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暗恋的诗句(精选8篇)
诗经中暗恋的诗句 篇1
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注释:
孔胶:很牢固
藏:同“臧”,意为善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意为:心里对他情意切切,为何不向其诉说。心中怀着深深爱意,何日才能忘记?
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南方有颗高大的.乔木,可惜我不能在下面歇息;汉水边有个冶游的女子,可惜我不能求她为妻。)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水滔滔是多么广阔,可惜我不能游泳过去;大江滚滚是多么漫长,可惜我没有渡江舟楫。)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国风·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你跳舞飘飘荡荡,在那宛丘之上)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我对你实在有情啊,可惜没什么希望)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诗经中暗恋的诗句 篇2
一、“过去”与“将来”
因为主人公江滨柳一直沉迷在过去的记忆中, 江滨柳一直在寻找上海一别便无缘再见的记忆中的云之凡所以我们可以说《暗恋》就是“过去”。;老陶自杀未果误入桃花源却回来寻找曾经抛弃自己的春花也是无法忘记“曾经”。
在《暗恋》中的江滨柳是一个活在过去、活在记忆中的人。
下边是第一幕中, 江滨柳和云之凡的对话:
江滨柳: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忘就忘得掉的。
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呀!你看我们周围的人, 哪一个不是千疮百孔的?
江滨柳: (激动) 有些画面, 有些情景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 你一定要学着去忘记呀!
江滨柳:好, 就像这段时间我们两个在一起, 你说我会忘得掉吗?
云之凡:哎哟, 我又不是让你忘掉我们之间。我是说那些不愉快的事:战争, 逃难, 死亡。你一定要忘记才能重新开始……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就可看出, 江滨柳无法忘记痛苦的过去, 甚至, 他以后都无法忘记和云之凡在一起的时光。他忘不掉过去, 他甚至忘不掉将要逝去的现在, 虽然现在还是现在。江滨柳是一个是一个彻底的活在寻找、追寻过去的“过去”的人。
老陶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人物形象, 在剧中他是编导用力较多, 刻画比较复杂的人。他在发现“桃花源”之前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但在发现桃花源之后却又成了忘不掉“过去”的人。他不满妻子春花给他戴“绿帽子”, 也憎恶袁老板的侮辱, 终于有一天, 他受不了现实状况, 欲到上游自寻短见, 在去上游的过程中, 他想忘记春花、袁老板。在剧本中:“老陶:嗨--嗨哟——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忘了忘了好。什么什么春花把她给忘了吧!什么什么袁老板把他给忘了吧!哎……”但却在自杀的过程中寻到了“桃花源”, 在桃花源中的他过的很幸福, 但刚入桃花源中时, 他就把桃花源中的一男一女错认成春花与袁老板, 说明他仍没有忘记他们, 甚至在“桃花源”愉快的生活中, 他也时刻在想着春花, 最终, 他还是离开“桃花源”去寻找春花, 而春花已成了他的“过去”。总的来说, 虽然他厌恶现在, 但当“现在”变成“过去”的时候, 他却又非常怀念。怀念的多了, 便要去寻找过去, “过去”虽不幸福, 但回忆中的过去却已然变得美好。回到已经破败不堪的“家”, 老婆已嫁给袁老板, 他才意识到过去回不来, 想要回“桃花源”却迷失在路上。
春花因为袁老板对将来的许诺, 认定跟袁老板会很幸福, 于是抛弃现在的老陶, 嫁给了袁老板和他伟大的“抱负”可以说它是“将来”。
在“桃花源中”, 春花不满自己的丈夫打不了大鱼, 挣不来钱并且不育的现状, 与房东袁老板偷情合力将老陶赶出家门, 她要嫁给袁老板。袁老板是一个无所事事, 不务正业的虚伪的人。他“一天到晚不着家”, 整天在外边鬼混却空有一身抱负:“袁老板:去哪儿不重要, 只要你我都有信心, 哪怕是天涯海角, 都是你我自己的园地。我有一个伟大的抱负, 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看见我们延绵不绝的子孙……我看见了, 他们左手捧着美酒, 右手捧着葡萄, 嘴里还含着凤梨。”他是一个只会空想的人。并且自大:“袁老板: (起身, 放下酒瓶) 我?我这个人, 我这个长相, 我这个样子, 我去找个事儿做?我告诉你多少次了, 我有一个伟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不是花言巧语也不是谎言, 因为这是袁老板真实的想法。他从没尝试去努力做过。他是一个彻底的活在对将来幻想里的人。但春花却相信他的话语, 她也沉迷在对将来的幻想当中了, 因为他受够了老陶没钱、没理想、没孩子。他幻想能与袁老板过上“桃花源”般的生活。盲目的憧憬、自我膨胀不把握当下, 空想最终只能是空。而与老陶寻死时误入桃花源的对比则凸显出只是祈祷将来, 没有现在的实干, “桃花源”永远是一种精神鸦片。
二、缺失的“现在”
这部戏缺少的便是“现在”, 这正是老陶不敢面对的“现实”。他与云之凡恰好形成对比。老陶是个渔民, 但打上来的鱼都很小;身体也不好, 结婚之后一直没有孩子。但老陶一直不敢面对现实, 他认为“饼不是饼, 刀不是刀, 药不是药”。他在春花和袁老板的逼迫下, 无法接受现实, 走投无路, 撑上他的小船到上游自寻死路, 在剧本中:“老陶:嗨--嗨哟--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忘了忘了好。什么什么春花把她给忘了吧!什么什么袁老板把他给忘了吧!哎……”努力使自己忘记现实, 如同掩耳盗铃。在寻死的过程中无意进入“桃花源”, 在“桃花源”里, 他过的很愉快, 却忘不了春花, 从“桃花源”返回自己原先的家中, 原先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 并且春花和袁老板已经有了孩子。在争吵中他又无法接受现在的“家”, 接纳不了“现实’, 他又要返回”桃花源’然而这次他彻底迷失了。老陶总的来说, 是一个无法接纳现在的人, 他接受不了现实, 躲到“理想”“虚幻”的“桃花源”中, 又因思念春花回到现实, 却仍无法接纳, 又要返回能让他忘记悲伤地“桃花源”中, 但却彻底迷失了。
