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

2024-06-16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精选6篇)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 篇1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方山四中--王振荣

《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图画。因此,正如小说题目所昭示的,忠义思想就是这部小说的主旨,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以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应该说这个形象在第70回之前是比较真实的,而第70回之后则显得虚假不实。为什么说小说中的宋江形象存在虚假成分呢?这要从宋江性格的矛盾说起。尽管《水浒传》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但作者毕竟又加上了许多理想成分,将这个人物理想化了。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孝顺、仗义疏财,因为面黑身矮,人们都称他为“孝义黑三郎”。上梁山前,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万民的及时雨。

一、及时雨宋江的忠义心理

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在作者笔下,忠义思想无疑是宋江性格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演绎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侠义英雄时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三是招安以后。详细阐释如下:

1、男子汉大丈夫时期的宋江----侠义

宋江生活轨迹的第一个时期是宋江人生的一个重要铺垫。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为他定下了义的基调。小说第18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写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以结识宋江为荣。宋江也正因此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虽然他出于“义”救了他们,但从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可见,其所行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纯粹的义,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思想。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作出抉择。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能顾及对封建王朝的“忠”。“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着,许多研究者认为梁山好汉也是“侠义英雄”,因为他们的政治行动纲领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梁山聚义厅前,有一面杏黄大旗悬在空中,上书“替天行道”;忠义堂前柱上写“常怀贞烈常忠义,不爱资财不扰民”,同时,他们杀贪官分粮食,无不体现他们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好汉色彩。“梁山及江湖人士们无不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个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好汉的道德伦理核心便是‘义气’,表现为‘路见不平,拨刀相助’;‘仗义疏财’;‘勇武阳刚之气’。”

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表现在他身上的“义”,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向往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扶助的一种道德追求。

2、逃亡江湖、逼上梁山时期

怒杀阎婆惜是宋江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了逃避朝廷的惩处,他不得不亡命江湖,四处流浪。作者写他亡命江湖的目的,还是在于展示一个“义”字。比如小旋风柴进对他的礼遇,清风山劫匪王矮虎前后不同的态度等,都从侧面烘托了他的“义”。宋江的义,不仅使他侠名远扬,而且像一块护身符一样多次助他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说一不二,具有那么高的威信!显然,“义”是他日后统率梁山的资本。

不仅如此,亡命江湖还给了宋江展示其组织才能、领导才能的机会。亡命清风寨时,为报刘高之妻害已之仇,他与花荣合谋定计,大败官军。此后,为了粉碎官军的追剿,他又用计智赚秦明入伙,使秦明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宋江以他的“义”和智慧,在清风山初步集结起一支造反队伍。为了躲避大队官军的追捕,他又积极献计献策,要亲率这支造反队伍上梁山入伙。宋江以他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极大蔑视与践踏。此时,他可曾想到对皇帝的忠?秦明本无反心,他却逼其造反,这是在维护封建制度吗?计赚秦明,致使秦明家少数人被杀,这是在维护封建王法吗?秦明无辜而被反名,其家人无罪而就地死,这是义还是非义?只是,宋江这种反抗思想的萌芽不久即为宋太公的一封家书所扼杀。出于忠孝,宋江一再拒绝了晁盖的等人邀其上山入伙的建议,宁可沦为朝廷的囚徒,也不愿意落草为寇与朝廷为敌!这种骨子里对封建王朝的“忠”与行动上的不忠矛盾地纠缠在一起,使他的洁身自好与造反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忠”对“义”的主导任用,又使宋江的入伙梁山充满了曲折性和戏剧性。

