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帮教工作制度(精选12篇)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1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一、社区帮教工作由治安主任具体负责,每月召开治安帮教成员会议,研究布置帮教工作。
二、对帮教对象要坚持谈话、季鉴定、半年总结、年末升降考核办法。
三、社区每季要对各帮教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每半年召开一次家长、帮教人座谈会,进步青年报告会(或座谈会),对劳教、劳改单位探视一次,每年对帮教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具体培训。
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街道包待业青年。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要象家长对待子女,医生对待患者,教师对待学生那样进行教育。
五、认真登记掌握情况,积累材料,完备帮教“撤销”“审批”手续,建立“帮教手册”。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2
所谓差生, 以我的理解, 一种是学困生;另一种是逆反心理特别强, 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以自我为中心, 凡事都以为自己正确的学生.
2010年期末, 学校领导找到我, 希望我接手九年某班班主任工作.当时我特别犹豫, 因为这个班的班风特别不好, 学生逆反心理特别强烈, 更严重的是他们集体与某主科老师做对, 导致这名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虽然这样, 但是学校安排的工作责无旁贷, 因此必须做好准备, 于是我向前任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了解这个班级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 这些老师一致认为李同学对班级整个气氛影响极坏.于是从接任班主任开始, 我细心观察这名学生的表现, 将其作为主要帮助对象.我知道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就以点带面, 这样更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因此当发生了数起该生与同学矛盾以及抵触科任老师的情况后, 我找到他了解情况, 他自然不承认这几件事情.但我早有准备, 我对他说男人要勇于承担责任, 也应该学会担当, 不管事情是对也好、错也好, 你都应该和我共同解决问题.我表扬了他优秀的一面, 例如他比较讲“义气”, 但我告诉他“义气”有两种:如果是正面的, 会引发多数人的钦佩;如果是反面的则会坑人害己.通过交流, 拉近了距离之后, 我没有进一步要求他承认错误.我说:“我会给你时间, 让你去反思这件事情, 作为一个男人, 我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行动”.谈话结束以后, 我发现他主动找到那位科任老师承认了自己当初的行为不当, 不应该与老师抵触, 但我没在场, 因为多数学生处在青春期, 都会特别要面子.这件事情以后, 他的表现明显改观了.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美术, 画也很好, 于是安排他布置班级板报.他很惊讶, 做起来非常认真, 而且效果很好, 渐渐地给班级带来正能量.班级的整体氛围有了一个飞跃, 中考中整个班级考得很不错.李同学也成功升入市重点中学.我很欣慰, 感觉任何事物, 只要用心去做, 用真情去感化身边的人, 就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另外一个例子的主人公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称为“差生”, 因为他学习还可以, 也不怎么违反纪律, 只是脾气有点怪.郑同学每天在课堂上一言不发, 精神特别颓废, 科任老师也向我反映, 和他沟通很困难.记得有一次, 一名同学把他的鞋带解开了, 他特别生气, 把两只鞋都脱了, 无论别人怎么劝, 他总是不肯穿上, 没办法我只能亲自去谈.我使出浑身招数, 还是不见效, 于是我说:“不管这件事情你怎么有理, 也应该原谅那位同学, 给他解释机会, 你应该学会交流, 如果你在学生时代不能与其他人顺畅交流, 那么将来步入社会怎么解决问题?”我举了身边很多例子, 他终于把鞋子穿上了.我长出一口气, 暗想自己的水平太有限了.之后和家长沟通, 知道他回家就把那双鞋子扔了, 还和父母大吵了一架.我感到自己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后来我发现, 他经常上网而且有时还包宿, 但他父母对他期望很高, 使他感到压力特别大.强烈的逆反心理使他几乎不和父母交流, 偶尔谈几句都是不欢而散, 因此我和他父母始终保持沟通, 同时经常与该同学谈心, 每次时间不少于45分钟.一次郑同学在家玩游戏与母亲发生争吵, 第二天他没来上学, 离家出走了.我发动学生, 最后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他.他很惭愧, 我没有过多批评他, 只是告诉他一个男子汉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和父母感恩, 不应该用不当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令父母心寒.那以后他很少去网吧.在平时课堂上, 我总是提问他, 鼓励他发言, 同时让同学与他交流谈心, 慢慢的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在家里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好多了.中考中他发挥十分出色, 升入了省重点中学.
