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心得(精选9篇)
扶贫攻坚心得 篇1
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
自全国上下“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通过电视、新闻、网络、会议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灌输了一些各个地方脱贫工作的政策和新形势,今年“脱贫攻坚”工作就与自己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扶弱、济困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由于个人素质和资本积累的差异,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剧,因低收入、失业、疾病等因素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因此,扶贫工作势在必行。
通过这次“脱贫攻坚”入户摸底工作,耳闻目睹了广大农村还有很多贫困家庭、贫困个体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他们有的需要关爱、有的需要信息沟通、有的需要资金帮扶、有的需要政策扶持,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在这些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
只有走进贫困户的家门,才知道扶贫有多必要。我联系的贫困户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大爷,身边没有子女,没有老伴,一个人独居在一间老房子里。那是怎样的一座房子!土墙黑瓦,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就象历史车轮下侥幸残留的土块,在周边现代亮丽砖楼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走进屋内,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家徒四壁,除了古董一般的几把木椅,一张桌子,就只剩下干土墙和干泥地了。眼前的情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让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担起自已的责任,让老大爷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晚年。只有真正开展扶贫,才知道扶贫有多充实。老大爷话不多,问一句答一句。慢慢地我了解到,老人身体还好,生活能够自理,只是现在房子年久失修,屋顶经常漏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房瓦修一修,免得半夜挪床避雨。我四处看了看,土墙上果然有明显的水流痕迹,大爷床头上方撑着塑料布,凸显着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我把情况反映到村委会,跑了好几趟,把老人房屋纳入到“消危减土“的范围内,帮助完善了申请资料,终于让事情有了着落。只有经历过扶贫,才知道扶贫多有意义。等我再次走访时,老人的房子已经焕然一新,雪白的墙壁,新换的屋瓦,让人的心情也为之欣慰不少。老大爷不善言辞,憨厚的脸上满是感激和满意,说不出更多的话,只是反复地念叨:”谢谢,谢谢,费心了,谢谢你们!"我其实没做多少工作,但看着贫困户在我的努力下生活有改观,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更加深厚,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扶贫攻坚心得 篇2
星子是个人口小县、经济弱县、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这块红色宝地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生活较为贫困。1987年被省政府定为贫困县;1995年被列入全省“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十五”之后,全县先后有38个行政村列为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星子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围绕贫困群众“急、难、忧”三大难题,着力推进保障扶贫、产业扶贫和长远扶贫三项重点,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3.7亿元,较2005年增长302%;财政总收入5.02亿元,较2005年增长340%;农民人均纯收入6484元,较2005年增加3499元,相继荣获2009、2010年度九江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一、致力于保障扶贫,解贫困群众之“急”
所谓贫困群众之“急”,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急需难题,包括衣、食、住、行、病等生活难题。一直以来,星子县委、县政府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保证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以“三大改造”为重点,加大了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县城棚户区改造和东牯山林场危房改造力度,2006年以来,先后改造农村危房1423栋,完成棚户区改造9.6万平方米,改造国有林场危房327栋,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3995套,30.05万平方米。以“三大搬迁”政策为契机(即扶贫搬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避灾搬迁移民),加大了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整体搬迁力度,先后完成了桃花源等地居民整体搬迁,搬迁人口921人。二是保证贫困群众生有所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低保、农村五保制度,特别是将农村低保指标向贫困乡村倾斜,保证贫困群众应保尽保,近5年发放低保资金6370万元。同时,针对一些特殊困难群体,鼓励党员干部和社会成功人士开展扶贫解困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县102个县直(驻县)单位,帮扶贫困群众3000余人,投入帮扶资金100多万元。三是保证贫困群众病有所医。着力加强贫困乡村卫生事业建设,全县4所乡镇卫生院、5所一级卫生院和90所村级卫生所全部完成了达标建设,在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全面推进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农村贫困群众“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重点做好了鄱阳湖沿湖贫困群众的血吸虫病防治及晚血救治,近5年来,免费查病23.9万人次,治病达9.55万人次,救治经费535.8万元。
二、致力于产业扶贫,解贫困群众之“难”
所谓贫困群众之“难”,即群众增收难问题。星子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根本之策,立足星子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将生态工业作为瓶颈问题来破,将特色农业作为重要领域来攻,为群众增收创造了机会、打开了门路。一是做强旅游产业,引导农村向服务业发展。星子背靠庐山,面向鄱阳湖,得山独厚,得湖独惠,得山湖之两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星子立足县情,顺应时势,把旅游作为县域经济的先导和龙头产业来发展,旅游经济异军突起、高速发展,继2007年成功创建江西首批旅游强县之后,今年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立足这一优势产业,着力鼓励农业与旅游业的对接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别是以环山公路为中心,加快“农家乐”等庄园建设,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从而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二是壮大生态工业,引导农民向工业园聚集。工业是星子的短腿,也是后劲和希望所在,星子必须抓住现阶段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特征,坚持走生态工业之路,重点发展生态、环保、低碳的新型工业。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项目引进中,县委、县政府将优先聘用本县农民工,作为条款写入项目合同。同时,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就近在县内务工。目前,工业园区务工职工达到9700人,仅九江思麦博运动有限公司,每年安排就业5000余人,普通员工工资均在2600元以上。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业向产业化转型。按照“南水北茶”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果、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面积分别达到3.4万亩、2000亩、4400亩。黄鳝、河蟹、水梨、西甜瓜等产业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0家,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嘉鸿食品、天鹅湖大米、艾格菲种猪年销售额均超亿元。