尽管在押赴江州途中,危险四伏,迭遇不测,使宋江饱受惊吓,但他仍然不改初衷,多次谢绝了各路好汉殷殷挽留的好意。为什么这样呢?本来宋江家境不错,不愁吃不愁喝,没有必要铤而走险落草为寇,做强盗造反有可能被杀头的,和阮氏三雄不一样,他们兄弟几个是穷得要揭不开锅了,连老娘当年的嫁妆簪子都拿出赌,不落草为寇就得饿死,不造反得穷死,落草为寇有可能过上日子,为什么不落草为寇呢?宋江的小日子也算得上是小康了。并且他的家教也不允许他去造反。宋江的老爹宋太公应该是个不错的老人家,勤劳持家,用宋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件件定要自来照管,这早晚也王肯去睡,琐琐地亲自点看”(从门缝里看穆太公时对押送他的差役说的话),勤劳本分,这样的人家自然希望儿子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宋江刺配江州,临行前老爷子千嘱咐万叮咛:“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痔你入夥,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孩儿,路上慢慢地去、天可怜见,早得回来,父子团圆,兄弟完聚!”宋江不敢不听老人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就会在眼前。所以宋江刺配江州路过梁山的时候想方设法躲避梁山上的强盗兄弟们的堵截。刺配江州以后,宋江原本希望改过自新,再作良民,以上报朝廷,下安黎庶,但封建阶级并不买他的帐,最后因为一首所谓的“反诗”而要革掉他的命。宋江虽然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但他的被逼与武松、林冲等人又是多么的判然不同啊!

落草梁山以后,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干,整饬山寨,训练队伍,亲率义军攻城掠地,打败官军,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生存。为了壮大自己,他又不择手段地笼络人才,将宋朝的统军将领呼延灼、关胜等“逼”上梁山。为了招纳卢俊义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义”举,使卢俊义感激非常,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题下反诗,断其归路。乃至卢俊义蒙冤陷狱,宋江为救他又率兵远行,兵临城下。呼延灼、关胜、卢俊义等皆无反心,是宋江逼人家造反。等到人家情愿归降后,宋江又以日后封妻荫子相安慰。他一方面自称朝廷罪臣,见有辄称“小吏”,称已不得已暂居水泊,另一方面,却又轰轰烈烈大造朝廷的反。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落草为寇时期的宋江,始终洋溢着一种强烈的造反精神。正因如何他才能团结义军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无论宋江骨子里如何忠于朝廷,他的行为却把他自己置于了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或许正因如此,招安以后,四大奸臣始终对宋江心存芥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造过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称臣呢?他们又如何敢给这个造反英雄以高度信任呢?宋江的“义”表现出了与朝廷公然对立的性质。客观上讲,第七十回之前的宋江比较可信,但后期的不和谐导致了人物性格的矛盾。

3、归宋时期

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的思想与行为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个一向标榜“替天行道”、“清君侧”的人不仅没有杀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下了山。为了招安,他甚至去找妓女疏通与皇帝的关系。因为在宋江看来,自己已完全具备了投降朝廷的条件。不是吗?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不正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吗?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

招安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统治者破大辽、平方腊,不是再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可惜这只是宋江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宋徽宗这个无道昏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得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正应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俗语,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而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祭品。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弟兄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

通过上述对宋江忠义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忠义思想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与义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而忠对义的主导作用,又使得宋江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二、宋江忠义思想是造成其矛盾心理的根本原因

“忠”和“义”在宋江身上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一方面,宋江对皇帝特别“忠”,始终没起过反抗皇帝的念头,所以他把自己的一切造反行为皆归结为忠君爱国,为国除奸;另一方面,他对梁山兄弟又特别义。然而,皇帝与“贼寇”之间毕竟又是水火不相容的。皇帝才是造成社会黑暗的罪魁祸首。对残民以逞的皇帝绝对忠,就不可能对人民群众特别义。招安之后的残酷现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陈桥驿滴泪斩小卒就是一个明证。反之,对人民群众特别义就不可能对皇帝绝对忠。遗憾的是,作者却让宋江将这对立的双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开辟了所谓第三条道路。

首先,作者让宋江把皇帝与奸臣分开,把起义宗旨限定在只反贪官不反朝廷上;其次,又把“义”放在“忠”的附属地位,忠义思想实质上变成了绝对的忠君思想,而“义”又不可避免地成为束缚梁山好汉的一种精神枷锁。试看李逵的反抗精神多么强烈,可是一遇到宋江哥哥就低眉称诺,一味顺从,那怕成了宋江“忠”的牺牲品,还甘愿做一名小鬼追随他。梁山兄弟均反对招安,可是唯独不反对自始至终主张招安的宋江,并对他表现出盲目的绝对的顺从。正是在“义”的欺骗下,梁山兄弟才甘愿随宋江征辽寇,平方腊,一百单八将损折大半,最后连宋江自己也成了其忠义思想的牺牲品。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说明,宋江的“忠”既未能赢得皇帝的信任,而他的“义”也没能保全梁山兄弟的性命,甚至连反贪官污吏这一目的也没能达到。然而经过多次苦战,宋江军马终于将辽国打败。于是,徽宗又命省院计议对宋江等人封爵,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并未照办,只顾拖延。之后,田虎称王,王庆造反,方腊起义,俱是宋江等人领军平定。长期征战,或死或去,原来的108名头领,仅剩二十七人获得封官,且多分调于各州任职,宋江集团可说是已被瓦解了。