第三个例子是女同学石某, 我接手之前, 听说她早恋而且不听从老师的建议.接手之后的一个月, 我感到这女孩不错, 总是主动打扫卫生收作业本, 几次谈话感觉都很好.可是一个月后十一长假的某天夜里, 他奶奶打电话说孩子离家出走了, 让我帮着找一找.我联系很多同学, 可没有一个知道她的行踪, 我只能安慰老人说没事, 可是心里特别着急.两天之后, 她自己回家了, 无论家长怎样追问她都不说发生了什么, 于是家长希望我能找她谈谈.开学之后, 她见到我很不好意思, 我没有直入主题, 只是跟她随便聊聊家庭情况以及毕业后有什么目标.我看到她流泪了, 就问怎么了, 她说自己不想念书了.原来他爷爷卧病在床, 奶奶身体又不好, 还有个妹妹上学, 全靠爸爸妈妈种地和干零活挣钱, 父母太累了, 自己想上班帮家里分担.我很惊讶, 平时她很开朗, 看不出任何异样, 我想还是我对孩子了解关心不够.于是问她离家去了哪里.原来她和临村一个小女孩要去打工, 可是年龄小没人敢收留.我觉得有必要和他父母谈谈.家长来了之后, 和我谈到孩子的情况也很感动, 觉得对不起孩子, 但无论家庭如何也要让孩子多读书.家长走后, 我又和她聊到未来, 告诉她只有多读书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之后又聊了多次, 逐渐改变了她辍学的想法.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 我特别注意她的点点滴滴, 尽我所能给予帮助, 她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 并且极力帮助班级做更多的工作.毕业后她选择了一所职高就读, 我们时常联系, 她有什么情况都向我倾述, 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当今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篇3
关键词: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社会融入
一、安置帮教工作现状
一)、近年来安置帮教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1、安置帮教工作总量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已经成为刑满释放人员进入社会的一个必要环节,这是保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和谐的必然要求。这要求我们针对每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绝不偏颇、绝不遗漏、绝不放弃。相应的,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必然大大增加。以新都区为例,仅2013年上半年就有138人刑满释放,近年来平均每年都有超过300名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相比93年的每年100余人增加了两倍多。今后,这个数字将会越来越大。
2、安置帮教工作形式不断丰富
刑满释放不仅仅是服刑人员结束监狱生活这么简单,回归社会也不仅仅是服刑人员出狱这么容易。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能否走上正途,能否重新融入社会,能否重新投入家人怀抱,这都是全新的挑战,这都需要安置帮教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帮助。随着长时间工作经验的积累,安置帮教工作的形式不断丰富,为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融入、职业融入③、家庭融入④、社会交往融入⑤等各方面提供帮助。工作形式、工作范围相比之前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大。以新都区为例,安置帮教工作由区政府牵头,分配至乡政府,乡政府再联系居委会,将工作渗透到最基层,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居委会定期举行恳谈会,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持续的教育,加强引导。
3、安置帮教工作相关制度逐步完善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安置帮教工作逐渐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从安置、户口、档案、就业、社保、贷款等相对全面的覆盖了刑满释放人员在回归社会生活后的方方面面。以新都区为例,在十年前,获刑死缓和无期的服刑人员的田地将收归国有,现在通过相关手续,在服刑期间可以由亲人代耕,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予以返还。这从物质上保证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经济地位,为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融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关注逐渐加强,社会意识逐渐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文明逐步开放,人们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关注前所未有的提高,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服刑人员不再是“废人”,即使他们的人生有了“污点”,也不能对他们进行完全的否定。尤其是刑满释放的、“改邪归正”的这一部分人,既然法律已经对他们所犯的罪恶做出了判决,他们也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承受了相应的惩罚,社会、人民就应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重新做人,绝不应该把人“一棒子打死”。事实证明,人民、社会对于刑满释放人员的态度相比从前已经更加宽容。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并努力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他们,努力把他们当做一个全新的个体,平等相待。现在社会上更有不少用人单位对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他们的就业问题出一份力。这些社会意识层面的改变也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意识融入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当今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内容
1、组织刑满释放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就业
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从狱中一直持续到狱后。在服刑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培养其职业道德意识,也为他们刑满释放后正确就业奠定基础,有效避免再次走入歧途。狱后,刑满释放人员回到所在地,仍可以接受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新都区为例,刑满释放人员回到乡镇后,乡镇为其准备了丰富的职业培训科目,包括:缝纫、烹饪、电工、计算机、制鞋、手工、种植养殖等,可以说是“需要什么,学什么”,刑满释放人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加快就业。据我们调查了解,有的学习烹饪技术后开起了农家乐,也有学习了养殖种植技术后开办养殖场并形成相当规模的,这都是安置帮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同时,安置帮教工作还重点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企业”接收刑满释放人员在企业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以新都区为例,2013年与新都区合作的安置帮教企业就有11家,他们有的是热心公益的“爱心企业”,有的是本身有过类似经历的成功创业者想要回报社会,行业涉及机械加工、建材、保洁、养殖等。
