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解说词

2024-09-14

映秀镇解说词(精选3篇)

映秀镇解说词 篇1

中国红十字会地震三周年系列活动

映秀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下)午好!

我叫×××,藏族(羌族、回族、汉族),是中国红十字会地震三周年系列活动的志愿者,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更加了解映秀镇,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谅解批评。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映秀镇的基本情况。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镇境内植被丰富,景色秀美,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川西平原进入阿坝州的门户,是通往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必经之地,是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的交汇点,素有“西羌门户”之称。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映秀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过科学论证,映秀镇原址重建,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建。重建的映秀辖七村一社区,集镇总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20万平方米为城镇居民住房、8万平方米为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完全能够满足映秀镇群众的生活需求。

在规划上,映秀先后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抗震设防专家贝聿铭、吴良镛、保罗.安德鲁、何镜堂等参与镇内建筑、抗震设防的设计工作,并由上海同济大学担任主规划设计单位,致力将映秀建设成为旅游温情小镇、防震减灾示范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地,并将作为“三基地一窗口”的重要展示地。

作为震中,映秀重建的安全性极受世人关注。重建中,集镇所有房屋均避让到断裂带200米以外,基础设施避让到300米以外。住房全部采用框架、钢架、木质和轻钢结构,按8度设防;基础设施建设按9度设防,一种灵活的布局模式,而在靠大道的建筑形式在羌族风格上又融入了更多川西风格的元素,再结合我们脚下灵动的水景,让东莞大道两侧景观协调呼应,使整个片区呈现出和谐、包容的风格特征。建筑安全上,抗震砖混结构都采取了配筋砌体、带构造柱的砌体、抗震墙等措施,抗震框架结构采取了强柱弱梁、双榀(ping)框架、填充墙构造等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羌秀展厅)

羌族是古老的民族,而羌绣则是羌族三绝之一(羌绣、羌碉、羌笛)。现在我没看到的是手工羌绣刺绣坊。刺绣本身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成的图案花纹,是我国传统性美术工艺,而羌绣则有着本民族自己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挑花刺绣素为羌族妇女所擅长,几乎每个羌族妇女都精于挑绣。

阿坝州的羌族主要聚居在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其余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

羌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羌绣在传统手工技法和色彩运用上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

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汶川、理县、茂县等地区,正是中国30多万羌族儿女的聚居地!受灾羌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异地就业或常规渠道就业较难,特别是大量的羌族妇女,更是此次受灾的弱势群体,由于受灾,很多家庭几乎断了生计。而羌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灾地区非常普及,鉴于羌族妇女擅长手工绣制精美实用的羌绣物品,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汶川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保护羌族文化,启动“羌绣帮扶计划设立了羌绣展厅。

市政院设计,由广东机施承建,桥面宽6米,桥梁面积为396平方米,总投资为870万元。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映秀镇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规划净用地面积30841.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455.66平方米,最高处建筑高度13.10米。项目由法国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由海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主体施工,四川康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全程监理。

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映秀镇恢复重建的重要工程,担负着映秀镇与国内外进行抗震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设计理念深入与发展的具体体现。

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理念来源于安德鲁先生感触5.12汶川大地震的一段文字:在这样一个纪念性的场地边的建筑,必须是含蓄和朴素的。所以对外取景是有所保留的,但是内部却是丰富的,我们设想了种有竹子的庭院。竹子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所要领悟的。项目由在形体上互补的学术报告厅和交流中心两栋单体契合形成“圆-缺”关系,表达了事物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的辩证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隐喻。

学术报告厅底层设计为5.12地震的小型展览厅(也可作为游客中心)、二层设臵一个200人的学术报告厅及环绕其周边的休息展览空间(环廊)。该环廊是一个通透的,供游人环顾四周景观的场所。交流中心以最简洁的形式布臵两条带型的客房体量,包括会议室,研究室、餐厅等功能用房。

在建筑结构上,学术报告厅采用钢框架结构,屋面采用肋环形布臵钢梁,与外围玻璃幕墙钢结构竖挺相连;交流中心采用二级抗震等级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辅以阻尼器耗能减震。

