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门岗制度

2024-08-08

学校门岗制度(通用11篇)

学校门岗制度 篇1

学校门岗制度

1、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指门岗学校正门.2、学生家长可在规定时间内持《接送证》,从学校正门出入学校看望学生.3、探望时间内未带《接送证》的家长凭身份证方能出入学校。

4、家长入校探望时可带教学教辅书籍和适量牛奶、水果等营养品,但不得带零食、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入学校。

5、非探望时间确有特殊原因(如学生生病)的家长,学校负责把关。

6、学生外出时,确认有监护人或教师的带领后,方可放行。

7、学生集体外出,要有专人组织负责,由带队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列出外出学生名单,班主任签字方可放行。

8、教职工在上班时间不得随意出入校门。

9、所有师生员工出入门岗均须积极配合保安的工作。对不遵守制度、无理取闹的人员,由保安人员详细记录,学校将严肃查处。

10、其他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必须与相关部门联系证实后才可放行。保安人员必须严格检查、登记其有效证件。

11、车辆一般不允许进入校园。

12、对执行制度不严格的个人,学校将按照有关的考核条例予以处理。

清城小学

学校门岗制度 篇2

关键词:公共领域,学校公共领域,学校制度改革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校制度的改革无疑也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我们思考学校制度改革此一问题时,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改革是否能展开,而是改革进程一旦展开,改革是否能最大程度地顺利发展,改革的成果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乃至发扬。 在笔者看来,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学校公共领域的创生无疑是关键。

一、学校公共领域:内涵与特质

1.学校公共领域的内涵

要对公共领域的含义有深入理解,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此一问题。 在《 政治学》 开篇,亚里士多德就曾细致区分出城邦和家庭两大领域,家庭是一种生产后代和获得生活必需品的生活,城邦则是一种政治的生活。 而人在本性上,是趋向于政治生活的动物,即政治动物。[1]言下之意,人不仅应该生活在家庭中,更应该生活于城邦中,参与政治生活,而这实际上就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分的雏形。 作为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当代回应,阿伦特也区分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在她看来,人的三种最基本的的活动是劳动、工作和行动。[2]而公共领域则是人的行动的条件和场所,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条件。 人若脱离了公共领域,丧失了共同的行动,无疑将失去全部意义。[3]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通过历史地分析公共领域的形态演变,概括性地指出“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 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 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 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这种政治讨论手段, 即公开批判的确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 ”[4]言下之意,公共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其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得以产生。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学校公共领域是作为国家和政府代表机构的学校管理机构与私人之间的,面向学校中所有个体开放的公众的公共空间,在这一空间中, 公众可以就他们关心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对话、 批判等, 进而对学校生活的发展产生影响。

2.学校公共领域的特质

由上观之,学校公共领域并不简单,它必须是超越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的。例如:学生中的朋友群体体现着私己性的情感,故而其只属于私人领域。班级组织则是学校权力的制度设置, 也并不能作为公共领域的判断依据。由此,要全面理解学校公共领域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学校公共领域以守护理性为价值立场。正如哈贝马斯所说“: 理性体现在有教养的人共同使用知性合理交往过程当中, 由于任何一种统治关系都对它构成威胁, 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保护, 以防表面化”。[5]由此,学校公共领域也应反对此一统治关系,而以守护理性为价值立场。

第二,学校公共领域以对话协商为运作方式。在学校公共领域中,与私人领域相区别,交往是平等、自由、非暴力的,强调以对话协商为运作方式。 而正是在这样的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了一起,形成了公众。[6]而在这一形成公共意见的对话协商过程中,其并不受来自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强制。

第三,学校公共领域以全员参与为实践旨向。正如哈贝马斯所说,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公民开放。[7]学校公共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它开放地面向学校中的所有成员。当然,当私人成为公众后,必须暂时搁置私人利益和特性,全面参与到公共性事务中。

第四,学校公共领域以自发形成为发展过程。学校公共领域产生于开放而富有弹性的公共交往,是独立于公共权力之外而自发形成的, 因而其必然不是公共权力的代言人, 而是一群拥有理性能力的公众形成公共意见的所在。例如:某些学生对某一公共事务产生兴趣,就可以自发地形成一定的组织,开展活动。

二、学校公共领域:学校制度改革的可能依托

1.学校制度改革的前提阐析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校制度的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神,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因此,人为推动的学校制度改革总有着失败的可能。即便如此,这也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改革的缘由, 相反而应成为我们更加努力寻找改革成功基础的动力。在这里,我们将试图全面透析学校制度变革成功的可能基础。

第一,改革的实践参与基础。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迄今中外教育改革实践反反复复表明,改革的社会基础越是广泛、越是坚实,改革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代价也就越小。[8]学校制度改革也不例外,它最终将落实于学校中的具体教育实践,体现于学生、教师、家长等方方面面的体认。 因此,改革需要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而努力让学校中每一个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一改革进程中来, 也才能让人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改革。

第二,改革的公众理性基础。学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因此,其成员对具体改革实践的理性认识、理解等,无疑决定着学校制度改革的合理发展和改革目标的达成。审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因为缺乏政治参与的经验,文人乃至文人煽动下的、同样缺乏政治参与经验的大众,对改革实践茫然无知,缺乏改革实践所必需的理性程度。 正如托克维尔所说“: 民众的想象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9]正因为此,法国革命才走入歧途,成为了人的自由的坟墓。 因此,为确证改革进程的合理推进,公众的理性基础需要夯实。

