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2024-07-24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精选16篇)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1

中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中国的感恩教育(1200字)

自:互联网

感恩教育观后感,要写感恩教育观后感的同学们可以参照下文,下文是1200字的中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可是,现在的80、90后,似乎已经把这个传统忘了,不说全忘了,起码已经没有这样的本能了,一定要靠意识才会做到。于是,教育界就批评中国的孩子已经忘记了感恩,尤其是父母„„

中国感恩教育为何如此受人冷落

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感恩教育渊源,这是全世界都不能否认的事实。从黄香的孝敬父亲、到朱德回家为母亲作家务,已经有太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父母,我们永远应当致以感恩之心的人。

可是,现在的80、90后,似乎已经把这个传统忘了,不说全忘了,起码已经没有这样的本能了,一定要靠意识才会做到。于是,教育界就批评中国的孩子已经忘记了感恩,尤其是父母。

更直接地,学校在一个月前请了一位清华演讲家为我们作感恩教育报告。

坦诚地说,并不是他作报告做得不好,我承认他的确很有演讲才能,几乎2个小时的脱稿演讲,说得虽不是文采飞扬却很有条理。很多时候,我确确实实地被他打动了,我可以很坦白的说,自己大致认识到了感恩的重要性。不过我想说的不是我的启发,而是针对旁人漠不关心地做作业,偶尔不屑地说一句:又是这样的无聊发言,发表一些本人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还请各位多多见谅。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经逐渐形成了致富的意识,尤其是现代都市快餐生活已经熏陶出了一批又一批“上班族”,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疲于奔命。手机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餐几乎就没有认真对待过,累了常常趴在桌上闭一下眼。这还是对自己,那么孩子呢?

有好几位朋友曾经羡慕我有个很关心我的妈妈,说她再忙都要赶回来给我做饭,我几乎就没有遇到过回到家自己做饭的情况(声明一下我还是会做饭的--)。琳常常很眼馋地听着我按门铃就能有妈妈为我开门,而自己却要自己开门独自在家里坐着。冬干脆是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的,妈妈就住在邻楼,永远开着车到处处理事情,很难和她一起住。试想,她们没有我这样的体验,又怎能听懂演讲者“想想你一进门妈妈迎面而来,为你端上你喜欢吃的茄子”“好

好想一下,父亲又是怎样与你一起谈心的”云云。不是我们没有想感恩的心,太多时候,还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为了生存,时常忘记了我们。可他们,也是无奈啊!

但是你要让一个很少接触父母的孩子想到这些,除非他是天生的一副善解人意。

上次就听校长在大会上说到开龙溪大道一块地给我们停车时,曾说过我们在座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很有权位的。权利是白拿的吗?就算你不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公事,起码也要不时地去赴宴。最起码,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另外的我就不说了,因为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我们太缺乏陪伴了。除了给我生命,没有什么特别令我感动的事情。自然,听那些报告,只是觉得在说教,哪里能够起得到预期效果呢?

为什么我忽然想说这么多。是因为有一次,我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她的文章:苍天,悲悯我让我和父母除去散一次步吧!

我的心,忽然在那一刻明白,没有感恩的理由。就这样诞生了这篇文字。

算是申冤?算是狡辩?

任何定义都不需要下,因为它们全部都只是我片面的观点。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2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 家庭成员通常会聚在一起, 举行盛大的晚宴, 分享月饼, 共赏明月, 吟诗作赋, 寄托哀思。感恩节在美国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要节日, 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家庭成员会在这一天重新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同时人们还会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 举行化装游行和戏剧表演等。

二、 中秋节与感恩节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个节日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 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的很多相似之处,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二者的起源都和庆祝收获与感谢神灵的庇佑密切相连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与起源有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中秋节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众所周知, 中国是农业大国, 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农业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也不例外。土地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们和土地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友谊。在春播时, 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 祈求土地神能带来风调雨顺, 保佑他们获得好收成, 这样的祭祀活动被称为“春祈”。等到了秋季收获的时候, 人们也同样会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来感谢土地神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获, 让他们粮谷满仓, 这种活动被称为“秋报”。而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秋季收获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神以感谢他的恩泽和庇佑, 因此, 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美国感恩节的起源则与英国的宗教改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些清教徒由于对宗教改革的结果不满意, 导致了以英王为首的英国国教教会的镇压与迫害。为了实现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目的, 他们于1620年9月乘坐“五月花”号来到了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然而由于到达的时候已是冬天, 很多人由于食物短缺、疾病肆虐和气候的不适应失去了生命。第二年春天, 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 他们得到了一些农作物的种子, 包括玉米和南瓜, 同时还从印第安人学会了种植农作物、打猎、捕鱼和建造房屋。因而在当年秋天收获时, 他们获得了大丰收, 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和上帝的保佑, 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来款待印第安人, 在接下来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庆祝活动, 这被认为是美国感恩节的起源。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感恩节的日期并不是统一和固定的, 每个州过感恩节的日期都有所不同。直到1941年, 美国国会经罗斯福总统批准通过一项法案, 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全国的感恩节。虽然中秋节和感恩节的庆祝日期以及出现时间的长短并不相同, 但是这两个节日的来源都和庆祝秋季收获以及感谢“神灵”的帮助和庇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2.2各有一个传统美食与两个节日相对应

