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6-11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篇一:走进丽江第二课时

7、走进丽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丽江古城的街道、交通地位、布局。

2、学习课文,体会丽江古城的美丽而神奇。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丽江古城历史地位及布局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交融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走进丽江”这篇课文,谁给大家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二、整体感知

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丽江,进一步感受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1、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了哪些地方?

2、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古城街道、玉龙雪山、虎跳峡、三江并流、泸沽湖、香格里拉)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够概括丽江特点的一句话,并画出来。

2、那丽江凭借着什么吸引了那么有人呢?找出句子。

3、看到这么美丽而神奇的景色,你心情如何,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第一自然段呢?

4、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为什么说丽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探讨:

(1)、历史地位:八百多年历史,历史悠久。

(2)、古代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

(3)、布局奇巧:四方街为中心,八卦放射状,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4)、奇特风貌: “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高原姑苏图。

3、指导朗读:惊奇、赞美。

(1)、教师泛读。

(2)、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4)、生齐读。

四、小结。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历史地位

布局奇巧 神奇而美丽

奇特风貌

篇二:走进丽江 教学设计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 2 3 4 5 篇三: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丽江,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丽而神奇)

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课件出示句子: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然后回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意图:从谈印象引入,既回顾了中心句,又再次体会了过渡句的作用。】

(二)、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那么下面我们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文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学习第3、4自然段,领略古城的独特美。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②“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④“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坐坐,城内共有大小乔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互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生:自主读、画、悟、美读。汇报交流。师:学生边汇报时,随机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3)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古城的美丽风光,再次感受古城的美。

(4)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3、学习第5、6自然段,体味自然景观的壮美。

过渡语:走出古城,我们来到了丽江主要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雪山的美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内容向你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交流。

(3)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4)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教师小结:好!现在我们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玉龙雪山的赞美。(师领读,学生齐读余下部分)

(5)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什么呢?你们能接着说吗?

(6)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观。

(7)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丽江的哪些景观呢?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8)体会第6自然段过渡句的作用。

4、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多媒体课件“月夜古城”(配有纳西古乐),观看思考: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2)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始终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其中,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三)、回归总结,深化提高。

(先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再小结。)

丽江古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玉龙雪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丽江,真是令我们神往呀!我们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四)、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运用课文的写法,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写一个片段,并用上过渡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语文,此环节在引导学生领会本文写作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丽江古城

走进丽江 玉龙雪山 神奇而美丽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适当的方法品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人生的格言。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酝酿情感, 交流搜集的关于人生的格言。

师:同学们, 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关于人生的格言。现在, 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搜集的是_______的格言。它使我明白了_______。

【设计意图:在课前设此互动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为上课做了很好的情绪铺垫, 为学生走入文本提供了扎实的平台, 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 游戏激趣

师:同学们, 上节课,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 相信大家收获不小。现在你们有信心进行游戏闯关吗?

第一关:字词大考验。 (听写词语)

第二关:记忆大比拼。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的“闯关游戏”, 既落实了学段要求, 又结合了教材实际, 还兼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文本, 愉快地学习。】

二、品析语言, 读悟交融

师:同学们, 你们顺利地连闯两关, 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 我们将透过文字走进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 继续和她一起去触摸春天, 感受美好的春光。请大家翻开书本, 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全文。老师有个学习提示, 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到让你不可思议的句子, 请画出来, 读到有疑问的地方, 用铅笔把问题写在旁边。)

1. 学生品读课文。

2. 小组合作, 交流自己的学习发现和疑难问题。

3. 全班交流, 出示重点句子, 师相机点拨。

4. 指导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个不可思议的句子? (根据实际学情而定)

预设句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 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你们为什么对这一句不可思议呢?谁能来回答?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生:一个盲童, 不可能走得很流畅。安静是盲童, 但能走得很流畅, 说明她平时肯定“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在花丛中穿梭”。

师:你很会读书, 能联系上下文学习。是呀, 这句话不仅照应了前文, 也为下文描写她神奇地捉到蝴蝶做好了铺垫。

预设句二:“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生:我认为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盲童想捉住一只蝴蝶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安静竟然捉住了, 真不可思议。

师:体会得真好。“竟然”可以换成其他的词吗?你能用“竟然”再说一句话吗?

师:是呀, 本来不可能的事竟然发生了, 所以课文用了“竟然”用了“奇迹”来形容这多么不可思议的事。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特有的“神奇的灵性”。“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 (特殊的神奇的力量) “神奇的灵性”又来自于哪里?