三、致力于长远扶贫,解贫困群众之“忧”
扶贫攻坚,历史大考 篇3
“扶贫开发工作依然十分艰巨而繁重,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年如期脱贫。”6月 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吹响了中国扶贫的决战号角。
专家认为,“中国式扶贫”有必要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扶贫之路。
两条曲线,折射我国扶贫难度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扶贫无疑是最成功的,然而不得不承认,越是在最后,扶贫难度越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广、仍是我国贫困的“多、深”主要现状。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 7017万,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6个省区的贫困人口都超过 500万;全国还有 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 3个直辖市外,其余 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目前,全国还有 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 33万个,占 39.6%;贫困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失能群体,其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 40%,位列第一,远高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其他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逐年递减,近年来的扶贫数据,呈现出两条走势相反的曲线。从扶贫资金上看,无疑是越来越多: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22亿元,以后逐年大幅增加,2014年达到 433亿元,4年几乎翻了一番;但减贫人数却越来越少:2011年全国贫困人口减少 4329万,2012年减少 2339万,2013年减少 1650万,2014年减少 1232万。两条曲线,折射的是扶贫难度的增加。
专家同时认为,对贫困问题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更深刻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达到同样的发展阶段,东部地区的小康标准和西部地区的肯定不一样。”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表示,“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到 2020年,目前 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都达到贫困线以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问题都能得到保障。”
扶贫“怪现象”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的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这种“政府越投钱群众越吃亏”的怪现象,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
在西部某地区,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项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 40万只,但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短短 5年时间,产业规模已萎缩到不足 7万只。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多年缓不过劲来。
为啥政府投入巨资,帮助群众打造的富民项目却成了 “伤民产业”?当地干部反思道:产业培育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产业链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反受其累。
“产业扶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如果不能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盲目上马,可能会起反作用。”当地农业干部说。
富农项目之所以成了“伤民产业 ”,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习惯行政主导,忽略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例如,某地在“整村脱贫”中,硬性规定 70%的资金必须用于产业发展,其余的 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刚性切分资金的要求,看似没错,实际不接地气。”某基层干部说,在一些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地区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原因。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产业发展。同时不少农民也不愿意搞产业,搞产业‘看起来很美实际上何其难也。一位基层干部说:“政府要求大部分钱必须搞产业,大伙儿想破了头,也不知道该搞啥。最后产业没搞起来,基础设施也没改善。”
传统的扶贫方式,资源虽然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但得到这些资源的并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家,容易出现“扶强难扶弱、帮富不帮穷”的问题。比如,某贫困村实施一项产业到户措施,把“一苗一子”(核桃苗、蔬菜种子)免费发给贫困户,让农民发展产业。对这种到户扶贫,农民并不买账,“一苗一子”拿回家,大多扔在一旁。一位 74岁的农民说,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锄头抡不了两下就犯累,根本没力气搞上面安排的特色农业。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宁夏西海固村民常宗义家,一道“Z”形裂缝由上到下贯穿窑洞。尽管危窑住了多年,他却难以享受国家的危房改造补助。
他说,当地政策是改造 54平方米补助 2.2万元,不足的部分要自己筹款。假如重新选址盖一座砖房,个人还要掏 6万元左右。“我连 3万元都没有。借钱给儿子结婚,还欠着 5万外债没还上呢。”
国家补助两万元就能盖得起房的,常常不是最穷的人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乡长王正奇说,最需要帮助的穷人,因为掏不起自筹资金,有补助也不敢要,反而享受不到扶贫福利。
汪三贵分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最早是重点扶持贫困县,后来扶持贫困村。普惠性政策让贫困地区发展普遍提速,但条件相对较好的人受益多,条件相对差的人受益少。“要真正瞄准生产生活条件最恶劣的贫困群体,改变‘大水漫灌的套路,实行精准化、针对化、差异化扶贫,做到一户一策。”
“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这是对不同特点群体采取不同扶贫策略的“大精准”思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认为,对于一些特别的群体,只能采取非常规手段。
树立“大扶贫”思路
让 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锅底”,不仅是扶贫办一个单位的事,也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而是全中国的大事,需要举全国之力。
