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2024-07-25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共8篇)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篇1

第一单元 社 戏

预学一 [示例]赛龙舟是我的家乡杭州在端午节时举行的民俗活动。每到端午节,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齐聚杭州西溪湿地,代表各地的龙舟队在此开展精彩纷呈的龙舟竞赛。我最期待看到的是造型神异的龙舟,最想吃的是赛会上的粽子,最怀念的是同家人一起去参加赛会的美好时光。

预学二

[示例]我最喜欢双喜,因为“我”没法看戏时,是双喜想出办法,还向大人打了包票;看戏时,是双喜给“我”解说铁头老生翻筋斗的精彩;“偷”豆时,又是双喜提醒大家不可多偷。他的聪明和细心、大哥哥般的亲切和懂事令我难忘。

预学三

[示例]摘录: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朗读设计:草香、月色、水气,是那样明秀,又是那么轻盈飘逸;“我”对伙伴的纯朴有爱感到无比亲切。读整句话时语调要轻柔,“扑面”“朦胧”要读得舒缓、轻快,读出内心的欢愉。

任务一

[示例]①朴实真挚的友情

②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③村里的人都优待“我”,八公公借船给“我们”,并不计较“我们”偷用船上的盐和柴,六一公公不计较“我们”偷豆,还主动送“我”一大碗。平桥村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令“我”难以忘怀

④温馨甜美的故土风光

⑤河两岸的景致优美动人,令人迷醉,回忆中的戏台宛如一座仙山楼阁。作者这样描写这个像水墨画一样清新优美的江南水乡,正是表达了“我”对江南农村美景的挚爱之情。这里是“我”的乐土。

任务二

(1)拔

率真、能干

(2)皎洁的月光

几点渔火

宛转悠扬的笛声 静

通过大量的意象,使情与景交融,形成了物我无间、富有意趣的艺术境界

(3)* 支撑着

笑着

喃喃的骂

时而紧凑时而缓慢

时而紧凑时而缓慢

起初大家将船驾驶得让老渔夫都喝彩,但不久“船行却慢了”,此时插入过程中的花絮“偷豆”“吃豆”,先勾勒众人兴致勃勃的情状,再描绘“仍然慢慢的摇着船”“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生动地表现了这群少年在欢欣踊跃之后志得意满的困倦与散漫。

任务三

(1)[示例一]①看不成戏使“我”内心无比委屈,对社戏的渴望让“我”产生了幻听、幻视。儿童的真性情充满趣味,更令人产生怜爱之情。

[示例二]②重的心轻松了,身体也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种单纯直观的感受只有儿童才会有。从看不成戏的沮丧到能看戏的无比欣喜,儿童稚嫩的表达让人倍感真实动人。

[示例三]③内心的愉悦使眼里的山都幻化成了跑动的小兽;极度的渴望,明明船行很快却让人觉得太慢。儿童的眼里充满幻想,内心追寻真实,令人无比珍惜。

[示例四]④因为与伙伴一起议论看戏,月夜下的景色又是那么静美,“我”的内心满溢幸福。“大白鱼”的比喻充满童真,不但表现出孩童内心的喜悦,而且描摹出夜船飞驰的迷人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示例]儿童视角:这句话写出了小朋友的热情好客,“我”的到来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游戏的快乐。

成人视角:能读出乡村少年生活的艰辛,认识到小小年纪便承担繁重劳作的残酷现实。

儿童视角:在童年的“我”看来,六一公公是热情憨厚的。

成人视角:成年的“我”却体味出他生活的艰辛——饱受轻视,满含辛酸。

拓展

(1)[示例]摘录: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品析:作者通过长凳的“狭”与“长”的交错比较,形象地描绘了空间的狭窄拥挤。用“刑具”“毛骨悚然”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物如刑具那样令人望而生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冷漠疏离得令人窒息。

(2)* 在鲁迅的感受中,剧场环境是嘈杂拥挤的,观众侵占座位,他向旁人询问唱戏的名角却受到冷眼的鄙夷,连戏的内容也都无聊无趣。他讽刺的是现实中人性的虚伪、自私、冷漠。而童年故乡的社戏带给他的是柔美的记忆:美丽温馨的风景、纯朴善良的伙伴、自由快乐的生活。他渴求的是没有礼法的束缚、没有思想的禁锢、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家园。回延安

预学一

略。(提示:本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整理来了解和认识延安,在交流时,应侧重对延安历史文化的认识。)

预学二

略。(提示:本题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信天游”这一文学形式,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歌体会“信天游”自由活泼、地方色彩浓郁等特点。)

预学三

略。(提示:本题旨在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借助朗读标记提高朗读的水平。)

任务一

①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②扑在亲人怀里的动作

③“扑”字写出“我”见到亲人时不能自已的激动喜悦,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④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⑤老爷爷朴实真挚的语言

