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2024-09-12

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

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篇1

今天看了电影《少年的你》,感触良多,酝酿了一个晚上的影评,最终决定还是写一写。主要从影片内容和演员演绎两个方面谈一谈。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校园欺凌的故事,混合着青春的活力与压抑。

先来说说校园欺凌,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校园欺凌的现象,最根本也是最大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影片中两个校园欺凌施暴者的家庭教育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孩子被发现有欺凌别人的行为时,家长第一时间不是认错道歉,而且替孩子解释、掩盖、求情,甚至自己动手打孩子,本身家庭教育的上梁不正,导致了孩子心理出现问题而做出欺凌同学的下梁歪。孩子思想意识的形成大多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养育出一个心灵健康的孩子,影片的两位男女主角,也都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导致各自的心理都存在问题。

最可悲的是,校园欺凌的带头施暴者原本在向受害者认错道歉,受害者已经决定不追究时,却因为几句仍然不知悔改、无形中伤害别人的话(主要源自于家庭教育)而激怒受害人,被失手杀死,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说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但是家庭教育的因素虽重,但其他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学校教育方面的确也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也得到了关注,如何看待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来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都是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感触很深的一个片段是,受害人报警告发施暴者之后,班主任虽然受到了处分,但他依然坚定的告诉受害者,她的做法是对的,受到了伤害就要说出来,寻求大人的帮助,理性反抗,这是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该说的话。

除了校方,社会上的大人们也要反思,影片中,受害者回答警方“为什么不相信大人”的质疑时,字字沉重。大人们通常认为校园欺凌不过是孩子之间吵架,认为受害者们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甚至提出“为什么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的质疑。社会的敷衍与冷漠,让孩子们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让他们遇到困难不敢向大人求助,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支撑,艰难前行。

他们有多无助,就有多绝望,所以受害人反问审讯的怀孕女警官,“这样的社会,你敢把你的孩子生下来吗”,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

当然,还有那些受害人保持沉默的同学们,胆小怯懦,明明都看到了却不敢说,甚至同学自杀了也不向警察说出实情,他们失去了伸张正义的勇气,或许也是助推校园欺凌发生的因素,也应该受到谴责。所以当受害人决定报警的时候,天空是云开雾散的,这才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伸张正义的正确选择。

然后来说说青春,影片的名字是“少年的你”,既有设定了事件发生群体的作用,同时也有对影片后半段两个少年真诚的彼此依靠、互相信任、甘心牺牲的铺垫。

影片里审讯的女警官向男警官质疑“谁会为别人扛下--罪和杀人罪”,男警官说“你我不能,但是他们是少年”,所以这是少年们最单纯、最真诚、最可贵的美好。少年,是个没有利益纷争的时期,是个没有个人私心的时期,是个没有面具伪装的时期,所以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和未来,他们能扛过分开提审,能伪装--杀人,能见面装作不认识,也能主动自首,彼此救赎,这是少年最动人的情谊,也是成年人最缺少的东西。

从演员演绎上来看,每个角色都被演绎的真实到位。周冬雨不愧是影后,由最初的胆小懦弱,隐忍无助,到后来的主动寻求帮助,为着未来努力,再到最后对小北为她牺牲的痛苦、审讯室撒谎时的强忍绝情、听说小北被判死刑的假消息时的绝望、自首前去看小北的释怀,都被她演绎的入木三分。不管是受欺凌时的哭,还是给妈妈打电话强装坚强的哭,还是小北为她顶罪被抓时候的哭,还是自首去解救小北的哭都带有极大的感染力。

当然,最惊艳的是千玺弟弟的演技。一直是他的理智粉,好多年了,但是对他的评价总是客观的,喜欢他的跳舞才华、人品性格,同情他的成长不易、过早成熟,同时也承认他的唱歌并不是很出色,之前的演技还有些稚嫩,然而这次他对小北这个角色的诠释真的是无可挑剔。

或许小北的有些东西就是他自己,人前冷漠严肃,内心却善良火热,虽受尽生活的磨难,却依旧保持着对美好的向往。被人打时的倔强,对帮助过他的陈念的回报,对被怀疑进警局的玩世不恭,对看到陈念被欺凌时的愤怒,对替陈念顶罪时的欣慰,对得知陈念为了救他去自首时的心疼,他的每个眼神每个表情都让人产生共鸣,让人觉得他不再是个偶像,而是一名演员,他不是易烊千玺,而是刘北山。可能是出于“姐姐粉”的粉丝滤镜,觉得易烊千玺是影片最出彩的演绎。

当然,施暴者魏莱,把一个看似美丽文静柔弱的小姑娘演绎成一个心灵扭曲的施暴者,自杀的学生胡小蝶,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对沉默的同伴的控诉,以及其他所有的角色的塑造和演绎都非常成功,他们都用自己最佳的演技在导演的展示下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影片,也为影片加分很多。

综上,个人认为,无论从题材还是演员,这部电影都是一部值得一看、应该深思的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不无道理,最后希望社会各界都要重视校园欺凌的问题,尽早预防遏制,也希望影片票房继续走高!

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篇2

关于“主旋律”概念所包含的内容, 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一般而言, 一切有利于培养观众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意识, 有利于激发人们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 有利于陶冶人们高尚道德情操的电影作品, 都应当算到“主旋律”电影的领域。具体来讲, 包括政治电影、红色电影、主导文化电影等等。

政治电影主要是指直接表现真实政治事件、政治运动和政治思潮的影片, 或反映当代某一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影片。政治电影具有尖锐的政治批判性和浓厚的纪实色彩, 往往依据真实事件、人物, 运用采访、报导或办案方式来安排情节、结构, 善于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去加强悬念, 以有利于体现政治性的主题。红色电影则主要是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典影片, 比如《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地道战》、《闪闪的红星》、《地雷战》等。主导文化电影则是以表现这些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宗旨的电影作品, 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功能, 使影片的政治性、道德性、传统性和主导性都继续得到强化。