众多干部群众、专家学者都认为,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特别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向来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事实证明,对口帮扶方式可以解决很多贫困地区自身难以解决、中央又照顾不到的问题。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成德宁说,在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要强化对口帮扶的制度安排。我国从 1996年就启动了这项工作,东部 18个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 10省份,但是一直缺少量化约束,没有纳入目标管理,下一步,可考虑给发达省份下指标,促使他们更快、更多地拿出资源投入扶贫。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成德宁说,在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要强化对口帮扶的制度安排。我国从 1996年就启动了这项工作,东部 18个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 10省份,但是一直缺少量化约束,没有纳入目标管理,下一步,可考虑给发达省份下指标,促使他们更快、更多地拿出资源投入扶贫。
有专家建议,对各中央部委也应建立类似硬性约束,落实其扶贫责任。
事实上,各部委一直是扶贫的参与者,都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部委领导甚至“一把手”任组长。很多部委还分别联系一些贫困片区,分别出台过专门的扶贫政策。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同部委扶贫力度不一,并且由于政策设计出发点不同,缺乏有效整合,扶贫政策合力尚未形成。
“就像烧水,不能总是在五六十摄氏度,要想烧开,必须加火。”“我们有各种各样黄承伟以此比喻扶贫资源的分散, 的资源,只因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到了地方上就各自为政。要把资源集中起来,精准发力。”
在 5年多的时间内,让几千万人脱离贫困,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 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
汪三贵说,中国扶贫特点是政府主导,资源项目都是从上到下实施的,比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一些小的扶贫项目,专业性民间机构和企业可能做得更有效。而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面,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突破创新,应当树立“大扶贫 ”思路。只有贫困地区内外、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共同行动起来,才能下好扶贫攻坚这盘大棋。
“盯人防守”实现高效帮扶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看来,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扶贫开发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把老百姓的疾苦真正放在心上。
“贫困县领导不关心扶贫”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地方仍是“GDP第一”,把大量精力花在招商引资搞开发上。以扶贫名义要来资金、转手就挪给其他项目的行为时有发生。还有个别地方“穷县富衙”,高耸在贫困区中心的办公大楼格外刺眼。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一是有些官员政绩观有偏差,二是考核体系不完善,对贫困地区缺少约束。“这项改革落实到位,要用硬手腕推进,与官员的 ‘乌纱帽挂钩,由中央督查,做不到的就要处理人,一票否决。”他说。
“以前地方上政绩考核多以 GDP论英雄,扶贫工作干得好没奖励,干得不好也没有处罚。”汪三贵说,随着各地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成为考核“硬指标”,扶贫开发将从“可有可无”转为 “主要工作”。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代,只有“盯人防守”才能实现细化到一家一户的高效帮扶。
同一片贫困地区,同样的扶贫政策,有的村富得快,有的村富得慢,差别往往就在于有没有好的带头人。老支书、老村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很多,而一些地方尝试“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山东、“第见效更快。在安徽、河南等省,一书记”非常得到贫困群众认可,并出现了一批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典型,如安徽小岗村的沈浩。
扶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篇4
党的_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至2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底的10.2%下降到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井冈山市率先“摘帽”,可以说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脱贫攻坚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工作是一项良心工作。有学者说,中国扶贫最大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确,像中国这样从治国理政高度全方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在任何国家都是少见的。如今扶贫工作不断攻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是与党_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紧密谋划、科学施策密不可分。
扶贫攻坚心得 篇5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当贫困户和低保户,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1、用“心”扶贫。对基层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很多的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我见过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2、用“新”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树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贫困群众谈心,聊天,思考脱贫的对策和方式,同时为他们积极争取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我们帮扶工作者的自我价值。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4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政府卯足了劲加油干,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但是,越是攻坚期,越要实打实,坚持问题导向,把好事办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领域的一些做法,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一些干部群众呼吁,少一些形式主义扶贫,多一些走村串户服务。
“确保我国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口号喊得再响,还得基层干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好落实才行。目前,全国已经到了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时刻,各级政府、党员领干部需要实打实地为困难群众办点实事,摆不得半点“花架子”。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互相检查变“互相拆台”,无效评比劳民伤财。据《经济参考报》刊文,称“哪个地方‘迎检’,都要做展板、拉横幅、准备各种材料和办公用品,还得好吃好住好招待”“一次‘迎检’花掉20万”。
脱贫攻坚不能靠“评比”“检查”,要靠真抓实干,这种“巧算”式的博眼球只能是昙花一现,消耗的是基层干部的时间,损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迎检”若成头等大事,谁还有心思去进村入户走基层?谁还有心思去谋划产业助发展??谁还有心思去结对帮扶促脱贫?
