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

2024-08-10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共11篇)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 篇1

《小孩不笨》这部影片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碌而与孩子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蒙尘,再到父母猛然醒悟挽救孩子,最后终于找回曾经美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从而越来越失落,最后导致走上歪路的下场。

看着影片中父母对孩子的指责和不满意,我深有同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总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成才爸爸临终时说的话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

看完影片,我也想告诉所有的家长:每一个小孩都不笨,只要家长多鼓励、多赞扬,每个孩子都能如天使般快乐!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范文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 篇2

一、社会位移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生与教师不同, 他们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作为社会性未成熟者生活在一个多重社会之中。他们生活在由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这三者是具有不同社会学特征的三个“小社会”, 学生在其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小社会”各以其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施加种种影响, 他们在三个社会里不同的身份和角色的转换就构成了学生的社会位移, 这种社会位移除了身份和角色的变化还包括时间、地点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影响力, 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辐射。

(一) 来自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

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生活条件、父母工作、同学朋友……例如影片《小孩不笨》中的人物terry, 家庭环境好, 备受溺爱, 生活独立性差, 懦弱胆小, 打针怕疼, 两次不敢为同学作证, 只会听妈妈的话, 没有自己的主见。

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孩子们无法改变的, 他们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家庭;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生来可能就是富二代, 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的人生来就能当管理者;而有的人生来就注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和成就……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吗?笔者坚定地认为不是。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他可能有美好的家世, 但也许就没有幸福的情感;他可能衣食无忧, 也许一事无成;可能她相貌标致, 或许身高不足……父母在给予我们优点的时候也会随机分配到某个缺点, 对于已无法改变的东西, 要辩证地看待, 收获到的才会更多, 活得就会更快乐……

(二) 来自媒体的影响因素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 媒体的向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喜欢电视、电脑等新鲜媒介, 而现在的网络在发布消息时并没有筛选功能, 也没有规定来访者的年龄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例如影片中国彬考试作弊, 被教导主任告诉家长, 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报道, 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因不满家庭暴力而跳楼泄愤, 遂产生了跳楼的想法……

(三) 来自“偶像”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思维还没有成熟, 很容易受到身边一些因素的影响, 其中榜样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有一项关于“偶像”的调查显示:1982年时的中学生对“最崇拜、最敬佩的人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最多、最集中的是“马克思、毛泽东、雷锋、孙悟空、拿破仑和自己”等人物;1988年调查时, 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周恩来、福尔摩斯、爱因斯坦、邓小平、超人、慈禧太后、毛泽东、居里夫人、列宁、林肯、项羽、斯大林、卡耐基、翁美玲、马克思、孙晋芳、上帝、撒切尔夫人、阿兰.德隆、达尔文、郑振铎、聂卫平、贝多芬……”[1]说明中学生崇拜的人物迅速增多且越来越呈分散态势, 没有一个受崇拜人物同时被10%以上的学生选择。

学生的偶像性人物, 日趋“偏离”学校教育长期宣传倡导的“榜样人物圈”, 如我国学校教育多年宣传的榜样人物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雷锋、张海迪、赖宁等。榜样的偏离化正说明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 不喜欢受家长和老师的控制, 强烈追求自己的想法和意识, 所以此时正确的点拨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 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等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以至于以自身取代偶像性人物的“榜样”地位。所以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榜样效应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 使其按照积极正常的轨道发展。

二、教育公平视阈下学生们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的均等。传统意义上, 教育公平就是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前提是在不考虑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的情况下且以分配平等为基础的, 即以平等的机会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育起点的公平即受教育权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受教育的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的机会相同。

鉴于以上两种观点, 笔者认为教育公平广义上来说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整体规划、分配及制定教育政策时考虑的地域差异等基本条件。而本文所指的教育公平是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均衡影响下, 不同孩子依据其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感受到的相同教育后的不同感受和不同效果。

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 学生分班是按成绩和天赋的好坏, 成绩好的同学在EM1班, 中间程度的在EM2班, 成绩不好还不肯努力的学生被分在EM3班。按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分班, 让在EM3班的孩子们很没有自信, 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就是学不会、就不是好孩子, 渐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家长在去书店买教辅材料时, 有关EM3班的配套材料都没有, 书店老板说:“EM3哪还有希望, 不要再学了。”好像EM3班的孩子就是被放弃的一类。

