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2024-07-23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篇1

《变色花》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研修磨课,我有了更多收获和认识:

1、反思整个磨课教学过程,自认为本次课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动手机会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用足用好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扩展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积累科学活动经验。

3、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无穷乐趣。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篇2

一、立足科学教材, 提炼教材德育切入点

1. 利用科学知识的现实载体功能, 对学生进行环保公德教育

科学课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课程。环保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 可结合课程内容将更多环境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载体作用”、“渗透作用”。加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教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让环境教育成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 在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时, 不仅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使人类和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而且引申植物的其他作用 (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 以及保护绿色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在学习《太阳和月球》时, 介绍紫外光、大气污染物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将有关臭氧层遭破坏、大气污染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中。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时, 展示被酸雨伤害的树木图片和盐碱地图片, 渗透环保教育。虽然在以后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 但是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通过平时的渗透, 提高学生的环保公德意识。

2. 挖掘科学知识的积累继承功能, 对学生进行爱国奉献教育

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历史的继承。科学家们在对科学知识的追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勇气与开拓精神, 对新发现、新发明的坚定信念, 以及敢于坚持真理, 为真理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坚强斗志等, 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例如牛顿虽然对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他总是谦虚地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 不过, 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 有幸拾到美丽的贝壳, 而真理的大海, 我还没有发现。”又如, 伽利略利用理想的斜面实验, 证实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还用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坠落得快”这一错误观点。再如, 教材第一册《探索宇宙》的阅读材料:2008年9月25日, 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举世瞩目的盛举, 表明中国正在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启迪与教育。因此, 在科学教育中, 在以科学内容、科学方法为主的前提下, 联系科学史进行德育绝不是强加的“政治任务”, 而是教学教育工作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

3. 运用科学知识的延伸内涵, 对学生进行敬业立志教育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穿插于课文间,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要求深入领会阅读材料的编写意图。阅读材料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知识, 了解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更会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以及其中所蕴藏着的科学家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精神, 带给学生极大的启示和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产生使命感, 留给了学生立志于科学探索研究的广阔空间, 培养学生为国为科学而努力工作的态度。

例如, 在教材第一册《探索宇宙》中的两个阅读材料———《哥白尼和日心说》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以科学家哥白尼不怕封建教会的专制独裁, 敢于提出正确的论断, 推翻了基督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 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的事例, 说明了立志目标和个人信仰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立志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坚韧不拔的意志。第二个阅读材料还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永无止境, 以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二、借助实践活动, 关注活动德育细节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德育教育忌空洞说教, 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育是教一个人的道德习惯, 一个人有没有成就, 决定因素往往就是有没有一个好的习惯。科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良好的科学实践习惯, 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中, 使学生感受活动的每个道德细节, 触动学生习以为常的思想情感, 领悟细节德育。

1. 凸现小组活动, 感悟合作德育

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孤岛上, 孑然一身, 我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 我在那里既不能表现道德, 也不能表现罪恶。”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在科学课堂创设更多更切合学生生活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 改变原来过分强调自身利益, 以个人为中心, 忽略集体主义, 忽略与他人的协作与交流的意识, 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改善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学生在一起学习时, 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 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在科学课中设计探究、合作的实践活动, 以活动实践为载体, 将德育与课堂的活动实践结合起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关注实践过程, 落实生活德育

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一项长期工作, 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 不能急功近利, 我们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 从小处着手, 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身感受、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 设想活动的结果;启发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对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理性的思考, 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和公德意识。

例如, 在《生物和非生物》的实践中, 学生为了找到蜗牛, 就把学校厨房旁泥地上的石头翻了个遍, 为了找到蚯蚓又把土翻个底朝天。活动中学生把蚯蚓放入水中看它们会不会游泳, 把蚯蚓折成两段、三段, 看还能不能活;还有的学生用石头把蜗牛的壳敲碎, 看看里面究竟是怎样的……实验结束后, 有学生把实验用过的蚯蚓和蜗牛随便乱丢。当然学生的探究热情无可厚非, 但这些行为与“爱护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是相违背的。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从小做起”。在活动的细节中, 关注隐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内涵, 全面兼顾, 灵活选择, 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不良的倾向时, 恰到好处地选择时机渗透德育, 使实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如, 在学生完成《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实验之后, 我看到废料桶里有过多的实验材料——棉花、猪肉汁、面包, 说明做实验时学生浪费了很多实验材料。平时的班会课上, 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爱惜劳动果实、勤俭节约的教育, 但在科学课上, 学生却丝毫没有节约实验材料的习惯, 如在实验结束后, 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食盐、米等实验用品都看成“废物”, 扔进废料桶。针对这种现象, 我教导学生实验时要“经济”一点, 不要用太多的实验材料, 只要能看到实验现象并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在做《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节约实验材料, 并在以后的实验中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3. 拓展实践功能, 内化德育教育