2、引导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第一,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进行提前教育,分析邢释后可能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问题以及挑战,端正心态,减少出狱后可能面临的冲击。
第二,出狱前后举行家庭座谈会,让服刑人员家属与服刑人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分担责任,增强服刑人员的家庭归属感,为重新融入家庭做好精神准备。这是安置帮教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三,组建用专业知识武装的志愿者队伍,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志愿者多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具有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极高的热情,对安置帮教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以新都区为例,安置帮教志愿者分为“传统教育组”和“法制教育组”,分别对邢释人员进行教育。
二、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困境
一)、安置帮教工作实施者所面临的挑战
nlc202309020631
1、工作量大,人员紧缺,相关立法有待完善,制度仍需完备
近年来,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呈倍数增加,工作形式不断丰富,工作面增幅明显,工作时间跨度不断拉长。但是相关人员配置却远远跟不上工作量的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性跟不上工作内容的专业化发展趋势。
另外,工作量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关注,但相对于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和重要性仍有很大的差距。以新都区为例,2013年的刑满释放人员是20年前的三倍,但国家给这一部分工作的专项资金却与当年的5万元持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同时,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刑满释放人员仍带有有色眼光,无法做到平等相待。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后,自身的经历难免成为今后工作、生活的绊脚石,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自身合法的基本权益也无法得到保证,这都需要相应的法律对他们的权益进行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从宣传层面为他们的权利谋求出路。
2、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难
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大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何况是有特殊“标记”的刑释人员,更是难上加难。第一,刑释人员有着社会还不能完全接受的“污点”,承受着从用人单位、周围人群投来的有色眼光甚至偏见,这对他们正常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刑释人员由于自身原因,在技能、知识、品行等方面有缺陷,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录用。第二、刑释人员长时间离开社会,不具备连贯的社会关系,这对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形成了阻碍,更别说像正常人一样找工作。第三,刑释人员往往不具备拿手的职业技能和正常的工作经验,这也是他们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接纳度有待提高
刑满释放人员虽然已经接受了相应的惩罚和改造,但终归被打上了“有前科”的烙印,此类人员往往很难被社会大众接纳。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有前科”的人就是现行的犯罪者,不存在改过自新一说,从情感上就不愿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这需要从上自下的改变观念。甚至在当今的领导队伍中有部分领导也抱有此类看法,这对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自上而下的意识转变,自上而下的宣传,带动人民大众意识看法的转变是提高社会接纳度的关键。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对刑释人员投予更多的关爱,全方面客观的审视他们,对值得帮助的对象予以帮助,对需要教育的对象进行教育,培养人民群众的自身责任感,这是提高刑满释放人员社会接纳度的重中之重。
二)、安置帮教对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刑满释放人员态度有待端正,自我意识有待明确
服刑人员进入监狱后,必将经历巨大的思想冲击,之前所形成的观念看法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通过监狱教育的改造,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新做人,但有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仍未能形成正确的观念,甚至负面情绪愈演愈烈。这是安置帮教工作所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经历牢狱生活后,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端正态度,是所有服刑人员都必须思考的,站在安置帮教者的角度上,只能尽力教育他们转变观念看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内心的答案。政府可以提供相当程度的帮助,但政府不是万能的,关键还是靠自己。一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就陷入了精神阴影,萎靡不振、无所事事、自甘堕落,或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弱势群体,对当地部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都是是不正确的。
2、长时间与社会脱轨,融入社会存在困难
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面临精神和物质的极大挑战。长时间断绝社会交往,精神上一时间难以融入社会生活,意识短时间很难适应全新的社会生活。朋友的离去,家庭的冷遇,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融入形成了阻碍,调整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再入迷途。无法面对入狱前的同事或是入狱前就没有正常的工作,自身职业技能的限制,使得刑满释放人员的物质生活也面临挑战。在当今社会,没有稳定的工作不仅无法维持自身生存,对于社会稳定和谐来说也是极大的隐患。以上也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置帮教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和比较完善的体制,但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部门和人民大众也应当对安置帮教工作投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永远都会有犯罪,不应该过于理想化的去思考。今后,在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其他未知的变化及问题,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安置帮教工作的现实状况,用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安置帮教工作。
注释
①社会融入:具体操作化为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融入,即社会对他们是合法公民的认可.