在中国, 几乎每一个节日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食物, 端午节要吃粽子, 元宵节要吃元宵, 中秋节则要吃月饼。月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最初是用来祭祀的。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据说始于元朝, 朱元璋领导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统治, 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 为了不让元兵知道和截获起义的消息, 军师刘伯温命令人们把写有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以便更好地传递消息。中秋起义成功之后, 朱元璋就把当年起义的特殊饼子赏给各个将领, 从此之后,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逐渐的流传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月饼的样式、风味、原料和制作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没有改变的是它的圆形形状, 因为圆形既与中秋明月相一致, 又象征着美满与团圆, 有着深刻的含义。

感恩节最重要的传统食物便是火鸡, 火鸡是美国人过感恩节时必不可少食物, 和月饼对于中秋节的重要意义是一样的。感恩节吃火鸡的习俗和感恩节的来历有密切联系, 当年清教徒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 把自己捕获的火鸡烤熟后赠与印第安人享用。从此之后, 火鸡便成了感恩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火鸡一般是整只被烤熟之后, 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 人们根据个人的口味加上盐和卤汁等调味原料后享用。当然除了火鸡之外, 玉蜀黍、南瓜饼也是感恩节重要的美食。因为这三种食物是清教徒来到美国后过第一个感恩节时款待和感谢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 因而成为美国人过感恩节时必不可少的美食。

2.3都有很多丰富的相关庆祝活动

中秋节的很多相关的庆祝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 因为在中国月亮被赋予很多的含义, 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天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便是赏月。赏月的风俗习惯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由最初严肃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祭月主要源于对月亮的自然崇拜, 随着人类对月亮认识的逐步加深, 人们对月亮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祭月逐渐被赏月所取代, 当然在中国一些地方, 祭月这种古老的仪式仍然存在着。人们在赏月之际, 还吟诗作词, 表达自己情感与哀思 , “但愿人才久, 千里共婵娟”便是其中最有名诗句之一。除此之外, 过中秋节时, 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庆祝活动, 如玩花灯, 虽然和元宵节相比, 中秋节的花灯规模要小很多, 但是仍然深受人们的喜欢与爱戴, 玩灯主要是在家庭和儿童之间进行。在香港还有一种别具特色的中秋庆祝活动, 即舞火龙, 从农历的八月十四晚起, 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当然在中国还有一种全民性的中秋庆祝活动, 这就是在每年中秋节的时候, 中央电视台都会举行盛大的中秋晚会, 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庆祝活动也是中国人过传统节日的特色之一。

感恩节作为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 其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除了举行家庭晚宴外最重要的就是去教堂做感恩祈祷, 举行化装游行和戏剧表演, 此外有些家庭还会举行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庆祝活动, 例如蔓越橘竞赛, 玉米游戏和南瓜赛跑。进行蔓越橘竞赛时, 人们把一个装有蔓越橘的碗放在地上, 参与比赛的4到10个人都围坐在周围, 用针线把蔓越橘一个个串起来, 三分内窜的最多的人为获胜者。进行玉米游戏时, 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 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 比赛开始, 五个人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 谁先剥完谁获胜。进行南瓜赛跑时, 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向前, 不予许用手碰南瓜, 否则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先到达终点人获胜。

这三种活动都和当时清教徒来美国的第二年秋天的大丰收有很大关系, 因为玉米和南瓜的收获都是在印第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才得以实现的。这三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实际上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晚辈们所受的苦难以及印第安人的巨大和无私的帮助,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别样的感恩活动。

三、结语

中秋节和感恩节分别作为中美两国的重要节日, 二者在节日起源、节日美食和节日庆祝活动方面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了解和熟悉这些相似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两国的文化。

摘要:作为两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和感恩节在中国和美国的文化里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个节日之间的相似之处, 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节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秋节,感恩节,相似性,起源,美食,庆祝活动

参考文献

[1]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2]王颖.中秋节的起源与中秋月的文化意象[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1.

[3]李明.感恩节的由来[J].写作, 2009, 22.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3

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情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幾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对张磊的行为就能感到理解了。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了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加起来有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我们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账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接着,她又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

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关心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学位,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额奖学金。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只是耶鲁校友捐款中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关怀备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像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谈恋爱,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而美国的学校则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基本是第一次离家,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的,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惟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给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做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做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感恩幸福(幸福中国读后感) 篇4

————《建设幸福中国》读后感

临近新年,我很荣幸拜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虽是冬天,但这本书暖到我心窝,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我回忆着祖国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着它所带给我的幸福,我徜徉在新年的喜悦里„„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每个家庭都享有减免农业税政策,开始我对“减免农业税”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去请教爷爷、奶奶,从他们口中我得知减免农业税是一个很好的利民政策,它使农民普遍受惠,除了减免农业税外,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如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等等,农村人都说赶上了好时代。我还知道了每个适龄儿童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听妈妈说,她那时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她的很多同龄人小学毕业就完成了学业,很多学生就不能继续升初中了,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校舍条件有限,容纳学生数太少;

(二)家长不重视,需回家干活挣钱;由此也遏制了很多学生的发展。一个人没有知识怎么行?不能上学是痛苦的,可见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是多么深入人心呀!

