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2024-05-23

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共10篇)

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篇1

无障碍设计标准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6.办公、科研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各级政府办公、各级司法部门、企、事业办公、各类科研、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等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7.商业、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商业和服务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入口及门、普通营业区、自选营业区、水平与垂直交通、饮食厅、游乐用房、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公共厕所、宾馆、饭店、招待所的公共部分与客房部分、总服务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位等相应设施。包括百货商店、综合商场、自选超市、菜市场、餐馆、饮食店、食品店、金融、邮电、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饭店、旅馆、洗浴、美容美发、殡仪馆建筑等。

8.文化、纪念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文化和纪念性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询服务、出纳、目录厅、阅览室、阅读室、展览厅、报告厅、陈列室、视听室、公共厕所、售票处、总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纪念物等建筑。

9.观演、体育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观演和体育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前厅、休息厅、观众席、主席台、贵宾休息室、舞台、后台、排练房、化妆室、训练场地、比赛场地、观众厕所、演员、运动员厕所与浴室、售票处、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剧场、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礼堂、会议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溜冰馆、溜冰场、健身房等建筑。

10.交通、医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交通和医疗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站前广场、人行通路、庭院、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售票、联检通道、候机、车、船及中转区、行李托运、提取、寄存及商业服务区、登机桥、天桥、地道、站台、引桥、到达区、门诊用房、急诊用房、住院病房、疗养用房、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理疗用房、公共厕所、服务台、挂号、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及查询台等。包括空港航站楼、铁路旅客客运站、汽车客运站、地铁客运站、港口客运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其他医疗、休养建筑。

11.学校、园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学校和园林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普通教室、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史地、美术、书法、音乐教室、风雨操场、游泳馆、观展区、表演区、儿童活动区、室内外公共厕所、售票处、服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高等院校、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与中、小学及托幼、培智学校、聋哑和盲人学校、城市广场、公园、街心花园、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游乐园与旅游景点等建筑。

12.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范围

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

13.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

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路的人行道、组团路的人行道、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14.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组团绿地(组团级)、儿童活动场。

15.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16.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规定

大、中型公共建筑大于2.00m,小型公共建筑大于1.50m,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大于2.00m;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大于1.50m;无障碍宿舍建筑大于1.50m。

17.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坡 度 1:20 1:16 1:12 1:10 1:8

最大高度(m)1.5 1.00 0.75 0.60 0.35

水平长度(m)30.00 16.00 9.00 6.00 2.80

18.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规定

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80m,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50m;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大于0.90m;居住建筑走廊大于1.20m;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大于1.50m。

19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自动门,也可采用推拉门、折叠门或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在旋转门一侧应另设残疾人使用的门;轮椅通行门的净宽应:

自动门大于1.00m、推拉门和折叠门大于0.80m、平开门大于0.80m、弹簧门(小力度)大于0.80m;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净宽;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门扇在一只手操纵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20.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电梯门净宽大于0.80m、轿厢深度大于1.40m、轿厢宽度大于1.10m、轿厢正面和侧面设高0.80—0.85m的扶手、轿厢侧面设高0.90—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轿厢正面高0.90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21.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入口 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门扇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通道 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洗手盆 距洗手盆两侧50mm处应设安全抓杆、还应有1.1mx0.8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男厕所 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0.6-0.7m、高1.2m的安全抓杆,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

无障碍厕位 男、女公共厕所应各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厕位面积不小于1.8x1.4m、入口净宽大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安全抓杆 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距墙面40mm、抓杆应安装牢固

22.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设置位置 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及城市的主要路段,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入口 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门扇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面积 大于2.00mX2.00m

洗手盆 距洗手盆两侧50mm处应设安全抓杆、还应有1.1mx0.8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坐便器 高为0.45m,,两侧设高0.70m水平抓杆,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挂衣钩 可设高1.20m的挂衣钩

呼叫按钮 距地面高0.40m—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安全抓杆 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距墙面40mm、抓杆应安装牢固

23.设有观众席和听众席的公共建筑,应设轮椅席位

轮椅席位应设在便于到达和疏散及通道的附近;不得将轮椅席设在公共通道范围内;每个轮椅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10mX0.80m;

轮椅席位的地面应平坦,在边缘处应安装栏杆栏板;在轮椅席上观看演出和比赛的视线不应受到遮挡,但也不应遮挡他人视线;影剧院、礼堂、文化馆等观众席位数在1500以下的宜设2-4个轮椅位、体育馆和游泳馆(场)观众席位数在6000以下的宜设4-6个轮椅位、体育场观众席位数在60000以下的宜设6-10个轮椅位、小型场所和阅览室观众席位在500以下的宜设1-2个轮椅位。

24.设有客房的公共建筑应设无障碍客房,其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客房位置 进出方便,餐厅、购物和康乐设施的公共通道应方便轮椅到达

客房数量

(标准间)100间以下应设2间无障碍客房、400间以下的应设2--4间无障碍客房、400间以上应设3间以上无障碍客房

客房内过道 出口及床前过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床间距不小于1.20m

客房门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卫生间 门扇向外开启,宽度不小于0.80m,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其它要求参照专用厕所标准执行