笔者以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坚决杜绝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以“责任重于泰山”的崇高使命感,以“无功便是过”的理念,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干实事、见实效,莫陷入检查评比的“怪圈”。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5
近期,我镇先后传达、学习了中省领导在脱贫攻坚工作会上的讲话,通过原汁原味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扶贫要解放思想,打牢思想基础。
脱贫攻坚战不是论持久战,而要通过过硬扎实有效的举措,摘掉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帽子。一是提高扶贫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树立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信念和信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二是切实改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意识,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切实让贫困群众树立“自身是扶贫的对象、更是扶贫的主体”的意识,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切实走出一条“造血”与“输血”并重的扶贫道路。
二、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力气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精准”即是指准确辨识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要立足群众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使我认识到,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精准帮扶,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我们乡镇干部处于带领群众脱贫的最前线,在扶贫路上一定要深入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资源禀赋、农民增收渠道和发展方向,了解涉农惠农各项政策法规、实用技农业技术,搞清农民在发家致富方面所缺少的知识和信息等。只有细致地了解了民心、掌握了民意,摸清了群众最期盼最迫切对脱贫的诉求,并经常进村入户,和他们认亲戚、结对子,带着感情和担当去帮扶他们,才能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
脱贫攻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支撑,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作为,因势利导,在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上下大力气,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扶贫更有底气。
四、电商发展让精准扶贫更有方向
现如今,电子商务已在全国扶贫路上遍地开花。我们镇村干部进行产业扶贫,完全可以用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让大山深处的特色农产品有市场、卖得出、卖得远、卖出好价钱,让电商扶贫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扶贫攻坚全面小康观后感心得精选 篇6
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曾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目前,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帮扶干部从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等问题,通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扶贫专项资金筹集分配、扶贫项目及时落地、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等不同方式,切实解决和改善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使贫困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努力消除困扰他们生活的痛点与难点。在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依然避免不了部分群众还存在“精神贫困”现象,有些群众以“贫困为荣”,以各种理由向各级政府“诉苦”,生活贫困解决了,思想贫困却日渐严重。面对这一现象,必须扶贫先扶志,必须根除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他们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同时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让他们意识到,在脱贫路上,政府只是领路人,给人民创造基础外在条件,最终还需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自身培养一技之长,找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在创造自身物质财富的同时,回馈国家和政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贫攻坚心得 篇7
一、工程进展情况
(一) 规划到村到户初步完成。
依托贫困嘎查村和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 由苏木镇主导, 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和嘎查村两委班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有针对性制定嘎查村脱贫规划, 围绕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 有针对性的制定到户脱贫规划。目前, 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初步制定, 正在进行逐级审定。
(二) 项目到村到户陆续开展。
围绕贫困嘎查村, 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到村到户脱贫规划为引导, 以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支撑, 以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为补充, 统筹整合各项涉农涉牧资金, 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参与,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总体原则, 有针对性地落实六项任务、三个重点和“十个全覆盖”工程, 确保扶贫项目和扶持措施到村到户。现已在13个重点嘎查村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 每个嘎查村安排1-6个大项目。目前, 除少部分项目建成使用外, 大部分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建设资金正在逐步落实。金融扶贫金穗富农贷稳步推进, 全旗审批发放26个嘎查1515户5800万元, 扶持贫困户657户2532万元, 其中14个“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嘎查村审批发放927户3516万元, 扶持贫困户467户1726万元。
(三) 干部到村到户全面落实。
全旗29个“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嘎查村全部安排了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 队长从22个盟直帮扶单位和7个旗区帮扶单位中选调, 由盟、旗组织部派驻挂任嘎查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 或一肩双挑。这些挂职干部下去后, 首先配合嘎查村两委班子在人均纯收入排序、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上做了大量工作, 随后在协助填填制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登记表和扶贫手册, 以及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实施方案。
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专题会议, 审议印发《“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 安排落实了驻村工作队, 明确了工作队职责和考核办法, 为干部跟着项目走, 推进扶贫攻坚重心下沉注入强劲动力。
(二) 加强宣传引导, 强化政策导向。
实施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为确保该工程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旗里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苏木镇和嘎查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以及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等各种形式, 对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进行了广泛宣传。
(三) 调整帮扶单位, 强化结对帮扶。
抓住省级领导帮扶贫困旗县的有利机遇, 强化13个盟级领导联系帮扶苏木镇、34个旗级领导联系帮扶嘎查村、203个盟旗 (区) 直单位结对帮扶嘎查村工作机制, 使全旗139个嘎查村均得到有效帮扶, 同时调整优化“三到村三到户”贫困嘎查帮扶单位, 使之结成强有力的扶贫帮困对子, 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种资源推动扶贫开发。