⑥老爷爷的话既风趣又朴实,美梦成真,无比欢喜,寄托了诗人对延安亲人的感激之情

⑦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⑧孩童争抢拉手同乐的场景

⑨白色的窗纸上,红色的窗花十分鲜艳,孩童争抢的场景既热闹又欢乐,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延安生活的赞美之情。

任务二

(1)[示例]①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②几回回梦 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③运用复叠调整句式节奏,协调语调韵律,产生音乐美;借助声音的重复进行内容的重复,加深情感的表达。

(2)[示例]①围炕而坐,热情好客

②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③居住窑洞,民风淳朴

④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⑤面貌一新,充满活力。

任务三

①拟人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拟人

[示例一]①

第①句诗句把延安当作最亲近的母亲,千万次的呼喊,可见思念之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②

第②句诗句中,杜甫川和柳林铺好似亲人,迎接诗人时又唱又笑,红旗也如亲人一般招手欢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回到延安的兴奋喜悦之情。

[示例三]③

第③句诗句中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就算是有那么多条腿那么多只眼,也无法走尽、看完变化巨大的延安,表达了诗人看到建设越来越美好的延安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示例四]④

第④句诗句中,延安建设得越来越好,就像是母亲换了漂亮的新衣,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喜悦之情。

拓展

略。(提示: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革命传统,传播和发扬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3* 安塞腰鼓

1.Kàng huì

rǒng mò

jiá

彻 2.略。

3.①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②极力铺陈,直接使用连串的短语

③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④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⑤作者善用排比、叠句,使语句汪洋恣肆,加强散文的气势和力量,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⑥精炼语句,多用急促有力的短句

⑦作者在语句上大胆地刀削斧砍,仅保留枝干,使其产生奇谲美,生动地表现了安塞腰鼓的激扬与飞动。

4.(1)略。(提示:本题旨在让学生明确排比的定义和用法,重点强调从“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三个维度判断是否是排比。)(2)①作者用喻体前置的方式,将长句拆解为极具节奏的短句,紧凑不拖沓,更能渲染安塞腰鼓活力无限、惊心动魄的场面

②每一句中都有一组反义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了安塞腰鼓奇伟磅礴的力量

③将长句拆分成词组,形成语义相关又互为对比的词组结构,表现出安塞人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

5.“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道理。

6.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7.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此处作者以“鸡啼”反衬寂静。

8.[示例一]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是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的。

[示例二]表现对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出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负重的力量。

[示例三]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示例四]表达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的人生态度:“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4* 灯

1.(1)人情世故争讼

(2)静穆思慕

(3)怅惘

(4)马前卒

(5)燎原

2.[示例](1)句段摘录: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相类似之处:小时候也有过在元宵灯会嬉戏的经历,确实感觉是一份童年的回忆,这里面包含猜玩的趣味,也有一番童梦的滋味。

(2)句段摘录:文章第2段我品读出的意味:通过一个排比句,五个“想起”,引出灯笼所触发的作者的情思,能够感受到灯笼于作者生命中的“结缘”之多。

(3)我圈画的是第3段,该段所写的这份祖孙情深让人神往,虽是寂暗的夜晚,却有着脉脉的温情。

3.(1)汪曾祺

(2)[示例]平淡、质朴、简洁、含蓄、自然、雅致、乡土„„

(3)①母亲留着的消夜食品、为自己特别预备的小纱灯、母亲的全白了的头发等细节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也是没有直接写自己对童年灯会的爱恋与喜爱,而是通过写将小灯悬在床头这样一个表现孩童天真烂漫的细节传递出细腻的情思

②[示例]摘录l: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摘录2: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③[示例一]本文的选材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最为平常、最为熟悉的事物,里面的许多内容又都极为家常,有乡土气息。

[示例二]本文的语言多在平淡自然的叙述中展开,不急于抒情、议论,由回忆到联想娓娓道来,像是思绪的自然流淌,袅袅有余韵。

[示例三]本文的抒情不热烈、不喧噪,而是蕴含在含蓄的叙述中,寓情于景,陈情于事,明秀而又敦厚。

4.[示例]吴伯箫:吴伯箫(1906-1982),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的散文不论是怀念延安生活,还是倾诉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都宣扬了继承革命传统、促人积极向上的主题。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

《羽书》:《羽书》是吴伯箫1933年至1936年间写作的结集,共18篇。当时国难当头,吴伯箫正在山东的大中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因而作品中多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乡土的深情眷恋、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5.作者热切地盼望着全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一天早日到来,自己宁愿做一名“马前卒”。而这种对祖国、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则是通过对故土的回忆、对中华传统的追慕较为模糊地表达的。

6.片段二。片段二体现了吴伯箫抒情含蓄蕴藉的特点,而另外两篇要直白一些;同时,片段二更多地具有传统文赋的韵味。(可以借助前面的内容,从文章抒情语言的角度去发现。片段一选自张中行的《北平的庙会》,片段三选自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第一单元复习

