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死亡的感觉(共10篇)
如何体会死亡的感觉 篇1
体会当盲人的感觉
五年级作者:顾书禹
今天,葛老师让我们体会了一次当盲人的感觉。
我把眼睛壁上,向右转了几圈,只听见葛老师:“去找张皓瑀同学。”我便把手放在胸前,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忽然,我撞到了一个类似课桌的东西。有些同学在下面喊:“在这儿,在这儿!”“在3组4号”下面又传来张皓瑀的笑声。我听着笑声慢慢摸索过去。
我伸出手,抓到了一个人,我一阵狂喜,喊了出来:“抓到了,抓到了!”那人却回答:“笨蛋,抓错了!”同学们又哈哈大笑。就快找到张皓瑀时,一群毛茸茸的东西挡住了去路,我奋力向前一冲,却被推了回来,原来是一起找人的挡住了去路。此时我更坚信张皓瑀就在附近。“抓住了抓住了!”我一阵沮丧,睁开眼,张皓瑀果然被抓住了。
我在黑暗中过了那么点时间行动就十分不便,而那些永远在黑暗中度过一生的人就更痛苦了!眼睛真的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眼睛,珍惜光明。让世间的美好永不消逝!
如何体会死亡的感觉 篇2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zgyz
一、放松惯性跑
当起跑后加速跑至30米时, 肌肉停止主动用力, 被动地随惯性跑进20米~30米;再加速快跑, 然后再随惯性跑, 直至跑完全程, 让练习者体会放松跑时肌肉和关节的感觉。
二、下坡跑
选择坡度为5°~10°、距离为80米~100米的地段进行下坡跑练习, 要求练习者在正确掌握跑动技术的前提下, 借助下坡的惯性向前跑动, 要做到步伐轻松, 并适当增大步幅。
三、变频跑
在50米~60米的距离内, 要求队员在起跑后用最高的动作频率跑5步~6步, 然后放松跑5步~6步;接着再加速跑5步~6步后再放松跑, 直至跑完全程, 此练习可以让练习者深刻体会肌肉的用力与放松过程。
四、直道进弯道跑
死亡的感觉 篇3
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在临终前却说:“让我投入你的怀抱吧!老天爷,我把我的灵魂托付给你了。”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弥留之际说:“那儿可真是美极了。”
法国影星图格拉法临终时,对妻子说:“请把灯熄了。”
人在濒临死亡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脑海中的最后图景是什么?念念不忘的又是什么?多年来这种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及精神学者的兴趣与关注。
濒死与死亡动力学
科学界许多人认为:对人意识的研究是科学的最后难题,而意识是如何消失的,特别是濒死心态则是谜中之谜。进行了多年跟踪研究的美国学者卡伯勒,开创了濒死与死亡动力学这一学科。于是,有关濒死体验与死亡的种种课题,成了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哲学单独或协同研究的热点。 所谓濒死心态,也就是人在濒临死亡时所体验的不同心态。其中包括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罹患重疾但意外痊愈的人,所叙述的死亡即将来临时深刻的主观体验。
在死亡动力方面,生物学家罗兰·西格是站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他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些能引起奇特的幻觉。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幻觉,科学家认为与当事人所受的教育、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中国也开展了有关濒死体验的研究。来自医学界的最新消息称,天津安定医院从科学的角度.在中国首次进行了濒死体验的研究。他们认为,濒死体验是一种全人类共有的现象,但又受社会心理和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民族间的不同。中国濒死体验者所经历的主要体验阶段有:生活回顾、意识与躯体分离、躯体异常、世界毁灭感、死亡矛盾、时间停止感以及情感丧失等等。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落后国外很多,国外早已把濒死体验列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濒死心境
有关濒死与死亡动力学的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濒死心态在世界各民族间都普遍存在。中国古代史料中有大量这方面的记载,而西方有关这方面的例证也很多。
1987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位名叫查维·亚艾那的24岁青年工人,不幸被一只装有机器的大箱子压伤,成为植物人。1990年3月的一天,亚艾那突然清醒过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却向人们叙述了他长眠不醒时的奇遇——