(四) 严格考核机制, 提升工作效率。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驻嘎查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 旗委组织部、旗直机关工委和旗扶贫办将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纳入平时考核和日常监控范围, 目前正在联合制订驻村工作队考核管理实施细则, 把结对扶贫、干部驻村、规划编制、项目引进、资金落实、扶贫成效等作为考核重点, 对帮扶单位、苏木镇和驻村干部进行绩效考评, 考评结果与干部政绩挂钩。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 宣传发动不够到位。
个别嘎查村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深入, 导致农牧民对“三到村三到户”工程了解不深, 配合度和主动性不够高, 部分农牧民固守“等、靠、要”思想, 对实行精准扶贫存有抵触心理。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宣传, 让贫困农牧民更深的理解这项惠民政策, 自觉克服消极情绪, 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
(二) 蹲点服务不够到位。
个别驻村工作队没有处理好单位业务和驻村工作之间的矛盾, 未能沉下心开展驻村工作, 加之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 致使驻村工作推进差强人意。需要苏木镇、嘎查村和结对帮扶单位加强沟通, 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他们扑下身子、塌下心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三) 规划编制不够到位。
虽然重点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初步制定, 但普遍不够完善, 部分项目尚未纳入“十个全覆盖”工作盘子, 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需要到村到户脱贫规划按规定程序形成后, 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确立, 并逐级上报审核审定, 确保规划项目能够落地生根, 真正发挥应有效益。
(四) 结对帮扶不够到位。
部分帮扶单位因缺少人手和必要经费, 对结对帮扶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被动应付, 存在畏难情绪。需要加强平时考核、日常监控和督查力度, 推动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责任人, 发挥部门优势, 强化对口帮扶, 并引导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 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五) 项目落实不够到位。
“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缓慢。目前, 除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活动室配套建设等项目外, 其他项目因履行程序、上级资金未到位、建设资金缺口大等原因至今未开工。需要抓紧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 争取工程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见效。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 以精准识别为重点, 落实好到村到户脱贫规划。
在完成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的精准识别并公示公告无异议后, 如实填写“三表一册”, 精准建档立卡, 确保信息联网, 以此为基础由各苏木镇指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完善贫困嘎查和贫困户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贫困嘎查脱贫规划由嘎查两委班子、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制定, 贫困户脱贫规划由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共同制定, 抓好项目的确定与实施, 做到“一村一策, 一户一法”、有的放矢。
(二) 以增收减贫为目标, 全力抓好专项扶贫。
一是围绕“五通、五有、一产业”, 组织实施好六项任务、三个重点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二是围绕“减少农牧民, 富裕农牧民”, 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和转移致富, 推动城乡一体化化发展。三是围绕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发挥好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四是继续扩大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实施范围, 努力提高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能力。
(三) 以结对帮扶为动力, 完善社会扶贫机制。
构建自治区、盟、旗、苏木镇四级联动扶贫机制,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强化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结对帮扶工作力度, 落实帮扶单位领导责任、驻村工作队蹲点指导责任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 推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机制, 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胸中有蓝图。
(四) 以深化行业扶贫为主线, 稳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扶贫攻坚资金整合方案》, 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 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经济社会发展资金, 集中投入配套建设, 完善贫困嘎查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做到重点贫困嘎查村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实效、三年大变样, 推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向农村牧区拓展延伸,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 以提升嘎查村两委班子能力为抓手, 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职能。
精准脱贫攻坚 就业扶贫先行 篇8
春节期间,结合“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月活动”和2016年“春风行动”企业用工招聘会,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企业下贫困村招聘,送政策、送岗位到家门口,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开展精准就业扶贫,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提高“精准扶贫”对象就业率。截至2月底,全市累计开展贫困村专场招聘会22场,3325名贫困人口进场参加招聘,成功转移贫困村贫困人口就业2481人,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08人,帮扶24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其中通过远程视频就业服务平台成功推荐就业562人。
一、创建就业服务“四个平台”,构建完善的就业扶贫服务体系
一是创建基层乡村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成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基层农村就业服务需求,建立村级就业服务站,发挥村两委和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作用,开展就业服务,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站帮扶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就业脱贫。
二是创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自治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联网建设,实现全市五级联网全覆盖,为贫困劳动力家庭提供全天候的免费就业信息服务。
三是创建市县乡村四级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成市、县两级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业务及功能重点延伸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利用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打通农民工就业与企业用工“最后一公里”服务通道,实现农民工输出地和用工地就业、换岗、维权一条龙零成本惠民服务,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主动向基层农村延伸。
四是创建农民工创业服务平台。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农民工创业园、示范性贫困县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贫困村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等创业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农民工创业。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新方式,推动就业扶贫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建档到户。建立贫困家庭就业信息档案,推行“就业实名制”。以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基础,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调查,掌握贫困村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意愿,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档案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跟踪服务,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