生:安静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 就像一位花仙子, 蝴蝶整天在花丛中飞舞, 她们就像是好朋友。 (善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个学习的好方法。)

预设句三:“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动着。”

师:“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你们的眼前是什么颜色?

师:可安静是个盲童呀, 为什么说她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呢? (因为她的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师: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师:安静的心中装着整个春天, 怎能不说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呢?作者被深深感动了。你们被感动了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安静感动了我, 你的朗读也感动了我。让我们再继续看课文, 看看你们还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

预设句四:“许久……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或体会吗?

师:“张望”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示表示。

师:“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 而安静是一个盲人, 她为什么仰起头来张望?

生:蝴蝶飞走了, 它是怎样飞的, 飞向何方, 这些安静一无所知, 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 所以她才会仰起头张望。

师:安静用心看到了什么?

师:是呀, 她不仅看见了鲜花、蝴蝶, 还看见了蝴蝶划过的弧线。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 安静用心也同样能看到。她用自己的方式来“看”春天, 享受春天。同学们, 带着我们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其他句子根据实际学情引导)

【设计意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让学生实现与文本视界的融合, 并与自己的阅读期待相结合, 形成新的视界。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积累语言, 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 课文中有这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给了我们思考和启发, 有那么多感人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背下来。学生自由背诵。

(背诵展示)

师:课文读到这里, 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

师: (小结) 是呀, 因为她热爱生活, 所以她即便失去了色彩、形状, 她依然感受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 只因为她对生活、对生命充满了热爱。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后, 让其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可谓“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师:有一个和安静同样境遇的小女孩, 你们想知道她的内心世界吗? (出示海伦·凯特的照片及《千手观音》剧照等图片。教师旁白, 升华情感。) 此时此刻, 你想说点什么?

师:她们这些人都在用她们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出示) :

“________有生活的权利, ________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同学们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 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 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这横线上可以填上他、你、我, 可以填上我们每个人。这也是安静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设计意图:借助课堂活动, 创设情境, 在文本对话中理解语言, 内化语言, 提高语文素养, 在说话训练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独特体验, 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五、布置作业, 延伸情感

1. 课外阅读有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人文章。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秋天的怀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 小练笔:

把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品读课文2-4自然段,认识鸟岛多彩的世界,体会群鸟快乐的生活,培养学生自觉爱鸟、护鸟的意识。

3学会生字“朋”“类”“筑”。

4了解因果关系句式不同的构句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鸟岛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鸟多,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来试试。(生再读)

2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些词语朋友还记得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陆续闻名中外筑巢安家

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1)自由读。

(2)咱们祖国的语言可美了,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一首诗,想着画面再来读,老师相信,你们的感觉一定不一样。不信,你们试试。(生自由想象画面练读)谁再来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一(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4)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踏上鸟岛,好好欣赏那儿奇特的风光。

二、品读2-4自然段

(一)感悟春天鸟岛的奇特

1春天来了,鸟岛是什么样的呢?打开课本,自己好好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朋友们,在春天的鸟岛,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先引领学生抓住“一群一群”“陆续”体会许多鸟儿先后赶到鸟岛这一奇特的景象,再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

3一群一群的鸟陆陆续续地飞来,这景象多美呀!自己读读,感受感受。(生自由读后,指名读、评读,齐读)

4引读:是啊,它们都在这里——(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知道鸟儿为什么选择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引领学生讨论鸟岛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居住、生活问题)

6过渡:春天的鸟岛迎来了一群一群的鸟儿筑巢安家,那么六月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儿的?自由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好,放声读吧。

(二)品味六月鸟岛的热闹

1学生自由读文,感悟

2引导交流:六月的鸟岛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3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鸟多、窝多、蛋多表现出来呢?好,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段文字)

4谁来试试?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分句指导。

(1)指导品读第1句(课件出示第l向)

①教师引导学生抓“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体会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大小不一。其间,多媒体相机出示各种各样鸟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②这鸟岛不愧是鸟的世界,能把这美妙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2)指导品读第2句(课件出示第2句)

①指名读,要求其他小朋友注意听。

②评价:你感觉鸟窝多吗?哪里让你感觉鸟窝多?(密密麻麻)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密密麻麻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了?(许多人聚在一起开会;热闹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夜晚天空中繁星闪烁;许多蚂蚁聚在一起抬食物)

是啊,这里的鸟窝多得就像热闹的大街上攒动的人头,夜晚空中的繁星。聚在一起的蚂蚁。来,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导朗读

(3)课文第3句告诉我们鸟蛋也很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好,自己读读。

①指名读

②是啊,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鸟窝,窝里是蛋,窝外也是蛋,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又多又美,好,让我们一起读这句,好好体会体会。