我变回一个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妈领着。她带着我,走进一条发光的隧道——它是通向另一世界的。她对我说:“你要我找的永恒的平静,在另一个世界你可得到。”我用手掩住双眼,但玛丽亚姨妈轻轻地把我的手拉了回来。
……
十几分钟后,亚艾那又长睡不醒。
无独有偶,美国一位65岁的“死而复生”的商人,也向抢救他的医生们叙述了自己“死后”的情景——
我记得自己好像一朵轻云一般。逐渐由我的肉身上升到天花板。医院的墙壁与铁门都阻挡不了这时的我,我很快飞出医院,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向虚无缥缈的太空。接着我又以极快的速度,在一条无止境的隧道中前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我看到有一点亮光,这个亮光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大。当我到达隧道的尽头时,那光亮变成强烈无比的光源。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爱,我不再有忧虑、沮丧、痛楚与紧张。
死亡实验
据国外资料披露:在德国曾进行过一次“死亡实验”,参加实验的是42名年轻力壮的男女志愿者。实验很简单:利用药物实使42名志愿者处于与死亡相似的完全失去知觉的境地。在22秒的短暂时间内,志愿者各有所获:有的看见了彩光,有的看见了亲友,有的看见了自己发着蓝光的灵魂从肉体中逸出,有的看见了一条发光的隧道。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死亡实验”并非首次。美国心脏病专家迈克尔·萨博也曾组织过一次“地狱考察”的活动,用药物使一些人重度昏迷,又以高水平的抢救使他们复活。这些人的经历与“死亡实验”的结果相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确信濒死体验的探索结果。尤其是那些关于“死亡实验”、“地狱考察”和“死而复活”的说法,更是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因为属于人为协同的情况。
惊世的“阿尔法3”号
为了避免人为协同的争议一项被命名为“阿尔法3”号的自然观察探索计划,在日本东京悄然展开,为濒死体验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阿尔法3”号计划由多家跨国公司赞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共有16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瑞士,年龄从19岁~75岁不等,都是濒临死亡的垂危病人。他们是在经过了将近3个月的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后,才被批准加入“阿尔法3”号计划的。
“阿尔法3”号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是:科学家在志愿者头骨中植入电极,并且与电脑相连,使电脑可以在80千米的范围内,接收到志愿者的脑电波。相关的电脑程序可以在60秒内把脑电波译成文字,并显示在计算机终端的荧光屏上。
在实施“阿尔法3”号计划的头两年里,有4位志愿者先后离开了人间。一位名叫佛迪的志愿者病逝3天后,电脑荧光屏上出现了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信息。“我是佛迪,告诉你们,我很快乐,没有痛苦……没有痛苦……没有痛苦……”这几个字,重复出现了二十多次,信息突然中断。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参加“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和志愿者,使实验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不过,此后又有4位志愿者先后离世,电脑却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一位23岁的白血病患者不幸死去,结果使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第二天电脑便收到了她的信息: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此间经常阳光充足,很多人与我在一起,我很爱他们,我将会……”信息至此突然停止。
参与“阿尔法3”号计划的科学家们均认为,试验中传达的生命信息的反馈结果是相似的,这是濒死与死亡动力学存在的有力证据。鉴于此,“阿尔法3”号计划还要深入进行下去。
融入宇宙的五个阶段
美国学者卡伯勒与心理学家肯尼斯,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学术界已经认可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持此种说法者约占57%; 第二阶段:意识逸出体外,有这种感受的人约占35%; 第三阶段:通过“黑洞”,有此感觉的约占23%;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围绕,宛如天使;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二为一。
它们具体是:
一是怀疑期——飘向黑暗:“不,我不会死的!”是病人最先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对医生的不满和怀疑。这种否定情绪可暂时免除对死亡的恐惧感,为自己和亲人提供心理准备和适应时间。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在随风慢慢地飘浮。在一片黑暗中,他们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
好莱坞著名导演昂格逊是一个爱子如命的“老顽童”。他在快要死时,饶有兴趣地问道:“拉玛生产了吧?”(拉玛是他最喜爱的一个儿媳。)
二是忿恨期——游离半空:病人一旦得知死亡已不可避免,便忿忿不平:“为什么偏偏要我死?”看见别人健康愉快地生活,病人本能地产生羡慕、妒忌甚至仇恨的复杂心理。烦躁不安、无端生气、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和敌意是此期突出的行为表现。这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识已经游离到了天花板上或半空中。
正如德国女明星庞贝丽临死时说:“电影世界宁可无我,而我决不可无电影可演,到另一个世界从影去吧!” 三是自责自慰期——通过“黑洞”:这段时期,临终人会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并且在黑黢黢的洞里飞速地向前冲去,而且觉得自己的身体被牵拉、挤压,洞里还不时地出现嘈杂的声响。有人会责怪或追悔自己早年所犯的错误,感到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希望看到儿女完婚、子孙出世等;同样也有人安慰自己已经功德圆满——似乎完成了一种使命。
正如瑞士影星开普宁一辈子饰演战争狂人,临死时,他轻声说:“现在好了,仗也打完了,我该睡个安逸觉了。”说完,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四是抑郁期——迎接亲友:此时,临终的人感觉情绪反常,喜怒无常,抑郁寡言,长吁短叹,对任何事物都麻木不仁。他的思想奇象是:“黑洞”尽头隐隐约约闪烁着一束光线,当他接近这洞口时,迎接自己的有的是活人,有的早已去世。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全都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围绕。这时,当事者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幕地飞逝而过,其中大多数是令人愉快的重要事件。
法国著名讽刺戏剧家拉伯雷临死时,颤动着嘴唇,轻轻地说道:“拉下帷幕吧,喜剧已经结束了。”
五是绝望期——融入宇宙:这一阶段,病人静静地等待死神降临,惧怕孤独,但不愿吵闹,情绪趋于平和甚至有欣慰感。最后他们感觉与一束光线融为一体。觉得自己犹如同宇宙融合在一起,同时得到了一种最完美的爱情,并且自以为掌握了整个宇宙的奥秘。
爱情如何保鲜:如何保持恋爱感觉 篇4
1、有孩子的夫妻,也要记得单独找时间过2人世界,尽管已经是孩子的爸妈了,但在生活中最有意思的还是单独找时间和爱人享受一下甜蜜逍遥的二人时光。雇不起保姆?也好办,让父母或信得过的好朋友照看一下孩子,回头多给父母和朋友帮忙。
2、很久去野外午餐了,趁着难得的休闲时间一起到野外边欣赏美景边享用午餐。如果你计划在公园野餐,你们可以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平和和安静。即使是坐着,两人相偎相依的一起,看看日落,吹着秋风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3、选择一件你们都喜欢的事情来做,在丰富自己的过程中可以给另一半带来更多的欣喜。比如学着打高尔夫,练习最喜欢的运动,写本书,学打乒乓球,回学校继续学习或者读本新书。
4、两个人一起出去逛街,在星期天穿上悠闲俏丽的衣服,练瑜珈的裤子,搭配宽松无领长袖运动衫,舒适之余,又不会让他觉得你有失性感。或者是协调好一起看你们都喜欢的电影,不要因为你要看连续剧,他要看球赛,就把他赶出房间。
5、当两个人去约会时,如同第一次约会一样,保持着神秘感,提早做好功课,精心策划安排,希望将每一次相处都化成彼此心中美好的回忆,就算是以后回忆起来,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于是“约会”便成了过去时。其实,增加婚后的约会时光,爱情保鲜期将会更长!
恋爱的阶段
1、初恋。刚刚进入恋爱阶段,了解还不是很深入,还有一定的模糊感。
2、热恋。恋爱双方看到的都是彼此的优点,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可以说双方都已经迷恋其中了。
3、依恋。双方在日常生活已离不开对方,离开一阵子都会觉得不顺心、有一种心不安的感觉。
4、平淡。恋爱双方都已经冷静下来,留下的大部分是理性,而缺少了激情,需要进一步的理由来点燃爱情的火焰,比如说婚姻。很多情侣都是在这一环节没走完的,当然,完成这一环节意味着下一步进入婚姻阶段。
5、失恋。不是每个恋爱都是好的结局,失恋-才是再恋的第一步。
6、怀念。当结束了可能有的人会怀念前女友或女伴。
7、思念。真正属于自己的爱的开始。
8、后悔。也有的人在结束一段感情后期过的不好,之前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悔莫及!
