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免条例

2024-08-18

干部任免条例(共7篇)

干部任免条例 篇1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经济管理系

学生会干部任免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合理的选拔学生会干部,有效管理学生会干部队伍,促进学生会发展,根据学生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生会依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采用选举与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任用学生会学生干部。

第三条学生会换届及中期调整时,应当对学生会相关学生干部进行调整。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受聘担任学生会干部

(一)自取得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籍以来所修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不含双学位及第二学历)不及格两科及以下;

(二)自取得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籍以来从未受过警告或警告以上处分;

(三)未担任院学生会及其它主要学生组织部长及以上职务。

取得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籍的第一个学期有一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不及格,后经补考或重修及格的,不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约束。

第五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免去其学生干部的职务

(一)出现第四条第一款

(一)(二)项所述情形之一者;

(二)发生失职、渎职和其他违反学生会管理制度的行为。

免职前,应查清有关事实,听取本人申辩,并给予本人合理的期限决定是否自动辞职。本人决定自动辞职的,主席团应批准其辞职,不再做出撤职决定。

第二章主席团

第六条根据学生会章程,本会主席团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两名。

第七条主席人选于每届学代会或中期调整之前由现任主席团及学生会指导教师提名,经学代会三分之二多数投票通过。

第八条副主席人选由当选学生会主席及学生会指导教师提名,经学代会二分之一投票通过。

第九条主席、副主席采用等额选举方式产生。

第十条当选学生会主席及副主席于当选当日由经管系团总支任命,并履行职责。

第十一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不得提名学生会主席、副主席:

(一)出现第四条第一款所述情形之一者;

(二)曾经当选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

(三)在过去工作中曾被降职或免职的;

(四)在大学期间从事学生会工作不足一学年的;

(五)其他不适宜当选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的。

在荣成学院学生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及大学生记者团供职满一学年的不受本条第一款

(四)项约束。

第十二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当免去其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的职务:

(一)被查出违反选举纪律而当选的;

(二)任职期间出现不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一款所规定资格条件的;

(三)拒不履行主席或副主席的义务,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四)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利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免职前应当由主席团调查、质询和听取当事人的申辩,由部长级会议审议,获得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即获通过。

第十三条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在任期内发生空缺的有学生会副主席及秘书部部长依次增补为学生会主席副主席。

第十四条秘书部部长增补为学生会副主席的,在下一届主席选举中不受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约束。

第三章职能部门

第十五条根据学生会章程,本会各职能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两名。第十六条各职能部门部长由当选学生会主席提名,经学代会二分之一通过确认。

第十七条各职能部门副部长有分管学生会副主席提名,经指导教师及当选学生会主席确认。

第十八条各职能部门部长,副部长在选学生会主席就职之日有当选学生会主席任命并履行职责。

第十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不得提名学生会主席、副主席:

(一)出现第四条第一款所述情形之一者;

(二)曾经当选学生会副部长及以上职务;

(三)在过去工作中曾被降职或免职的;

(四)在大学期间从事学生会工作不足一学期的;

(五)其他不适宜当选学生会部长的。

在荣成学院学生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及大学生记者团供职满一学期的不受本条第一款

(四)项约束。

第二十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当免去其学生会部长、副部长的职务:

(一)被查出违反选举纪律而当选的;

(二)任职期间出现不符合本细则第四条第一款所规定资格条件的;

(三)拒不履行部长或副部长的义务,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四)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利益,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免职前应当由主席团调查、质询和听取当事人的申辩,由部长级会议审议,获得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即获通过。

第二十一条在任期内部长出现空缺,由副部长增补为部长。

第二十二条在任期内副部长出现空缺不予增补。

第四章调查及离职

第二十三条 学生会干部可向学代会或指导教师提出书面辞呈,原则上不应驳回辞呈,但如果当时处于紧急情况,辞职者的离任将造成严重后果,则指导教师可驳回辞呈,待紧急情况消除后再予批准。