我还知道了关于留守儿童、建立农村医保、贷款上大学等其他的富民政策。“两会”召开同时提出“建立幸福中国”的号召,“幸福中国”是“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的接力棒。但建设“幸福中国”不能只靠国家的力量,还需要靠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来完成。对于我们这些中学生而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不断探

索,创新,要在积极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人们听到这首家喻户晓的国歌,都会想起民国期间的战争。当时,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无数英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汗马功劳;无数英雄战士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今天的美好,他们上刀山下油锅,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谐,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坑坑洼洼的土路不见了,换来了整洁、平整的水泥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以前破旧、高低不平的茅屋不见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展现在我们眼前。听大人们说,记忆中的校舍都是破旧的低矮平房,大多是生产队里临时“腾”出来的,没有院墙,有的学校有院墙也是用碎砖破瓦搭建的,危险性很大,不论你走到哪个学校,基本上是一个样子。再看看现在的学校,简直就是“天堂”,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崭新的桌凳整整齐齐,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微机、电视、大屏幕已不是什么妄想,学校内“大三进”,教室内“小三进”,真正为学生开阔了视野,你想:坐在这样的教室内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享受?此外,我们也有了先进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一应俱全。我们不仅有了更合理科学的学习安排,而且还能在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中尽显其才„„,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还不知足,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用妈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罗斯福曾经说过:“幸福不在于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

产生创造力的激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实现了很多人们以前意想不到的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为种植水稻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即使是亿万富翁的他,也不忘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导弹技术开辟了道路。难道这些人都不值得赞赏吗?

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让自己在优秀的品德下努力学习,让自己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祖国给予的,我们应学会感恩,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使我们的祖国更繁荣、更辉煌、更幸福!

学校:寿光留吕初中

七年级一班:刘智婧

感恩父母观后感中学生 篇5

感恩父母观后感1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那母亲就是灌溉我的水源,父亲就是滋养我的土地,他们不管结果,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断地辛劳,无私地奉献。谢谢您妈妈,也谢谢您爸爸,有了你们所做出的努力,我才能懂得文化,汲取知识,才能茁壮成长,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在我眼里,妈妈就是法官,掌管全家的大小事物,同时也是“家庭教师”,专门帮我检查作业和指导我写作文;爸爸就是护士,任何的跌打损伤都由爸爸全权负责,同时他又是位“伟人”,总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我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书生”,要成为状元,只能勤读诗书。是你们给了我这个家,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感谢你们,亲爱的爸妈。

还记得那一次,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决定让同学们选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在家长会当天朗读,这回我可束手无策了,因为我从小胆子就很小,就连见着一只小老鼠我也会大惊失色。糟了,还有几个同学就轮到我了,我紧张不安。终于,我战战兢兢地站上讲台,台下全是陌生的面孔,本来滚瓜烂熟的文章也开始“变”得陌生了。突然,我看到了两张熟悉的面庞,那就是坐在第一排的妈妈和爸爸,他们的目光那样的亲切,看着他们,我心里如释重负。我响亮地朗读起那篇牢记在心的作文。我的勇敢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我看了看爸爸和妈妈,他们正对着我投上赞许的目光。这时,我似乎懂得了我的幸福正是爸妈的微笑。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你们的一丝白发,一道皱纹,一次担忧都是因为我。而我的感恩之心将会填平所有你们为了我曾留下的伤痕,用我的行动为你们争光。在这世界有谁最伟大——那就是我的爸妈!

感恩父母观后感2

中国几千年古训中,有一句流传非常广泛的话:“百善孝为先”。的确,孝,是做人的根本。孝,就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和回报我们的父母,以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分担一些忧愁、增加一点快乐。孝,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壮语。在我的生活感受中,我认为,往往可能就是一件非常细小的事,或是一个很不经意的举动,但却能得到回报父母、感恩双亲的良好效果。

那是几年前的事。一次,爸爸感冒了,高烧不退,脸颊烧得通红。我当时并没过多想什么,随手用凉水冲了一条毛巾,轻轻地敷在爸爸的额头。原本烧得昏昏沉沉的爸爸,一下子睁开双眼,用感激的眼神注视着我,轻轻拍拍我的脸,高高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当时几乎有些惊诧,因为,爸爸的那种感动和感动的程度,令我意想不到。

还有一次,妈妈在家赶写材料。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写了一上午的妈妈,汗水已经浸透了背心。看着妈妈这样辛苦,我突然想为妈妈做点什么。于是,我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的橘子,剥好皮,又将上面的白丝去净,分成一瓣一瓣。当我把第一瓣充满清凉的橘子送到妈妈嘴边时,妈妈惊诧了,她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嘴里的橘子还没咽,就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充满汗水的额头紧紧贴在我的脑门,喜出望外的情感溢于言表,一遍一遍地说:“我女儿总算学会照顾人啦,谢谢宝 宝!”

这只是很平凡的两件小事,却给了我深深地心灵震撼。古话说得好:“鸦知反哺,羊知跪乳”。父母的养育是人间最深厚的恩爱,知恩图报、感恩尽孝是我们应尽的本份。

遵循这样的感恩心理,几年来,我坚持从平常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多为父母做些什么。天长日久中,我也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要求是那样的简单,他们的心是那么地容易满足。我知道,“孝”是人间大道,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只要我们能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感恩的行动,必将形成回报父母爱的海洋!