(漩口中学遗址)

映秀镇解说词 篇2

关键词:安居房,设备安装,安全措施

引言

2008年5月12号,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灾后,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其中便有大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居房工程。

本文将以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安居房项目(见图1)为例,就电气设计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与探讨。

1. 工程概况

工程建设用地21336m2,总建筑面积22175.275m2,建筑占地面积7967.5m2,建筑密度37.34%,容积率1.04,总户数203户,停车泊位45个。工程由14栋楼组成,分为A、B、C三个基础户型,根据局部差别,细分为若干子户型。每个户型均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100~140m2。

2. 配电系统

该项目住宅均为多层建筑,所有设备用电为三级负荷,实行单电源供电。

住宅的用电容量按50~60W/m2进行估算,如表1所示,每户均为单相进户。

对用电负荷进行汇总整理后,根据建筑物分布,就近引入三路10KV电源,在地块内设两座500KVA与一座400KVA户外箱式变电站。户外箱式变电站的出线电缆分别引至各个楼的电表箱,之后再接入各个住宅,所有电缆均在路沿侧绿化内直埋敷设。电缆进出建筑物的位置穿RC镀锌钢管保护。

户外箱式变电站的选址,充分兼顾了深入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吊装运输方便、环境噪声、园区美观等多种因素。既满足了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又避免了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户外箱式变电站的连接须采用螺栓紧固。

3. 设备安装

3.1 住宅电度表箱与公用配电箱采用户外防雨型,电表箱加锁嵌墙安装,下口距地1.40m;住户配电箱均嵌墙暗装,下口距地2.20m;建筑总等电位箱m EB及卫生间局部等电位箱LEB嵌墙暗装,下口距地0.30m。

3.2 凡本工程设计或用户自行选用的照明灯具除节能自熄灯具外,其余均应选用荧光灯或其他节能灯具,各类荧光灯均配置电子镇流器及防护罩,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各住宅内照明灯具和线路均为预留,供用户二次装修。对于用户自行装修的住宅内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本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标准预留,具体如表2所示。

卧室及起居室设线吊灯头,阳台雨棚下设吸顶瓷灯座,露台外墙设壁装防水灯座。厨房及卫生间采用吸顶瓷灯座。

3.3 厨房设脱排烟机插座、煤气热水器插座、电冰箱插座、普通厨房电器插座。随着厨房电器的品种日益增多与功率日益增大,并考虑线路的老化等因素,厨房插座回路选用4m m2B V导线,以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厨房内天然气管道与电源插座、开关的最小距离为0.15m。

3.4 所有卫生间内的插座均为防溅型,离澡盆边缘(或淋浴间的门)的水平间距应大于0.60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不应大于30m A。在0、1及2区内,不应装设开关设备及线路附件,非本区的配电线路不得通过,也不得在该区内装设接线盒。

4. 防雷与接地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N=KNgAe

其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该工程住宅属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此处K取值1.5。该工程内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0.6~0.66,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第2.0.4条,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故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屋面采用避雷带作接闪器,作为对建筑物防直击雷的保护。避雷带采用25×4热镀锌扁钢,沿建筑屋脊线,屋面平台及或屋面四周敷设,支持卡子间距为1m,转角处悬空段不大于0.3m,避雷带高出屋面0.15m。不同高度之屋面采用25×4热镀锌扁钢连接在屋面瓦下或墙内暗敷,屋面上采用25×4热镀锌扁钢组成网格,网格尺寸不应大于20 m×20 m或24 m×l6 m。所有高出屋面的金属管道、安装支架、其它金属构件等均应与避雷带焊接连通,屋面避雷带过伸缩缝时,应做Ω连通。避雷带全程应焊接贯通,形成电气通路。

低压电气的接地形式为TT系统,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即各类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与建筑物防雷接地采用共用的接地系统,并实施等电位联结,所有接地均从共用接地体引出。本工程要求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否则增加人工接地极直至满足。