电器与家具 位置与高度应方便使用,客房及卫生间应设求助呼叫按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B 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

C 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D 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E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

F 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内边线距墙面0.30m。

G 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

3、扶手

1)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

2)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3)坡道、楼梯、台阶的扶手在起点及终点处,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4)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要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面的尺寸应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面的净空为40mm。

5)扶手应选用优质木料或其他较好的材料,扶手必须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篇2

目前,我国残疾人的总数已达6 00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总数为1.13亿,到2025年,老年人将达到3亿,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残疾人将达到1亿。体弱老年人对无障碍建筑环境的需要与残疾人的需要是一样的,此外,每年因灾难、交通事故等因素造成人类的残疾,导致了该群体数量的增加。他们呼唤无障碍,他们需要城市无障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四部委2007年发起在全国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中,长治市也被列为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百城之一,根据创建工作的标准,我们对长治市大街小巷所有道路及建筑物进行了原有无障碍设施的摸底排查,结果发现道路70%以上有无障碍设施但都不规范;建筑物90%以上没有无障碍设施。

鉴于上述状况,我市决定对其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在三年工作实践中,发现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无障碍设计规范”)在应用中存在若干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商榷。

1 需要说明的几个背景关联词

1)无障碍。

顾名思义,是指物质环境没有障碍、信息没有障碍和交流没有障碍。这里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建筑物等应方便残疾人、老年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老年人、坐轮椅者、拄拐杖者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出入口、房间、电梯、厕所、扶手、柜台等的设置可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指: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没有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本文主要对物质环境无障碍展开阐述。

2)无障碍设计。

对上述1)中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进行科学规划,考虑达到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设计,特别是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和谐、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3)无障碍设计规范。

它是一项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在生产活动中,所生产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有无障碍要求的技术法规。

既然是技术法规,是大家要遵守的,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发现旧规范中不合理的地方,探索新的方法加以改进。

2 “无障碍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分析探讨及对策

1)“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公交站台的提示盲道设置长度较短。

“无障碍设计规范”中第4.3.2条规定:“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见图1):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 m~6.00 m。”

笔者在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中发现,此长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公交设施的发展,城市的大发展,公交线路的急剧增加,单位站点内的公交线路容量的增大,城市公交站台的加长,4.00 m~6.00 m提示盲道显得很不合理,比如我市繁华地段公交站台长度是20 m左右,一般能容纳两辆公交车同时进站,如图2所示,提示盲道上盲人要乘坐公交车1很不方便。我认为本条规范应加以修订或将提示盲道长度改为不小于4.00 m或延伸虚线至站台通长。

注:

2)“无障碍设计规范”中,盲文站牌的位置不祥。

“无障碍设计规范”第4.3.2条规定:“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这条规范规定的较为粗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可能每安装一处盲文站牌去征求一下视力残疾者应该安装多高、多宽、距提示盲得多远、安装方位、站牌本身的方向(指盲人面对站牌)等等,这些都应该在规范中加以解决。笔者认为盲文站牌(一般与公交站牌是一体)应设置在公交站台公交车前进方向最前端,站牌盲文正面面对盲人,同时标注距如图2所示中提示盲道距盲文站牌b尺寸。

3)“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居住建筑无障碍设计范围不合理。

“无障碍设计规范”第5.2.1条规定对高层、中高层住宅(7层以上住宅) 无障碍设计范围做了强制性要求,也就是说必须执行;而第5.2.2条规定对设有残疾人住房的多层、低层住宅无障碍设计范围做了一般性要求,也就是说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仅对设有残疾人住房做了规定,不列为强制性执行无障碍设计对象范畴。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针对残疾人,应包括老年人、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而且这些弱势群体多数的经济收入并不高,买得起中高层以上住宅楼房的不多,都居住在6层以下的住宅楼里,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对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也列为强制性执行无障碍设计对象。

4)“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盲人过辨音响设置的位置不祥。

“无障碍设计规范”第6.1.5条规定:“设有红绿灯的路口,宜设盲人过街音响装置。”

我市按照规范在有红绿灯的路口设置了盲人过街音响,见图3,实践中在人行道交通信号灯4和5上安装了过街音响,当ABCD四区信号灯发出信号时,两盲人同时站在A区1两点处所听到的是一样的过街音响通行信号,根本不能分清是应该从A向B行进,还是从A向D行进,盲人在穿行机动车道时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过街音响是生产厂家直接安装的,也不知道安装的是否正确。笔者认为这条规范应进行细化,区分1处两点的过街信号声音或规范1处两点的距离,或者将此条规范修改为:“设有红绿灯的路口,宜设盲人过街辨向音响装置。”另外,对过街音响设施也应该出台规范。

注:1—缘石坡道;2—盲道;3—人行横道;4,5—人行信号灯和过街音响

5)在“无障碍设计规范”中,供残疾人使用的门的宽度存在不合理。

“无障碍设计规范”第7.4.4条规定,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表7.4.1规定,其中对平开门的描述是:“平开门的净宽≥0.80”。大家知道,轮椅宽度65 cm,应该说最小80 cm足够了,实践中,坐轮椅者在有正常人帮助下出入80 cm的门时,还得小心对齐才能直进直出。坐轮椅者本身已经很不方便了,自己出入80 cm宽的门就像每次都考驾照,开门或关门经常开关不到位,他们的手很容易被轮椅和门框夹伤,很难直进直出,所以,建议将此条平开门的净宽修改为不小于0.90 m。