二、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1、了解社会历史现实, 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主旋律电影大多表现的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这些作品可以使广大大学生观众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比如, 《张思德》讲述了抗战后期一个普通勤务兵张思德在一次烧炭事故中,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营救他人的动人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栩栩如生的刻画, 阐明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 抒发了热血青年的忘我无私、开拓进取的精神。《任长霞》以其生前最后36个小时的生活片断为切入点, 叙述了河南省登封县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忠于职守、亲民爱民, 最后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 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不仅如此, 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形式, 还可以培养大学生观众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发展学生观众的认知和情感潜能,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塑造健康的情感世界和健全的人格, 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

2、丰富大学生观众的知识层面与知识结构

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它不仅可以扩充大学生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而且可以发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人一种高雅的审美享受。如电影《红河谷》通过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和美丽的爱情故事, 展示了鲜为人知的藏族文化与壮丽旖旎的西藏风光;《黄河绝恋》对黄河壶口瀑布壮观景色的描写, 给人一种奔腾怒啸, 山鸣谷应, 滚滚浪涛, 跃入深潭之感受;《紫日》对大兴安岭迷人的白桦林景色的刻画, 激起了我们无限的向往。总之, 主旋律电影负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知识, 通过电影艺术的方式使学生观众更容易接受, 有利于扩大广大学生观众的知识面, 有利于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能力的提高, 最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节

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主旋律电影的重要内容, 塑造了一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借此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比如电影《郑成功》, 让我们领略乱世英雄的气概, 激发我们身上所潜藏的真男儿的气质。《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等描写了我国军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事迹。又如《首席执行官》描绘了主人公凌敏通过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壮大, 激荡起观众的爱国热情, 完成了对今日民族英雄的塑造, 表达了国家利益至上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郑培民》以主人公郑培民率领干部群众劈山开路, 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线, 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这些电影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节, 完善大学生的审美品格, 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起到发展和完善人的思维品质的作用。

4、弘扬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生命意识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较以往更加残酷、就业压力更加沉重。而现代主旋律电影, 构造了大量在逆境、困境中坚强不屈的人物形象, 可以给我们广大大学生以鼓舞和启迪。在电影《没有音乐照样跳舞》中, 这些免费招收的家庭极度贫困的孩子, 虽遭受生活的重压, 却用超乎寻常的刻苦、坚韧和自尊, 带给我们巨大的感动和震撼。这样的影片会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韧的品格,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电影《留村察看》中, 林泉县县长简正的妻子因受贿被法院判处5年有期徒刑, 而他自己也因各种原因由一个县长来到蛤蟆川乡哑巴村工作,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 他决心解决该村的贫困和温饱问题, 并决定开山修渠引进泉水, 从而解决当地饮水严重缺碘造成的这里人先天聋哑的根源。这些举动是党支部逐渐恢复了战斗力, 林泉县人代会再次选他为县长。这些主旋律影片都大力弘扬了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生命意识, 可以使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精神力量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使大学生在艺术的审美性鉴赏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最终促进大学生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

综上, 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电影的思想熏陶, 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说教产生的效果更大, 可以收到好的育人效果。因此, 我们要充分挖掘主旋律电影的教育功能, 使其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侯学标.论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电影评介.2009 (7)

电影欣赏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启迪 篇3

【关键词】电影欣赏 情商教育 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有机结合研究”(项目编号:L14DWW01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1-01

在语言教学中,英语电影欣赏已经成为大学生公共选修课堂不可缺少的热门课程,在这门学科中不仅能够从情景交融的音频视频中感受异域文化、地道语言,还能从经典电影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意识。

一、情商的内涵和意义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简称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缩写为EQ)这一术语,认为“情绪智力”为个人掌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号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5美国作家丹尼·戈登曼撰写了《情感智商》一书里系统而又通俗阐释:(1)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2)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的能力;(3)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4)面对挫折与承受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传统的观念人们总以为智商的高低可以预测学业成绩的优劣,从而推论它也决定着人生事业成功与否。但就大多数个体而言,智商(IQ)确实具有一定意义,但它很难正确无误地预测个人未来的成就。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大学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也是人生开始的第一步阶梯,情商决定着他们人生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引起世界的关注和研究,电影欣赏课程从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商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电影欣赏课程中的情商培养

大学生是世界观逐渐成熟的年龄,在选择电影欣赏课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首先考虑课时的长短,然后考虑语言学习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口语和文化背景,根据学生对语言掌握的程度选择影片,《Gonn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可以说是一部语言、文化知识背景和人物塑造极其内涵的高品质电影,从南北战争的背景涉猎深度的爱情价值观。斯嘉丽在失去父亲、母亲饱受战火纷飞洗礼的肩上扛上了威斯利的嘱托,带着梅兰妮回到塔拉庄园,开始了人生的挑战。她的智商决定了她的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情商决定了她成功地撑起了一片蓝天。当代大学生有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即将形成的人生观,如果能在每一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精心培养、分析、实践研究,情商意识在大学这个人生关键的平台上,通过老师的导入,给当代大学生人生情商的启迪,教育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电影欣赏课程的情商植入研究与实践

电影欣赏课程植入能大量丰富学生头脑,在电影欣赏中锻炼自己的情商意识,同时分析情商作为一种有章可循的成功技巧,通过影视欣赏这种直观途径,提高自我意识,磨练自己,在课堂这个大环境中给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为将来的社会人生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的空间。本课程的植入有着情商价值的前瞻性和后续延展性。

大学课程植入电影欣赏课程辅助培养学生情商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层层深入从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陶冶他们的世界观来认知世界。电影欣赏课程的选材和人物性格、剧情的分析从各个角度多元化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每一部电影都体现了不同领域的人物情商,从电影欣赏的角度观看世界,不但深化语言教学还给学生情商的启迪做了里程碑的教育阶段,在将来的就业中,情商决定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 情感智商[M].上海: 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37—138.

