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散文欣赏

2024-10-19

人到中年散文欣赏(精选14篇)

人到中年散文欣赏 篇1

今天我收到了某人给我寄来的“十佳教育人博客”的奖牌和奖品,看到金光闪闪做工精致的奖牌,让已经四十多岁的我,这个普通教育人,兴奋不已,激动不已,甚至有点欣喜若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在教育战线已经耕耘了20多个春秋,期间我品尝到了无数的欢乐和忧伤。自己曾经中考语文成绩连续四年全县第一,这让我惊喜万分,甚至似乎有些飘飘然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步入了理想的大学校园,更让我觉得教师职业的光鲜和璀璨,简直让自己觉得有点伟大。

自己曾经尽情地在教学参考书中和各种习题中遨游徜徉,津津乐道,从没觉得枯燥乏味单调。桃李芬芳让自己觉得生活的甜蜜,生活中忙忙碌碌,披星戴月,让自己忘记了生活里一切不如意、忧愁和悲伤。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而且脚步匆匆,从未停下来思考。

20xx年自己告别了一线教学,变成一名教育管理者。现实的无奈,人性的复杂让自己颇感身心疲惫。中国教育行政化的枷锁,一些教师的功利化思想,社会风气的浮躁,滚滚红尘的人情冷暖,人们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心扉让自己曾经火热的教育丹心逐渐开始变冷,开始黯淡,甚至感觉自己的事业之树像自己的生命之树一样,到了秋天,树叶开始簌簌飘落。

忽然间我觉得自己老了,真的老了,内心开始空虚,人生的最美风景也许已经不在了,心灵注满了孤寂、踌躇、无奈和忧伤。岁月憔悴了我的容颜,时光稀疏了我的黑发,现实挫伤了我的斗志,责任减缓了我的脚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十岁的我,热情似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三十岁的我,激情澎湃,手脚头脑矫健充盈;四十岁的我,神情略显苍老,记忆开始减退,步履开始沉重,也许自己人生的括号开始缩短。回忆自己当年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韵我始终无法深刻领悟,如今我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醉翁”了,自己何尝不是“醉翁”呢!

不惑年龄的我感觉自己俨然就是一杯白开水,平淡还有一丝涩涩的感觉,浑身散发出浓浓的俗气和土腥。离开课堂,离开了学生,自己曾经的“知识”也失去了美丽舞台,自己的生命顿时也逝去了曾经的那份精彩。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一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突然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走向教育家》,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猛然间感觉自己神清气爽,内心似乎腾腾升起一团火焰,心里有了热度,血液里也有了灵动,仿佛自己被注射了营养剂,一下子兴奋起来。自己按捺不住内心的那种萌动,敲打起键盘,心里的感受一股脑流淌出来,倾泻出来。原本自己笨拙的手,奇迹般地在键盘上却异常灵异。自己的第一篇网站处女座《浅谈铁岭县莲花中学的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诞生了,这让自己平静的生活掀起了一层涟漪。自己白开水似的生活突然变成一杯浓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一缕芳香。

阅读写作打开了我自己生活的另一扇窗,自己的生活开始有了点色彩和情调,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重新紧张忙碌起来。业余时间里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然后尽情地敲打键盘,抒发自己焕发的那种青春情感、生活热度和工作张力,同时学会了思考,并有了新的人生梦想。

书越读越多,文章越写越流畅,自己的文学舞台也越来越大,从市里教育网站,到省级教育网站,再到国家级教育网站;从网站再到报纸、杂志。约莫二年光景让我从一个文学领域内的白衣变成了签约作家。自己的眼界变宽阔了,自己的心灵变宽敞了,自己的天空也变浩瀚了,自己的心灵变澄净了,自己的智商似乎也睿智了。心若年轻身体也许不会老去,如今自己在工作中有了淡定和从容,生活中也有殷实和厚重。自己觉得身上少了泥土和粉尘的气息,多了些许翰墨书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想不到自己人到中年,欣喜遇到新的“红颜知己”,让自己的枯燥生活有了玫瑰般的色彩。阅读写作给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我又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梦想,书籍和文章扫去了我的颓丧和萎靡,书籍可以增加我的文学底蕴,写作可以深邃我的人生志向。我虽不是枯木逢春,但至少也是柳暗花明。

“自古圣贤多寂寞”。自己虽是大千世界的一棵冥顽草芥,在鲜花烂漫,树木葱茏的大自然中孤独寂寞,但阅读写作却让我有了一抹璀璨绿色,有了一丝灵韵,有了一份快乐,有了一种洒脱,有了一群文学知音。白天我可以沐浴阳光的明媚,聆听鸟儿的歌唱,夜晚我可以欣赏婵娟的皎洁,倾听星星的吟唱。

书籍让我心随星动,写作让我生命有了深度和宽度。书香让我去除了躁动,墨香让我心灵澄静。翻开芬芳的扉页,品茗清醇的茶香,领略人到中年的另一道旖旎风光。

仰望苍穹,今晚夜色如此静谧,月光如此皎洁,星星如此闪烁。月亮似书,星星似文,我只是月光星光下的一点阑珊。我抚摸着金灿灿的奖杯,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中又回到了我金色的快乐童年。

人到中年散文欣赏 篇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效的结合课文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美妙的意境, 体会到诗中丰富的情感。概括地说, 欣赏散文有以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中的信息 (人、事、物、景、情) 。

