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2024-09-21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通用8篇)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1

所谓骨干院校就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遴选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该计划旨在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为成为骨干院校,经学校申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我校于20__年_月_日被教育部财政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我校骨干院校建设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及基础平台建设 2、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 3、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同时,我校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的特色体现在以文化为引领,素质为体,专业为用;机制创新,重在特色;重练内功,见精见强。通过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形成“二四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学院队伍建设制度,建立校企合作五个信息沟通基础平台,形成“厚德重技、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成为骨干院校,我校建设的基本思路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校企合作的办学新机制;深化学分治改革,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质核心课程,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三进”为途径,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适应多学期分段式教学;创新服务途径与方式,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2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以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根本,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数字化的校园,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对于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将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中州大学正处于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院校的建设期,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抓手,从网络基础、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多方面为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进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

1 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自1990年首次提出,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22年的发展。数字化校园是指以校园网为背景,在传统校园网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并在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灵活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建设开放式共享性资源平台与多媒体资源库,最终构造起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大学,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包括3个层面:基础网络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业务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包括教学应用、科研应用、管理应用等。2011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了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中高职院校占总数的近1/3。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起点高,发展迅速,绝大多数已经建立或者正在计划建立覆盖全校的统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已经涵盖到教学(占98.0%)、科研(占84.4%)、管理(占95.3%)等学校主要业务上。教育管理信息化正处于进一步完善“单个应用”,并同时向“数据互通”的阶段过渡。

2 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引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带动、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省内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2011年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报的通知》,拟建设10所左右省级骨干高职院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申报评审中中州大学以总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申报成功,评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部分的工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0年,以中州大学为首建立了郑州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以职教集团作为校企高度融合的平台,整合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和企业技术服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2012年初学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奠基,近期将建设实验、实训区,主要包括信息实训组团(软件学院)、工程实训组团、化工实训组团等和特殊教育培训区等项目,必将乘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东风,带动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 中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状况

3.1 校园网络基础及应用平台建设

1998年,中州大学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目前,校园主干网已覆盖教学、实训及办公区域,主要楼宇使用光纤互联,信息点达6 200个,初步建成了一个标准、稳定、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主干为双核心热备份网络结构,网络层次为“接入-会聚-核心”结构,大大提升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与效能。网络主干已具备万兆传输的扩展能力,现具有教育科研网、联通、移动3条光纤出口链路,刀片服务器、光纤磁盘阵列及各类存储设施约80TB空间,在存储空间上为校园教学资源库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上网链路/负载均衡、DHCP动态地址分配、实名认证、统一安全管理、上网行为监测、P2P流量整形、入侵保护与入侵检测、矩阵信息安全系统等网络信息服务,则为校园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保驾护航。

学校校园网目前除了WWW服务、邮件系统、FTP服务、电子图书期刊外,还提供了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线互动语言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OA办公系统等应用系统和服务。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支撑平台,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日常教学的常用平台和课外学习的有益补充。

其中,由中州大学自行研发的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以应用为核心,以实用为设计原则,借鉴URP资源计划模式,紧密围绕学校的实际需求,整体规划,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和通用的技术规范,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数据库,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与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消灭了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联动,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也使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能有效沟通,为领导者更好地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帮助。

3.2 教学与实训公共设施现代化

3.2.1 多媒体教室现代化

全校164个教室配备了配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接入校园网以满足教学需要。自2008年起逐步应用了网络中控型多媒体教室,有步骤有层次地更新和升级多媒体设备,为一线教师提供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技术环境。学校语音教室也都从传统模拟式语音室升级为数字语音室,配备了数字语言学习平台,信息交互强,适合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自动录播系统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录制、存储带来了便利。

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的增多,也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逐步从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向自动化与智能化结合的网络中控管理模式过渡,一个总控室就能管理60个左右的教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此外,还利用网控型教室配备的高清摄像头能旋转、摄像、录像和连接着校内局域网的特性,逐步推广教室在期末考试无人监考、督导听课、开放教室等方面的应用,将技术带来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到教学和管理中。