云之凡的“现在”在剧中没有展示, 这也是编剧的用以所在, 没有展示云之凡的“现在”所以整部剧只有“过去”与“将来”。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云之凡的只言片语中看出云之凡是能够把握住“现在”的人, “江滨柳:之凡……这些年, 你有没有想过我?云之凡:我……我写了很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 我大哥说, 不能再等了, 再等, 就要老了。 (转回身) 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 (江滨柳伸手, 两人握手) 我真的要走了。 (出门) ”从这里看以看出云之凡也给江滨柳写了很多信, 但在终究无法联络, 云之凡“不能再等了, 再等, 就要老了”这句话透露出对过去的等待和对将来的无奈, 看到这些之后, 她最终还是抓住了“现在”, 没有沉浸在“过去”“将来”。
江滨柳是一个彻底的人, 彻底沉浸在“过去”中;春花与袁老板也是彻底的人, 彻底地活在“将来中”;老陶是一个无法面对“现在”的人。而这些都是剧本直接表现出的。而作为全剧重要人物的云之凡, 只有在第一幕的上海外滩出现过, 在一次出现时, 江滨柳与云之凡已经老了。但她说的那几句话:“云之凡:我……我写了很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 我大哥说, 不能再等了, 再等, 就要老了。 (转回身) 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虽然在全剧没有显性、明显的对比, 但暗含的云之凡对“现在”的把握, 则与江滨柳、春花、袁老板、老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寻找与“虚无”
疯女人一直在寻找着不存在的“刘子骥”, 似乎在暗示在没有“现在”的情况下对“过去”与“将来”寻找的虚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说:“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这就说明, 刘子骥是一个死者。这里的刘子骥本身就是一个虚无的符号。这里暗示, 无论是过去式的寻找还是将来时的追寻, 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由他们各自追寻的结果来看, 也各自都证明了这一点。沉湎过去, 追寻将来;都是一场空。忘记过去, 把握现在是真。在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里,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在等待戈多, 但到剧终, 戈多也没有出现, 于是有人问作者, 贝克特两手一摊, 苦笑一声:“我要是知道, 早在戏里说出来了。”这个疯女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剧中, 他从头到尾都在寻找刘子骥, 她在寻找一个没有的”符号“而已。无论是过去、将来《暗恋桃花源》中的人物一直在寻找。寻找的是什么?”也许这正是剧本的最后一句话:“女人:刘子骥——刘子骥——刘子骥——啊——啊——”。找来找去, 找的只是虚无与混乱无序吧。
摘要:在《暗恋桃花源中》, 作者用《暗恋》与《桃花源》演绎了寻找的两个维度——过去、将来。追寻过去与幻想将来最终只是竹篮打水, 疯女人的存在更加说明了追逐这两者的虚无。
暗恋是成长中的一个部分 篇3
我儿子上高中了,学习成绩较好,但近来有一事让我成天提心吊胆,又不知如何解决。
两个月前的一天,楼下的女主人找到我,说我儿子早上朝她女儿房间窗口看,被她丈夫发现,追到底楼,要把他拉上来见我;他吓得厉害,保证再不看了,他们这才放了他。她还说,这大约在一年多前就已开始,发现了几次,一般都在晚上,只是应我儿子要求没告诉我。我说是否我儿子看上她女儿了,她说不会,因为两孩子碰面从不讲话,连招呼也不打。
由于我没有一点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不懂孩子心理,不知该如何教育他,说得太严厉怕对他心理有伤害,便小心地、心平气和地和他谈。我说我知道他只是出于好奇,没什么更坏的想法,但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不要再去。他什么也没说,很觉难为情。我以为这个问题已解决了,谁知上月一天晚上,他刚出门几分钟,就被楼下男主人拉上来,说是又在朝他女儿窗口看。这一次我严厉地再三问他究竟为什么要去、想去干什么,他说没任何想法,只是习惯性走去看看,并反问说她家窗帘那么厚,能看见什么呢。再问便什么也不说了。我不知这是怎么造成的,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若常常给他提个醒、敲个警钟吧,怕给他本已因为学习压力而脆弱的心理再添负担;若不提又怕他什么时候突然又去了。因此,只要他不在家
里我就时刻担心,而且还担心是否会影响他高
考,或对他今后一生都有影响。
请您尽快告诉我现在应如何处理。
山东 林 云
林 云:
看了你的来信后,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他是不是暗暗地喜欢上了那个邻家女孩,而又不想明说呢?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多年前,有个女孩曾讲述过她自己的一段经历。她16岁时,有一次因为下雨没有带伞,得到居住在对面楼一个20多岁男孩的帮助,开始留意对方,并对此人产生了好感。她曾这样对我说:“不知何时,他开始在我梦中出现,也不知究竟为什么,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把我紧紧包绕。我常常躲在自家那厚厚的窗帘后悄悄注视对方的一举一动,而自己的脑海中却总不由自主地设想怎样和对方一起看书、一起聊天。可是,除了偶尔在路边相遇时,相互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外,却从未正经交谈过。我只要稍不自制,这脑子就什么也干不了。在自己营造的这种爱意之中,讲不出是企盼,还是神伤。就这样过了几年,一直到中专毕业后,才果断与对方联系。这时候,发现对方不过如此,与自己想像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深入了解后,才明白两人的确不适合,无论是性格、爱好,甚至有些基本的人生观念都不一致。而自己在对方的眼里也不过是个邻居的小姑娘。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青春期的白日梦吧。”