第三,改革的舆论监督基础。在学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权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涉及的。因为学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传统学校秩序的重构, 影响到方方面面的传统关系乃至利益, 没有权力的积极作用的发挥,诸如改革方案的提出、执行与评价等很难顺利地开展起来。但是基于对人性真实的深刻洞察,亚里士多德指出:“ 人们要是其权力足以攫取私利, 往往就不惜违反正义”。[10]言下之意,权力总是极其危险的,尤其对于没有监督的权力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为保证学校制度改革的合理推进, 我们势必应该积极推动舆论监督的发展。

第四,改革的价值共识基础。 可以说,任何一种改革必然要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基石,否则,很难想象,人会被认为是“ 理性的动物”。 那么,改革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从何而来呢? 改革所面对的是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体,这些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实体,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理念, 尤其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就更是如此了。因此,为保证学校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我们应致力于使各方达成价值共识,即使不同的主体对诸如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达成一种一致或接近一致的看法, 从而使改革不致因价值的冲突而失去依凭、陷入困境,而是能够全面兼及乃至实现公共的福祉。

2.学校公共领域创生的改革价值

正如上文所说, 学校制度改革的基础在于实践参与等四个方面,但反观当前的教育现实,这些基础往往是缺失的。为重建此些基础,我们应该诉诸学校公共领域的创生,其缘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推动实践参与基础的进步。通过历史的审思不难发现,在以往的学校制度改革进程中,其往往采用的是“ 自上而下”的形式,即学校制度的改革更多依据的是行政的指令, 较少当事人自发、 自主而为。 例如: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班主任制度,其根本上源自于俄国“ 班主任制度”,只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开始,参照俄国经验建立的,其发展的过程基本上由行政主导,从初期的《 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及《 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到1979 年的 《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 草案)》 ,再到1988 年的《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 与《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 ,在行政权力的直接指导下, 经历了一个从初生到完善的过程,深深扎根于学校生活中。而当我们积极促进学校公共领域的发展,我们势必能为个体以讨论、协商等形式参与改革进程提供一个空间, 而不是仅仅作为无声的改革结果“ 消费者”出现,为学校制度改革造就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二,强化公众理性基础的发展。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没有公众的理性作为基础,改革往往会被引入歧途。而这一理性基础的症结,在于公众对公共领域的参与。 因为,只有通过公共领域的参与,大众才能有机会在协商、辩论中明晰自身的利益,提升自身对改革的理性认识,抛却改革中的幼稚病,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学校制度的改革。 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都保持着“ 家国同构”“ 皇权至上”的社会格局。 在这样的境遇中,类似“ 焚书坑儒“” 文字狱”等形式的对民间舆论的打压不时发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总体性体制逐步宽松,公共领域开始缓慢生长,一种更具有现代特征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公共领域也有了生长的空间。若我们能积极推动它的发展, 势必能强化学校制度变革所需的公众理性基础的发展。

第三, 促进舆论监督基础的实现。 正如上文所说,学校制度改革依赖于权力的执行,而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则是权力合理运用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学校生活中,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往往是缺失的。具体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公众往往无法进行舆论监督。而当公众推动了合理的舆论监督,甚至还会因此遭受到打击报复。在笔者参与的某次调研中,就曾发现过类似的案例。某校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如校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电脑联网,而教师办公室的电脑一律不联网;教师每天要在考勤表上签到,中午不得离校,而校长、主任因工作需要可以外出,等等。[11]这种因人而设的制度难免会让普通教师觉得这些规定只是用来约束他们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舆论监督机制, 他们的质疑往往只能停留于个人的“ 抱怨”,不能形成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以致阻滞了学校制度变革的更好发展。 由此,当我们积极推进学校公共领域的发展时,我们势必就会在学校中培育一个强大的公共舆论空间,从而为对公共问题的协商乃至由此而生的舆论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保证价值共识基础的落实。在以往的学校制度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也会重视“ 价值共识”,即强调改革过程中的价值统一。 这种以“ 价值统一”取代“ 价值共识”的趋向根植于1949 年后的历史发展现实。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 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更成为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依马克思,价值多元是经济生产方式转变的后果,对于价值多元的情况,作为先进阶级的无产阶级的价值理念应占据支配地位。[12]在此境遇中, 发生于国家之中的学校制度变革自然难以恢复到“ 价值———意义”的一神状态。因此,在学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我们往往就会借助于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渗透的方式,单向地、强制地来实现价值统一。 其不仅不能保障公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会使改革侵犯到公共的福祉。

3.学校公共领域的现实构建

第一,确立扩展限度。人的生活不仅包括公共领域,也包括私人领域。 无论对谁来说,私人领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阿伦特所说:“ 有许多东西无法经受在公共场合中他人始终在场而带来的喧闹、刺眼光芒;这样,只有那些被认为与公共领域相关的,值得被看和值得被听的东西,才是公共领域能够允许的东西, 从而与它无关的东西就自动变成了一个私人的事情”。[13]言下之意,人的生活不能仅仅依赖公共领域的参与, 对人来说许多至关重要的东西都只有在公共领域之外才能幸存下来,例如:经历公共领域中讨论、对话的喧嚣之后,我们需要一个私人的空间冷静、沉淀,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不为世俗所裹挟。 因此,学校公共领域的扩展应以私人领域为限, 尤其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更是如此。 阿伦特就很担忧公共领域的强光会伤害到未成年的儿童。

