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免会议推荐

2024-09-20

干部任免会议推荐(精选8篇)

干部任免会议推荐 篇1

干部人事任免酝酿会议制度

一、参加人员

酝酿会议参加人员为: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会议由市委书记召集。

二、酝酿内容

酝酿内容主要包括:

1、市委向上级党委推荐提名的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安排的原则意见及方案。

2、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及乡镇、有关部门换届人事安排的原则意见及方案。

3、科级领导干部任免调整的原则意见及方案。

4、其他需要酝酿的干部人事任免事项。

三、酝酿程序

酝酿会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提出事项。由市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汇报需酝酿的干部人事任免事项,并提出有关原则意见及方案的建议。

2、充分讨论。参加会议人员就酝酿事项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召集人不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其他同志全部发言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形成意见。酝酿讨论后,召集人根据酝酿讨论情况,集中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干部人事任免事项的酝酿意见。对一些方案和事项,酝酿意见比较分散时,应暂缓形成意见,经进一步沟通

后再进行酝酿。

四、有关要求

1、经酝酿形成的意见,经市委组织部部长会研究后,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2、参加酝酿会议的人员要严格保守会议秘密,不得对外泄露会议酝酿讨论情况。

干部任免会议推荐 篇2

根据会议安排, 我就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讲两点意见。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上半年,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立足服务“三农”,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09年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今年农业部、财政部给我省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亿元, 加上2008年结转资金710.754万元, 中央购机补贴资金总计为15710.754万元;省级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5540万元。今年全省购机补贴资金为2.12亿元。

为切实用好、管好购机补贴资金, 省农机部门多次召开会议, 重申纪律要求, 积极做好购机补贴的各项工作。1月份完成了贵州省农机产品选型竞争性谈判, 制作并发布了2009年贵州省农机购机补贴产品选型目录。今年中央资金给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和去年一样, 为该机具销售价的30%, 省级资金给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为8%。到6月底, 已完成中央购机补贴资金12320.381万元、省级购机补贴资金4849.704万元。农户享受补贴已购置各类农业机械55654台套。其中, 耕作机械38681台套;动力机械4088台套;植保机械1277台套;农产品加工机械1047台套;其他机械10561台套。受益农户55215户。

(二) 抓住农时季节, 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

上半年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同时, 把春耕作为农机促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战场, 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充分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上半年全省完成机耕面积626万亩, 机械灌溉353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29万吨, 机械加工250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2.5万人次, 检修农机21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980个, 机插秧专业队108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178个, 有效地促进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 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

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示范工程的实施。今年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进展顺利,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6.5万亩。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全国五个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今年我省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共投入资金200万元, 力争取得新进展。

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今年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主要用于提高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向纵深发展。

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今年新增投入180万元, 继续在9个县实施, 每县投入20万元。

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选择26个县, 投入资金208万元。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 各县积极引导农机协会、农机服务公司和经销、维修、安全服务组织建设,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四) 努力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自走式农业机械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上半年全省未发生农机事故,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同时, 对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组织了专项调研和检查, 摸准情况, 提出建议。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要以继续抓好农机购机补贴兑现落实为带动, 大力加强“三秋”生产农机服务, 重点搞好跨区机收、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玉米机收试验和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确保全省农机化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 进一步做好购机补贴工作

随着农机购机补贴工作深入开展, 下一步我省购机补贴工作将重点对各地资金使用和机具使用保管上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确保全年购机补贴资金全面完成的前提下, 进一步规范购机补贴纪律和操作程序,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 严格按程序办理。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选择权, 坚决打击在购机补贴实施中内外勾结、虚开发票、套取购机补贴资金的行为和收取回扣的行为。坚决实施阳光操作, 务求实效。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服务措施到位、监督管理到位, 确保补贴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力争补贴各类农机具5万台以上,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560万千瓦。

(二) 在组织跨区机收上力争实现新突破

跨区机收是联合收割机快速发展的外在动力, 过去的联合收割机活动范围小, 对农民来说, 巨额投资购置联合收割机有效使用时间短、范围小, 经济效益较低。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需求信息,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的储备、供应, 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通过加强与其他省市农机部门的合作, 积极培育和拓展跨区机收作业市场, 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进一步做好跨区作业服务协调工作, 确保联合收割机合理分布、有序流动、高效利用, 不断扩大我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规模和影响, 提高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力, 促进跨区作业的顺利开展, 推动全省机收水平的提高, 完成机收面积450万亩。

(三) 加强农机安全和农机质量的监督管理

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农机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检验规章, 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 全面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做好农机维修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技术等级审定工作,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的提高。

(四)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农机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政府支持和促进农机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对传导农机先进适应技术, 开展各项农机服务, 搞好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有着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将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做到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五) 加强农机教育培训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篇3