教育体制改革下, 对学生的评价远达不到彻底的公平。第一, 成就中心论———学校是对未来社会成员进行甄别的选拔机构, 而甄别的依据是学生的成就 (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等) ;成就已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赋予地位的主要乃至唯一凭据;第二, 认知评价在学校的成就评价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师已经认准某一学生是后进生, 这种印象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随着这种印象在教师头脑中的加深, 这个孩子的头上也在慢慢地打上“差生”的烙印。第三, 文化课程成绩的好坏永远代替了兴趣课程。孩子们的爱好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他们感兴趣的所有活动都被家长和老师偷换成了“玩”的概念。例如电影中的人物国彬, 从小喜欢画画, 却得不到任何支持———他的妈妈不许他画画, 拿着藤条督促他学习, 可是国彬还是学不好。可是当孩子们被绑架后, 国彬快速地画出了绑匪的画像凸显了他的绘画天赋……

为了改变对学生的这种不科学不客观的评价方式, 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思想, 后经美国教育家研究提出了分层教育的理论。美国的教育大致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实践型人才就大致相当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我国义乌工商学院的校长贾少华教授培养出不少的成功企业家。他认为当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时候, 必须改革。在美国, 水暖工的工资要高于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孩子们不喜欢学专业课, 喜欢学技能, 为什么不满足他们的兴趣呢, 所以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好。时代赋予每个人均等的机会, 人人生来平等,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能文化课学不好, 但是他们实践能力强, 创造力强并且有独特的创新才能。还是印证了上帝在分配兴趣和潜能的时候也是遵循带走一个、送来一个的交换模式。

三、分层教育影响下学生的相对公平

(一) 分层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育是指针对学校教育的整体要求, 以适应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需要, 采用分主题、分阶段、分年龄、按照能力差别有所侧重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 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分层教育下一门课程可以按难度不同, 分成A、B、C等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一个学生选择的课程可能是语言A, 数学B, 物理C, 也或许是其他组合。[3]这样的分层教育, 实现了学校因材施教与学生自由选择的匹配,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同时由于自由选择, 也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分层教学中, 后进班的孩子要提高自信, 其实他们并不是做不好, 而是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好。例如, 影片中的文福, 很讲义气, 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帮助妈妈管理店铺和照顾弟弟的责任, 但是成绩不好, 也被安排在EM3班级学习。换了新班主任李老师后, 李老师善意巧妙地拉近了和学生的关系,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文福开始喜欢数学并且认真学习数学, 他说他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其实不只是文福, 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变化, 胆小的terry从被绑架也不肯逃跑到后来主动给国彬的妈妈捐献骨髓, 成长在生活细微处得到体现……国彬的妈妈突然得了血癌, 国彬迅速成长, 孝顺、懂事……这充分说明孩子与生俱来的本性都是好的, 他们善良、淳朴, 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成长过程中及时关注和点拨, 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的正面激发和影响。

(二) 教育对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对人性的诠释

影片中还有一个人物———terry的姐姐。terry的父母对她的教育也存在很大问题,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应及时沟通, 在沟通的基础上换位理解。而terry的父母却以给孩子买了双她心仪已久的鞋子收场, 矛盾看似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能仅靠物质维系, 毫无情感的沟通又能维持多久呢?

情感能用金钱衡量, 那么人性呢?

社会规范作用着人的社会行为模式, 而人的社会行为模式又制约着社会规范, 对社会规范形成反作用。例如, 一本德育书中写道:“三鹿奶、红心蛋、地沟油、瘦肉精, 我们还能吃什么?天价药、过度疗、小悦悦、楼脆脆, 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周老虎, 躲猫猫, 假慈善、卢美美, 我们还能信什么?范跑跑、韩抄抄、假作真、钱规则, 我们的下一代信什么?”[4]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当我们都尊老爱老的时候, 看见老人倒地却不敢扶;当我们都尊师重道的时候, 学生有问题却不敢问;……是什么变了呢?道德还是教育?只有家长和教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和学生, 加强沟通, 换位思考, 互相理解, 他们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

舞台上演出的戏剧正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因为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当教育成为主要媒介, 教师和学生就成了主角, 如何在成长之余演好人生的这部戏呢, 需要我们所有人深思。

摘要:近年来, 孩子们作为教育的主体, 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新兴媒体和技术的快速普及, 孩子们的性格、习惯在多重复杂背景的影响下变得愈见顽劣,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让家长和教师无计可施。他们称学校是监牢、地狱,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孩子和教育的矛盾、和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矛盾、和监护人——家长的矛盾。矛盾的出现意味着双方的潜在利益发生了冲突。那么在孩子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呢?本文结合电影《小孩不笨》分析这些矛盾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位移,教育公平,分层教育,教育评价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

[2]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史亚娟, 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 2007, (1) :36—40.