尽管宋江的实力已被瓦解,但高俅、杨戬见皇帝赏赐了宋江等人,心中仍是老大不快,二人于是将水银混入御赐菜肴害得卢俊义中毒淹死于淮河,后又与蔡京、童贯用慢性毒酒杀害宋江。宋江在临死之前,唯恐李逵造反,便用药酒毒死了李逵,以保清白。吴用、花荣因念与宋江往日在梁山相聚之情,也自缢身亡。至此,宋江集团的实力彻底消失了。宋江等人的失败,蔡、童、高、杨的谋害虽是直接原因,但是,皇帝如果不是那么昏庸,佞臣的阴谋也许就不一定能够得逞。

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应如何评价他,那是史学家们的事。但在小说《水浒》中,例如本文上列,赵佶是一个昏庸的君主,朝廷小人当政,黑暗无比,加上内乱外患,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宋江等人不思解救百姓于倒悬,反而在招安、尽忠方面去煞费苦心,可见宋江等人并非“替天行道”的好汉,也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以往与赵宋王朝的对抗,不过是为了避难,为了能取得合法的奴才地位捞一些讨价还价的资本。但是,由于他们曾与朝廷对抗,所以朝廷对他们存有戒心,于是朝廷中的小人便乘机进行报复打击,最后将其实力全部消灭,宋江等人便落了个想做奴才也不得的可悲的结果。

宋江性格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这从小说和题目《忠义水浒传》上也不难看出。出于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考虑,作者一方面一厢情愿地安排宋江的出路,以使之合乎忠君爱国的理想,另一方面又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大力鞭挞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使造反起义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造反英雄的歌颂。作者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不仅毫无保留地体现在宋江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使得宋江成为小说中最失败的人物,而且体现在小说的招安结局上,使得《水浒传》的主题呈现出完全对立的思想特性。作者既不想让宋江起义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那么,草寇生涯就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招安即投降朝廷才是青史留名的美事。宋江这个形象的失败,就在于他完全成了作者思想的传声筒,以至于人物性格的发展前后矛盾,破绽百出!可以说,正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矛盾导致了宋江性格的分裂,最终使其缺少真实感。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 篇2

宋江形象义的矛盾从他的外号就能让人看出来。宋江外号“及时雨”, 这是民间和江湖对于宋江的尊称, 从外号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义。无论是江湖上的朋友还是民间的百姓, 只要遇到困难宋江都要挺身而出, 及时地救大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李逵最后死于宋江的毒酒都无怨无悔, 还说到死后也愿意做宋江的小鬼。只是因为宋江曾经在李逵遇难的时候给了他十两纹银。区区十两银子一个膘肥大汉就记于心。李逵愿意用性命报答大哥的情谊。但是作为宋江来说, 用毒酒杀死自己的兄弟难道这是义气的表现?从我个人角度看, 宋江根本就一点义气都没有, 并且是小人的一种做法。当时施予李逵的十两纹银只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如果宋江真的讲江湖义气, 就是李逵犯再大的错也不会置兄弟于死地。宋江曾经以大哥自居, 发号施令要带领江湖兄弟行侠仗义, 其实这只不过是宋江的一个幌子罢了。宋江是希望通过利用这些兄弟来完成自己推翻宋家王朝, 完成自己江山大业的目的。

宋江义的矛盾还体现在解决晁盖逃跑和在梁山上架空晁盖中。宋江为了朋友义气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冒险放走自己的朋友晁盖。但是等到宋江上了梁山之后, 却把对于晁盖的义气丢在了脑后。上梁山之后宋江收拢人心、私结兄弟, 把晁盖这个梁山上的一把手架空。既然能为了兄弟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前途, 怎么能为了小小的利益而背叛兄弟呢?难道这就是宋江的义气所在?宋江的义气矛盾性反映出宋江生活在封建制度下和反封建制度的矛盾。从中能看出宋江是既想从封建官场得到权利又想推翻封建制度的矛盾心理。