3.2.2 一体化实训室与虚拟实验建设

针对多媒体教室与机房相对独立的情况,学校自2009年起陆续建立了近30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网络化教学与实训,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做、以及教师的及时指导都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段内完成,提升了学生技能养成的效率和积极性。

对于学生需要在先进仪器设备上进行的实验实习,引入利用虚拟技术、仿真模拟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发的模拟仿真系统(实践训练平台)来训练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技能,实现实训公共设施数字化。学校重点专业群的虚拟实验室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州大学SCEP校企合作项目、3D虚拟景点导游实验室等等,为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益环境。

在某些专业实训室内还配备了专业的虚拟仿真软件,如化工专业的化工合成氨仿真软件、旅游管理专业的3D虚拟景点导游软件、机电专业的数控仿真软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仿真软件等等,这些虚拟仿真软件与实际岗位环境接近或一致,模拟岗位工作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走出校门前就能得到培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虚拟仿真软件以其沉浸感和交互性大大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并且减少了学校的实验器材和损耗。

3.3 未来建设目标及重点工作

3.3.1 建设目标

以统一规划、软硬并重,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化环境为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逐步完善以“一个基础平台+一个门户网站+N个应用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的校园,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活动创建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运行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3.3.2 重点工作

(1)以西校区建设为契机,建设万兆校园主干网,逐步将IPV4过渡到IPV6协议下,完善无线网络的布局,实现各校区间的高速互联和统一管理;建设校园数据中心与硬件设施,采用服务器群云计算新技术,提升整个校园网的数据吞吐量及处理能力;实现海量信息处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使分布各处的资源库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

(2)进一步通过建设、完善和整合相关的应用信息系统,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学水平。借助统一的教学信息管理网站,实现精品课程、实训基地、特色专业、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发布,帮助管理者和监管者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检查和评价。

(3)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亟待加强和完善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构建一个具备学习平台—课堂视频—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实验环境的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提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数字化学习服务,逐步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逐步建立多个专业的虚拟实验室,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完善公共课程及重点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建设,优化整合10个重点建设专业群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与集中管理,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5)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建设一定规模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VOD点播系统,实现4A级的视/音频点播。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完成学校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及合作企业职工培训课程,同时为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供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技术支持服务和保障。

4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保障措施

要保证数字化校园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相关的制度、队伍、资金等保障措施,否则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会遭遇很多非技术性的问题而停滞、延误。

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学校领导如果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质和信息化管理理念,将信息化建设做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政策,将极大加快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使学校教育信息化之路越走越宽。

制度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相关的制度必须得到完善和执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人才队伍参与建设、维护和管理。大力加强“人才工程”建设,通过引入有信息化建设经验,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技术人员,对现有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广大教师持续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把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充实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资金保障方面,按照统一规划、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地方财政、合作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的专项资金,切实保障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保证建设项目的如期顺利进行。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部门的自我监督和约束,严格执行建设方案,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符合财务制度,避免国家财产资金受到损失,才能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5 结语

通过高水平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构建集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环境,积极推进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努力提高高职教育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骨干高职院校,不仅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更能圆满地完成高职院校的特殊使命。

参考文献

[1]专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12).

[2]周芬芳.宋恩光以数字化校园建设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中州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5).

[3]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4]张伟,朱平.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5]张晞,徐相林.析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对策[J].职大学报,2011(5).

黑龙江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篇3

摘 要:黑龙江省骨干高职院校是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模范,在全省职业院校的建设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首期骨干院校的建设单位”之一,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用实践诠释了骨干院校建设的艰辛历程与成长路径。

关键词:骨干 高职院校 研究

课 题: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GZC1211058,登记号为1026)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基础与研究背景

“十二五”以来,黑龙江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及省《纲要》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出台了加快体制机制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社会的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立项的建设院校,在建设中,特别是在管理内涵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二、研究的意义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整体改革与骨干院校建设研究项目的启动,标志着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其意义体现在:

一是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高教强省战略的落实,满足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有利于推进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进程,促进“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省综合实力。

三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省职业教育事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有利于推进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整体改革的步伐,促进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的转变,办学模式的创新,办学特色的凸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三、研究的现状