2.了解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

3.理清课文思路,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语言。

4.掌握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逐步的积累, 散文就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开拓学生的视野, 启迪学生的思想, 撞击学生的心扉。

在这里, 我们现在略谈几点欣赏散文的具体方法。

一、了解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赏读散文, 要抓住散文的“神”,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指的是围绕文章中心意思而选取的材料。“神”统帅“形”。在《绝版的周庄》的一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周庄那朴素的色彩———点缀着些许红色绿色的灰色白色;妩媚的景致——清凌的流水, 像钥匙般的小桥, 空灵的窗子;朦胧的感觉———斜斜的晨阳下的半晦半明;周庄的现状;周庄的未来;作家三毛对周庄的依恋;夜间静谧的周庄等等。这些材料看似纷繁芜杂, 但都被笼罩在了“赞美周庄”的这一主题之下, 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伟大情怀。

二、掌握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 这种诗意是从许许多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例如:意境深远的画面, 浓烈的感情, 神奇的想象, 有个性化的语言等, 同时还要注意散文中的事、物、人、情。任何一篇散文, 都有鉴赏的技巧。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有事、有物、有情、有志:“心里不宁静”是“事”, 月下赏荷有“物”, 对物的描写又蕴含“情与志”。朱自清于白色恐怖中不能安睡, 便到月下独步赏荷, 缘于“黑暗恐怖现实”下“不自由”, 抒发的情感自然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对荷塘的描写又蕴含了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 表达出自己不“参加革命和反革命”的“志”。这些表达可谓是“披事入情”, “体物察情”, 就是要使学生能感悟到作者寄寓于物、寄寓于事中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散文, 还要借助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知觉的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余秋雨的《废墟》中, 作者从古罗马的角斗场、庞贝古城、柬埔寨吴哥窟、玛雅文化遗址联想到中国的历史、世界的文化。巴金的《灯》中, 作者由眼前的灯、灯光, 联想到古希腊女教士为情人利安德尔点燃的火把, 联想到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 想象出人在灯光指引下的奋进。这些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 主旨表现更深刻。

四、欣赏散文还应该潜心体味散文的形式美

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不同的篇目结构各具特色。如《荷塘月色》一文, 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到荷塘边散步排遣内心的苦闷, 在荷塘边作者得到暂时的“宁静”, 正在这时, 一片蛙声、蝉声又把作者从“陶醉”中唤醒, 回到现实, 朱自清不甘心, 再次回忆“江南采莲”的欢乐情景, 想要千方百计摆脱“不宁静”的心里, 正在努力, 却“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他又不得不回到“不宁静”的现实。通过“不宁静”出家门—到荷塘—回忆江南采莲—回到不宁静的现实。让人体会到作者“剪不断, 理还乱”的苦闷彷徨心情。而巴金的《灯》一文则通过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的灯—“灯光是不会灭的”的思想来构思文章, 一气呵成, 具有深刻的表现力, 让人感悟到作者由苦闷、压抑到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的语言也是散文欣赏的一大重点, 散文语言是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的。他除了一般文章具备的规范、简明、得体、连贯以及准确生动等特点外, 还要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如《绝版的周庄》一文的语言明丽、清新;《废墟》一文的语言深刻、富有哲理;《杨柳》一文语言平和、淡雅;《灯》一文的语言执着、自信。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在阅读欣赏中无不打动读者的心扉, 激发读者思想共鸣。

综上所述, 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高职学生欣赏散文, 置身散文, 结合生活体验, 用心体悟散文, 就会感受到散文美的意蕴, 美的意境, 还有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应当细心品味。通过散文的学习,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文化, 更提高了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整体素质, 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培养。

摘要: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作者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有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两类 (一说还有说理散文一类) 。这里说的是抒情散文。在中职教材中, 每册教材都要编排1至3单元的散文篇目, 每单元都有“单元导读”, 明确提出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关键词:散文欣赏,方法,经验,点滴

参考文献

[1]管海泉.求同辨异, 比中见长——从散文教学谈培养学生两种思维[J].语文教学之友, 2006, (12) .

[2]王敏.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6) .

人到中年散文欣赏 篇3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 语文阅读欣赏能力 提高策略

引言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量,并且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相对提高,因此在阅读中他们的主动意识比较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进行课文的欣赏和朗读,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欣赏文章的能力。

一、小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概述

世界范围内对于小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研究基本概括为:理解和使用社会必需的及个人需要的书面语言的能力。年轻的读者能够理解各种文本的意义,能通过阅读学习,参与读者团体的活动,才能够从阅读中得到乐趣。从定义中就能够了解到,在小学中段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通过这种培养,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吸收能力,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该奠定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与目标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并积极落实。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欣赏能力提高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对小学生中年级语文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1.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有了兴趣学生才可以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提升学生阅读欣赏水平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之后,学生才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阅读欣赏能力才会得以提高。角色扮演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与阅读欣赏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更适用。

比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小木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是非常有特色的,那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加深学生对于小木偶内心世界的了解,实际上就是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好角色,让他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展开活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阅读兴趣,而且为学生欣赏和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对比分析,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在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发现文章的美,感受美,这是提升学生阅读体验的关键。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使文章中的丑与美对比得更加鲜明,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美的形象。

比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文章中一个知道一些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和从来不知道一切的少爷,两个形象一出来就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帮助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少爷们不过是一群孤陋寡闻的富家子弟,对比来说,闰土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内涵美就会更加突出,学生心目中闰土健康、活泼、能干的形象会更加生動,记忆和理解课堂内涵会更加容易。类似于这样的形象对比,在小学中段的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任务的内心与表象,做好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分析,从问题的表层深入内涵,在对比中感受美,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仔细推敲,强化阅读欣赏的能力。