感恩父母,其实——真的很简单。

感恩父母观后感3

记得那次……

周五下午快放学时,H同学对大家说:“同学们,别忘了,周六我过生日,望大家多多送礼!”我们都开玩笑说他脸皮厚,竟然和人家要礼物,心里却盘算着送什么好。

回到家,妈妈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让我看锅里做的红烧肉。我看了一眼就出门了:“你要去哪里,宝贝?”妈妈叫住了我。我笑了笑:“有人过生,买礼物送人呗!”这是默默无闻的爸爸从厨房里猛地探出头来:“别乱花钱啊!”我答到:“那可不行!”说着,就奔入了超市。

礼物买回来了,丰盛的饭菜也摆上了桌。一向滴酒不沾的爸爸拿出红酒,我生气的说:“爸爸,不是说了过年才能喝吗?”“今天爸爸过生,就让他喝点。”

“啊!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停住了筷子,”心想。爸爸突然说:“来!多吃点!”我点点头——全桌都是我最喜欢的。唉,真不知道是爸爸还是我过生。

我的心一颤,记得每年爸爸妈妈都记得我的生日,而我……我竟然忘了爸爸的生日,还想着别的同学。但愿我不让爸爸妈妈发现,让他们伤心。

吃完饭,我拿出了给H同学买来的礼物,累到爸爸面前:“爸爸这个送给你,虽然上面刻着‘友谊地久天长’。”我始终说不出口……爸爸却说:“没关系,况且我们父女也需要友谊嘛!”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心里却痛得不得了。

父母总是这样,会给我们关爱,事实为我们着想,不论如何总会让我们把“错”的变化成对的。让我们不会因为对不起他们而难过。

我们要感恩父母,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感恩父母观后感4

当你还在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教你和你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当你还在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带你去玩耍,让你认识长脖子的长颈鹿,认识美丽羽毛的孔雀。让你认识合拢叶子的含羞草,认识长满胡子的大榕树。教你在世间万物中发现、寻找知识。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做你最喜欢的菜:小肉丸、蛋黄饭、脆煎饼、鱼汤……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都用那可爱的盘子精心的盛着。

在你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乐趣多时间,精心的挑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芭比娃娃、毛绒熊、玩具小提琴、动画人物公仔……五颜六色,童趣无比,还整整齐齐地放入玩具箱中。

可现在他们渐渐变老了,当他们对你们说出的嘘寒问暖的话时,你们却很不耐烦,这难道就是他们应得的吗?

可现在他们渐渐变老了,当他们尽心尽力地帮助你们时,你们却因为不放心而制止,这难道就是他们应得的吗?

可现在他们渐渐变老了,当他们给你们夹菜时,你们却表现出讨厌的表情,这难道就是他们应得的吗?

回想过去,你心算了吗?

感恩父母观后感5

您就像天上的月亮,而我则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在你的照射下,我要经过不断的磨练和努力,才能成为无数颗星星中最闪亮的一颗。母亲,您是多么的伟大啊!

母亲,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要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生病时,细心照料我的是您;在我考试失败时,安慰、鼓励我的是您:在我奋勇前进的途中跌倒时,把我搀扶、激励我的还是您!

记得小时候的我身体瘦弱,体质很差,经常在半夜三更发烧。每当我一发烧,您就坐在我的身边,给我降温,每隔十五分钟量一次体温。看着您憔悴的面容和熬红的双眼,我莫名的埋怨自己身体不争气。

不知多少个日夜,您都是一如既往的陪伴着我学习,端正我的学习态度——这都因为我的贪玩与粗心。虽然我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但是操劳的您的脸上却过早地爬上了皱纹,两鬓陆续的长出了几根银丝,眼睛失去了活力。记得那时的我被您的爱重重的包围着,特别是您的催眠曲,至今都令我魂牵梦萦!

岁月悠悠,我已经从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了,但是您给予我的爱却已经汇集成河。然而我的虚荣,开始怨恨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是一位平庸清洁工,我为您有这样的一份工作感到丢人。每当您提出要来接我时,我都在寻找各种理由推诿,尽量在同学面前掩盖您的身份。即使在马路上看到熟悉的背影时,与同学们有说有笑的我也会与您擦肩而过,形同陌路。我想:当时的您肯定很伤心、难过。有时候看到街上的清洁工时,甚至还会发表自己的言论:我的妈妈才不会去干这份丢人的工作呢!

妈妈,当您听到这样的话尽出自您的女儿口中时,您肯定会心酸,一个用爱呵护了十一年的女儿换来的却是孩子口中的“丢人”,一个倾注了自己上半生心血培养出来的女儿却是个“白眼狼”。这会让您情何以堪。

蓦然回首,我终于明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我们又做了什么?来到校园,我们没有做到刻苦努力。回到家里,我们没有做到乖巧懂事。这样,我们如何能对得起父母?

说到这,我就会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文,它的一板一眼都告诉我们要知道感恩与我们的父母。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让我们用我们的孝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6

七五班郑皓雪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场名为“人性回归,感恩之路”的大型励志演讲报告会,这场报告会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接受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感恩教育洗礼。

励志感恩教育演讲人---中国关工委的孙成东老师的演说声情并茂,首先他满怀深情地朗诵一首《江山多娇》,接着讲述了自己因犯罪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磨难和自身的悔恨,又以妹妹家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就知道感恩父母,不要使“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我们终生的遗憾。他那一声声牵动灵魂的话语和具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故事,激活了心灵与与心灵的对话,唤醒了我们心中被忽略的爱。当在孙老师的鼓励下,让我们大声的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老师,我爱你!”“老师,您辛苦了!”时,我感情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眼泪夺眶而出,不由自主的扑到妈妈的怀里。

在这里,我发自内心地对爸爸妈妈和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爸爸,您每次发现我做错了,都会严厉的批评我,每次我都与您顶嘴,使您伤心难过,爸爸对不起,原谅我的无知,以后我再不与您顶嘴了;妈妈,我没能珍惜您的劳动,没能体会您的辛劳,我的不懂事,让您劳累了,您原谅我好吗!老师,您每天为我们操劳,不求索取,甘当“蜡烛”,而我们的调皮和顽劣却常

