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24-06-01

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共14篇)

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1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近期实践着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感触颇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总的感受是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源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所需要才有所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差生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材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涵的思想依然是我们教师重中之中的任务。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该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孔子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不失为我们追求高质量教学的一途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对像不尽相同,教育对像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更是参差不齐,教育学生,传授知识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仍然不妥,也就是说,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让我们的教学生搬硬套,形成一种所谓的定式,这实际也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成为我以及所有同行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2

一、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融合功能,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融合功能, 有效整合PPT课件等优质电子教辅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手段保证。

比如, 在进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在PPT软件上选图做页面背景, 然后输入课题“爬山虎的脚”。同时, 为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 也因为题目中的“虎”是生字, 所以, 我们先把PPT中的“虎”字的位置空出来不写。接下来, 我们可以利用识字功能里的汉字笔画功能填补题目中空缺的“虎”字。通过电子教辅动画展示, 可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写顺序以及相关读音、组词、造句、对应的英文单词等。这样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灵感, 突破写作教学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大多数的小学生不喜欢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 由于阅读环境, 学生知识底蕴等因素的限制, 要让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确实很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可以按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设计游戏教学环节, 启迪学生写作思维, 培养学生创作灵感, 并从勤于摘记、积累素材、练笔促写作、批改讲评这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现高效教学。

比如, 在每次写作文前, 我都要提前布置写作内容, 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如写一个你亲身经历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故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 我特意在写作前安排了《贴鼻子》的游戏, 让学生观察上台贴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 台下同学的表现如何。接着, 我让学生叙述贴鼻子的过程, 谈谈在这次游戏中有什么感悟, 并让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然后, 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这样, 学生文章内容就会生动些。而且, 学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生活, 激活了创作的灵感,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作用,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 实现高效教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浓缩的精华。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 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间的脉络关系,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能力, 达到掌握全局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重视通过互动交流逐步形成完整的板书。板书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武式”, 意指直接板演, 用白板笔或粉笔直接书写。好处就是方便直接, 不足就是书写不易工整美观, 费时, 直观效果差。另一种是“文式”, 即预案型板演, 也就是教师已经预设了板演的内容, 课堂上随着互动交流一点点的掀开“底牌”。这类板书较直接板演来讲要工整、美观得多。通过教学实践可知, “文式”板演较受学生欢迎。

比如, 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板书为例 (如右图所示) , 在板书上可以分成八个覆盖区, 分别是“墙上满是爬山虎”“叶子”“脚”“刚长出来”“长大了的”“位置形状颜色”“怎样爬”和“与墙的关系”。当学生对第一自然段谈理解的时候, 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墙上满是爬山虎”作结;当学生谈第五自然段脚与墙的关系时, 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脚”“与墙的关系”作结……学生的汇报虽然是无序的, 但板书整理出来的内容就把无序变有序、零散变整体了, 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 也给课堂增添了神奇的意味。这样的教学, 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能力, 实现了高效教学。

总之, 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施教, 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综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梳理、感悟等能力, 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此, 我们语文教师, 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更应结合学生实际, 结合课程资源特点, 科学合理地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 落实学生主人翁地位, 实现自主合作学习, 综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三维目标课程资源,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小学教学参考, 2010 (24) .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心得 篇3

【关键词】 观念 角色 师生关系 阅读 写作 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3-024-01

0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这个学科,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在较长的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中保持持续的学习动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因此搞好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是我们所有初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关于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些粗浅的认知:

一、调整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核心实质便是调整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课堂实践的展开是伴随着语文教师大量细致入微的讲解,作为学生只需要俯首帖耳般的倾听即可,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被贴上了很多标签,即是所谓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这当然是不好的,为什么不好?因为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平铺直叙式的知识灌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大量的课堂讲述也让教师精疲力竭,然而结果却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测验考试的结果否定了这样的教学模式。痛定思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找出问题的所在,现在好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给我们指出了症结所在,也指明了调整方向,就是调整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观念,就是要改变教师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的教学思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则充当教学引导者的角色,问题前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协作完成的,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构建有序的师生互动渠道,那么教学中出现的意见反馈,作为教师也能够很快获悉,进而可以最大限度最快时间地改进教学方法模式,让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法模式更有效地与班级实际契合,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我们教师不应该板起面孔一脸严肃搞教学,让学生心生畏惧,进而不敢跟教师沟通交流,师生互动的效率低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模式的参考点就很少,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困难重重。所以,我们应该跟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和蔼可亲的,可以无话不谈的,那么学生就很原因跟教师沟通交流,很多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并应用于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中。

