通特性,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苏通.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的关系[J].现代农机, 2009 (5) .

[2]赵炳强.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及其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 1998 (5) .

[3]杨立本, 等.夜间视力与行车安全的相关性及年龄对夜间视力的影响研究[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4]王飞龙, 连晋毅, 余国亮.年龄及分心对反应时间影响与安全车距分析[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4 (4) .

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承诺书 篇3

关键词交通;驾驶员;心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U49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206-01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1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2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3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靜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作者简介

提醒驾驶员行车注意安全的标语 篇4

2、交通法规血凝成,自觉遵守保平安。

3、抢先一秒,抢来的是终身的祸害;多等一秒,等来的是一生的平安。

4、一次超速,没事,侥幸;N次超速,肇事,注定。

5、交通安全非口号,留住幸福无烦恼。

6、飙车一时爽,出事自遭殃。

7、迟到总比永远不到好。

8、有一种叮咛叫安全行车,有一种期待叫平安归来。

9、有序的`道路是文明,平安的家庭是幸福。

10、横穿马路:一看、二等、三通过。

11、珍惜生命,遵章出行。

12、穿马路跨护栏少公德多危险。

13、游山观景莫忘交通安全,遵章守法处处路畅人欢。

14、今天的平安,明天的幸福。

15、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16、人斗气易伤身,车斗气易丧命。

17、春运保安全,真情满人间!

18、珍爱生命,莫闯红灯。

19、以慎为本,以礼当先;交通安全,生命久远。

20、和谐春运行好运,平安回家乐万家。

21、一时快,一世毁、礼让行驶,交通顺畅。

22、安全是通向幸福最近的路。

23、一年一度春运忙,安全二字切勿忘!

24、家人正等你回家。

25、手握方向盘,绷紧安全弦。

26、行车不超速,安全又幸福。

27、爱我,追我,千万别吻我。

28、少一分争抢,多一分礼让,除一种陋习,树一种新风,全民共齐心,安全伴君行。

29、与文明为伴,携安全同行,创和谐社会。

30、酒性发作不由人,醉酒开车祸害深。

31、一人出行,全家牵挂。

32、把酒问青天,醉驾几人回。

33、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旅程。

34、横过马路,看灯望车。

35、开车头脑要清醒,紧急情况要冷静。

36、文明交通一路平安,和谐中国万家欢乐。

37、时时鸣警钟,处处不放松。

38、享受通行权利,应尽安全义务。

39、回家路上莫忘安全,春运旅途和谐共建。

40、不准驾驶无牌无证车辆。

41、安全牢记心中,平安才能回家。

42、工作为了生活好,安全为了活到老。

43、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44、春运安全是大事,遵章守规非小节。

45、停一停,畅通与您同行;让一让,安全与您相伴。

46、行路慎为本,开车礼当先,不逞一时勇,安全又畅顺。

47、只要你我多用心,交通恶运不降临。

48、请勿在高速公路违规停车上下客。

49、有酒即无舵早晚要闯祸。

50、交通安全要遵守,飙车喝酒不可有。

51、交通齐遵守,平安天天有。

52、车不在好刹车要灵,路不在宽安全则行。

53、你走我走大家走,安全意识心中有;你让我让大家让,安全行路有保障。

54、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

55、心宽路才宽,守规人才美。

56、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57、驾乘摩托车,头盔定要戴。

58、千里之行慎于足下。

59、驾车不违法,拥有幸福家。

驾驶员安全行车规范 篇5

(一)驾驶人员要经常观察和检查各种仪一有和报警装置,通过嗅觉察异味,及查明油路、电路、传运装置、离合装置有无故障,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或处理。

(二)驾驶人员要经常对车辆团里行检查,特别是长途行车,要注意检查灯光、转向、制动及轮胎磨损程度。

(三)严禁酒后驾车,包括含酒精的饮料。

(四)长途行车要防止疲劳驾驶,出现打瞌睡现象及时停车休息,待精神恢复后再行车。

(五)严禁强行超车、超速行驶,保持安全车距。防止追尾事故和爆胎事故的发生。

(六)严格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定,严禁超载、超重、超宽、超高行驶。

(七)冬季冰雪路面行车,保持安全车速车距。注意防冻及润滑油的加注或质量状况。

(八)对车辆门锁及防盗装置应经常检查,防止车辆被盗事件的发生。车内严禁存放箱包等物品,如需存放,驾驶员不得离车。

(九)行车时要集中注意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确保行车安全。

(十)正确估计自己的驾驶技术,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严禁开“赌气车”、“英雄车”、“情绪车”,礼貌行车、谦让行车。

(十一)端正工作和学习态度,对安全教育、行车规定牢牢记在心中,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

