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改项目申请书

2024-06-28

安徽省教改项目申请书(精选4篇)

安徽省教改项目申请书 篇1

附件1:

项目所属科类 申报类别代码

法学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 学分制下法学本科考试的实践与改革

申 请 人

王玫黎

学校名称

西南政法大学

通讯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

邮政编码

401120

联系电话

***

申请日期

2010年3月12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印制 填表说明

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均为原件),由所在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市教委高教处。电子文档按文件要求上报。

三、在学校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四、“所属科类”指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列的11个学科门类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中所列的19个大类;教育管理类的填写“教育管理”。“类别代码”中1代表“重大项目”;2代表“重点项目”;3代表“一般项目”。

项目主持人情况 项 目 名

学分制下法学本科考试的实践与改革

申请金额

3万元 项 目 主 持 人 情 况 姓

王玫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1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 职务 主任 从事专业 法学

1.主要教学工作简历;2.主要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及成果

刘想树,男,1965年生,湖北云梦人,1981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5年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推荐免试为该院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国际私法教师。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持教研项目

①主持中央与地方共建“涉外法律教学研究基地”

②2008年,“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

③2007年,“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西南政法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

④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施行效果跟踪研究”获西南政法大学校级教研重点项目。

成果及论文

①2009年2月,《“多维协同”教学管理模式下优质教学资源培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②2008年11月,《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评析》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与重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学术论坛”一等奖;

③2004年12月的项目“构建有扩张力的知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④“从立命馆大学的教学管理看我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于2004年赴日交流后,向学校提交的教改论文;

⑤“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教育部法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04年会(海南)提交的论文;

⑥2006年9月,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西南政法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之比较考察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理念与质量建设》论文集; 项 目 组 主 要 成 员 情 况 姓名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 职务 工作 单位 主要研 究领域 承担工作 签章

王玫黎 45 教授 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论证、研究

唐力 46 教授 副院长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指导、论证

曾文革 44 教授 副院长 重庆大学 法学

写作、论证

宋渝玲 45 副教授 副院长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写作、研究

周江 30 副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写作、调查

岳树梅 40 副教授 主任

重庆工商大学 法学

写作、调查

一、立项依据及目标

1.现状与背景分析(包括已有研究实践基础)

法学本科考试是高校法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学分制下考试特点有了较大变化。考试不仅要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任务,还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及其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法学本科考试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法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关系到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仍一直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学生考试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取得一个高分数,而这个高分数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法学本科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积极开展法学本科考试模式的改革实践,提高我国的法学教育水平和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成为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一)法学本科考试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院校都热衷于兴办法学本科教育,使得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规模急速扩大,无论速度还是数量都十分可观。然而在考试环节,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法学本科的考试模式基本是高中文科考试模式的延续,考试这根指挥棒不能正确发挥其导向作用,考试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考试方式上

法学本科考试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知识考试多,综合素质考试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于考核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忽视司法实践教学的考核,忽视学生法律实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考试方式的单调,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反而会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失去展示学生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2.考试内容上

目前大部分法学本科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法学教材的掌握,包括对基本概念、原理、特征甚至是史实的记忆,例如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等等,多为标准的唯一答案。这类知识考查通常不用做深入理解和分析,只需机械记忆并原封不动地搬上试卷即可。另一类知识是以法学理论的分析和应用为特征的,相关的考查题型如分析题、案例题、文书写作题等等仍然只占到次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记忆性知识所占的优势和考试对其明显的倾向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案例分析题、辨析题、论述题这类应用型试题,从其出题技巧、内容和答案来看,也有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学生仍能通过简单的背诵和套用即可拿分。这使得考试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效果微乎其微。

3.考试评定上

目前法学本科考试的成绩评定一般是按教师编制的“标准答案”给分,这是以某种服从为前提的被动式考查,偏离这个既定解题模式和思路,解题答案就可能不够“标准”,将会受到分数的惩罚。因此这种评定方式是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此外,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无视了“试后管理”,没有及时对考试结果、成绩分布、考试命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很少及时反馈给学生。考试只起到评定分数的作用,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已有的研究实践基础