常让您头疼,老师,以后我们一定改掉坏毛病,好好学习。

经历了这次演讲报告会,我仿佛突然之间就长大了,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而最重要的就是我学会了感恩,现在,我最好的感恩就是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更好的去反哺父母、回报学校、馈赠社会。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7

一、感恩的概念

感恩是一种情感特质, 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 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心理。Gullup一项关于感恩的访谈调查研究发现, 有超过60%的被访者称, 表达感恩让他们感到快乐。同时, 许多研究表明, 体验感恩可以提高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感恩还可以引起正确的归因和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另外, 感恩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 是促进个体幸福感的有效手段。同时, 感恩也会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和谐。因此,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既是其个人发展的需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的颁布, 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高校都在贯彻《纲要》精神, 以人为本, 大胆改革, 深化实践, 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 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写心得、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到社会上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措施, 以达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的。但针对学生出现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这一现象, 很多高校由于思想认识问题, 没有将加强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具体规定到哪个部门负责, 而使大家感觉应该对学生实施这一教育, 却又因没有明确的部门负责而导致对这方面工作的疏忽。加之一些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本应很纯洁善良的心现在也变得冷漠、麻木。

就拿笔者所在学校刚刚发生的一个小事来看:2012年4月下旬, 按照惯例, 学校组织了2012届毕业生及2011届能按时毕业学生的毕业总补考工作。按照学校规定, 辅导员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学生, 学生按照时间来校参加补考。一项平平常常的工作, 没想到一位辅导员却为此雷霆大发。原来有个学生在成绩未公布之前给辅导员打了一个电话, 本来学生也可能是焦急, 因为这个学生就是上年因为成绩不合格导致未能按时毕业, 可他不检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反而把气撒到辅导员身上。这个学生打电话说:“我什么时候去领毕业证啊?”言语冰冷且带不满情绪。好像他未能按时毕业全怪老师。而这位辅导员强压怒火, 客气地对他说:“现在成绩还没出来, 等成绩公布以后我通知你好吧?”“哼, 那你快点。”说完学生就挂了电话。辅导员带他几年, 经常鼓励他、教育他, 当然有时也会批评, 可这都是充满着爱啊!结果落了一肚子的委屈。一个培养了4年的本科毕业生怎么能用这种口气对待老师?又怎么能对曾经培养他、关心他的辅导员这么无礼呢?

再看一个例子。一男生经常无故旷课, 学习态度不端正, 辅导员出于对他的关心, 找他谈话, 一次、两次、三次, 但是收效不大。后来辅导员把他找到办公室, 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 没想到这个学生突然说了一句:“你牛什么牛!你们老师吃的、花的还不都是我们学生缴的学费呀!换句话说, 是我们学生在养着你们!”这位辅导员听后无语, 事后大哭了一场。大学生竟然蛮横无理到了这种程度:黑白不分, 是非不辨, 把老师的一片苦心当成了恶意。更可气的是, 本应当感恩老师, 却反过来以恩人自居, 真是荒唐之极。

再看药家鑫事件。如果他有一点点对社会的感恩, 他会对被他开车撞倒的农妇不但不赶快抢救反而将其残忍地杀害吗?还有日前在上海机场对母亲连捅9刀的留学生, 不仅不感恩亲爱的母亲, 反而恩将仇报, 对满怀亲情前去迎接他的母亲狠下毒手。这是为什么?就是极端的自私, 认为母亲没能满足他继续留学就是对不起他。

另外一个媒体上的例子, 就是一学生因上网成瘾, 当父母亲不能满足其愿望时, 竟然在黑夜母亲熟睡之际把自己的亲生母

教育的措施

亲给杀死了。多么可悲啊!这既是他们人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哀, 也是社会的悲哀。

综其种种都说明, 感恩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诸多悲剧, 应当引起教育者特别是高校教师的深思。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1.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网络媒体高科技的发展, 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在汲取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一些资产阶级的消极不利影响也正在侵蚀着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学生, 由于文化知识相对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的较低, 但这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 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更多些。所以, 这部分学生更容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自我意识膨胀, 集体观念淡薄, 他们脱离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盲目进行“自我设计”;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对立起来, 一旦个人需求无法实现就会选择冒险甚至铤而走险, 不惜走向自我毁灭。

2. 教育工作不力。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 更是一种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应着眼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 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感恩的认知水平, 其次要培育大学生的感恩情怀, 再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向乃至形成报恩、施恩的良好行为, 从而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 目前高校感恩教育大多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对应的教科书, 教育内容仅限于讲座和一些活动, 教育途径单一, 没有长效的发展和考评机制, 加之部分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思想觉悟不够,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能以人为本, 设身处地、真心实意地为学生考虑, 甚至出现一些不符合教育工作者身份的腐败事件, 或者有损于为人师表这一光辉职业的现象, 从而导致学生对其失去信任, 甚至出现仇恨、报复的心理。因此, 学生不仅不感恩教师, 反而常常制造矛盾, 惹是生非。