充分利用科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根据课本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例如, 通过教学有关水、空气、动物、植物、地球和宇宙等知识, 让学生感知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通过指导学生做各种观察记录, 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永恒变化着, 并且变化是有条件的, 使学生对浅显的唯物辩证思想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观察, 向学生揭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通过利用桂花叶制作树叶书签、制作学具、实地考察等活动, 认识家乡, 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利用废旧品制作学具, 增强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识。把德育和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紧扣学生认知, 找寻德育智育结合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随着诗的因素。”真正的德育和真正的科学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在科学的教学中, 让严谨的科学知识、抽象的概念用诗意的语言, 形象、巧妙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理解, 在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知识提取中, 留给学生一个亮丽的启迪, 一个海阔天空的遐想。在知识的理解中, 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找到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切入点。珍视与学生的每一次有效的结合, 把握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 并捕捉它, 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资源。

1. 联系科学课本, 设计德育教育情境

我们在对某些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讲授中, 传递某种道理, 寄寓某种思想, 渗透某种观念。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 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因素。抓住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 使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 在上《时间的测量》时, 我用《匆匆》这篇文章作为导言, 让学生感受时间, 在优美的朗诵中体验时间的宝贵, 体现生命的价值, 珍惜生命的意义。在讲到时间的时刻和时间间隔时, 安排学生说出自己每天大约几时起床, 穿衣、刷牙、吃早餐、到校大约是几点, 计算它们的间隔有多长, 养成不浪费宝贵时间的良好习惯。我就是这样见缝插针, 利用教材提供的教育素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头脑, 让学生在学科学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

2. 依托科学课本, 设计德育教育问题

从知识论的观点来看, 个体经验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不具普遍性的。只有把科学的知识融入个体经验, 才真正能对个人的德性生成发生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去建构他的道德生活。我依托科学课本知识设计教育问题,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使科学知识进入个体经验的结构, 启迪学生的德育构建。

例如, 学习《植物》时, 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我们用的纸张是用木材制造的, 谁知道一棵十米高的树大约能生产多少张纸?谁能够告诉我长成十米高的树要多少年?你一天要用多少张纸?全校一天要用多少纸?一棵这样的树能用多长时间?你看到这些数据有什么感想?随着问题的深入, 学生的情感、意识及各种价值观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点燃了内心深处美丽的思想火花, 唤醒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良知, 并自发地投入到思考和行动中。

3. 延伸科学课本、设计德育教育作业

科学课本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学科化的知识, 完整和全面的道德生活经验蕴藏在科学知识的背后, 我们延伸科学知识, 努力重构符合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景, 让学生从多种形态、较为完整的生活经验中去真正领悟生活, 体验生活中的道德。因此, 布置以科学知识为载体, 富含道德素养的作业, 让学生完成对道德的自我建构。

例如, 在学习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之后, 针对课文的知识内容, 布置学生写一篇《假如我是……》 (珍稀动物或植物) , 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个性, 提出自己对人类活动等的看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及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学了《地球》之后, 布置学生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 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并树立环保意识。

总之, 德育教育是学生自我的教育, 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 并不是靠教师传授和灌输完成的, 而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教育的结果。任何外在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内部活动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 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 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在依托课本, 挖掘课本内涵, 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德育情境的同时, 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 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生活得到充实, 情感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课程标准研制组.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3]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编写组.科学 (7~9年级) 教学资源 (上)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11.

《变色花》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3

教学准备:涂有酸或碱的白色纸花、未涂酸碱溶液的白色纸花、喷雾水壶、紫甘蓝(切成丝状)、厚透明塑料保鲜袋、毛笔、烧杯、试管、试管架、滴管、PH试纸、白醋、苹果汁、盐水、自来水、洗衣粉水、肥皂水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课前三分钟素质训练

1、训练主题:科学故事大家讲,科学知识共分享。

2、学生抽签讲科学故事。

评析:课前通过抽签的方式请学生讲科学故事,有一个凝神的作用,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听科学故事,积累了科学知识,走上台讲故事,锻炼了表达能力,故事中的人物,提升了科学精神。

(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导入情境:刚才的科学故事讲的非常精彩,老师想送她一件小小的礼物,(出示一朵纸做的白花)大家对这件礼物有何评价?2、学生评价:感觉这朵花的颜色太单调了。3、魔术展示:拿起喷壶,往一朵纸花上喷紫甘蓝汁,(学生惊奇)看到了什么?4、引导质疑:为什么白花能变成“红花绿叶”呢?学生猜想,有同学说可能与这瓶神秘的液体有关,你们想亲手做一瓶这样神奇的液体吗?