三、利用导学案,问题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整个课堂主线节奏的把握,利用问题前置,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及协作讨论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提出,必须紧扣教材章节,有代表性,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同时问题不能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这也不好,因此对于导学案前置问题的设计,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拿捏不好就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的低效化。所以,导学案的编写,特别是前置问题的设计,对于语文高效课堂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设计编写。

四、强调阅读,提倡课外读物的涉猎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博大而包容的。因为教材的篇幅容量有限,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局限于教材,那么就会造成语文教学成效的营养不良,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对于教材章节的阅读,还有对于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书店选取,利用闲暇的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语文知识阅读补充,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心得,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让学生多写作文,内化阅读成果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而言,“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条腿,没了这两条腿,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将寸步难行。所以,在重视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写作可以内化学生阅读到的知识内容与技巧,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次“阅兵”。让学生多写,在写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教师要多批阅学生的习作,细心批注到位,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要在班级里展示,树立榜样力量,形成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懂得了:在课上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渠桥二中 李霞 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更加紧凑,时代对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是高效课堂的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师生角色的科学分配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素养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课堂的后盾。只有这几个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渠桥二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语文高效课堂展示课心得体会 篇5

语文高效课堂展示课心得体会

今天,在镇中心校的领导下,在我校举行了一次高效课堂的展示活动,全镇的小学老师都积极参与观摩。我也乐于参与其中,从中收获颇多,感受颇深下面我将自己的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听的是六年级赵**老师和高**老师的语文课《凡卡》,虽然两位老师都讲的是同一课,但是因为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都各有千秋,向我们展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和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赵**老师的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语言简洁生动,语气入情入境,语调生动感人,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而且,对于写作方法的讲解很透彻明了,注重了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并引导学生在说话写作时,要向契科夫一样有条有理,层次分明。高**老师利用凡卡给爷爷写信的重复性的语言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三次叹气,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反复”的这种写作方法,并尝试着学习运用,并在拓展环节,通过回顾五年级课文,来再次理解“反复”的写法,并安排了关于与母校告别的小练笔,是一节很有特色的作文指导课。与此同时,两位老师在指导朗读时,都利用了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在朗读时,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中心内容。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6

第一,课堂互动的定义。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英国学者高尔顿将课堂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与学生小组互动、与全班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师互动和与其他学生互动五个方面。

第二,课堂互动的意义

首先,从教学的价值来讲,互动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式的教学,师生之间缺少交往互动和交流,而课堂互动通过沟通,使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对话来获取知识。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构建意义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从发展价值来讲,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忽视了学生个体,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互动式教学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尝试,大胆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有指导性的充分发挥。

第三,课堂互动的模式

(一)谈话式互动

谈话式教学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通过提问、激励与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种课堂互动方式在张玉梅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较为突出,例如她在讲授《优美的汉字》这一课时,经常是面带笑容,亲切和蔼地提出中国书法的来历及发展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学到知识并喜欢上中国的汉字,黑板前的她俨然一位亲切的长者,将所学知识娓娓道来,而我们所有听课的教师,也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听张老师的课心情非常轻松愉悦而且每节课都有所得,我想这就是她采用的这种谈话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吧。

(二)探究式互动

探究式教学是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种课堂互动方式在季宝利和杨桂峰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较为突出。例如季宝利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首先是学生自编自演了一个关于课文的小短剧,非常精彩。而在续写别里科夫死后结局这一环节时,他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小说的主题。而杨桂峰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课,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搜集和发现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言,并引入自我介绍中,他俩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而这样的课堂知识,学生的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

(三)煽情式互动

这种课堂互动方式跟情境式教学有相似之处。教师有目的地将学生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课堂互动模式在刘莹和苑莹莹和陈俊宏老师的课堂上体现的较为突出。刘莹讲授的《氓》是通过教师范背《氓》这首诗歌将学生引入对女主人公的深深同情之中的,而苑莹莹老师是通过播放视频和背景音乐学生范读课文将学生引入纳粹集中营的恐怖之中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对课文产生了学习兴趣,为课堂的下一步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学案式互动

最近一些学校开始倡导学案式教学,其实这也是课堂互动的一种,只不过是师生通过学案完成了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其实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们的教辅材料就是一份很好的学案,那里关于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课文理解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资料,进行整合。

第四,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课堂互动只是一种正在探索的形式,操作起来再所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够具体,有时候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教师想要的;分组讨论时间给的太短,个别学生只是看热闹,并非真正参与讨论,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人,其他学生机会很少等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课堂内容和学生特点,“要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才能实现有效互动”。