1.(1)怠

(2)畔

(3)戛

(4)世

2.(1)鲁迅

呐喊

(2)贺敬之

信天游

(3)刘成章

(4)吴伯箫

辛弃疾

3.(1)胡为乎中露

胡为乎泥中

(2)子宁不嗣音

子宁不来

(3)海内存知己

天涯 若比邻

(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4.《傅雷家书》

[示例]用行动表达自己,对朋友负责;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5.大年夜燃放鞭炮前的“踩岁”声和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

因为这两种声音都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寓意丰富。

6.卖鱼人的吆喝声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7.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8.作者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9.(1)适宜

(2)具备

(3)退去

(4)写文章 10.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

11.(1)月亮在中秋之夜最明亮,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致最好。

(2)看起来中秋的月景,靠近水的观景地方,单独前往,远离人群,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

12.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13.①春节

②元宵节

③清明节

④七夕节

⑤中秋节

⑥重阳节

⑦冬至 14.略。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篇2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小学里己经学过。在初中数学里,它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也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

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3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来统计总体的平均数。

为了体现这些目标的达成,鲍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设法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互动交流的方式

教者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通过启发性的.语言,鲍老师补充的求全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例题贴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一年龄都由一学生统计,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篇3

每一年春节都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所以,我一直是在奶奶爷爷身边长大的,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父爱、母爱。每当同学们提起自己妈妈的时候,我总是会躲在一旁哭泣......我有很多时间都在想:为什么当初妈妈要离开我呢?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份母爱呢?妈妈会回来的,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我想。可是,我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碎了......像我的心,好像我越不愿想起,我就越心痛。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那天,我发了高烧,住进了医院。当我在输液的时候,看见临床的小朋友正甜美地吃着她妈妈削的苹果时,我的心酸了。我多想也有一个这样的好妈妈;我多想也拥有这样一份母爱;我多想也吃一口妈妈削的苹果啊!看到她妈妈又喂她吃薯片时,我的双眼不禁涌出了泪珠。

这时,看护我的护士小姐问我怎么了,我只能回答她说——我的眼睛因为感冒而有点难受。而此时,我有种说不出来的痛处。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也不禁会想起妈妈。在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好凄凉、好无奈。那天,正赶上下雨,而我的生日也是一样无趣。家里没有请同学,也没有爸爸,只是爷爷奶奶买了一块小蛋糕来庆贺我。在吹蜡烛的时候,我许愿——我想拥有一份母爱。不知道这个愿望上帝会不会满足我。因为,其实,在我的同学中,她们的父母也有离婚的,但是她们的父母离婚以后,好像对她们的感情完全没有因为父母离婚而改变。我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妈妈,她说:“宝贝儿,以前是我不好,我回来了,回到这个家了!”妈妈说完,又带我去了游乐场。回到家,又削了一个苹果给我吃,那苹果真甜,甜进了我的心窝,妈妈说:“好吃吗?再给你削一个吧!”这一刻,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我兴奋不已,睡前,妈妈又给我讲故事。“铃、铃、铃......”我的小闹钟响了,我这才发觉——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我很难过,多想让这成为现实。再看看枕巾,已经湿透了。上帝呀!我不过是向你索要了一份母爱,为什么你却迟迟不让它到来呢?每当,在我放学的时候,看见别的同学的妈妈拉着她们的手,我会想:为什么,这不是我的妈妈?每当,在我散步的时候,有长得像妈妈的女士,我都会跑上前去,可是,当她们转身的时候,我的希望却烟消云散。每当,在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因为孩子生病而十分焦急时,我的心,就更凉了,我的希望,也一点一点地落空了......现如今,九年过去了,我又有了一位新妈妈。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篇4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选(每题2.5分)

1、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棒后,属于溶液的是()

A、味精B、泥沙C、纯净的冰块D、植物油

2、刚被车床切削过的零件,切削前后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B、温度C、体积D、密度

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达到 1000C时,一定会沸腾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密度会变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D、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构成的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A、(甲)和(乙)图

B、(甲)和(丙)图

C、(乙)和(丙)图

D、任意两图均可

5、如图所示,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在争论,大鱼说:“我的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小鱼说:“我在深处,受到的压强大,受到的浮力大。”则()

A、大鱼说法正确

B、小鱼说法正确

C、大鱼、小鱼的说法都错误

D、无法判断

6、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

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

图7

C、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7、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如果把物体A向右移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8、在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以下关于食盐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B、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D、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9、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10、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11、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为2牛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

杯接住(如图所示)。则()

A、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牛

B、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C、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牛

D、溢水杯底部受 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牛

12、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13、用过滤方法提纯粗盐时,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

A、食盐B、食盐与不溶性杂质C、不溶性杂质D、无任何物质

14、向墙上按图钉,很容易进去,对图钉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对手指的压力B、图钉帽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力D、图钉尖面积很小是为了增大压强

15、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只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把等质量的铜、铁、铝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杯中(水

未溢出,球全部都浸入水中),则杯中的水升得较高的是()