评析:小学科学永远姓“小”,这时刻提醒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游戏、魔术、猜谜等都是很好的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既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

(二)制作——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1、介绍蔬菜紫甘蓝。(贴出紫甘蓝汁)2、视频示范制作过程。学生复述并分析强化其中的注意点。(选料、水温、时间)3、学生领取材料制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评析:许多的公开课中省略了这个制作指示剂的过程,将紫甘蓝指示剂拿来就用,架空了学生的知情权,现场的制作,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的热情和操作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孩子的手指尖上流露出来的!从具体的操作中也更容易发现并质疑问题。

(三)探密——解开花变色的奥秘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看看试管里面有哪些液体?(生说)2、出示实验要求。谁来按要求尝试一下,其他同学评价。3、学生实验、记录,教师巡视。4、实验汇报:大家表现都很好,说说你们的实验现象。(整理板书)5、教师总结:像苹果汁这样,能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肥皂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称为酸碱指示剂。6、揭开谜底:现在,谁能来解开花变色的奥秘?上讲台证实。(生演示:先在花上涂了酸性物质,再在叶上涂了碱性物质,最后喷了紫蓝汁,很快出现了“红花绿叶”的现象。)7、活学活用:那你们能把“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吗?思考后让学生试一试。

评析:从实验要求到实验操作成功与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准实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给学生一个脚手架,实现了实验要求的可视化,从示范中提早发现问题并纠正,给下面的探究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学概念的教学强调事前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更注重概念教学后的反馈和修正。亲自揭开小魔术的谜底,让学生有一种探得真知的成就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变出“绿花红叶”是孩子们的一个创新,知识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得以变通。

(四)阅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酸碱性

1、科学阅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是酸性的,有些物质是碱性的,还有一些物质是中性的,那么,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你知道吗?让我们打开书本37页,仔细阅读,指名交流。2、知识拓展:酸碱指示剂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了解到。介绍并示范使用PH试纸。3、检测身边物体的酸碱性: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液体,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酸碱性。

评析:科学阅读环节是一个自学书本的环节,在书上圈圈画画培养了良好的自学习惯,纠正了现在抛开书本“闹革命”的误区,自学书本是一项性价比极高的科学教学方法,科学阅读也是我们正要加强的一项措施,不容忽视。

(五)延续——激发继续研究的兴趣

1、生活应用:杜鹃花叶瓣发黄发枯和竹子淋酸雨会大面积死亡的原因。1967年俄亥俄河上的桥倒塌,造成46人死亡。原因为何?你读懂了什么?2、课后延伸:自来水一般呈中性,而森达小学的自来水(地下水)却能是紫甘蓝试剂变绿,这是什么原因?课后可继续研究。

评析:学以致用,课外才是学生探究的真正舞台,我们要搭建起平台,让课堂探究延续到课外,自主的探究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变色花教学设计 篇4

建平县第三小学 耿鹏静

【教材分析】

《变色花》是《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思路】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认识紫甘蓝、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常见的物质中,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还有的是中性物质。还知道有的物质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这样的物质,实验室里称它为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第二部分:学生用紫甘蓝或其他代用品自制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自制指示剂的好坏将决定着下一步检测身边各种物品酸碱性的效果。教科书选用的是紫甘蓝做指示剂,如果当地没有这种蔬菜,可以用紫色的牵牛花代替。做法是:把牵牛花的花冠切碎,放在温水中浸泡,过一段时间,水就变成紫红色了,这是因为花青素从细胞里出来进入水中。如果找不到牵牛花,用紫心萝卜代替也行。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品,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教科书提供了食醋、肥皂水、茶水、自来水、柠檬汁等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身边物品的酸碱性有更加广泛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并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的常见的物质的酸碱性。

3、乐于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的物质。

分组实验准备:紫甘蓝叶片一袋,装有半杯温水的烧杯一个,滴管一支,牙签4根,托盘一个,透明塑料袋,抹布,带标签的一次性塑料杯,滤纸,检测的物品,实验记录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紫甘蓝 师: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是的,紫甘蓝营养丰富,它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着吃,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蔬菜,除此之外,它还是很好的科学实验材料。请看———拿出2只白色的花,分别喷洒紫甘蓝水。

师:猜一猜是什么原因使花变色了呢? 生:猜测。

师:是你们猜测的那样吗?别着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寻找变色花的奥秘。(板书课题:变色花)

2、师:老师给你们每个组都准备了两个字:“酸”和“碱”,请你们把紫甘蓝水用毛笔抹在字的上面,看看有什么变化?

