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方向

2024-08-22

计算机发展方向(通用12篇)

计算机发展方向 篇1

计算机协会的发展规划

1.从12届会长开始,要告诉成员,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进煤干院计算机协会吧来进行技术之间的交流或者提一些问题,在这里大家可以相互学习,任何人都可以将一些有用的知识上传至吧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2.每一届会长要在学校里招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会员加入,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系统的安装,问题的处理等等。软件主要包括:编程、PS,flash、网页制作等。

为本协会赢得荣誉或对本协会工作积极负责的会员给予奖励。

每学期评出一定量的优秀会员干部评发奖状及奖品。

协会遵守分工合作的原则,将根据会员的特长分成不同的小组。

3.协会定期请相关人士为会员授课指导或举行讲座。定期的组织会员上机实践。协会定期对会员专业培训。4.协会以授课的方式向会员传授计算机应用知识或社会实践。

5.学校内的任何人如有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先跟会长打招呼,然后由会长指定相关成员去解决。

(1)硬件组:负责即时了解市场行情,为会员和非会员介绍市场,并根据需要提供装机咨询及相应的技术帮助。电脑硬件软件的日常维护及修理。

(2)软件组:负责各种网页制作及软件操作。6.协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二人、干事若干

7.以后的协会统一加入13计算机协会群。方便在这里进行交流。这里有每一届的会长,会为大家解决问题,帮助大家提高成绩。

计算机发展方向 篇2

信息时代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计算机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 成为推动信息时代向前迈进的主要能量。

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科学, 内容不断丰富, 通过一次次的开拓, 计算机技术已不仅仅是简单计算机器, 计算机技术在虚拟化技术、处理器技术、应用服务器等方面都有了被赋予了新的重要的内容。

1 CPU技术

CPU也叫中央处理器, 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 CPU技术中主要的技术是超线程技术, 该技术是CPU厂商为了提高CPU性能而采取提高时钟频率和增加缓存容量的方式, 这样有效地提高了CPU的效率, 目前CPU的频率越来越高也是新型计算机研发的重要前提。

2虚拟化技术

20世纪70年代, 英特尔发明历史上第一颗通用型的PC处理器, 它有两千多个晶体管, 之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2000年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双核心模块处理器。计算机多核处理器出现, 使计算机可被分化成多个虚拟机而每一个虚拟机分配到一个内核, 使可用资源得到了很好优化, 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性能。

3服务器应用

以当今电信行业的发展和入世为例, 简要介绍服务器应用。经过之前研究者划分, 今处于应用服务器技术的第三代时期, 是适应java组件的应用服务器技术, 以服务器端的软件组合技术为中心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不同组件提供标准接口进而完善企业的系统。为了满足国内运营商对综合管理业务、以客户为中心、高效推出新业务等需要, 电信在企业系统中设客户服务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管理工具集、信用管理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结算管理子系统充分使用应用管理器技术, 完善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取得一定成效。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日益融入到生产、科研、文化、教育、科研、家庭生活等等应用领域, 计算机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网络联通并满足通信的要求的技术, 也是使人们能够“足不出户”获得多种服务的应用技术。如今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五大领域, 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1人工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 (AI) 的应用尤其在科研、医疗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 它基于计算机应用实现机器对人的模拟,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搜集处理, 俨然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撑。人工智能以其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与识别、机器人、图像识别、其他智能应用等的功能, 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不断的丰富, 为计算机技术科学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电子商务领域

电子商务 (简称EC) 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商业模式, 对传统的商业模式有几近超越之势, 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在互联平台上搭建更加自动化、高效化、集成化的商业网络, 虽然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更多关于商业诚信、安全的问题, 但其有效地减少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和售后的过程中链条的复杂程度, 节省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 实现了产销一体化。

3办公自动化领域

计算机技术使得企业办公从纸质文件的传递、处理变为网上办公, 每个企事业工作单位都有相应的办公系统, 便于进行机构系统内文件的分发、管理。办公系统自动化使机关工作多数业务的处理效率提高, 有效保障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具备计算机技术知识的现代工作人员更受青睐。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使用普及, 信息时代的特色更为明显, 大数据为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跨界融合的趋势也渐崭露头角, 同时移动互联产业备受瞩目, 与之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将会在许多重要领域, 和它一起为现代人们带来更高效的生活方式, 信息时代下的人们将会收到更大效益。

首先,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中有线方式逐渐转变为无线方式, 就像在360、猎豹等免费wifi软件的带领下, 无线网络的使用人数大幅增加。计算机的物理设备之间也趋于无线连接。目前这种技术被称为“UWB”技术, 该技术和无线通信有着密切关联。

