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

2024-06-28

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精选2篇)

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 篇1

俞敏洪《奋斗才能成功》读后感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对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的一次采访,他睿智犀利的语言,创新开拓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深深感动。于是又特意到儿子书柜上找到这本让人励志的《新东方精神》。本以为到了我这个年纪,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不再轻易说奋斗了,但是当我看到俞老师的豪言壮语时,我才感觉我错了,深深感受到什么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一个从江苏江阴的农村走出来的乡下娃娃,26年后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新局面,2007年成为中国最有钱的教师,这就是俞敏洪正在书写的创富传奇。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可以达到金字塔顶峰,一种是雄鹰,另一种是蜗牛。甘比后者的俞敏洪,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静平和的心态,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心,俞敏洪实现了别人之不能,甚至比他更为聪明的同学,都团结在他周围共同创业。当你真正走近俞敏洪,了解他传奇经历中的一点一滴后,你又会觉得,俞敏洪的成功是一种水到渠成,它是“天道酬勤”的现代演绎。

《奋斗才能成功》这篇文章是俞敏洪校长在2001年TOEFL、GRE寒假班上的讲话稿,这篇文章其实主要是想让新东方的同学们学好英语而讲的,但有一段话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其实一个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要获得几种能力就行。一是自然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知识能力,四是与社会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能力比较简单,比如吃、喝、拉、撒、睡就是人的自然能力,吃得好睡得好可以意味着你比我健康,但是并不意味着你能比我做出更多的事情来。再说技术能力,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需要一种东西,就是技术能力。我这里所说的技能并不是指低级技能,比如说会骑自行车,会做饭。我指的是知识技能。知识本身不是技能,但它能为知识技能奠定基础。技能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能自尊、自爱、自信地活下去。你要想自尊、自爱、自信地活下去,你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你可以用这种能力来换取世界上你自己所必须的资源,包括财富资源和生活资源。如果你要想使自己活得更好,首先的一点并不是出国,而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你都要问问自己你能做什么,你怎样才能把一个东西做到非常好,以至全世界只要想到这个东西就能马上想到你。如果你有了这种本领你肯定能生活得非常好。有一技之长的人永远是不会吃亏的。研究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

俞老师在书中还写到很多有哲理的话,虽然非常口语化,但是意义非凡,特意摘抄了几句:“人这一辈子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再过两天就要正式上班了,自己也要开始忙碌了,有话说:“不应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应有所收获而自满”,在新的一年里要有主动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微笑面对竞争;努力实现自己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还是那句老理“唯有奋斗才能成功”。

读《新东方精神》,让人感慨万千,希望大家都来领会书中的精髓!

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 篇2

生涩的恋爱——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奋斗

五年的北大校园生活对俞敏洪只有一个字“背”!1980年,他从江苏老家挑着两麻袋行李到北京大学西语系报到。由于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听力又差,俞敏洪便开始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听狂背,还落下了嗜背英文单词如命的“毛病”。虽然这让他能背下惊人的8万个单词,也让他顺利地留在了北京大学任英语老师。但校园的五年,同学们是爱情之花处处开,而他却是无人问津,以至于他自嘲:“看到女孩子就恨不得扑上去!”

初秋的一天,俞敏洪又郁闷地一个人在校园林荫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他那嗜背英文单词的老毛病又犯了,嘴痒痒地恨不得立刻找人当“检查官”来考考自己。在顾盼四周后。在路的拐弯处,俞敏洪终于看见一个老外的身影冒了出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像见到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般一把抓住老外的手:“你好!请考考我的英语单词好吗?”