二是帮扶到人。强化岗位信息收集,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现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专项援助服务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搭建用工求职对接平台。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终端服务作用,做好就业需求统计及工作岗位信息发布。利用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优势和资源,及时把岗位信息送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手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及外出转移就业。
三是政策托底。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就业特别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一人一策的托底就业援助计划,实现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四是建立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运转正常、服务网络布局合理、供需信息及时对称、劳动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创业和维权服务及时有效的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稳定就业,确保贫困家庭的收入显著增长,在全区率先实现贫困劳动力家庭通过就业全部脱贫目标。
三、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援助计划”,提升扶贫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及当地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培训机构、职业院校重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开展定岗、定向、“订单式”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或岗位技能,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二是实施“中等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村级就业服务站负责收集、整理所在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情况,了解其求学愿望,协助做好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未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入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补助。
三是实施“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计划”。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提供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免费服务,提高贫困劳动力创业成功率。
四、实施“创业扶贫服务计划”,帮扶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
一是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创业基地和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农民工创业园、示范性贫困县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贫困村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基础,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设施、创业场地等创业帮助,以创业促进就业。
二是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创业信贷支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鼓励农民工发展二、三产业。依托专家服务基地、专家服务农民工创业服务信息平台,在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基地等农民工创业集中区域,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菜单式”专项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难题。
三是落实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土地、财政、税收、信贷政策,为贫困劳动力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创业人员创业,可给予两年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入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企业可给予场租和水电补贴及一次性创业补贴。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公务员局局长)
扶贫攻坚心得 篇9
2020脱贫攻坚总结心得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可见,一个“勤”字,对于幸福和成功的作用无比之大。常言道,一勤天下无难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而言,决战脱贫攻坚,也贵在一个“勤”字,“勤”则脱贫攻坚无难事,全面小康梦也指日可待!
“勤”贵在永葆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这也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凭着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甘做无私奉献者、誓做惊天动地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结果。如今,2020年已经过去近5个多月,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虽然同过去相比贫困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击鼓催征,军令如山。”对于新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对待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态度,决定着党的伟大事业成就的高度。有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为党尽责、为国尽忠、为民造福的决心恒心,方能在新征程上方向正、动力足、步子稳,即使身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干出非凡业绩。
“勤”重在具备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可见,要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是万万不行的。古人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没有本领就干不成事,没有过硬本领就成不了伟业。“勤”,决不是蛮干瞎干胡乱干就行,而应该是实干巧干创新干,瞄准目标任务、奋力去攀登高峰,这样才能立足岗位攻坚克难,书写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彩华章。特别是新时代的今天,置身知识大爆炸的海洋中,相关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相关技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些“硬骨头”,只有在“勤”中不断创新实干、在不断创新实干中做到“勤”,才能更精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勤”要在涵养甘于奉献的“持久耐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即便是已经脱贫摘帽,也还得继续巩固好脱贫成效,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古人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文章尚需有这般定力,干事业更须持久耐力。世上通往成功之路,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的,常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股甘于奉献的拼劲、闯劲和韧劲,就无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征程上趟出一条新路子、干出一番新伟业。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勤”,也意味着要为了党的伟大事业的成功,自觉正心明道、行稳致远,耐得住熬煎、受得了磨难、经得住考验,甘坐“冷板凳”而不叫苦,愿吃“冷饭菜”不言寒。如此这般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方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奋斗以成、建功立业。
伟大时代,需要“勤”则脱贫攻坚无难事的“脊梁”;伟大事业,需要“勤”则脱贫攻坚无难事的“战士”。“勤”则脱贫攻坚无难事者越多,党的伟大事业发展就大有希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勤”,既应成为当前决战决胜的不二选择,更应成为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理应自觉与“勤”相伴、坚定与“勤”同行!