A、放铜球的B、放铁球的C、放铝球的D、三杯一样

16、把一只生鸡蛋握在手心使劲捏,蛋很难被捏破,而把鸡蛋往碗边轻轻一磕,蛋就碰裂了。这是因为()

A、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大

B、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小,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大

C、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强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强小

D、用手捏时受到的压力大,在碗边磕时受到的压力小

17、下图是几种不同渠堤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18、三个质量、底面积和高度都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装满水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大B、乙大C、丙大D、一样大

19、用食盐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量筒②酒精灯③玻璃杯④托盘天平⑤蒸发皿⑥烧杯

A、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⑤⑥

20、如图所示,3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煤油、水、硫酸。由图可知,是硫酸的是()

21、“死海不死”一文中描述道“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屡淹不死”。四位同学运用科学知识对该现象进行了

解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的咸度很高,被扔进海里自然就浮了起来

B、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被扔进海里后,处于漂浮状态

C、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大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D、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人体的重力,沉不下去

22、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牛,103帕B、50牛,104帕C、500牛,103帕D、500牛,104帕

2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 下、朝水平方向,分别观察U型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这一实验操作主要研究的是()

A、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B、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关系

C、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D、不同液体内部是否都有压强

24、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稀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含有100克水的溶液

25、把10克氯化钠固体放入4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10%B20%C25%D33.3%

二、我会填(每空1分,35分)

1、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是气体,B中产生是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A:B=,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

2、如右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3⑴甲物质的密度ρ甲=克/厘米;

3⑵当体积为2厘米时,m甲=克,m乙=克;

3⑶当质量都为1.8克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分别为V甲=厘米,V乙3=厘米。

3、用重20牛的铁桶从井中打水,在桶未露出水面时,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

_______20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2001年6月3日,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_来实现的, 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 水对它的压强______(填” 增大, 不变或减少”).5、如图,用50牛的力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重20牛的正方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则此物体对墙壁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牛;压强为_______帕。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随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中溶解度变化不那么明显的是物质。

(2)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是克。

(3)在t2℃时,2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克。

7、有关浮力问题的实验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a和b两图中,弹簧秤示数差等于____;

(2)b和c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中液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___有关;

(3)c和d两图中,弹簧秤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跟_____有关。

8、如图8,桌面上放置一个瓶子,瓶内装有一些饮料,当瓶口塞紧 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部压强将变,原因 是。

9、碘酒是由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是溶剂。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泉水中因溶入__________,饮用对人类有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

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有;

2 在托盘天平上称量食盐,用填序号的量筒取的水;

A 10 mLB 100 mLC 200 mLD 500 mL

3 如果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那么所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序号。

A >5%B =5%C <5%D 没有影响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6分)

1、在“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各项操作:

(1)比较图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的3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编号为C、D的2幅图,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编号为D、E的2幅图,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科学小博士”的同学们做了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

选用的图是(填图中序号)

探究的结果是:

四、我学以致用(第1小题6分,第2小题3分)

1、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小学女教师,名叫凯莉·艾巴瑟,有一天,当她想清洗原来装满黄铜矿的沾满油污的袋子时,他发现黄铜矿的小颗粒能附着在肥皂泡上而浮在水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浮游选矿新技术的起源。

浮游选矿的方法如下:将矿石弄碎,和水、油一起放进槽内。包含有效成分的矿石小颗粒,就会被一层稀薄油膜包起来,不致被水弄湿。这时,在这种混合液中吹入空气,再用力搅拌,就会产生无数个小气泡。被稀薄油膜包裹着的小矿粒,就会附在气泡上,像氢气球一样,和气泡一起浮在水面。

阅读后请回答:

(1)“浮游选矿”是美国

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为什么能上浮?

(3)你对“浮游选矿”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或建议吗?

2、到副食店打豆油或买酱油时,售货员用一种叫“提子”的容器。豆油和酱油的提子不同,如果豆油提子坏了,售货员用酱油提子代替,那么副食店和顾客谁吃亏了?(已知酱油的密度大于豆油的密度)

科学八年级第一章素质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每题2.5分)

1、氢气、氧气2: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2.75.43.00.8

23.204、改变自身的重力不变增大5、5050006、B371007、浮力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8、增大深度增大

9、碘酒精碘酒精二氧化碳矿物质

10、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2.5BC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6分)

1、ABC在同一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略

四、我学以致用(第1小题6分,第2小题3分)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篇5

1教学目标

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铃、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的 磁记录。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电磁继电器、电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话、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电磁铁的应用

回顾: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直线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即环形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

*思考:根据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事实,对地磁场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假说:地磁场是由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引起的。地理位置上是上北下南,则地磁场的南北极是上南下北,即上端是地磁场的南极,下端是地磁场的北极。,则根据安培定则,环形电流应如何流动?答:围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应该是沿纬线由东向西。第一 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

1电磁铁的组成:通电螺线管及铁芯。(带铁心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铁芯被磁化,磁场磁性增强。)