《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 篇3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只因为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喜出望外,有的则望子成龙望穿眼,望来望去一场空,只因教育方式的不同。

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是垃圾还是资源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像另一个老师所说的“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换个角度,垃圾也就成了资源。成才后来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环境的渲染很重要。我们都注意到后来杨学谦跟父母之间的对话只剩下“嗯,啊,哦”,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奶奶跟他们谈话时自己就是做着这样的反应。“暴力家庭出暴力的小孩”,因为成才的爸爸自小也是这样长大的,所以他只知道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同样的,成才也是在拳头下长大的,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的想起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在爸爸临终的鼓励下“爱打架就打到全世界去”,在老师的赏识下,成才终于伴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取得了成功。

“烂了的苹果把烂的那部分切掉,它还是一个好苹果,可是如果把他丢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很多时候老师家长都习惯用自己定性的思维过早的给孩子判了刑,“我们普通工艺班做什么好事都是坏事”,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真的会觉得自己是不会再有什么前途的了,如此下去大人们就更坚定自己当初的看法。恶性循环。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4

聪明的学谦和杰利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表扬,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在不断的努力,然而他们换来的是一次次的不理解,一次次的批评;实际上从我们作为大人的角度,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辛苦的工作,为孩子们换来良好的环境,然而他们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就像电影里的杰利所说的:他们以为和我们将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就是自己讲、自己爽,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反应;成才是电影中另一个学生,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他的爸爸很疼爱他,为了他也是付出了许多的辛苦,然而却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他的爸爸很苦恼,然而小卖部的那位阿姨却说出了很经典的话语:要经常的夸奖孩子,要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虽然是很简单的两句话,做起来也很容易,但是难就难在怎样能长期的、经常地关注孩子、夸奖孩子、称赞孩子,还是杰利说的:从小我们是在夸奖和称赞中成长的,渐渐地夸奖和称赞都没有了,为什么呢?我也在想;我最欣赏的还是电影中的郝老师,他所说的:无论你们是从15分考到了20分,还是从35分考到了40分,这里都有你们的努力;我们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

这一段段、一幕幕不断地回绕在我的脑海中,它深深地触动了我,想到我们的工作是不是也会有向那位胖老师一样,拥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却在教育方法上有所误差;是不是向杰利的爸妈一样不能听孩子进行讲解;是不是能像郝老师一样经常的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少看一些孩子的缺点。

今年我所带的是大班,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有时也会说:哎呀,这个孩子好活跃!这个孩子很淘气等等的.话语,看了今天的这个电影,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从电影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方法:

1、关注孩子的需要,我会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孩子淘气的时候,有可能是他对这些不感兴趣,那么我要及时的调整方式方法,将他吸引。

2、更多的表扬、鼓励与称赞。在孩子只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他,给她动力,使他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3、和孩子的沟通是一样学问,如何做好这个学问,首先我们要将自己放在一个和孩子是平等的位置上,然后要学会倾听,听一听孩子的心声、见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孩子们接受我们,和我们打开心门。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 篇5

这是《小孩不笨2》的序言,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漂浮着,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孩子的故事,杰利、学谦和成才。

学谦和杰利是兄弟,他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从小父母就对他们俩都很严格,成绩一定要最好的,但是拿到最好的,父母也不得不到表扬,因为父母要让他们更好,否则就会对他们唠叨半天,他们唠叨时,说话也被骂,不说话也被骂。渐渐地,他们就变得沉默寡言。而父母,丝毫连一点体谅都没有,整天为了工作早出晚归,一天与儿子说不了几句话,沟通都要留言。

记得里面两个情节,学谦知道爸爸的电脑坏了后,特意修好,并亲自拿到公司。可他的爸爸呢,却在责怪,呵责学谦的任性,冤枉学谦弄坏电脑。我无法想象学谦当时的心情是如何的不愉快。杰利为了能让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演出,积攒500元来“买”爸爸的一个小时,后来他迫于无奈,出去偷钱。自己的孩子演出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再忙也会去挤时间去看,可他们呢,居然会可以让孩子储蓄500元去买他们的时间。这一切,相信每一个父母知道后都会寒心。