6)“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电梯厢内的镜子缺少对材质的要求,安装高度也不合理。

“无障碍设计规范”第7.7.3条规定:“残疾人使用的电梯轿厢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3.3的规定。”表7.3.3中对电梯轿厢无障碍设施与设计镜子安装的描述是“轿厢正面高0.9 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

我们在对电梯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时,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让用户安装镜子,并没有对镜子本身的材质提出要求,验收时,发现有些用户特别是医院电梯厢内安装了玻璃镜子,乘客较多时容易碰碎镜子,造成人员受伤,存在安全隐患,随之我们让其改换成不锈钢镜面,这就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这样做虽然满足了规范的要求,但是在轿厢内乘客较多时,正面的镜子容易被乘客遮挡,影响乘轮椅者出入。

所以,笔者认为:

1)应对“无障碍设计规范”第7.7.3条规定中电梯轿厢内安装的镜子材质加以规范。

2)是否可以考虑调整电梯轿厢内镜子的高度,在轿厢正面顶部设置一道角镜。

3 “无障碍设计规范”缺少部分

1)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应增加无障碍厨房。

尤其在电气设计时应考虑到厨房设备的增加和多样化,像微波炉、烤箱、洗碗机家电设备的空间配置,而且还应增加相应插座的数量。

2)增加无障碍设备的规范。

比如:盲人过街音响等设备及安装规范。

4 建议

在三年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旧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难度比较大,有的建筑物无法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改造,必须现场进行指导。对根本无法改造的建筑物,我们采取制作温馨提示牌等为弱势群体提供指引。

所以,我首先希望专家能把各地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较好的方案汇编成册,供大家参考。

其二,在“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修订时,总结改造中的经验,吸取一些好的做法,纳入到新“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或增加无障碍设施改造篇。

其三,新“无障碍设计规范”在出台前,多征求一下弱势群体的意见,做一些试点,让他们事先亲自体验一下,是否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做到尽可能的完美。

5 结语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合理,将直接影响弱势群体出行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发现“无障碍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规范的质量。

摘要:就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使规范更加完善,同时使设计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无障碍规范,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 篇3

摘 要:无障碍电梯就是要对老年人及残疾人等不方便行动的人的电梯使用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与无障碍设计的理论相结合,最终设计出来的方便以及安全的电梯。本文分析并介绍了无障碍设计理念,与设计规范中对电梯的要求相结合,从而对无障碍电梯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无障碍理念;电梯设计;无障碍电梯设计

以人为本是无障碍设计的核心,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在对和人类相关的各类设备、设施以及公共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等活动能力衰退以及生理伤残残缺者的使用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要配置使生理缺陷和功能衰退者的使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生活装置,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生活环境营造出来。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无障碍电梯的设计,因此本文对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气设计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1 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分析

所谓的无障碍设计是立足于对人类动作反应、意识以及行为的认真的研究,从而能够对为人所用的环境和物的设计进行全面的优化,将使用者感到困难以及困惑的操作界面上的各种障碍清除掉,从而更大的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就是无障碍,“障碍”在无障碍设计中主要包括对生活和通行造成影响的环境障碍、对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影响的能力障碍以及不一定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功能障碍等各项内容[1]。

2 基于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分析

2.1 基于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原则

将环境中的障碍消除掉,使各类人群在使用的时候变得更加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最终的目的。在无障碍电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结合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和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梯设计的科学性。

①安全性:在对电梯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在使安全性得到确保的前提之下,还要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粗心操作或者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各种伤害,因此必须要求合理的电梯空间和尺寸,这样才能够便于轮椅实现灵活的转向。

②适用性: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就是操作的舒适性和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环境、电梯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可以采用多途径将重要的信息展示出来,比如设置超载报警提示、到达层站时出现的颜色提示和语音提示等。除此之外,还要针对特殊人群进行与之相关的特殊设计。比如设计凹形选层按钮,可以方便残疾人省力的按下。

③易用性原则:使用者在无障碍电梯中能够更加简单容易的使用,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人体的视觉特性要求和人体工程学要求排列电气的设计要素;要以信息的重要性程度为依据,将信息依次提供给使用者,比如要明显的分隔电梯的开关按钮和选层按钮,这样就能够确保使用者充分的注意到这一点[2]。

④其他注意事项:一般来说无障碍电梯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设计使用者可以接触到的部分,主要包括电梯轿厢和电梯候机厅,如果电梯属于人、货两用电梯,这时候就需要对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电梯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医疗建筑竖向交通无障碍化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就是设置无障碍电梯,在新的建筑中必须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设置无障碍电梯,最少要具有一台无障碍电梯。在设计无障碍电梯的时候要对辅助功能以及基本功能之间的协调作用进行充分考虑,要确保不会让辅助功能影响到基本功能。同时还要对电梯的加工工艺、材料、结构、色彩以及造型等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2.2 设计无障碍电梯轿厢