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适度对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对某个段落、某个词句的细致推敲,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感悟能力,从而对阅读欣赏教学成果进行巩固。

比如:针对某个词语的细致推敲,很多作家和诗人用词简练、传神,教师抓住这些词语的特点,将其精妙之处展现给学生。课文《鸟的天堂》中,有这样的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几句话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尤其是其中“堆”字用得妙,用得传神,它将树叶层叠在一起、紧密的状态和视觉效果,非常成功地表现了出来,“明亮”将叶子艳丽而富有光泽的特色自然地描述了出来。“颤动”将树叶从静态变为动态的效果,展现得更加直观,这些词语教师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限,就无法将其中所蕴藏的美感读出来,荒废了作者精妙的用心。如果是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秀丽多姿的桂林山水的强烈情感。

结语

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和段落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不断的阅读欣赏上学生的心灵会更加丰富,对于未来的阅读学习会表现出更具主观性的动向与意识。教师要注意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针对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继鹏.辨物知时——古诗阅读欣赏杂谈[J].校园文苑,2013(11).

[2]习铭艳.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欣赏能力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5(12).

人到中年的情感散文 篇4

人到中年,没有了风花雪月的浪漫,却有了静对岁月的淡然。一束花开,一抹浅笑,一声问候,一缕书香,一份温暖,都可以入诗入画。

人到中年,不再喜欢随波逐流的热闹,内心深处越来越渴望一份平淡与清悠,静赏花开花落,慢观云卷云舒。在静静的夜晚,一杯香茗,一本闲书。把自己置身于书香里。雅的如唐诗宋词,俗的如现代的古代的流行的甚至武侠的我通通喜欢。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一本本书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百态,林林总总,丰富了我的头脑和人生。这时候管他什么富贵荣华,尔虞我诈,全都关在了门外,那份悠闲怡然让心在纯净中升华。任时光悠悠,忘却几多闲愁。

人到中年,喜欢怀旧。在有温暖阳光的冬日,或春花烂漫的黄昏,很多的往事涌上心头。关于老宅,关于朋友,关于爱情,关于春天淡淡的风,秋天飘摇的落叶,书本里的一片片风干的花瓣,都会湿了眼眸,暖了心情,醉了曾经。那些斑斓的梦想,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都像一个个遥远美丽的梦。虽然梦已远,可是那些美好的往日情怀却藏在心里清晰如昨。

人到中年,学会了遗忘,遗忘那些伤痛与遗憾,只留住曾经的美好与怀念。学会了原谅,原谅那些轻薄与伤害。用微笑与昨天告别。学会了珍惜,父母亲的惦念与牵挂,孩子的乖巧懂事,夫妻间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都让我感觉温暖幸福。甚至是一些人,一些事,一抹光阴,一束流年,都让我千回百转,心心念念。

人到中年,心慢慢沉淀,喜欢上了寂寞和想念。素雅的心如一泓清水,通透,晶莹,纯净,无波无澜。听一些老歌吧,当悠悠的旋律在耳边轻淌,如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我善感的心灵,把自己融入那份或浪漫或伤感的意境中,那份感觉好美好动人。所以寂寞对于我,是一种超脱,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嘈杂,只有人格的升华和情感的纯净,那个时候的我最真实,也最美丽。暮然间,岁月倒转,那些青葱岁月中曾经的种种便一一呈现。

人到中年,爱上了散淡悠闲的生活状态。不会再刻意去追求什么,也不会去在意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已不再重要。人到中年,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在乎什么,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闲暇的时候,写一些散淡清新的文字,抒发一下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让那份优雅与成熟在文字里低吟浅唱。如诗如画。

人到中年,多了沉稳,少了慌张。从此后不再是那个稀里糊涂的小女子了。要学会让日子慢下来。慢到清风明月皆是诗,花开花谢皆禅意。画一些画,写一些字,走一些路,赏一些景。

人到中年,还不换个姿态过活散文 篇5

白天在焦虑不安中草草做完必须要做的工作,午后偶尔在走廊晒晒太阳,侍弄花草,和那只养得肥硕的猫对视。更多的时候听着屋后机器的隐隐轰隆和枝头鸟儿的清脆啾鸣,带着对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的思索躺下,沉沉地小睡片刻。下午喝白开水翻几页书,假如有精神会码上几行字。下班步行回家,按部就班做完必须做的家务,便懒懒地窝在沙发里看文章、翻几页书。和伴侣、孩子的交流很少,偶尔发脾气会很快过去,停止一切无用无意义社交。不去红男绿女往来穿梭的闹市,不喜欢行走在车马喧嚣的街头。不再像从前注重穿衣打扮的细节,放弃穿高跟鞋和紧身裤,把个人舒适和感受放在首位。注重养生,吃健康新鲜的食物,每天锻炼。

人生已经过半,父母康健,儿子懂事,伴侣忠厚,有房有车,有维持生计的工作,有自己喜欢的事做。对这样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满足的。但又总觉得严重缺失什么。

很多时候,会一个人躺在黑暗中默默回想,不断缅怀逝去的人与青春。在心中假设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定会好好读书、不怕数学老师严厉的训斥,会高效率地学习而非年少时浮于表面的努力,会选择高考后补习考入更好的学府学习更热门的专业,会考所有能考到的证书,会在自己的三观完全确立个人完全独立之后再考虑恋爱,会找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满足所有关于爱情、关于男人的幻想,做一份酬劳不菲光鲜亮丽的工作,会过和当下完全不一样的精彩生活......越这样想似乎越发觉过往种种一桩桩一件件皆是错误。然而,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当下流逝着的分分秒秒,会不会变成你将来懊悔的逝去的从前?