金发碧眼的老外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身后突然传来了“噗嗤”一笑,俞敏洪转过身去,一张清丽的面容出现在他面前。女孩打趣道:“不用找他了,我来考你吧!……”就这样,24年来,“书呆子”俞敏洪第一次和一个女性“亲密接触”了。

可是刚刚开窍的俞敏洪根本不懂得怎么追求异性。一番思来想去后,俞敏洪选择了最老土的方法——每晚装扮成学生跟在女孩后面去图书馆上晚自习。没想到,这一跟就是五个月。阳春三月的一个夜晚,俞敏洪像往常一样陪着女孩上自习。突然,图书馆停电了,四周顿时一片漆黑。一片慌乱中,沉着的俞敏洪点着打火机:“别慌,跟着我,门在左边……”这“嗒”的一声响,不仅照亮了小小的教室,也照亮了俞敏洪与这个德语系系花的姻缘之路。

交往一段时间后,女孩准备带俞敏洪去见父母。这个重要时刻,俞敏洪有些忐忑不安,他扶了扶眼镜对女友说:“你父亲会不会嫌弃我是个农村孩子?他老人家可是个高干呢!”“没什么好担心的,有我呢。是我嫁人,又不是他们!”女孩果断地拉起了俞敏洪的手。

果不其然,虽然女孩的母亲很和善地接纳了俞敏洪,可未来的岳父大人却觉得俞敏洪过于文弱,不太满意。为了让岳父大人早日接受自己,俞敏洪又展开了水磨工夫,拿出了拼命劲。

有一天,俞敏洪又去女友家做客。大家准备吃饭时,却不见了他的身影。这让未来岳父很不快:“饭菜都摆上桌了还不来吃?老四(女孩在家排行老四),去把他给我找来。”正当老人家一脸阴云的时候,俞敏洪出现了。只见他头上、脸上、手上、身上全是煤灰,活脱脱一刚从煤窑里跑出来的“黑人”。看他那狼狈样,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朴实的俞敏洪也摸着头,红着脸笑:“我刚才看见后院煤池的蜂窝煤放得挺乱的,冬天马上就到了,用起来会很不方便,我想把它们弄整齐点,哪知道工作量还挺大……”“你呀,就是太老实!不会找一个人帮帮忙啊,快去洗洗来吃饭吧!”一向不苟言笑的老人第一次对俞敏洪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酒至半酣,老人家放下酒杯,通红着脸抓住俞敏洪的手:“小俞呀,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儿能过得舒心一些。你——能理解么?老四是我五个女儿中唯一一个上了大学的,是我的宝中宝呀……”俞敏洪看着面前这位平日不善言辞的老军人泛红的眼圈,重重地点了点头。

新婚之夜,俞敏洪搂住妻子的肩,重复了当日对老岳父的承诺:“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奋斗!”

强悍的婚姻——新东方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可惜,恋爱时的幸福感并没能维持多久。八十年代末,看着自己身边的同学和好友纷纷出国,俞夫人也开始蠢蠢欲动:“敏洪,你也去考托福吧!将来我们也当海归,开公司!”“瞎折腾什么呀!我们现在的日子不是挺好的吗?”俞敏洪盯着手里的试卷,眼皮也没抬。他不以为然的态度激怒了妻子,她“腾”地站了起来:“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你看看你,成天就知道窝在三尺讲台上得过且过!”妻子的责骂也激怒了同样倔犟的俞敏洪,他吼了一句:“老子就这样了,你爱跟不跟!”

因为小小的托福,两个人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妻子不时暗暗抽动的后背,俞敏洪开始反醒自己:“身为一个男人,自己确实应该更加努力一些,妻子也是为自己好啊!”思绪打开后,俞敏洪诚恳地向妻子道了歉。望着俞敏洪一脸的内疚,俞夫人绽开了笑容:“谁跟你生气了!只要你决心考,就是砸锅卖铁我也支持你!”