3. 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 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风刮不得, 雨淋不得, 再苦再累也不能穷孩子, 孩子从小缺乏受苦训练, 没有从自身实践中体会到他人的辛苦, 感觉别人给予自己都是理所应当, 所以导致了他们自私、只会索取而不会付出, 更不会去感恩别人。甚至还会跟同学攀比, 当父母满足不了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时, 就产生不满, 甚至挖苦、打击自己的父母。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 笔者某同事家的孩子, 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曾经告诉他的妈妈:“你不能在幼儿园门口等我, 你要站到同学看不到你的地方等我, 否则他们会嘲笑我你长得不漂亮。”还有一同事家上小学的孩子, 说父母如果不开车去接她, 她就宁肯自己坐公交回家也不坐家长的自行车, 说是同学会嘲笑她家穷, 也不跟她玩等等。诸如此类, 匪夷所思。真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太大了。但细品起来, 除了社会原因, 难道家长就没有一点责任了吗?小孩子正处在人格品德修养需要完善的时候,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家庭这个教育环节, 要从小培养孩子知恩、感恩、施恩的美德, 对其出现的不正确的言行要积极引导, 用自身的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 让其在家庭中学会知恩、感恩。

四、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

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感恩教育的内容。

借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平台, 在大纲中增加传统道德伦理知识的内容, 尤其将感恩教育重点列为一章, 要求除理论知识的传授, 还要有实践教学环节。如, 在理论知识授课完毕, 可给学生布置做一件感恩别人的事, 写一篇感恩方面的文章, 或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感恩方面的集体活动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 让其明白人为什么要知恩、感恩。

2. 组织有关感恩教育的二课活动。

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和二课活动, 明确规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关感恩知识竞赛或者感恩社会的公益活动等, 并在学期考核中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从而形成期期有计划, 事事有落实, 次次有总结的良好感恩教育制度和感恩教育氛围。同时, 将知恩、感恩教育活动列入辅导员主题班会内容, 从辅导员日常工作入手, 要求辅导员作知恩、感恩活动的表率, 从自己本职工作做起, 在细微处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教育。

3. 注重感恩知识的大力宣传。

学校管理者要明确感恩教育的责任部门, 并要求其定期对全体师生进行感恩知识的宣传。同时, 邀请知恩、感恩先进典型人物做专题讲座。也可以从师生中间挖掘知恩感恩的典型代表, 组织他们到各个院系进行巡回演讲。注意日常工作中挖典型、树典型。让知恩、感恩、会施恩的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4. 利用各种假期安排各种感恩活动。

学校可利用广播站、校报、板报、墙报、宣传栏、周末文化广场等舆论宣传阵地, 积极组织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可进行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诗朗诵、板报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安排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同学和老师、对学校、对学院、对班级、对社会做一件感恩于别人的事, 或者写一篇感恩于他人的文章, 开展卓有成效的评比活动。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8

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令我最深刻的是第一讲:

正为本,孝为先,于丹老师通过《大树和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树一样用全身心的爱,用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给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后悟出了感恩。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和关心他的人!只要每个人都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关于小学生感恩的读后感 篇9

倘若不是感恩,就不会有伯牙鼓琴,子期探音,又哪来高山流水,流出千古知音?而感恩,便是那流泻而下的叮咚之响。

倘若不是感恩,就不会有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决心,又哪来感动中国的至孝之举?而感恩,便是那寸草借得雨水,报答了三春之晖。

眼泪也罢,流水也罢,春雨也罢,落在我眼里,涌进我心里,便成了一泓泉水,流淌不止,涌动不息。寒冷时它温暖,燥热时它又清凉。

我感恩父母,让我拥有生命,为我付出,又把我的生命一岁一岁的点数;

我感恩师长给我教诲,指引我从稚嫩纵向成熟;

我感恩朋友与我为伴,撒下一路欢笑,淹没所有孤独,多少个清晨,我从梦中醒来,总能看到父母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却从来听不到声音;

多少回,我遭受挫折,路遇荆棘,却总有老师在鼓励“别恢心,我相信你!”

又有多少次,我曾悲伤,曾失意,得到的都是朋友的慰籍,知心的话语。

因为感恩,我可以向奉献致敬,向不幸膜拜,向万千气象低吟,歌颂;

因为感恩,时间带走的,我不去挽留,生命赠与的,我也欣然接受;

因为感恩,我才参透,失去不是痛苦,缺陷不是不公,渺小不是卑微,一切其实并不丑陋!

感恩,真的是一泓泉水,它圣洁,纯净;它美丽,永恒。

在学生心田播撒感恩的种子 篇10

然而, 在这个和谐而又美好的时代里, 我们拥有许多, 拥有财富, 拥有知识, 拥有名誉, 拥有地位……但只要你静下心来想想, 你会发现我们不一定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与快乐和幸福擦肩而过, 不是因为我们无缘, 而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深处缺少一种东西———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应该向我们的亲人感恩, 亲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的成长, 关注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当我们要远行时, 身边总会有亲人为你送行, 千叮万嘱;当我们独处异乡时, 在远方总有一颗牵挂着你的心, 他们总会在心灵的深处默默地为你祈祷, 愿你平安吉祥, 快乐幸福。

感恩的前提来源于无私。生活中,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老师对学生的关怀, 乃至无数人的关心, 这些都是无私的。在我们的心中, 始终会有一种情怀:感恩!然而, 感恩并非物质上馈赠的厚礼、等价的酬谢, 也不仅仅是为他人做一点事, 说几句感谢的话。那真正的感恩究竟是什么?