二、忠的矛盾体现

宋江在《水浒传》中忠的体现又是矛盾重重。宋江被称为“忠保义”, 可见宋江的忠君思想不是一般。宋江满腹经纶, 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成为了邺城县的押司。宋江从小受到父亲忠君思想的影响, 所以忠君思想在宋江脑海里根深蒂固。但是放走晁盖又和宋江的忠君思想背道而驰。其他好汉是被封建社会压迫逼上梁山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对于宋江来说我更倾向于他自己更愿意上梁山。宋江在邺城当着自己的小押司, 虽然说官场黑暗, 但是宋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能为自己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但是宋江却甘愿趟起义的这潭浑水, 说明宋江的忠君思想根本就不彻底, 更可以说宋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目标。宋江放走晁盖与其说是自己为朋友两肋插刀, 不如说是宋江忠君思想的动摇, 自己远大抱负初露端倪。

宋江忠的矛盾在《水浒传》还有多次体现。宋江嘴里常常说到“只反贪官, 不反皇帝”, 而且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率领群众进行战争。上梁山之后还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让兄弟们不忘忠君思想。最后在招安之后还说到“宁可朝廷负我, 我不负朝廷”。宋江打着种种幌子来表达自己的忠君思想。但是如果宋江如此忠君, 为什么当初还要放走晁盖?为什么还要带领众兄弟和百姓起义?宋江憎恨的是贪官污吏的黑暗和对于百姓的压迫, 殊不知这些压迫来自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其实宋江忠君思想和起义行为正是忠的矛盾的充分体现。宋江内心的远大抱负是自己统治社会, 拥有大宋的江山。

三、忠义的矛盾体

宋江形象之所以会出现“忠”“义”个体的矛盾, 是因为宋江在忠义上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俗话说忠义不能两全, 但是宋江却想忠义都能得到, 违背了自然规律, 所以才导致最后的失败。我个人认为宋江最终的目标是自己做皇帝, 自己拥有大宋江山。忠和义只不过是宋江实现自己抱负的幌子而已。宋江不忠, 如果宋江有着深厚的忠君思想, 宋江就不会有后来的上梁山, 更不会有后来的起义。宋江在上梁山前已经是小小的押司, 虽然官位不是很高, 但是毕竟自己步入了官宦之路。如果宋江能忠于朝廷, 小小的押司也能造福百姓。如果宋江能忠于朝廷, 必然能跟着朝廷的思路走, 还怕自己的官路不长久吗?宋江只是在忠的幌子下, 减少朝廷对于他自己称霸天下的阻力而已。宋江不义, 宋江如果有着兄弟情义, 就不会进行后来的招安了。兄弟义气是什么, 就是行侠仗义, 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不为官场名利和金钱所动。但是宋江打着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幌子召集江湖上的英雄好汉, 最后让这些不为权贵折腰的好汉死于招安的刀下。宋江也许真的把这些江湖好汉当做兄弟, 但是我更认为宋江只不过把这些兄弟当做自己获得权利的工具而已。之所以这么多兄弟为宋江卖命只不过是因为时代和思想的局限性。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篇3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

《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等等。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

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且于家大孝”,“下有一个兄弟,换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平民之家,父亲及祖上皆为善良及讲求忠信仁义的人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宋江既善良好心同时又胆小如鼠。他“私放晁天王”、施棺材钱财于阎婆卖汤药的王公等都说明他是“做好事的押司”。当他听说晁盖梁山称王,州府发下公文时,他又想“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当晁盖派“赤发鬼”刘唐前来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时,他又寻思“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著中也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批语说“宋江小胆翻大胆,善心变做恶心”。

宋江生活在这样世世代代单纯质朴的家庭背景下,那么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当时影响最广最深的儒学。儒学提倡积极进取,入世济民的思想,因此宋江从始至终都想进入仕途,才会在做押司之时“疏财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并“谨慎小心”(实际上就是胆小),在他杀阎婆惜犯案以至最后上梁山后,他也想通过发展壮大梁山使朝廷招安,最后因征讨方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的时候,宋江等人都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最后他明知被御赐毒酒,却说“我死不争”,并怕李逵“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而邀李逵同饮毒酒。借用宋江死前所说:“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一生深受儒学影响。