②刘武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论纲(上)[J].北京:2013(12)
③职业融入:主要指他们的就业、收入情况.
④家庭融入:主要指他们与家人的密切程度.
⑤社会交往融入:主要指他们与其他社区居民、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状况.
作者简介:廖一如,女,(1989年7月21日——),经济学学士,西南石油大学 法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简报 篇4
一、我县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人员是指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在社区服刑的人员,包括被判决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是指回归社会五年内的刑满释放人员和三年内的解除劳教人员。自2007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01人,累计解除矫正258人。截止7月底,共有在册矫正对象343人,其中管制2人,缓刑301人,假释35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剥夺政治权利4人(按规定8月底前交公安管理)。全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996人,其中五年来刑释906人,三年来解教90人;五年来共帮教期满1139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首先,县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并将把此项工作列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县人大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列入人大视察重点项目;县政协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纳入资政会的主要内容;县综治委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并纳入年终综合考核范围。其次,工作网络不断健全。县成立了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司法局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村亦相应成立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机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今年,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两次季度例会,分析总结前一阶段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内容。再次,工作机制日益完善。由综治办牵头,召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多次召开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联席会议,就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的监管和帮教问题进行协商。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建立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会商议事制度,并每月组织一次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大走访,联合查找、追逃脱管漏管对象,保证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依法开展和正常运行。第四,工作机构得到加强。经县编委批准,在县司法局基层股以加挂的形式设立“社区矫正工作股”,具体负责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负责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同时,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截止6月底,全县共建矫正工作小组136个,社会工作者406人,社会志愿者716人。
(二)大力宣传,不断扩大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影响。
一是举办培训班和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先后举办三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业务知识培训班,共培训200人次,各司法所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学习宣传,受教育者达700余人。二是利用媒体广告进行宣传。在《安庆日报》“宿松周刊”开辟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知识问答宣传栏;在县长途汽车站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通过司法短信平台向公众发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知识短讯;在县城“法制广场”开辟了宣传专栏。三是设立站点进行宣传。在县城闹市区设立宣传站点,发放宣传资料,共发宣传单和宣传册6000余份。通过深入宣传,有力提升了提升社会知晓率和支持度。
(三)程序规范,规章制度完善。
先后制定印发了《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县社区矫正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XX县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汇报、请销假、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建立了结对帮教、定期帮教、排查走访、信息及档案管理等制度。落实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责任制,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定人监管、定人帮教。建立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月汇报制度。
(四)依法管理,监管、帮教并重。
一是规范法律文书的接收工作。及时与法院及监所沟通,要求法院及监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法定期间内移送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律文书,告知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我局将相关文书登记造册,及时转派各司法所。
二是认真做好日常监管安全工作。社区矫正工作严格落实每周电话报告、每月书面汇报、每季度总结评比的规定和请销假、集中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等制度。1至6月份,共组织集中教育396人次,个别谈话597人次,组织社区服务1729人次,进行心理辅导247人次。
三是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安徽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的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考核奖惩工作,坚持每月一次综合考核,每季度一次评比,做到奖惩分明。1至6月份,3人给予警告处分,1人给予治安处罚,1人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监禁刑罚。四是坚持依法矫正和帮教。对社区矫正对象,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程序,从入矫谈话做起,抓好教育学习,组织公益劳动,落实汇报和请销假制度,建立日常考核制度,做到月考核、季评比,对矫正期满对象公开宣告解除矫正,纳入安置帮教范畴。对刑释解教人员逐个建立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方案,落实“多帮一”或“一帮一”的帮教措施,做到帮教责任落实到位;对当年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及生产、生活情况,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五是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开启新生活。我局按照社区矫正工作要求和安置帮教有关政策规定,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扶解困,对待他们不歧视、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思想上教育疏导、生活上关心支持、行为上约束规范、工作上妥善安置。柳坪乡社区矫正对象郑某在矫正期间,生活一度无着落,思想不稳定。