作者简介:

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4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看了这部电影的感觉,不仅仅诠释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诠释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度被感动到落泪。但最重要的是电影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电影中的伊桑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他有读写障碍,不管自我怎样努力,都不能改变这一状况,当他被学校退学时,他的父母送他去了寄宿学校,我还记得他在大门口看着载着父母的车远去而他久久不愿离去的场景,我想他的心里想的大概是爸爸妈妈把他抛弃了……在这所新的学校里,他被讥笑,挨罚,患上了自闭,也越来越没有自信,连他最喜欢的画画都不在喜欢了。如果他的人生中没有出现尼克教师,那么伊桑的未来也许就不会是欢乐的少年了。他的父母固然爱他,可是却不去找伊桑之所以差的原因……可是,他幸运地遇到了永不放下的尼克教师,尼克教师用鼓励和帮忙让伊桑重新找到了自信。其实,在我们的班里,也有这样学习成绩不梦想,却总是给教师和家长找麻烦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方式呢我们也许会打击,会批评,也许从来没有发现这些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赋,而这个孩子正在等待我们去发掘。

尼克教师不仅仅细心,并且心思细腻,用画画的方式帮忙伊桑找到了自信。当这样的学生出现时我们就应去找找原因,从根源出发帮忙孩子,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只要我们勤施肥,勤松土,他总会茁壮成长。

对于我们来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遇见这样的孩子,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我们和家长一齐找出原因,解决原因。

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这几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看完之后,我不禁感概万千……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伊夏是一个识字困难的男孩,可他的智商并不低,他拥有很多完美的幻想,伊夏原先学校因为他成绩不及格,而将他退学,伊夏的爸爸继而也狠心的将他送进了寄宿学校。

在寄宿学校里,所有的同学都嘲笑他,唯一会和他玩的仅有腿残疾的男孩罗杰。伊夏在寄宿学校里得了自闭症,也变得越来越自卑。

直到有一天,一位教师的出现改变了伊夏,他就是尼克教师。尼克教师的出现和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使伊夏敞开了心扉,也使伊夏的父母改变了对待伊夏的教育方式。

最终,在一场尼克教师精心准备的绘画比赛中,伊夏获得了第一,也不再自卑,成为了真正的第一名。

电影中,伊夏有着非凡的想象力,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孩子为了学习,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成为一个个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傻瓜。而此刻的生活和社会中,需要不是天才,二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学习,什么是都不让孩子做,就像之前电视上说的那样:一位男生年幼父母双亡,由他的大姐抚养他长大,他的大姐为了让他好好读书,什么事也不让他做。最终有一天,这个男生考上了梦想的大学。在大学里,他什么事也不会做,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甚至不会洗碗,最终的下场只能是退学回家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其实,如果那些家长能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多给他们一点自我创造的时间,世界就能充满童真,也会少一点埋怨和悔恨,更不会存在那么多的啃老族。

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伊夏”因具有阅读障碍,成绩总是很差,而哥哥的成绩总是学校里最好的,所以伊夏经常受到爸妈的批评。无计可施的.爸妈决定送伊夏去一所寄宿学校,可是来到那里依然不见起色。伊夏依旧是大家嘲笑的对象,在这陌生冰冷的环境,他开始变得对生活失去信心与热情。

这时,尼克教师出现了。他发现伊夏和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于是他开始想要了解与帮忙这个好像很自闭的孩子。他坐长途车到伊夏的家里,发现伊夏有惊人的绘画天赋,此刻却被逼要放弃了。他努力进取的帮忙伊夏摆脱困境,还为此开展了一次全校师生的绘画比赛。最终,伊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军,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还挽回了家庭矛盾。

我想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人。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鼓励,这样至少能给我们一些自信。

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篇5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今中国正逐渐褪去鲁迅口中“无知的愚昧性”和北岛口中“审美的平庸”。这是一个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平台和机遇,祛昧后的我们,理应承担个人责任,为祖国的良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个人力量虽小,但当所有人凝聚起民族向心力,就是与祖国大梦共澎湃。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股溪流,因为当他们连接在一起,就足以灌溉、滋润这一整片大陆。在校园明亮的灯光下,有莘莘学子诵经读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研究院、实验室中,有辛苦工作的科研人员为科技的进步添砖加瓦;甚至在无人问津远离喧嚣的小岛上,也有王继才夫妇坚持升国旗,用平凡的一生谱写出最华丽的篇章……我们应铭记,每个人七彩的梦都浮动着,为了祖国更好的明天。

如今,国家富强了,一切事宜本着“始于人民,兴于人民,归于人民”的宗旨推行着。人民的利益和基本权利得到了化保障,这同样意味着每一个个体承担起使命和责任,永怀一颗赤子之心。

这赤子之心,无需像军人一样“做刀尖上的舞者”。只要付诸行动于点滴之间,坚守初心,久久为功,便是的赐予。多少年来,漂洋过海的学子不忘学成归来,手工师傅谨记诚信原则,永葆匠心精神,政府干部切实落实每一条行政内容,为民请命……这背后,有过利益的诱惑,良知的考验,但他们一路走来,仍做到了披荆斩棘,坚守于自己的岗位上——“业无高卑志当坚”。

我不禁想到了百年前的先生们,如若他们有幸一观当代中国的变化,是否感喟、欣喜一番呢?是否会对自己当年所奋臂疾呼、启迪民智的大爱而自豪呢?是否会觉得呐喊过后,响应者云集呢?

教育类电影观后感 篇6

我不懂法语,不知道“放牛班”是法文的直译还是综合了中文的意译,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常把对学生不加区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称作“放羊”,并且当我们这么说时,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药。我想“放牛”当与此相类。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为戒。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作为教育者,担负着救治灵魂的重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2010年东营市市直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8月22日上午

1、某市机关单位,决定取消周六休息,引起社会广泛争议,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说“有好习惯就能成功”,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3、有一个23岁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在父母去世后,由于好吃懒做,最后饿死了,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010年山东东营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某市搞禁烟活动,要求正科级以上的干部戒烟,对不能戒烟的干部暂停上班,谈谈你的看法。

2、在各大城市最幸福感调查,60%以上的幸福感偏低,这种情况主要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你如何面对工作和个人的发展的压力?