在未批准辞职之前,辞职者仍须继续履行职责。

第二十四条学生会干部因死亡、失踪、休学、退学无法继续履行职责的,或因重病无法继续履行职责、严重影响学生会工作正常开展的,视作自动卸职。

第二十五条下列机构和个人对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情况存在疑虑的,可提出质询和调查案:

(一)经管系团总支及指导教师;

(二)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以上学代会代表联名。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会干部在接到质询和调查案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团总支接受聆讯。学生会的有关干部和工作人员有义务配合团总支开展调查取证活动。

质询和调查结束后,团总支应就相关问题作出结论。质询和调查的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在常代会备案。

受质询调查的干部本人拒不接受质询和调查,或指使他人干扰质询和调查的,常代会可视情节轻重依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不信任案或罢免案。

第二十五条经过质询和调查,认定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确有失职行为的,可由下列机构和个人对有关常代会会长团成员和执委会主席团成员提出不信任案:

(一)经管系团总支;

(二)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以上学代会代表联名。

第二十六条不信任案的提出产生以下效力:

(一)学生会干部被不信任,应向学代会及团总支作出书面检讨;

(二)学生会干部两次被常代会全体会议表决不信任的,即被罢免。第二十七条经过质询和调查,认定学生会干部在任职期间内确有渎职行为,或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含警告)的,可由下列机构和个人向学代会提出罢免案:

(一)经管系团总支及指导教师;

(二)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上学代会代表联名。

第二十八条经过质询和调查,发现本届学生会干部在任职期间内集体具有渎职行为,影响特别恶劣的,经二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学代会代表联名,可对全部学生会干部出集体罢免案。

第二十九条学代会在审议罢免案前,应将有关质询和调查记录通报全体代表,供他们在审议时参考。

审议罢免案需召开学代会全体会议,听取有关当事人的答辩和陈述。罢免案经过学代会全体会议表决,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即获通过。罢免案审议期间,有关当事人不得辞职。

第三十条学生会干部辞职、卸职、被通过不信任案和被罢免的情况,应当公告全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所称“失职”行为指以下情形:

(一)符合学生会规章制度中关于失职的具体规定的;

(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严重影响学生会工作业绩的;

(三)个人工作作风严重失当,给学生会的工作和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其他应当认定为失职的。

第三十二条本条例所称“渎职”行为指以下严重情形:

(一)符合学生会规章制度中关于渎职的具体规定的;

(二)本不具有任职资格,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篡改成绩、隐瞒处分记录的;

(三)玩忽职守,给学生会的工作和形象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的;

(四)在选举、干部任用、组织活动等过程中,利用职权不正当地收受或索

要他人财物,归私人使用的;

(五)在选举、干部任用、组织活动等过程中,为私人目的,向有职权的人不正当地赠送财物的;

(六)在选举、干部任用、组织活动等过程中,拉帮结派,破坏团结,造成组织内部分裂的;

(七)其他应当认定为渎职的。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四条本条例的解释权归经管系学代会所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篇2

第一条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

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

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三章教育培训对象

第十条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二条干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

(一)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

(二)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三)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

(四)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

(五)其他培训。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

第十四条干部必须遵守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第十五条干部在参加组织选派的脱产教育培训期间,一般应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第四章内容与方式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堅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对党外干部,应当根据其特点,开展相应的政治理论培训。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

干部所在单位应当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

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教育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六章师资、教材、经费

第三十四条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隊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建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十七条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三十九条加强干部培训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第七章考核与评估

第四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章监督与纪律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干部弄虚作假获取学历或者学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十二条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一)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干部教育培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干部教育培训费用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学历或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干部教育培训办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制定。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干部任用条例讲义 篇3