既然宋江从小生活在平和、单纯、质朴的家庭里,又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那么宋江又为什么会走向他所不认同的“灭九族的勾当”——上梁山为“匪”呢。

二、宋江为什么“反”,走向梁山

1、宋江的“二反”道路——宋江“反”是他从走投无路为保性命的自身利益的一个最后选择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成通缉犯,四处逃跑投靠他人,他投靠过柴进、孔太公、清风寨知寨花荣,一路寄人篱下,饱受风霜之苦,但却从没有想过去投靠他曾帮助过的晁盖,因为他不愿意落草为寇,因为他怕会影响他的一生仕途,因为在他儒学忠孝的思想中,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后来,他连累花荣杀了刘高,他才实在无路可走勉强落草为寇,才想着要去投奔梁山,“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我等何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这是宋江“一反”,但没想到宋江却被父亲宋太公以“因病身故”骗回家而“拟定罪犯”“刺配江州牢城”,此时,因再无性命之虞,宋江又开始不愿落草而想要回到“正途”,所以当梁山好汉刘唐、花荣等人来救他时,他是万般不肯落草去梁山。他说“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甚至“把刀望喉下自刎”,花荣要给他开枷,他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后上到梁山,晁盖再劝宋江留在梁山,可宋江却以家中老父为名推托,并且说“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从“一时乘兴”和“天幸”就可以看出在宋江的思想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落草为寇,背弃他的儒学思想。后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他才落草投靠梁山,走上“二反”的道路。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宋江“反”而走向梁山实际上是走投无路为保性命之举,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2.“反”是宋江的最后的“后备胎”,在最后实在无路有性命之虞的时候,他想通过“反”来引起朝廷重视,从而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回到他的最初目标——进入仕途,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宋江在有路可走的时候是一定不会“反”的,所以当他和武松离开孔家庄时,武松劝他同去二龙山落草,他不去,并劝武松“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虽四处飘荡投靠,但已经把落草“反”朝廷作为了他的“后备胎”,所以他才在和花荣杀了朝廷清风寨知寨刘高“一反”之后设毒计骗秦明入伙,“坏了百姓人家的房屋,杀害良民。”结果了秦明“一家老小”,如此的残忍狠毒,连秦明也说“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宋江为了拒绝晁盖等人拉他入伙,不惜“把刀望喉下自刎”,可是当他要秦明入伙却这样毒辣,为什么?因为秦明的入伙可以增强他们的势力,威慑朝廷,可以让他多一份让朝廷招安的信心。因此,宋江只是把梁山当作“后备胎”,只是权借水

泊梁山暂时栖身,心中却日夜盼望招安。

三、宋江上梁山后在梁山的所作所为

1、宋江上梁山后的争权

宋江一落草之后就屡立战功,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第四十七回“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等等,虽然在此之前晁盖才是梁山的首席领导,但宋江为了能在晁天王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梁山的大当家而不惜如此努力。宋江初落草梁山时,“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因初到梁山未立寸功怕人心不服而再三推让,甚至说“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救死。”后来宋江坐了第二位,说道:“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不是不想坐梁山山寨之主,而是时机未到。所以宋江落草梁山后就积极展现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教强的指挥领导能力,后来“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伤中不愈而亡,本来这正是宋江当梁山头领的最佳时机,可晁天王死前却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于是宋江在吴用等人的劝说下假意暂任山寨之主,后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宋江又假意在忠义堂上和众兄弟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如此做秀。”甚至自比自己有三件不如卢俊义之处,他明知手下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人会不愿卢俊义坐头领而推举他,他却故意虚情假意推脱,他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当上梁山泊之主,于是又找一梯子下,借山寨钱粮缺少之名说“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金圣叹评论说:“第一把交椅既以之自据,又以之媚人,彼晁天王誓箭,竟安在哉?”