本课题的主持人及主要参加者系来自长期在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务管理负责人和一线教师,掌握了法学本科学生学习、考试情况,具有丰富的法学本科考试的出题经验,有些同志参加过国家司法考试、全国自学考试以及各省市自学考试的命题工作,为本课题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最近几年来本课题的主持人及主要参加者进行了不少的考试实践,对法学本科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得到了不少体会:

1.题库考试应当保证题库的保密性

题库考试的优点在于公平性、稳定性。但是题库考试由于用题时间较长,其保密性较为重要,必须要求有一套专门负责的制度。比如可以建立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处专人对题库的保密制度,制度规定其他任何人不能随意接触题库,掌握题库的人也不能随便拷贝题库给其他人。规定还包括对于泄题者的责任承担等规定,建立建设好一整套清楚的题库制度,以防止因题库泄露可能造成的严重教学事故。

2.命题考试应当结合司法考试的要求

国家司法考试进入本科生阶段的事实,评估机制的变化,必然导致改变以往我们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在法学本科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司法考试的考查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校司法考试的通过率。

3.试题应当多考核理解应用性题目

无论在命题考试还是题库都要结合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学生多数均可以手机上网查资料。故教师出题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防止学生利用上卫生间、看短信之际作弊,尤其在开卷考试时更应当引起注意,考试题目尽量少考识记性题目,多考查理解应用性题目。当然为杜绝这一现象,有关单位应当思考一下手机屏蔽的问题,以做到考试的公平性。

4.应当加强试题审查工作

虽然现在不少单位也有试题审查环节,但是由于这一重要的环节各单位重视不够,往往保持只是对格式的审查。在审查环节中队试题本身的审查更应当突出,为此,各单位要在资金、人员上提供保证,以达到试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本课题的主持人及参加者已经完成了部分教改方面的论文写作及发表,也申请了相关的课题,对本课题的研究领域较为熟悉,这是完成本课题的基础。

2.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拟采取的方法和主要特色

研究内容:

(1)学分制下法学本科考试出现的问题何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当前法学本科考试的利弊论证。

(3)完善法学本科考试的措施。包括树立正确的法学本科考试价值理念、合理安排法学本科考试的方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严格成绩评判标准等。

目标:

(1)通过认真研究,找出当前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的症结所在,并积极采取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

(2)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学生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教学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及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

解决的问题:

(1)提高法学本科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通过考试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过程在培养他们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2)通过较为科学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帮助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指导,为今后的法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严格而公正的评判标准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单靠考前死记硬背是不能通过考试的,减少他们侥幸过关的心理。

(4)通过切实可行地、科学地、人性的管理制度,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而公平性正是考试的最高宗旨。

拟采取的方法:

(1)比较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将我国法学本科考试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法学考试在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两者的区别。借鉴国外法学考试不仅反映学科特性,也体现职业需求的经验,推进我国法学本科考试模式的不断完善。

(2)调查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突破课题研究的难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即精心设置问卷,对法学本科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针对性分析。这样既便于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学生对考试的想法,也有利于保证课题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主要特色:

(1)适应性广,具有共性。本课题设计是法学本科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共性和综合性的课题,对所有高校法学本科生均有适用性,通过完善本科考试的机制,以期进一步推动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2)视角新。针对近几年法学本科考试模式运行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及时提出整改完善的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

(3)方法新。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吸收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及时了解学生对考试的要求和想法。通过问卷调查使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课题组成员大多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组成,能抓住学生考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3.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预期效果:

(1)通过制度保障,使学生认识到考试的公平合理性,防止侥幸心理的产生。

(2)通过健全考试模式的设计,比如在完善考试大纲的指导下,推行试题库和案例数据库建设,逐步做到标准命题、随机抽题、区分均匀、难度适中的笔试评价,并将笔试成绩限定在所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让单元测试、小论文、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等考核形式成为考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方式中各有侧重,发挥各自的个性与潜能。

具体成果:

(1)《法学本科考试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结项报告。

(2)公开发表《论考试方式的大胆创新》论文

(3)公开发表《法学本科考试的论证报告--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二、具体安排及进度

研究时间共计两年,从2010年本课题立项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

研究共分提纲设计、独立研究、集体讨论、编写修改四个阶段。(1)提纲设计在2010年12月完成。

(2)独立研究为2010年12月-2012年8月。

(3)集体讨论3次,分别在2010年底一次,2011年12月中期第二次以及2012年8月第三次。

(4)报告的初稿完成于2012年8月,10月、11月进行两次的修改,于12月底完稿。

三.经费概算

(一)资金来源:

1.申请市教委专项经费:3万元 2.学校配套 3.其他

(二)资金运用: 1.5000元数据采集费 2.10000元资料复印费 3.6000元小型会议费 4.4000元专家咨询费 5.2000元劳务费

3000元其他支出

四、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及配套支持

该课题申请书所填内容属实,课题组成员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完全有能力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意申报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根据西南政法大学相关科研文件和教育教学管理文件精神,该项目一经立项,我校将给予1:1配套经费资助,并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五、项目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和其他配套支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六、专家组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七、市教委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作者:教改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1-11-9 17:11:06 访问次数:19

2龙岩市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1]83号)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 目的安排,以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在部分县(市、区)和学校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推进教育改革。为使教育改革试点科学有序进 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着力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着力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加强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力求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所突破,又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

3.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校先行先试。注重整体部署和局部试点有机结合,深入实际,加强协调指导,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改革措施,确保试出典型、试出经验,发挥试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教育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集聚改革思路,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任务(共7大类37个项目)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的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七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步伐,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取得突破。到2012年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上 下结合、全面联动的教育改革局面;到2015年力争取得关键性成果,在教育改革试点中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到2017年力争通过 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化和推广,探索一条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现龙岩特点的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7个)

(1)探索建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新罗区红坊中学1个省级试点项目)。

(2)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新罗区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

(3)推进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建立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弹性学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龙岩一中、永定一中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4)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方案(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新罗区白沙中心小学、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等3个省级试点项目)。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2个)

(5)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适度集中办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普通初中的办法(永定县、上杭县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3.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7个)

(6)积极探索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永定二中、龙岩三中、龙岩市松涛小学、漳平市实验小学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7)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龙岩市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确定新罗白沙中小、漳平实小、永定三中、新罗白沙中学、上杭二中、连城朋口中学等6所学校为试点校)。

(8)综合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龙岩市普教室、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4.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0个)

(9)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新罗区1个省级试点项目)。

(10)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培训(长汀县1个省级试点项目)。

(11)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长汀职业中专学校、上杭职业中专学校、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学校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12)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龙岩农校2个、永定侨荣职业中专和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合1个、龙岩财校等4个省级试点项目)。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3个)

(13)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中考中招制度改革(龙岩市教育局1个省级试点项目)。

(14)深化高校入学考试和招录办法改革(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等2个省级试点项目)。

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点(6个)

(15)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动物医学、应用化学)(龙岩学院2个省级试点项目)。

(16)“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龙岩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17)“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龙岩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

(18)“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19)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个省级试点项目)。7.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个)(20)组织开展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上杭县1个省级试点项目)。

(21)全市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三、工作机制

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一)由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称市教改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改革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 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教改办)设在市教育局,承担市教改办日常工作,市教改办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综合组(设在市普教室)。各相关单位 按照责任分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全市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二)市教育局具体负责试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落实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推进工作。

(三)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按照省、市教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试点方案,推进试点实施,督促检查,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四)试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市—县—校”分级推进、组织实施;试点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由试点单位领导担任,实施好试点项目工作,并及时向相关业务科室和市教改办提供阶段性材料。

(五)市教育局负责4个市级直属项目,其余项目由相关县(市、区)和高校负责。市教育局各业务科室负责对相关试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了解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推进。市教改办综合组负责汇总上报各阶段有关材料,做好总结、宣传、推广等工作。

四、项目管理

(一)启动实施。纳入省里确定的改革试点,由各县(市、区)、各相关学校提出任务书和具体实施方案,经省教改办审核备案后启动。

(二)过程管理。各试点项目要切实抓好项目启动、进程调控、阶段总结、方案调整、评估检查等关键环节,做好人员 和资源配置工作;充分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案;及时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在试点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更换负责人及参加人,如确需 调整,经市教育局、高校同意后,向省教改办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备案。

(三)跟踪评估。各试点工作小组会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建立分类指导和评估机制,按分级管理对试点项目进行全程跟 踪,不定期进行调研指导,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每次评估检查,试点工作小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向市、省教改办提交评估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市教改领导 小组定期研究试点工作中的问题,统筹协调解决。