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要贯彻好执行好,抓好落实。要贯彻执行好《条例》,首先要学习理解好《条例》,要逐章逐条逐款地学习领会。在学习中,要着重了解《条例》在《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作了哪些修改、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作了哪些新规定。中央在印发《条例》的通知中指出:“1995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这三个重要判断,既集中概括了《条例》的突出特点,也是《条例》修订内容的集中体现。《条例》共修改300多处,由原来的11章54条修改为现在的13章74条。修改后的《条例》共9900字左右,其中有4000多字是新增加的内容,约占总篇幅的一半。《条例》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就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条件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赋予了德才兼备原则的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件。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扩大民主、强化监督等作了更加科学、规范和严密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丰富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条件和资格

《暂行条例》颁布以后,党中央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最重要的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赋予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德才兼备标准的新的时代内涵,对在新形势下做好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之前,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建设“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并提出建设这样一支队伍的几个重要环节。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要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在近几年间,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等等。这些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新要求。这就成为《条例》进一步明确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丰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条件和资格的重要依据。

《条例》作为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基本规章,在“总则”中,开宗明义,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修订后的《条例》对指导思想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要求。所增加的内容强调: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条例》还重申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即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这六条原则,贯穿于整个《条例》之中,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条例》更加明

确地提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从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需要来全面把握。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不仅要看个人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要把握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要求,从班子建设的整体需要出发,把个人基本条件和班子整体需要统一起来,正确把握领导班子建设的思想政治、能力水平和结构功能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条例》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按照“总则”明确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重申的六条原则,丰富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条件。在“选拔任用条件”一章中,坚持了《暂行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其他方面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特别强调党政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依法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高了,把《暂行条例》提出的“还应当努力达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级干部提出的五项要求”改为“还应当努力达到中央对高级干部提出的各项要求。”

《条例》对干部任职资格作了一些修改。任职资格是指干部个人在工龄、经历、任职年限、文化程度、接受培训、健康状况和担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党龄等方面达到《条例》规定的要求。《条例》在《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对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应具有的资格作3点修改。一是强调了任职年限,规定:“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强调“应当”,而不是《暂行条例》提的“一般”。二是提高了对干部文化程度的要求,把《暂行条例》“省部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改为“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对文化程度这新要求,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提出来的,也符合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三是干部接受培训资格更加明确。《暂行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必须经过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现在《条例》改为“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这样规定,既有明确要求,又较为可行。《条例》还作了两项新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和七项任职资格,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和德才兼备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这些条件和资格作为衡量干部的基本尺度,特别是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能否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真正做到按标准定取舍,按德才选贤任能,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选拔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领导干部。

二、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坚持了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

实践证明,当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标准和条件确定之后,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程序往往带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修订后的《条例》规范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六项基本程序,即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同时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在每个程序中对扩大民主作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民主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这三个关键程序上,集中体现了发扬党内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

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新举措,为建立民主、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条例》的“民主推荐”一章,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格局,包括民主推荐的范围、方式、程序等,但也作了较大的修改,从原来的7条增加到10条,内容上加大了发扬党内民主和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民主推荐干部工作上的份量。一是把民主推荐确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性环节。《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除“个别特殊需要”可由组织推荐者外,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将《暂行条例》规定“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的“应当”二字改为“必须”。二字之差,就把民主推荐确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还明确规定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强调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二是扩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权。《条例》规定:“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这项新规定,把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结合起来,同时使用,综合分析,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有利于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条例》还规定,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条例》对民主推荐票的统计也作了规定:“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这样做,有利于了解上下左右对干部的认可程度,更好地运用民主推荐的结果。三是扩大党内民主,坚持集体讨论确定考察对象。《条例》规定:“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考察对象,在本条例第十二条所列人员范围内进行公示。”“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这就从制度上解决了个人或少数人决定考察对象问题。

考察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程序和关键性环节之一。《条例》的“考察”一章,在保持《暂行条例》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对考察内容、考察范围、考察方法和考察纪律都作了一些修改,尤其是加大了考察工作的民主程度的内容。一是实行考察预告制度,便于干部群众参与。规定:“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预告考察组的驻地、考察时间、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或者考察对象的简要情况。这有利于为群众特别是知情人反映意见创造条件,有利群众的参与和加强监督。二是改进考察方式。规定考察要“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条例》强调“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把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直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成员;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三是强调提高考察工作质量。《条例》做出新规定:“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还规定:“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考察组负责人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要“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要求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地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把人选准用好,关键是贯彻好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一基本制度办事。一是要搞好个别酝酿。《条例》在“酝酿”一章中规定:“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