第二,构建制度保障。学校公共领域涉及到其中每一个人,是公众共同参与的。由于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人性并不能被寄予过高的期待,因此其中的制度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全面控制个体的生活, 而是旨在提升个体的福祉。 因为,排除了制度的规训,人的生活将陷入无以复加的混乱之中。 正如康德所说“: 未受培养的人是生蛮的,未受规训的人是野性的。耽误规训是比耽误培养更糟糕的事情, 因为培养的疏忽还可以后来弥补,但野性却无法去除,规训中的过失是无法补救的”。[14]在这样的情境中,公共福祉的提升就只是一种奢望。只有确立学校公共领域的制度保障,个体乃至公共的福祉才能得到真切的保障。

第三,夯实组织基础。学校公共领域的展开总是倚赖于一定的组织,如各类的学生社团、教师的教研小组等,它们是学校成员自发形成的,旨在就他们所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对话。 但在当前的学校生活中,此类组织往往是非常匮乏的。 即使存在,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干涉,其自主性也是非常成问题的,并不能体现出公共领域的应有本性。因此,学校应在制度、指导、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引导学生乃至教师自主地、积极地发展各类公共组织,这对于个体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尼采的中学时代, 他就与同学成立过由少数同学组成的小团体, 目的是为大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爱好寻求一种稳固的、有约束力的组织形式。[15]尼采后来感慨道“: 我们觉得, 我们应该无比感谢那个特别的小团体。……在它的氛围中,我们把我们的中学也只当做服务于我们的一般教育努力的个别手段”。[16]

现代学校制度 篇3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以适合为追求,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新秩序,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校制度;法治;分权;共治

文艺二校始建于1964年。从2009年开始,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在区内率先告别了“独善其身”的“小日子”,担负起了“兼济区域”的“大责任”。先后与四所相对薄弱的小学合并重组,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五址、四部、两园的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如何彰显?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范例?我们思考,原来文艺二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区内高素质的家长群体,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适合”关系。集团化办学以后,原有的“适合”并不能推而广之,因此,我们探索着升级版的“适合”。在今天学校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学校制度建设及相应管理范式的“适合”是其他相关发展因素走向适合的基础。

因此,学校积极在制度的破与立之间寻找新的适合。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决集团连续兼并带来的规模急剧扩张、多校区分散管理、内部机构冗杂、新老教师泾渭分明、文化多元分化等管理和发展问题;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放校长,激发学校内部各方活力,达成文化认同、人心归一,推动集团规范、科学、自主发展。

我们理解,以“适合”为追求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关键在于处理好学校各方主体的权力与权利关系,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经过几年探索,我们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一、法治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首先是构建适合的集团管理制度。面对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已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废、改、立,形成了一套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体系。仅集团组织创新层面就新增7项制度,即集团办公室工作职责、执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赴东部交流制度、牵头领导工作职责、集团学期总结展演制度、集团干部例会制度、集团校部互检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激活了集团办学机制,完善了集团组织职能,增强了管理效能,很好地推动了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完善后的学校《岗位职责及制度汇编》,涵盖学校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成为集团所有教师的行动指南。

二是制定学校章程。依法管理更重要的是制定学校章程,就学校的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学校办学有了自己的“基本法”。

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自主发展的基础和准绳。其形成和执行的过程,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也是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程度加深的过程,对学校管理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民主管理——从“集权”到“分权”

集团化发展以来,我们感到多层级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当下的需要,新的背景下的校长负责制应该是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务委员会集体决策、各方治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共治、共享的管理体制,结构上呈现扁平化,实现“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

一是构建扁平化管理机构。文艺二校形成了适合自己的“雁阵管理”模式。根据雁阵原理,我们变“集权”为系统开放式“分权”,构建了有决策层和执行层两个层次的“条块相辅”的管理架构。五个校区,总校长如头雁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各校区(部)配备完整的管理团队,实行集团办公室统一协调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35人的庞大管理团队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大雁阵,各校部又以执行校长为头雁成为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四个和谐、高效的小雁阵,其同频共振产生的“向上之风”,极大增强了组织的管理效能。

二是充分授权。执行校长作为校区块上最高管理者,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导权,集团赋予了他们对这一校区内的全部事权,所有干部和教师的聘用、考核、评优推荐权,以及部分财务权限。执行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权限远大于单体学校的副校长。条上的牵头工作又给他们提供了在集团纵向业务方面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授权就有担当,这一运行机制加大了这一管理层的权力控制幅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灵活指挥。

三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起学校功能的转化,由权力分配转向责任共担。我们在重新梳理界定学校内部各治理主体的位置和权力责任界限,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中,搭建了民主管理平台。建立了集团校务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党总支、教代会、学代会、家长委员会、纪律仲裁委员会等各治理主体职责明确,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多方参与,共同把关,各自的自主权得到落实。

通过“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形成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创造性的自主管理方式,改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旧有管理模式,形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全新动车管理理念。