xx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化解其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帮其重塑信心,重树人生目标。当发现他有种茶技能并想独自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县、乡有关部门,为其争取了十亩地的免费茶苗。如今,郑某的茶苗长势良好,茶园初具规模,丰收在望。据不完全统计,仅20xx年,全县共为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低保120人,落实责任田近200人,提供技能培训107人次,指导就业186人次,申请并落实建房补助2人,补助资金2万元,协助申请并落实临时救助18人,救助资金3万余元。六是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司法部开发的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系统和省司法厅开发的司法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有关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所四级信息共享。去年底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28万元, 司法局与电信合作建立了司法e通管理平台,对重点社区矫正对象配发定位手机,全县共配发定位手机89部,实现了对重点对象的管理,由单纯的人对人的定时监管,转变为人对人与手机定位相结合的实时监管方式,有效提高了监管安全水平。
★ 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 安置帮教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社区工作总结
★ 社区月度工作总结
★ 部队犯错帮教范文
★ 安置工作计划
★ 社区体育工作总结
★ 家长及社区工作总结
★ 社区防疫工作总结
社区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社区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机构、人员、基本设施落到实处,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育刑释解教人员,结合实际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社区教育活动。
二、加大对释解人员的排查清理力度 社区司法工作室每月不定期组织排查清理工作,减少脱管失控现象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按照工作重点加强对释解人员出狱后直接流散于社会,不落户或人户分离以及“三假”(假姓名、假身份、假地址)人员的查找,摸清底数进行登记,最大限度地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挖。
三、建立健全帮教衔接机制工作。
1、切实加强衔接工作,严防重点人员漏管失控。安置帮教工作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环节,也是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坚持“各负其责、超前落实、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原则,实现刑释解教衔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衔接工作顺利开展。要求对当年的刑释解教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人建立档案,落实帮教责任人,落实一人一档一卷,坚持杜绝脱管、漏管。
2、对改造情况不好的、有可能重新危害社会的、“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对那些改造表现差、有可能重新危害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和青少年,加强帮教力量,实行重点帮教。
3、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控责任和奖惩制度。对安置帮教、管控措施落实,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置帮教管控责任和措施不落实,造成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导致重新犯罪或重新劳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4、主动加强与监狱、劳教所的协调配合,积极做好衔接管理工作,及时建立帮教档案。对帮教对象进行记录,并专档管理。随时掌握帮教对象的去向,落实跟踪帮教,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5、建立帮教责任制,提高帮教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工作,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的同时,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采集多种帮教形式,落实帮教措施,确保帮教工作落实到位,列帮率达95%。改好率达92%,重新犯罪率在5%以内。
四、多渠道安置释解人员
1、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释解人员安置帮教的优惠政策,积极努力创办安置实体和安置基地,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安置多元化。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优惠政策,使释解人员获得就业岗位和落实社会保障。
2、因地制宜,多元安置,实施安置就业市场化。具体采取5种渠道给予妥善安置:一是劳改、劳教前有工作的,尽量介绍争取帮助回归人员回原单位安置。二是鼓励自谋职业、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三是原籍农业户口,回归后立志安心务农的,由所在地村划拨责任田搞好种植安置。四是对办企业有一技之长的,鼓励他们办
个体私营企业,争取把企业做为安置基地。五是利用安置帮教工作站安置。
3、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对社区内的矫正人员,充分发动社区内的老党员、志愿者及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按照包保责任制,完成帮教工作的落实。积极与公、检、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对本辖区内的矫正人员做到随时了解情况,随时帮教,以动态管理的工作方式,确保社区矫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工作方法
1、安置帮教工作要抓实,抓重点,抓难点三个环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大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履行职责。一是要抓实。坚持“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引导其走正道。二是要抓重点。针对帮教人员管理难问题,社区一方面将采取由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干部组成的帮教小组,实行定期回访谈话及与其家属探望警示相结合的办法。另一方面将采取所在地公安、综治部门联系,将其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定期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制教育和帮教工作。三是抓难点。近些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势头,这些人刑释解教后就业难度加大,社区充分
发挥基层组织搞好安置工作,借助各方面力量,组织离退体老干部来共同关心帮助这一特殊群体。
2、社区对落实帮教措施的(刑释后五年内、解教后三年内)对象做到情况情、底子明,并及时向派出所、司法所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家庭重大变故,对新回归人员要及时落实帮教责任人,并督促他们到镇综治办报到、登记,引导他们自觉配合帮教工作的开展。
3、任何人不得歧视帮教对象,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勤劳致富、回报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典型,以扩大安置帮教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自谋职业、家庭就业、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灵活的方式实现就业和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社区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6