会议认为,回顾总结2008年特别是30年来的老干部工作,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坚持以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为重点;必须坚持把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会议强调,要以党支部建设带动和促进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以儿女之情善待老同志,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三个机制”这一解决离休干部“两费”的根本性建设。各地各部门对“两费”拖欠问题要逐一研究解决,抓好督促落实,尽快清理已有的拖欠,坚决杜绝新的拖欠现象发生。要建立健全帮扶困难离退休干部的长效机制,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帮扶资金,积极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干部任免会议推荐 篇4

学习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会议心得体会

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开完以后,我认真反思,并对会议材料进行了学习。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我们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组工干部更加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当前组织工作的定位,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的机会。我认为作为一个组工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我个人来说,今后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层次。组工干部肩负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重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一要深入学习党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组工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组织工作方向,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争创好的工作业绩。二要加强组工业务的学习。需要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加强业务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工作,使工作条理分明,让自己轻松应对。同时,在熟悉本科室业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开展各种活动的机会,学习其他科室的业务工作,全面了解组织工作。

二、强化能力锻炼,提高工作水平

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组工干部必须有过硬的本领,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读”的能力。平时多注意阅读党建报刊杂志,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节目。二是提高“说”的能力。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向领导学习,认真倾听领导讲话,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习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讲话艺术,珍惜下基层调研的机会,学习群众语言,不断提高个人口头表达能力。三是提高“写”的能力。在工作中要多写、多练,把写当作工作的重要部分,经常思考工作、经常动笔写作,宣传推动工作。四是提高“干”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的执行力度,养成个人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对工作施行做笔记式“挂账销号”,每天下班前进行回顾,书写完成工作情况,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提高自身素质、推进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吃透上情、找准

下情,抓住工作的结合点,认真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心声,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远程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协助村委会树立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典型,并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

三、强化思想认识,发挥表率作用

干部任免会议推荐 篇5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以开展领导干部“五同”活动为载体,以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刚才,小敏市长传达了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德明部长组织我们共同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公报,小明部长宣读了市委关于组织千名干部开展秋季“五同”活动学习宣传六中全会精神的意见,红亮市长就《**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速**崛起,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考评细则》进行了说明,请同志们按照以上领导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总揽全局。具有极强的思想理论性、现实针对性和发展创新性,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不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而且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阶段,拉开了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序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全面理解六中全会明确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即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统一思想,武装头脑,从而切实增强学习、宣讲、实践六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使命感、责任感。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迈入历史发展重要阶段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党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正迈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404亿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美元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5年又达到1700美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人民币,跃居世界第4位。世界上一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政策措施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从而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如果应对失误,致使社会矛盾激化,则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正确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容回避的历史重任。而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由此应运而生。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党顺应时代要求,实现庄严使命的必然选择。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的紧迫需要,具有强烈的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①放眼世界: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乱象杂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义给世界埋下不安的隐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冲突错综复杂。②环顾国内: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国内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逐渐凸显,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③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④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⑤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⑥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要求日趋强烈。展望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之路并不平坦。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这些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亟须我们的执政党在理论上全面回答,在实践上给予解决。

3、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

不断深化,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到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取得新的成效。比如,为了切实改善民生,农业税这个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今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进一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题,中央财政今年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今年9月,新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000万学生的学杂费已经免除;明年春季开学时,免费义务教育将推广到中部和东部地区。为了逐渐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6年9月30日,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部署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00多亿元,建设和改造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2.2万所乡镇卫生院、1300所县医院、400所县中医医院和950所县妇幼保健机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为了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中央近年来不断下大力气重点解决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了一系列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2005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一年多来,全国信访总量持续12年攀升的势头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提高处理突发性灾难事故的能力,从2003年底开始,在国务院应急预案工作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国家有关部门完成了9个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和22个事故灾难类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为了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中央文明委和中宣部等单位,组织开展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005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未降低20的绿色指标,等等。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伟大实践,奠定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好了充分的思想的、理论的和实践的准备。

二、吃透精神,全面把握六中全会的精髓

从我们党的中央全会发展轨迹来看,每届中央的三中、五中、六中全会都会出台重大的执政兴国的重大理念、决策和决定。这次六中全会意义和作用特殊,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实际上是为党的十七大召开作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全会内容博大精深,立意深远,影响巨大。全会的精髓主要体现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体现在吴邦国委员长的《决定》说明中,体现在《决定》的具体内容中。如何准确理解把握六中全会的精髓,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认清一个内涵。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发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以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以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以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2、明确一个目标

全会从9个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加,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个目标,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体现了即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