2.电磁铁的特点:⑴可以通过通电或断电实现有无磁性。

⑵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或线圈匝数的多少来实现控制磁性的强弱。⑶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对调电源正负极)来改变通电螺线管的极性。3.原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可以生磁)。

¥延伸:*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为内能。应用例子:电烙铁、白炽灯、电熨斗、电炉、电热水壶、电热毯、保险丝。*电流的化学效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电能转化为氢气中的化学能;电解食盐水等。第二电磁铁的应用 1电铃

⑴结构示意图:蹄形电磁铁、弹簧片、衔贴、螺钉、小锤、铃、电源、开关和若干导线。课本111页,B本191页。

⑵工作原理:电路闭合,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合衔铁B,带动:锤击打铃发声,同时螺钉和弹簧片脱离,电源被切断,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B带动锤回复到原位,电源再被接通。上述过程不断重复,电铃于是不断发出铃声。直到断开电键为止。☆思考:△电铃包含的物理知识:①通电电磁铁具有磁性。②衔铁属于软磁性物质,能被电磁铁吸引。③螺钉是金属,能导电。④弹簧片受力发生形变。⑤铃锤敲打铃盖,铃盖振动发声。

△螺线管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与电磁铁。△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方向:电铃能工作。

*若发现电铃铃声很小,经检查是由于电磁铁的磁性不强所致。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什么?答①换用电压更大的电源;②换用线圈匝数更多的电磁铁。③

△在使用这个电铃时,能否任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答:不能。原因是:电流大小改变,会引起螺线管磁性强弱改变,会影响电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力。#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答: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电流方向,比较铃声响度是否变化。(若铃声响度不变化,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不变,从而说明,电流方向改变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讨论:A电磁选矿机原理:电磁选矿机,它由漏斗、滚筒、电磁铁等部分组成。滚筒本身是非铁磁性物质,内部是空心的,由电动机带动。在滚筒内的前部固定着一个电磁铁。工作时,将矿石倒入漏斗中,当矿石从漏斗落到转动的滚筒上时,非铁磁性物质(非铁矿石)因不受到电磁铁的吸引会直接从滚筒上滑落下来。而具有铁磁性的铁矿石(铁磁性物质)则因受到滚筒内前部的电磁铁的吸引,而随滚筒一

起转动。当转过一定角度后,因不再受到电磁铁的吸引,将会从滚筒上落下。由此便可将铁矿石和非铁磁性物质分离开来。(通电时使选矿机转盘产生磁性,带铁质的矿石会因受到引力而改变原来的下落轨迹。)

B电磁起重机:核心部件是一块电磁铁,它的铁心选用软铁制成,一旦通入电流,电磁铁便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钢铁材料。如果断电,磁性随即消失,钢铁材料纷纷落下。从而大大地便于钢铁材料的装卸。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轨道上的强电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产生排斥或吸引的作用力,而是列车完全脱离轨道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这样能使行驶时阻力减小,列车就能高速行驶。分别画出磁悬浮列车的两种原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和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两种情况。

2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自动开关。

㈠结构: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结合课本112页和蓝本41页第4题来讲解)。控制(开关)(线圈)电路:低电压、弱电流。主要结构:电磁铁,继电器线圈,衔铁、弹簧片、触点等组成。(注意:电磁铁所接的电源一定是低压控制电源)。

工作电路:高电压和强电流。主要结构:指示灯。

㈡实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其核心是利用了电磁铁中电流的通或断来吸引或放开连着开关的衔铁,实现工作电路的通与断。㈢原理: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

㈣作用:一是可以实现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二是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主要作用:避免与强电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危险。☆动圈式话筒: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与膜片相连的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振动能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3电磁铁的其他应用:A磁悬浮列车:利用列车轨道上的强电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产生排斥或吸引的作用力,而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这样就能使行驶的阻力减小,列车能高速运行。

B,通过磁化的方法记录信息。信息的磁记录(磁带、磁盘、计算机的软盘硬盘存折、银行卡、等,但光盘不是,是利用光学方式进行读写信息的圆盘,如CD等播放器中使用的光碟。)。见B本192页。

磁带录音放音:①绕有线圈的磁头就是一个电磁铁。录音时,声音先转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这一电流通过录音磁头,产生强弱变化的磁场。磁带通过磁头时,磁带上的小颗粒被强弱不同地磁化。于是记录了有关磁性变化的信息。//绕有线圈的磁头就是一个电磁铁。磁头产生的强磁场能使磁带上的磁粉磁化。即电流通过录音磁头的线圈时,线圈就具有磁性,铁心缝隙处就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②磁带上分布着无数磁粉,每一个磁粉粒就是一个小磁体。③录音过程中,声音的电信号就是通过磁化的方法记录在磁带上的。电流通过喇叭时,记录的声音就还原了。录音磁头将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④放音时,磁带贴着放音磁头运动,磁性强弱变化的磁带,使放音磁头中产生了随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经放大后,使扬声器发声。读出了录音磁带上记录的信息。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⑤