(四)动态调整。根据每半年的评估检查情况,市教改办将对试点过程中出现工作效率、组织管理等问题的试点单位进行督办、通报批评;对整改措施不力、逾期不能完成的项目予以撤销。各试点项目,有特色、成效好的,经相关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推荐,给予表扬。

(五)项目验收。试点项目完成后,由市教育局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评估(高校的项目由高校自行组织),并向省教改办正式提出验收申请。

(六)总结推广。各县(市、区)、相关单位要认真收集、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报送市教改办。市教改 办将通过市教育局工作简报、门户网站以及汇编等,公布阶段工作报告、评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市教改办将根据改革试点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组织 交流、积极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抓好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切实抓紧抓好。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管理,科学 制定实施方案,努力推进实施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改革试点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将这项工作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项目内容和改革措施,掌握进展动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细化方案,扎实推进。各试点项目围绕改革试点目标,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聚焦体制机制创 新,落实配套措施,制定支持政策,做好各种应对预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清楚、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各试点项目要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按照分阶段目标制定好推进措施,对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于实施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并做好预案;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汇报,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三)统筹协调,确保取得成效。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本地各学校的各项改革试点要有一个前 瞻性的通盘考虑和整体实施方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协调、及时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要督促各试点项目按照已经确定的改革 目标、实施内容和进度安排,着力在推进实施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实施先行、突破先试、进展先进、经验先出。根据各试点项目的需要和实际进展情况,各县(市、区)要安排必要资金,为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安徽省教改项目申请书 篇3

唐村社区教育委员会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重大教改项目

稳步推进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我社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制定《唐村社区“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重大教改项目稳步推进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一、教改项目稳步推进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按照“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全面实施,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促进有效教学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全社区基础教育管理水平。

二、教改项目稳步推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体系,形成具有我社区特色和学科特点的多种有效教学模式。

(二)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科研,重构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努力使自己自己朝名师方向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师资保障。

(三)深化“高效课堂”教改实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改革的主环节,教育质量的主战场。要科学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坚

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分类推进不动摇,坚持聚焦课堂不动摇,坚持研训结合不动摇。一要全面加强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落实包抓责任制,上半年主抓培训、研讨,下半年主抓成果整理,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工作要求,夯实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有效推进实验。二要分学段、分学科举行“课改大讲堂”,进一步统一思想观念,协调行动步骤,让每位教师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由“要我改”变成“我要改”。三要及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验指导的实效性,全方位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有效平台,帮助实验教师尽快成长,促使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投身教改实践。

(四)认真实施“以课带课”战略。探索并逐步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落实教师听课评课制度、社区、校两级评教赛讲制度。层级开展新上岗教师的过关课、达标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汇报课、提高课,课改实验教师的观摩课、研究课,课改名师和教学能手的示范课、引领课。引导教师深刻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反思制约一节课高效性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全社区中小学评选表彰“课改之星”,弘扬先进典型,激励教师上进。

三、教改项目推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四、教改项目推进研究管理

教委成立“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重大教改项目推进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和有效教学实验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社区中心教研组,负责全社区有效教学的开展、研究、督查、指导和推进工作。

五、教改项目推进研究实施策略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七)教改项目推进研究重点工作。

1.召开全社区高效课堂现场会(每期不少于一次),组织教师了解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交流实验经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借助网络平台,深化网络教研、开心网和腾讯网,长期上传有效教学论文、课例、课件和课堂实录等,便于所有教师学习。及时整理有效教学实验资料,总结实验经验,每学期进行优秀成果评选表彰工作。

3.乡中心教研组下校蹲点包抓,临床诊断,现场指导,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引领全社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

4.多措并举,推广成果。

推广教科研成果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研效益、优化教育常规的重要手段。继续开展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推动全社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通用机打发票申请书 篇4

XXX国税局:

我公司XX公司,现因公司业务来往,原先向贵局申购的“通用手工发票”已不能满足现在的经营需要,特向贵局再次申购“通用机打发票”。现有我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申请单位:XX

负责人:XX

营业执照号码:XX

税务登记证号码:XX

另符有我公司提供申购“通用机打发票”所需的资料证件。我公司保证在领取使用“通用机打发票”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凡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罚则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望贵局给予批准申购为谢。

上一篇: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安全防护下一篇:俞敏洪老师谈成功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