③齐读

5指导背诵

(1)读了这一段,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六月的鸟岛鸟多,窝多,蛋多,多么奇特的景象啊,要不要亲眼去看看?(课件按鸟多、窝多、蛋多的顺序出示相关的音像图片)

(2)看得出来,小朋友们都被眼前这奇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想把这些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吗?其实啊,看着画面想课文内容就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顺序:鸟多、窝多、蛋多这三个要点去背诵,自己试试看。(学生各自练习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三)体会人鸟相处的和谐

1过渡:如此独特的景观,使青海湖鸟岛成了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出示第4段文字)。

2引读:这些游客们伸手——(生:就能拾到鸟蛋),随处——(生:都能捉到幼鸟)。捉到幼鸟,拾到鸟蛋是那么——(生:容易)。可是,却没有人——(生:去碰一下),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3通过引说强化因果关系句式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师: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师:所以——生:没有人去碰一下)

4读了这段,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对游客说,对岛上的鸟说,对青海湖的人们说,对自己说,还可以对地球上所有的人说。)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青海湖海西皮小岛有了更深的了解:春天,群鸟归来景象奇特;夏天,岛上的鸟、窝、蛋多得密密麻麻;走进鸟岛,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人与鸟相处得是那么和谐。这儿真不愧是闻名中外的鸟岛。是名副其实的鸟的世界,鸟的天堂。

三、课堂练习

(一)因果关系旬式训练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的两个句子:

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品读知道两个句子不同之处是一个前因后果,一个前果后因)

(2)小结:原来啊,因果关系的句子,表示原因的部分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表达的意思都一样,

2巩固练习。

(1)出示第二节第1句“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2)引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把句子换个说法。

(二)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生字,还有三个,咱们来读读(课件出示生字“朋”“类”“筑”,学生认读)

2仔细看看这三个生字,看谁能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各自观察、识记)

3你想教大家学哪个字,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交流识记字形情况)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

1、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识记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 精讲点拨、启发与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读中领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称为姑苏)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城。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上的姑苏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云南的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

(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试着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画下有关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通俗易懂,学生有能力“读中领悟,自主探究”,因而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就可。】

(四)学生汇报,师结合汇报板书。(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那么下面我们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结合重点句子,学生汇报,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②“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③ “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

④“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坐坐,城内共有大小乔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互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生:自主读、画、悟、美读。汇报交流。)

师:学生边汇报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古城的美丽风光,再次感受古城的美。(随机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 “读中领悟,自主探究” 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3、学习第5、6自然段,体味自然景观的壮美。

过渡语:走出古城,我们来到了丽江主要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雪山的美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内容向你的同学汇报。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2)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教师小结:好!现在我们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玉龙雪山的赞美。(师领读,学生齐读余下部分)

(3)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什么呢?你们能接着说吗?学生交流

(4)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观。

(5)师: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学生齐读。体会课文略写的好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丽江的哪些景观呢?课后再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多媒体课件“月夜古城”(配有纳西古乐),观看思考: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2)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始终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其中,指导学生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全文。

先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再小结。丽江古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玉龙雪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丽江,真是令我们神往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六)、布置作业(选作一项)

1.运用课文的写法,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写一个片段,并用上过渡句。

2.可以以一个导游的身份给丽江写一份导游词。

板书设计: 历史地位 布局奇特

7走进丽江高原姑苏赞美(神奇美丽)玉龙雪山(详)雄伟壮丽

神奇美丽

20xx.4.10

篇二:走进丽江教案

第一课时

一、知识回顾、创设引入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目标

①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旬”等10个生字。②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自主学习

①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③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疑难分析

合作探究内容:

①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②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小结:

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四、达标检测

1、课文写了丽江的一下 个景点,是。

2、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反思

分别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创设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目标

①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②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自主学习

①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②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合作探究、疑难分析

合作探究内容:

①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②作者为了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了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三、达标检测

街道 走进丽江 四方街 玉龙雪山

虎跳峡

反思

走进丽江的教学反思 篇5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默读全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句子,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来理解课文,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一、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果老师给予学法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进行同类文章的学习,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构想:以文本为主线,让学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把文本读成画面,再把画面还原成文字。

在讲解了丽江古城段落后,我提出:像《走进丽江》这样写景的文章,这景点我们都没有到过,要真正理解它,真正走进去,我们就要透过文字,把这神奇和美丽读成一幅画,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再通过看图片、插图,把画面读出来。