(十二)驾驶员都要正确对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清配认识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和危害性,时刻牢记交通事故血的教训。

(十三)牢记爱车、守纪、安全、节约的原则,争当优秀驾驶员。

第八条对驾驶人员酒后驾车、公车私用、将车辆交由他人驾驶、无故不出车、随意停放车辆和违反其它管理规定的,各部门要从严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1、公司配送中心及车队为公司车辆管理部门、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检查、指导、督办、考核等工作。

2、各车辆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车辆安全管理档案、台账,加强职工的安全行车教育工作,严格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教育、措施、人员“三到位”,确保不发生车辆安全事故

3、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车辆技术状态过多好,车辆维修必须在公司进行维修,遇疑难复杂等特殊情况须报公司董事长批准后方可厂外维修,车辆维修发票需经配送中心及车队管员登记,按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

4、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在第一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向配送中心及车队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后事宜。事后将事故情况及处理意见如实的以书面材料向公司报告,并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处理和群众没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得隐瞒。

5、各车辆夜间必须按规定停放在公司指定地点。

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并对车辆的上户口、检验、转籍、技术检测、维护保养进行登记,并到运输管理部门办理道路运输证件,随车携带方可上路运营。

2、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支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信真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装备完好、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损坏。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为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安全检视,定期二级维护,由具有资质的汽车修理厂完成,并出具竐工出厂合格证。

3、认真执行《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在一时间内,到符合国家相关非常完美定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评定等级,出具检测报告,每年定期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运输车辆进行审验。

校车驾驶员安全行车制度 篇6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2、学生上下车时,驾驶员要等车辆停稳才能打开车门,接送学生过程中不准拉载其他乘客和学生家长。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不疲劳驾车。

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不准在车内吸烟,保持好车内卫生。

5、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驾驶员在校内行驶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千米,路面行驶车速不准超过每小时50千米。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和行车安全 篇7

1 控制好情绪

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 如果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 就可以心情舒畅、心理舒适, 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表现出超常的感知能力, 判断准确、反应敏捷、操作得当, 从而保证了行走的安全;反之, 如果驾驶员情绪波动、异常, 甚至忧郁、苦恼、精神不振等, 就会分散精力, 感受能力下降, 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应变能力都会减弱, 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操作不当等状况, 给安全行驶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 控制好情绪是机动车驾驶员心态稳定的表现, 也是驾驶员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实际体现。

2 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杂念。人在真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时, 能够发挥出通常情况下无法想像的潜力。

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走过程中, 必须时刻集中注意力, 不得有片刻的分散和走神。主要体现在:一是注意看。随时观察道路状况, 观察车辆行驶的前后左右有无其他车辆和行人等。二是注意听。有没有异常的声响, 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还是来自车辆本身, 都要听清声响的来源有无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三是注意想。对外部出现的情况变化要多动脑, 思考、分析、判别, 切忌不加思考的简单应付, 操作的随意性很可能导致失误引发事故。所以,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定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 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3 增强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浅谈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 篇8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道路伤害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伤害死因。公共卫生学专家表示,尽力避免道路伤害,除了要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外,保证驾驶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预防道路伤害的一条重要措施。专家经测试发现,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比一般驾驶员更易发生事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生理系统的每个“结构成分”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作为驾驶员,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安全行车。

一、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

性格是个性中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三种。理智性格的人以理智来衡量和支配自己行动,表现在驾驶员身上就是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外界交通环境,行车中能做到礼让,不强行通过,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不开赌气车、英雄车、霸王车。意志型的人具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有良好的自制力,很少受外界的干扰,在驾驶行为上表现为沉着冷静,处理情况果断。情绪型的人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在驾驶行为上表现为很不稳定,易发怒,遇事不冷静,容易激动,这对驾驶安全十分不利。由此看来,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相当密切。笔者在多年的行车实践中得知,安全行车的优秀驾驶员的性格,大多数具有热爱驾驶工作,关心他人,责任感强,法纪观念感,虚心好学,情绪稳定等特点。相反,性格不随和、群众关系不好、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心胸狭窄、过度紧张的驾驶员,极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驾驶员要心态平和,克服急躁心理,始终经常保持愉快心理,以保证安全行车。

二、驾驶员的心境与安全行车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愉快的、安静的心境,使人心情振奋;忧愁的、愤怒的心境,使人萎靡不振,陷于颓唐。驾驶员心境不佳时,思想不集中,反应迟钝,容易出事故。影响心境的根本原因是个人的意愿或欲望是否得到满足。前不久,笔者乘座出租车与驾驶员聊天得知,出租车司机很辛苦,但如果生意好,再苦再累都有精神;如果生意不好,总是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心理压力很大,常出现抢客、争客、超速乱停现象,往往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驾驶员要保持个人心境的愉快状态,应该使自己意愿或欲望合理些、现实些,不要有非份之想。同时,驾驶员应学会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做到不因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损失而懊恼不已,也不因得到某一点满足、获得一些利益而忘乎所以,而应使自己保持经常的、稳定的、舒畅的心境。