2过年回家,听说那个中学时低两届的校花已经进了市直属单位做了中层干部,现在开着一辆奔驰出入。事业风生水起,人脉左右逢源,给家里弟妹解决了工作问题,给父母修了宽敞豪华的乡间别墅。初中文凭的她,长相出众、情商奇高,很早就进入政府单位。外面关于她的桃色新闻满天飞,但又有多少人在一边散播关于对她的不耻言论,一边在心中暗自羡慕,她终究呈现出了当下世人理想中的样子,美丽、美好、权贵。

不参加大型的同学聚会,和一切看起来高大上的人和事本能地保持距离,不攀附、不强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只淡淡地静守在自己的天地。人的个性都有其源头,由此决定生命的走向。已经随波逐流被推动了好久,试图回溯这处源头,内在是自知和觉醒的。偶尔也会因为眼见的浮华起心动念,但终究知道与它们相距遥远。至今未能学会为了利益卑躬曲膝、出卖自己和别人,受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依然相信人心的善和世间的美,自动屏蔽掉那些黑暗和丑恶。说清高也好,说自卑也罢。

很多时候,对很多人和事,心中澄明,一笑置之。

3身边有个一直相信爱情,一路寻找爱情的同龄女子,人到中年却已离过两次婚,对每个与之有过感情纠葛的男人爱到付出所有、飞蛾扑火,然而却一次次遇人不淑、得非所愿。最近与之谈情的男子迟迟不愿给她婚姻的承诺,然而她私下却在幻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桥段。她也知道现实险恶、人心难测,什么道理都懂,却一直活在自我催眠和意淫的幻想中。

常觉得她好像患有某种皮肤及情感饥渴症,遭遇一场接着一场陷入泥沼的恋情。满身泥污,肮脏不堪。外人看得心疼,却谁也帮不了她。在湿滑黏腻的泥地打滚辗转,在不断沦落和挣脱的过程中用尽全力。和隐藏于自我身体里的恶魔做决斗,一次次搏斗,试炼,血流成河,倒下,再站起来。

这样的爱浓烈到令人毛骨悚然。人到中年应该明白,唯一能真正持久的爱,不是澎湃的激情和浓稠的蜜语,是淡淡的细水,从日复一日的烟火岁月中流淌。是牵手之后,前方所有未知的急湾险滩,我都在你身边。我能接受关于你的一切,能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败,一切背叛。最终,最深的欲望只是简单的与你相伴。

4可是,说了这么多我的焦虑依然在。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女人,在生活这个修道场里我依然是个苦行僧。想要换个姿态重新活过,从何做起?换工作、换伴侣,摒弃所有当下令你厌倦的是与非,离开所在的城市,去一个新的领域,洗牌,重新开始?这大概是痴人说梦了吧!

还是现实点儿从当下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做起吧,工作认真一点儿,对伴侣儿女经心一点儿,享受生活之余抓紧学习新技能,每一天都不虚度;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可以偶尔观望,千万不要长时间仰望,太累。

儿时,对身边的中年人是高高在上的仰望,他们是天是地,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今时,自己身为阅过几番人世沧桑的大人,却是如此凄惶,未能成理想的模样。

想起那年也是这样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小的人儿坐在玻璃窗下。

教科书上这样写:只是人生这本大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

描写中年的散文 篇6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几十年,那是弹指一挥间,往事虽是云烟,却也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童年的生活算得上是贫穷,靠父母辛苦的劳作,养活五个孩子,那是多么的不易,现在自己也为人父,想起来最不能容忍自己的,在父母那样艰苦的日子,自己还得让父母淘气,惹得本已经为生机而疲惫不堪的父母生气。记得小时侯去偷生产队里还没有成熟的桃子,去偷刚开始长出来的地瓜,还得让父母赔钱,与别的孩子打架,还得让父母受冤,如此种种,那是多么的不该,现在父母已离我远去,一切已是无法弥补,成为永远的不孝。

长大了,应该是为父母承挑担子的时候,我却远离父母,既不能在父母身边陪伴,又不能帮年迈的父母做点事,那怕是一点点,每次回到家里,父母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把那些好吃的留着,一古脑儿地拿出来让我们子女吃,有人说,天下只有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体会特深。虽然父母没要求子女的回报,可作为已经为人父母的子女,为何不能想到一点点呢,为什么不想想,我们的父母过得好不好。记得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心声,唱出了恩情,可事实,能有几人做到“常回家看看”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如今已是白发满头的人,父母的养育之恩未曾报答,社会的教育之恩未曾偿还,许多人情债是那样的欠着,一路走来,不知有多少好人的帮助和指点,一切都为债,成为还不尽的债。也许,只能这样欠着去入天堂还是进地狱。多少年来,做的好事微不足道,做的坏事和蠢事却是那样多,已入中年的人除了沉思还得沉思,一个总是想着做个有用的人,总是想着做个完美的人,却不知不觉会犯错,“世上究竟有没有不犯错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来我自己开脱。犯了错,夜深人静时挣扎着,恶梦惊醒,大汗淋漓,只是求得那些人的原谅,放下我的错,让我承担犯错的惩罚,虽然接受惩罚不可能抹去人生簿上的黑点,忏悔自己也是无济于事的,铸成的错不可能恢复如初,唯一能做的,在以后的岁月里,一路直行,诚实做人,不做害人之事,把过去的错带进火化炉,化为灰烬。