于是,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自己示范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感受、想象画面。接着我说:丽江古城是一段文字,我们读成了画面,这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中的插图。欣赏完问学生:美吗?那我们把看到的画面通过成文字读出来吧!这就实现了从文字→画面→文字的转化。这样不但把重点牢牢锁定放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还教给了学生一种学写景文章的读书的方法:书读百遍,其景自现。

对玉龙雪山的学习和理解月色下的古城,我也用了类型的方法。

二、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课文先总写丽江是神奇而美丽的土地,然后分别写了丽江古城(街道、历史地位、布局特点、高原姑苏美称)和玉龙雪山(地理位置、得名由来、特点)和其他的景观,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作者喜爱丽江的感情。要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从板书入手,归纳丽江古城的特点是街道斑斓、网状布局、高原姑苏;概括玉龙雪山的特点是地理位置、得名由来;其他景观总的特点是“迷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教会学生“取主舍次”。最后的课堂小结让学生明白课文的结构是先总后分,明白了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讲解完丽江古城,转入讲解玉龙雪山的过程中,又适时提出:作者是怎样从上一个景点的描写完美过渡到下一个景点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再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很容易就能理解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提出:什么情况下使用过渡句?学生通过讨论后也能说出:在描写两件事物或景物的时候使用。

三、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深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人个读、小组读、师范读、引读、集体读等形式灵活运用,读出感觉,以声传情,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

四、不足之处思考。

如课堂上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介绍丽江的视频和课件运用起来的话,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自身问题:课堂上碎话较多,引导学生读书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较单一,说话训练还不够。

走进丽江 篇6

丽江,只是听说那里是艳遇的地方,只是知道那是一座古镇,一直想出发,一直未出发,此去没有特意安排,却去了那里。

在到达之前我不再像以往会很期望很兴奋,以往常的经验是如果期望太多,反而不那么尽兴,一切随缘便好,有什么风景欣赏什么便好。

当青石板路在脚下,土木结构的房子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便知道古镇到了(丽江古镇又叫大研古镇),房屋搭建多为三坊一照壁。清早的古镇门都紧掩着,偶尔会见几个游客,沉睡在古镇里的人们应该都在做着古老而美丽的梦。然而这份寂静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后来才发现早晨的这份静是多么的可贵,很庆幸我们是在这个时候抵达,不然很可能错过这样的风景。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照亮这座古城,脚下的青石板路越来越清晰,原来石板路早已踩磨的光滑发亮。多少人向往的丽江城,从古至今多少人从这里走过,只有它能够见证。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只能凭着感受来写,并不能从各个角度去读懂你。

等到十点左右,关着的门都纷纷打开,每个店都经营着自己的特色。伴着手鼓节拍的一瞬间旋律走在热闹的街巷,置身于古镇的氛围,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将回到哪里去,此时我们只属于这里。古镇里穿梭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应该都是源于一个丽江梦,来感受这里的古朴而繁华。

当夜幕降临,一盏盏红灯笼点亮起来,古城开始沸腾,酒吧街的音乐响起,歌声响起,吆喝声响起,拍打声响起,舞蹈也开始上演,里边唱着这里的歌,跳着这里的舞,晚上是感受纳西民族的音乐舞蹈的最好时刻。然而我却更喜欢清晨的丽江。

这里的主要民族是纳西族,他们以和为贵,真诚热情,但他们的包办婚姻让某些人反抗无效,跳进了山谷,因此在丽江城外有一座山因此而得名,叫殉情谷。东巴文化是纳西民族的古老文化,东巴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它吸引着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纳西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山有山灵,水有水灵,树木花草、风云雷电皆有各处的灵魂,这种灵魂一般被称之为“神”,如山神、水神、树神等。)我所了解的仅此一点。我也相信万物皆有灵,皆用心待之。

此行我用心待之,用最虔诚的心来融入这里,我不愿离去,因为我相信来这里的人都有一颗最诚的心,好多人会在这里写下愿望,将愿望留在这里,他们应该觉得这是一个圣洁之地,是他们的一个精神寄托之地。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在教学过程中,智慧课堂系统基本实现了“思以类聚,评以质分”的平台交流新形式。具体体现在小说场景续写部分的交流中,“思以类聚”即按照学生思路观点的类别进行分组上传,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三年后玛蒂尔德生活场景的设计思路,分类上传习作;“评以质分”,即根据同学的评价,优质作品“点赞”数最大的平台实现自动置顶。本课成功地实现了单位时间内,进行组内同学阅读和评价同学作品的活动,做到了点评的优化、快捷。