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酝酿应当根据党政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的意见。”二是要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做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条例》除了坚持原规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外,还提出要“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强调:党委(党组)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党委(党组)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三是推出一项新制度,即党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条例》规定:“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党委常委会做出决定,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在“任职”这一章中,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这是接受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一种好形式,为避免用错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说要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形成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就要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要牢固树立严格按程序办事的意识,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执行,不变通。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凡没有经过规定程序的,一律不考察、不研究、不呈报,使程序成为用人上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同时,要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落实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三、强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加大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监督措施

从多年实际情况看,在干部工作中,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比较薄弱。所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这次《条例》修订工作的一个重点。应该说,《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条件和程序,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也是开展这项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在“纪律和监督”这一章中,强化监督工作更为集中和突出。《条例》“纪律和监督”一章,对《暂行条例》条款作了较大的调整,比《暂行条例》多了3条,加大了监督份量;更主要的是从内容上强化了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纪律和监督。首先是强化了选用工作纪律。《条例》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充实了“十不准”纪律内容。纪律新的一款规定:“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第7款强调,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第10款规定,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条例》比《暂行条例》更加明确规定:“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做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其次是强化了监督措施。把《暂行条例》第48条5个款项经过调整组成3条,即现在《条例》的第66、67、69条,强调

了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规定:“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同时,赋予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权利,把《暂行条例》“可向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举报、申诉”规定中的“可向”改为“有权向”。对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的任务也更加明确了,规定联席会议的任务是:“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再次是强化了监督制度。《条例》规定,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分别规定:“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分管领导成员的责任。” 《条例》这3个方面强化纪律和监督规定,为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迈出了新步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模范执行《条例》的“十不准”等各项纪律规定,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种行为,要敢于抵制,勇于斗争。同时切实加强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条例》的贯彻执行。

四、完善了干部交流规定,规范了干部回避制度 对干部交流,《条例》的“交流、回避”一章保留了《暂行条例》规定的干部交流对象、重点和范围。但根据多年来干部交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扩大了交流重点。把《暂行条例》规定:“交流的重点是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成员”修改为“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同时新规定:“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条例》还规定了交流干部应限期到职的纪律,规定:“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还新增加了一款,规定:“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这项规定是为了保持班子相对稳定,有利于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在干部交流工作中,要把推进干部交流与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领导班子成员频繁变动。

《条例》规定的回避是指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选拔任用工作回避两种。《条例》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对象也作了修订,原规定:“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现《条例》把任职回避扩大到“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而且把“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修改为“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对“成长地”这一提法的理解,关键在认识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本义,是为了保证领导干部不因家属关系、地域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有利于领导干部摆脱复杂人际关系的羁绊。应该说提“成长地”比原来提“原籍”更加符合这一本义。《条例》增加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对《暂行条例》规定,“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凡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作个别文字修改后保留,还作了新规定:“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五、坚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创新,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暂行条例》颁布7年来,特别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这个纲领性文件的颁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迈出了新的步伐。江泽民同志去年“七一”重要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今年初中纪委七次全会中,江泽民同志又提出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和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指示,为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条例》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纳入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同时,完善了任职、免职、辞职、降职的制度,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疏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方面有了新突破。