结构是物质功能的主要载体,通过结构的诸多集合就能够实现产品的物质功能。一般来说,现在的电梯主要采用方形的电梯轿厢结构,在设计无障碍电梯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合理的轿厢尺寸设计,在设计电梯轿厢各组成部分的时候需要对各部件的按钮的高度、排列方式等各种要素进行充分的考虑,要确保选层按钮和控制按钮具有清晰可见的特点,而且要与墙壁的装饰物区别开来。设计无障碍电梯的轿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启后的电梯门需要保证具有不小于0.8m的净宽,不小于1.4m的轿厢深度,不小于1.1m的宽度。需要在距轿厢底0.80~0.85m的位置设置轿厢正面和侧面的扶手;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带盲文的选层按钮和无障碍选层操作装置;轿厢后壁设置镜面不锈钢;轿厢还要具备清晰的报层音响和显示[3]。

2.3 设计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

任何使用电梯的人都属于电梯候梯厅的设计对象,因此在对电梯候梯厅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要对健全的人进行考虑之外,同时还要对残疾人等身体不方便的人进行充分考虑。设计无障碍电梯的侯梯厅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候梯厅要确保具有大于或等于1.8m的深度,0.9~1.1m的按钮高度。在设计无障碍电梯的时候确保具有0.8m以上候梯厅的入口净宽度,这样轮椅在进入的时候会变得非常方便;要对显示轿厢抵达、层数位置、上下运行方向等的显示与音响进行设置;要将楼层标志安装在每层的电梯口,同时要将提示盲道设置在电梯入口。

3 结语

本文分析并介绍了建筑物中的无障碍电梯设计,对电梯故障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总结,从而能够确保电梯可以将更加安全的服务提供给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不方便行动的人。总之,要在无障碍产品设计中充分地运用人性化的理念,这样就能够将对人的关怀更多地体现出来,确保电梯无障碍化设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闫娜.论无障碍设计在公共环境中的几种具体形态[J].大众文艺, 2012(23).

[2]王一平,张巍.空间设计的“识别无障碍性”研究[J].建筑学报,2010(S1).

关于无障碍设计心得 篇4

我们也计划在基础功能完善之后,做出更系统更有特色的体验。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对信息无障碍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的产品若是忽视信息无障碍优化,将面临法律及舆论双重风险。而且大公司都非常重视无障碍的体验,例如 Facebook 在无障碍模式下会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为用户读出用好友上传的照片有什么内容,这对视障用户是非常友好的。而在中国,信息无障碍方面的立法及规范依然处于早期阶段,企业面临更多的是舆论风险。但是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重视信息无障碍,并已逐步推进其建设。而在 年,由 CAICT(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包括 OPPO 在内的各大厂商制定的通信行业标准《移动终端无障碍技术要求》和《移动终端无障碍测试方法》已经出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社会将会越来越美好,每个人平等共享信息的愿望终将达成。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几个问题总结 篇5

RSS 打印 复制链接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1-10-07 11:43:35 无障碍设计大体包括:坡道、栏杆、入口、门、卫生间、电梯等几个方面,做个小总结。

1、坡道

1)有台阶的建筑物入口无障碍坡道宽度不小于1.2m。室内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为1.0m。主要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m。

2)坡道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少于1.5m。

3)无障碍坡道的坡度在不受场地限制时应为1/12。受场地限制时可以为1/10~1/8。每段坡长不大于9m,每段坡升起的最大高度为0.75m。坡道两侧应设扶手。

4)大型公共建筑,可供两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m。

2、坡道栏杆

1)坡道、台阶及楼梯两侧应该设扶手。2)扶手高度不小于0.85m。

3)扶手起点和重点处延伸应大于或等于0.3m。4)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0.1m。5)台阶从三级起应设扶手。

3、入口

1)无障碍入口是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其室外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2)公共建筑和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置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一般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为1.5m。大型公共建筑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篷,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为2.0m。

4)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为不小于1.2m。大中型公共建筑为1.5m。

4、门

1)供轮椅通行的一般的门,门扇开启的最小净宽为0.8m。2)通过一辆轮椅的检票口、结算口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9m。3)不得采用旋转门。可以采用推拉门、折叠门以及小力度的弹簧门。4)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无障碍卫生间

1)无障碍厕位的门扇应外开,内侧应设关门扶手。2)卫生间室内外高差不应大于15mm。3)公共厕所无障碍男女应各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厕位应设蹲式大便器。4)通道宽度不小于1.5m。或有1.5m的回转半径。

6、公共建筑无障碍电梯

跨越障碍物教学设计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学生人格独立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形成个人的学习方式和锻炼态度。

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合作中获取跨栏跑知识,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跨越障碍游戏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跨跃活动。

2、使学生初步掌握跨跃的正确动作,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增强腿部爆发力,提高跨越能力。

3、学习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发展学生上下肢并用的协调性。

4、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小学四年级的教学特点,以跨越障碍物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本课教学注重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交流合作、师生互动,玩中学、学中乐,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四、学情分析