●教材分析

《项链》一文选自华东师范大学版语文教材高一下册,是一篇小说体裁的传统课文,上海教材将其编入“平民”主题单元。本节课为《项链》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承接第一课时使用平板电脑创作自拍课本剧分享,在梳理情节中的铺垫、照应和人物性格与心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问题引领、读写结合、交流提升、注重课堂生成的呈现方式,以深入研究作者意图、探讨学习名著的价值意义为教学实施要点来展开教与学的实践。

●学情分析

高一(10)班是闵行中学的创新实验班、电子书包实验班,学生活泼外向,勤学好问,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看问题容易产生非此即彼的争论,尚未学会辩证分析的思维模式。他们对网络阅读非常熟悉,对智慧课堂交流平台比较认可,通过智慧课堂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问题深入探讨启发,有助于在思维训练、语文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家写作意图,训练读、写、思、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由真实的问题引领,读写结合,平台互动交流提升对作品的再认识,注重课堂生成的呈现方式,并通过课后读写延伸拓展,探索经典作品典型形象的时代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文本,感受作家对笔下人物的感情,探讨经典作品的价值。

●教学环境与准备

易教智慧课堂、教师白板、学生用平板电脑人手一台。学生课前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赫尔曼·黑塞说过:“阅读文学名著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我们读诗词,以养我浩然之气;我们读史书,以知国家之兴替;我们读小说,而晓人情世故。我们读经典就是读学做人的文章,让我们从问题入手对《项链》这篇小说一探究竟。

2.问题引领

分小组交流,汇总同学们学案中最集中的、通过思考讨论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进行相互解答。

学生问题:1为何不买假的还给佛来思节夫人?2她的悲剧是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3是否注定要向命运屈服,放弃幻想?4后来怎样了?——让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她三年后怎样了呢?

3.读写聚焦

提交学生学案中的续写作业,互相点评。

作业要求:玛蒂尔德得知真相之后的三年,她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合理想象,请补写一个玛蒂尔德的日常生活场景,然后根据你作品的内容主题选择A-E(A.归于平淡,B.走向堕落,C.变得消沉,D.开始奋发,E.其他)当中的同类项,归类后提交,再选择相同主题内容的同学作品进行交流互评,给写得好的同学点赞。

学生交流的答案是丰富多样的,且都是根据作品中的提示做出的合理想象。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的情况,课堂点评优质作品,并对场景描写的要点进行评点,以及对出彩的句子圈点讲评。

4.思考提升

(1)讨论交流,提升对作品的认识

教师提问并作启发引导:1莫泊桑为什么不把结尾写出来?——留白,引发读者思考和再创作。2莫泊桑对玛蒂尔德持怎样的态度?——惜之、叹之、怒之、爱之,感情复杂。3我们怎么看待“虚荣心”?——不同时代、不同读者、不同社会都会有,可以转化。4《项链》这篇经典小说的价值是什么?——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旨在引发思考,映照社会、人性,启迪人的智慧,影响心灵。

(2)引入资料,进行比较与思辨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它提醒我们现实世界之外,水中还有一个千变万化的倒影同样真实”,那么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历经时间的磨砺,也能映照出每个时代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

5.延伸拓展

请选择性阅读并作业:1我们还可以读读它们中的一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法】左拉、《〈项链〉告诉读者什么》【中】钱理群、《珠宝》《俊友》【法】莫泊桑、《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2随手摘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项链》是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传统课文,学生普遍对其结尾的情节逆转很感兴趣,对玛蒂尔德受命运之手的捉弄耿耿于怀,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有结局的续写。受中国古典小说《范进中举》的影响,许多学生第一时间会把玛蒂尔德设计成“疯了”了结,但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想法就没有变化吗?怎样让学生的现代气息和19世纪作品中的人物相遇呢?

在教学设计时,本课承接第一课时在情节梳理和人物心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三年后,玛蒂尔德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引领,读写结合,交流提升,注重课堂生成的呈现方式,以深入研究作者意图、探讨世界名著的价值意义为教学内容,展开教与学的实践。

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由学生的问题为线索,以学生课堂的生成为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展开讨论与交流,并通过补充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小说所要展示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教学过程还需改进之处在于:当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和交锋时,虽然将课堂放给学生,使其可以充分讨论,但为了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还是影响了学生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需求决定教法的选择,追求高效课堂却依然应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学生是与时俱进的,推动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才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技术的革新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评委点评

本教学设计能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与学的工具和开启学生多元思维的有效手段,融入小说教学的全过程中,具有以下创新点:

1.恰当运用了智慧课堂交流平台的优势功能

师生利用平台,以“三年后,玛蒂尔德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作为引发多元互动的引擎,有效实现了师生交互全员参与的开放性研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争鸣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融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该设计较好地突破了学生交互学习与完成课时目标这一语文课堂教学难点,高效地完成了平台环境下的互评,突破了语文传统课堂写作评价周期长、教师只能对作业单向点评的低效瓶颈。

3.突出了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

在智慧课堂平台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小组同伴之间完全实现了自主选题、平等自主、全员参与的交互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平台环境下的课堂,教师可将自己的“引领力”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当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和交锋时,教师可以主动“示弱”,激励学生积极“逞强”;如果出现了碰撞的激情,可以适当给予时间的倾斜,不拘泥于课堂环节的完美,并可以将学生碰撞问题的过程及成果,选择恰当的环节原生态呈现。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1. (板书课题)——水,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马朝虎到缺水严重的村子里看一看。齐读第1自然段。

2. 你从一系列的数字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苦)

3. 默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呢?(雨天洗澡的痛快,一勺水解暑的快乐。板书——乐)

4. 针对板书,自由质疑。在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子,人们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而文章花大量的笔墨写了有水之乐,到底是苦还是乐,为什么这样写呢?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创设矛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 关注过程,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2~6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对你触动最深的语句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一两句内心感受。(学生自主阅读并批注)

2. 体会缺水之苦

(1)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2) 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幸福……

(3) 风干的感觉、晒干的狗尾巴草。

(4) 在这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怪不得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饿”的仅仅是弟兄四人吗?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缺水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指导感情朗读。

3. 体会有水之乐

(1) 雨天洗澡乐

① (出示:“只有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仔细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所以作者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③ 同学们,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多少个期盼的日子,人们凝望天空,祈求天公作美,普降甘霖,可是多少次,让我们失望难过。终于,一声炸雷,雨哗哗而下,我们都——(学生想象) 因为,“只有在下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④ 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痛快洗澡的行列中去吧!(出示第2自然段:先是……然后……)你觉得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你认为,这时大家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

⑤ 教师小结:久旱逢甘霖,真是酣畅淋漓。我们生活中平平常常的水,却成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读第2自然段,感受下雨天洗澡的痛快)

(2) 感受夏天一勺水之乐

① 一勺水的快乐就从“母亲轻轻一笑,从……打开了水窖”开始。

② (出示第4自然段:一缕……“啊啊”大叫起来。)读文,如果你就是四兄弟中的一员,你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

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来慢慢分享这一勺水带来的快乐。(课件分行映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润滑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配乐朗诵小诗。你认为这里的幸福是什么?

④ 连读3~5自然段,还感受到了什么?

4. 有苦有乐——明写乐,实则以乐衬苦

(1) 雨天洗澡多么舒服痛快!这可是一等再等,难得倾泻的雨啊。这段文字把雨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幸福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前,是什么?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又是什么?得水之乐,更衬出了缺水之苦。怪不得文中会说:“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2) 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可幸福不减,怪不得母亲说……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幸福的短暂,不正告诉我们等待的苦吗?

(3) 缺水给村里带来了苦,文中生动描述了有水之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快乐,就愈能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浴之乐,愈能反衬出无水补充时身体缺水时的苦。在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更让人体会到水的珍贵。

5. 看似苦,实则乐,这是一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1)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记述,通篇洋溢着快乐的氛围。

(2) 村里人长期生活在这里,已经习惯了缺水的生活,一场雨、一勺水给大家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3) 点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如此快乐地生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在生活中遇到困境就要像村里人一样,乐观积极地面对。)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是开放的,从不统一的答案中最后也形成了一些看法,文章中既体会到了苦,也享受到了乐,更多的是洋溢着的在艰苦环境中快乐生活的乐观精神,这不正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吗?

三、 适度拓展,总结提升

1. (出示课件——图片及资料:全国共有669个城市,400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特别是在辽阔的西部,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他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唤水。孩子们上不起学,为了水,从小就加入了取水的行列。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艰难地跋涉。可喜的是,“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2000年正式启动,解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饮水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2. 读了课文,看了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设计意图】拓展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下游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严重缺水的地方很多,绝不仅仅是课文中的这一个村子。从课文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提高节水意识。

四、 强化意识,有效练习

1. 你能为节约用水设计精彩的广告语吗?(发小纸条)

广而告之:

2.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水资源的小报,报头自拟,内容自由选择:可以介绍水资源的现状;也可以谈谈如何节水;形式多样:可以剪报,也可以摘抄,更鼓励原创文章;体裁鼓励多样,除说明性文字外还可以有诗歌、散文、读后感等。一周后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设计公益广告强化节水意识,练习表达。小组合作制作小报,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讀更多的水资源资料,围绕节水主题,课内延伸课外,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实践中合作探究,迁移运用,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走进丽江》语文教案 篇9