感恩教育要从娃娃着手。感恩父母, 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让我们学会独立, 教会我们去战胜困难。是父母教我们学会走路, 学会说话, 学会做饭, 学会感恩。“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 莫过于世上最伟大、最无私、最令人感动的情感。他们生你, 育你, 养你, 培养你, 教你做人的道理……父母为我们辛勤地忙碌, 为我们提供最好的衣服、食物、生活环境……在家里, 父母把我们当做小宝贝, “掌上明珠”;在外面, 我们被父母视为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儿。是的,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 太多, 比起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 我们为他们想得的确太少, 太少, 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苦心, 也从来都学不会感恩与回报。感恩, 它如山, 庄重而严肃;它如水, 柔情而难以琢磨;它如沙, 颗粒难数, 就如同感恩的种子散在琐碎的小事中。也许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我们只会向父母索要更多;也许父母会过于严谨, 或过分溺爱, 但他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都应当学着去感恩。

我们要以什么来感恩父母的呕心沥血、辛勤养育呢?同学们也许会说为父母洗脚, 为父母泡茶, 为父母盛菜端饭, 或是送上一份让父母满意的答卷;也有的同学会说, 长大后发愤图强, 成为社会名流, 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没错, 这些都算是对父母的感恩、报答。我们也可以为父母做些点滴小事, 也可以是我们变得听话, 变得懂事, 变得理解父母。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与最好的回报。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现, 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 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 学会感恩, 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铭记于心。

当然还要教育学生感恩师长, 是老师教给我们人生的道理, 是老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也是老师, 将我们从一个懵懂顽皮的孩子, 变成一个有知识的有为少年。老师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用温暖的话语鼓励我们, 为了学生呕心沥血, 这种无私的精神应受到尊敬。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450字 篇11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了《心曲》这部让我们全场为之感动的教育片。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叫钱亮的老师放弃了在重点小学教书的条件,来到了“大拇指”小学的“问题班”――四(3)班,立志改变四(3)班的种种问题,让四(3)班成为一个团结上进的班级。钱亮老师用他独特的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感受到足够的爱。钱老师让四(3)班)中的小霸王――张光,学会了礼让同学、团结同学、友爱同学;让从民工子弟小学插班进四(3)班的穷孩子――付小军,懂得了“贫穷不是耻辱,说谎才是耻辱”,并让以前倍受同学瞧不起的他,重新拾起自信,获得了长跑比赛的冠军;还有让原先班上的.“瞌睡虫”――周晓燕,变成了四(3)班的副班长。在钱老师开展的“亲子交流会”上,他让每位同学的家长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并改变了家长们以前的错误认识------钱亮老师是不幸的,他为把四(3)班培养成优秀的班级,付出了比他人多倍的精力和汗水,在他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中使得他太疲劳了,导致他得了脑癌还不知道,最终倒在工作台上,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钱亮老师这种为学生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是生命事迹让我们受益匪浅!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12

因为我们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的关怀下成长。我们不缺钱花,不缺书读、不缺穿、不愁吃。正是因为什么都不缺,好多同学才迷失了自我,缺乏了一种精神内涵:自私、骄傲、冷漠、不关心他人,没有一点责任感。

不仅如此,我们现在几乎已经淡忘了尊老爱幼。

一次公交车上,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站在上面,却没有人为她让座。可悲!可气!我们生长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祖训怎么到我们这一代就失传了呢?让我不安的是:祖国的未来靠我们建设,21世纪靠我们描绘,我们连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还能干成什么大事?

浅析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篇13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1. 亲情的淡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重重呵护下长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淡漠亲情,重视金钱权利。很多学生平时不打电话,一打电话就是问父母要钱。个别大学生甚至脱离家庭经济条件,漠视家长的辛苦,盲目地攀比,追求高标准,理所当然地向父母索取。尽管大学生在经济上过于依赖父母,但思想上却要求独立,我行我素,很少能听得进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诲。

2. 师生情的淡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古以来都是受到社会尊重的职业,从古至今无数尊师重教的事例都告诉我们老师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是“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是值得尊重和爱戴的。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现在一些学生把尊师当成一种形式,一句口号,或者是教师节才有的专利,甚至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比如考试前、评优评先时、推荐入党时对老师千般尊敬,事后就爱理不理,有的在毕业后见到老师竟形同陌路,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盗用老师的学术成果。对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都没有感恩之情,何谈延伸到更多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3.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大学生多是十八岁以上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已经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理想信念、诚信意识、公共意识、生命价值等“缺失的一代”。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为子女操一辈子心是中国父母根深蒂固的育子观念。在家里,孩子是中心,父母围着孩子转,从小时候帮孩子穿衣、整理书包、接送上学、陪读到长大后送孩子上大学、背行李、排队办理入学手续;从孩子小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孩子长大后毫无怨言地支付生活费、学费等,事无巨细,事事操心。在教育上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把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基本的道德观念、传统的美德教育、感恩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既没有独立意识,又没有情感上的感恩体验。

2. 学校原因。

我国现行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重学习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轻学生的人文教育,重语数外等考试课程的教育,轻德、体、音、美等非考试课的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一些德育课程脱离学生成长需要,忽视了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感恩教育、素质教育。片面地灌输理论,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举一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事例,脱离了现实,使学生觉得遥不可及。

3. 社会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各种新旧观念的交错混合,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追求享乐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情淡漠、损人利己、分配不公等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行为方式、价值观的选择。再加上一些反传统道德,颠倒是非、过分宣扬个性解放的不良文化和网络恶搞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带来严重的冲击,受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不懂得感激他人、感激社会。

4. 大学生自身原因:

从大学生自我意识来看,当代大学生是“80后”和“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个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但自立意识、理想意识淡漠、依赖思想、功利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偏差,他们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坐享其成,拒绝成长,依赖父母,成为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啃老族”。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1. 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阶段,对事物认知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由于学生社会阅历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判断力不强的现象,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和不正常的现象缺乏辩证的理解,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造成内心深处的矛盾。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把感恩教育从自发提到自觉的高度,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从思想上和生活细节上培养孩子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发挥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强化感恩意识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德育,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假期“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父母、他人、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可以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感谢老师的教诲、体谅父母的艰辛和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大学生体验感恩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使感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加大社会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感恩意识的力度。

感恩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社会必须从管理、指导、调适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社会形成尊重他人、尊重财富、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社会不仅是要是一个“爱的人间”,更要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世界”。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制作感恩卡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大学生的认同共鸣,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亲情、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社会充满人文情怀,使之成为大学生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点,通过不断传递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知恩、感恩、施恩意识,使其具有责任意识,积极回报社会。

感恩父母小学生读后感 篇14

我觉得父母最爱的人肯定是自己的儿女,最舍不得的人肯定也是自己的儿女。亲情,或许是靠身体中似曾相识的血液感应,或许是靠给予对方的爱,更或许亲情是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用心欺骗孩子,那是源自亲情的力量——为了给孩子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空。有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母亲都在奉献自己的一切,而我们却不会发觉。

感恩中国的观后感中学生 篇15

三年六班 陈仪霏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对我们真的很重要。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

比如《一串紫水晶和12个男孩的约定》的故事。故事中的罗杰体质很差,可他爱打篮球。队员们都不让他上场比赛。有一天,邦妮知道罗杰过两天就要离开了,但他仍然争取不到一个上场比赛的机会。邦妮用自己的紫水晶项链作为回报,请求

队员们让罗杰上场,队员们答应了。比赛中,因为罗杰的勇猛,球队获胜了。

爱是人类最美的感情,它可以创造奇迹。邦妮的一颗爱心,不但为素不相识的罗杰争取到了一个上场的机会,而且还为他的心灵注入了自信和希望。孩子的心灵都是可爱的,但因为某些客观因素,这些可爱的心灵可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像罗杰一样自卑和苦恼。只要有真诚的爱心就能开启这一扇扇心门,而每一扇心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充满奇迹的未来。

还有一个故事,叫《保姆马秀花》。故事中的马秀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把主人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主人的爱戴。在她离开时,作者都想叫她一声妈妈。

只要我们真心地对待别人,关心别人,别人都会被感动的。

两个故事里,一个邦妮,一个马秀花,她们都是来自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的。社会为我们服务,我们在享受社会的爱心时,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

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路径的探讨 篇16

一、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

意识引领行动。高校要加强经常性感恩教育, 使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无私、集体的凝聚力量、祖国的博大胸怀, 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帮助, 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1. 树好感恩期望。

要教育大学生既要知恩图报, 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施恩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 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 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要引导大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 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 奋斗在平凡, 关键时刻看品格, 生死关头经考验, 危难之中见真情。

2. 用好感恩方式。

要使大学生懂得, 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 也不是等价的市场交易, 更不是不分是非地盲目感谢, 而要在力所能及和法律、道德的许可范围内报恩。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 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公众利益。

3. 摆好施恩心态。

要教育大学生既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又能施恩不图报, 像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 永志不忘, 我帮人家, 莫记心上。”还要引导大学生既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 也要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 体谅他们的难处, 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 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 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二、激发大学生感恩情感

高校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资源, 把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即感恩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 启迪和感染大学生的心灵, 不断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

1. 教师以身作则。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者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2. 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环境能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一般, 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熏陶人。高校要加强校园感恩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以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知恩图报为主题的感恩价值观宣传;运用多媒体、电影院、校园网等载体, 播放有关感恩的影视剧和公益广告等, 浓厚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启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3. 开拓教育路径。

要加强与大学生家长的沟通, 引导家长们既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也要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将感恩教育寓于教学、管理和环境中, 让大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动, 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启迪。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实践

感恩教育不仅要宣讲相关知识, 激发感恩情感, 更要化抽象为具体, 化说教为行动, 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感恩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和行为习惯。

1. 感恩父母。

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倡导开展“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 即每周给父母发一条短信或打一次电话, 每月给父母写一封纸质信件或电子邮件, 每个假期替父母干一些庄稼活或家务事, 每年春节给父母一份自己勤工俭学换来的礼物, 体会父母艰辛, 尊重父母付出, 关心父母冷暖, 回报父母恩情, 增强大学生孝亲爱老的感恩情怀。

2. 感恩教师。

平时要加强大学生的作风养成, 狠抓课堂秩序, 严格考试纪律, 使学生形成尊重知识、重视学习的习惯, 进而转化为尊师重教的自觉行为;要利用校庆日、教师节等时机, 围绕感谢师恩主题, 组织大学生与教师开展座谈交流、师生联欢等活动, 增进相互理解, 促进师生感情同时, 也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他们真心与学生交朋友, 真正打动和感化学生。

3. 感恩社会。

高校要利用周末时机, 适当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利用假期时间, 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利用“学雷锋月”、“五四青年节”等时机, 组织大学生到驻地敬老院、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病残儿童;针对贫困或受灾地区、特困或病重同学, 组织扶贫、救灾、捐款、捐物等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通过感恩社会实践, 让大学生懂得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每个人应当达到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高校应着眼新形势下培育“四个新一代”要求, 大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邓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J].教育探索.2006. (10)

上一篇:离任审计发现问题下一篇:河北经贸大学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