人生苦短,也许每一个人都会一样,等到自己醒悟,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时候,恐怕为时已晚。就像大学生活一样,走上工作岗位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听老师的教导?为什么不好好学点知识?一个人在前行的路上,总是有那么多的变数,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来反问自己。人生路如何走?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方向,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要走正道,只有走正道,才能天天可以对自己说一声“晚安”。人生路上的事,有些是可以回头补上的,有些是一去不再回的,当一失足成为千古恨的时候,还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得好,人生只会向前,无论你怎么样去对待人生,对于每一个白条条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是公平的,诚实做人,踏实走路,总是有属于自己的路,总是有适合自己的路,总是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人到中年散文欣赏 篇7

1.“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中, 选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的《越中览古》, 第2句是:“义士还家尽锦衣”, 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战士还家尽锦衣”。

2.“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赏析示例”中, 同样选自上述版本的李白的《将进酒》第18句是:“但愿长醉不用醒”, 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3.“散文之部”第四单元“自主赏析”中, 选自《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的《阿房宫赋》第2段, 有一句是“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 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

4.“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 所选李贺《李凭箜篌引》, 课下注释 (1) 对李贺其人的注释文字是这样的:

“李贺 (791—817) , 字长吉, 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 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不得志, 27岁就去世了。”

古诗文存世时间长,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出现不同版本, 这很正常。在这里想说的是:教材编者将不同版本的古代诗歌散文内容编入教材供高中师生使用时, 能否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从而将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1.“义士”和“战士”,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 在第1612页和第1714页对“义士”和“战士”的解释是:

[义士]:勇于维护正义的人;侠义的人。

[战士]: (1)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 (2) 泛指从事某种正义事业或参加某种正义斗争的人。

众所周知, 勾践被夫差打败后, 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 “葬死者, 问伤者, 养生者;吊有忧, 贺有喜;送往者, 迎来者;去民之所恶, 补民之不足”, 举国上下, 发愤图强, 同仇敌忾, 最终报仇雪耻, 锦衣还家。从战前动员来看, 尽管“三千越甲”是为“义”所激, 士气高昂, 但由“将帅二三子夫妇已蕃”可知, 他们本是越国的臣民, 国家有难, 慷慨以赴, 本属分内之事, 情理之中, 何“义”之有?称凯旋而归的将士为“义士”而非“战士”, 不亦惑乎?因此, 愚以为还是采用“战士”的版本为好, 以免产生歧义, 导致误解!

2.《将进酒》中“但愿长醉不用醒”一句, 我们通常见到的版本多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也有“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说法。那么, 哪种说法最切近诗人内在情感呢?当是“不复醒”。因为“不用醒”是“不需要醒”, “不愿醒”是“不愿意醒”, “不复醒”是“不再醒来”。

李白厌恶黑暗官场, 放浪形骸, 寄情山水,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他当然希望一醉方休!而“不用醒”之意则显突兀。一则“需不需要醒”似乎受客观条件制约, 而此句则完全是直抒胸臆, 只有“愿不愿、想不想”的问题, 与客观需求无关;二则“长醉”状态下应是无意识的, 至少意识比较模糊, 不管客观上需不需要, 主观上实际是“醒”不了的。而“不愿醒”中的“不愿”与“但愿”对举, 这样似有割裂文意之嫌:只愿意长醉下去, 不愿意保持清醒。换句话说, 就是只愿意长时间保持醉酒状态, 不愿意头脑清醒地混迹官场。看似说得过去, 其实在原句中, “但愿”两字统领后边所有文字“长醉不复醒”, 其中“不复醒”是对“长醉”状态的进一步阐释!

3.《阿房宫赋》第二段中, 到底是“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好呢, 还是“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好?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先得从“得”字的意思说开去。随便翻开一部《古代汉语词典》去查, “得”字有一个最基本的义项, 就是“能, 可能”, 例子不用多举。在该句中, 联系上下文的语境, 从“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可知, 天天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之后翘首以待的宫女们盼望始皇帝驾幸自己处, 那就像大旱之望云霓, 赤土之盼甘霖, 是殷切盼望见到而不能见啊!不仅文意豁然, 而且主动被动昭然!可“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能表达出这番意思么?相反, 它只有两种解释:皇帝不想不愿见宫女, 宫女不想不愿见皇帝。而这两种解释既不合文意, 又不合情理!所以, 还是“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好!

4.认为李贺是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 人, 这简直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为, “陇西”只是李贺的祖籍。既然如此, 为什么要说李贺是陇西人呢?