宋江之所以上梁山后努力的建立战功,是为了能当梁山之主,然后带领梁山走向招安,而他却又故意谦让,先让晁盖,后让卢俊义,这样的虚情假意、做秀让闲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兄弟们心目中的“仁义”“谦让”的美名,让兄弟们更加听从自己,从而为自己的顺利接受朝廷招安打下基础。

2、宋江掌权后吸纳人才对梁山实力的扩大

宋江一掌权梁山后就加大对人才的吸纳,扩充自己的实力,目的是为了对朝廷形成威慑,迫使朝廷招安。第六十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暂代头领之职,就在第六十一回开始设计赚取“玉麒麟”卢俊义,后又招降了“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人。而宋江对这些人才的吸纳“时刻不忘‘厚黑’二字真诀”。

“黑”是因为他为了能扩大自己的实力,让这些人才加入梁山不惜乱杀无辜、祸害百姓,直至逼得这些人走投无路。

《水浒传》中先后有秦明、卢俊义、安道全等都是被宋江设计逼上梁山。这些计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陷害他们与梁山勾结造反或是陷害他们杀人,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好附逆梁山。为此,秦明一家惨遭灭门(第三十四回),为逼卢俊义上山,甚至不远万里派吴用设计陷害,终至玉麒麟家破人亡、身陷囹圄,九死一生,性命几乎不保,若非燕青侠义救主,卢俊义又安在?连燕青也说:“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第六十一回)神医安道全也为此被陷害,不得不舍情附逆(第六十五回)。

“厚”是指宋江在用“黑”的计谋逼迫这些英雄好汉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后又虚情假意宽慰这些人,并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解释,甚至用言语贿赂他们。如宋江对秦明说:“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宋江对卢俊义的做法最能反映其“厚”的程度,“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遍拜。”他还说:“我等众人,欲请员外上山,同聚大义,不想却遭此难,几被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佑,今日再得相见,大慰平生。”(第六十七回)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萧瀚评价宋江“如此做秀,实在让人感到恶心。”

宋江在他未反之时,晁天王让他上梁山,他是“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可是看前面他又是如何逼迫秦明、徐宁、卢俊义等人上梁山落草的呢?难道当时他就没有想到自己以前的百般不愿、以死相逼吗?原因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考虑,他要朝廷对梁山招安,那么就必须让朝廷对梁山感到畏惧;要让梁山对朝廷形成威慑,那么就必须充分扩大梁山的实力,多吸纳智勇双全的猛将。所以宋江才会不顾他人是否愿意的千方百计的使用“厚黑”法增加梁山实力,为了最终的招安做准备。

四、宋江接受招安到底是为了谁

宋江从始至终心中都记挂着招安,所以宋江对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忠心不二,梁山提出的口号也是“反贪官反奸佞不反朝廷”;所以宋江在捉了高俅以后,在高俅面前表现出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深恐得罪朝廷要员的奴才相(第八十回);所以宋江在梁山兄弟们听完朝廷招安诏文后都义愤填膺时不顾兄弟们的想法,把兄弟们“都骂下关去了”,甚至对招安的陈太尉说:“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第七十五回)宋江对招安这样尽心尽力,难道真是像他说的为了梁山的兄弟为了大家的利益吗?

宋江接受招安,梁山的好汉几乎都不赞成。先是李逵从梁上跳下来把诏书“扯得粉碎”,并“楸住陈太尉,拽拳便打”;鲁智深也“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连行者武松都“掣出双戒刀”;还有穆弘、史进等。(第七十五回)可想而知,梁山上的大部分兄弟都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不是像他所说的是为了梁山兄弟。

宋江在带领梁山接受招安之后,梁山的兄弟在宋江的带领下为朝廷东征西讨,招安之后的梁山人马成了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剑,奉命破大辽,讨王庆,伐田虎,征方腊,白白断送了十万人马,几乎都命丧战场,难道这就是宋江为他的弟兄们设计的美好前程吗?宋江明明知道在接受朝廷招安后要为朝廷卖命作战,也知道既然有战争就必定有死亡,可宋江仍然不顾兄弟们的反对和死活而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根本就不是为了梁山兄弟。

那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

从前面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宋江为什么“反”和宋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江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受招安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试论《水浒传》人物宋江的矛盾心理 篇4

1、性格特点

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

首先是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

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

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

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2、作品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宋江,人唤“及时雨”又号“呼保义 ”。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因晁盖等好汉在黄泥冈贩卖枣子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一百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先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逃亡一年后,其父宋太公让其去官府自首,后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死罪。幸得梁山好汉在刑场把宋江救上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从此,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众接受朝廷招安,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迫使辽主动投降,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都取得了胜利,不折一将,立下汗马功劳。征方腊后,梁山好汉伤亡惨重,只剩27人回朝。封官赐爵后,宋江又被奸臣高俅等下毒所害。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后,骗李逵来喝下毒酒,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后,李逵必然造反,这样会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两人死后,宋江给吴用和花荣托梦。次日,吴用去了宋江托梦给他的地方,看到了二人的坟墓,准备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吊。这时,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宋江坟前,两人一惊,之后,二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亡。