三、驾驶员的情感与安全行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的态度的体验。人们对客观事物与现象常常抱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产生愉快、赞叹、忧愁、激愤、恐惧等不同的形态体验。产生欢喜、愉快、满意等情感时,会使人感到舒适的惬意,这对驾驶员观察和判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情感体验好,人的感受性提高,这时,驾驶员会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同时其反应能力也提高,动作会变得敏捷。这是一种增力情感。当产生忧愁、悲哀、愤怒、恐惧等情感时,会使人感到痛苦,影响感受,使驾驶员懒于观察与思考。同时其反应变慢,驾驶行动迟缓,这是一种减力情感。在这种情感下开车,容易发生事故。笔者得知,某一单位平时对车辆管理很严,驾驶员用私车要受到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没有一点通融余地。一天,一驾驶员因家中有急事,晚上偷偷将车开回去了,因为没有请假,非常紧张,又怕出事,结果在返回的途中真的出事了,撞伤了一名行人。当然,一种情感会发生增力作用还是减力作用,还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有关。特别在行车中,时时遇到不愉快的问题,这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与人争吵、赌气,影响心情,而有时遇到高兴的事,也不要太兴奋,得意忘形。由此可见,驾驶员加强思想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

四、驾驶员的判断与安全行车

驾驶员在感知外界突显的、微弱的、已现的、潜伏的及其他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信息后,都要不失时机地通过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提前、迅速、准确地做出决定。否则,由于判断失误,很容易铸成车祸。判断失误的原因,不外乎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驾驶经验不丰富,存在侥幸心理和思维品质有缺陷。例如:一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发现路边一足球飞过来,立即采取措施,紧急停车,结果避免了一场车祸。有人要问:足球飞过来,为什么要紧张,避让过去不就行了吗?岂不知,在足球的后面有一名小男孩子跟着追过来,如果光想到球,而没有想到足球后面的人,那么一场车祸不就是难以避免了吗?因此,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善于细致观察,尽可能地捕捉所处交通环境内的各方面信息,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正确判断。

五、驾驶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现在拥有驾驶执照的人越来越多,但驾车久了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处于持续高度紧张状态,难以避免地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所以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养心之道”,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拥有一良好的心态,以保持行车的安全。

(一)要学会保持心理的相对稳定。出车时,总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于是各种矛盾和烦恼的出现也是难免的。如与行人、乘车人及其他司机发生争执,无意识违章受到处罚,行驶中车辆突然出现故障等,既要宽容、豁达待人,又要善于自我劝慰,尽可能地快些摆脱不利心态,以保持心理的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安全行车上。

(二)要注意锻炼身体。有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驾车出行,身体已经锻炼得差不多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驾驶室的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加之驾车动作单一,运动量很小,与主观的有意识锻炼身体有很大的差异。只有不断参加各种室外活动,才能有效地增强肌体各种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每天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有氧锻炼,而出车前适当活动几分钟最好,也可利用停车间隙,在车外做一些深呼吸或上下蹲起,这样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使精力更加充沛,再驾车时不会感到疲劳。

(三)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注意力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女性驾驶员在穿着上,应注意不戴有沿的帽子,因为帽沿影响视线;不宜穿高跟鞋驾驶;也不宜穿裙子,以保证正常的驾驶动作不受影响。

(四)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除了驾车之外,还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不断增加生活的情趣,这样可以转移因长时间驾车而产生的压力,有效地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如果除了驾车什么事也不做,脑神经会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使有意识放松自己,也不容易。只有多一些爱好和情趣,才能尽快地把注意力转移和分散,而一些高雅的爱好,如读书、听音乐、下棋、养花、收藏等都能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较快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驾驶员开车很辛苦,特别是长途行车更容易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行车安全非常重要。长途行车不应超过2小时,中途应休息,发现自己困了,应立即休息,下车活动活动,用凉水洗洗脸,千万不能硬撑着。切勿带病出车,身体不好时,人的精力、视力、判断力都容易下降,极易发生事故。

(六)要保证足够的营养。驾驶员工作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营养跟不上,对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平时应多食用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不应多食用高脂肪食品,这样容易产生高血脂、高血压,从而影响安全行车。

上一篇:家校沟通交流记录下一篇:幼儿园五星红旗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