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百里长廊”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4-09-28

县“百里长廊”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通用2篇)

县“百里长廊”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1

http:////-找文章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实现县域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号角。____县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新举措---建设305省道沿线百里生态经济文化长廊。

一、“百里长廊”建设的理论依据

2006年,新一届县委、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地方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实施建设305省道百里长廊战略构想。建设“百里长廊”的构想,来源于该县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以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百里山城”计划。当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要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前提,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走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迅速转变思路,以____的生态资源优势经济为切入点,发展近农工业、生态农业……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之路,建设百里长廊。近几年,305省道沿线乡镇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基本上奠定了建设百里长廊的基础。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各乡镇分别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基础,如:蒋家堰的蘑芋系列产品加工,水坪的茶叶、化工企业以及部分乡镇的水电产业等等,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就可以形成一条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产业带,把省道沿线建设成为一二三产业叠加、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绿化美化亮化相辉映的百里长廊,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百里长廊”建设的发展思路

在百里长廊建设中,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项目支持、产业支撑”的思路,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抓好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整治、村庄集镇改造等工作,通过2至3年的努力,使其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带,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以茶叶、魔芋为主的特色产业长廊,一二三产业相配套的经济聚集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打造百里小康长廊;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百里商业长廊;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打造百里工业长廊;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现代农业长廊;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打造百里文化长廊。把百里长廊建设成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在全县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示范工程。

三、“百里长廊”建设的规划措施

百里长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搞好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要处理好总体规划与规划、短期规划与中长期规划、乡镇规划与部门行业规划的关系,做到总规划与子规划相衔接,整体规划与行业规划相配套。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要求,从产业发展、林业绿化、集镇村庄整治、交通路网配套、水利设施、安全饮水、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基层组织等方面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务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抓好示范引导。该县要求:2007年,县里集中建设3公里示范带,沿线6乡镇分别建设1公里示范区,重点抓好改水、改路、改厕、建沼气、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河道疏浚、村庄改造等基础性工作,2008年,整体推进百里长廊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找准结合点。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县里统一部署下,目前,省道沿线6乡镇已经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制订出了发展规划。如:水坪已开始规划自康家岭至前进的“20里商业长廊”,以阎家坝、康家岭、船行寨等蔬菜专业村为中心,建设集蔬菜种植、储藏、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长廊”及以两个牧业公司为中心的“生态食品加工长廊”、以茶叶产业种产销于一体的“生态近农工业长廊”……

加大投入力度。该县按照县委牵头部署、乡镇协调统筹、村级组织落实、部门参与帮扶的思路,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扶贫开发、交通、能源、水利、教育、文化、卫生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投入百里长廊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长廊建设的投入机制,结合“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投资百里长廊建设,鼓励群众、干部投资参与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百里长廊建设的浓厚氛围。

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领导,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的“____县百里长廊建设指挥部”,组

建办公室,由一名常委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百里长廊建设日常工作,并成立了工作专班,进驻村(场)指导开展工作。

县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2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农机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许多事实都证明,他们在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机实用人才队伍现状,近期,***县农机局对全县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实践与探索

***县位于湖南南端,是湖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地处“楚尾粤头”史称“楚粤之孔道”。毗邻广东,靠近港奥,是湖南通向粤港澳的南大门,是湖南粤港经济辐射影响最大,承接“珠三角”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地带。全县辖11镇16乡,有21个民族,总人口559117人,其中农业人口483601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86%,耕地面积386850亩,农业人口平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其中水田255150亩,旱田131700亩.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事部、省人事局,农业部《关于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优三壮二精一”的工作大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县拥有农机实用人才46681人,有专业技术职称44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3人、技术员9人。

(一)转变观念,创设服务农机实用人才良好环境

1、打破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认定,一直是依照八十年代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大量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被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人不可求其备,自当其短而用其长”。在农机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县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界定了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即从事农机、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人才等。

2、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农机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机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等。为了解决农村部分农机实用人才技术发挥的问题,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了“农村信誉贷款”活动,为部分农机生产营销大户和农机实用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了免担保贷款服务。

3、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县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机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县人事、农机、农业、科技等单位开通“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机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2004年,县人事局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手续,免收各种材料费,为农机实用人才办理技术职称16名,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5人。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县农机局千方百计争取了湖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县。今年,又被列为中央部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到目前止,全县购买有补贴的耕整机已达20台,拖拉机28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6台,插秧机4台。为我县农机实用人才的建功立业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二)拓宽渠道,加强农机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为加快农机人才培养,***县农机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机实用人才培训:

一是由各乡镇农机管理站组织人员送县级农机校进行培训;二是县农机校与农机监理站相结合,利用路检路查,查处无牌无证打击“黑车非驾”,督促他们到农机校培训,实行了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一律到县农机校培训后再办理驾驶证的方法;三是县农机校与农机技术推广站相结合,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现场培训方式,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培训,通过现场分析问提、解决问提、不断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年7月县农机校和农机技术推广站的同志,组织收割机手与收割机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城南乡、一六镇农机示范基地进行培训,实行手把手地教农机手操作收割水稻技术,使机手提高了操作技术,同时在新机具推广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四是县农机校与监督管理股相结合,对维修网点、营销农机店、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实行了维修人员一律先培训、办证后方能上岗维修。五是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县农机校根据国办法〔2003〕79号、农业部农科教发〔2004〕32号、财政部财农〔2004〕38号及湘财农〔2005〕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该校实际,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知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有效果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到目前止,“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机实用人才1965人。

(三)激活载体,注重发挥农机实用人才作用[本文属大=秘=书=网=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

1、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近年来,***县结合开展了创评农机经营、管理示范户活动,加大农机实用人才培育力度,也涌现出了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近几年,***县农机局对农机经营户表现突出信誉好的6户农机经营店进行了表彰。并通过会议、信息、报纸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和经验,树立了一批看得见、学得到的先进典型,调动了农机实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科技承包,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机科技人员,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近年来,一六镇农机管理站的技术人员,利用专业技术,承包一六镇的`水稻收割业务,发挥了示范作用,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问题与不足

几年来,***县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擅经营”的科技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来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管理机构人员待遇差,农机工作受影响。乡镇农机管理员承担着全县3000多台农用运输机械,数万台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农机推广、购机补贴及即将开展的燃油补贴等基础工作,工作量大。然而,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太差,每人每年只靠县财政下拨的1000员补贴来维持生计,是目前乡镇“七站八所”待遇最差的一员,影响正常工作,造成了管理人员多次上访,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培育农机实用人才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2、人才管理服务过于宏观。农机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加上普通农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网络、分类、动态”管理等形式,但也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

3、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农机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科技人员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相当少,绝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虽然在实用人才的培育上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文化水平低致使对农机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对于一些高科技人才培训力度仍不够大。

4、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意识,影响着农机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农机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在帮扶中也只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农机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以致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建议与思考

1、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强化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对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存在的一些困难,有关部门要及时加以解决,使他们一心扑在农机事业上。二是要成立农机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县、乡、二级管理网络,形成政府部门牵头,乡镇、人事、农机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农机管理站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制度管理,制定农机实用人才选拔的规定,实行动态管理,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2、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农机实用人才土生土长,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水平,技术水准,业务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影响着农机实用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提高农机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农机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电教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农机实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机实用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农机实用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完善扶助机制,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机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农机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时帮助农机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机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政府、金融部门的支持。同时,建议建立农机实用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农机实用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互帮互助,逐步形成规模。

上一篇:中班主题小红帽回家教案下一篇:真维斯市场营销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