3、师拿一组贴在黑板上。师:这是为什么呢?

二、新授

1、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36页,阅读那一段。

2、汇报自学结果。

师:你了解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3、师:生活中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物质是碱性的?请同学们看书37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学生汇报,一人说一条)

4、师:生活中还有好多物质我们不知道它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额,怎么办? 生:需要检测。

师:要检测它们的酸碱性就要用到酸碱指示剂。

三、自制指示剂

1、师:今天,我们就自己制作紫甘蓝水,用它来检测身边的一些物质吧!

2、出示制作方法,特别强调需要注意的几点。(大屏幕展示)

3、学生自制紫甘蓝水,教师巡视指导制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实验探究,检测身边物体的酸碱性

1、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液体,让我们用自己制作的紫甘蓝水来检测一下它们的酸碱性。

2、师:我们要用滴管把紫甘蓝水放入被检测的液体中,下面老师来讲一下滴管的使用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胶头,排掉空气,放入紫甘蓝汁,慢慢松开胶头,吸入紫甘蓝汁,垂直滴入要被检测的液体,注意:滴管不能碰到液面,否则会污染了滴管影响对其他物品检测。

3、师:为了我们的实验过程更加精确、有效,老师有几点要求: ⑴组长使用滴管,滴入紫甘蓝水试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⑵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出结论,由记录员记录。

4、分组实验

5、交流汇报。(每个小内的记录员,汇报实验报告)师:大家都完成了吗?请xxx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纯净水,盐水,滴入紫甘蓝水后颜色变化很难判断,其实它是一种介与酸性和碱性物质之间的物质,称之为中性物质(板书)。那么像纯牛奶是不是中性物质呢?现在不能简单的下结论,因为紫甘蓝水这种指示剂,只能用来粗略的检测物质的酸碱性,对酸碱性较弱的物品,它就很难检测了,好在指示剂种类很多,课后同学们就可以用PH试纸继续检测。

五、物质酸碱性的改变

1、师:通过刚才学习,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老师有一个疑问,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改变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2、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记录2来操作一下。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师:请同学们看书38页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5、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师:生活中如果我们觉得胃里有酸水,我们就要吃一些什么性的食物,我们就会好一些?

生:碱性物质。

师:这时人们通常会服用碱性物质——胃舒平。

六、总结归纳

1、谈话: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3、总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学习了本节课我们就可以用自己做的指示剂去鉴别酸碱性物质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科学!

不知不觉一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遵守纪律、思维敏捷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真棒!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板书设计:

3、变色花

酸性物质(变红)

紫甘蓝水(酸碱指示剂)

碱性物质(变绿)

中性物质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变色花》一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了解到指示剂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分辨物质的酸碱性。通过研究紫甘蓝的变化,使同学们逐步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对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色花》教案 篇5

陈建平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1.变魔术。

教师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在我的喷壶里装着神奇的水,只要我一喷,这朵花就会变颜色,你猜一猜这朵花会变成什么颜色?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紫甘蓝水),教师表演魔术。(花变成红色,叶变成绿色。)当学生感到很惊奇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变色花的秘密

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做花瓣和叶子的纸上是否做了“手脚”,喷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2、探奥秘。

要想揭开变色花的秘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白醋、碱水和紫甘蓝水。我们一起来看实验要求。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滴紫甘蓝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会说:紫甘蓝水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

教师告诉学生: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那么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你们能够解释花为什么变色吗?(老师在变色花的花朵上涂上了酸性物质,在叶子上涂上了碱性物质,喷的水是紫甘蓝水)

想想你们家里炒菜、做汤用的盐属于哪一类物质呢?学生发表观点后,教师请同学们将紫甘蓝水滴入盐水中五滴,看看盐水是否变红或变绿。教师接着告诉学生: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