高效课堂之快乐语文课堂 篇7

一、在语文课堂中植入游戏

为什么学生对“植物大战僵尸”等网络游戏津津乐道、欲罢不能呢?能不能让他们像喜欢网络游戏那样喜欢学习呢?我常常喜欢在语文课堂中植入各种各样的小游戏, 甚至整堂课本身就是一个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利用游戏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通过教师合理安排, 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获取直观而生动的感性知识, 去体验和认识世界, 并在其中吸取成长的养分。最重要的是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游戏的乐园,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例如, 在教学《猴王出世》这一课时, 我就把课堂当作“魔仙堡”, 我手持一把“魔杖” (塑料宝剑) , 告诉学生我是“魔仙女王”, 他们是“小魔仙”。我现在教他们“魔法”, 如果谁不认真学, 就会被我的魔杖定住, 只能一动不动。我还赋予每个“小魔仙”三次“生命”, 若被我定住一次, 他将失去一次“生命”。如果三次“生命”都失去, 他就要被收回“小魔仙”的身份。当我宣布我的游戏法则时, 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 精神抖擞, 欢乐的气氛顿时在课堂中弥漫。教学进行当中, 有个别学生实在忍不住说了闲话被定住了, 其他同学觉得十分新鲜而面露喜色, 而被定住的同学则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生怕被贬回“凡人”。整堂课纪律出奇的好, 氛围非常轻松愉悦, 直到下课, 他们还沉浸在“魔仙堡”中, 似乎意犹未尽。

在语文课堂中植入小游戏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在学习生字时植入“摘果子”的游戏, 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插入“即兴表演”的游戏, 在作文教学中 (如指导学生写外貌) 加入“你猜他 (她) 是谁”的游戏……游戏是快乐语文课堂的精髓 , 有游戏的语文课堂是快乐肆意的课堂, 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也是快捷高效的课堂。

二、把竞争机制引进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是我教你学, 更重要的是“我教你如何学”, 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 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作用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从长远目标来看,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敏捷、快速的应变能力的人。语文课堂是一个小型“商场”, 把竞争机制引进语文课堂, 会让语文教学活力四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 他的激励性语言会在无形中唤醒学生的竞争意识。我喜欢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斗志。“你真棒”“你真行”“你的发言真精彩”“你的朗读真妙, 赵忠祥 (李瑞英) 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你会做得比他更好”“谁来挑战他 (她)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这类的语言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的。

此外,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比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竞争, 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会这样做:有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 有时按座位编排分成三大组, 有时是六人或八人一组, 每组都要设计好自己的组名与口号。比赛时, 按各组的纪律情况、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 回答问题) 评选出冠军队并对他们进行精神奖励 (如让输的队员唱一首歌给他们听) 。在讲解知识性的问题时, 采用抢答的形式也是学生喜欢的竞赛形式之一。每一次比赛,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 努力让自己所在队一举夺冠!课堂紧张、有序、愉悦地进行着……学生们盼望着每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快乐语文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也不是学生无目的、无组织的自由市场, 而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堂课成功与否, 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有多精彩, 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是否学到什么, 是否生成了什么。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露才华、展现个性、展示魅力的舞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尽力为学生搭建参与的平台。比如, 在学习口语交际“开卷有益”时, 开展一次精彩的辩论, 学生们在辩论会上有理有据地唇枪舌剑, 争得面红耳赤, 但却毫不示弱;在学习课本剧《半截蜡烛》时, 学生摇身一变, 成了剧中的杰克和杰奎琳, 他们入情入境的表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笑容像花一样在观众的脸上绽放;在学习《儿童诗两首》时, 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难免感叹, 原来学生也可以是了不起的小朗诵家;在学习相声《打电话》时, 让学生表演相声, 你会惊讶在学生身上居然潜藏着惊人的艺术天赋;在学习成语故事时, 让学生讲一个故事, 画一幅画, 作一首小诗……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在语文课堂上精彩纷呈,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育理念得到切切实实的贯彻。

对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篇8

一、教师只有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的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法宝

无论是“生本课堂”还是我校的“五一课堂”,都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目標一致,都追求“高效语文课堂”,而要想在短短40分钟内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独立学习能力、问题生成能力。

2.培养学生课中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课堂展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或小组学习成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后能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及文学常识的复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做到对学习内容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三、读书笔记本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小主人

我们语文组采用读书笔记本进行课堂教学,读书笔记本的内容包括生字读音、词语书写的积累和纠错、对课文重点句子摘抄以及预习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课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给你的启发或你的收获等,相当于学生的读书笔记。

总之,通过对“生本课堂理论”与“五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我作为一名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实施者,切实以“三读法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我将为我校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韩党完小:党晓妮