关于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督查汇报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和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帮人、育人实现“灵魂再塑”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入扎实地做好这两项工作,对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打古镇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的管理工作,随着我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镇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我镇成立了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站,各村(社区)也建立了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目前辖区内有镇级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组织各1个,村级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小组各17个。其中镇级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内,由司法所承担日常工作;各村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小组一般由村“三职”人员组成,原则上村支书作为本村的第一帮教责任人,村主任、副主任为第二帮教责任人。被帮教对象所在社社长为其联络员,全镇基本形成了镇、村、社三级网络和以村为主的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截止目前,我镇在册的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安臵帮教对象共26人,26人全部接受帮教,帮教率100℅;在册的 1 社区矫正人员共7人,至今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同时,我镇积极对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落实救助措施,2008年至今,花费5000元解决临时救助11人,办理低保5人。
二、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总起来看,我镇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门沟通不足,衔接工作有脱节
一是派出所与司法所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在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上还未能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一方面,因为镇派出所与司法所的衔接互动不够深入,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管理,二者尚未整合力量形成管控合力,所以对信息沟通和协作管理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因为我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司法所经常成为“无人”所,造成司法所相关工作不能很好的衔接管理到位。二是各村(居)委会与司法所、派出所衔接不够,村(居)委会的帮教工作很被动,不能及时主动地掌握新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三是监所与镇司法所、派出所衔接不够,监所对于刑释解教人员下达的《通知书》有的填写不准确,导致基层落实帮教难。由于部分刑释解教人员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址不一致,而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具体情况,从而导致了见档不见人的情况发生;有的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在填写《通知书》时,2 地址只填写到乡镇,这给衔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容易造成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的漏管失控。
(二)回归人员流动现象严重,人员难衔接
由于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村大部分人员都外出务工,据统计,近3年来的刑释解教人员,农村籍占98%,刑释解教人员的年龄结构,绝大部分都在18--50岁之间,80%以上都在外地务工,本地就业的只占少数。有的刑释解教人员刑释解教后,不回原籍,直接外出务工;有的长期在外务工和居住;有的举家外出打工,人户分离,甚至长期落户外地,已成为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三)就业安臵难度加大,人员难安臵
一是现有条件下的就业安臵难以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根本问题。我镇虽对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了承包地和宅基地,对生活困难的进行临时性社会救助,鼓励他们自谋职业、外出务工,但是这些具体措施只能解决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远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二是刑释解教人员文化水平低,就业无技能。我镇的刑释解教人员大部分为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90%的人文化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80%以上的人员都外出务工,他们大多数都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虽然在“狱、所”内进行了一些技能培训,但受培训资金、场地、师资等条件的局限,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三是由于我镇经济不发达,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于吸收他们就业,加上一些企业由于偏见或考虑到声誉、效益等 3 原因,也拒绝吸收他们到企业来就业。
三、服刑在教人员核查及家庭人员存在的困难
(一)服刑在教人员的核查情况
目前,我镇服刑在教人数为26人,根据已经建立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刑在教人员的信息核查方面监所与司法所实现了无缝衔接,通过该系统,监所把服刑在教人员提供的相关基本信息告知给司法所核实,司法所经核查清楚反馈后,就杜绝了服刑在教人员提供的“三假”(即假身份、假姓名、假住址)现象发生。
(二)服刑在教人员的家庭情况
一是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现实情况堪忧。父母服刑,使他们的未成年子女一方面在经济上、精神上受到双重打击。另一方面又在学校、社会上容易受到歧视和伤害,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极端性格,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大部分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因其父母的违法犯罪行为,常常受到很大的影响,经常会受到伙伴以及同学的嘲笑,性格变得孤僻和内向,自卑心理也会越来越重,性格慢慢变得极端和偏执,有的成绩出现下滑,导致义务教育未结束就辍学回家务农。在失去经济支撑、自卑心理增加的情况下,服刑在教人员的子女辍学现象是比较严重的。
二是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监狱探视难。目前,因为相关制度因素,缺乏必要的监狱探视条件,造成服刑在教人员与未成年子女相见难、沟通难。据了解,各地法院判决以后,与犯罪分子所在单位和居住地的组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 4 沟通脱节现象,这也造成对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关心不够,使许多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及其家庭处于“边缘化”的危险境地。
三是服刑在教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现象增多。服刑在教人员家庭普遍环境较差,其子女呈现“三多”,即隔代教育的多,监护人文化素质低的多,父母离异的多,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因无人监护,造成个别孩子脱管,在社会上流浪,与不良青年结伙成对,养成不良习惯,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四是服刑在教人员年迈父母生活困难。我镇部分服刑在教人员的父母年事已高,有的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平常他们的生活就靠子女的赡养维持,可是当其子女因违法犯罪事由在监狱、劳教所服刑改造时,他们就丧失了经济来源,生活就陷入了困境。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7
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使本社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
一、社区安帮小组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至二次学习研究会,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与帮教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研究通报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情况,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动态。
二、各帮教小组坚决贯彻落实“二帮一”的帮教措施,通报帮教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和近期主要表现.。