这个娇弱而坚强的小女子说到做到,为了支持俞洪敏考托福,从前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她包下了所有的家务,一有时间就四处帮俞敏洪找资料查信息。可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俞敏洪赴美留学的梦想还是付之东流,一起丢失的还有夫妻俩所有的积蓄。

为了多挣点钱,也为了弥补这几年对妻子的亏欠,俞敏洪瞒着妻子悄悄地在外面的英语培训班做起了兼职。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培训班:不仅在广告上打出了“北大教师俞敏洪”的字样,还堂而皇之地把广告宣传单贴到了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很快,严禁老师在外兼职的北京大学不仅严重警告了俞敏洪,而且还把公告示众一个月,以儆效尤。

俞敏洪有些撑不住了,开始天天缩在屋里借酒浇愁。得知前因后果的俞夫人心疼地摔掉他手中的酒杯,果断做出了决定:“算了,我们自己创业!你一肚子的学识和经验。还怕成不了大事?!”于是,两人推着一辆小、平板车穷家当离开了俞敏洪奋斗了10年的北大校园。

1993年,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在中关村一间1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里开办了。可那时北京的英语培训班早已遍地开花,不起眼的新东方根本无人问津。俞敏洪急得嘴角起泡,开始没日没夜地在在大街小巷里贴招生广告。看着一天天憔悴的丈夫,俞夫人偷偷地买回一辆二手自行车,跟在了俞敏洪的后面:“我和你一起去贴!”俞敏洪一看急了:“零下十几度的大冬天,你出去干啥?你就在家等着人来报名,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可俞夫人倔犟劲又来了,她顽皮地冲丈夫笑笑:“等贴到一天有一百个人报名了,我就回前台。”

渐渐地,新东方的生源开始有了转机。正当俞敏洪沉浸在创业成

功的喜悦中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专门负责贴广告的员:亡被竞争对手“捅”进了医院!俞敏洪不得不一边用为数不多的钱来给员工付医药费,一边四处找人,寻求一个“说法”。

可俞敏洪没有任何社会背景,怎么办?一番苦苦思索后,俞敏洪又是用了一个笨方法:天天到公安局“报到”。最终,在一个好心警察的引荐下,俞敏洪见到了派出所所长。在酒桌上,不善应酬的俞敏洪一个劲地劝酒,一个劲地喝酒。在喝下一斤多五粮液后,俞敏洪将自己“喝”进了医院。

看着病床上脸色蜡黄的丈夫,俞夫人心疼得眼泪不停地往下流。俞敏洪轻轻地拭去妻子脸上的泪花,轻松地笑笑:“别哭啦,不就是喝多了嘛。那位所长专门来看了我,说将来无论我们做什么,他都支持我们。”一席话,让俞夫人更足泣不成声。

在夫妻俩的携手努力下,新东方在北京渐渐站稳了脚,并迅速发展。可一场灾难又忽然降临,1998年,俞敏洪在家门口被人抢劫,罪犯不仅抢走了俞家200多万元,还给他注入了超大剂量的麻醉剂。这一次,一向不服输的俞敏洪坐不住了,他给加拿大的朋友打电话,联系妻女出国事宜。

可是,当他将机票放在了妻子面前时,俞夫人只扫了一眼就将机票扔到了地上:“不行,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俞敏洪默默地将机票一张一张捡起来,轻轻地放进妻子的手里:“走吧!你们娘俩走了,我也好安心,你们要是有什么事,叫我怎么办呢?”俞夫人一把抱住丈夫,泣不成声。就这样,俞敏洪忍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将母女俩送到了大洋彼岸。自此,一家人便两地相望。

刚安顿好家,2002年的新东方又是“风雨欲来”,学校内部的矛盾与利益冲突越来越严重。情急之中,俞敏洪决定清除新东方中所有的裙带关系,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小姨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得知消息,俞夫人第一时间飞回国,一见面就对俞敏洪挥起了“粉拳”:“你最困难的时候,是谁在帮你?1995年你让我退出新东方,看在孩子需要我照顾的份上,我让步了。现在你又不分功劳苦劳这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算什么?”面对妻子的指责,俞敏洪沉着脸说了一句话:“为了咱们的新东方,我只能这样。”

夫妻间就这样僵持住了。俞夫人气愤难平地回了加拿大,对俞敏洪实施了“冷战”——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可俞敏洪也不恼,只管一个劲地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该做的事,一样也不落下。短暂的阵痛之后,新东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快便扬名海外——在国外。每两个华人留学生里准有一个出自新东方,另一个则知道俞敏洪的名字。