恋爱建议
1、别太在意自己是大龄剩女
女生过了25岁就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仿佛再不赶紧找一个男人嫁了就会被剩下,于是,每天都在倒计时自己的青春,每年都会很害怕过春节过生日。其实,好女人什么时候出嫁都不迟,没有必要为了只争朝夕而饥不择食,假如遇到了真正可以让自己托付终身的那个男人,他才不会嫌弃你的年龄呢!
2、初次认识别投入得太神速
如果跟一个男生初次相识或是才见几次面,女生不要期望他可以每天都来陪自己,也别把自己安排在每个周末都与他共度,男生进入角色通常都比女生慢半拍,要想让他把你当成女主角还有待时日因此,别总是在他不需要你的时候出现,这会让他感到很心烦,也别老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他,别心急,你们还不是夫妻呢!
3、相亲见面别打扮太过夸张
女生对于相亲一类的事情都比较上心,虽然不是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认识男人,也不是很喜欢用这样的手段把自己嫁出去,可每次去相亲总会费尽心机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只是女生别把自己打扮得没了品位女生应该用自信、大方、得体和气质来吸引对方,男人会认为天然吸引力远比人为加工的脸蛋更能吸引人。
4、弄清对方动机别自欺欺人
不是每一次相亲都可以遇到动机纯粹到“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的纯情男人,因此,女生应该想方设法弄清楚对方每一次表现背后隐藏的动机,他是否脚踏两只船?他的内心是否只有你一位女生?因此,先别急于认准他就是你今生的唯一,如果你连对方跟你交往的真实动机都没有弄清楚,就别试图自欺欺人。
如何让员工感觉工作有面子? 篇5
一般而言,所谓管理规范,往往是指制度流程较为健全,但是,对员工而言,实际上最关键是三个方面:激励、培训与文化,把这三个方面做好,则必然能够吸引并保留住员工,能够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感情。
法宝一:构建有效的激励体系,使员工感觉工作有保证
所谓激励,简而言之就是怎样让员工努力工作,达到良好绩效的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谓激励体系,实际是通过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来实现,因此,对于一个“规范”的企业而言,设计明确而有效的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薪酬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兼顾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就是要对企业内所有岗位进行价值评估,并根据岗位价值确定岗位薪级;外部竞争性,则是根据外部薪酬水平,结合企业的薪酬理念(高于、低于、相接外部薪酬水平),设计薪酬整体水平以及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
所谓薪酬体系的规范化,需要根据员工的发展需要,设计薪酬晋升空间,使员工能够对自身的薪酬增长空间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增强在企业工作的信心。
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使员工对工作产生基本保障感受的基础,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设计相对规范的薪酬与绩效体系,是吸引和保留员工的最基本手段,当然,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宝之一。
法宝二:构建良好的培训体系,让员工认为工作有发展
企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企业对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员工只有不断跟随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能力,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培训则是提升能力的关键手段,
对于员工而言,其职业的发展,也是来自于能力的不断提高,因而员工对能力提升的也有主动需求,这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培训来实现。
法宝三: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激励和培训,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有保障、有发展,但这样还不够,因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还需要适应企业的环境、同事之间相处的氛围,上级的领导风格等,这些都会对员工是否认同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是企业文化。
如果说激励和培训体系是“硬管理”的话,很明显,企业文化便是一种软管理。让员工感受并认同企业的文化,是企业文化构建的最关键问题。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产生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极为深远,它往往会对员工的工作风格、甚至是处世方式产生影响,因此,一旦员工认同了企业的文化,则容易提升对工作的满足感,从而更愿意长期留在企业发展,所以,企业文化的构建,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宝之一。
三个法宝的结合运用,让员工感觉工作有面子
虽然激励、培训与文化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法宝”,但是三者之间却又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设计激励体系时,本身就离不开培训和文化,因为激励体系的结果运用往往就可以通过培训和文化来实现。培训的来源之一就是绩效体系,同时培训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也极为有效,因此,三个法宝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
如何让成员感觉自己是超级英雄 篇6
我曾收到过前任员工给我的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在你手下工作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我时不时会问自己为何有这样的感觉,虽然答不上来,但可以感到这种感觉无比真实。我内心充满能量,几乎没有遇到繁杂无关的阻碍。
这条信息对我的意义很大,尤其是第一句话。我认为,这就是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达到的境界。
我自己也时常思考,为何如此幸运能带领一群这么优秀的员工工作。突然我发现,那封简信就是答案:
・我只选对的人去做事
・我让他们感到自己很伟大
・我为他们扫清繁杂无关的阻碍
如何像我一样让员工活力四射并营造出令人难忘的公司文化呢?这里我提几点建议:
1、只用对的人
你按照自己要求打造团队还是拿来就用呢?