带淋浴设备的卫生间内应设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箱L E B,卫生间内的所有金属构件,地面墙面内的钢筋均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等电位联结范围内的所有金属构件,地面墙面内的钢筋均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等电位联结线采用BV-1×4m m2铜线穿塑料管在地面内暗敷。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箱与楼板钢筋联结。

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均应在进出建筑的位置可靠接地。为防雷电波侵入,所有进出建筑物电缆金属外皮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日后新增加的进出管由等电位箱m EB引来专用接地线在穿越建筑处接地。

结语

悲恸映秀镇 篇3

生命是如此脆弱,生命又是如此顽强。瞬间的灾难,成为永远的噩梦。在一片片惨不忍睹的废墟中,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这里发生。但奇迹毕竟是少数。

映秀镇——位于震中的一个山中小镇更是承受着巨大的悲恸。

记者挺进震中

在接到可以赴灾区采访的通知,《小康》记者便在第一时间从北京赶往成都,在成都志愿者余锦园的帮助下,两位记者迅速赶到都江堰。

马路上不时有救护车哀号着飞驰而去,倒塌和倾斜的楼房还有成群拖儿带女、扎着绷带的难民,让人心痛不已。这里尚且如此,处于震中的映秀镇会是怎样?

在都江堰城外都汶公路入口处,武警拦住了一溜汽车和一堆寻亲者。由于通往地震重灾区映秀镇的唯一一条公路都汶公路多处垮塌,山上还有泥石流,十分危险,除军车和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外,禁止社会车辆上行。一位司机告诉记者:“到映秀的山路异常凶险,许多寻亲者命丧于此。”

“爬也要进入震中”!经过反复交涉,《小康》记者终于通过了“封锁线”。

沿岷江边修建的都汶公路,果然险恶。在垮塌的路段,不时可见被巨石砸扁或被山体掩埋仅露头脸的汽车,其中一辆悬挂在护栏上,摇摇欲坠。车里还有没被拉出的遗体。

远方的一座大桥,一截桥梁早已不知去向。同车的一位同行说,这座桥,总投资20余亿元,建于2003年,计划2008年年底通车,可地震把一截桥梁震塌了。

这时,汽车猛烈摇摆,只见对面山上的巨石拖着阵阵白烟,呼隆隆地砸向岷江。接着,山顶垮塌。

道路愈加艰难,被震裂的路面,随处可见断开尺余的裂缝和深坑。左躲右闪,汽车的底盘不时发出“惨叫”。记者不禁为余锦园耗资20万的新车惋惜,他说,车买来就是用的。

20公里的路颠簸了3个多小时,《小康》记者终于到达汶川县漩口镇。但前方多处塌方,道路中断,所有车辆无法通行。

紧紧背包和鞋带,告别余锦园,记者沿着岷江向上游徒步行进。

一拨又一拨成群结队的灾民如潮下来,面带惊恐。拄着拐杖的赵有财,头上缠着渗透血迹的绷带,满脸都是结着血痂的伤口,他哽咽着对记者说:“全完了,映秀镇,几秒钟的时间,全镇成千上万的人就死了,楼房塌了,一片瓦砾,一片废墟??”

而与灾民撤退方向相反的是一队又一队的解放军、武警以及消防官兵,他们也在徒步向映秀镇挺进??

铝厂附近的码头上,聚集着许多冲上来的官兵和准备下撤的灾民,冲锋艇割开水面,往返飞驰。一位军官告诉记者,因公路中断,紫坪铺水库大坝就成了都江堰通往汶川的“生命通道”。

路越来越难走。到达距离映秀镇10公里左右的路段,便是有着“死亡之路”称号的垮塌、飞石、泥石流肆虐的路段。

找了根木棍作拐杖,迈着疼痛的双腿,记者继续前行。

山洪,在小路上肆意流淌,到处都是污泥,一不小心就会陷住双脚而难以自拔;时常有巨石拦路,有的大如小山;还有多处路段被垮塌的泥土和石头所吞没。一辆辆挖掘机正在不断地挖掘。一位士兵告诉记者,这里经常是刚刚挖通了,又垮塌了。有的垮塌山体高达一二百米,宽达五六十米,甚至几百米上千米。

走了大约一公里,摄影记者已气喘吁吁地放下装有摄影器材、食品药品等重达几十公斤的背囊,想直直腰。这时,他突然发现同去的另一名记者正处于危险之中:一块棕熊大小的石头在距同伴50米左右的上方摇摇欲坠,而空中还有直升飞机经过,马达轰鸣之下的巨石周边的碎石已经崩溃,他慌忙喊叫,同伴快速跑过,几秒钟后,巨石呼啸滚落,砸在了路中央,接着,一面山体垮塌下来??