这段话很清楚地道出了一个少年情窦初开时的心理活动。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这种初春朦胧情感的冲击,体味这本来很自然、很纯真的感情。而少男少女们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理想化,寄托在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之上(这有时会通过追星等方式公开表达出来)。但有时并不表达,只是暗藏在心里,有人称之为暗恋。正因为理智告诉他们这不真实,或者这不应该,所以,孩子绝不会公开承认。然而,尽管口头不承认,却因为有这种心理,而产生了相应的行为,比如会不自主地过分关注对方,或者对对方的行为举止产生一种特殊的敏感。
如果孩子真的是这种情况,不妨把我讲的那件事转告他,或许他会从中领悟到点什么。即使他仍然“执迷不悟”,又有何妨?少男少女互相倾慕或者倾慕一个心仪的人,是初期情爱心理的体现,是十分正常的,或许暗恋就是他成长中的一个部分。成年人了解这种情况后进行必要的引导是应该的,但不可为此指责孩子。
如果孩子并没有“暗恋”,那可能是出于好奇。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及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其中尤以心理变化为突出。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急剧的变化之一是性心理的发育成熟。青少年一方面会关注本人的性生理变化,甚至会因过分关注自己性器官的发育而产生一种焦虑;另一方面,会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周围异性,尤其是年龄比较接近的异性的举止行为及特点。所以,你儿子经常看邻家女孩窗户的事也可能是出于好奇,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只要不超过一定的界限,是完全正常的。注意不要将此与不良行为划等号,更不能随便冠之以“下流”之类的词。
异性之间交往是孩子学习正常社会交往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常异性交往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既能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又能在学习上得到异性同学的帮助。所以作为父母不能过分限制,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往健康和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因为关之深、爱之切,将孩子“管得太死”,将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诗经》中中秋诗句 篇4
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蚤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无从考证这首到底是不是描写中秋的诗歌,但是拜月、咏月诗中,这首应该是相当早的.时间。
表达暗恋的诗句 篇5
暗恋成了一种习惯,卑微已经根植在了骨子里,刮骨疗毒都抹不干净。
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8.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9.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1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1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1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14.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1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7.执子与手,与子偕老。
1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1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2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25.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2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红豆词》
2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3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1.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3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3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3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3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36.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37.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3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1.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4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4.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5.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6.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4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8.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暗恋未果的诗句 篇6