近期,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引导,而是一带而过。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有的孩子汇报船给我们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师有必要再次追问学生,哪些词语更能体现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这种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之中吗?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

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10

高新小学刘东宁

5月25—26日两日的渭南学习,听了7堂专家的讲课和讲座,真是让我耳目一新,眼见大开。20年来,也听过各种名师、各种形式的观摩课,但可谓千篇一律,英雄所见略同,唯独这一次听王崧舟、支玉恒、窦桂梅的课,让我深深懂得小学语文教学的路改往何处走,我也不敢再认为小学语文没什么难度,再也不能拿着书本就进入课堂,总而言之,这次观摩听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是教书匠,什么才是教育家。

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是《去年的树》,我以前也听过几次,曾经也被老师的深刻分析所打动,体会到了树与鸟的深厚感情。王崧舟老师的课没有流于一般形式,就课文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在平淡的文本叙述中展开想象,想鸟唱歌可能在什么时候,然后让学生把想象的词语加入课文,再齐读课文开头,通过两个“天天”体会的鸟与树的深厚感情,接着问学生想认识这只鸟吗?想见见这颗树吗?引导学生第一次当堂写作,写写学生心目中树的外貌,鸟的样子。学生写作后,王老师再让学生根据所写重新讲故事的开头。王老师紧接着讲课文的开头并不是这样的,课文的开头写树的高大了吗?写鸟的美丽、可爱了吗?生回答没有。于是老师板书“平淡”;通过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的平淡,三次当堂写作,引导体会平淡的言辞中透着深厚的感情,最平淡的语言,可以讲下最生动的故事。

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境视眼下的雨用教学”,认为语用教

学是整体的教学,和谐的教学,统一的教学。语用学习和内容理解相结合,语用学习和情感陶冶相结合,语用学习和学法指导相结合,我们的日常教学知识做到了前两条,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如一股涓涓细流,把三者完美统一,不漏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陶冶了情操,又学会了改如何写作,即故事不在文本,在每个人心中。

窦桂梅老师以美国作家惠特曼的诗歌开头:“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她从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步骤讲了《魅力》这片鄂教版小说,让每位学生以及在场老师深感卡佳的天真、纯洁、善良。窦桂梅老师以“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为宗旨,以“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理念,用火一样的热情给听众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通过她的讲座,多少老师明白了不能把所有的课,都上成一个模式。小说有小说的上法,诗歌有诗歌的上法,散文有散文的上法„„课堂一定是给予文本属性的的课堂,儿童的课堂。

支玉恒老师年已74岁还在深入课堂教学,他的作文示范课——《个性的表达》,沉稳厚实,娓娓道来。是的,作文难,难在内容上,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作文指导课,得从内容入手。内容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能够写下去,写完,这是多写、多练的前提;生活有取决于人对生活的认识,作文指导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小事情来源于实践,大事情来源于书本,这些理论环环相扣,但句句真理。

支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的。他的课没有花招,课堂实效性很高,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篇11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并且说:“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不是咄咄怪事?”先生的“批评”震醒了语文教育界,业内有识之士纷纷教改,探索“多、快、好、省”的捷径,振兴语文教学。

10年之后,1987年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大对全国初三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进行全面调查(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汉字通过率为55%,词语通过率为64.7%,句子通过率为48.1%,篇章通过率为50.3%,其他项目的通过率也很不理想。可见语文教学的效果仍然是“少、慢、差、费”。

1997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界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厉的批评。《北京文学》第十一期在“世纪观察”栏目中发表署名文章,批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不止害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不久,杂志社又召开了“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会。到会的20多位北京市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大学教授、教材审定委员们无一人不认为语文教学效果最差。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批评如今语文教学“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又以重庆市某区中考为例,全区6000多学生参加初中毕业会考,筛选出3000左右学生参加重点高中联招考试,结果仅一人超过了按百分制计算的80分(总分150),得了122分。再以某区某中学600多名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成绩为例,满分120分,最高分为97分,最低分只有26分,平均分才56.4分。可见,语文教学的效果依然是“少、慢、差、费”。

那么又经过了10年,这种现象是不是有所改观?2007年1月,我利用旅行之便走访了江苏省的几所中学,了解了一些语文教学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学生成绩表),根据个人所得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造成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的三个原因

(一)不喜欢语文教材

在和学生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不喜欢看语文书,“语文书没意思,插图少还不好看,内容不丰富,故事性不强,不够吸引人。课文的内容多数都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有的内容无法想象学了有什么意义。” “文言文学着太没意思,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根本就理解不了。老师讲起来也就是翻译一下全文,讲讲相关知识,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有的景物写得太美了,可真正看到这些景物的时候和书上写得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是不是作者虚拟出来的。”……这些想法都是学生们的深切体会,当然这可能是片面之词,但至少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教材在选材和编排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范围越来越广、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局限在课本上的那一点知识,因此,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可见,我们的教材编审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才能编出更优秀、学生更喜欢的教材。