温柔的家庭——风雨过后,我只希望恢复你美丽的容颜

看着新东方不断上升的业绩,俞夫人终于慢慢地“原谅”了丈夫。到暑假回国时,站在新东方的门外,俞夫人挽着丈夫的手臂,第一次作出了自我批评:“幸好当年你坚持,没有你当初那几下的话,新东方做不到今天。”俞敏洪刮着妻子的鼻子也笑了:“有你这句话,我死也甘心了。”

随着新东方的急剧扩张,从2003年开始,俞敏洪发现曾经的“战友”开始为金钱争吵得面红耳赤,这让重情义的他感到非常痛心,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整把整把地掉头发。俞敏洪的心结很快被妻子看出了端倪。趁丈夫来加拿大团聚的机会,她温言软语地献计:“要不成立董事会?家族式企业,多半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瞬间的沉静后,俞敏洪一阵大笑:“老婆,咱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呢。”这夜,10年前创业的那一幕再次上演,夫妻俩挑灯夜战,连夜商讨具体细节。

2004年,新东方成立董事会,开始以国际标准锻造企业。阵痛之后的新东方,也开始了第二次蓬勃发展。而随着新东方的不断壮大,许多跨国风险投资商盯上了这块“肥肉”,希望以各种形式“入股”。俞敏洪在同事们的支持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准备工作。俞夫人知道后,坚决反对:“敏洪,我现在只希望能守着你和一双儿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俞敏洪从妻子的倔犟中看出了她的担忧。是呀,谁能体会到最亲密的爱人遭受两次危及性命的抢劫的滋味?

“难道我俞敏洪就这么‘俏’,还能三番五次地被人给看上?”可任由俞敏洪说得口干舌燥,妻子仍不为所动。最后,俞敏洪叹口气,说出了心里话:“我说过要让你过得更好的,这是我的人生宿愿,也是我这辈子的追求。我想借助新东方这个平台实现这一愿望,也算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吧!”他情深意切的一番话,终于打破了僵局。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9月7日早上8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里,新东方的股票代码第一次出现在电子屏上。时至2006年12月1日,根据当日新东方股票收盘价31.91美元估算,俞敏洪的身价已经高达3.5亿美元,相当于27亿元人民币。俞敏洪成了全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为了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俞敏洪每月按时到加拿大与妻子团聚,他还跟朋友打趣自己:“我啊,没出息时给老婆做饭,有出息时给孩子做饭。”2007年圣诞节,俞敏洪决定带全家人到夏威夷度假。他在妻儿飞抵夏威夷之前,早上8点就先行到了夏威夷为妻儿忙碌。到了酒店之后,俞敏洪才发现他早早就到预定的海景房居然看不到海!一放下行李,俞敏洪就“蹬蹬蹬”地跑下了楼要求酒店经理换房。

这时正是夏威夷度假的黄金时期,房间非常紧俏。俞敏洪可怜巴巴地央求经理:“你看,我好不容易才来夏威夷一趟,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让老婆痛痛快快地玩一次。如果房间不好,她的心情就会不好;她的心情不好,我的心情就会不好。你也是个男人,应该能体会我的这种心情……”一番话说得经理又好笑又感动,他拿起电话就帮这个“可怜”的男人解决了问题。俞夫人来后,这位陌生的酒店经理还对着她一个劲地夸俞敏洪。俞敏洪阻拦不及,站在一旁直搓手。看着丈夫的窘迫样,俞夫人幸福地笑出了声。

在2007年12月22日央视《人物新周刊》的现场,俞敏洪直言未来的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建一所中国一流的人文精英大学,让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来他的大学读书,他的豪言壮志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可是,节目录制完之后,当朋友们拍着他的肩膀夸他事业有成时,他却满心愧疚地说:“我现在最希望的是,我老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能重现!她跟着我,受苦了……”

上一篇:安徽省教改项目申请书下一篇:歌谣律动教学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