3、在公交车上没有人一老人让座,该老人气愤的下车拦住公交车,不让前行,你如果在车上会如何处理?

2010年东营市垦利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你对人才是怎么理解的?

2、有人说与人沟通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同而不和”,你是怎么理解的?

3、今年我国频发洪涝干旱等灾害,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情况的?

2011年东营市市直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今天,我们的社会各个方面发展越来越迅速,可是却不断出现桥梁垮塌、道路毁坏等安全事故。请问你对此怎么看待。

2、如果领导让你的大会上安排下属单位工作,当着领导的面,各单位没有反对。可是会后,却都来找你说这样安排不合理,请问你如何处理。

1、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提到,说我们党部分同志工作能力低,你怎么看待工作能力这个问题,同时结合一下自身实际谈谈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2、在工作中你取得成绩,被单位奖励,但部分同事对你取得的成绩有疑义,你如何处理。

2011年东营市东营区事业面试题

1、稳定物价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与意义。

3、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如何加强社会管理?

2011年东营市垦利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8月20日上午

5分钟思考+5分钟面试

1、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你有什么看法?

2、老子说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有什么启示?

8月20日下午

1、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人说“人无笑脸不开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事业单位应该如何改变?

2011年5月10日上午广饶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你怎么看?

2、事业单位工作要求具备水的特性,你怎么看待?

3、谈谈你生活中遇到最棘手的事怎么解决?

2011年5月9日上午广饶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有人说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讲原则,有时候也要注意灵活,请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领导让你组织一次会议,是因为现在的网络虚假信息太多,你打算如何组织?

3、假如你是信访局第一天上班的工作人员,就遇到有群众上访并且情绪非常激动,你如何办?

2012年东营市直事业编面试真题

1、前一段时间,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庆祝90大寿,长跪在母亲膝前痛哭流涕。有人认为周校长此举有作秀嫌疑,你怎么认为?

2、如果你第一天上班,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就着急去市里开会,手机又关机联系不上,你怎么办?

2012年东营市广饶县事业编面试真题18日上午

1、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崇拜强者,不崇拜圣人,你怎么看?

2、海水只有在碰撞石头的时候才能溅出美丽的浪花,你怎么看待?

3、举例说明: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区别?

18日下午

1、老子说“无为而治”,而现在我们又提“依法治国”,你怎么看?

2、有人说:“耳朵比嘴巴重要”,你怎么看?

3、假如你这次被录取了,你将如何着手接下来的工作?

19日上午

1、“领导就是公仆,管理就是服务”谈理解?

2、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出必告 反必面”,谈谈你的看法。?

3、限制住你的身体的是规则,限制不住的是心灵,你怎么看?

2013年青岛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回忆版)

2013年6月8日 第一题:目标重要性。

第二题:服务性岗位怎么做

2011年烟台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达芬奇家俱”近日依法遭受处罚,对于抵制洋人家具,你怎么认为?

2、你进入新单位,领导对你很严格,很苛刻,你怎么办?

3、古今中外很多关于美德的看法,说一下你身边关于美德的例子。

2011年7月23日山东省栖霞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领导在乘车时候要坐在靠近窗户的前面位置,职务越高的位置越靠前,对此你怎么看?

2、小朱是A科室的工作人员,B科室的科长B经常要求小朱在业余时间帮助B科室做一些工作,并嘱咐小朱不要告诉A科室科长A,小朱对此很是为难,既不想得罪B科长,也不想得罪A科长,让你帮小朱出出主意。

2012年烟台市市属面试真题导游说:走快点,还要去下个景点。游客说:走慢点,我要仔细看看。对此你的理解。2 把别人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对这四句话的理解。3 单位安排你接待代表团,但是你的接待方案一直得不到领导的同意,情况紧急,你要怎么做?

2012年4月24日烟台龙口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1、农夫山泉水不断被曝光水源地污染等相关问题,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一直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对此你怎么看?

2、五四青年节到来,领导让你负责组织相关活动,你该怎么开展?

答案不固定 最好有“境界”

考生答案能体现出当下价值观、引用案例生动,流露出自信,则是考官比较期待的。

当代电影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7

一、电影在高校的存在状况

1. 大学生接触电影的方式及特点

第一, 学生接触电影的途径增多。大学生俱乐部、电影院都放映大屏幕电影;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脑越来越普及, 拥有电脑的学生也在增多, 可以通过光碟欣赏电影;通过网络可以在线观看和下载自己喜欢的影片。

第二, 在电影类型的喜好上, 大学生普遍对美国电影、港台电影、日韩电影感兴趣, 对动作片和喜剧片也比对艺术片关注的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喜好电影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男同学喜欢看一些动作片或武侠片, 女同学喜欢看言情片, 特别是日本、韩国的片子。在这个问题上,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根据中外名著改编的电影很受欢迎, 如《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第三, DV短片兴起。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解释, DV是数码视频摄像机———Digital Video的缩写。现今, “DV短片”中的“DV”已由一个单纯技术名词转化为一个具有时尚意味的动词:用DV机拍摄影像。数码摄像机的简便易用使每个人都能独立制作电影。网络上比较著名的DV短片有《过年》《火车》《天天的天》等。DV短片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这种可自拍电影的形式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对电影的关注。

2. 电影在大学中受欢迎的原因

第一, 经济原因是主要原因。通过网络看一个片子或几个片子, 只花几元钱, 投入较少, 这种消费水平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接受。

第二, 大学中的娱乐媒体少, 且形式单调, 基本以文字类媒体为主, 影音媒体缺乏。对当前的流行媒体———电视接触不多, 只有少数大学在每个宿舍配备电视。

第三, 电影比电视剧篇幅短小, 情节紧凑, 画面精致, 大学生这个群体对流行文化易于接受, 而且他们的文化素质要比普通观众高, 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二、电影对大学生的作用