类似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实验室里经常用指示剂检验酸和碱,工厂检验产品质量、医院在某些化验中也经常用到它,因为它使用非常方便。

3.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指示剂种类很多,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种ph试纸。我们要用ph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来预测实验报告上这些物质的酸碱性。学生汇报。教师贴图。

Ph试纸颜色的变化可以反应物质酸碱性的强弱。我们一起来看对比卡。Ph<7是酸性物质,颜色的深浅反映酸性的强弱。Ph=7是中性物质 ph>7是碱性物质,颜色的深浅反映碱性的强弱。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填写实验记录。学生汇报贴图。

4、介绍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出示图片资料,学生介绍。

不同的植物对酸碱土壤的喜好也不同。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5、人体的酸碱性。

中国养生院副院长徐新月博士通过对身体体液ph值的测试,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实验研究表明:疾病总是从人体的酸性体质开始的。我们怎样测试自己的体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自己的身体是酸性体质的还是碱性体质的?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测验。要想改变自己的酸性体质我们要吃一些碱性食品。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健康的碱性食品。课件出示。

变色花实验作文 篇6

早晨,变色花是有蓝、绿、粉色的。从高处滴下来的露水落在变色花上,变色花赶快吸收了水分,送到“肚子”里,储存起来。变色花的颜色也鲜艳了一点点,从花朵颜色就能看出,现在它们正在茂盛时期。风一吹来,变色花就跳起舞,树上的也动起来了,给变色花当舞蹈的音乐,变色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叶子的音乐让小虫子陶醉在其中。

吃过早饭,我又来到变色花旁边,摸了摸花蕊,一阵风拂来,花游动起来了,抓痒了我的手心。蝴蝶、蜻蜓也来了,它们在花丛中玩耍。

下午,太阳的光芒照射到了变色花上,变色花“笑”了。太阳的光芒使变色花更有生机了,蜜蜂停到上面,一会儿就飞走了,似乎舍不得财迷。太烫发出的光芒更多了,更多的变色花被阳光照到了,整个花丛里充满了生机,从远处看就像一顶花帽,很漂亮。过了好久,太阳渐渐落了下去,光也渐渐消失了。

傍晚,变色花变颜色了,变成棕、蓝、黄的了。太阳不见了,黑夜来临,变色花显得憔悴。光也消失完了,变色花的生机也渐渐褪去,从高处滴下来的露珠也消失在夜晚里了。

夜晚,这个“小偷”,你偷走了光芒;你偷走了生机,你偷走了露珠。夜晚里,一切事物都睡了。

夜晚,迎来了新的空气,新的一天,新的一切。

小学六年科学教学反思 篇7

篇一:小学六年科学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一学期来,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纵观全册、制定计划

学期初,纵观各册教学内容,虽然是带了几年的老教材(期间也有不少改动),但不能一条老路走下去,根据学校现行条件与学生实际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各册实验计划,力求创新且更具实效。

二、潜心钻研、设计教案

教要成功,备要当选。虽然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各种版本的教案,如果只是简单地“粘贴”后草草地“和盘端进”课堂,可想课堂没有“深入”怎能会有高质量的“浅出”。

教材与教参已经被我读了几遍,但仍然能读出新内容,一遍遍地潜心深入教材后,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到位,对教案的设计也就更加胸有成竹。实话实说,我有两份教案,有一份是备检查用的,另一份是真正为课堂教学准备的,字迹不算工整,多处涂改现象严重,那是我对教材层层深入理解不断完善方案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地在心里与学生对话模拟教学的过程,有了课前的演习,教学流程自然更加顺畅,一些意外基本也能在“意料”之中,能较轻松地化险为夷,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精心准备材料适时提供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课”已经被绝大多数科学教师接受,简言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活动是以材料为载体的。科学课的备课重点不仅在备教材和学生,另一重点还在于备材料,材料准备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学初制订实验计划时就统筹了本学期各册实验教学所需的材料。仪器中配备的有哪些,还有哪些是没有的,哪些实验材料是需要动手制作的,哪些材料需要临时购买的,均做到心中有数。如五年级《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几个单元的许多材料都需要自行解决,有的一课有几组实验,所需实验材料多而杂,课前准备材料上常常要比上课所花的时间多几倍,看到孩子们持久深入有效的探究感觉到几倍的付出很有价值。