在进行此项研究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已积淀了较雄厚的基础,做了扎实的基础性的工作。如2010年完成的“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黑龙江省独立设置高职学院师资素质的研究》、2009年完成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等项目已经充分说明了学院的内涵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时,学院在坚持不断地教学改革中又提炼出了服务垦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体实现了基本目标,但距离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示范院校或骨干院校实际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归纳起来存在着以下差距。

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生产性实训环节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存在较大难度,真实的实训环境和实训消耗材料的缺乏是影响真实性的关键,与此同时,各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中虽然已经取得部分成绩,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如何使企业主动全面地介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则需要学校及企业进一步探索出双方实现互惠的实习实训长效机制。

(2)虽然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开发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距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还有差距。主要问题集中在合作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难以全部解决学生专业对口问题,导致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

(3)虽然实践教学是加强了,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实训基地建设要取得长足进步,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建设思路,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4)虽然我们在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是,这仅仅是刚刚起步,还要做艰辛的努力,尤其在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2.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职业教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队伍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1)在“双师素质” 教师的培养中,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存在着长期系统培训与教学任务相冲突的矛盾。

(2)从企业聘请的专业带头人的现状看,由于他们都是企业核心技术骨干,承担的企业任务较重,真正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面并不大。

(3)在兼职教师聘请上,我们无法按照预期聘请一线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兼职教师的聘请、考核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引导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长效互惠共赢机制,进一步改革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4.专业建设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开发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步伐还需要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

5.社会服务水平与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国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加强内涵建设,迅速提升实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建设,直接服务于企业科技与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科研开发水平。

四、研究的内容

2011年6月,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8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校建设单位。多年来学院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学院正在省教育厅和省农垦总局的领导下,按照骨干高职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具有鲜明北大荒特色、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为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黑龙江垦区城乡一体化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服务,也为满足垦区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及现代农业服务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服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是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二是要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四是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七是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八是完善保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我们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抓紧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健全校企齐抓共管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黑龙江省及垦区各行业企业输送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人才,为加快黑龙江省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提高的步伐做出积极的贡献。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4

专家验收组首先对材料进行查阅、随后实地参观实训基地,听取讲解员现场汇报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使用情况、培训成果等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实地参观结束后,举行现场验收反馈会。

预验收反馈会议由水利厅人事处副处长马雪娟主持,会议议程包括骨干成果视频展示、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专家组讨论及评议形成预验收意见、专家组与骨干办反馈意见等内容。

会上,刘中奇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今天验收组的各位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希望他们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对学院的验收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一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是对学院验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情况和问题,要勇于“揭短、亮丑”,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为学院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院进一步做好整改和提高工作。

专家组反馈整体意见主要包括:第一,一定要高度重视资金,合理合规地使用和管理建设资金,注意资金的使用比例要,通过查漏补缺,完善支撑材料;第二,项目总结报告部分内容需进一步归纳提炼,梳理逻辑,挖掘特色亮点,针对一些表述过于太大太全的地方,需进行修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内容,提升建设成效和总结;第三,所有材料中涉及到的数据要做到一致,总结中的用词用句概念和表述要更准确和清晰;第四,考察中,时间节点控制得还比较合适,但跟随及拍照人员需调整。讲解人员还需进一步优化,应注意讲解线路的安排和内容,控制语速和音量,还要注意专家的状态,要跟随专家的关注点,与之有交流。第五,要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第三方评价;第六,巩固梳理,落地建设成果等,以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就如何按质按量地完成骨干校建设工作,刘延明院长表态发言,他要求,一是汇总并逐条分析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研究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二是建立责任制,按照整改方案,逐条落实、整改到位;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保障各项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5

2012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计划”骨干高职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2]18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深圳市教育局、财政委员会:

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以下简称《立项通知》)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2012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学校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建设期为3年。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有关地方教育行政、财政部门要会同建设学校举办方,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以下简称《实施通知》)和《立项通知》的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兑现申报承诺,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支持投入,引导建设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保证2020年以前建设学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

建设学校要制定明确、可行的项目建设阶段目标,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实施通知》和《立项通知》提出的建设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建设目标得以实现。要严格遵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建设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内涵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专职人员引进。