三、多元参与——从“自治”到“共治”

“自治”是相对于过去单一主体的政府“他治”而言的。集团化办学后,教育行政进一步下放了集团自主管理、自主办学权;在集团内部,则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扩大教师、学生、家长等治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大步走向学校“自治”的同时,向“共同治理”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文艺二校通过与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共有、共享、共管学校的实践探索,来实现“开门办学,教育共治”。

一是还权给家长。集团化发展后,校区多了,离家远了,生源杂了,教师血统变了,家长的担心、质疑随之增多。与其被动接受家长要求、指责、埋怨,不如“把家长请进学校放在办学者的位置上”。我们尝试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甚至“管理权”还给家长,积极构建了“一学校、二讲堂、五途径”多元化家校合作体系。尤其是特色班本课程的开发和家长驻校制的实践更让家长由“校外”走进“校内”,亲眼看到了并参与学校管理。我们把教育的责任和主动权真正交给家长,给教育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打破学校围墙的壁垒,引进师资和课程。学校构建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中有80%的课程和师资经家长委员会审核后由校外引进,其中不乏戏曲、曲艺的市内名角;舞蹈、各种乐器、各种球类等专业度很高的高校教师、专业教练员加盟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社会参与、开放办学,让更多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中实现了个性扬长发展,让适合教育的办学特色得以落地。

正是在制度建设的破立间不断寻求适合,形成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局面,从而大幅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能:一加四构成的庞大团队和谐相融了,干群关系民主和谐了,校部发展和谐同步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了。集团组建初期的外界的教师血统论、牛奶稀释论都在学校的稳步发展中悄无声息了,换来的是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家长适位的初步成效。新并入的8个社区内学生大面积返流,每年有近十个班的学区生入学增量,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学校顺利迈过重组磨合期,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为沈河区教育的均衡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自治到共治,是对校长权力的一种限制,又是对校长的一种解放。作为集团总校长,虽然管着“五区两园”5000多人,但也不必再奔波在各个校区,不必再疲于应付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对学校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前瞻性的思考,真正从“管理”走向“领导”。而学校也步向了“从管理走向引领、从制度走向文化、从行政走向学术、从自治走向开放”的转型发展之路。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中观层面,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文艺二校将继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扩大集团办学活力,继续以适合为导向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门岗值班制度 篇4

1.门岗值班人员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各项安全防范和门卫值班任务。

2.讲究仪容仪表,着装合体,精神饱满,举止文明。

3.值班人员应保持值班室及辖区内卫生干净整洁。

4.值班人员必须清楚本岗职责,贯彻保安各项工作制度。维护好保安值班器械,通讯、灯具、消防等设备,确保各种保安工具正常使用。

5.门岗执勤人员严禁离岗、窜岗、睡岗,不得在值班室内会客、看报、闲聊等私人活动。严禁参与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6.外来客人联系业务,职工家属,亲友来访,门卫执勤人员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7.公司所有物资出厂时,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批示,否则不予放行。

8.重点生产区域严禁外单位人员进入,特殊情况需进入的,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由本公司人员陪同。

9.产品出厂时需要持有货物发运出门条,无发运单或出门条不准放行。

10.上班期间公司员工外出时,须持有公司部门领导签字的出门条方可放行。

11.严格监督员工上下班打卡制度,杜绝带打卡现象。

12.下班以后及时对厂区门窗进行检查,确保车间物资安全。

13.夜间值班人员不定时对厂区进行巡查,确保厂区安全。

14.协助办公室做好公司管理工作。

15.不准随意向外人泄露公司内部的机密和资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门岗执勤工作制度 篇5

1、执勤人员着装符合标准,整洁、干净;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实行二十四小时双岗执勤;实行早7时—晚18时一人礼仪岗,实行每半小时轮换制。

2、熟记业主单位制定门卫规章制度、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车辆、车号,见到要敬礼;注重礼节、文明执勤、文明用语。

3、执勤期间严禁空岗、脱岗、睡岗及做任何与执勤无关的事,认

真做好各种记录,按规定交接岗。

4、执勤人员对进出矿的车辆及物资进行检验,必须兢兢业业、一

丝不苟、从严从细、注重细节,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对查证不认真、不细致的,造成物资出矿流失的,要追究其责任。

5、门卫值班室,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执勤人员保持室内外的卫生

清洁,对出矿的人员仔细查看有效证件,对来宾要热情,仔细问清情况,认真登记并主动帮助联系,指引路线。

6、熟悉门卫区域,应急预案内容,知道紧急情况应如何报告并协

助有关人员处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要冷静沉着应对,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

7、执勤人员严禁让出租车、拐的、机动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

进入矿内。

8、执勤人员内外勾结、私放车辆物资出矿,情节严重的,交公安

机关处理。

幼儿园门岗、保安员管理制度 篇6

为加强学校保安管理,明确保安岗位职责,规范保安员日常工作和请假、奖惩等事项,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上班期间必须穿着制服,严格做好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戴首饰、不蓄发、不蓄胡,时刻保持良好形象。、上班期间对待师生、家长、来宾要热情有礼,耐心解答家长、来宾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家长、来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3、熟悉本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所带班级、相貌特征及兴趣班老师常规出入本园时间等,熟悉教学楼各大小设施等情况。、必须掌握打卡机、门禁系统、音响设施、视频监控设施的使用方法及电话如何转接到各班级的方法。、要与学校保安员、社区保安员及辖区民警保持密切联系,要熟悉园领导电话,公安报警电话。紧急状况下能快速反应,及时报告园领导,并向派出所请求支援。