其次, 计算机技术会变得更智能化。超高速计算机和计算机的改进使计算机技术的功能更加强大, 计算机技术会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拥有更高精尖技术的人才会为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新技术会被更新的技术瞬间超越。

最后, 会出现更新型高性能计算机。正如分子计算机作为新兴的计算机, 能够实现低耗电、高储电、快速度、高效率性能, 例如纳米管元件具有更高的质量。

计算机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目标定位; 校企合 ;订单 ;行动导向

当前,高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断增加,由于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降低就业门槛,与中职生来“拼抢”岗位。大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专业对口率约为10%左右。

我校专业培养。根据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必须形成:汉字快速录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能力、计算机硬件安装与维护能力、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等专业能力。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我校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定位在专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员、数字录入数字处理;图形图象处理;小型网络的管理维护人员、动态网页和动画的制作维护人员这三个方向。

一、在办公自动化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 、基础理论 、office软件、打印机、复印机、绘图仪等的使用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针对企业中的办公室文秘人员岗位为培养方向。在对数字录入数字处理过程中要采取激励机制,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可以最充分地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能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使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最终使目标得以实现。所谓竞赛法,是指在实训课教学中,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行操作技能比赛,既达到提高训练效率之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还可增加计算机速记员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速录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对于这种需求,这类学生具备较高的竞争性。针对这些学生开设速录课程:可以是专门的速录软件,也可以是市场上一些主流的输入法。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

例如:网络的安装和维护,网页的制作等,目标是培养企业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网页设计人员。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中职学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企业上网需求量猛增,是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如:聘请网络工程师进行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建设项目的课题指导,等等。

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影视制作与剪辑》《Photoshop图片处理》《网络三剑客》《3DSMAX》《MAYA》《ILLUSTRATOR》等等软件的学习。

这三个方向都要加强教材建设,整合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编制校本教材以适应当前需求。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与训练项目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要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中职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我校中职教师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低。要多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开发或管理工作,让教师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方式,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更加生动、深入、透彻地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足够外出培训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可以请专家或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给教师做讲座或短期培训,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开支而且受益面更广。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以学校为教育基地,让教师充当主角,以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平时加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学校应鼓励教师多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图书馆、阅览室为教师提供阅读场所和资料,每年提供一定经费让教师购买图书。同时,可以制定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奖项,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反映企业的需求,应当成立董事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注重其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行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实施中,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多联系IT企业,和企业签订协议,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建立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订单式”培养可以保证部分学生的就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以学生为主体,尽快提升职业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

希望走在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机制的前列。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同时和企业建立互惠的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企业则负责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平台,率先开创学校与企业无缝接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关悦娜.《浅谈如何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年第4期

计算机发展史 篇4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疑问,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媒体上都会出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上世纪1946年由美国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J.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John W.Mauchly)发明的ENIAC文字记载,但另一种说法却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 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先生在1937年至1941年间开发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

影响较大的是 ENIAC(“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弹道设计的需要而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而成的。这台计算机的字长只有12位。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它使用了18800只电子管,占地达170平方米,重量30吨,每小时耗电达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ENIAC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以后的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一种学科可以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对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般根据构成它的主要逻辑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下面简单概括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其发展年代大致为1946-1958年。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电子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采用延线或磁鼓(后期采用了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存储器,此时的计算机体积庞大、功耗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软件方面,最初只能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修改程序都很不方便,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了汇编语言,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编制程序的困难,因而当时计算机的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其发展年代大致为1958-1964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晶体管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全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体积减小、功耗减低、可靠性增强;软件方面已开始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编译程序,并且提出了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处理和可变的微程序设计思想,开始出现操作系统。此时,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一的科学计算发展到了数据、事务管理和过程控制等。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其发展年代大致为1964-1971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逻辑元件已开始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和MSI),主存储器从磁芯存储器逐步过渡到了半导体存储器,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存储容量以及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大为改善;软件方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并提出了计算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软件中的操作系统开始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迅速发展,包括商业、科技、工程等领域。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自1971年开始。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提供虚拟能力,计算机外围设备多样化、系列化;软件方面,实现了软件固化技术,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思想,并广泛采用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并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表现在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技术上。微处理器是一种超小型化的电子器件,它把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微处理器的出现为微型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还朝着超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飞越前进。

第一台计算机

人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是指电子数字计算机。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J.Mauchly)和工程师埃克特(J.P.Eckert)等人共同开发的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ENIAC是一个庞然大物,其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总重量达30吨。机器中约有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0000只电阻以及其它各种电气元件,每小时耗电量约为140千瓦。这样一台“巨大”的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相当于手工计算的20万倍,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倍。