四、网络资源优化课堂

把网络资源运用于科学教学中,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五年级《地球的运动》单元和六年级的《宇宙》单元,对于离我们遥不可及的宇宙天体的运动,虽然我们课堂上用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但当庞大的太阳系、银河系,浩瀚的宇宙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多媒体的音像动画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教学效果更佳。有的单元虽然很直观,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比如三年级的观察《凤仙花的一生》,我们的凤仙花已经种下去两个月了,至今还未开花,大概在等到放假后才能开花吧,为了能让学生看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利用了视频展示,效果相当不错。

利用网络资源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我也同样享受着网络资源的优势。备课中遇到了小难题,学生的质疑问难“百度一下”基本可以找到答案,当然受益最多还上我入住的家园“探索博客”“科学视野网”,在那里,博友们无私上传着多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都会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极大的帮助,分享大家辛劳成果的同时,我也会将自己潜心设计的教案、教学中的得失呈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中国共产党同进步。

网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我的专业提高与成长。

五、兴趣小组活动延伸课堂触角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着科学技能与习惯的培养,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

课堂时间紧缩为35分钟后,许多的探究实验课进行了实验后,总结阶段总是那样的匆匆又匆匆,巩固练习的时间几乎没有。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得以巩固应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起到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作用。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对于学习有困难,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科技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的同时,也在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和教具。如饲养蚕、种植凤仙花;制作滴漏与钟摆,自制显微镜等。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得以顺利进行。

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

1、科学教研氛围仍不浓厚,教研活动不能定期开展,需要引导领导、家长的足够重视。

2、每周两节科学课时间时间太紧,只能带领学生勉强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虽然课堂花了许多功夫但不能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导致学生遗忘现象较普遍。

3、实验室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有待加强。开学初尽管对每个班级进行了常规教育,平时教学中也会间隙地渗透常规教育,仍不能完全避免实验桌凳被涂抹乱画现象。

篇二:小学六年科学教学反思

《微小世界》单元反思:本单元学生掌握了一些概念,并且了解到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上,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并和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从而学生也了解到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及观察工具的飞速发展,人类的观察范围不断发展,学生又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感觉微小世界很奇妙,学生很惊讶!激发了学生探索并观察微小世界的兴趣,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效果不错。

《物质的变化》单元反思:本单元的内容较为有趣,学生很有兴趣,特别是一些化学变化,如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色,学生觉得很奇怪,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的兴趣;还有白糖加热物理变化渗杂着化学变化,学生亲眼所见;另外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以及铁生锈,同样是化学变化,但一个非常迅速一个却非常缓慢。学生发现化学变化的确与物理变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学生也明白了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学生学起来非常带劲,其主要原因是动手亲自实验,科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动手,这样学生才会牢记所学知识,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学校如果各种实验材料都具备那就更好了。

《在星空中》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因为这些天文知识毕竟是他们前面似曾听说又不太明白的,因此他们非常愿意学,如果对着天空中的星座再讲课那就更好了。

篇三:小学六年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课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本课我安排了三个主要内容。一是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比较的不同发现。二是猜想辨别各种纸的纤维。三是自制放大镜。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篇8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李玉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动物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比一比:10秒钟的时间看看谁能说出的动物最多。

(动物的种类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种类繁多的动物。板书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2.出示学习目标。

3.说一说: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老师展示的动物。A教师先演示一种:如:“鸽子是空中飞的动物”。B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分别形容:鸽子、鱼、老虎、蜗牛、蚂蚁。4.想一想:你介绍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刚才你们小组找这种动物的时 候方便吗?怎样做可以方便一点呢?(引入到分类这个环节上来)

二、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1.教师把全班同学分分类:男生和女生,长头发的同学和短头发的同 学,今年已经过完生日的同学和没有过生日的同学。

通过分类,发现: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

2.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这9种动物进行分类呢?(先在小组内统一好一个标准,再动手分分看,完成学习卡)3.抽2个小组展示,并说说分类理由。

4.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说分类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由进行板书:按运动方式: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爬(走)的。按生存方式:家养的、野生的。按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类、昆虫、软体动物。按食性:肉食、植食、杂食。5.教师总结。

提出疑问:看黑板上的分类方法,你们感觉到满意吗?为什么?能不能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呢?