电话:由听筒、电源和话筒串联在电路中组成。//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甲能听到乙的声音),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乙能听到甲的声音,防止了相互干扰)

话筒 听筒

基本原理:声音振动→→→电流变化(电信号)→→→(忽大忽小)振动→→→(忽强忽弱的)声音。

话筒:主要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等组成。可以把声音信号转化为按声音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其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随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挤压碳粒,使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振动而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信号。

声音信号→→→电信号(强弱变化的电流)(电磁感应)。

听筒:一般是和对方的话筒及电源串联在一起。忽大忽小的电流通过线圈时,使金属膜产生忽大忽小的振动,金属膜忽大忽小的振动,产生了忽强忽弱的声音。听筒发声原理:①从话筒里传来按说话声音的振动而强弱变化的电流信号时,电路中强弱变化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产生强弱变化的磁场。②电磁铁对听筒铁片 的吸引力也发生强弱变化③铁片在强弱变化的吸引力作用下振动起来④由于听筒铁片的振动跟话筒膜片振动一样,发出了和对方说话相同的声音了。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篇6

1、知识与技能

(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确认空气也有浮力。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举出一些物体受到浮力现象的例子。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教学。对浮力概念的认识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建构浮力的概念,层层递进,逐步完善对浮力的认识以及如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让他们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培养他们多留心身边事物。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浮力的存在、方向及测量

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有一天,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皮球,当他们玩得十分高兴时,不料皮球踢到院子中的大树旁,落进了树洞。树洞很深,你们想什么方法帮助小朋友把球取出来呢?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引出课题——水的浮力。活动2【活动】

(二)展开探究,感受浮力的存在、方向和测量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机械的原理都和浮力有关。同学们,你们能举些生活中浮力的例子吗?

生:在大江中行驶的轮船、水面上漂着的木头、水中游动的鱼儿等等。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有关浮力的例子,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浮力吧!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把它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学生分小组活动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到的浮力的情况。学生通过实验确实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

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根据前面的实验,学生基本猜测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进一步,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浮力的方向:用一细线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另一端固定在烧杯

底部(用吸盘),再往烧杯里装上水,观察乒乓球下面的细绳的方向:①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②烧杯往不同方向倾斜。

实验得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板书: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师: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启发学生思考:要知道怎样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我们先来做一个与这个问题有关系的实验。(以下内容边讲解边演示)首先用弹簧秤称一称钩码的重量,然后再用手将钩码向上轻轻托一托,观察弹簧秤的读数是否变化?为什么弹簧秤的读数如此变化呢?

生:因为钩码受到了向上的力 师:我们能否通过刚才的实验得到启示,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空气中,用弹簧秤测钩码的重力,放入水中,观察读数的变化。学生活动后进行交流评价,得出结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G-F(板书)

师:综上,一切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师:那么在其他液体中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呢?

学生思考后实验:把物体放入酒精中,观察弹簧秤读数,说明了什么? 生: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师:气体是否也会产生浮力?

教师演示:教材P20页图1-44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当阀门打开,气球胀大,同时杠杆左端上升。得出结论:气体也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最后学生完善对浮力概念的认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板书)活动3【活动】

(三)展开探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引入:【提出问题】既然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师:当人躺在浴缸的水中时,人会有什么感觉?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人会有一种变轻了的感觉。浴缸的水面会上升。师:人为什么会感觉变轻?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人变轻是因为人受到水的浮力。水面上升是因为人浸入水中后,排开了一部分水。师:那么,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建立假设】物体所排开水的多少

学生分组实验:P21图1-45,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多,测力计的读数怎么变化?,浮力怎么变?

现象:弹簧秤读数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增大。

学生交流评价后的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排开的水越多,浮力越大。(板书)师:【设计实验】那么,如何定量的证实这个结论呢?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定量的证实上面的结论,需测量浮力的大小,还要测量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体积)。学生讨论:如何利P21图1—45和图1—46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怎么样安排实验的步骤?

应当设计怎样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收集证据】

(1)将物块悬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G;(2)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3)将物块一部分浸在溢杯的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

(4)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排水,算出水的重力;(5)重复步骤(2)(3)(4)测三组

(6)将上述数据填入下面的实验数据登记表内。【得出结论】F浮=G排水(板书)

师:如果把水换成是别的液体,结论是否还会成立呢?同学们课下可以再去实验,结论依然还会成立的。

【推广】F浮=G排液

(板书)

师:其实上面的结论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ρ液V排 g(板书)公式说明:(1)公式中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篇7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回忆录、散文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分别为“咏物情怀”,“道德修养”,“事理说明”,“小说之林”,“人生体验”,“精彩演讲”.围绕着主题词,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全书共收30篇课文.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的古今诗歌2—3首(其中有两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其中含文言文6篇.第一单元: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的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沬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怀,宗璞从“紫藤萝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