3、弄懂三个关系

①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即是我党在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基本理论和纲领问题上的核心理念;是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获得的崭新科学论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②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有机统一,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小康”是相对“贫穷”和“富裕”而言,主要是指经济上的指标,是静态的;而“和谐”是相对“矛盾”和“冲突”而言,主要是指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发展目标,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动态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要更高、时间要更长,任务要更重,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坚持、发展和完善。

③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从改善10亿农民生活,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农村的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4、把握五大特点

在六中全会勾勒的2020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图”中,有5大鲜明特点是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必须认真把握的。

(1)共建共享,关键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全会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而党更是其中关键,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党必须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这16个字就是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担负的领导责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公报提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同时需要认真把握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防止“急性病”和“慢性病”,准确把握好力度、进度和尺度。

(2)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等一系列要求和部署,这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让人们看到了更加注重民生的政策取向,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

(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对责任政府提出了新课题。全会强调,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突出强调“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体现了社会管理理念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在建立各类社会管理机制方面,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履行职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另一方面也要权衡各种政策工具的成本,充分鼓励扶持各种社会自治性机制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一种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4)加紧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6大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5)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表明将把和谐文化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四大要素必不可少,一是发展,二是富裕,三是民主,四是文明,这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全会对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

5、破解七大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亟须破解七大难题

①理顺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因素。

②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问题都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

③科学调控宏观经济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尽管我国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托底”机制。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

⑤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公民合法权益受侵害等现象不时发生。对于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妥善处理,必须畅通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防止其成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⑥经济社会并重克服发展“短腿”现象。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⑦把反腐制度落到实处防止“权力寻租”。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的大敌,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削弱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各项反腐败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狠抓落实,真正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十六届六中全会已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使命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我们必须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当前,结合我市实际,要采取“五个一”的举措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构建和谐平安**。

1、开展一个调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它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现实课题,深入调查研究,作出重大部署,推进和谐建设。一是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从民主法制、道德文化、收入分配、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利用、城乡统筹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二是要围绕我市当前突出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化解措施。三是要围绕群众权益保障的总要求,就群众诉求渠道是否畅通,矛盾调处是否有效,利益协调是否全面等机制和方法层面的问题进行调研。要通过广泛的调研,科学准确地分析影响我市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重大信访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此调研工作由咏春、红亮同志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四套班子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专题性调研,为构建和谐**作好思想上的准备,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市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的领导同志都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自己挂点的乡镇、企业开展“构建和谐社会”调研活动。

2、出台一个意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问题。同时,经济要发展,前提要和谐,必须在和谐稳定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先要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入手,着眼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着力解决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同志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深层次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因素和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比如借各种名义向企业伸手,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执法执纪部门的干部强行参与项目开发和企业入股的问题。为更好地贯彻《决定》精神,会上我们已下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和《**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速**崛起,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考评细则》(讨论稿)。这个《意见》,包括《考评细则》,是在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请同志们会后认真审阅,并将有关意见及时反馈到“两办”,以便作进一步的修改后,以正式文件下发实行。在此我想作三点说明和要求。一是请大家认真领会红亮同志说明的具体内容。二是该“意见”和“细则”月底前将正式出台。三是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快自查自纠。目前已出现的问题,请有关当事人正确认识,争取主动。文件出台生效后,对发现的问题当事人一律先离岗接受调查,一律从重处理。

3、组织一次宣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关党和人民的利益,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员干部以及全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带头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更要把积极宣传《决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使《决定》精神家喻户晓。要以这次“五同”活动为契机,组织千人干部队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大力宣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宣讲《决定》有关内容和精神。要结合我市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问题,通过宣讲《决定》精神,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动中来,鞭达邪气,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共同维护我市来之不易的良好稳定和谐局面。

4、高起点推动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就农村基层而言,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半年以来,我市各“五同”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着眼打实基础,分步实施,正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为契机,通过“五同”活动,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这次“五同”要继续按照今年上半年“五同”时的有关部署,在地点不变,领导不变,部门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五同”村的新农村建设,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到年底都有一个看得见的变化和实实在在的效果。

5、加速实施一批和谐社会建设基础性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着重在一些基础性工程建设上下功夫。这几年,我们经过努力,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比较坚实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把发展成果更多地倾向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更多地倾向关乎民生民享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更多地倾向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当前,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教育“三集中”建设步伐,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尤其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尤其是农村基层和谐平安中心建设,加强农村水利公益事业建设,尤其是要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抓好中小型病险水库的维修建设。等等,从而为构建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想反复强调的是稳定和发展的问题。稳定始终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当前要抓紧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尤其是重大信访包案案件,月底前要基本解决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和谐稳定的奖惩办法。如建立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奖惩机制,对村一级主要干部的和谐稳定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评,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发展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和财富保证。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信念上的动摇和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当前全市上下始终要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立足全局谋长远。以百倍的信念,百倍的努力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以全球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科学谋划明年的工作。