三、比较动物的骨骼

(科学家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看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好方法呢?)1.请大家看看老师给出的几个动物的骨骼,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共同的地方:都有脊柱)小结:科学家就是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了两大 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 椎动物。

2.请同学之间相互摸摸我们的后背中间有没有刚才我们看到的脊柱?说说我们人应该分在哪一类动物中? 3.小结: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 重要标准。

4.请大家看书本第78页2个方框的内容。看看科学家根据这一标准把动物分成了哪几类?(完成学习卡。)

四、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

1.同学们把上课前想到的动物再看一看,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不要重复)。

2.你们还有没有没有分完的动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说说还剩下来的是一些什么动物啊?他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估计剩下来的会是:蛇、龟、鳄鱼等爬行动物和青蛙、蟾蜍、娃娃鱼等两栖动物两栖类。特征: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3.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这几种动物的特点,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分类的结果。完善分类的项目。

五、趣味竞猜

规则:共有马、麻雀、青蛙、金鱼、蛇、蜗牛6种动物,请一个学生上台拿着其中的一张,你们可以来提问这位学生,但是他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你们,看谁的提问次数最少而能猜得出的。

六、总结巩固并出示练习。

美国小学生六年教育要花多少钱 篇9

陈婷的孩子JAY9周岁,来自于新移民家庭,底随父母从浙江温州移民到美国,现在他们居住在纽约皇后区。纽约某公立小学学生,9月将升入三年级。在美国上学,到底要花多少钱?

暑期培训和旅游的花销:

1、暑假英数班1150美元。

2、乐高机器人活动900美元。

3、跆拳道班约300美元。

4、游泳约250美元。

5、旅游费用600美元。

随家人自驾游美国东部10天。

6、购置课外书和学习用品0美元。

纽约有许多少儿图书馆,孩子每次借书数量不限,可以续借,课外书籍基本无须购买。

本项总计约3200美元。

一学年的开销:

1、学费。

公立学校义务教育到高中毕业,书本费免费,并提供免费早餐。

2、学杂费500美元。

包括团购课外书的费用和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费用。每季度学校社团都会组织参加看话剧、歌剧、马戏团等,参观植物园、博物馆和学生旅游,每次3~20美元不等。

3、午餐费约500美元。

根据家庭缴税情况,提供免费、半价或全价午餐,全价每人每餐2.25美元。

4、购买新书包、文具等费用约170美元。

书包不用年年换。开学前学校有清单给家长,要求孩子为班级准备一些用品,如纸巾、打印纸、记号笔、胶带纸等。一般一学期50美元以内,不带也没问题。

5、服装费用约500美元。

纽约学校和公共设施全年都会开空调恒温,孩子一般全年都穿T恤衫、短裤。入秋加几件长袖衫、薄外套和长裤,冬天加两件厚外套。

6、准备报的课后培训班。

(1)、周末乐高机器人班1800美元。

(2)、长笛乐器班900美元。

(3)、跆拳道班(每周2次)1600美元。

(4)、游泳班1200美元。

7、课后辅导托管班(每天放学后两小时,收费22美元。内容有乐器、科学、厨艺、朗读、演讲或辅导作业等。此项陈婷暂时未报)。

8、孩子在校期间的交通费。

就近入学,步行上学,无须交通费。

本项总计约7200美元。

小学六年教育支出预算

1、择校费:就近入学0美元。

2、学费学杂费3000美元。

3、教育设施赞助费0美元。

4、午餐、服装等费用6000美元。

5、旅游娱乐等费用约1美元。

6、课余培训费用约35000美元。

本项总计约56000美元

在美国,孩子教育成本远高于其生活开支。

JAY妈妈说,在美国,如果不考虑教育成本的开支,美国温柔的物价水平,让他们觉得养孩子是件轻松的事。周末一家人看场电影;立体电影大人票价12.5美元,儿童9美元,普通电影,大人9.5美元,儿童7美元。带孩子周末逛科技馆。全年亲子套票75美元,两个大人加4个儿童一年中可无数次进出几十个科技馆。

麦当劳儿童开心餐4.15美元,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桶20个球9.5美元;龙虾约20美元/公斤。在家用餐,全家一顿饭10美元可以搞定,20美元鱼虾肉蔬菜水果都齐了。按此标准,JAY一个月的生活费用300~500美元足矣,而暑假两个月,父母为他的培训费用支出就花费了2600美元,是其日常生活支出的3倍多。

JAY妈妈透露,大多数美国家庭,都会有两三个孩子,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往往勒紧腰带过日子。但美国的孩子们平时生活节俭,不爱攀比。平时靠帮父母或邻居做家务赚零花钱,小学生一般每月20美元,初高中学生每月也不会高于50美元。马上要上三年级的JAY,现在开始每周2次帮妈妈倒垃圾拿报纸,赚5美元零花钱。