武松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武松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绰号为行者,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三十六天罡星的天伤星。武松因在家乡打死一个人,怕吃官司,投奔沧州,躲在柴进府中避祸。武松在柴进府遇见了宋江,两人结义为兄弟。后来,武松得知当时被他“打死”的人,没有死去。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清河县寻兄。回清河县的路上,武松见酒家“三碗不过冈”,就连喝十五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知县任命他为都头。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与当地富户西门庆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将两人杀害,杀人后,武松到阳谷县县衙自首,被判了个刺配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酒楼。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逃亡时武松投奔梁山。武松在征讨的战斗时,武松失去一臂,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外貌: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 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景阳岗打虎

景阳岗打虎景阳岗打虎景阳岗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血溅鸳鸯楼

血溅鸳鸯楼血溅鸳鸯楼血溅鸳鸯楼:武松一向在快活林帮施恩看场子,谁知有一天孟州城的都监,姓张的,派人带了贴子来取武松往州里走一趟。他是牢城管营与差拨的上司,武松只好跟着去到州城。拜见已毕,张都监对武松爱敬有加,并许将来把丫环玉兰配给武松。武松受此殊遇,誓愿报效张都监。有天晚上武松正在月下舞棒,听得墙外有人喊捉贼。武松心想张都监如此待我,他家里有贼我一定要帮他打捉~于是提了棒就往前厅奔去,谁知倒被都监家奴给拿下。都监及时出现,在武松房里搜出了平时都监的亲戚送给武松的一些金银细软于是把武松绑赴官府,再次发配,目标恩州牢城。途经飞云浦,两个公人正想和对面来的蒋门神的两徒弟下手杀害武松,倒被武松一刀一个解决。武松问出一切都是蒋门神和张都监的奸计,蒋门神仗着姐夫张都监的势力又夺回了快活林,所以一定要杀武松解恨。于是武松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心道:不杀得张都监,如何出得这口鸟气!回到张都监家里,男女老少一个不留,直杀到后花园鸳鸯楼,将张都监和另一个狗官也杀死,拿过桌上的酒壶猛灌一通,然后醮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逃出城外,直奔十字坡,投奔张青和孙二娘去了。

鲁智深

鲁智深,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居13位。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大相国寺。

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2、人物简介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甘肃平凉)人,生活在北宋年间,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与史进、林冲、武松、杨志等交好。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师。

3、原著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鲁智深的事迹的梗概及评价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花和尚鲁智深是一部《水浒》中最具光彩的好汉。

不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之一”,而只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是因为以在下的眼光来看,鲁智深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侠义精神的人。他的性格:嫉恶如仇 脾气火爆 侠肝义胆 粗中有细 豁达明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达、李忠、史进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人啼哭,鲁达叫酒保带来金家父女询问原因。听了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激起鲁达对镇关西大怒,当即赠送两,为金家父女安排出逃方法。第二天一早,鲁达赶到金家父女住宿的鲁家客店,亲自保护金家父女逃出虎口。然后径自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鲁达打死郑屠后,为避官司,奔出南门出走。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法号智深。鲁智深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达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长老推荐鲁智深投奔东京大相国寺。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在桃花村听说小霸王周通想强娶刘太公女儿为妻,大怒,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桃花山二头领周通,大头领李忠为二头领打仇,与鲁达相认。李忠、鲁达、刘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义厅,休了亲事。智深趁李忠、周通下山劫掠金银给他,自拿山寨金银,从后山滚下而去。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走着走着看间一所败落寺院,名为瓦罐寺,鲁智深赶去后只见几个老和尚坐地,得知是崔道成、丘小乙这俩个道长如强盗般把众僧赶走了.鲁智深便与他们打斗,因饥饿打不过只好逃走,然后在赤松林遇见了史进他们,吃饱后又去打丘小乙、崔道成,最终他们被杀死.鲁智深看见老和尚自杀便放火把瓦罐寺烧了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有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不用了,带我把树拔掉。”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里看守菜园的时候偶遇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结为异姓兄弟。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为霸占林冲的妻子陷害林冲。林冲被刺配沧州。高衙内暗地里给了押送林冲的公人些银子,令他们在途中杀掉林冲。行至野猪林,二人正要动手,鲁智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原来鲁智深早料到这二人不怀好心,一路跟踪至此。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逃出东京,见过张青孙二娘夫妇后来到二龙山,想要入伙,当时的山大王邓龙不同意,两人打起来,邓龙被鲁智深打败,上山不出。后来杨志也到了这里,在林冲的徒弟曹正的帮助下,使用诈降计上山杀死邓龙,做了二龙山的寨主。武松、张青、孙二娘、施恩后来上山,二龙山共七位头领。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在汾阳城东郭,戴宗正追的马灵,被鲁智深打翻,鲁智深先前自襄垣城外跌入缘缠井,后被一道人指与路径,方得出井。三人来到汾阳,马灵投降,卢俊义计议征进。