(二)不喜欢上语文课

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上语文课,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他说“语文老师上课没意思,翻来覆去就那些套路,没有新意,也不幽默”,“语文老师语言不丰富,感觉还没我们知道的多,老师太古板了,一点时尚思想都没有”。语文课承担了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能力的任务,而语文教师就是这一任务的执行者,教学的任务就要求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听读说写能力,上课语言要丰富,感情要丰富,不能刻板地照本宣科。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这个范围内应掌握丰富的语言,要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范围内由教师掌控,要吸引学生跟着你的思路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上语文课。

(三)不喜欢语文老师

学生不喜欢老师是导致学生不喜欢这门课、学不好这门课的直接原因,学生从心理上排斥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排斥与这个老师有关的所有事情。为什么学生会不喜欢老师?我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这样告诉我,“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好像根本就不会笑,还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的老师总是变着法折磨我们,如果写错一个字要被罚写一千遍,一篇课文背不会,罚抄五十遍。上课‘咬耳朵’,两个同学就互相打嘴巴,还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吓得我们上课都不敢动。”“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经常写到夜里十一二点都写不完,没办法,有的时候早上五点就起床写作业,其他老师都没有那么多作业。”这些情况只是反映出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可能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是这些看似不是理由的理由让学生宁愿躲避老师,也不愿意告诉老师他们心里的感受。就是这些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才恰恰说明确实是我们的老师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学生真的不喜欢老师。但凡做老师的能稍稍改进一些,可能情况就不至于此。教师变相的体罚学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我们也能理解老师希望学生学习好的心情,总是想多写多练一定能学习好,但一个字写一千遍,一篇课文抄五十遍就一定能达到记忆效果吗?有研究表明,初中生机械记忆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有人研究了中学生机械识记能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中学阶段有意记忆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长,而机械记忆的能力却与此相反,其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由此可见,单一的机械记忆是无法达到记忆效果的。还有,老师对学生身体上的责罚不仅伤害学生的身体,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还会留下阴影,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体罚只能让学生更加害怕老师从而远离教师,而不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途径,教师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喜欢,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才会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个人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信息不是很全面,观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内容却是真实可信的。这些内容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导致教学效果“少、慢、差、费”的原因,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能看出究竟。教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是教者与学者以课堂为中枢,以教材为纽带互相合作的过程,任何一方不合作,教学就无法进行。教学是教与学双向的工作,单纯的教或单一的学都不能完全称为教学活动,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里我们更要倡导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果。中学生的课堂已经不是简单的语数外三科,而是融合了史地生物化等多门学科,每一科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上课不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靠作业提高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七年级学生为例,他们要做的作业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生物、地理、历史等等,除去政治、生物、地理、历史等这些不必每天都做的作业,那么还剩下四科作业,而这四科作业还包括背诵、抄写、演算,每一项任务都要花时间去做,所以这些学生经常以牺牲休息时间为代价去完成作业。

学生仅有的用来做作业的下午自习和晚自习还被各科老师无情地瓜分了,这样学生只有利用中午和下晚自习以后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有学生告诉我夜里十一点以前睡觉是没有的,十二点以后睡觉是常事。看着那一张张充满稚气又憔悴的面容,我心里很难受,他们肩负者父母的希望、学校的声誉,而失去了应有的快乐。我想这种重负现象绝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学生在重压之下有的选择继续前进,而有的则停止不前,甚至自暴自弃。