小学生在心理上对跨越障碍物还有畏惧的情绪,但同时学生对跨越障碍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本课重点掌握跨跃的正确动作,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增强腿部爆发力,提高跨越能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分组设计

鉴于小学生生理特点,在跨越教学中,我们设置不同的障碍物高度,采用了合作型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种形式;在进行差生转化教学时,教师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作用,选择帮教型分组。

2、学法设计

学生在身体形态,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和自由组合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

3、教法设计

讲解示范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竞赛法

六、教学内容

跨越障碍物——使学生初步掌握跨跃的正确动作,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增强腿部爆发力,提高跨越能力。

七、组织与教法

(一)讲解示范

1、教师先做完整的示范,再做分解部分的示范。

2、让学生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看

(二)学生做练习

1、安排学生练习先易后难、由浅如深。

2、教师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心。

3、教师做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突出探究学习,培养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1、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出不足,多作总结。

2、多请同学作示范。

八、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队列:踏步变齐步走——准备活动

1、韵律模仿操

2、柔韧练习:压腿——学习跨越障碍物:(跨过小体操垫)——(1)自创跨越练习(2)自创练习展示(3)看谁跨得好(4)看谁跨得远(5)看谁跨跳的高——游戏:《小动物爬过独木桥接力》——放松整理活动——小结、讲评。

《跨越障碍物》教学设计

孟家中心小学校

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篇7

1 无障碍设计的应用理念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人们的生存居住环境, 消除使用者在使用一些生活工具时所遇到的困难与阻碍。这些障碍包括能力障碍、功能障碍与环境障碍, 减少或清除这些障碍的设计所应用的理念就是无障碍理念。

这种理念的产生体现了设计者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这种理念在设计中应用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基于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将人性化的概念放在了重要位置, 考虑到了儿童、残疾人等的特殊需求, 使电梯的应用从满足多数人的生活需要向着满足所有人的生活需要的趋势发展。电梯的功能设计不再局限于安全与快捷这些方面, 更多的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视听需求等多方面的要求。无障碍理念的应用实现了社会发展从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人性化的转变。

2 无障碍电梯在设计中遵循的原则与其应用

2.1 适用性

在操作设计上, 要综合考虑多数人在生理上与心理上需求, 确保操作的舒适性与准确性。按键等操作系统的设置要努力实现电梯、环境、人三者的和谐统一。例如, 针对特殊人群对电梯的使用, 可以设置有凹槽的楼层按钮, 使操作简洁、省力。另外, 一旦有危害安全或者不合理的行为出现, 电梯应作出相应的信息提示, 如超载时的提示警报、语音提醒等。

2.2 安全性

以电梯操作的安全性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设计, 对使用者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行规避, 避免造成较大的伤害。安全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包括对电梯空间的合理设计, 为轮椅的转动提供预留空间;取消操作的设计, 当使用者操作出现错误时, 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取消上一次的操作。类似的人性化的设计还有很多。

2.3 易用性

电梯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因此其操作一定要简单易懂, 使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对电梯进行操作使用。首先, 电梯的设计要符合使用者的期望, 其按键的排布要符合人的生理需求, 尤其是视觉特性的需要;其次信息的顺序要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列, 例如, 电梯里不同用途的按钮会通过凸起或凹陷的横条进行隔断, 加以区分。

2.4 弹性设计

任何东西的设计都会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电梯在投入使用后, 应该定期将使用情况进行反馈, 分析设计中的优劣, 避免错误的发生。通过对使用者操作的分析, 不断对操作进行简化, 将按钮的颜色、形状等进行改进。

3 无障碍理念在电梯设计中的具体实践

3.1 针对残疾人的轿厢设计

轿厢是电梯设计的主要部分之一, 其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性与审美性。设计按钮时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其高度与排列方式, 不仅普通人可以按到, 残疾人与儿童也可以对其进行操作, 一般配有盲文的按钮与轿厢底的距离约为0.9m, 按钮一般设置为圆形或三角形。另外按钮的颜色也要与轿厢内的颜色与饰物区别开。

对无障碍电梯轿厢的具体要求是电梯门入口的宽度大于等于0.8m;轿厢内的深度大于等于1.4m;轿厢内应设有扶手, 扶手的位置应该在距轿厢底0.8m到0.85m左右的位置;轿厢正面应安装镜子, 镜子距轿厢底大概0.9m左右不高于1.1m。每到一层楼, 轿厢内都应有语音提示和屏幕数字显示。

3.2 针对残疾人的侯梯厅设计

无障碍理念在电梯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包括电梯的运行阶段, 还包括在侯梯厅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要求有, 侯梯厅要有1.8m以上的深度;按钮设置的位置范围在0.9m到1.1m之间;侯梯厅的入口与电梯轿厢入口的要求一致, 其宽度都要大于0.8m, 以便于轮椅或者大件物品可以轻松进入电梯;每层的侯梯厅都要有楼层的显示屏, 电梯抵达该楼层时要有语音提示;另外, 电梯的入口处应该设置相应的盲道。侯梯厅都应贴有无障碍电梯的标志, 这也是国际上无障碍电梯规范中的规定, 其标志如图1所示。