第二单元:无私,敬业,诚信,友善,谦和,宽容??是中国人民提倡和追求的道德境界。《纪念白求恩》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敬业与乐业》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乐于做好自己的一份哪怕十分平常的工作;《多一些宽容》提倡“互谅、互敬、互让、互爱。”《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让人们心灵“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这些文章,学生的心灵如同沐浴着德化的雨露,会自觉地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第三单元:面对姹紫嫣红的花朵,你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走进沙漠,你能把那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我们每天看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你考虑过物质结构的特点吗?我们的知识与日俱增,为什么又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呢?读完这些文章,让学生油然而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享受发现的成功。

第四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阅读这个单元,你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第五单元: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刘心武对“错过”的体悟,《散步》所表达的浓浓亲情,李瑛一棵树的自比,《有的人》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都是对崇高境界的解读,都是磊落坦荡胸怀的展示。倾听这些真诚的道白,我们对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会倍加珍惜。

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几篇演讲词,都十分精彩。爱因斯坦的真挚,左拉的精辟,公刘的幽默,郭沬若的激情??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深深打动你,也必然陶冶你的精神,提高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市场,研讨热点,阐明主张,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专题活动为两个,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语段的修改训练.。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鸟》和《叶》两个探究式的专题。写作方面看,注意了写作材料和文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别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简短的演讲稿。修改作文训练。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2

教材分析: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改措施:

一、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三、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五、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3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 47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0人。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进度表时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3周第一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的精神。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记诵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4-6周第二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2课时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爱国主义心声。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句子。学习有详有略地记叙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积极参与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过程,展示劳动成果,培养爱国主义情操。7-9周第三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了解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情,引起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品味记叙散文中的选材构思的方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顺序。学习口语交际中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10周期中考试复习、中测、分析、评讲11-13周第四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热爱世界。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真切的感情。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学习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学习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14-16周第五单元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体会课文流露出来的对花鸟虫鱼的真情,学习在记叙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的常见的错误,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17-18周第六单元阅读7课时。师生自荐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报告会1课时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科技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19-20周期末总复习期末复习、终册、布置放假工作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4

一、培养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健康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有六个单元,共30课,其中第一单元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尢其是对弱者的关爱。第三、四单元是说明文,要求掌握说明的方法和顺序等。第五、六单元主要是文言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总之,说明文是本册的重点,应该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教材重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材难点:

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字与写字:

学习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能够积累运用。继续练习钢笔楷书,提高书写水平。

2、阅读:

①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吕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②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文的特点。

③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④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⑤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⑥在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⑦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听语言有所体会。

⑧课外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骆驼祥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

⑨背诵规定的诗文,积累语言。

3、写作:

结合本册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战争、爱、祖国文化、科学、理想情操、山水景物)分别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综合性学习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讲述、诵读、竞赛、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课外自主阅读、写作训练指导及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好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四)教学成绩

本学期的语文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及格率力争达到100%,平均分也力争有所提高。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语文教材分为6个单元(分别以战争、爱、祖国文化、科学、理想情操、山水景物为主题),共30课,6个综合性学习。此外,还有两个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阅读和写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及多媒体教室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个学年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还不得当,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优秀成绩的出现。

四、教学方法设计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高效整合的方法;多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引导,组织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还要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依据单元的主题加强写作训练指导,培养写作能力,尽力提高作文的档次。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正版) 篇8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 2课时

《石榴》 1课时

《马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把事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这些课文就在于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此类文章的写法,能够写借物喻理的文章。

学习方法:这些文章都是语言优美的散文,因此要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抓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联想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托物言志的文章中体现“理”的语句难以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学习,以突破难点。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选编了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我们将拜访骄傲的海燕,领略他不畏狂风暴雨、穿梭于海上的雄姿;我们也会走近白杨树,细细观赏他平凡的外表下蕴含的伟大精神;石榴的美你领略过吗?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又是怎样呢?那日行千里的宝马是怎样被埋没的?韩愈的《马说》又诉说了怎样的情怀?更不必说等我们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永不忘本。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其中,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

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2、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前学习:浏览本册语文教材目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共同总结上学期语文学习的得与失

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

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

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

二、了解内容,明确目标

1、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1)我所知道的(作者或课题)

(2)我最想知道(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三、确立专题,制订阅读计划

1、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参考题:(1)走进(填一动物或植物名)的语言世界

(要求:收集描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的语言)

(2)在阅读中走近(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四、课后学习:

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课前学习:

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教师准备《命运交响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引导欣赏课前彩图,要求学生就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交流。

导入课文《海燕》:刚才大家说得都不错,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欣赏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写的散文诗《海燕》,看看伟大的文学家是怎样写海燕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中动手、听中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

三、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

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在配乐中学生再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而背诵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设计书面课堂作业。

第3课时 《海燕》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提高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激情背诵,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海燕这一形象。精读课文 感悟体验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 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美感体验 感悟人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人生感悟。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