学生叫苦连天,而老师也怨声四起。老师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职称的条件,学校要抓升学率,教学任务重,在固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只好把课堂练习时间安排到课后,让学生课后多做作业,来弥补课堂未完成的任务。同时如果作业太少,许多家长也不愿意,说老师不负责任。这种种矛盾夹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掺在教学之间,难道我们就解决不了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尝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真正实施的又能有几处?在此我不想说新课程是否好,我想提出的是几条不算新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对改善矛盾、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行为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对事物产生不了激情就不可能潜心钻研它。举个例子,上海著名女作家果鲁英曾撰文回忆说,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丁老师出作文题目《爱……说》,叫我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家养猫,我也爱猫,便写了《爱猫说》的作文。我把猫咪逗人喜欢的偎依翻滚的模样和捕捉老鼠时先伏身窥视,然后跃起捕捉的动作都写得十分逼真,也发表了猫能为人类除害而更加可爱的议论。丁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在题目上给我画了四个红圈,突破了以往三个圈的常规。这四个圈像个小发动机,激发了我学国文的兴趣。读初中时,在同学小G的影响下,我爱上了写日记。虽然最先有些“空”、“松”,但后来逐渐由华丽过渡到朴素,由空洞过渡到充实。高二时,我写了一篇“普罗文学”作品,老师夸了我,并在我作文前面写了一个朱红色的“甲”字,中间一竖足有三寸长,那健劲有力的笔锋表示了他对我这篇作文的赞许。从此,我更加喜欢上了作文。高中毕业前夕,我向《大公报》副刊“小公园”投稿一举成功。之后,在成功的激励和陪伴下,我便走上了写作之路。这个事例说明兴趣对于教育和学习的影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公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个体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点,因势利导,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树立学生信心,成功学生个性。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在考试中患得患失,难以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更加缺乏学习的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翟暾老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成功学生个性的方法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翟暾在《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12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其中有一个案例讲到小作家赵雪峰。

也许你们不会想到,这个2001年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省级少年作家赵雪峰,曾经竟然是一个作文成绩得零分的学生。1994年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他只得了63分,为什么?打开试卷一看,原来30分的作文他一个字也没写!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不能不过问此事。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不会,从三年级的时候就这样。……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我因对“看图写话”题目的错审痛失了7分……四年级暑假间我大胆写起了《魔城探险》,可刚写了一百来字,就被爸爸发现,大骂我一顿,本子也撕了……“这叫什么作文!”……五年级面临升学,只得急来抱佛脚翻出作文参考书,能记住几篇记住几篇,依样画葫芦抄上去被查出来……多次的失败使他性格自卑,个性上缺乏自信。所以,我必须先让他成功一把,也就是先“成功成功”他的个性。

一天,我们在课上写了一篇作文,是一篇想象性的续写,题目是《转败为胜——龟兔赛跑新传》,他写得很不错,我便将它寄给了一家报社。不想,这篇作文被发表了,而且还获得了全国征文一等奖。这意外又不意外的成功给他的震动太大了!从此他对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写东西竟成了习惯。他有了自信,一天一篇,想刹也刹不住,结果一篇比一篇好。据他自己1999年8月统计,在短短的不到4年的时间里,光日记他就写了9个大本子……

看了这个案例,我们都应该看到自信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老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许多老师在教学前认真备课,教学中认真讲课,可往往忽视了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光是教书,还承担了育人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也应该被纳入教学任务中。

最后,在闭合系统内提高教学效能。

这一点应该是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点,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我们就要把这一能力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把听、读、说训练都设计得很好,唯独没有设计“写”这个环节,而是把“写”放在课后去完成,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教学活动就无法形成一个闭合系统,听、读、说、写能力无法整合,得不到平衡发展。学生在课后写的效果肯定没有在课堂上的效果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课堂教学这个情境,造成学生往往会听会读,但不会说,尤其是不会写。这也是学生语文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很大分值,学生不会写,作文就得不到高分,总分也就得不到提高。

我建议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把“写”这个环节设计进去,哪怕每堂课只留出五分钟时间,设计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练习说、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同时也能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少、慢、差、费”的现象一定会有所改观。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就不用给学生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只需要让他们巩固、温习就可以了。学生负担减轻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何乐而不为?

以上这些观点可能有些陈旧,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价值和意义。对于简单的东西,我们往往视而不见,可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才是基础。掌握了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闭合系统内完成听、读、说、写能力培养,这样不是很容易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想我们都努力从简单做起,从小处着手,用心去研究教学,一定能改变“少、慢、差、费”现象。我的这些想法也许不够深刻,但希望能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谷生华,严敏.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3] 靳健.语文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语文课堂如何高效 篇12

一、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在翻滚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来实现这一目标。

高效的语文课堂, 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 理解感悟, 思考交流;能够让学生心潮起伏, 走进作者的心灵, 与作者同悲同喜, 同忧同乐;能够让学生在作品中听到自己的心声, 从而产生阅读更多作品的冲动, 产生表达自己感情的想法, 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 就会主动地寻求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就会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翻滚。

这次研讨会中, 我们观赏了眉山苏祠中学邓湘娟老师讲《信客》。她先以王顺友的图片、事迹和有关部门给他的颁奖词导入课文, 教师饱含着文学意味的语言, 饱含着敬佩赞美之情的导语, 奠定了这堂课的感情基调。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 走进文本, 感知体会, 举手发言。教师大方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富有激情的声音, 毫不做作, 真诚自然, 引导学生了解信客, 认识信客, 感受信客的艰难处境, 走进信客受伤的心灵, 感受信客的辛酸与无奈。