ENIAC虽是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计算机,但它不具备现代计算机“存储程序”的思想。1946年6月,冯·诺依曼博士发表了“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论文,并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The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简称EDVAC),1952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运算速度是ENIAC的240倍。冯·诺依曼提出的EDVAC计算机结构为人们普遍接受,此计算机结构又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80年代中期至今)

超导计算机:光计算机

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

计算机行业发展调查 篇5

扎克伯格当初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后休学,搬到加州帕拉奥图,创办Facebook。《新闻周刊》将扎克伯格、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苹果已故创办人乔布斯并列当代科技界三大中辍生。

扎克伯格穿着他的招牌连帽长袖运动外套和牛仔裤,对记者说:这是来此地的好时间。扎克伯格说:这里有许多真正聪明的人,他们正在决定毕业后要到哪里去工作。哈佛大学把扎克伯格七日返校的户外发言录影带,贴在YouTube上。

扎克伯格七日先去麻省理工学院徵才,再前往哈佛会晤学生和大学主管。

哈佛大学校刊报道,马克・扎克伯格此次返校是为Facebook 寻找实习生。不到几秒钟,就有许多学生提出申请。

马克・扎克伯格说,Facebook才刚开始…本公司的初衷是让全世界更开放,且更紧密连结。我们过去五年就是在协助人们在Facebook上注册加入,跟朋友保持联络。但我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我们会重新思考不同的产品和产业。

哈佛大学发言人塔妮亚.狄鲁兹瑞嘉在扎克伯格到达前说:我们非常高兴他来此地,整个校园的欢迎气氛显而易见。想参加选才会的学生大排长龙,还有人进不去。今天校园里人人都在谈祖扎克伯格。

许多学生对扎克伯格的现身哈佛都热烈回应,大四学生王麦可兴高采烈说:下一个扎克伯格可能就在人群里。受到扎克伯格影响,哈佛不少学生还没毕业但已开始创业。

Facebook公司人员在扎克伯格此行之前就告诉哈佛校刊,祖克柏想在全世界最顶尖的学校找寻电脑科学及工程科系学生,那些人可能就是未来Facebook的创新者。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态势 篇6

作为一种可以通过不接触而传递信息的识别技术,RFID可以通过电磁场或交变磁场发射射频信号来达到信息采集与分析的目的。

典型的RFID系统是有天线、读写器、电子标签三部分构成的。

在RFID领域申请专利的申请数目,在申请专利的申请量为866例,到申请量上升为1773例,增加了907例,增长了约104.7%;申请量为2512例,比较20增加了739例,增长了约41.7%;申请量为2628例,与20相比增加了116例,增长了约4.6%,而达到今年以来RFID领域技术专利申请的最高峰,由此申请量开始回落。

申请量为2595例,与20相比减少了33例,降低了约1.3%;申请量为1360例,比20减少了235例,降低了约9.1%;申请量为746例,比20减少了614例,降低了约45.2%,达到申请量年降幅最大值;而申请量仅为56例[5]。

3.2 无线传感技术专利数据分析。

无线传感技术是一种集分布式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为一体的以采集信息和实时监测为目的的综合性技术。

申请无线传感技术方面专利的数量:20申请量为405例,年申请量为503例,增加了98例,增长了约24.2%;年申请量为757例,比2004年增加了254例,增长了约50.5%;年增加到年申请量的最高峰,为1648例,比年增加了1263例,增长了约311.9%,随后申请量开始下降。

20申请量为88例,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1560例,降低了约94.7%[6]。

由此进入平稳发展期。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论文产出、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物联网时代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在逐步扩大,人类在对计算机技术的改进与革新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计算机技术将向更便捷、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蒙蒙.计算机技术发展需求分析[J].民营科技,2011(20):15-16.

[2]俞彪.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运用探讨[J].电子科技与软件工程,(15):117-118.

[3]蒋天宏.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114-115.

[4]谢梅芳.论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71-72.

[5]徐哲.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造与选择[J].硅谷,2010(23):83-84.