远处,传来沉闷的鞭炮声

傍晚6时许,《小康》记者终于进入映秀镇。

昔日映秀镇曾是汶川重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并为通往九寨沟必经之处,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而眼前,除了寥寥几座七歪八扭遍体鳞伤的楼房外,映秀镇几乎被夷为平地,一片废墟:派出所和银行整体垮塌,人员枪支和钱钞被埋没;漩口中学以及镇小学还有幼儿园,局部或整体倒塌,近千名师生被埋在瓦砾之中;电厂宾馆等建筑集体垮塌,电厂仅中层以上干部就有六七十人被瓦砾掩埋;村民房屋,几乎百分之百倒塌??

刚到路口,空气中弥散的悲伤以及腐尸的气味便扑面而来。

一位先期到达的媒体同仁说:“5月14日前后,每条街都摆满了死难者的遗体,有些遗体已经恶臭??漫天都是蚊蝇,到处都是绝望的哭声。”

这时,几位解放军战士正吃力地抬着一个黑色的塑料口袋匆匆走过。一位老人流着泪说:“又死一个!”

在映秀镇的北山之巅,记者找到了埋尸处。十几名戴着口罩的解放军战士,手持铁锹,在等候着。他们的身前身后,已经挖了3道深沟。每条沟都长约200米,深约2米,宽约3米。

在距离深沟十几米远处,一个小伙子在登记造册。那本子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十几页。

当地的一位官员对《小康》记者说,映秀镇的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在万人左右,生还的大概只有2千人,现在掩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批的还在瓦砾中,等待挖掘。

刚下山,远处不断传来沉闷的鞭炮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习俗,只要死一人,家里就要鸣放一串鞭炮。”

幸存下来的老老小小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醒了过来,挣扎两下,迷迷糊糊我依稀知道石块把我脑袋压住了,但我还活着,我不敢睁眼,害怕这是梦幻,可是最后还是睁眼了,然而,眼前一片漆黑,自己根本无法呼喊也无法移动??我确认自己没死,可我以为自己死定了!”映秀镇小学的王刚(音) 在回忆,眼里始终流露着劫后余生的惊恐。

5月17日,这里的幸存者多数已经被转移出去。汶川县曹步乡的陈代粮因为回家的路被塌下来的山体堵死滞留在映秀镇。陈代粮是班车司机,地震那天,他正从都江堰开车返回曹步乡,车上坐满了乘客。快到映秀镇时,车前面的路突然陷了下去,然后又鼓了起来,一上一下多次,他的车就像漂在大海里的小船,无法控制。同时,他看到路边的山体和大块的巨石像洪水般倾泻下来。来不及多想,他停车开门,“快下车趴在地下别动。”周围突然静了下来,接着就听到有人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站起来大声问“有人受伤没有?”很欣慰,车上的乘客居然一个都没有受伤,而他身前身后的许多车辆被滚落的巨石砸中,很多人当场死亡。

他们很幸运,但陈代粮很担心家里的大儿子和儿媳妇,但现在道路不通。“年龄也大了,爬也爬不回去,只能在映秀镇等着路通了才能回家看看。”陈代粮讲述自己的经历时,眼睛一直向家乡方向张望。

“孙子不听话,我不让他去镇上玩,他非要去,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映秀镇的陈正维老人已经77岁,他有两儿三女,地震中,他的小儿子和孙子遇难。《小康》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木然地坐在路边看着解放军救人。