派出所报警电话:110、要认真填写《值班记录》、《来访登记》、《保安巡查登记》、《紫外线消毒灯记录》等表格,要求字迹清楚,项目内容全面准确。、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园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严守规章制度,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将师生安全和校产安全摆在首位。

二、主要岗位职责、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到定岗定时执勤,不迟到早退,在执勤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保证校园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班。、认真落实防火、防盗措施,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如遇匪情、火灾、报警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同时要坚守岗位,把好大门关,协同其他保安员共同作战。、上下学时间开放大门通行,到校园门口协助接送学生;正常教学时间段关闭大门,严禁离岗时不锁大门。

4、本园家长需凭幼儿园发放的接送卡接送幼儿,未带接送卡的家长需填写接送记录,严禁无卡不填记录的陌生人接送幼儿。

5、值班期间负责协助监督教职工打卡情况;接听值班电话并做好记录、及时转接各教室分机号码;邮件、报纸、杂志的收发工作;按要求准时播放早操、起床等广播。

6、保持保安室、保安亭卫生、整洁;保持操场、门面、大楼外观整洁,及时清扫垃圾和落叶,保持美观(包括条幅、宣传画、通知、玩具等的摆放)

7、对进出幼儿园的物品需进行检查。特别做好搬出幼儿园物品的流水帐登记工作。

三、来访登记制度

1、周一至周五8:30-18:00,除本园教职工与幼儿外之任何人(包括家长),均不得在任何时段进入幼儿园。

2、18:00后需持卡进入校园,其余人员一律不得入园。

3、对外来人员(教职员工的客人、领导、亲友,各类访客、装修作业等人员)必须先登记有效证件(认真核对证件和持有人是否相符)、问清楚所访问师生的姓名或办公室等,经电话确认后,由被访问联系人到值班室签字确认,方可一同进入,或由保安员保安引领来访者到相应工作联系人处。

4、工作时间内家长送来幼儿园日常用品,做好登记并准确送至所在班级请老师签收,或通知幼儿所在班级教师下楼领取、签收。

5、对于不在正常时间段接幼儿需做好接领幼儿登记,严防孩子走失。

6、对待来访者应礼貌待人,使用普通话交谈,具体要求见《来访人员接待制度》

四、安全巡查制度、教学时间段经常巡查校园各楼层情况,上下午各巡查校园周边一次。值班期间除巡视外应在保安亭办公。、夜间1:00及4:00巡查两次,重点检查教室及办公室财产、消防设施、水电开关等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并向园领导报告,做好检查记录。小憩应建立在按时完成巡逻任务的前提下,听到监控器报警,应及时查看。

3、门岗、保安员应协助夜间对各教室门、窗、水、电的安全抽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4、每天22:00开消毒灯,每天一小时,检查消毒灯管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22:00;22:00-7:00开热感器;全天24小时开放视频监控系统。

5、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节假日所有校园场所不对外开放,遇到恶意翻越栏杆入园的未成年少年,要及时清理出校园,并进行登记、教育。

中职学校内控制度建设 篇7

(一) 内部控制是确保中职学校财务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中职学校财务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涉及教职员工、教学设施购置等方方面面细致的工作。因此, 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离不开中职学校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因此, 内部控制为中职学校财务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已经成为确保中职学校有效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性环节。通过严谨的内部控制, 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合理化规范化, 进而保证工作效率, 促使中职学校经营管理中各项工作及时顺利的完成。因此, 内部控制是实现中职学校财务高水平发展的最佳通道。

(二) 实现高水平经济发展是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

优质的内部控制关系着中职学校的对外形象和内部认同, 更关系着一个中职学校财务效益的及时实现。因此, 就目前发展情况看, 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已经是中职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搞好内部控制建设, 学校的发展才能真正出现转机, 才能为学校带来更加崭新的动力和活力, 以便实现学校财务效益目标。同时, 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才能使学校提升自身形象, 赢得社会各界的极大认可。

(三)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战略关系

中职学校财务效益是内部控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预期效果的实现得益于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中职学校的财务效益是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二者的战略关系就在于, 将内部控制贯彻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 做到时时控制, 处处控制, 实现中职学校各项管控工作的齐头并进。可见,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是密不可分, 无法割裂的。

二、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财务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护佑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步伐和发展水平。可见, 通过高效的内部控制才能减少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我们必须格外强化内部控制的落实, 使其为中职学校指明正确的方向, 使其发展呈现顺利运行的状态。否则, 中职学校的发展将停滞不前。因此,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具备极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保证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方向

中职学校的发展必然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并为这个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管理手段, 其保证了财务管理的水平, 使中职学校财务发展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作用, 会使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清晰。因为,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中职学校财务效益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内部控制确保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正确方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举措。可见, 在中职学校寻求高水平财务管理进程中, 内部控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有效节约中职学校的成本资源