暗恋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我害怕你知道,我害怕你不知道,我害怕你知道却假装不知道。
1、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2、不知何日始工愁。——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5、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6、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宋祁《落花》
7、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8、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9、酒醒人静奈愁浓。——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10、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11、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1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13、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14、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15、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6、只愁飞诏下青冥。——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17、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8、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9、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20、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21、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22、凉生枕簟泪痕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2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4、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25、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26、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李白《树中草》
27、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8、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29、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30、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1、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32、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3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34、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35、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36、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37、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孙光宪《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38、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9、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40、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41、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42、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43、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44、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上曲》
4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6、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47、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
48、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
49、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50、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诗经中弃妇现象的原因探究 篇7
“取彼斧戕, 以伐远扬, 猗彼女桑。” (《幽风·七月》) “丰年多黍多徐, 亦有高廪, 万亿及姊。” (《周颂·丰年》) 这几句诗说明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 农牧业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迅速, 男性在谋生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男性的社会活动范围大大地扩展, 男性的地位逐渐上升。在宗法制社会里, 男子居于社会的主要地位, 男性直接参与生产、军事、政治等社会活动, 男子拥有着社会中的主要财富和权势。然而, 女性被局限在家中, 进行家务劳动。那么同男性参与生产、军事、政治等社会活动相比较起来, 女性的劳动无足轻重, 因此妇女在各个方面处于依附和被动的地位。“捆, 门限也。内外有限, 故男子不言内, 女子不言外。”《礼记·曲礼》)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卫风·氓》)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她们的社会地位却极为低下。
二、宗法礼教以及风俗习惯是弃妇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宗法礼教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期, 从整个社会关系来看, 《诗经》所处的时代封建制度森严。血与火、生与死、尊与卑的交织, 构成了封建氏族社会的总体风貌。从父系氏族到奴隶社会的过渡, 男性的地位更为突出, 权利也更为集中, 这种男性至上的思想在家庭、社会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小雅·谷风》中说:“乃生男子, 载寝之床。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其位煌煌, 朱芾斯皇, 室家之王, 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无非无仪, 唯酒食是议, 无父母诒。诗中说, 生男, 放在床上, 生女, 放在地上。”这就表明了男女上下尊卑不同。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这样的宗法礼教对妇女的一生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更有“七法”专门约束女子。女子婚后必须严谨慎行, 听顺服从, 否则便有被休之险。
恩格斯说:“婚姻这种关系已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 这时通例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 背离他的妻子, 破坏婚姻忠诚, 这乃是丈夫的权利。”所以在男权主义社会中, 婚姻中的女子遭到虐待或者抛弃是常事。男子如果抛弃妻子是没有人会指责的, 但女子一旦被丈夫休弃, 非但得不到舆论的支持, 甚至连家人都会嘲笑她, 认为她是不贤德的。遭到休弃回到娘家的女子因为要依附父母兄弟生活, 他们很容易被视为累赘、包袱。所以诗中很多弃妇面对丈夫的薄情仍然表现出恋恋不舍, 哀哀泣告。男尊女卑的时代, 抛弃妻子另觅新欢是很平常的事。男性不会受到封建礼法束缚, 然而, 封建礼法会提供男性太多的理由。女性如同一件衣服, 丈夫不喜欢了则可以丢弃, 所以女性常常生活在哀怨与无奈之中。
风俗习惯
“媵制婚姻经商代的持续演化, 在西周与春秋时期已趋于成熟。媵是随嫁、陪嫁的意思。所谓“媵”制, 即一个女子出嫁, 须有同姓的“娣”、“侄”和奴婢与之陪嫁。”媵制婚姻是一夫一妻婚姻形态的变异婚型, 是对一夫多妻现象的伪善及巧妙的修饰。这种婚制在客观上肯定了一夫多妻制度的合法性, 可想而知, “一代新人换旧人”的现象是普遍的, 这也是造成弃妇现象的直接原因。
“忧心悄悄, 愠于群小。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只是《邶风·柏舟》种的女主人在哀怨与哭诉。这里的“群小”就是指丈夫的妻子成群的现象。《召南·江有汜》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有汜》, 美媵也。勤而无怨, 嫡能悔过也。”丈夫的多妾现象, 让妻子产感到的莫大的悲哀和无助。可见, 在男权时代, 有人受专宠, 有人被遗弃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三、人性的弱点是弃妇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人性的弱点, 很多男子都无法克服人性的缺憾和弱点。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男性倾慕年轻美貌女子本来就是合乎常理的, 无可厚非。然而,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女性姣好的容颜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衰退。男性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
《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一段倾诉:“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她通过桑叶之润泽比喻年轻时候的美, 拿黄陨来比喻自己容颜憔悴之时。所以感叹自己年轻时入情至深、太执迷不悟, 如今已经人老珠黄, 被丈夫无情的抛弃, 充分说明了男性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弱点。
然而, 在阶级社会制度的影响下, 古代女子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的特点, 她们一味的沉溺于礼教、宗法之中, 她们一般没有求生的技能和机会, 也不敢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 所以她们只能安于现状、习惯平庸, 一旦被丈夫休弃, 她们的生活则会举步维艰, 人性的弱点展露无遗,
所以人性的弱点也是弃妇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结语