《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识记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法:精讲点拨、启发与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读中领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称为姑苏)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城。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上的姑苏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云南的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然后了解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教师简单讲解过渡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汇报,师结合汇报板书。(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设计意图: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通俗易懂,学生有能力“读中领悟,自主探究”,因而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就可。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那么下面我们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文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学习第3、4自然段,领略古城的独特美。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结合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②“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③ “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

④“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坐坐,城内共有大小乔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互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生:自主读、画、悟、美读。汇报交流。

师:学生边汇报时,随机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古城的美丽风光,再次感受古城的美。

(5)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3、学习第5、6自然段,体味自然景观的壮美。

过渡语:走出古城,我们来到了丽江主要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雪山的美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内容向你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交流。

(3)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4)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教师小结:好!现在我们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玉龙雪山的赞美。(师领读,学生齐读余下部分)

(5)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什么呢?你们能接着说吗?

(6)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观。

(7)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丽江的哪些景观呢?课后再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4、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多媒体课件“月夜古城”(配有纳西古乐),观看思考: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2)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始终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其中,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先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再小结。)

丽江古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玉龙雪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丽江,真是令我们神往呀!我们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五、布置作业

运用课文的写法,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写一个片段,并用上过渡句。

教学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从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跟苏州齐名的丽江古城,这样揭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此类课文,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积极性会较高,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整堂课师生都会在欣赏和赞美中度过:教学课件中一幅幅奇美的画面,课文中文质兼美的语句,真会让师生“饱览”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这无疑会是一节让人享受的课。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学生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并不难,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就不会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在让学生欣赏时注意与文中现成的图片相结合,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药品取用的规程,能进行药品的取用。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滴管的使用。

教学准备: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型与思路:探究式、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线,与纠正相结合。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150多年前,国际化学权威柏采利乌斯在上一堂实验课时,用手指在试剂瓶中蘸了些溶液,放入口中品尝,看到他那美滋滋的样子,学生们也跟着学起来,结果大上其当。原来柏采利乌斯是先把中指伸入溶液,而后把食指放入口中,他根本没有尝到药品,而学生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苦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所以请大家吸取别人的教训。好了,让我们到实验室参观一下吧!

出示化学实验室全景图片。介绍化学实验室的情况,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着你探究化学奥秘。

二、自学与阅读:实验室规则和药品取用规律。

1、药品使用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药品用量节约原则:一般按规定用量,未说明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3、用剩药品三不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容器中.

三、合作探究:药品的取用 探究活动1——固体药品的取用

观察并分析P14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说出化学药品有哪些特征?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

探究活动2——固体药品是如何存放的?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演示【实验1-1】把锌粒装入试管中。【实验1-2】把碳酸纳粉末装入试管中。

小结:粉状固体用药匙和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探究活动3——液体药品的取用

1)、多量液体直接倾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洒出)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防止残余药液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讨论与思考:倾倒液体有哪些要点?

(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对心右手握,口口相挨免外流,塞紧放回签向外)2)、定量液体量筒量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验值小,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大)

3)、少量液体用滴管: 自学:看书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取用少量液体可用_________.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把滴管放在________或__________.用过的滴管要立刻______________,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___________.严禁用未____________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实验演示:【实验1-3】 观察实验现象

四、目标检测:

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合理的实验步骤 ③正确的操作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链接生活:烧菜时油瓶的瓶盖应怎样放?观察家中的食盐、味精、醋等存放在什么容器中。

3、某次实验用5 mL浓盐酸,为量取5 mL浓盐酸,化学科代表建议同学们使用10 mL量筒,小明问:为什么不用100 mL的量筒呢?化学科代表说这是为了减小误差,并列举了充分的理由。你能说出说出若使用100 mL量筒造成误差较大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吗?(①100 mL量筒量程比较大,读数时误差会较大②100 mL量筒表面积较大,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4、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A、45 mL B、大于45 mL C、小于45 mL D、无法确定

5、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6、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7、在一只试管中要加入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一般应先加哪一种药品?为什么?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人们常用来加热的工具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与实验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自学:看书16页及17页的图,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使用酒精灯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④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⑤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

2、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实验(1-4)用一根火柴放入火焰中,观察在火焰的哪一层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

3、怎样熄灭酒精灯?