从信客到作者, 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写信客。联系作者的经历, 把《信客》的主题发掘得非常深刻。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了听课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激起了每一个人内心的巨浪。我当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有谁知道我的泪”“暗洒闲抛更向谁?”“我要写点东西了” (几个月前, 我年轻的弟弟离我们而去了) 。如果学生也有这种想法, 这种冲动, 写作文的动力也就有了, 教学就从“要学生写”变成“学生要写了”。

这样的课堂,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 更让学生爱上了作文, 这也可以算高效课堂了吧。

二、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

2012年10月26日, 我们观赏了来自浙江宁波效实中学副校长张悦老师的一堂课。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课, 这是一堂最自然, 最朴实的课, 也是一堂最让人震撼的课。

这天早晨, 一个20多岁的女子出现在讲台上 (后来得知张老师已经40多岁了) , 淡淡的笑容挂在她充满青春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61页) 活力的脸上。她要讲的课文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篇课文前两天我们已听三位老师讲过, 我们想看的是眼前这位来自海边的女孩子能上出什么花样来。她刚从外地赶来, 进了讲堂才得知学生没有书, 没有任何资料, 于是急忙让一位学生把这首诗抄在小黑板上, 热心的原班语文老师赶快去复印了几十份, 发给每一个学生。

铃声响了, 师生互相问好后, 张老师问学生:“平时是怎么学诗歌的?”学生回答:朗读、翻译、理解、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师就顺着学生的答案往下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这首诗吗?学生回答, 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 这是他有名的一首边塞诗。教师就接住“边塞诗”三字切入课文, 问何谓边塞, 何谓边塞诗, 何谓边塞诗人?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后, 教师顺着“边塞诗”这根线, 要求学生静心阅读这首诗, 用心灵去倾听这首诗中边塞独有的声音。然后说出自己“从___句中听到了____声音。”学生安静地阅读后纷纷举手回答:“听到了北风卷地的声音、雪压树枝的声音、雪撞罗幕的声音、将士拉弓、举杯欢饮的声音, 还有胡乐协奏、挥手送别、马踏飞雪的声音等等。”

接着教师告诉学生什么叫“听”, 从听的繁体字的结构来看, “听”要用“心”用“耳”才能“悟”。所以要通过心去听、去悟, 才能听出作者的心声, 让自己的内心深处与作者的心潮一起翻滚。

教师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想想除了声音, 还听到了什么?学生一一举手回答, 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已将学生带到了边塞, 带进了这首边塞诗的意境中, 让学生与诗人情感相通, 心心相印。教师还告诉学生, 诗中的许多声音都跟读者的心情有关, 你要善于用心去听, 听出诗中每一个字的呼吸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诗中寻幽探微, 深刻理解了作者用字之妙, 写景之奇, 寄情之深,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 张老师又告诉学生, 诗歌除了可以读、可以听外, 还可以唱。接着张老师就用邓丽君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的曲调来唱此诗, 字正腔圆, 苍凉而又圆润, 深沉而又柔美扣人心弦, 余音袅袅。唱罢,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张老师款款谢幕, 与开头问学生的问题首尾呼应, 一堂课浑然天成。就在此时, 下课铃响了, 一节课在高潮之后戛然而止, 成为一段艺术表演的完美乐章, 让人震撼, 久久难忘。

真的,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课, 它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故弄玄虚, 没有什么花样, 甚至连多媒体都没有用, 但却来得那么自然, 像大海边海潮的声音, 又像春夜里的天籁, 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获得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心得 篇13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会上来自**区各个中学的语文组组长纷纷发言,教研室邹主任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的讲话,让我们对语文学科肩负的责任使命,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现将此次学习的诸多收获汇报如下:

一、向名师学什么?

教师要教会学生爱学习、会学习,首先自己就得是一个学习高手,把一些好的学科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成长,建立自信心,二者相符相成。

1、学习名师的技巧和方法

①学习名师的导入技巧。要让学生产生惊异,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②学习名师的朗读技巧。找到训练点,读出停顿、重音、节奏、情感和表情,教师及时正音。读不好的学生一定要正确的朗读一遍。

2、学习名师的观念、思想和精神。这里主要是指名师的价值取向,即用名师的视角、眼光去构思课堂教学。

①名师眼中的优秀课堂:

学科技能训练落到实处;思维、能力、情感落到实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②优秀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a、学科味(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人情味(体现教育是温暖的旅程,即教师要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b、教学目标简明,内容简约(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找理由;二是教师为什么要教?给自己个理由;三是什么不需要教?)。

c、教学环节简化(避免碎片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学(容易理解,不复杂),用语简要(一语中的)。

d、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标准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

二、如何让教学扎实起来

1、扎实在于清晰

学生清晰——已经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兴趣和需要、方法)还缺什么?(相互倾听)补什么? 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差异是什么?