人们观看电影就是在进行一种精神活动、认识活动。电影作品以镜头为媒介,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现丰富的生活画面, 作用于观众的感观, 引起观众的爱或憎、悲或喜、同情或反感。所以, 电影对人们, 特别是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 思想教育作用

电影具有提高青年学生思想境界, 陶冶道德情操, 乃至“强化心灵”, 指导人生的教育作用。黑格尔说过:“艺术拿来感动心灵的东西, 就可好可坏;既可强化心灵, 把人引向高尚的方向, 也可以弱化心灵, 把人引到最淫荡, 最自私的情欲。”[1]一些电影强大的情感征服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共鸣, 如《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等。这些电影既有动人心魄的情节, 又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 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军人的坚强,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2. 传授知识作用

电影具有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 认识现实, 增长知识,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作用。电影不但是“生活的教科书”, 也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早年间, 鲁迅就曾经劝告青年要通过电影来增长见识。他说:“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 我是看的, 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 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 因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和南北极去, 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2]电影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现代艺术, 取材广泛, 内容丰富, 它可以展现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历史生活到现实生活、从自然风光到社会风俗等多种多样的场景、画面、人物、事件,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多了他们的知识。比如, 2004年新片《亚历山大大帝》, 就讲述了世界历史上首位征服亚欧大陆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平故事;电影《特洛伊》以著名的荷马史诗为基础, 描绘了三千年前古希腊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的情景。这些电影不只是描绘历史史实的片子, 因为有美国著名演员的加盟而能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3. 强化审美作用

电影具有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唤起审美理想的积极作用。电影作为人类高级的、巧妙的精神劳动产物, 它的审美价值是相当高的, 特别是对质量好的优秀影片来说。事实上, 电影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 往往是通过审美作用才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实现的。电影的审美作用, 其实也是一种与美感作用相结合的启示作用、规范作用, 它既能影响观众的理智, 又能影响观众的感情, 对人的思想修养和情操陶冶,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电影《英雄》中宏大的场面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剧中人物对于“天下”的理解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与追求。电影通过生动、优美的银幕形象讴歌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优美的事物和高尚的思想情感, 这是电影在美感教育中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

4. 积极休息作用

电影具有满足人们积极的休息和消遣娱乐需要的作用。电影是一种亿万群众都能享受的文化娱乐方式。在大学中, 电影往往是在晚上放映的, 这就满足了大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之后能够有一种集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活动方式。让观众赏心悦目、消除疲劳, 获得美的享受。

三、对大学生电影观众的引导

优秀的电影, 从思想内容到形式, 都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素材。早在65年前, 鲁迅就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 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现在的教育的确在向这方面发展, 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但是, 教育者对电影的教育作用还没有完全认识。

1. 重视电影的教育作用

处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青年学生, 影视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远大于书本的影响, 原因在于, 一方面, 电影普及高度, 另一方面, 影视文化艺术优于书本。看电影这种精神活动不同于阅读一般的书刊、报纸时的精神活动。在电影欣赏过程中, 银幕上成功的艺术形象、感人的生活画面, 都会把观众带进一种生动的、具体的、富有魅力的艺术境界, 使观众产生这样那样的联想, 受到这样那样的感染。电影具有综合思想品德教育的征服力, 既可进行爱祖国、爱人类、爱党、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 又可进行意志、品格教育。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该摆正对电影的态度。不可忽视电影的娱乐性之外的教育作用。

2. 引进电影手段辅助教学

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 将电影引入“两课”教育, 甚至一些专业课。尽管有一些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电影欣赏与评介”等课程, 但尚无在“两课”教学中放映电影的先例, 最多放一些资料片, 而这些片子内容陈旧、枯燥,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达不到教育效果。在一些科目上放映一些电影片段,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的兴趣, 一举两得。但需要注意的是, 电影内容和课本内容应符合, 且不能将重点放在电影上, 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比如, 在讲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时, 放映《宇宙与人》;讲人工自然与自然界平衡时, 介绍《后天》;讲《毛泽东思想概论》时介绍《走近毛泽东》;讲《邓小平理论概论》时, 可放映《邓小平在1928》《邓小平》。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 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单纯概念文化教育。实践证明, 电影的教育作用比说教的征服力更大, 收效更好。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56.

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篇8

关键词: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双向选择性;人格特质;积极作用

一、人格特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仍然处于青年期的发展阶段,需要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心理保健方法,减少成长的烦恼,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学生也处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准备阶段,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完善自我心理素质,以此保证他们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看,心理健康素质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需要教育的发掘和培养。

心理健康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其内涵包括很多,但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人格特质”。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代表一个人的一贯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惯常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以某种心理特征固定下来,并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的时候,人格就形成了。人格总是影响着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决定一个人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包括对其自身的认识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人格主要是研究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态度及行为表现特征,通常多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价值观)。有句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概括了性格与人的发展关系:“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即,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就。所以,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特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格特质是指人格具体表现出来的态度及行为特征,如,自信心、责任感、同情心、自制力、感恩、理解、关怀、尊重等。健康人格之“健康”是指人格特质中的那些积极的态度及行为特征,是相对于一些消极的态度及行为特征而言,如认真与粗心、负责与推诿、守时与拖延、热情与冷漠、自信与自卑、坚持与放弃、自制与散漫等都是积极与消极的人格特质的对立表现。因此,所谓健康人格是指由乐群性、稳定性、自律性、上进心和创造力等人格特质所组成的集合体。

教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众所周知,“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首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变式,其要点在于针对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并把学生仅仅看作被动受教育者。罗杰斯主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有情感的、有大量积极潜能的人,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习者实现内在潜能的过程。业内学者認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操作上的意思应该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针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是指“有利于其个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而理论研究及社会实践表明,大学生要实现个人的持续发展是离不开以下核心人格特质的,那就是:理想、爱心、上进、自信、诚信、教养、共情、负责、自律、合作、创造力、健康成长的意识与能力等。因此,作为人格特质培养主要途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开发和创新一些更为灵活而深刻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具备上述核心人格特质,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教育阶段,拥有个人持续发展的潜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其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他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他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被大量复制放映。电影文本是电影符号用语,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义使用的一种方式。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也叫话语。广义文本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诗歌文本、小说文本、戏剧文本、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绘画文本、电影文本等。