有人认为,管理者的工作是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团队价值,但我却认为,管理者应当按自己的要求打造团队。公司的目的是发展,其余一切都可以围绕此目的而改变。正因如此,员工作为公司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应该依最终目标而定。一个好的员工不仅能满足现有要求,同时也能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局。而对于管理者而言,打造一个能够将事办得妥当的团队至关重要。只有如此,他才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到那些更为高层次的问题上。如果选错了人,管理者可能就需要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去过问本该员工解决的问题。
要打造一只令人满意团队听起来略显困难,但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为每个职位找到合适的员工不仅是对管理者自己负责,更是对员工负责,对整个公司负责,所以这样去做是完全值得的,
如果管理者的目标是谋取发展,那么他就应该炒掉不合适的员工。如果管理者的目标是让每个员工都安居乐业,或者他对更换工作团队无能为力,那么他就得把重要的位置留给更有能力的人去坐,或者顺应环境接受只能缓慢发展的事实。总之,要想让员工活力四射并打造良好的公司文化,管理者必须把员工能力和岗位需求匹配起来。
2、让员工感到自己很伟大
一旦拥有了合适的工作团队,管理者要做的不只是向团队派发工作,更重要的是向团队输送能量。
具体地说,就是把重要的决策权下发给队员,让他们解决重大的疑难问题,放手把大事交给他们完成,让他们感到自己很伟大。
与此同时,管理者要不断通过称赞、鼓励、表达信任和表示尊重来激励队友。他要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是伟大的。这样一来,整个团队将更充满斗志,足以扫清一切困难。
3、为员工扫清繁杂无关的阻碍
作为管理者,身上背负的一大职责便是创造优异的工作环境。不确定性、消极、焦虑和不必要的复杂事物是优异环境的拦路虎。
关于消除这些负面因素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消除不确定性:
把每一项决议说清楚并就每一项决定与员工交流
决不能让疑问和谣言蔓延
信息透明,不要让员工去猜测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消除消极情绪:
对无价值消极言论要持反对态度,鼓励建议,抵制抱怨
把会给团队带来负能量的队员踢出队伍
把无法在言行上做表率或阻碍队员沟通的经理人踢出队伍
明确责任:
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负责人员
陈列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要承担的后果
勇敢面对并修复错误的决策
主动脉夹层死亡1例体会 篇7
讨论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于主动脉中层的退行病变或者囊性坏死引起内膜的撕裂,血液从撕裂口灌注入动脉壁内,造成内膜与中层和外膜之间隔离形成一个假腔,假腔可以顺向也可以逆向扩展至主动脉的各个分支而出现相应脏器的灌注不足、填塞等综合征或者瓣叶的关闭不全等。主动脉夹层是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发病率在10-20例/100万人口,死亡率高,男女发病比例2-3:1,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主要发病原因有:慢性系统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氏综合征(MFS)等遗传性疾病、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损伤、妊娠等[1]。目前最常见的分型系统为De Bakey分型,根据夹层起源及受累部位分为3型:I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此型最多见;II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III型,病变起源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并向远端扩展,可直至腹主动脉。根据起病后存活时间的不同,本病可分为急性期,指发病至2周以内,病程在2周以上为慢性期。临床上可出现疼痛、休克、虚脱、血压变化、其他系统损害等表现。CT血管造影、螺旋CT及MR血管造影均有很高的决定性诊断价值[2]。
对本病例的体会
1、首先对于急性胸痛的病人,应问清胸痛的程度、变化、是否伴随腰背痛,血压、脉搏情况,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相鉴别。该病例虽然心电图强烈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但无法解释:1)患者主诉背痛明显,且剧烈难忍,而胸痛程度较轻远不及背痛;2)患者血压持续升高,降压药无效,而对于急性心梗的病人几乎均会出现血压降低,3)肌红蛋白升高虽然是诊断急性心梗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特异性,且本例中肌红蛋白只是略高于正常,而CK-MB是特异性指标,该患者CK-MB正常。4)且患者属中年男性,无高血压病史,无吸烟史。以上这些证据均不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由于及时行胸部CT,使该病例的诊治未得到延误。另外当主动脉夹层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严禁行抗凝、溶栓治疗,否则将引发出血大灾难[2]。