内容清晰——教什么? 目标清晰——教到什么程度?

层次清晰——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最后学什么?学习过程是怎样从易到难的?

环节清晰——每个环节要明确的关键词是什么?环节之间的衔接、转换和提升点是什么?

指令、要求和问题清晰——有温度没有深度(滑冰课)、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有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有表演没有学科渗透,这三个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2、扎实在于开放 开放的课堂教学是要体现“学生主动的学”,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扎实在于细节

教学细节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小组讨论,从同桌合作开始,给类知识点考察分工和规则明确,因为有分工才有责任,有责任才会有担当,有担当才会有成长,交流时弱者先说,强者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和反馈;运用好教学中各种差异资源。

4、扎实在于停顿

教学是停顿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教学中,学生的亮点、错误、困难和困惑,这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需要教师停顿。

5、扎实在于应用

半月谈 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14

门源县第二寄宿制初级中学 暖如晨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将这三者有机地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授业”即传授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教育传统中教师着力在贯彻的必要任务,也是家长们对教育的一般认知。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教师的任务不再拘泥于“授业”,在形势的压迫下,教师们将审视的目光投向“解惑”与“传道”。“解惑”并不局限于答疑解惑,而是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传道”即传授以为人处事的准则,这便是如今教育“德育为先”理念的体现。教育最终的目的,不就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吗?一切都该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实现成绩及素养的双丰收!

打造高效课堂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花费大量心思整合课堂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策略,统筹安排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任务。一直以来,我的课堂都是松散且低效的,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预习的效果。并非我“淫慢”,而是力不从心啊!学生平常就需要完成很多的学习任务,若添加预习作业,那学习负担就更重了。我总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课文,以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这就耽误了学习的进程啊!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我突然醍醐灌顶般产生了一种新奇的想法:语文是不需要布置大量作业的,将预习布置为当晚的作业不就好了吗?预习作业可设计为三个版块。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结合读读写写整理文中的重点词汇,给生难字注音,查阅资料写出5个自己认为必须要掌握的词语的释义。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作家作品信息,并摘抄自己喜欢的一段话(A组及B组的学生必须要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这是每位同学都可以无障碍完成的!第二板块是整体感知,这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可由易至难地设计三个问题,最后一题为选做题,C组的学生可放弃。最后一个版块可设计为写作训练,可以是扩句,仿句,续写,改写,缩写,也可以是命题片段写作。通过这种手段,学生在课前便可以明晰课文的基本内容,对课堂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我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基层,他们大多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也不好。如何保证他们自觉完成预习任务呢?我想预习作业可直接作为作业本上的任务,学生对于教师要批阅的作业还是不敢懈怠的。教师在课堂上也要不断抽查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激励,如此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实现对课堂的宏观调控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教师可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在课前播放经典朗诵视频或经典歌曲,让学生领略文字之美,并做课前准备。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前十分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完成知识的温习。每天两节课,上午前十分钟教师组织语文活动,学生可进行美文朗诵,设计情境讲故事,说人说事等。每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每日由组长指定成员进行准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点四名同学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时所有成员起立,结束后同学们进行点评,合格或优秀就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若准备不足便诵读“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胆量及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下午课前十分钟教师进行默写。或是课内重点篇目(原文默写理解性默写相结合),或是重点词语以及重点释义,有难度易错的可反复默写。底子薄,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在黑板上默写过关,自觉性强的学生稍加监督即可。学生交换改,教师抽查中等学生的默写情况。师当堂统计评价,生课后订正两遍。课文的赏析解读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教师可在25分钟内完成这最紧要的教学任务。这必须建立在扎实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读透教材,根据重难点设计教学思路及环节,讲解既要有详有略,还要扎实明晰,将方法贯穿于解读,设计合理的读写活动,把握好时间,绝不拖沓。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知识要及时巩固才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积淀,课堂的最后十分钟便可以完成知识的巩固及拓展。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己解决,5分钟后教师点名考查,并予以补充指正。以此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是背诵哦!若时间宽裕,就让学生大声地读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课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完成练习册中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一两题辅助作业。对于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可要求他们默写生难字,诗词或仿句,也可以完成一道综合性学习题或口语交际题。对于接受能力强,学习层次高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篇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不定时的测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理解程度,以对症下药,早日消除痼疾。

上一篇:“责任意识大增强、工作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及组成人员》下一篇:中秋节慰问新闻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