李贺 (公元790~816) , 字长吉, 中唐著名诗人。祖籍陇西, 生于福昌县昌谷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他是唐宗室后裔, 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又因家居福昌之昌谷, 后人称之为李昌谷。他18岁到东都洛阳, 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 备受赞赏, 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 被荐举进士, 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 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 犯家讳, 依据礼法惯例, 应避讳不得参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 断绝了仕途之路, 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 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 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 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 就病卒家中。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有《高轩过》《雁门太守行》《罗浮山人与葛篇》等。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具一格, 被称为“长吉体”。

更重要的是,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尚存李贺故里的一些佐证:昌谷今名无存, 据考证应为今宜阳县三乡乡。李贺故里当在连昌河东的西柏坡村。这一带村落相连, 绿竹成园, 有的竹园超过百亩, 与李贺诗歌所写相似。1992年10月, 西柏坡学校落成了高3.29米的李贺雕像。连昌河西岸有唐塔一座, 砖结构九级密檐式, 高十余丈, 下部砖刻浮雕完好, 为五花寺 (即连昌宫) 遗址, 旁有汉山云刹光武庙。当年的权贵显要和文人学士武则天、唐玄宗、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均在这一带留有诗文。

综上所述, 笔者以为, 以上注释应该实事求是改正为:

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篇8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理深、形式多等特点加以分析。

二、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单纯地教授给学生散文或电视散文的知识,不免有些枯燥,不如多选择名家优秀的散文文章和好的电视散文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更真实可信,自然也就学得牢靠。结合学生课堂上学过的散文,选择相应的电视散文来欣赏,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都有拍摄精良的电视散文作品。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画面的美感和朗读的范例。课外也可选择其他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制作电视散文作品,很多作品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则可以将电视散文欣赏作为一门初中校本课程在本校开展。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有较强的个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较高的多媒体运用和信息处理能力,除了具备品鉴电视散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制作简单的电视散文视频的可能性。让他们欣赏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视频拍摄录音设备简单,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电脑也是人手必备,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极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散文制作成视频,但不能保证都是高水准。老师可以选择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材、朗读、配乐、画面、整体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还可以将小组制作电视散文成品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分工合作,老师及时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并将所有成果在班级分享,评选出奖项。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拍摄班级的电视散文作品——班级纪念手册,将班级的点点滴滴汇成文字、声音、画面。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欣赏文字的美,也要能创造出美的文字,朗读出美的语音语调,拍摄出美的画面。所以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在初中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由欣赏到模仿再到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董桥散文《中年是下午茶》 篇9

【作者简介】董桥(1942年-),原名董存爵,福建泉州晋江人,印尼华侨,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作家,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等职,自6月出任《壹传媒》董事,并任香港《苹果日报》社长。 董氏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深获海峡两岸三地读者倾心喜爱。历年在台湾出版的文集包括《另外一种心情》(远景)、《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均为圆神)、《辩证法的黄昏》(当代)等以及翻译书籍多种。

人到四十才明白散文随笔 篇10

岁月匆匆,潮起潮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今到了四十,也许大家都活明白了,可是好多事情也许已经晚了,不过能明白就好,一些关键的事情,如果还不明白,那就晚了,自己的个性、习惯、经历、修养、婚姻、事业等等,自然地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所谓的个人牢笼,甚至是囚笼,当你明白时,你可能已经习惯了这个牢笼,明知里面的阴暗,潮湿却久久不能离开,因为你已习惯了这个牢笼,习惯了自己多年的生活,如果离开,可能还有点舍不得,不习惯。

人多少都有点恋旧和懒惰情节,人是心灵的依赖者,人是感情的活化者,人的思想迫使人不能出卖自己的良心,天理难违,道义不可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造就了人们从一而终的迂腐思想,加上人是感情的人,放弃身边的人和事,总觉得放不下,特别对婚姻,再不好的感情,毕竟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即使是凑合着相互搀扶,人轻易都不会选择离开,毕竟分开的结果,不是一个人伤心,还有彼此的.亲人,孩子等等。

人到四十,一切都醒过来了,就像熟透了桃子,达到甜蜜的极致,又如长成的苦瓜,把半生的苦累都融化在每一个果肉的细胞中,无论怎么烹制,味道都是苦苦的,但却让人在炎炎夏日里品尝后,那种苦涩的凉意特棒、超爽,完全从相反的极致打破了那种水蜜桃以及瓜果的甜美,带入另一个境界的享受,人生酸辣苦甜,啥滋味都有,只有经历过苦,才知道甜,故而,我们要包容一切的苦难和不幸,努力打造自己的人生,任何的艰难险阻都会迎刃而解;和谐社会,和谐人生,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有力的自己。

人到中年,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有自己的事业,中年是每个人一生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难的时候,积累财富,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等,所有的磨练和历练都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也许有的朋友所忍受的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无论苦与累,都是人生的一道风景,我们好好地把握,好好地珍惜,无愧于心,无悔于情足矣。

欣赏—这个冬天散文 篇11

心里总是这样默默念道着。下雪着实很令人着迷,熟语不是说,瑞雪兆丰年吗?瑞雪兆丰年,或许只是前人对生活的一种期盼吧!,但不论如何,下雪的美景还的确是令人欢喜的。重要的是一场雪景,更重要的是一种年关的气氛。过年和下雪这两件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每一次下雪都预示着年关抵近,万家团圆的日子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过年的气氛是那么的浓烈和新颖。虽然每年都会有一个春节,但是每一年的春节却又是不同的。人还是去年的人,但是我们长大了,过年家人团聚的感觉也变了。是啊,每一个春节都不一样,每一次过年都不相同。唐代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写过这样一句经典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树叶经风儿卷起,迟幕的夕阳也逐渐降低了它的温度。天边依旧还挂着些丝丝白云,飘荡在那遥远的天际,像一把无形的剪刀在撕裂着今冬!今冬像是患上了一种病,病的没有力气和身形。看不见往年的大雪,看得见的只有那街上汽车的川流不息。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显得有一种难以恢复的疲惫,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每一天似乎都很忙碌。忙碌夺走了本来属于他们家庭的温暖,于是今冬也便没有下雪。或许老天明白,雪儿是上天赠给黎民的礼物,而不是解救人们“疲惫”的灵药,于是便收回了恩赐。