二、有关地方教育行政、财政部门接到本通知后,应根据2012年度中央财政确定支持的项目资金预算控制数,会同建设学校及其举办方调整建设方案和项目预算,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切实履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对建设学校所承诺的政策及资金支持责任。省级教育行政、财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对建设学校修订后的建设方案和项目预算进行论证(专家组应由教育、财政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通过论证后,建设学校按照调整后的建设方案和资金预算,填写《“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学校项目建设任务书》(见《立项通知》,以下简称《任务书》)。

三、建设学校的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须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复后,方可正式启动建设工作。批复后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将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栏予以公布。

建设学校请务必于2012年7月15日前,将新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各一式3份)及电子文稿一并报(发)送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邮编:10081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转,电话/传真010-66096232,电子信箱:sfgz@moe.edu.cn)。

四、有关地方教育行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学校项目实施进度的检查,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反馈给教育部和财政部。我们将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项目实施情况逐年考核、适时调整,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将取消其立项资格、终止支持。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6

2012年8月1日至8月28日期间,学院安排,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一丝新奇和兴奋赴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参加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为期28天的学习内容包括了:宠物美容、呼吸麻醉机与心电监护仪的临床使用、动物外科手术、内窥镜的使用、职教理论与课程开发讲座、B超的使用、X光机的诊断原理及使用、临床化验设备的使用、临床疾病防治讲座等内容。我们亲眼目睹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精彩的课,真是无比的荣幸和自豪,虽说是在外科手术中站得很累,每天长时间的上课坐得很累,但尽情感受着职业教育中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看到东西部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差异,知道了解了我们以后的方向,还是觉得收获多多。

培训学校山东畜牧兽医职院的概况: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畜牧机电技术、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兽药生产与营销、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水产养殖与饲料、饲料质量检测与管理、畜产品加工、畜牧业经济贸易等专业。建有各专业学科实验实训室120多个;建有动物医院、动物疾病检测中心、饲料厂、GMP标准兽药厂、畜产食品加工实训工场和畜牧科技示范园等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达到了有专业就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水平。

说老实话,我是带着满脸的期盼,满腹的虔诚去的。说期盼是想去听听专家们的点评及讲座,说虔诚是因为我去不但代表着自己,还代表着我校畜牧教研组教师的热诚。可是眼界开了,见识到了!我不知到会的老师们有没有我这种感觉。

思考之一:怎样才能做好一名职业教育教师? 思考之二:怎样才能上好职业教育课? 思考之三:我们到底应该从名师身上学些什么?

“终身学习”不但适用于学生,我觉得更适用于我们老师,在教育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也要和教育一同进步,每一次的困惑与徘徊也同时伴随着我们理性的思考,每一次的肯定与否定之后我们总会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一、此次培训采用的方式多半是实训的亲自动手操作,更能加深体会,职教课程的开发也让我从中受益,有不同教学方法的促进与交流,在活动的形式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本次培训前七天是培训宠物美容,主要是实际动手操作,学习了泰迪、贵宾、比熊等犬的美容方法;接着又是为期四天的外科手术,主要开了宠物常见的外科手术培训,还做了全国技能外科手术比赛的项目,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为以后培训学生比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请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企业行业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新技术、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习了B超与呼吸麻醉机的使用。

3、本次培训还听了为期四天的宁波职院的职教课程开发团队的讲座,让我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方向。

山东牧院的领导、老师对班级授课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特别是感谢班主任李老师、班长张老师,给予班级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对待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动力。在培训班上,孙玉秀老师、王宝杰老师、刘红芹老师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以现代高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畜牧产业链为主线,深入浅出的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现代畜牧业的各个环节关键技术。他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亲切。

回来的日子里我一直想静下心来思考,但是实在静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的思考,在思考我省我院的畜牧专业与其他地区的区别,如何发展?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到达外面先进的实习实训水平,更不能拿来就用。那么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充分的找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教学特色,然后再选择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创新,以期望自己在课堂教学的领域里有所开拓,有所成就!这应该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也从别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他们对教学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我也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得到教学研究和培训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以便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会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素质,坚定不移地从事高职教育事业。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们熟悉了高职教育理论,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了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