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电影展示和观看,从电影文本中(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发掘出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创造一种从心理学角度观察、思考、讨论人生与自我的视角与情境,使学生得以完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任务,并最终实现完善自我、自我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电影文本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于其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1.趣味性

与听讲座、上课、看书这些形式相比较,电影的趣味性更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影更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是因为在所有与人密切相关的学科中,心理学是最直接的研究人、分析人的学科。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认为:“在我看来,自我是一种情结。当然,我们所珍爱的最亲近的情结就是我们的自我。”这样看来,人们对从心理学角度看电影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因为电影可以让我们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2.形象性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所以电影能充分调动人的现场视觉、听觉的注意力并高度集中于电影画面,产生“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观看效果,同时,又因为电影可以运用“蒙太奇”的组接技巧,使电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拍摄制作出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调动观众的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使其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产生“同喜同悲、沉醉其中”的观看效果。

3.教育性

电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最安全、最直观、最生动、也最吸引人的方式。所以,电影文本作为一种媒介,它的教育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电影展示,提供一种观察与思考的背景。电影的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人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是否鲜明生动既是电影编剧和导演追求的目标,也是打动和影响观众最主要的因素。一部成功的电影带给观众不能忘怀的感动,常常是来自对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观察和思考,如,主人公的勤奋、上进、坚持、责任感促成了学习和事业的成功;主人公的爱心、诚信、宽容、无私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主人公的热情、幽默、开朗、乐于助人赢得了众多的朋友。所以,电影的选择性很重要,电影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观众的影响截然不同。

(2)充分运用团体动力建构一种共同学习与成长的氛围。“团体动力”是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中的名词,是指借助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电影是一种需要群体观赏的艺术,在同一空间内观赏电影的过程中观众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每一个观众的情绪都会受到群体气氛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的电影文本教育活动中,就会转化为班级的团体动力对学生个人的影响作用。当班级团体共同观赏一部电影时,学生之间的情绪感染已经形成了一种气氛,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影后,必须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分享,这就为学生建构了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在班级团体中,学生民主参与讨论,碰撞交流思想、分享体会感受的过程,就是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团体动力的充分体现。

(3)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对他人和自己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大学时期是人的认知需要最为强烈的时期,因此,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当前的求知需要,有效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认识他人和自己的动机,明确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人成长目标;另一方面,心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持续发挥的,因为理论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能力,因而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出持续的贡献。所以,在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非常有必要,这些理论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设计的电影问题讨论进行渗透性讲解。

(4)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心理资源,在欣赏他人的故事中为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心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的需要,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发展自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找自己、做自己”的这一内在心理需要,努力激发学生“寻找自己、定位自己”的动机。电影文本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它成为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传媒形式之一,所以,善于充分利用电影文本这一教育资源,并通过电影文本的“示范性”(电影中的人物对观众的影响作用),就可以激发学生在欣赏他人的故事中“寻找自己、定位自己”的动机,进一步调动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和评价电影中人物的人格特质和命运发展,学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摒弃消極不良的人格特质,从而为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电影文本双向选择性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前能够接受基础价值观、伦理观、世界观教育的最后阶段,过了这个阶段,一个人的可塑性就不是太大。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种种诱惑会以五花八门的形式对年轻人产生影响,能否具有面对各种诱惑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取决于大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取决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特质培养。

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之一,其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教育性等优势,成为大学生人格特质培养的必选教育活动形式,但能否充分发挥电影文本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教师对电影文本应用中的双向选择性的理解。双向选择性的“双向”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协作完成对电影文本的选择。即,教师可以提出或指定一些学生应该观看的电影文本,并单方面拟定一些相关的人格特质讨论话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或推荐自己喜欢的电影文本,而且也单方面提出一些有困惑的人格特质讨论话题。这种双向选择性的存在和应用是必然的,有两方面的理论依据:一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二是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

1.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是人格特质。而这种能力或人格特质不会自发的形成,必须通过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来进行培养,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可以帮助受教育者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抵制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和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能力和人格素质。大学生处于思想和行为尚未真正独立和成熟的阶段,对社会角色、职业要求、人际关系等复杂社会问题既缺乏生活体验,又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更谈不上选择正确的、合理的学习榜样。所以,大学教育是给学生提供学习与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的最后机会,是一个充满了“试错与排错”过程的阶段,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学生的内心迫切需要教育的指导和关怀。因此,教育必须也能够给予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教育。

2.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

成长既然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人格特质,那么,为什么会成为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呢?人格特质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社会对于做人和做事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的,这些标准和要求就是道德准则,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受人欢迎,就必须按社会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并形成一种习惯,进而形成稳定的人格。由此可知,一个人适应社会环境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格特质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人格特质培养成为学生内在心理需要的原因。因此,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努力塑造大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人格特质。

四、电影文本双向选择性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无论采取哪一种教育模式,都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以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为标准,以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为目标。因此,教师在采用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教育要求,必须善于应用电影文本的双向选择性,才能在健康人格特质培养方面发挥电影文本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

1.教师方面选择性的积极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教师,其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使教师在选择电影文本时体现出以下优势作用: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辨析判断的认知特质。教师在设计电影文本的问题讨论时,只需要大致确定讨论问题所涉及的心理健康理念方向和人格特质要素,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主旨问题的讨论、汇报、总结。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影响下,学生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命運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值得学习的积极健康人格特质,如“你认为剧中人物成功或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摒弃消极的不良人格特质,如“你认为剧中人物失败或不幸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这样的头脑认知训练,就能有效地达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逻辑分析和对于复杂问题辨析判断的人格认知特质。