《条例》在“任职”这新一章中,除了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外,还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的试用期制度,规定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用;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条例》还规定:“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聘任制领导职务的每一个聘任期不超过五年,可以连续聘任。”在这一章里,规定了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计算。“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一章也是《条例》增设的。在这一章里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其适用范围是选拔任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用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在中组部干部一局编的《条例》学习问答中说明:“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的职位,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不列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范围。” 《条例》还规定了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条例》在“总则”中强调:“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条例》规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方式,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有利于拓宽选用年轻干部的视野,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免职、辞职、降职”一章中,规定要实行免职制度、辞职制度和降职制度,为解决干部“下”的问题疏通了出口。免职是《条例》的新内容。《条例》规定:“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或者“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或者“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有这三种情况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条例》对这四种辞职分别做出规定。《条例》还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中组部干部一局编的《条例》学习问答对降职问题作了说明:“根据有关规定,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的又不宜转任、调任其他职务的,应当降职使用。降低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一般每次只降低一级职务。”《条例》规定“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条例》还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从以上可以看出,《条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同时又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条例》明确规定要实行十二项制度: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任职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干部辞职制度、干部降职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还建立健全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公开选拔制度、竞

争上岗制度、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差额考察制度、党委全会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以及干部破格提拔使用的有关问题等等。由此构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个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六、进一步明确了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责,为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明了方向

社团干部管理条例 篇4

一、社团干部的条件、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承认社团章程,遵守社团各项制度,热爱社团工作,思想积极向上。、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乐于奉献,富于创新精神。、模范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刻苦学习,学科成绩良好。、品行端正,原则性强,办事公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谦虚谨慎,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社团干部管理细则

一、部长

1、作为本部门的最高领导者,部长应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带领大一干事做好本部门的相关工作,并且团结大一干事,相亲相爱,相互尊重;

2、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素质和相关部门技能,不可逃避应有责任。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协调好与其他各部门的工作。

3、增进本部门部员沟通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

4、积极配合社长完成社团工作。

二、(副)社长

1、社团总体发展:贯彻实施校团委和社联下达的重要精神,结合社团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符合本社团特色的发展路线,促进本社团稳健、快速发展。

4、社团内部的配合、沟通:积极与其他各位社团干部沟通、协调,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完成各项社团工作,丰富社团活动。

5、加强与社联沟通,积极配合社联完成各项工作。

三、奖惩任免制度

1、根据社团工作完成情况及社团活动展开情况评选出十佳社团活动组织奖、社团优秀干事、社团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

2、在社团工作审查中被评为D类的社团将被整顿。

党员干部处罚条例学习 篇5

“日思”,就是号召和提倡领导干部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不准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等党政纪条规,从衣食住行等日常工作、生活入手,回想一天的行为,对一天来的情况进行反思:是不是进了不该进的地方?参加了不该参加的邀请和宴席?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情?收了哪些不该收的东西?有没有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有没有不良思想趋使下的不良作风。每位科级干部要做好廉政日记,把一天来的廉政情况记录下来进行认真反思。

“月省”,就是要求所有科级干部在每月月底回顾一个月来的自身廉洁和廉政工作情况。要对一个月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小结:本月内读了多少提高政治思想修养的书?写了多少心得体会?有哪些好的做法?还存在哪些不足?有什么不检点的行为?要对自己不廉洁的行为进行反省,敢于揭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注意了解全区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全国各地的廉政动态,浏览网站登录的重大典型案件,从中汲取教训,写出体会。

好老公保护条例 篇6

你一直说你在家没有地位,虽然我也一直很霸道,但是下列权利你还是享有的:

1.对老婆晚回家的理由享有知情权。但是无论老婆我编制的理由是如何的蹩脚,我也享有最终解释权,即使我知情不报,欲盖弥彰,理由和借口都被你各个击破,但是我还享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2.对家庭收入你有支配权。但是你支配你能赚多少钱,不能完全支配我的消费权。我的工资是对于我自己最低的生活保障,其余部分比如我惦记某名牌服装时,都要得到你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3.对电脑享有使用权。但是我要使用的时候,我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如果你要想像蜘蛛人一样在网上挂着,请事先打好申请报告,不然电源线不是被黄金分割就是点段式存在。