中职学校的发展依赖于雄厚的资本。然而, 如果无法进行有规划有目标的内部控制, 中职学校的成本资源必然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这与我国的优良传统不符, 更是与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目标相悖。通过内部控制, 可以使中职学校的经济成本实现良好的控制, 杜绝了毫无根据的流失现象, 使中职学校成本资源实现了有据可循, 有据可查。节省下来的资本资源可以为中职学校拓展各项技术提供方便条件。因此, 内部控制为中职学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的对外竞争优势

中职学校若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胜利, 并有效巩固胜利成果, 离不开科学的内部控制,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使学校发展目标达到稳定和谐的状态, 使中职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其他管理工作, 促进中职学校全面崛起, 最终提升并扩大自身在同行竞争中的优势。

(四)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中职学校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中职学校不单单是在追求自身发展, 也应当通过发展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种社会效益的实现往往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比如中职学校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更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内部控制能够使中职学校成本实现优化配置, 使资金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及时充分的发挥作用, 并利用合理的资金为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贡献应有的力量, 以使自身树立其应有的威信,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社会责任的及时承担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提升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的措施

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使学校充分受益。只有使学校实现受益, 学校的发展才能真正有所保障。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大幅度提升。为此, 中职学校应当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结合学校目前的“校情”, 采取各种合理妥帖的措施, 确保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将内部控制有机融入到学校文化中

内部控制应当上升为规章制度层面, 并将发展理念及其详细规则原则写入中职学校文化。优质的中职学校文化能够调动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 使内部控制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 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注意成本控制。此外, 中职学校领导更应当以身作则, 充分发扬表率作用, 使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从我做起, 从细节做起, 最终落到实处。

(二) 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确保内部控制质量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力的推动。不过, 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更新专业知识, 使其效益分析能力及成本管控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 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避免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因道德因素而导致的不良现象。当然, 学校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合理运用, 因此, 领导应当督促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树立创新意识, 使中职学校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 使内部控制实现高水平高质量,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三) 通过会议形式对工作进行总结, 倾听员工心声

中职学校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 领导应当利用一定时间组织工作总结会议, 定期倾听员工者的心声, 关注教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和想法, 并进行讨论。在会议中, 可以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将发言内容落实到纸面, 并拿给领导进行研究, 以便掌握内部控制动态, 便于与员工及时沟通。教职人员感受到自身在内部管控中的重要地位, 会更加努力工作, 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四) 加强学校会计管理理念, 帮助内部控制实现规范化

学校要确保内部控制价值的充分实现, 必须重视会计方面的各项工作, 将会计工作的科学理念落实到中职学校发展进程当中。因此, 学校应当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规范会计工作程序, 促使会计树立严谨慎行态度, 通过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好必要的发展步骤, 实现学校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审慎设计和有效实施。科学可行的会计管理理念, 才能使中职学校内部控制流程迈向规范化合理化, 才能确保学校内部控制有一个明朗的运行状态, 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四、结语

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发展进程中具备非常实际的战略意义。因此, 中职学校应当结合各方面因素, 采取稳妥态度, 从长计议, 搞好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切实做好学校内部控制工作, 才能使学校内部控制进入一个健康运行的状态, 打开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当然, 学校应当在整体上对内部控制给予一个高度的重视态度, 并积极采取措施, 将这种重视态度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从学校文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投资管理规范化、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开展, 通过内部控制提升学校发展水平, 确保学校健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铁鹰.高等学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J].西部财会.2006 (6)

[2]崔慧宇.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8)

学校门岗制度 篇8

一、起步与发展

育才学校以体育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早在1986年9月,育才学校就试办体育班,1988年至1989年度先后招收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体育生,并于1988年5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体育运动实验学校”。连续多年的探索,育才学校根据体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制定整体改革三年规划的目标:德育领先,体育突出,各育并进,愉快乐学,全面发展。坚持“以学为主、以训为辅、以学带训、以训促学、全面发展、各有侧重”的办学特色,调整体育班的课程设置,注意处理学与训关系,采取半训、半读的形式,保证体育班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同步提高。

二、调整与转型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教育招生政策的调整及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理念的提出,育才学校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特色。近年来,育才学校招生地段辖区内新住宅楼盘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新生入学的压力。学校原来每年招收体育班每班二十多人的招生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周边市民对教育的需求;学校先进的体育训练场馆设施设备,原来主要是为体育班学生体育竞技训练服务,现在已不能适应于周边市民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资源共享的渴望。因此,越秀区教育局及时调整育才学校招生模式,于2008年秋季开始学校不再招收体育班学生,转而招收更多的普通班学生。这使得学校要在办学特色的探索之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口。

“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它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以及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精神品质。育才学校坚持了20多年的体育办学特色,竞技体育、学训结合教育模式已深入人心。这种深植于学校文化的体育办学特色不能因外部环境变化而放弃,理应继续传承,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育才学校果断提出“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体”体育,坚持“竞技”与“群体”并进,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三、传承与创新

育才学校“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而提出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育才学校抓住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这一中心,把学校体育有机地融入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传承与创新学校的体育办学特色和制度管理。

1. 以体促质——开展群体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育才学校积极开展具有本土特色、有利于全体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近年来学校师生共同开发出《民间体育活动》《群体体育活动》《武术自编操》等一批体育校本课程,有机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融合于课外活动拓展,应用在“大课间体育活动”。