通过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学习了宠物美容、呼吸麻醉机与心电监护仪的临床使用、动物外科手术、内窥镜的使用、职教理论与课程

开发讲座、B超的使用、X光机的诊断原理及使用、临床化验设备的使用、临床疾病防治讲座。通过学习,深化了专业知识、开拓了专业视野、更新了观念。聆听了专家教授学者的精彩讲座后,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通过企业实践,参观了宠物医院,我们熟悉了现代宠物医院的走向、一些新技能,以及了解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营模式,业务开展情况。培训班组织安排了学员交流,每一次的研讨,都使学员们不同的观点得到抒发。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学员们一同交流和探讨,使自己能博采众长、拓宽了学习的视野。这次培训,对于我们学员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通过此次培训学习,能我们看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让我们更加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能让我们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又激发了我们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我们以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改变思想观念,提高了我们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提高了学习技能积极性,对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创新能力,对学生培养目标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虽然培训班短暂而又充实的28天即将结束,但学习生涯无止境。我们不会忘记各位领导、专家对学员们所寄予的殷切期望,我们将努力掌握现代畜牧兽医专业的前言知识、技能、工艺和方法。争当一名教学理念新、奉献精神强、师德高尚、有精湛专业技能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我相信经过此次培训的锻造和洗礼,每位学员都会自觉地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7

1 骨干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概述

1.1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 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型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作为培养职业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 是当前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2009年,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200余所合计招生313万人, 占普通高校招生的49%, 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来源。2010年, 为深化教育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全国100所高等职业院校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榜上有名, 属第二批开展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 加强学校基础建设;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紧跟社会发展要求的步伐;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 进行校企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骨干高职院校, 具有特色明显、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等鲜明特点。

1.2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发展现状

信息检索从广义上来说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存储以便用户根据需要查找信息的过程。狭义的信息检索是指从巨大的信息资源中通过检索工具或系统查找出用户需要的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课程是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基础上顺应当前信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发展起来的。我国教育部门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强调要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的专业课程, 提高高等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我国高等教育对高校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也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 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 还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科目, 还是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信息检索课程在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的基础上已经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达成了共识。各高职院校尤其是骨干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信息检索课的相关探索和基础建设, 信息检索课程的理念已经在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学校已经开始探寻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图书馆的建设和利用已经在高职院校普及。但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还存在许多问题。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普及率不高。即使在少部分有开设的学校, 因为学制有限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等原因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学生信息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投入力度不够,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当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开设进程缓慢, 主要是因为:领导认识不够, 没有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对图书馆投入不够, 开课条件跟不上;缺乏有能力、高素质馆员等。

1.3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给信息检索课程带来的影响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项目, 有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这是学院建设的一个大好机遇。推进学院信息化建设也是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过吸纳社会资金, 加大投入,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利用资源, 建立教学资源库等多种途径, 推动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投入机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我们的信息检索课程提供了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保证。同时,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也给我们的信息检索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信息检索课程与社会需求和人才的信息素养紧密结合, 结合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

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知识, 深化和完善技术水平和体系的重要途径。信息检索课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让学生熟练地利用各种数据库或网络等各种信息源, 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文献、数据、事实资料。信息检索一般包括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发展迅速, 给信息检索课程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冲击。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建设的发展给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2.1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平台设计

当前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是基于当前普遍运用的数据库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展开的, 我们是以图书馆的资源为基本的教学资源。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藏书、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和中国学术文献总库 (CNKI) 、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网络学术资源等电子资源。根据学院新生入学时对信息检索能力和知识的调查了解发现, 新入学的学生中有90%以上的人并不了解图书馆信息检索功能该如何使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宣传后, 能熟悉使用各种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的人也不超过50%。因此, 在课程设计中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十分重要。