“海燕”象征

“太阳”象征

“蜜蜂”象征

“杜鹃”象征

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

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本文所用的象征手法,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象征了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歌曲《小白杨》。

学生搜集作者茅盾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题白杨图》及相关文章。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运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引出新课《白杨礼赞》,师生交流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把握线索

教师范读课文,师生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抒情线索。(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找出课文直接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思考:分别写了白杨树的那些方面的“不平凡”?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发言明确: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自身形态的不平凡、精神品质的不平凡。精读语段,品味感悟

用最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教师示范赏析第五、六自然段。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将交流结果形成书面材料。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作业设计: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分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1)旁逸斜出:()

(2)晕圈:()

(3)不折不挠:()

(4)参天:()

本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是______。

本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______,它们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段意。

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_____,后半部分是______。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_。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_____到___。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 _。

第5课时《白杨礼赞》

(二)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海燕的象征意义

欣赏歌曲《小白杨》,说一说歌曲中小白杨的象征意义。(哨所旁日夜守侯祖国大门的哨兵)

二、细读品味,明确意义

课文第七、八自然段集中体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找出最典型的句子。(四个反问句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四个句子逐渐深化的表达效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最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语句、语段等,加以背诵。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一)1、描写白杨树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语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2、找出跟《白杨礼赞》一样描写白杨树特征的语句。

3、这首诗和《白杨礼赞》一样,都用了象征,请各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6课时《石榴》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文章中石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色。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美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1、质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句话如何理解?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吗?

讨论后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举例略。

五、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第7课时 《马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3、明确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体会作者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于在位者不

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做法给予的强烈愤慨。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内容。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韩愈的资料,阅读韩愈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初读课文

1、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流畅、沉稳。(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翻译课文,把握内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师提示: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 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马也 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马鞭)而临之 其(难道)真无马邪 其(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

四、重点研读,把握主旨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确:(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2)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吗?

共同明确本文托物寓意的手法。

五、激发情感,拓展延伸,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小组讨论,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不必统一结论,只要能谈出想法,提高认识能力就可以了)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一、三。

2、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第8课时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了解状物抒情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把握关键词,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体味作品的思想内涵。

3、理解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物——紫藤萝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课前学习:

1、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紫藤萝的有关图片、影视资料,以及相关文章:宗璞的《哭小弟》、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冯骥才的《四月的维也纳》。

2、学生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展示交流宗璞的有关资料。

陈素琰在为《宗璞散文选集》作的序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今天我们随着宗璞一起去聆听紫藤萝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字正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生字正音。检查巩固:

注音写字:瀑()布 伫()立 笼()罩 迸()溅 酒酿()忍俊不禁()仙露qióng()浆 盘qíu()卧龙

三、自主学习,美点揣摩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提示: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的描绘紫藤萝花)

交流后学生将好的句子熟读背诵。

四、明确哲理,感悟人生

你认为那些句子有深刻的哲理?找出来读一读。找出体现背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振奋精神,投生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语段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作用是。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B、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C、“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3、“这里春红以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么?

4、对于摘不摘花,“我”的心理很矛盾,请分析这矛盾的心理是什么?想摘花是 ;没有摘,除了没有摘花的习惯外,主要是。

5、作者生动地描写突出了紫藤萝哪些特点?

第9课时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2、鼓励学生试笔,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课文中写花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分析特点,仿写句子 学一学

同学们喜欢这些句子是因为写得生动,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番。

例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让飘逸无形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修辞手法:通感。品一品

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这样写得好的句子,尝试写出自己的品味语言。班级交流。练一练

选取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段话,看谁写得最好。(菊花、梅花、荷花、迎春花、广玉兰、月季花等)选取最先写好的三位学生的习作交流评价。诗句积累,发掘寓意

学生交流积累的吟咏花草树木的古诗文。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些句子借花喻人,喻人的精神,这就是托物寓理(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写作

试着就一种植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话,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学生写作,交流。探究写法

让学生就下面一些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写景和抒情二者怎样处理? 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作业设计: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10课时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2、学习杨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教学设计:

一、品读贺知章的《咏柳》和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二、引导学生借助文下简评阅读短文,了解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三、讨论交流自己受到的人生启迪。

四、背诵课文。

第11、12、13课时 写作

学以致用。本单元课文是咏物抒怀专题,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简单的托物寓理的散文,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作文练习,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在教学《紫藤箩瀑布》时已经进行过相关训练,作文教学时可着重进行联想训练。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联想的意义和具体方法。

2、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写作知识短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写景状物的顺序。

(3)丰富的联想

3、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第12课时:写作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2、明确写作要求,开始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习作。第13课时:评讲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4、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并把改好的作文读给父母或朋友听。

第14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重要意义。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

3、学会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知识短文《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2、师生共同交流知识重点。

3、练习强化: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说说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这一话题,谈谈对所读教科书的看法,要求清楚连贯地表达观点。

4、和班主任联系,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第15课时单元小结

上一篇:初中历史考点归纳下一篇:银行主管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