他孙子的尸体已经找到,“孩子玩也没玩成,要是听我的话,哪会死呢。”陈正维一直在骂孙子不听话,泪花却在眼里一直闪着。

他的大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在外地,但他不想离开映秀镇,这里还埋着他最疼爱的孙子和最小的儿子。

家里的生活原来就不好,种了点苞谷,靠每年退耕还林给的1680元钱,才够一年的吃用。“现在地震了,不知道以后退耕还林的钱还会不会给了??”老人喃喃地说。

当记者来到映秀镇小学教学楼入口处时,又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还在用手挖着瓦砾。村民说,老太太的孙子至今还埋在废墟里,她坚信孙子还活着。每天都在不停地挖。

“我不想说话,只想干活救人!”

“我们年级两个班70多名学生,仅出来10来人,”映秀镇小学二年级12岁的玉朗多杰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我正坐在倒数第三排。班主任老师宫儒立即告诉大家不要惊慌,赶快沿着墙边撤离,有同学立即打开后门逃生。我第三个离开教室。当我跑到楼梯口时,教学楼坍塌。我和身后的同学被压住。”

接着,他满眼惊恐地回忆着梦魇般的往事。

“我的身体不能动,我的眼睛被灰尘呛得睁不开,可我听到身边有同学在哭泣,有的在喊‘救命!’过了一阵子,我睁开眼睛看见一些光亮,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我没有哭喊,我想一定会有人来救我的!”

正如孩子所盼,地震刚过,就有村民和老师开始了营救。

地震发生时,映秀镇渔子溪村主任马道辉正在商业街办事。突然,天摇地晃,还有吱呀吱呀的声音。他认定:地震了!

一会儿工夫,里侧的楼房,全部垮塌。烟尘冲上天空。

“如果另外一侧也垮塌,街上的100多人也就完了!”马道辉告诉记者。

这100多人,有的鲜血淋漓,有的衣衫褴褛??废墟下,不时传来呼救声、哭泣声、惨叫声??“快用手机呼救!”有人在叫。

“我们摸手机拨号不管110还是120,全没信号!”马道辉说,“我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只能靠自己了!”镇定之后,马道辉迅即召集村民,抢救伤员,自己则领一部分人奔向小学,与已经展开救援的小学校长谭国强带领的老师队伍会合。

当时,谭国强正与副校长张春东一起,组织9名幸存的男教师在扒瓦砾。而距离小学不足百米的一栋坍塌的居民楼瓦砾下,却埋着谭国强的妻子与岳母。

玉朗多杰是万幸的。他的一只胳膊露在外边,人们很快发现了他。随后他被大家扒出。幸运的是,除了浅浅的外伤,他并没伤筋动骨。

“12号下午2点多钟,我正好在二楼上数学课。房子塌了,我被压在防盗门下。”张龙永回忆道,“后来,谭校长发现了我,是他和其他老师一起把我救出来了。”映秀小学老师余琴看着谭国强,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她的女儿,也是被谭国强他们救出来的。

“我们五年级由于在三楼,就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董娟回忆说,“全班30名同学中,目前我知道只有5个被救。我被妈妈以及老师们用了4个小时才挖出来的。当时,我的一只脚完全被压在水泥板下,我乞求妈妈,脚不要可以,先把我的命救出来,我要活着!”

“映秀小学的教学楼都塌了,全校473名学生,47名老师,学生幸存213名,老师幸存25人。”谭国强嗓音沙哑地告诉记者。

记者还想再多了解些情况,谭国强说:“我不想说话,只想干活救人!”

村民告诉记者:“自从地震发生以来,谭校长昼夜都在现场,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映秀小学。”

死,也要死在回家寻亲的路上

“我们21个兄弟,不管谁倒下,其他人都不要管,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回家!”大家一致赞同,就上路了。严新和就在其中。

这是一支在地震发生第二天早晨,在都江堰临时结伴而成的“队伍”,成员都是前往汶川县的寻亲者。

那时,灾区路断电停通讯也中断,亲人生死不明,他们于是共同踏上90公里生死难料的寻亲路。严新和的父母兄弟都在汶川,他认为在家人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必须回家,即便死,也要死在回家的路上。