4.对于孩子你享有冠名权。未来的孩子跟你的姓也可以,但是要不要孩子我来决定,我不想有小孩子和我争宠,我要做你惟一的孩子。

7.对家庭享有代理权。在开饭之前你是大厨师,出门时你是司机兼导游,有危险时你是保安兼警察,风平浪静就我们俩时,你就是小孩子,要乖乖听老婆话。坚持走妻管严的道路,坚持以婚姻为中心,积极赚钱养家糊口奔小康。

9.对情书你有免修权。你可以不写,但是不能不说,你说把三个字挂在嘴上不好,爱是放在心里用行动来表达的,可是我就是要听那三个字。你不说我就说了:你买单!

10.对不平有申述权。说了N次了,你要申诉,你丈人那里就是最高审判机构了,不过诉状我可以帮你写。

本条例自3月8日起实行,为了保护生活在地层的大男人的可怜巴巴的生存权利,请广大妇女朋友支持。同时我也会严格遵守的,放心吧,我亲爱的老公,这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条例。

你的老婆大人

分团委学生干部处罚条例 篇7

魏文鑫

为了加强我系分团委学生干部的管理,树立良好的学生干部形象,使之更好的体现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的宗旨,加大对分团委系统的工作力度,特制定我系分团委学生干部管理处罚条例如下:

第一条:本条例所指学生干部为分团委组织全体成员。

第二条:对违纪干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处分分为以下五种:

(1)例会点名批评。

(2)写出书面检讨,当众自我批评。

(3)组织内部记过。

(4)组织内部考查。

(5)上交上级组织处理。

第三条:有早退、迟到、旷会及在值班期间无故缺勤者,按照下列情形予以处理:

无故迟到一次者,在下次例会时,由秘书部部长点名批评。(按次记)无故旷会一次,迟到或早退两次及值班期间无故缺勤一次者,须作出书面检讨上交秘书部部长,若旷会或无故缺勤两次者,须写出书面检讨并当众检讨。(按周记)对于无故旷会两次以上五次以下(含五次)或无故缺勤两次以上五次以下(含五次)组织内部记过一次,取消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资格。(按月记)对于无故旷会五次以上(不含五次)七次以下(含七次)者取消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资格,停职检讨,作组织内部考查处理。(按学期记)对于无故缺勤或旷会累计达到七次以上(不含七次)者,取消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资格,上交上级组织处理。

第四条:会议及活动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经分团委书记批准签字后上交秘书部部

长,方可生效,无书面形式者不予批准,做旷会论;如果在秘书部部长点名时代请假,不予批准,做旷会论;值班请假应以书面形式向当周组织值班负责人请假,予以批准后才可生效。

第五条:对于开会或值班时穿拖鞋或背心者,一次作早退论,两次作旷会论,处

罚如上面第三条。

第六条:对于分团委各成员不尊重者,写出书面检讨,并当众检讨,当面致以歉

意,情节严重的上交上级组织处理。

第七条:对于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履行自己职责者作组织内部考查,停职检讨,情节严重者上交上级组织处理。

第八条: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赌博、观看淫秽物品、宣传不良思想者,上交

上级组织处理。

第九条:对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或威吓他人者,上交上级组织处理。

第十条:对补考一科(含非专业)以上(含一科)者,取消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资

格,作组织内部考查处理;考试作弊及补考两科(含非专业)以上(含两科)者,上交上级组织处理。

第十一条:对于旷课的学生,按其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学籍预警直至纪律处分。

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学期累计旷课20学时(含20学时)以上者,给予例会点名批评;

(二)一学期累计旷课40学时(含40学时)以上者,给予写出书面检讨,当众自我批评;

(三)一学期累计旷课60学时(含60学时)以上者,给予组织内部记过;

(四)一学期累计旷课达80学时(含80学时)以上者,给予组织内部考

查;

(五)一学期累计旷课达100学时(含100学时)以上者,给予上交上级

组织处理。

经济管理系分团委

上一篇:童话灰姑娘下一篇:生活这样告诉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