2020脱贫攻坚总结心得2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蒙古马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造就了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因而衍生出的“蒙古马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融入边疆各族人民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源泉与纽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这场特殊的“两会”承载着不平凡的意义。弘扬“蒙古马精神”,是时代之需,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铁蹄马”精神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蒙古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深水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啃下脱贫最后的“硬骨头”就要弘扬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惧艰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认真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延伸“产业链”,拓展“致富链”,既要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又要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等。以“铁蹄马”精神保障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最难一公里”。
“铁蹄马”精神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往直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0.6%……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实干、苦干创造出的“减贫奇迹”。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将551万变为0;将0.6%变为0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唯有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铁蹄马”精神勇往直前,想法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脱贫攻坚的“硬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技术”,要持续推进“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招”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发乡村活力,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
“铁蹄马”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恪尽职守。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而干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唯有发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显,不断满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坚决杜绝扶贫路上的“形式主义”,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始终把群众关切、群众期盼、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从实际出发,通过“电商扶贫”“直播带货”等新技术,将有限的资源、资金最大限度用到扶贫脱贫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铁蹄马”精神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如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
2020脱贫攻坚总结心得3
茶文化中把饮茶比作人生,茶汤的口感分三个阶段,就如同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阶段茶俨,口感浓烈,苦味明显,就像人在青年,热情四溢又充满奋斗之艰辛;第二阶段适中,苦味渐退,香气凸显,此时茶汤甘甜可口最宜人,犹如人到中年,意气风发,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第三阶段茶汤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偏淡,好比人到老年,历经世间百态,一切都云淡风轻,活出如佛如僧的风采,归于平淡。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基层党员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也应有以上三种境界:热情洋溢、甘之如饴、归于平静。
行动上热情洋溢,为做好扶贫工作想方设法,主动出击。干扶贫工作,工作热情需要像第一口茶那样浓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兼基层党员,除了教学工作,笔者也肩负了扶贫工作,所对接的贫困户,属于特别贫困一类,家中四口人,只有户主各方面健康,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存在精神缺陷,大女儿非常严重,二儿子稍微轻一点。经济来源也基本靠户主外出务工来维持,幸好政府把这一户纳入社会兜底,才保证了他们基本生活的稳定。但由于两个孩子都患有癫痫,需要一定的费用,减少其经济支出、增长经济收入是第一要义。给贫困户送上换洗的衣服,减少生活开支;宣传购买贫困户种植的水果,拓展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给身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推荐户主,稳定其收入来源。扶贫工作中,基层党员扶贫切不可被动做事,“形式主义”“数字脱贫”“一发了之”是做不好扶贫工作的,面对帮扶工作的艰难要不退缩、不敷衍,想方设法,主动出击,才能真正做好扶贫工作。
态度上甘之如饴,为做好扶贫工作做孺子牛,奉献力量。干扶贫工作,工作态度需要像泡的第二次茶那样甘甜。笔者经常跟贫困户讲的一句话是:“通过扶贫工作让我和你都交了一个异姓亲戚,你不用跟我太客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虽不能帮他迅速改变家庭环境,但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社会各领域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所以,工作中尽力帮助扶贫户。及时给他宣讲,确保他享受到相关的惠民政策,感受到国家的对贫困户的关心,由于他正好在笔者工作的学校务工,一旦了解到开工的相关消息,就及时给他打电话转达情况,让他提前安排好家里准备上工,挣点零用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他正在特殊学校上课的小儿子送上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扶贫工作中,不自轻自贱,认为自己只是个基层普通党员不能做大事,而应以“蚍蜉撼树”的态度,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思想上返璞归真,以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秋毫不进。干扶贫工作,思想理念上需要像泡的第三次茶那样淡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人民教师,要能守得住清贫。“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种革命思想应该得到弘扬,在扶贫过程中,有的帮扶干部接受了扶贫户的一袋自产水果、一捆自制苕粉、一块腊肉,还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人家自愿给的”“东西也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问题,要是扶贫户反映出来,仍会造成不良影响。今年是脱贫攻坚年,但并不意味着今年之后就与贫困户“一刀两断”,要本着“扶上马送一送”的理念,在今后仍然不忘初心扶贫户的生活。将继续关注贫困户,尤其是他那位当前10岁、在特殊学校读书的二儿子,只要他长大后能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自食其力,他的家就有希望。在今后,我将尽己所能,为他二儿子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贫工作中,要抱着以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放下私欲和抱怨,有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