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 《诗经》中的弃妇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密切的关注。对弃妇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弃妇诗的研究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弃妇现象的产生有着浓厚的时代背景, 以及深刻的个人与社会的原因。《诗经》是西周时期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献, 我们通过《诗经》来了解和走近当时的历史世界。论文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宗教礼法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挖掘三方面来探究弃妇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诗经》,弃妇,宗法礼教
参考文献
[1].林兴国《诗经弃妇诗漫笔》[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1986
《诗经》中色彩词汇的运用 篇8
关键词:诗经;色彩词;丰富
《诗经》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汇,形成了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这些色彩词汇主要用于表现动物、植物、人物形象或者生活用品的形象、细节方面。
一、色彩词汇表现动物的形象
《诗经》的色彩词汇可描绘猪、鱼、马、鸟、狐狸、豹等动物的外观颜色,其中描绘“鸟”和“马”的较多。
就鸟来说,“黄鸟”例多,有“黄鸟于飞”(《国风·周南·葛覃》)、“睍睆黄鸟”(《国风·邶风·凯风》)、“交交黄鸟”(《国风·秦风·黄鸟》)、“黄鸟黄鸟”(《小雅·黄鸟》)、“绵蛮黄鸟”(《小雅·绵蛮》等,有飞翔的、停在树上、山坡上的黄鸟,皆栩栩如生。也有黑色的鸟,如“天命玄鸟”(《颂·商颂·玄鸟》)。
就马来说,有“有马白颠。”(《国风·秦风·车邻》)、“皎皎白驹”(《小雅·白驹》),还有“皇驳其马。”(《国风·豳风·东山》),“四黄既驾”(《小雅·车攻》),“有驈有皇,有骊有黄”(《颂·鲁颂·駉》),是深浅不一的黄色、杂色之马。
此外,《诗经》中还有其它动物,“鲂鱼赬尾”(《国风·周南·汝坟》)是红尾舫鱼,“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国风·邶风·北风》)是红狐狸、黑乌鸦,“营营青蝇”(《小雅·青蝇》)是绿头苍蝇,“赤豹黄罴”(《大雅·韩奕》)是红色的豹子、黄色的熊等,这些动物俱色彩艳丽、形象逼真。
二、色彩词汇表现植物的外观
《诗经》色彩词汇用于表现植物的外观颜色,如“白茅包之”(《国风·召南·野有死麕》),“终朝采绿”、“终朝采蓝”(《小雅·采绿》),“何草不黄?”(《小雅·何草不黄》),“绿竹青青。”(《国风·卫风·淇奥》)等句表现了白色、绿色、蓝色的草和绿竹等。“白华菅兮,白茅束兮。”(《小雅·白华》),还有“或黄或白。”(《小雅·裳裳者华》)呈现了白色、黄色的花。
三、色彩词汇表现人物的形象细节
《诗经》为刻画人物形象时,会从头冠、饰物、服装、鞋子等细节入手使用色彩词汇。如“庶见素冠兮”(《国风·桧风·素冠》)是白色的头冠。“缁衣之宜兮”(《国风·郑风·缁衣》)、“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国风·郑风·出其东门》)、“绿衣黄里。”(《国风·邶风·绿衣》)等句,分別是黑衣、白衣、黄色内里的绿衣。“玄衮赤舄”《大雅·荡之什·韩奕》是黑袍红腰带。“赤舄几几”《国风·豳风·狼跋》是红色的鞋带。“赤芾金舄”《小雅·车攻》,是金黄色的鞋子。
四、色彩词汇表现其它生活用品
“彤管有炜”(《国风·邶风·静女》)、“彤弓弨兮”(《小雅·彤弓》)是红色的管子、红色的弓,可做礼物馈赠或收藏。“素丝五紽”(《国风·召南·羔羊》)是制白衣之丝,“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国风·豳风·七月》)是为心上人将染之布料,可染成黑、黄或红色。“黄流在中。”(《大雅·早麓》)是外围镶金的玉瓒,“白圭之玷”(《大雅·抑》)又是白色圭。
西周初年交通工具马、马车也少不了色彩词汇修饰,“簟茀朱鞹。”(《国风·齐风·载驱》)是马车上铺设的红色席子。“鞗革金厄”(《大雅·韩奕》)是金色马辔头。“朱幩镳镳”(《国风·卫风·硕人》)是马车两侧红旗。马车也是色彩鲜明、艳丽夺目!
《诗经》可将色彩词作类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鲜明色彩对比下令读者深刻感受作者传达的感情内涵。《国风·邶风·绿衣》有“绿衣黄里”,绿皮黄里之衣,令读者浮想此衣颜色鲜艳仿若新制,却是物在人亡徒留遗憾。在《国风·郑风·出其东门》有“缟衣綦巾”、“缟衣茹藘”,这位白衣绿头巾、白衣红佩巾的女子,服色搭配鲜明,却是一贫贱女子。可作者正钟情此身份不见得高贵的女子,这种超越了贫贱富贵的爱情,更可感其珍贵可敬。
《诗经》可用色彩词句起兴。《国风·召南·野有死麕》中用“白茅包之”起兴开头,洁白柔滑的白茅草包着馈赠给女方的獐子,男性对女性的爱慕之情在白茅草的背景映衬下更显柔情浪漫。《国风·卫风·淇奥》分别用“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起兴,绿竹修长、袅娜、葱茏连成一片,正令读者联想,这位君子身材颀长、身形飘逸、生命力旺盛!
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色彩词汇主要有黄、绿、青、赤、朱、彤、白、素、皎、皓、缟、黑、幽、缁、玄、赫、蓝、驳等,表现动物、植物,人及多种物品的外观、细节。这些色彩词汇组织成的诗句,以类比、起兴之法,传神地表达了深刻又饱满的情感,古朴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展现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独特的一面,在朴拙之中透露着灵秀之气,体现着先民们对色彩独特的审美观念,给后代文学创作留下极为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古代诗歌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1.
[2]蒋见元,程俊英.诗经注析(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9,9.
[3]方玉润.诗经原始(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