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资源要在图书馆的主导下, 以图书馆业务骨干为主导, 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原则来进行有效整合。学院更应该在国家项目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机遇下,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增加图书馆的馆藏, 引进和更新多媒体设备, 打破传统的黑板板书式的理论教学模式, 完善和建设电子阅览室, 购买当前较为成熟的与专业设置相关的数据库系统方便学生的使用,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制作符合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课件, 以图书馆为基本平台加强网络信息检索在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应用。此外, 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本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 如特色专业数据库的建设。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设备的更新和完善, 建立起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平台, 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和提高自身信息检索能力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

2.2 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计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的课程,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 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在当前网络迅速发展的情形下, 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设计也受到冲击。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环境, 也对我们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内容带来了新的设计要求。传统的以纸质文字材料为基础的馆藏资源利用课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网络和数据库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新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也必须围绕这一变化来进行。同时, 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内容还必须充分结合学院的教学目标展开, 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 因此, 课程内容设计应该从初级阶段的信息查询与利用开始,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意识后, 再结合各专业内容具体设计。

作为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部分, 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和搜索引擎检索五个方面。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信息检索能力、培养信息检索意识的基础, 主要是根据文献和计算机两种主要工具的技术应用展开的, 同时还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文献检索作为传统的检索方式, 在当前文献资料还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 仍然不能放弃, 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步入社会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数据库检索包括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电子图书馆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如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网络信息检索主要是指应用互联网进行事实和数据的信息检索和收集。搜索引擎在我们的日常应用中十分普遍, 如Google和百度搜索, 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搜索引擎为职业发展和应用服务也是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计应该考虑的重点。

2.3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平台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好后, 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针对当前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建设不够健全的现实, 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才能促进信息检索课程的有序健康发展。从目前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发展的现状来看, 教学方法要坚持按完善和改革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进行。

首先, 传统的讲授方法不能完全放弃, 必须进行有效的完善。信息检索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本技能课, 但信息检索理论对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对没有基础的高职院校新生。在开始实践之前, 应该给学生进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以及检索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原理进行普及, 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举一反三, 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 如何根据信息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检索方法和工具, 如何结合检索工具输入要检索的信息的关键词等。但是, 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检索课程又不能以理论讲授为主, 传统的理论讲授只能在信息检索课程中占少部分。

其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理念, 创新和改革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立足实践,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方法设计,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 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如在对人力资源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时, 以某企业人力资源部要求制定新的工资制度为案例, 让学生掌握从基本薪酬等级设定原则到同行业基本工资水平等一系列信息的搜集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的检索信息能力。在采用问题教学方法的时候,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文章结构布置以及文章构思等进行真实有效的信息检索思考, 让学生在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

3 加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促进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的发展

鉴于我馆信息检索课程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在国家大力推进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大好环境下, 我们应借此机会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推进信息检索课程的快速发展, 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首先, 要推进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图书馆作为信息检索课程开展的重要依托, 多媒体设备作为现代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 包括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在内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作为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资源支持, 都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力度。现阶段,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把图书馆的发展计划纳入本校发展规划, 经费在增加, 新的图书馆信息大楼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针对图书馆现有的各种资源和设备配备有限, 学校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自动化建设等方面给图书馆以大力支持。加之之前信息检索课程发展缓慢, 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引进对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其次, 要加强信息检索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的关键。而当前学校的信息检索教师基本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 缺乏有能力, 高素质的馆员, 整体质量不高。加之近年来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 信息检索的手段和辅助工具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原本的教师知识体系和设计理念都要进行更新。学校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等。通过对现有教师进行有效培训, 或引进专业信息检索课程教师, 建设起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能和理论的教师队伍。

再次, 结合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特色, 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 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要树立应用性的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结合学院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将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与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和信息检索课程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仍然是问题和机遇并存。当前图书馆的信息课程设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教学平台、内容和方法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促进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信息检索课程设计的协同发展,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有骏.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5

[2]马海群.21世纪创新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3]魏力更.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设计与实践.大庆社会科学, 2006年03期

[4]黄健.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01期

[5]李彦华.新形势下的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24期

[6]李霞.信息检索课程现代教学方法试析.新世纪图书馆, 2008年06期

骨干院校建设心得 篇8

摘要:骨干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管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从骨干校建设的启动、组织建设、机制设计等方面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实现矩阵式组织的高效运作,从而高质量完成骨干校建设的具体指标。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理论应用研究——以骨干校建设为例》(编号:ky201531),主持人:徐江城。