(2)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自我体验的情感特质。教师在设计电影文本的问题讨论时,可以设计一些结合电影文本场景的自我体验训练活动,如“假如你是剧中的人物,你会怎样做?”“你这样做了以后有什么感受?”,经过这样的行为体验训练,就能有效地达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觉察、自我体验的人格情感特质。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上进、自制、坚持的意志特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电影文本的问题讨论时,一是要给学生强调基本的要求和规则: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必须发言,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二是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及时鼓励,提倡一题多解和大胆质疑,如“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有效地达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合作、互助、上进、自制、坚持的人格意志特质。

2.学生方面选择性的积极作用

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确定好的教育内容,他们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的视角,因此,学生喜欢和推荐的电影文本,教师一定要重视、采纳并发掘其中的积极教育因素推广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选择电影文本时的优势作用:

(1)培养学生理解、认同、交流、沟通、质疑、创新的认知特质。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的认知兴趣最为广泛的时期,他们不仅热切地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强烈地关心自己的发展,尤其是喜欢把媒体宣传中的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劳动模范或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作为学习的楷模或比较的对象,对自己现有的人格特质进行分析判断。因此,电影文本中正面及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命运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和影响作用非常大。大学生自己选择并推荐给教师的电影文本,其中首先包含了他们自己理解、认同的一些人物性格特征,但其中的优劣选择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协商一起筛选,只有师生共同筛选符合教育目标的电影文本,并发掘有价值的人格讨论问题,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和强化学生理解、认同、交流、沟通、质疑、创新等积极的人格认知特质。

(2)培养学生的自信、开朗、乐观、尊重、欣赏、接纳、包容、关怀、共情的情感特质。学生选择电影文本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通过推荐、筛选、推广电影文本的活动参与过程,大学生找到了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取向,再通过电影的观赏和问题讨论,使大学生感受到了交流和沟通带来的自信、喜悦、自豪等积极情绪,也学会了对他人的尊重、欣赏、接纳、包容,从而有效形成关怀、共情等积极的人格情感特质。

(3)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表达、责任、约束的意志特质。学生选择电影文本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教师采取的信任、支持、鼓励、引导的态度和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关注电影文本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电影文本的热情,训练了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时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性责任与约束习惯(是指言论不违背道德伦理的底线)。因此,安排学生参与选择电影文本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体验和活动训练中学到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表达、责任、约束等积极人格意志特质的形成。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素质是大学生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而人格特质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要素,所以,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必须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培养中的优势作用,充分学习掌握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模式的操作要求,并且要善于在应用中灵活发挥电影文本双向选择性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眉.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系列心理教育课程实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GY2013172)。

教育电影守望一生观后感 篇9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代课的乡村老师张云山的事迹。在一个贫困的山村里,有一位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张云山,他遇见了一位姑娘叫香兰,香兰被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不久后结为了夫妻。俩人生下了两个孩子,大儿子叫张海,二儿子叫张松,可后来,张云山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的学生的身上,就连张海生病了也不去医院,儿子的病一拖再拖,不久后张海就因为患了风湿性心脏病晚期而去世。厄运接二连三,香兰也因此得了精神病,不久后也离开了张云三和张松,不理解父亲的二儿子也抛弃了父亲。张云三最后家破人亡却依旧以作为老师应该负的责任关爱自己的学生。 这所学校本来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学校,学生们的生活非常差,但张老师为了学生们的身体,偷偷地从家里带肉来给学生们吃,担心孩子们身体长不好会影响学习。这时的我被张老师的行为感动着。我想:“张老师多么的无私啊,自己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自己

都舍不得,什么好的都愿留给学生,视学生为儿女一样,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呀!”

张云山老师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学到知识,为了每一个孩子能走出大山,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是调皮还是懂事,他都用自己的汗水耕耘着别人的梦田,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完成伟大的教育事业,让学生们走出大山,过上美好的生活。

中学生教育的电影观后感 篇10

好吧,不转弯说观后感了啊,咳咳。其实这个电影算得上感动的。马休老师真的是用心良苦啊,瞧瞧,在没有这位代课老师之前,孩子们放肆,爱闯祸。院长,还可谓是暴力倾向。犯错,体罚。就这么简单,在这个班级中,马休老师听到了天籁之音,尤其是莫翰奇同学。那声音那个地美妙!!简直就是一位音乐天才。

当然,马休老师在改变孩子们的同时,连院长似乎也有了一丝的改变。他和放牛班的孩子们一起折纸飞机,可惜,不成功,往远处一扔,O(∩_∩)O哈哈~,没飞都远就掉在他面前!杜老师和我们看到这儿,也都笑了起来。下课后,院长也和孩子们玩起了踢足球。

放牛班的孩子们我们都很喜欢,真的除了那个心理变态的男孩子,他不把马休老师放在眼里。经常欺负同学,最后,被带到警察局经历了一番严刑拷打,老师们、同学们不信任他,不和他做朋友。可竟然没能想到的是,他竟然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放了火,要烧了学院。上天有眼,也许是巧合,正好,在这之前,马修老师带孩子门到后山去玩捉迷藏,才躲过此劫。哎,心理极度变态啊!可惜,院长却把马休老师给开除了!!,还警告马修老师,走前,不允许见到任何一个学生。看得我们是那个悲愤交加啊《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但事情瞒不了孩子。在马修老师,路过窗户边的时候,孩子们,都在上面写下,自己的亲手签名,还有莫翰奇的,他是马修老师最的学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那一刻,相信马修老师不会忘记。

这时,当马修老师准备上车时,贝比诺跑到马休老师面前,希望可以到他一起走,最终贝比诺的等待和执著并没有白费,马修老师带他走了,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

这么好的老师,感动啊,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学会珍惜吧!!

而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幽默和惊险。Carl为了Eliza的梦想出发了。励志的Carl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即使老态龙钟也在所不晚...

Ronaldinho的天真、富有爱心、扶弱除强与老人的顽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私地为了目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最终老人被Ronaldinho打动,两人齐心协力地打败了Carl儿时的偶像。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偶像并不象我们心中那样美好。但我们从偶像那里得到的精神却是我们自己提炼的,是自己想要的。

但冒险之后再次翻看《我的冒险手册》里那些平常而温馨的画面,让我在心里帮Carl说了一句:此生无憾!