2、治疗方面:AD的治疗包括内科、外科、介入等治疗,对于急性AD的手术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在紧急情况下应主要为内科治疗[2]。对本病例而言,夹层范围过大,手术基本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另外国外的文献报道[3]显示De Bakey I型死亡率较高(32.50%),而且是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原因是De Bakey I型起源于升主动脉,动脉压力高,易引起心肌梗死、心包压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易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故死亡风险较高[4]。故对本病例主要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目的是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收缩压,在不降低重要脏器灌注的前提下,尽早应用B受体阻滞剂、硝普钠等降压药物。此外应要求患者严格制动,镇静止痛、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大、交感神经兴奋,也是治疗中不容忽视的。
3、由于未进行尸检,该例患者死亡原因有以下可能:1)、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2)、主动脉夹层破裂腹膜后大出血;3)、发生包括冠脉在内的大动脉撕裂;其中第一种临床最常见,综合抢救过程中心彩超见心包积液,考虑心包压塞可能性最大。Gilon等研究显示[5],心包积液虽不能表示夹层已破裂,但可以看作是夹层破裂的先兆。患者以De 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此型夹层破裂风险极高,且入院后CT检查已有肾梗死,病情及其危重,预后差,最终死亡难以避免。
摘要: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相对较常见的心脏急症,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将报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整个诊治经过以及心得体会,旨在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诊治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曦等.主动脉夹层病因学进展.[J]心血管病进展.2008:29(4):549-554.
[2]陆在英、钟南山等.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内科学(第7版).352-354.
[3]Henke PK,Williams DM,Upchurch GR Jr,et al.Acute Limb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linical relerance and therary[J].Surgery,2006,140(4):532-539.
[4]孙惠萍等.新疆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53例临床特点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4):361-364.
再婚夫妻死亡后,财产如何继承 篇8
李先生丧偶,有一个儿子。张女士离婚,有一儿一女。二人经人介绍结婚,再婚时儿女都已成年,二人名下各有房产一套。李先生的房子是单位分配并已经购买了产权,而张女士名下的房产其个人购买的商品房。二人婚后居住在李先生的房子里,而今李先生突发心脏病去世,没有来得及立遗嘱,丧事办完后,李先生的儿子要求张张女士搬走,为此双方发生争议。
【律师分析】
本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两个:
1、李先生的房产应该怎么继承?
2、如果张女士先去世,房产该如何继承? 首先,李先生的房子因为在和前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产权,所以属于和前妻的夫妻共同财产。因前妻死亡没留遗嘱,前妻的一半转化为遗产,由李先生和儿子共同继承。所以,对于房产,李先生拥有大概四分之三的份额。李先生去世时,因为也没有遗嘱,所以适用法定继承,该四分之三份额的房产成为遗产,由李先生的再婚妻子和亲生儿子共同继承。因此,张女士依法能继承四分之三遗产的一半,也就是房产的八分之三。
其次,如果张女士先去世,不留遗嘱的话,张女士名下的房产全部成为遗产,由李先生和张女士的儿女共同继承。李先生能取得三分之一的房产。
徐律师律师提醒:对于再婚家庭来讲,如果想把自己的财产只留给自己的孩子,则必须书立遗嘱,而起草遗嘱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为此,聘请律师协助处理,是明智之举。
【法律依据】
1.《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2.《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3.《继承法》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4.《继承法》第二十六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养老保险死亡抚恤金如何计算 篇9
1、年龄在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80个月;
2、年龄在50周岁以上至70周岁(含70周岁)之间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20个月。
3、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按照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60个月。
死亡抚恤金的对象有哪些?