3.3 针对残疾人的按钮面板设计

无障碍电梯的按钮版面也针对人群的广泛性进行了设计改良。通过对颜色的改变与排列错位的方式, 明确楼层按钮的递增方式。开关按钮与正、负楼层按钮间要通过形状来进行功能区分, 并且按钮间通过凸起或凹陷的横条来进行区域隔断。按钮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并同时配有对应的盲文, 且按按钮时不需较大的力度就可进行操作。

4 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不断提倡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 无障碍理念的应用正是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社会发展中也同样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对他们的关怀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促使他们在社会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无障碍理念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 无障碍理念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障碍理念的电梯设计在完善中发展, 将会被更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

5 结束语

无障碍电梯的设计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现了设计者对特殊群体需求的关注。在其设计中要遵循适用性、安全性、易用性与弹性设计的原则, 通过对轿厢设计、侯梯厅设计、按钮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改良, 实现电梯运行与使用的无障碍。让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生活与工作中体会到社会的人性化关怀, 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无障碍理念下的电梯设计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层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建筑, 电梯的应用日趋广泛。原始的电梯设计理念缺乏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的关注, 由于电梯在外部结构设计、操作按键规划等方面的不足, 残疾人在使用电梯时遇到很多困难, 但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 改变了这一状况。文章将探究无障碍电梯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分析无障碍理念在电梯设计中的具体实践以及无障碍电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理念,电梯设计,理念,原则

参考文献

[1]文艳群, 董继先.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J].包装工程, 2010 (12) .

日本无障碍设计 篇8

法律与规范联手毂促无障碍设计的推进与发展

联合国对于老龄社会的认定方法为: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个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从联合国的标准来看,日本早在197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无障碍设计就已经成为日本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桥仪平教授,日本东洋大学人间环境研究所专门从事无障碍设计研究的专家,介绍说日本的无障碍设计在一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但从1994年开始,日本就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对建筑等其他设施的设计进行约束。这对无障碍设计的实行具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如,日本的大限府于1993年制定了《无障碍规定(蓝皮书)》,它是日本全国最早制定的一个地区。目前已有7个县(相当中国的省)制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规,且每五年便会对法律与规范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在2006年,日本通过了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与交通的设计进行了硬性规定。高桥教授也参与了交通法规的制定。这个法规使设计上升至政府层面,使全国的无障碍设计都能够保持统一且较高的水准。

无障碍设计的规范,离不开日本市民的参与。据高桥教授介绍,自1971年开始,一些高龄人士与残障人士自发地组织并参与到关于无障碍设计的研讨会等活动中去。他们每月都会召开会议,并将来自多方的关于无障碍设施使用的感受及意见反馈给设计者。高桥教授本人也从1974年开始,每个月都会参加这样的集会活动与会议。他坦言,这对于设计工作具有相当实际的作用,通过这些来自实际的亲身体会,设计师可以在施工前进行调整,以减少因考虑不周全所带来的设计失误,避免因设计再造带来的资源浪费。因此,在日本,高龄人士与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中国,这要归功于好设计的广泛应用以及市民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而相关的研究机构与社会组织也是推动日本无障碍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日本福祉无障碍和通用设计学会便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它是集中考虑人居、环境、交通、生活等各方面,并且集合了法律、社会福祉、工学等其他领域,以各种各样无障碍和通用设计的研究和开发为目标而成立的学会。

无障碍设施系统化与人文关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无障碍设施非常系统。如东京、横滨等城市在住宅、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方面的无障碍设计,考虑周到、建设也趋于完备。例如所有路口全部坡化:主要路段人行横道口都装有盲人过街音响指示器:公用设施内轮椅可以通达所有地方等。如,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具备了相当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着易于辨别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除盲文指示外,还设有语音提示。日本福冈市的地铁则以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而闻名,无论使用哪种语言,乘客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符号,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这些设计让人人平等地享受信息交流与社会资源。可以说,无障碍设计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平等与自尊。

高桥教授介绍,这些传统的无障碍设计在十几年前大多以个体为设计对象。近十年来,目本的无障碍设计已经可以从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考虑。以北海道、名古屋的机场为例,在早先时候,无障碍设计着重以机场本身进行设计,从指示牌、坡道到盥洗室等细节进行一一建造,而现在设计师们会将机场作为中心,考虑它与周边建筑,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让所有人都能够顺利地从机场到其他地方,实现全程无障碍。

关于无障碍设计的法规尽管已经建立,但是如何将约定俗成的“约束”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做到人性化、差异化且与生态、自然相适应,这并不容易。尽管无障碍设计首先要从功能与实用出发,但是对于使用者心理感受的考虑也非常重要。如一些无障碍设施,对于有需要的残疾人来说可能不愿意去使用,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不愿意成为被区别对待的对象,而正常人也同样不愿意去使用,因为同样有被误解的可能性。这样的设计形同虚设。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采用更加环保的材料与设计方法都是未来无障碍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