动画电影里爱的教育 篇11

影片讲述了草壁先生一家搬到乡下之后发生的一连串故事。草壁先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小月,一个叫小梅。妻子生病住院,所以他们三个先搬了过来。影片一开场,就展现了一幅田园图画,蓝天白云,碧绿的田野,田间劳作的农人,美好极了。

搬进去的房子是一座老屋,许久无人居住。小月、小梅一到,便笑“好破的房子啊”。可是,她们一点没嫌弃,仍是绕着房子跑,绕着摇摇欲坠的柱子转圈,上面的碎木渣掉到头上也毫不在意。房间好久没人住了,打开门,一团黑黑的东西“簌簌簌”逃走,问爸爸,爸爸说一定是灰尘精灵,人突然进入黑暗的地方,眼睛发昏,灰尘精灵就出来了。上了阁楼,小梅亲眼见到一大团瘆人的“精灵”从墙缝逃到天花板的缝隙,还抓到了一个掉队的,它们毛茸茸的,还有大大的眼睛。下去给姐姐看,伸开手,却只有满手的黑。隔壁婆婆看到了,说一定是煤煤虫在作怪,房子时间久了没人住,煤煤虫就会出来,人来住一段时间,它们就会搬走了。

其实,煤煤虫不就是灰尘吗?房子空久了,自然会有灰尘。可是,宫崎骏却奇妙地把它们变成了“灰尘精灵”,变成了“煤煤虫”,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它们见到人慌忙逃窜,在小月一家要赶走“怪东西”的时候,它们携家带口,扶老携幼,提着行李,从屋子的缝隙里钻出来,爬出屋子,排成一长串迁往他方的画面,真是奇妙极了。

小月去上学,妹妹小梅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她看到地上的橡果子,便去捡 ,一颗又一颗。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只奇特的半透明小生物,她追啊追,追到了房子下面,里面还有一只大一点的,她就守在出口,结果两只小生物从她背后跑了出来,悄悄走远,背着一个小口袋,却不停地漏着橡果子,一下惊动了小梅。她开心地去追,两只小生物跑啊跑,最后钻进了灌木丛中。小梅也跟着进去,是一条奇特的灌木丛中的甬道,她顺着道路一路前去,到了大樟树下,有一个树洞,她掉了进去,就掉到了龙猫的安乐窝里。龙猫好温顺,只是不理她,只顾自己睡觉。小梅在它软软的肚子上也睡着了。

龙猫是什么呢?在宫崎骏的笔下,就是美好的象征。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存在,宫崎骏把它们凝聚成了一只龙猫。后来爸爸和小月发现小梅不见了,去找,在灌木丛中发现她睡着了,推她醒来,她四处找龙猫,却找不到了。爸爸说,小梅一定是遇到了森林的主人。便带小月和小梅去大樟树下感谢龙猫对小梅的照顾,小梅说就是在这个大树的树洞,但是树洞也不见了。爸爸说这是看运气的,不是想见就能见到。其实,龙猫这只美好的精灵,一定只有心灵单纯美好的人才可以看见。小月和小梅无疑都可以。

下雨了,爸爸没带伞,于是小月和小梅带伞去公交站等爸爸下班。中间龙猫也悄然来到身边。小月还是第一次见龙猫,便问它:“你是大龙猫吗?”龙猫叫了一声作为回应。见龙猫只顶着一片荷叶遮雨,小小的荷叶根本遮不住他大大的肚子和肥肥的身体,荷叶上的雨滴不停地滴在它凸出的鼻尖上,小月便把爸爸的伞借给它,教它打伞,于是就有了那幅经典画面——

龙猫喜欢听水珠滴在伞上的声音,便跳起来落到地上,震动大地,树上的水珠全掉下来,“哗啦啦”一阵,龙猫开心地大吼。

过了一会儿,两道光线射来,小月还以为公交车来了,可是却过来一只大猫咪,居然是龙猫的专属公车,两道光线居然是猫咪的眼睛射出的光。“目光如炬”这个词,小编哥哥算是真的见识了。公车猫还有车窗,到了龙猫身边,车窗自动下移,成了门,好神奇啊!为了表示感谢,龙猫走前给了小月姐妹一个小包作为礼物。爸爸的伞也被带走了。

龙猫的一小包礼物里面,装满了橡果子。为了使家里有森林的感觉,小月和小梅决定把它们种在院子里。小梅天天念叨“还没发芽”。一天晚上,小月醒来,看到龙猫带着它的小龙猫围着种橡果子的园子在转圈,跳过来,跳过去。她叫醒小梅,两人跟在龙猫后面,一起弯下身子,再直起身子努力向上,仿佛要给予种子突破的力量。龙猫用它神秘的力量,真的使种子发了芽,冲出了土壤,接着快速生长,由小芽长成树苗,长成小树,长成大树,直到最后成为参天大树。龙猫拿出它的陀螺,用绳子使它飞速旋转,然后跳上去,带着小龙猫,带着小月和小梅,一起飞上树冠,御风而行。

最后一段,医院打电报来,爸爸在上班,小月赶忙跑去给爸爸打电话,小梅也赶紧跟了过去,爸爸说妈妈的病情有点恶化。两人待在家里,为妈妈的病情担心,小梅趁着不注意,跑了出去,她要为远在医院的妈妈送去她刚刚摘的玉蜀黍。等到小月发现小梅不见了,四下寻找,却找不到。她非常着急,想到龙猫,就去找龙猫帮忙。龙猫召唤来公车猫,公车猫带着小月,森林为他们让路,在田野、湖面上如履平地,在高压电线上飞驰,最后发现小梅一个人坐在路边,茫然失措。为了满足小梅的心愿,公车猫决定送她们去七国山医院,他们趴在松树上看见妈妈和爸爸有说有笑,放心了,悄悄放下玉蜀黍,便回去了。

上一篇:新要求下一篇:我爱科学小学生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