被暴雨灌饱了的山体,随意地飞石和塌方。进入漩口镇前行几百米,严新和身后的一名同行者就被巨石砸得脑浆迸裂,但是大家如约继续向前。

一处高过百米、宽过一里地的泥山,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手脚并用着向山头爬去。山下就是波涛汹涌的岷江,稍不小心就会葬身江中。

严新和小心翼翼地爬到了山顶,突然,一块奥拓汽车大小的石头从山顶飞速滚下,他连忙闪过,但身后却随即发出惨叫,回头一看,有人被泥石流卷进了岷江。

严新和他们走出了30多公里。清点人数,只剩下7人,亲眼看见遇难的2人除外,其他19人是走散了,还是遇难了,严新和不得而知。而此时,是继续前进,还是后退,他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前面还有更远更凶险的路要走。

最终的决断如何,记者没有了他们的消息,只听说他们捎信给还在都江堰等待消息、预备回家寻亲的朋友,千万不要走这条路。

一路痛哭,从汶川县漩口镇到映秀镇短短十几公里的山路,撒满了灾民亲人的泪水。从辽宁赶来的吕先生5月17日晚上七点到达都江堰,虽然早已身心疲惫,也做好了失去儿子的思想准备,但老人还是心存一线希望,他要尽快赶到映秀镇,看能不能把儿子从废墟中扒出来,“那些东西压在身上太重了,就是死了,也得让儿子走得轻松些。”

吕先生一刻不停,与同来的亲戚从都江堰花240元钱租了两台摩托车直奔映秀镇。走到漩口镇附近,摩托车已经无法再向前开进,他们便翻山越岭终于到了映秀。在儿子被埋的废墟前,他边哭边看着消防战士们施救。天已漆黑,又下起了暴雨,消防官兵没有照明灯,只能点起一堆火挖到半夜十二点多。吕先生心存的最后一线希望在他儿子的尸体被抬出的那一刻破灭了。

“我就这一个儿子,今年才33岁,在中铁十三局工作,刚到映秀不久,就遇到了地震,孙子还不到5岁,在老家我们给看着??孙子再也看不到他爸爸了??以后我只能好好照顾孙子了??”吕先生失声痛哭。

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家庭阴阳两隔,一幕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催人泪下。

苦等救援,一直等了24小时

“房,塌了;电,没了;通讯和路,都断了;亲人和乡亲,很多死了,伤了??我们急需知道外界情况,我们急需药品、食品、水??”汶川镇马姓村民告诉记者:“震后老天连续下暴雨,大家只能躲在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塑料布棚里。有的村民只能靠着接来的雨水泡方便面充饥。我们苦等救援,一直等了24小时。”

“5月13日那天,终于盼来了飞机,一位姑娘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女儿家,脱下红兜肚,拼命冲飞机挥舞!” “可是,飞机却飞走了。据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介绍,受灾区降雨天气影响,飞机无法降落。”

直到5月14日下午4点,温家宝总理乘直升飞机抵达映秀镇。总理告诉灾民:“中央没有忘记这个地方,我们一定会把伤员解救出来。公路不通就用飞机运送伤员,中央已想方设法调运飞机进行救援。”

“这让灾民吃上了定心丸。”马道辉说,“大家的情绪逐渐稳定。”

5月14日晚上9时。广东的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映秀镇。他们是最先到达映秀镇的几支医疗队之一,和其他一些医疗队不同,这支队伍哪怕是女医生都是自己扛着药品和器械走进来的。

进入灾区的短短4天,他们救治运送的伤员人数超过了3000人。

自5月15日起,来自山东、四川、重庆、江西、海南等多个省市的数千名解放军武警以及消防官兵也浩浩荡荡地抵达映秀镇,橄榄绿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由于交通阻断,大型机械进不了灾区现场。救援官兵不停地寻找生存者,发现之后他们就用手去挖刨,战士的手指被磨得鲜血淋淋??因为轻装上阵,许多队伍携带的粮食和水快用尽了,他们只能忍饥挨饿,进行救援。

上一篇:银行英语笔试题库下一篇:江海燕创业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