天空静静的,一种格外的宁静,没有鸟儿的鸣声,也没有飞机的划痕。以前的日子总是很喧嚣,今冬却没怎么听见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声、超市行影交错的嘈杂声······一切的一切都归于宁静,一切的一切都消声和平。人们总是喜欢在热闹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身影,以此证明自己喜欢热闹的最好证据。今冬不再热闹、也不再喧嚣,于是大街便显得出乎意外的冷清。冷清的时候人们就会明白自己的该做的事情,于是重回家庭的温暖便成了最好的选择。回家团聚吧,不要再执着大街小巷的热闹了,我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为家庭做点什么!

青绿优美散文欣赏 篇12

这青藤,这绿,可曾听懂了我的问候?此时,熹微日光穿透屋外的枝枝叶叶,斜斜打了下来,聚光灯一样落在青藤嫩绿的叶片上,似薄薄笼了一层清透柔美的纱。

它可是晨光中含羞待嫁最美的新娘么?纤纤青藤,映在眼眸中,这样羞怯,至真至纯的性情,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清新淡雅。

乍然一见,便喜欢上了,青绿,像是谁的青青衣襟骤然滴落的新雅,悄然爬上我的窗台,迎着明媚的阳光,迎着煦暖的风,解语一般可人。

大抵青绿不同于姹紫嫣红,偏生鲜花著锦烈火烹油,应那急景凋年。韶华尽后,都付与了断井颓垣。像是绚烂的烟花,轰轰烈烈开过,而后,寂寞地衰败,残影如梦,跌落在水面,无声寂灭。

倒不如这安然生长在喧嚣世间僻静一隅的青绿,喜暖,向阳,简单着,平凡着淡泊尘事,宠辱不惊。

坐在窗前,听风,看云,品着苏打绿民谣音乐,静静的,不语,与一株青藤相伴,相守一段静好时光。

心里的苦/就算不记得

都化成这目光/吟唱成一首歌

而你像/流进诗里的嘈嘈水声

敲进我心门/拥抱了所有恨

滋养了干涸

……

歌声里青青的绿沾着雨水漫过心田,青绿的颜色,青绿的味道,青绿的纯真,青绿的温暖,让人深深迷恋,深深爱着。

缠绕着青藤的镂空雕花窗格子,清新鲜活的民谣音乐,宁静无争的心情,闲对一盏恬淡光阴,青绿翩翩,落在手腕上,清凉清凉的,温润宁和。

信手拿过一本书,是张恨水的《绿了芭蕉》,泛黄的书页,微微散发着悠悠如缕的书香气息,淡而沉稳,而妥帖,而安谧。

绿了芭蕉,这绿,断然是新的,犹带着昨夜的雨痕,沐浴着晨起明朗的阳光,既简静,且朴素,且清新。

镌刻在陈旧书页中的文字默然泛出盈盈绿意。看着,心里全然是欢喜,不记得昨夜几更的雨惊醒了残梦,不去想缤纷的落英暗随流水去到了云水天涯哪处人家。

寒春散文欣赏 篇13

今年的春天虽冷些,但心还是暖的。三月中旬出差回来后,便一直忙着新宝结婚的事,新宝结婚那几日天是暖的,极好。又吃了几日的酒,便又到健身房挥汗如雨去了。那日,酒后回家跟朋友打电话说回家无聊。友笑说:出去转转吧!我说:外面太冷。他说:少喝酒,无聊时多健身。可以多活些年,待到老时一块吹吹牛。我哈哈大笑说:我的人中太长可活百岁,不如现在到我家煮茶聊天。哎!不去了,太冷了。他说。

周一那日刮风时突然想家了,便在路边打车回泉水地。车上遇见了江英(罗建的老婆),她抢先付了车票的钱,下车后顺便到罗建那儿打声招呼。罗建拉住我:不许走,一会儿吃火锅喝酒。我说:可以,我先回家跟老娘说一声,拿上两瓶好酒来。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做满了一桌饭菜,便给罗建打电话,让他带老婆孩子来家中吃饭。他说,还是你来吧!我说:不去,风太大害怕喝多了走不回来。他竟笑说:我也觉得风太大,不敢去。一场寒春竟将战友间的热情吹得九霄云外去了。

电视散文欣赏计划 篇14

实施方案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亿力较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应大量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文化,为以后学习工作打基础,在这一点上,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个人知识的积累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开展各种朗读、背诵、演唱、讲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开展校本课程《电视散文欣赏》,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本方案依次包括“赏读、演读、赛读、研读”几大序列。与其他课程一样,做到有教学任务、有教学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验收。

因此,特制定本学期电视散文欣赏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各年级背诵内容: 1、6年级:宋词200首+现代诗歌4首。2、7年级:宋词100首+回忆类散文20。3、8年级:爱国类散文6+写景类散文20。4、9年级:写景类散文27。

二、本学期各年级背诵计划:

每2周观看3篇。

6、7年级每周至少安排2节早自习观赏文,8年级每周至少安排1节早自习观赏文,9年级由语文教师自行安排观赏。

三、各年级内容安排: ㈠ 六、七年级:

以诵读为主,欣赏为辅;活动为主,传授为辅。A核心方案:全面展开“亲近经典”工程 ㈡八年级:

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以体验为主,指导为辅。A核心方案:全面实施“文学作品欣赏工程” ㈢九年级:

以探究为主,鉴赏为辅;以实践为主,学习为辅。A核心方案: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民族文化的探究

四、具体操作过程:

1、赏读 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主题指定相关内容的篇目进行赏析。如6年级以诗词为主题,就有唐诗、宋词、现代诗等。7年级回忆性散文为主题,8、9年级以写景类散文为主。着重推荐一些成就最高、风格独特的名家名篇进行分类赏析,至少背诵美文十篇。

2、研读 不少经典散文语言隽永,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意韵丰富,演读,不仅可以理解散文的内容,还有助于领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和韵味,在课堂上开展电视散文、配乐诗文朗诵观赏,既可以活跃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赛读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通过小组间的学习知识竞赛、接力赛、创作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人格培养与口语锻炼的目的。

4、教师指导 既有对某一朝代的诗词作主题思想具体的研究,也有对诗歌所用意象的揣摩;既有对诗歌语言的品位,也有对表达技巧的探究。如《宋词中的爱国情结》、《思乡诗中的意象》、《对联、趣味诗鉴赏》等。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诵读的积极性,使方案的内容向着纵深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特拟定以下活动:(1)电视散文观赏比赛。各班挑选出五位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由多名语文教师组成评委。(2 “古诗文知识”比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视点等。(3“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和“古诗文书画作品展”。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展。(4)“诗词短剧表演”。学生选择诗词作品或诗人故事编写出短剧,自导自演。先在班级表演,择优在学校大型文艺会演中表演。

B其他方案:

1、积累 当然,单一的散文诵读是不够的,在实施校本课程《电视散文》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的知识积累:如熟记成语故事一百个;熟记名言警句二百句;巩固两千五百个常用字;背诵若干文言文和优美的散文;熟记有关作家作品等知识。

九年级,在七年级、八年级的基础上,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注重学生的独特发现和思维,结合语文电视散文内容,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课题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地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思维,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查询收集整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研究的习惯。

2、写作 六年级,以诵读为主,还可间以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句、段)和仿写、改写(编)等多种形式,以养成写作的习惯为主。仿作习作,以学生自主写作、读书摘抄为主,辅以课堂作文。要求学生写日记,不限字数,鼓励写放胆文;鼓励自拟题目,也可不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交流互评,同时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日记交流,并请同学作出评述,评出周、月、期中、学期、学年的优胜者予以奖励。

七年级以写有题目的日记为主,同时摘抄好的段、篇,以写身边的人、事、景物为主,字数不少于500字。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同时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作品交流,并请同学作出评述,评出周、月、期中、学期、学年的优胜者予以奖励。鼓励学生自选自编作品集,并由学生组织予以展览等。

八年级以写随笔为主,每周一篇,必须自拟或选择题目写作,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内容不限,鼓励创新,鼓励抒发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交流互评。同时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交流,并请同学作出评述,评出周、月、期中、学期、学年的优胜者予以奖励。鼓励学生自选自编作品集,并由学生组织予以展览等。九年级鼓励学生自选自编作品集,并由学生组织予以展览等。以史为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学作品欣赏或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陶冶其性情,培养其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上半学年,可以古代文学欣赏为主,下半学年可以近代和当代文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可以指导名篇导读,先秦散文作品初步欣赏:唐宋八大家散文作品初步欣赏;中国古代其他朝代散文作品初步欣赏;现代文学作品初步欣赏等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初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欣赏。为学生上高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奠定基础。一方面还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来促进、深化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初步安排设计:(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学作品读书征文比赛;(2)开展“文化继承”和“文化抛弃”的辩论赛;(3)创办文学沙龙;(4)开展“我是小小文学家”文学作品创作大赛。

3、赏读 六、七年级,除观赏了古今优秀诗词歌赋以外,还可以爱国类、回忆类、民俗传说、本土风情等为主,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八年级在进一步巩固听说能力的基础上,集中进行语体文阅读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实践和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a语体文阅读,可设计为: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语体文综合阅读。这样,既可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获得较完整和系统的关于此类文章的相关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b文学作品阅读,以史为轴,有系统地阅读历史长河中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既为初三阅读其它文学作品打下基础,又为学生上高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奠定基础。

九年级进一步学习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双翼齐飞,大力开展自读和交流活动,从而在交流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欣赏水平。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学材料中吸收营养,提高知识积累和文化品位。上半学年,安排文学作品阅读(一)写景类散文名篇赏读;下半学年,安排文学作品阅读(二)诗歌赏读:当代诗歌选读;中国现当代诗歌选读(港、澳、台)等。

4、实践 将根据能力目标,分课内活动课、课外实践课等多种形式,如:散文片段朗读、背诵比赛;优美句段赏析比赛等。由教师公布学年、学期计划,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评估。

八年级继续七年级进行的实践活动的同时,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模拟现场、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由教师公布学年、学期计划,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评估。

九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性研讨;例:组织学生观看写景类散文,并就影视与原作等不同艺术形式间的差异进行研讨;组织学生利用地方资源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等活动。由教师公布学年、学期计划,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等进行评估。

大王镇中心初中教导处

上一篇:应急小组方案下一篇:北京城市学院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