三、社区安帮办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集有关帮教工作人员和帮教对象召开座谈会,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信息反馈制度
一、各单位指定一名同志(可以兼任)为帮教信息联络员,负责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二、各帮教小组对本地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家十五天内必须及时掌握其基本情况,送社区安帮办备案,及时把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就业出路、后续改造等情况反馈到社区安帮小组。
三、社区安帮小组将针对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各单位反馈的帮教信息,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帮助各单位开展帮教工作。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8
2011年,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镇政法工作会议和镇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以构建平安和谐洗马为目标,以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方针,落实“衔接帮教有效、齐抓共管有序、保障措施有力”的总体要求,努力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促进我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
1、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社区根据领导班子调整变动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一人专门负责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专干的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大力加强街道安帮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争取镇党委的高度重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将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并适当增加工作经费,确保安置帮教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述职评议制度,促进各成员单位自觉履行职责。
2、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督查考核。按照镇安帮领导小组制订的《安置帮教工作考核办法》,社区安帮站完善考核奖励机
制,探索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健全和落实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督查、讲评和情况通报制度。
二、切实做好衔接排查工作,有效杜绝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
1、规范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
(1)积极与镇司法所联系,及时建立安帮档案。
(2)积极与镇公安部门联系,做到接得及时,帮得到位。
2、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工作。社区安帮站要对上一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统计,每月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摸底,重点查清混杂在外来人口中的外地籍刑释解教人员、未回本地报到落户、外出打工和“三无”(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刑释解教人员。
3、社区安帮站每季度必须找刑释改教人员进行一次谈话帮教,每进行一次回访,杜绝脱管和漏管现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三、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社会化帮教工作格局
1、巩固刑释解教人员“奔新生、奔富裕、促和谐”主题帮教活动成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开展“创无重新违法犯罪社区”活动,以减少社会乱源和不和谐因素,推进平安和谐洗马建设。
2、严格落实责任帮教制度。进一步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逐一签订帮教责任书的“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跟踪回访制度、定期谈话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和委托帮教制度。加强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和“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帮教工作,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3、进一步壮大帮教工作力量。把帮教工作与平安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精神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协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扩大热心安帮工作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职工、团员、青年、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帮教工作。
四、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要认真贯彻县综治委转发的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切合实地的实施细则,落实好中央的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刑释解教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多条路径就业。认真落实省安帮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政厅、省司法厅《关于对刑释解教人员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给予社会救济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纳入我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工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安置帮教工作的改革发展
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培养和总结宣传一批从事安置帮教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和一批弃旧图新、勤劳致富的刑释解教人员典型,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洗马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站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9
在国庆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党委、政府 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统一部署,着力抓好预防、排查和调处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 , 努力构建 ” 大调解 ” 工作体系,把经常性的排查调处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及时化解了一批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
一、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由乡综治办、司法所牵头 , 多部门共同参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围绕社会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地排查,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对当前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山林、婚约、赡养、债权债务、劳务等纠纷,进行全方位的摸底排查,做到乡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做好“防激化”工作。截止 10 月,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案件 66 件,调解成功率达到 100%。