成才的家境并没有杰利学谦的富裕。他有一个被打断腿的爸爸,他暴力,凶狠到让人望而却步。成才酷爱武功,然而,他们父子为了“武功”不知闹了多少次别扭。他的爸爸很爱成才,为了他的孩子能够读书,亲手抄了163封信寄给新加坡所有的中学,可是,他“爱”的方式不对,他不应该阻止成才的梦想,应该放他去飞,去相信,去理解自己的孩子。

然而,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令我大吃一惊,成才在学谦的鼓励下,终于写了一次作业。然而,他们的老师并没用鼓励和表扬成才,而是把成才的作业撕掉,还骂他是个“烂苹果”。

学校的校规也引起了我们的愤怒。因为一次的意外事件,成才被退学,而学谦也被“鞭打”,鞭打是再学校的礼堂里进行,当着全校的师生面前,毫不犹豫用铁尺打。这样做,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

电影《小孩不笨2》家庭片观后感 篇6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个叫杰利的八岁男孩,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沟通,平时就用传纸条的方法交流一些事情。有一次,杰利的学校里要举行演出,他被选为主角。他想邀请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但是,他却没有机会给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杰利偶然听到爸爸在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挣500块钱。于是,杰利下定决心要攒500块钱,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他演出。杰利每天只能攒一点点的钱,演出时间马上就到了,杰利还没攒够钱。他在超市里偷拿了阿姨的钱。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准备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当他把真相告诉爸爸以后,爸爸原谅了他。爸爸妈妈紧紧地抱住杰利,他们一家三口人开心地笑了。后来,他们一家人都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俗话说得好,陪伴是对于我们孩子最好的爱。爸爸妈妈的陪伴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的父母为了挣钱,让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就像影片中的杰利一样,只能用打电话或发视频的方式和父母交流、沟通,他们的童年也因此缺少了父母的爱。我的童年也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在我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姑妈家,让姑妈照顾我。有一次,妈妈来看我,我却躲在姑妈的身后,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妈妈。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跑到妈妈身边,因为我觉得妈妈似乎变得陌生了。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接到了一所离她学校很近的幼儿园,尽管妈妈上班很忙,但是她还坚持着每天接我上下学。因此,我和妈妈的关系又变得和从前一样融洽,一样亲近。

喜剧电影小孩儿不笨2观后感 篇7

记忆中,学谦和成才因为殴打老师,学谦公开在礼堂鞭打,而成才将被学校开除,为了这件事,学谦和成才的家长还到校长跟前求情,这件事可闹大了呢!那新加坡整个学校都知道,他们都不可接受成才这个学生。

还有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一天早上,女佣和外婆正在做早饭,突然学谦的手机响了,妈妈阻止说:“吃饭看手机很不健康”,学期就把手机放下了,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妈妈说:“你爸爸那可是有重要的事,如果误一下顾客就会生气,公司老板知道了,你爸爸就会没工作了。”可是,听到爸爸说的事是关于吃的事,妈妈一下子就呆住了。接着妈妈的手机响了,听到她说的竟然是关于裙子的事,杰利和学谦都傻眼了,最后女佣和外婆刚坐下,手机又响了,她们都又走了,就这样美好的一天毁了。我们家也就这样:吃饭时我看书,妈妈不让我看,可她和爸爸却在手机上看小说,还说出一大堆理由,唉!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 篇8

一 不 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影片中成才的爸爸就是一个不 会赞美孩子的典型,以致他在 学习邻居第一次对孩子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时,我们看到了 孩子异样的表情。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不 错。当你对孩子赋予赞美时,他必须在心里想:下次我必须要做的更好!

二 做孩子的朋友,架起一条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这一点我深有 体会,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毫无保留,因为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倾听他的内心。我经常激励孩子和我聊天,聊聊他的喜怒哀乐,帮他指点迷津,教他解决问题。这样敞开心扉地畅所欲言,孩子自然不 会将我拒之他的心门之外。

三 尊重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此刻的孩子大都有 报的爱好班 特长班,我认为在报班之前家长必须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尊从他们的意愿,尽量不 走弯路,避开事与愿违。

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9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是工作达人,大儿子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小儿子是懵懂的孩童,还有奶奶。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每当面对做错事的孩子,身心疲惫的父母只有非打即骂。孩子跟父母之间渐渐的衍生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使父母为孩子创造多么好的物质生活都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就这样,家里不是温馨的,学校里老师也只是一味的责备,冰冷的语言浇熄了学生心中所有的希望。