在日本政府颁发相关的法律与政策颁发之前,市民,尤其是残障人士自发组织的团体与组织已经多次向政府呼吁过加强无障碍设计的请求,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日本最初的无障碍设计关注的多为身有残疾的能力丧失者。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无障碍设计的概念逐渐扩展至通用设计,受益人群也从残障人士扩大到老年人。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即充分包容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或不足者(如残疾人、老年人、幼儿等),使设计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并依此配备服务功能与装置,其中包括图形化的信息指示以及充分调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通用设计具有七个设计原则:原则一,公平地使用,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产品的设计应该是可以让所有人都公平使用的:原则二,可以灵活地使用,设计要迎合广泛的个人喜好和能力:原则三,简单而直观,设计出来的使用方法是容易理解明白的,而不会受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及当前的集中程度所影响:原则四,能感觉到信息,无论四周的情况或使用者是否有感官上的缺陷,都应该把必要的信息传递给使用者:原则五,容错能力,设计应该可以让误操作或意外动作所造成的反面结果或危险的影响减到最少:原则六,尽可能的减少体力上的付出,设计应该尽可能得让使用者有效地和舒适地使用,而丝毫不费他们的气力:原则七,提供适当的大小和空间,让使用者接近、够到、操作,并且不被其身形、姿势或行动障碍的影响。目前,日本不仅仅以通用设计为日常的设计原则,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整体的设计战略思想。7个通用设计原则也已经成功地运用到商业、研究z中以创造一种独特的设计概念来适应日本人的特别需要。

体育障碍跑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9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讨论、尝试、体验、练习、评价等方法来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障碍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有力地体现了运动参与水平。

二、学练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加障碍设计以及障碍跑,对练习感兴趣。

运动技能目标:在快跑中用跨、跳、钻等方法通过障碍;能灵活躲闪、快速移动。

身心健康目标: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跨、跳、钻等技术

难点:动作连贯、自然

四、学习内容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水平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设计障碍游戏作为本课教学内容。采用主题式教学,通过逐渐加大练习难度,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

自然地形走--绕物接力--障碍设置大赛--过障碍比赛

六、课的特点

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篇10

挑战自我

——初三跨栏跑教学设计

执教人

张泽春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依据尊重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通过不同难度障碍物的设置,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练习的起点;结合分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连续跨过障碍物练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跨栏跑是途中设有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固定高度栏架的短跑项目,是田径运动中比较复杂、节奏性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跨栏运动,可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三年级学生在本阶段“能够在跨越障碍物的基础上,快速跨越3-5个低栏”。跨栏跑单元教学预计6~7次课,本次课为本单元的准备课,安排在前两次课中。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出初步学习跨栏步技术,这对以后过渡到跨栏跑的完整技术的学习能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跨栏跑,教学中先以海绵垫、橡皮筋等较低的障碍物为主进行练习,以保证学生练习兴趣、自信心及安全。

三、学情分析

(1)在上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跨栏选手刘翔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正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上刘翔与罗伯斯的PK也充满了悬念,促使学生对跨栏跑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2)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他们喜新、好奇、求趣。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基本运动能力。

(3)由于受教材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制约,开设这一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有过栏心理障碍。

(4)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等畏惧心理。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 动作。因此消除恐惧心理,更好地学会跨栏动作,是本课的突破点。

四、教学目标设计

1、运动参与目标:对本课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学习和练习。

2、运动技能目标:在跨栏跑时能做出跨栏步动作。初步掌握栏间跑节奏,并能在快速跑中跨过3—5个障碍物。

3、身体健康目标:在现有水平上发展跨栏跑的能力,增强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速度和反应能力。

4、心理健康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预防或消除心理障碍,接受挫折教育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练习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学习任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跨栏步过障碍物的技术,难点是解决起跨腿提拉过栏动作技术。

六、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刘翔说起、奥运会说起、跨栏跑的起源说起。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

2、初中阶段跨栏跑教学,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在教学实践中不能过多的追求动作技术细节,要以多种教学、锻炼手段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及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和髋、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跑的能力。

3、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明星激励、自主探究、分层对待、降低难度用海绵垫、橡皮筋代替栏架,引发学生积极参与,逐渐消除畏惧心理,使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增强自信。

4、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课件以直观感式、诱导式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安全,教育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学练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行设计、障碍物的距离、高度等学练条件,使学生感受到学练跨栏跑不仅不害怕,而且很有乐趣;降低难度、灵活教学,增进教学的实际效果。

2、指导学生采用观察、模仿、讨论、尝试、互助等多种练习手段,改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跨栏学练,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培养勇于拼搏、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七、教学流程

本教学过程中分为收心激趣、学技热身、挑战自我、总结延伸四个阶段。

(一)、收心激趣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

(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

2、奥运竞猜:北京08奥运会,田径赛将在15日开赛,猜一猜110米栏王将花落谁家?