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健全完善安置帮教网络和机制,做好释解人员衔接工作,加强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的帮教管控,降低重新犯罪率。根据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情况、文化程度、思想状况等不同情况,分别以教育、咨询等 不同方式把当前社会情况、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基本情况,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对其宣传和教育。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 篇10
2012年6月14日
近几年,XX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粤发[2011]3号)的文件精神,立足于本职工作,部门联动,切实开展各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一、做好工会帮扶解困工作。区、镇(街道)两级工会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巩固和完善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搭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平台,为包括刑释解教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提供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工伤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欠薪救助等八大帮扶项目,并建立园(区)一级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把工会帮扶解困工作向村、居、工业园一级延伸,逐步构建工会的帮扶救助网络。三年来,区、镇(街道)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30万人(次)提供了各类帮扶救助,使用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
二、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强化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促使职工通过在岗培训提升竞争力,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区总工会在2009年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阳光行动”,为刑释解教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提供免费的叉车、超重机、财会、电工、计算机等方面的职业资格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三年来,我区、镇两级工会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包括岗位技能培训)65期,共有3400多名职工取得职业技能初、中级资格证书。
三、整合资源做好法援工作。为提高工会法援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区总工会主动与区司法局合作,建立起区级工会法律服务特约律师库,聘请执业律师为企业工会、职工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包括对企业、职工进行法律宣传,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制度,指导、参与企业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引导、协助职工群众通过合法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并逐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特约律师与镇(街道)总工会挂钩联系制度》、《特约律师动态管理制度》等,最大限度地调动特约律师的积极性,为工会法律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特约律师库成立以来共为75名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追回工资、加班费、工伤补偿金等共169.5万元。
四、开展“送法到企业”活动。为提高企业主和职工包括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律水平,区总工会通过与司法局、人社部门联动,在全区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员工村”活动,发动工会法律服务特约律师库的律师到各企业或工业园(区)进行法规宣讲、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的普法工作。三年来,区、镇两级工会开展“送法到企业”、“送法到职工”等专题法律讲座180多场,参与职工10万多人。
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 篇11
社区矫正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
一、社区矫正志愿者
1、XX志愿参与XX社区的矫正帮教工作,与社区矫正对象XX建立“一帮一”的矫正帮教关系,帮教时间自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2、社区矫正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内容:
(1)每月保持与社区矫正对象沟通思想、联系情况;
(2)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司法奖惩和矫正期满的评议;
(3)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问题或突出困难,积极向社区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得到帮助;
(4)关心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或培训。
二、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定期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沟通信息,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社区矫正对象要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接受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帮教。
社区矫正志愿者:XX
社区矫正工作者:XX
社区矫正对象:XX
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 篇12
司法所: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
司法所: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注:社区矫正执行地(县域)与解除社区矫正人员户籍地(县域)一致时,填制此通知书送达至解除社区矫正人员户籍地乡镇街道司法所。户籍地乡镇街道与执行地乡镇街道不一致的,还应附《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存根)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旗)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解除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通知书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旗)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
,男(女),身份证号码,居住地,户籍地,身份证号。因犯 罪,被 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勾选),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被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现其矫正期已满,依法已解除社区矫正,建议作为(一般、重点,勾选)人员帮教。请接此通知后,做好衔接转安置帮教工作。
(旗市区司法局公章)
年 月 日
【社区帮教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社区帮教工作计划07-05
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总结08-28
13年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总结11-03
查斯社区2011年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总结06-07
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培训班会议流程06-15
安置帮教制度08-24
包保帮教工作制度11-06
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11-02
李村二村安置帮教工作制度06-16
安置帮教半年工作总结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