鲁智深浙江坐化后来

水浒传中宋江的故事 篇5

宋江在发配途中被梁山人马所救,梁山众人让宋江落草,但宋江不愿并以死明志,众人无奈,梁山军师智多星吴用向宋江介绍了在江州的相识神行太保戴宗。宋江离开了梁山后,路过揭阳岭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药迷倒,得混江龙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所救。因在路上打赏了使棍棒的病大虫薛永, 宋江得罪了当地恶霸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二人追宋江等人。宋江等人逃跑时误上了船火儿张横的贼船,幸得李俊、童威、童猛三人及时来救,三人解释误会后,宋江在穆弘宅中与在揭阳岭遇上的人进行了小聚会。到达江州后,宋江广施人情,因此当地没有人不喜欢宋江。宋江在江州故意不给戴宗贿赂,引得戴宗坐不住亲自来找宋江。 由此宋江得以认识戴宗,一天戴宗与宋江饮酒,恰逢黑旋风李逵在闹事,因此戴宗将黑旋风李逵引荐给了宋江,李逵后来因为输掉了宋江借给他的钱又在赌场闹事,宋江和戴宗出现把事情摆平,三人去浔阳楼喝酒,期间李逵与当地船主人浪里白条张顺出了争执,李逵在水中被张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幸好宋江及时出现拿出张顺兄长张横的书信平息了误会,李逵二人和解。四人在喝酒时,李逵又不慎弄伤卖唱的宋玉娘, 宋江替李逵赔了钱。回到牢房后,宋江就病倒了。过了五七天,宋江病好了,想找好友们喝酒,可惜找不到。一个人闷闷不乐到了浔阳楼,加上酒醉,宋江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在墙上写上了一首诗,却被后来看到的黄文炳理解成反诗。于是蔡九知府便派人抓捕宋江,戴宗建议宋江装发疯。却被黄文炳识破,重刑之下宋江被迫认罪。于是戴宗唯有到梁山找帮手, 结果吴用的假书信计谋被识破,戴宗也因此被捕,在二人行刑将要被处决那天,梁山、揭阳、江州三路人马齐聚,劫走了宋江。二十九人在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宋江决定向黄文炳报仇,薛永推荐了熟知无为军情况的通臂猿侯健,于是宋江得以用计杀了黄文炳一家,并活捉了黄文炳。杀死黄文炳后,三路人马决定起程一起上梁山,途中宋江又收伏了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四位好汉一同上梁山。上梁山后,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为晁盖之后。

水浒传的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 篇6

宋江自己算是被逼上梁山的。身为郓城押司,他为人正义、仗义疏财,一心报效祖国,但怒杀阎婆惜后已然没有在朝廷立足的机会,刺配江州途中在浔阳楼误题反诗,更是让他再无翻身的机会。

个人认为他在浔阳楼大笔挥出“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时是最有英雄气概的时候。宋江很清楚当时奸佞当道,朝廷衰颓腐败急需整治,而他敢用黄巢自比,说自己虽然现在不得意,但将来必有一番作为,足以见他的报国忠义之心。但是,敢写出这样的句子的人,事后却装疯卖傻希望躲避处罚。看破了举世混浊的世道却不敢做出改变,所以他一上梁山就提出招安。

上一篇:项目案例库建设下一篇:机电部岗位责任制l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