同志们,中华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和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克服化解和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不断提高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不断取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干部任免会议主持词 篇6

现在开始开会。今天下午召集大家开会,主要是宣布学院主要领导的调整任免决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参加会议的省委组织部领导: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处长同志,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副处长同志,让我们向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省委、省委组织部关心重视和支持职院领导班子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副职以上的干部、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代表。今天的会议议程主要有三项:一是宣布省委任免文件,二是省委组织部领导讲话,三是表态发言。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副处长宣读省委任免文件。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省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处处长讲话,大家欢迎。

……

刚才,处长代表省委组织部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把职业技术学院的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表态发言。首先,请新任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原书记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院长发言,大家欢迎。

……

刚才,三位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发言情真意切,展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希望职院的新班子能够继承和发扬职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不辜负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的信任,不辜负全院教职工的殷切期望。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提三点希望与要求:

第一,服从组织安排,全力支持配合。 长期以来,省委、省委组织部对职院领导班子建设和学院的发展十分重视、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使职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建设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对此次省委的任免决定,市委表示坚决的拥护,希望大家拥护和服从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决定,全力支持和配合新任班子开展工作。

第二,立足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职院也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市委对职院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视,为职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坐的各位都是职院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全体教职员工产生深刻的影响,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立足岗位,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要敢想、敢闯、敢干,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在工作上有所突破。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本职工作做好,为职院加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维护团结和谐,凝聚发展合力。 一个班子的团结状况,反映出一个班子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体现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体现一个班子的战斗力。职院近几年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关键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团结的班子。大家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把维护团结作为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凝聚力量的关键因素,在工作中优点互相学习,经验互相借鉴,问题互相提醒,意见互相沟通,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创造和谐、活泼、严谨、求实的工作氛围。

同志们,当前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很多,很繁重,特别是职院现在正处于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希望大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的要求上来,统一到职院建设和发展的大局上来,以昂扬的斗志、百倍的信心、扎实的作风,不断开创职院发展的新局面,为建党90 周年献一份厚礼!

干部任免会议推荐 篇7

省经信委党组书记孙志恒主持会议并对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提出要求;省经信委主任郭述禹对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做重要讲话。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牛启忠、副主任李建生、副主任张宁波传达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委全会精神。省经信委领导、委机关处以上干部、直属单位负责人、省行办、协会、联社、职教办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孙志恒在讲话中要求, 胡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讲话, 高屋建瓴, 针对性很强, 委机关干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 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学习讲话要与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 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 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 打牢思想和工作基础。工作上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 坚定不移地围绕省委“一线三点”的发展思路, 坚定不移地坚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 高质量完成今年工作, 高水平谋划明年工作。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增强干部的三个能力。即:谋划统筹推动经济发展能力, 善于社会管理服务稳控能力, 依法办事应急正确处置能力,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郭述禹主任在讲话中指出, 今年以来, 省经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措施, 前9个月全省工业流通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呈现了止跌回升、不断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3928亿元, 同比增长12.9%;技改力度明显加大, 全省工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936.6亿元, 同比增长25.2%, 城乡市场持续活跃,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8885.1亿元, 同比增长18.2%, 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效, 上半年, 全省万元GDP能耗1.06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工业流通经济和信息产业继续企稳向好。他要求, 机关要加强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学习, 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信工作的重点来抓,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落实好山东省10+40+13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意见, 加大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培植力度。重点抓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 继续抓好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工业信息化融合。

黔西南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召开 篇8

穆嵘坤对2015年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2015年,各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围绕州委工作大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他强调,当前全州上下正紧紧围绕州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州委“1+3+3”发展体系的要求,着力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战略“三大行动”。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老干部工作将更加大有可为,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形势,主动融入,奋发作为,进一步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担当。

穆嵘坤要求,全州各级离退休干部工作者要把握大局大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深刻领会老干部工作特殊性的新定位,全面把握新形势下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新内涵,认真践行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的新要求;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把践行“两学一做”贯穿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把增添正能量,贯穿引导作用发挥始终,把服务优先,贯穿加强服务管理始终;要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会上,刘海峰回顾总结了2015年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他围绕贯彻落实州委副书记、州委组织部部长穆嵘坤的重要讲话精神,对2016年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要求,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和广大离退休干部工作者要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推进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的深入开展,为老同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组织建设,抓好服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创新,打造推得出叫得响工作品牌。要加强老干部工作系统队伍建设,抢抓机遇,精心谋划,努力开创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新局面;要统筹协调,务实创新,努力推动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在“四个全面”新形势下创新发展。

各县(市、区)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和办公室负责人,州直各单位分管领导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谭志萍)

上一篇:少先队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环保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