育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涵,提高了群体体育工作的水平;也让每个学生掌握增强体格、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面普及的前提下,育才学校坚持加强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学校建立田径、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类等校运动队,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形成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实力雄厚的体育师资队伍、行之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培养一批批拥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为国家、省、市、区输送大批体育苗子,校运动队连续六年获越秀区小学生田径比赛省一级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

2. 以体辅德——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品德

育才学校积极探索以体育辅助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的实践。以体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即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育才学校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训练、体育比赛、校运会等为载体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困难情景、障碍情景,要求学生不断挑战个人生理极限,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精神,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心态,自我约束、服从指挥的行为。把从体育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精神上就有了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保障。同时,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增进学生人际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学生养成社会规范行为,即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3. 以体益智——普及围棋运动,人人学弈增智

自2008年起,育才学校新开设少儿围棋培训活动。学校以“普及围棋知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开展围棋活动的目标,时时把握“普及”这一支点,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学弈气氛。学校各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围棋兴趣课,选派围棋业余教师上课,把好普及围棋知识的第一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围棋这一传统运动项目的艺术魅力。

4. 以体育美——体育美育结合,感受审美情趣

体育不仅是运动和竞赛的集合,更是体现审美的有效途径。育才学校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吸纳了广播体操、自编操、拳操、功夫扇操、匕首操、体育游戏、集体舞、放松操等,在每一环节的活动中同步编排一些或轻松舒展,或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或磅礴激昂,或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形体之美、韵律之美、舞蹈之美,从而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美术科举办“运动之美”摄影展,展出学生拍摄的操场上同学们的矫健身影、运动英姿,欣赏运动场上的形体之美、拼搏之美。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使体育的内涵和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门岗岗位职责 篇9

1、负责门岗的物资进出检查和安全

2、负责进出人员的登记、检查、通知

3、负责办公楼以南东西通道、门岗以外大门口的卫生打扫,4、负责厂区办公楼以南的绿化地清理杂草、浇水、修剪,5、负责垃圾场的管理

6、负责进出客户的初始接待,7、负责夜间厂区安全的巡查,以防公司财产被盗或其它安全事故发生

8、负责简单的报纸收发工作,邮件、信件、快递、快件通知本人签收

9、为全体员工搞好服务、参与各项义务劳动和公共事务

1、物资进出管理制度:

(1)出入公司的所有物资要给与检查落实后进行登记,采用专用的登记薄登记;

登记内容:进入时间、经手人、物资名称、物资数量、值班人(公司小件供应人员可不例行登记手续,其他一律按规定进行登记)

(2)所有物资出公司时,必须要给与严格检查与进入公司时登记内容相符方可放行;如有不符:

1、立即向领导汇报(后勤主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皆可),2、坚决不得放行;(3)购买、借用、零时许出公司大门的物资,必须有财务部出具出门证方可放行,并且需要对照出门证检查物资与单据是否相符,如有异议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严格禁止物资放行。(4)外单位车辆原则上禁止入内,如特殊情况需要入内的,须经领导请示同意后方可进入。(5)本单位公用车辆和员工车辆进入公司的(小轿车、拉货送货车、面包车、工具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须严格按照规定地点存放,不得随意停放,如不按规定随意停放的,否则给与罚款(汽车每次罚款30元,电动车、摩托车每次罚款10元、自行车每次罚款5元)由门岗值班人员或后勤行政管理人员开具罚款单交予办公室执行;

(6)所有车辆出门一律要进行检查方可放行(自行车后座衣物包裹、大提包、行李包、行李铺盖包裹、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后备箱座椅箱),门岗值班人员对所有车辆和被检查物未经检查放行的每次罚款10元,物资丢失事故发生的按照价值给予50%赔偿,直止扣除60%工资为止。

2、人员进出制度

(1)正常情况下,公司大门、小门必须关闭上锁,不得敞开,否则每次罚款2元。

(2)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公司,确需进入公司办理公务、业务及其他事宜的,必须经领导同意后方可进入(如电话请示、直接请示、有办公室专用会客单、有领导直接带入),但必须严格办理登记手续,并持会客单进入(领导直接带入的客人由门岗值班人员自行登记即可)。(3)外单位人员需出公司时,必须持办公室签字盖章的会客单方可放行,(领导的客人须经领导直接送出、电话通知以及有领导签字的会客单,对本人进行物资检查无误后方可放行,(4)内部员工夏天、秋天夜间11点以后、冬天、春天10点30分以后严禁入内,如确需进入的须经部门以上领导同意方可进入,否则对门岗值班人员每次罚款5元。

3、卫生制度

(1)每天清早门岗值班人员要对办公楼以南东西通道、门岗以外大门口的卫生进行打扫,不得有杂乱、脏乱现象。

(2)门岗内部要市场进行清扫,保持干净整洁

(3)公司大门要定时给予清洗擦拭,保持干净明亮,维护企业形象

4、门岗划归区域的绿化草坪管理制度(1)新办公楼以南东西绿化区,(2)要求勤浇水----不得有严重干旱现象,(3)勤除杂草、勤修整草坪-----不得有过多杂草和的荒草现象。