关键词:项目管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5

项目是指一个建设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它资源的约束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立性的、一次性的工作[1]。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独特的性质、特定的委托人、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项目实施的一次性、周期的确定性、结果的不可逆转性七大特征[2]。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具备了项目的七大特征,同时具备其独有的特征。

2010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在2016年的国家验收中获评“优秀”[3],这得益于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具有三层含义[4]:第一,项目是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任务要满足一定的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和要求。项目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对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是综合利用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于项目活动之中以满足项目的需求。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及知识领域,包括目标的实现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如全局管理、时间、人力资源、成本、沟通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的规范管理。

项目管理工作可分为五个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尾,在某个方面行动的成败会影响到其它方面。项目管理的过程组不是分开的、一次性的活动,他们是相互重叠的活动,只不过在不同的项目阶段上发生的水平不同,同时项目过程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是跨阶段的。

二、骨干校建设项目特点及难点分析

骨干校建设项目虽具有项目的特征,但其既定目标可以看作是从学校短期综合改革发展规划中重点抽取出来的一个目标集合,而又具备其独有的特点。

(一)管理过程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密不可分,使得项目的相对独立性较弱。

骨干校建设项目作为一个非典型项目,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工作或任务,而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集合。这个集合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点”,却没有覆盖各类活动的全部的“面”。

骨干校建设是一个参与人员众多的超大规模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项目直接包含人员达300人以上,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人员、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等。骨干校建设的项目化管理是项目式管理和职能式管理结合的产物,而项目式管理和职能式管理的责权体系是完全不同的。项目管理的责权体系主要集中在相关项目负责人,职能式管理的责权集中在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项目负责人和职能负责人不统一时,权责均衡被打破,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二)项目内部中各子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互有交叉重叠,同时包括并列、包含、递进等多重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骨干校建设是子项目种类繁多且关联密切,有明确目标、时间、经费限制的强约束组合项目。建设项目涵盖7个一级子项目:1个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校企共同体建设)、3个理事会制度下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服装设计专业及专业群、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和3个其他建设项目(“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及功能拓展平台建设、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建设),合计2034条建设要点。子项目之间关联紧密,例如,三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含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生创业能力建设等建设项目内容。从资金来源看,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省级财政、杭州市级财政)、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

三、学校骨干校建设项目管理对策与实践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骨干校建设中,必须围绕项目目标以及约束条件进行目标分解和项目组织内进行授权建立目标责任系统,使得项目组织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目标负责,真正做到目标、责任、权力、义务、绩效、利益的统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将骨干校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及控制和项目收尾四个部分。

(一)项目启动阶段:明确任务分工,规范建设程序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启动阶段是开始一个新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成立项目工作小组、任命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建设团队等,建立健全管理高效、运行有效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起以项目为单元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项目启动阶段,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二是开发区、校企共同体企业方、学校三方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办公室和项目工作小组,区、企、校共同组织申报,共同参与建设与实施;三是成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和协调,下达建设任务,落实建设任务书,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和督办;四是骨干校建設实行项目化管理,组建子项目建设小组,组长由项目涉及部门一把手担任,各项目承建部门细化任务,所有项目均责任到人,分工明细,权责清晰,同时所有责任人签订《骨干校项目建设责任书》,具体负责子项目的管理和落实工作。

对应于二级项目的执行层由二级学院、项目所在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部门内力量开展建设,如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总结特色和亮点。只能部门负责涉及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建设内容,制订项目建设标准和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出台或修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按照管理权限对各自项目进行统筹和审核,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实行过程控制的经费管理制,设专人管理经费,负责审核经费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二)项目计划阶段:重视专家引领,完善建设方案