脱贫攻坚战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的胜利,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天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制度的先进性,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携手贫困户,与全国人民一起跨进全面小康社会。
2020脱贫攻坚总结心得4
脱贫攻坚中隐藏的问题好比“地雷”,若不能彻底排除就难以保证脱贫成效,贫困群众就会随时有返贫危险。因此,为基层干部设置主动暴露问题、不予追究责任“窗口期”,让干部不“埋雷”而敢“排雷”,能确保脱贫成色更足。
划出“红雷区”,鼓励干部敢“自排地雷”。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扛雷冲锋、短兵相接的决战时期、关键时刻,“两不愁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等民生问题突出,各级督查检查多,一些地方动不动就“秋后算账”,导致部分干部因“怕问责、怕剑掉下来”而对存在问题“不好说、不敢说”,故而隐瞒问题、“自埋地雷”。设置“窗口期”,鼓励干部“打开天窗”,除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外,只要干部主动“晒出工作问题”,一律不予追究,若窗口期后,对于该暴露却未暴露问题的、有意遮掩和瞒报漏报问题的,一律严肃追责,以此避免干部“自埋地雷”,鼓励敢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自排地雷”。
扣紧“责任链”,促进干部勇“扛炸药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上的一项政治责任,必须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分层分级签订责任清单、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解剖麻雀”式地分解任务,倒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勇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去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雷接着一雷炸,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坚决炸毁贫困“堡垒”。
紧盯“监视器”,倒逼干部勤“当爆破手”。“地雷”排除来了,若不能妥善处置,搁在一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抓好问题的整改,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试金石”。要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坚持既“督”又“战”,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考核反馈和巡视、巡察、督查等发现的问题,各级建立“同步台账”、推进“同步销号”,边查找问题、边暴露问题、边剖析问题、边解决问题。“窗口期”后如还发现问题则进行“双问责”。以此倒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勤“当爆破手”,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真脱贫、稳脱贫。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若能压担子的同时传授方法,问结果更重过程,引导干部知错就改,为干部营造“潮平两岸阔”的“窗口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定能“风正船快”。
2020脱贫攻坚总结心得5
“极点”是人们中长跑时会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跑了一段距离后,会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迫使跑速降低,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要战胜“极点”,便不能停止跑动,而是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调整呼吸、步频,经过一段距离后,不适感便会消失,“极点”也就被突破了。
脱贫攻坚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的工作中,部分扶贫干部在精神上遇到了“极点”,产生了急躁后一发了之、疲惫后一混了之、脱贫后一走了之的情绪。当前脱贫攻坚收官在即、胜利在望,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质效。要加强思想引领、调整工作重心、强化激励关爱,让广大党员干部重鼓干劲、重燃激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朝着脱贫攻坚目标全力奔跑冲刺。
战胜极点,需要思想引领,提振“精气神”。思想是人生的坐标、精神的动力,有了坚定正确的思想引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满“精气神”。要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扶贫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荡涤心灵、淬炼党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拧紧思想“阀门”,坚决克服厌战情绪、急躁心理、松劲心态,当好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主力军,慎终如始完成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战胜极点,需要调整重心,力戒“虚假症”。战胜生理“极点”,需要调整呼吸、步频,战胜脱贫攻坚“极点”,则需要调整好工作重心。当前,仍有部分扶贫干部被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要严格落实中央对基层减负的有关部署要求,把扶贫干部从“虚活”“虚功”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干工作,更有效地抓好落实,更高效地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要加大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通过严肃精准问责,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战胜极点,需要组织关爱,当好“贴心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要突出好干部标准,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扶贫干部获奖励、得实惠、受重用,使他们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营造担当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构建政治上激励、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发展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的关怀体系,加强人文关怀,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要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扶贫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个人诉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解开思想“疙瘩”,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年关键时期、到了最后一个冲刺阶段、到了发起总攻的时间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实干实绩实效不断扩大战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扶贫攻坚心得】推荐阅读:
扶贫攻坚心得体会12-09
扶贫攻坚培训心得体会10-23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心得感悟11-11
打赢扶贫攻坚战役丁铁钢先进事迹心得07-19
扶贫攻坚08-21
扶贫攻坚会议总结11-30
扶贫攻坚三大战役07-29
扶贫攻坚会议记录09-12
扶贫攻坚工作计划12-01
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