上培训班花费占教育开支76%:

美国家长也热衷给孩子报课余培训班。属于纽约“白领族”的`JAY妈妈,周末的状态,也如国内许多妈妈一般,陪着儿子奔跑往返培训班的路上。在他们家,仅仅是JAY上培训班要花的费用,就占了他全年教育支出的76%。本文来源太阳城www.sun338.com。但JAY妈妈认为,她给孩子报的课外班,完全是冲着孩子的情商与合作能力去的,JAY的学习压力要比国内同龄孩子小许多。

尽管在美国,孩子的教育支出一直被认为是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之一,JAY上的美国乐高机器人班,5~8人小班制,1节课两小时,收费45美元,在美国学长笛,4人小班制,1节课1小时收费35美元。

纽约儿童一年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0%:

在美国,按照一年7~10万美元的家庭收入,JAY父母应该属白领阶层,JAY一年的教育支出约为7200美元,约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10%。JAY念完小学,父母为他六年的教育支出总计约56000美元。

美国公立大学一般每年学费为5000~30000美元,而私立大学学费每年从50000~80000美元不等。JAY妈妈说,美国孩子到18岁后很多就经济独立了。等JAY上大学时,他们最多每年会帮孩子支付30000~50000美元,如果超过此预算,会考虑让孩子自己贷款,工作后自己偿还。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有趣的方法,观察色彩混合变化,萌发探索的兴趣。

2、激发幼儿借形想象的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知道几种单色混合后,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2、物质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塑封纸、图画纸、抹布、展示板、故事读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故事《变色鸟》

1、出示读本,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白色的小鸟飞在天空中,可能会看到什么呢?”

幼:看到白云、星星、月亮、树、房子等。

2、引导幼儿发现,小鸟吃了不同果子,身上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师:小鸟吃了红颜色的果子,小鸟的羽毛会变成了什么颜色呢?

幼:身上长出了红色的羽毛。

师:小鸟飞啊飞,又看见了什么?)

幼:看到飞机、小狗、蓝天等。

师:它看见了一棵长着黄色果子的树,小鸟肚子饿了,它咕噜咕噜又吃了黄果子,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鸟吃黄果子,咕噜咕噜。

师:小鸟吃了黄颜色的果子,小鸟的羽毛会变成了什么颜色呢?

幼:翅膀变成黄颜色。

(蓝果子重复前面的环节)

师:小鸟吃了红果子、黄果子、蓝果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幼:长出蓝颜色的翅膀。

师:小鸟翅膀除了长出红、黄、蓝色以外,你还看见了什么颜色。

幼:金黄色、褐色、黑色、绿色、紫色。

二、师生共同制作奇妙的画,体验色彩混合变化的有趣。

1、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师:小鸟吃了不同颜色的果子,就变成了一只变色鸟,我们也来玩变色的游戏吧!

2、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准备一张白色的纸张和一张透明的塑封纸,还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

3、教师演示,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压色。

师:现在我们学小鸟吃果子,先吃了红颜色的果子,再吃黄颜色的果子,最后吃蓝颜色的果子。我们把三种颜色的颜料,排成三角形状。然后把塑封纸盖在上面压一压,颜色在小鸟的肚子里咕噜咕噜变色了。

4、通过提问,交代操作常规。

师:刚刚是老师自己一个人玩,现在一组有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可是颜料只有一杯怎么办了?

幼:大家轮流玩。

师:用过的这张塑封纸怎么办了?

幼:透明的塑封纸张压完后,把它放到桶里,不能放桌子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大胆压色。

以儿歌的形式,指导幼儿压色的方法:这边压一压,那边压一压,左边压一压,右边压一压,压出一幅美丽的画。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

幼:想。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在作品中寻找颜色。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颜色吧!,谁找到颜色,起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幼:我找到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紫色、褐色、黑色。

2、鼓励幼儿借形想象。

师:你看到这些画像什么?

幼:像火山、飞机、恐龙、地球、皮球、头发、汽车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既有轻松有趣的外部氛围创设,又有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表达的内部动机激发,三种教学情境的有机融合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次活动的有效性。本次活动以故事《变色鸟》引入活动,借用色彩丰富的图画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利用颜料进行玩色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操作的一项活动,大家在混色过程中探索颜色的千变万化。在压画时,教会幼儿操作要点,但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操作材料,所以个别幼儿不能大胆地大面积涂染。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研组计划下一篇: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养老基地和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