科学的规划是项目成功的前提。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确定项目范围、制定工作计划,形成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管理的常用方法,它被用来归纳和定义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工作分解结构即把一个或几个项目按既定的分解原则,把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工作并分配到每人的日常工作中,指导再也无法分解为止。工作分解结构对項目要素进行的分组,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归纳并定义项目大全局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工作分解结构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控制项目的重要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校建设项目工作小组根据骨干校建设方案、十二五规划,对骨干校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完善学校统筹,专家引领的骨干校计划机制,学校专家委员会、三校战略联盟专家长期指导骨干校建设任务书制定工作。同时通过骨干校专题研讨会系统研讨骨干校建设的重难点工作推进计划。学校将骨干校建设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建设子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子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建设进度、预期目标、建设标准、资源配置和资金预算等。子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将本项目工作分解为更小、更易管理的任务,这些小任务是能够保障完成交付产品的可实施的详细任务。

组织完善学校统筹、专家引领的骨干建设机制。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骨干校建设工作,并将其列为中心工作。每月通过骨干校建设工作例会,及时向上级项目负责人报告工作进度和推进情况,确保骨干校建设质量,同时部署次月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学校专家委员会、三校战略联盟专家长期指导,示范引领骨干校建设工作。通过骨干校专题研讨会系统研讨骨干校建设的重难点工作推进计划,克难攻坚,全面推进骨干校建设工作。在系统综合的组织保障下,骨干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得到了全面落实。

(三)项目执行与控制:明晰建设制度,跟进建设进度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跟踪与控制项目,监控和评估项目偏差,必要时采取纠正行动,确保项目计划的执行,实现建设目标。

在项目执行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明晰项目建设制度,并严格执行,为骨干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高质量完成奠定基础:一方面,管理制度全面清晰。学校制定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工作例会制度》等管理制度(如图1),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建立规范的月度例会制度和专题会议制度,并将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纳入学校教学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各项制度扎实落实。为确保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开展,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安排专人专职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同时,每个月由骨干高职院校创建办公室牵头,以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为主,对照项目监测点进行考核。对未能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完成项目建设的,由学院和项目建设所在部门提出整改方案,规定整改期限和责任人,确保任务完成。

图1. 学校健全骨干校项目建设的各项监控管理制度

为做好跟踪项目建设进程程,确保建设质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做好实时监控,及时把握骨干校建设动态,通过自主研发的“骨干校项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骨干校建设进度。依托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教师的技术力量,专门自主研发“骨干校项目管理平台”(http://ggxgl.hzvtc.edu.cn),用于骨干校建设佐证材料的梳理、存档、审核、自查。骨干校建设共有2034条验收点,通过骨干校项目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佐证材料的完成率、佐证材料审核工作的进度,同时项目负责人、验收办公室可通过平台监测项目建设质量。

(四)项目收尾阶段:深化以查促建,提升学校内涵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全面自查、研讨会,保证骨干校建设质量。自查程序如下:项目负责人准备验收资料;项目工作小组检查各个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给出结论;项目建设佐证材料归档与清查等。骨干校建设期间,学校多次开展骨干校建设中期检查、骨干校建设专题探讨会,通过项目校内自查、校外专家检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反观内照,以查促建,并对各项目建设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确保高质量完成骨干校项目建设任务,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四、总结与思考

高职院校骨干校建设是影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在骨干校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运用项目管理的办法,有效地保障了骨干校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骨干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中有如下启示:

一是准确的项目定义和分解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考虑项目的进展阶段、工作流程和可交付的结果对项目工作进行分解,明确每级项目的作业实践点、建设内容、责任人等关键信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为项目的最终完成奠定基础。

二是权责明确的矩阵式组织是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学校建立起以项目为单元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图2):决策层是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校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专家委员会、三校联盟专家长期指导;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协调项目建设进程,各项目负责人权责明晰,目标清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的格局。

图2. 构建了学校统筹、专家引领的骨干校建设机制

三是有效的项目信息化平台是项目管理成功的技术保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覆盖项目的全部监测点来协同所有参与者的工作,有效克服了传统项目过程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效率低下、跟踪不及时等问题,成为项目的收官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张连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李营欧阳丽揭屿项目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2,100-103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5年验收结果的通知[Z].教职成函[2016]1号

[4]蔡嘉明钟文武安有生节点法项目管理在超大型工程中的BIM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6:41,110-112。

上一篇:芬兰留学什么条件下一篇:马的高二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