还有另一个单亲家庭,下岗的父亲带着儿子生活,不善表达爱意的父亲,用拳头打散了亲情……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之后,人们(父母,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好”孩子仅仅需要多一点的爱,耐心,鼓励和宽容。影片中老师把“不争气”的学生叫做没用的“烂苹果”,末尾有这样一幕:医院里,校长跟一个老师看见一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烂掉的苹果扔掉,因为用刀削去烂掉的部分,苹果一样可以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费了,不会再有机会!就像学生,就像孩子,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和父母的打骂是对他们的否定,是对他们的放弃……

优秀小孩不笨观影心得 篇10

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宽容,还应为幼儿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让幼儿”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努力目标;同时要因势利导,用爱心感染幼儿,尊重、理解、宽容有机地结合,提高与孩子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使老师的爱心放大了更多倍。

望着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一切的烦恼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的诗画便在眼前飞扬,使心田灿烂,温馨。”我觉得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有人形容幼儿教师永远都是显得那么年轻和充满朝气。这种形容不无道理。当你面对幼儿那双清澈无比充满童真的眼睛时,当你聆听着幼儿银铃般的笑声时,每个人都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时光。这让我更加喜欢这个职业,让我觉得这份职业如此纯真美好,我无悔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孩子,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优秀小孩不笨观影心得9

三月份是大朗首届家庭教育电影亲子活动月。经贵校推荐,四部影片都看过了,其中感觉颇深的还是《小孩不笨2》。相比一年前在孩子那次家长会上,贵校组织家长们一起看的《小孩不笨1》更有深度,更值得观看,也更有感触……

此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描述的是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因为忙而无沟通”。其中一个家庭讲述的是出身在贫困家庭中的成才,他有一个没有学问的“大老粗”父亲,其父整天要忙于生计,但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长大能有出息。可是成才的学习偏偏差强人意,其父对他真是“恨铁不成钢”,以为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另外一个家庭讲述的是出身在富裕家庭中的学谦兄弟俩个,父母也都忙着事业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而在学校,这些孩子在老师的眼中,又都只是一个个的“烂苹果”。在一片片的失望声中,他们都任由放弃自己。到后来校长、老师和家长都反省自己教育的方向,才让他们才又找到自己的路……

其实整个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问题。透过《小孩不笨2》这几个小主人翁成长的故事,好像让我们一下子也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的我们也不止仅仅是需要父母亲的关怀和爱心,也很期待父母亲给予我们赏识和肯定。而现在,当我们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给予适当的教诲,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责骂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还真的从此会多出几个败类。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去赏识他们,多去包容他们,给予他们多点的肯定,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因为我们也都是从孩子一点点长大的,因为我们也都是从孩子一步步走过来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在鼓励中,赞美中成长!

《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11

在这周,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小孩不笨2》这一部电影。看的我深有感触,时而喜,时而热泪盈眶。使师范生的我对教育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父母对孩子都是无尽的爱,只是爱的方式各有不同。在影片中描述的两个家庭都呈现出对孩子教育方式上的偏差,这也是现实社会许许多多家庭会发生的情况。不是打了,骂了或是宠了就是管教孩子,这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剧中的几个孩子就是现实中无数孩子的典例。父母对孩子的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又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孩子心中的疑问无法得到解决,渐渐孩子心门也就关了起来。父母表现对孩子越来越失望,觉得已经教到不知道该怎么管教,而孩子们对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一直不断努力,可是换来的却是更高的要求,甚至是他们无法到达的,接连责备声也垠绕耳边。不知何时,一点点进步就受到夸奖到现在无论怎么做,迎来的都是不断责骂。就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的心理无法健康发展,由对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变得沉默,甚至迷失自己最终走向堕落。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是否应该想想自己的方式的正确性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可是知错就改、向人道歉都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父母认为自己是长辈,做错了也不会轻易承认,觉得面子挂不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有损自尊的事反倒会让孩子们觉得知错就改,也能被原谅,这样事情也不会变得复杂化。再者,人都是有长处的。作为父母,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长处,并对他们提出鼓励,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发展,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读书才能成才,各行各业都有精英。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基本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看到这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的家庭教育并不是爸妈全程监控下的,他们只在我错误时进行指点,我成功了会进行表扬,很多方面会让我自己想自己做决定,仅仅分析事物的利弊让我自己去权衡,在这种教育下让我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所以我早早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因而我会尽力让自己做好,也就成就了我为人处世风格以及对事物的全面性考虑。所以也让我觉得爸妈的教育方式很是正确。

上一篇:证券投资实验报告(总结)下一篇: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