1、死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或经地级市及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下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死亡职工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且未享受抚恤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死亡职工祖父母和父母,如配偶一方有工资、养老金等固定收入,无收入一方不列入死亡职工供养范围。
3、死亡职工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未满18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死亡职工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其父母均已死亡且未享受抚恤金的)未满18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4、死亡职工的父母均已死亡且未享受抚恤金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1.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死亡抚恤金标准
2.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死亡待遇有什么?
3.职工退休前死亡养老保险怎么办?
4.退休前死亡养老保险如何处理
5.佛山养老保险金如何计算?
6.养老保险数额应该如何计算
7.退休后养老保险如何计算?
8.如何计算养老保险数额
9.2014河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抚恤金标准
如何体会死亡的感觉 篇10
债权人死亡后,其继承人如何继承债权和实现债权?
基本案情:
原告向群
被告皮明俊
被告郑华珍,系被告皮明俊之妻。
经审理查明:本案中的被继承人皮新平(原系秭归县电力公司香溪供电所出纳)系原告向群之前妻(双方于1988年12月28日结婚)、原告向睿之母、二被告之女。1998年9月7日,皮新平因车祸抢救无效死亡。2001年2月,二原告以要求对皮新平的遗产依法继承为由向本院提起诉讼。
1997年1月,袁本英从皮新平处借款30000元,皮新平死亡前袁本英归还本金及利息17000元。1999年4月8日,袁本英又归还借款17000元,并由被告郑华珍给其出具收据一份:“收到袁本英原欠皮新平借款17000元,下欠3000元什么时间归还,按原利息计算”。
原告向群、向睿诉称:原告向群之前妻皮新平(二被告之女)于1998年9月7日因车祸身亡。皮新平死亡前与原告向群共同所有债权20000余元(债务人袁本英已归还17000元)、存款本息54725.45元(二被告已支取);袁本英已归还的借款17000元中8500元属皮新平的遗产,二被告应继承4250元,而实际占有17000元,应给付二原告12750元;
被告皮明俊、郑华珍辩称:关于袁本英处的债权20000元,皮新平只是经手人,出借人实际上是被告郑华珍,不属于原告向群和皮新平的共同债权,不能作为本案遗产范围处理。
法院裁判要旨: 本院认为:
一、原、被告均系被继承人皮新平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皮新平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皮新平与原告向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分割遗产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原告向群所有,其余的为皮新平的遗产。二被告辩称具体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的主张不能成立,其理由是二被告均有固定收入、不属于继承法所规定的照顾对象。皮新平的遗产范围和双方所应继承的份额及有关财产的具体处理如下:
袁本英所借款项应视为皮新平与原告向群的共同债权,其一半为原告向群所有,另一半为皮新平的遗产,由双方均等继承。袁本英于1999年4月8日归还的借款17000元,二被告应继承4250元,二原告应享有和继承12750元。二被告辩称皮新平只是经手人,出借人实为被告郑华珍,且提供了柳祖政等人的证言,因其所提供的证人证言与袁本英出具的证明、被告郑华珍给袁本英出具的收据明显不符,故其辩称理由不能成立。
孙自通律师
袁本英尚未归还的借款即原告向群和皮新平的共同债权,因利息数额尚不能确定,故本案无法对双方各应享有和继承的数额具体处理,只能按照上述
一、3中的处理原则进行确认,即待袁本英归还借款后由二被告继承1/4,二原告享有和继承3/4。
律师提示: 债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是被继承人财产的重要组织部分,原则上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作为遗产的债权,必须是在继承开始时已经存在着的债权,如果在继承开始后才产生的债权则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而产生的债权都是可以继承的。因侵犯财产权而产生的债权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但具有人身专属性的债权,如子女对父母的扶养费请求权,残废军人对有关部门的抚恤金请求权等,与被继承人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会随着被继承人的死亡而消灭,不能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续享有。
【如何体会死亡的感觉】推荐阅读:
如何找回心动的感觉11-28
军训的心得体会如何06-27
对如何当好校长的体会07-11
如何做好部队管理的心得体会08-23
如何防范合同欺诈的心得体会09-22
谈“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1-06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一线主管培训体会12-02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团员心得体会12-19
体会如何能合作的更好的游戏推荐09-10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心得体会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