(让学生展开讨论,当今跨栏高手云聚北京,谁胜谁负一直是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通过猜想说出个人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跨栏方面的知识。)

3、徒手模仿,自主热身:模仿一下跨栏动作,想一想跨栏中应注意活动身体的那些部位关节,自由活动2分钟。

(学生对跨栏有了兴趣,自然就有做的欲望。模仿既能满足学生动的欲望,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主热身是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是平时教学中必须强调和培养的侧重点之一,尤其是作为初三的学生教师更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自主锻炼的机会,最终让学生做到:不管参加任何体育活动都要自觉的热身,并且能根据不同的锻炼项目采取不同的热身方法。这种习惯的养成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4、教师热身提示。

(跨栏跑毕竟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放手给学生的同时,教师适当的深入学生中渗透基本的专门热身动作练习:踢腿摆臂、提拉腿、模仿跨栏步等练习,教师可简单示范。)

(二)、学技热身 本阶段将热身活动和学习技术相结合,设计安排了三个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1 模仿跨栏比赛自主设计障碍跑

方法:将男女生各分成3――4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小海绵垫自行设计各种不同的障碍跑练习,然后进行练习展示,看看哪个小组模仿的跨栏比赛比较成功。

要求:障碍跑的设计由简到难,小组成员争取人人通过。

设计意图: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2、在障碍跑中初步形成跨越技能,达到学技的目的;

3、为下一步做难度大的动作起到热身的作用。

练习活动

2自主尝试“过关跑”

方法:教师利用小海绵垫子由简到难摆出3-4条障碍跑路线(如图),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不同路线进行“过关”。

线路1:ⅹ ⅹ→

→ ∧

→ ∧ → ∧ →

线路1:ⅹ ⅹ→

→ ∧

→ ∧ → ∧ → 线路3:ⅹ ⅹ→

→ ∧ ■ ■ ■ → ∧ ■ ■ ■

→ ∧ ■ ■ ■ →

要求:“过关跑”中不得绕过、碰到或踩到垫子,否则失败,则从头再跑。本环节中设计了几种不同的障碍路线,具有多重目的:

1、线路设计体现跨栏跑的基本动作形成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过关跑”练习中逐步做出有节奏的跑跨动作。

2、学生自由选择难度不同的线路练习,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原则。

3、培养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克服畏惧心理障碍。练习活动3:尝试练习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

方法:鼓励学生跨越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男生80厘米、女生70厘米),自愿尝试,不做统一要求。不参加的同学认真观察然后相互交流,说说动作存在的问题。

本活动设计的主要意图: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前面的练习,学生虽然能够熟练跨越海绵垫,但从动作技术来看,只能说是“跑过”或“跳过”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动作技术,通过跨越难度较高的障碍物,技术中的不足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动作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面的技术教学做好了准备。这种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远比别人的直接纠正的效果好得多。

(三)、练技强身,挑战自我

本阶段的学习是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对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和解决,设计安排了三个环节。

1、示范观摩

(1)、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教师跨栏动作技术,结合个人前面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讨论:跨好栏要做好那些动作技术?(2)、教师示范,学生观察。(3)、学生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是最直接有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虽然新课程提倡淡化技术教学,但是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跨栏项目,学生接受规范正确的技术指导是不可以缺少的。通过观察示范动作,学生对正确的动作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同时教师的示范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使下一步的技术教学有了很强的说服力。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个人情况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要想跨得快、跨得漂亮,关键是把栏上动作――跨栏步做好,进而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2、技术攻关――跨栏步技术分解动作练习(1)、栏侧摆动腿攻栏练习(3――5次)。(2)、栏侧起跨腿提拉过栏练习(3――5次)。(3)、跨栏坐练习(3――5次)。

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先进行正确示范,然后学生模仿、练习。其中学生因受髋关节的灵活性及柔韧性的限制,起跨腿提拉过栏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向学生强调说明:跨栏坐练习是教学难点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鼓励学生课下多进行柔韧性练习;同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3、跨越障碍、超越自我

(1)、运用跨栏步技术过海绵垫练习

方法:分小组进行,自行设计海绵垫的高度和距离; 要求:人人参与,互相纠正不足之处。(2)、过橡皮筋练习

高度:男 80――85厘米

距离

7――8米

女 70――75厘米

6――7米

要求:大胆练习,敢于挑战自我。(3)、尝试练习过3――5个低栏 要求:能顺利过前两关者自愿尝试,不做统一要求。

本环节主要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完成跨栏跑技术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反应的过程,对于初学跨栏的学生来说采用完整教学法的优点是:不破坏动作技术结构,易于形成完整的动作技能。本环节中的三个活动练习,由易到难,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找出存在的技术问题,以便下节课的教学设定。

(四)总结延伸

1、放松练习(1)、50米放松跑

(2)、自由放松:捶打、按摩腰腿部位。

2、总结交流:自己在学习跨栏跑中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是学生首次学习跨栏跑,学生在学到东西的同时,定会发现许多存在的问题,例如:心理恐惧、跳栏、提拉腿踢栏、落地不稳等。通过交流总结可以让学生自己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有利于下步教学的顺利进行。)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个内容

(1)利用内堂课及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跨栏跑》的课件进一步学习动作技术。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于接受我利用视频和flash动画相结合设计制作了跨栏跑教学课件,便于学生看清楚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要领。本课件在四月份获得了山东省优秀课件一等奖。受课堂条件限制,无法展示,特附《跨栏跑》课件操作说明)

(2)、观赏奥运,为刘翔加油,并搜集刘翔的相关材料,看看刘翔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本环节意图:北京奥运盛会,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适时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电视媒体欣赏体育,增长体育知识,学习运动健儿的优秀品质)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上一篇:行政村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从失败中学习成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