探究与实验2:按照课本18页图1-37的方法加热,观察记录加热水到沸腾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并用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外的水要擦干。

用试管夹夹持,离试管口三分之一,手握试管夹的长柄。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先预热,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热的试管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

演示:做课本18页【实验1-5】,观察有关现象 探究与实验3——如何洗涤仪器? 自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如何直接用水洗?②如何用试管刷刷洗?③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呢?

(①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连洗几次。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③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学生练习试管的洗涤

三、达标反馈

1、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称量

B、称量时应先把称量物放在左盘 C、称量时应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D、称量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

2、下列仪器中,不可以在其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是()A、集气瓶

B、试管

C、烧杯

D、量筒

3、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 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C、酒精灯会熄灭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

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

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D、熄灭酒精灯,只能灯帽盖灭

5、链接生活:找出你身边的废弃材料,看看哪些能代替实验室里的仪器。实践活动俗话说:“吃完饭,动动手,活到九十九”,请吃完饭后洗洗碗,看看用什么方法洗碗更清洁。

四、学习小结

《春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喜洋洋》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一副副内容多样的春联)随着热闹的乐曲,我们感觉农历新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春联,去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吧!

二、 精读感悟

1 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找这一段写了哪几副春联。

2. 交流找到的春联。(映示四副春联)

3. 今年春节,老师准备在大门上贴一副春联,想在这四副中选一副,可到底该选哪一副好呢?你们能不能给我推荐一副呢?你们可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服我啊!

同桌两人讨论准备,随机推荐春联: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1) 你为什么要推荐这副春联呢? (描绘美丽的春光)

(2) 读这副春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3) 听了你的描绘,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春光,你能把这副春联读好吗?边读边想象春天那美好的景象。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4) 说说你推荐的理由。(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5) 用这副春联来形容我们园区这几年的变化再合适不过了!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我们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6) 看,(映示图片)这就是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园区。生活在这里,你有什么感觉?读出自豪、高兴的语气。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7) 你推荐这副春联的理由呢? (歌颂人民幸福生活)

(8) 你们一定能把这副春联读好,谁来试试?指导读。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9) 你说说推荐的原因。(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10) 你想祝愿老师什么?

(11) 收到你们的祝福,老师真是开心极了,可我更希望你能通过朗读来传递美好的祝福,谁愿意?练习朗读。

(12) 听了大家的推荐,我发现春联的内容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相机板书)每一幅春联都那么有意思,让我爱不释手,干脆我全要了,每个门上贴一副。

4. 你们刚才浏览着、诵读着这一副副春联,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浏览诵读)

(1)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出喜悦之情)

(2) “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指名读、齐读)

5. 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讲中感受到你们真的喜欢春联了,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四副春联,结合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春联除了内容丰富以外,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 (映示四副春联,交流)

春联讲究对仗。

(1)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板书:讲究对仗)

(2) 你能细心揣摩一下四副春联是怎样对仗的吗?你想说哪一副就说哪一副?(板书:揣摩)

(3) 小结:春联有五个字的,也有七个字的,还有其他字数的。但不管有几个字,它上、下联总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我们只要细心揣摩体会,就能从中学到运用文字的技巧。

(4)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5) 这儿有一些春联写好后,被风给吹乱了!你能根据春联的内容和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媒体映示)载歌载舞庆新春 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 祖国无处不春风

山美人美风光美 绿水跃白鲢

神州有天皆丽日 同心同德干四化

春联声律美

(6) 你们读得可真不错,抑扬顿挫,给人以和谐动听的美感,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声律美”。(板书:声律美)请你再读读书上这五副春联,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来。(学生练读)谁来跟我对对子?(师生对对子;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

(7) 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这些春联,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同学们试试看。(生练习背诵春联)

(8) 老师这儿还有副春联,上联是(映示)“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 )万朵花”,

因为破损,第二个字看不清了。请你根据春联讲究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帮老师把这个字补上,并说说你的理由,行吗?(同桌两人商量,教师引导学生点评,)指导朗读。三、 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一些春联,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要先把春联读好,读出它的声律美来。(学生交流)

你想把这副春联送给谁呢?想对他说些什么?

2.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實同学们去搜集春联,读读春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

(1) 你知道“卷”指什么吗? (大自然、社会、书……)

(2) 那在课文中“卷”又指什么呢?(春联)

3. 最后,老师有一副春联想送给大家(教师贴春联):“读春联生活处处皆学问,求新知祖国岁岁添良才。”(齐读)

四、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课余时间看看各家贴在门上的春联,增长知识。

3. 制作一张春联贺卡,把你最喜欢的一副春联写在上面,送给你的亲朋或好友。

上一篇:月影高一作文下一篇:谈谈教师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