5、垃圾存放场地要经常整理,便于新垃圾堆放,通道要常清理,保证道路通畅

6、门岗客户接待制度

(1)主动问清客户有何事宜,并针对客户的事宜需要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要求,(2)与客户交谈时要态度和蔼,积极主动、礼貌待人,不得有恶语相伤或不理不睬现象发生,否则每次罚款10元。

(3)客户在办理登记手续时,值班人员要积极主动向客户讲明情况,指导办理登记手续以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办事。

7、夜间厂区巡查制度

(1)夜间9点以后要主动对厂区进行不确定性巡查(南半部分,不得离开门岗视线范围之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得到帮助和解决。如发现各类刑事案件即刻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如偷盗、打架斗殴、人身安全事故、企业资产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形式案件事故等),尽最大努力的保护现场(刑事案件需向公安机关报案)。

(2)保证厂区安全区域照明正常,及时开灯、及时关灯。不得有长明灯现象发生,否则每次罚款5元。

(3)经常检查厂区南墙附近的各处监控摄像头正常运转。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或电工联系修理。

(4)节假日期间,要对公司所有门户给予检查,确保窗户关严锁闭、门锁落锁,发现门窗没有干规定班里的及时通知各单位主管或帮助其关闭落锁,确保安全。

8、各类邮件、快递、快件、邮件、信件、报纸、杂志刊物手法制度(1)及时收取各类报刊杂志

(2)私人信件,通知本人收取,如本人不在,电话告知,经本人同意后代为保存,事后几时交与本人。

(3)公司领导各类信件必须及时通知本人,在没有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代为签字收取,否则每次阿宽20元。

(4)各类快递、快件,必须通知本人亲自收取,门岗不得代签代收,否则除罚款20元以外,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9、义务劳动和服务

(1)在不违反公司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为职工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和服务。(2)冬季要看护好热水炉,保证职工每天24小时有热水、温水洗漱。积极参加公司的各类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

焦作市大明创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楼门岗岗位职责 篇10

1、值班人员上岗必须穿着保安规定的制服,衣冠整齐,仪容、坐姿或站姿严整,严格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2、值班人员应保持值班室内清洁卫生及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认真做好部分信件收发、登记工作;密切注视来往人员的情况及外单位办事人员进出大楼的登记工作。

3、值班期间禁止喝酒,禁止擅离岗位,禁止嬉戏打闹,禁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得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文明执勤,贯彻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密切注意大楼监控情况。

4、认真做出外来车辆进出登记工作,对来访人员要耐心询问,填写《芗城区文体广电中心大楼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登记表》并核实信息后放行。指引车辆按序停放,严禁在消防通道内停车,无车辆进出时道闸必须保持降落状态。

5、严禁私自放行外来车辆,严禁私自对临时进出车辆收取停车费,一经发现立即辞退。

6、外来人员(含接着孩子的家长)车辆、电动车一律不准进入大楼。严禁外来电动车停放大楼内并充电,值班人员发现应及时制止充电行为并劝离。

7、对随意进入小区散发广告、收拾垃圾的闲杂人员和单位应立即制止,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汇报。

8、监守岗位,提高警惕,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的工作,对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制止并及时上报。

9、遇有突发事件应沉着冷静及时上报并视情况报警处理。如有警车执行任务、救护车、消防车鸣笛进出大楼可特事特办直接放行,并迅速向单位领导报告。

给学校制度以文化支点 篇11

支点之一:赋予制度“民主”元素

学校作为文明的场所,更应该时时处处渗透一些人性的关怀。在现在教育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始终不忘满足人的多元需要,如情感、兴趣、意志、欲望、价值选择等。同时还要确保所有学校成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成员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权获得相关校园信息,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

例如我校发挥工会组织和民主生活会的作用。学校的各项制度修订,必须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每学期的民主生活会上,组织金点子的评选活动。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只有教师们群策群力、广泛参与,制度建设的内容才会更健全,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制度实施的过程也才能得到教师的支持。

支点之二:赋予制度“校本”元素

校本教研制度与网络链接。为了突破校本教研的时空限制,我校充分挖掘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成果,在校园网站上开通教师论坛,同时在扬州教育博客上开辟博客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育问题、共享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教研的质态和效能,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

校本教研制度关注教师主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当学校全体教师以钻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首先应提高教师的参与水平。教导处会同教科室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并以此为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详实的培训。

校本教研制度与课堂相融。“课堂有效教学”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关键词。为了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流程规范化,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校领导通过听课,参与研讨等途径,比较真实地了解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及工作态度。这样有利于学校制定教学目标和调整工作思路,将校本教研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为校本教研制度提供平台。“一人一课”、“每月一课”制度,是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校本教研具有现实的意义。

支点之三:赋予制度“特色”元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校特色的彰显必须以相关的制度作保障,特色建设背景下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为导航尤其重要。

农村中小学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外部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作为一所农村实验小学,我们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上,确立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思路。并且制定了一整套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校形成为创建特色积极奋斗,勤奋工作的风气。让数字化校园创建成果服务与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师生成长。

学校立足实际,达成“制度至上,完美执行”的制度文化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现代制度体系。管理的成功源于我们对教师的信任,源于刚柔相济的学校管理模式,源于学校制度文化的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上一篇:关于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的自查报告下一篇:关于学习的演讲稿与关于学习的演讲稿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