探索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 篇7

1特点

1.1独特性

由于用户对于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对于用户的自身需要和特点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设计工作,也就是说,每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工程都是独立不同的,其需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研发以及调试等过程逐一调试和操作,其中几乎不存在相同性,因此独特性是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重要特点之一。

1.2科技性

计算机系统集成是在高科技发展中形成的产物,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之为设备,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计算机设备进行不断地开发、研究、设计以及调整使用,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方法使之成为一种系统集成,只有运用高新技术的手段才能够使得计算机系统集成获得更加完善的功能和价值,因此科技性也是计算机系统集成所具有的特点之一。

1.3服务性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过程中要使其成为最符合用户要求的技术和产品,而不仅是选择最优化的产品,因此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对于用户的良好服务性放在首要位置,满足用户对于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要求。因此服务性同样是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之一。

2问题

2.1电脑系统

由于在当前用户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庞大,如果在某台设备中出现问题,则需要对于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进行相应的重新安装处理,其往往需要电脑系统多进行一天的工作。另外如果计算机数量较大的话,则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庞大,在长时间大工作量的维修中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2.2用户管理

如果将用户绑定在固定的机器中,那么用户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数据等都只能在这台机器中进行保存和查阅。用户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计算机的更换的话,则需要将其所有的文件、资料和数据进行新机器的拷贝,这样会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同时工作量也会增加。另外如果用户经常使用的电脑出现问题,则其相应的数据和文件也会丢失,影响其正常的工作进行。

2.3专业应用软件

对计算机系统采取集成处理之前,如果想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应工作的处理,则首先需要在工作使用的机器中进行专业软件的安装,另外还需要在计算机中进行用户创建,以便于能够保证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中进行数据加载和文件保存,使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机器以及数据进行了固定的组合,这种方式会导致很多机器长期处于满负荷工作的状况,而另外的机器却处于闲置状态。

2.4外接设备共享

打印机、传真机以及绘图仪等外接设备的费用相对较高,很多单位在上述设备中的数量配备有限,因此只能通过固定的机器进行连接和使用,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工作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在员工需要使用相关的设备时却没有多余与之相连接的电脑,将会导致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影响。

3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分类

3.1设备系统

设备系统集成,即硬件系统集成,其含义是将搭建组织机构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构建核心,将多种不同的软件和设备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互联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相关的安装调试或者是集成化设计等,主要可以将设备系统集成分为以下3种不同的集成模式,(1)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3)安防系统集成。

3.2智能建筑系统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是将建筑主体中的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主要利用综合布线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安装调试。在智能建筑系统中其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MIS机房工程、门卫管理、小区广播、楼宇自控等,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能够为用户的使用提供很大的便捷。

3.3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集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搭建网络安全防范的管理平台,将多种不同的软件和设备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技术等进行相关的安装调试或者是集成化设计。安全系统集成的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楼道防火技术、监控系统、防盗系统以及多媒体显示系统等等,安防系统集成即属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子系统,同时也可以当做一个独立性的系统集成项目。

3.4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集成指的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为客户实现其所需要的应用系统模式,同时在该应用系统中实现其具体的运作方案以及技术解决方案等,即应用系统能够为提供客户当前所需要使用的全面系统解决方法,其已经成为用户应用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应用系统集成成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处于系统集成中的高层位置,其中的核心是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

另外,系统集成还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各种Linux;(2)Win服务器,其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之间进行相互的通信交流,以便于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系统集成的重要功能不仅在于其能够为系统本身尽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灵活程度,同时能够对系统进行一定的简化性处理,使复杂的系统变得相对简单,并且最终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性解决方案。

4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水平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前各大企业的发展重点也逐渐转移到企业整合发展中来,从这个方面而言,企业中在分布网络环境下的分散用户能够得到相应的统一,使得不同部门和区域实现有机结合,为用户的实际工作提供便利,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消息。因此对于计算机系统进行集成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系统解决方案。

4.1以专业化和集成化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

现代社会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社会,传统的系统集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将网络架构向着更为复杂且功能多样的方向转变,因此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中其必然以专业化和集成化为主要方向。

4.2以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贸易方式,其相对于传统的商务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企业信息能够为企业科学的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正确的决策目标,从而引导企业良好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环境下,企业为了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之间的有机结合,在资源与信息之间开拓相应的共享渠道,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对于节约成本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集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企业信息两者共同成为计算机系统集成在未来中的发展趋势。

4.3以网页用户接口统一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各个不同的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更加快速和便捷,为了能够有效实现不同区域和部门中的员工进行访问信息的互动,以网页用户接口统一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发展,其能够让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计算机获得想要的信息,并且系统集成能够尽最大可能地提高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完整和有机组合。

5结语

计算机系统集成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其具有很多其他系统集成不具备的优点,通过分析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3个方面:(1)以专业化和集成化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发展;(2)以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发展;(3)以网页用户接口统一为趋势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提升,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各行各业都需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系统集成以便于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探明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和我国目前在计算机系统集成中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集成,不足和问题,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占威.浅析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3607-3608.

[2]万麟瑞,李绪蓉.系统集成方法学研究[J].计算机学报,1999,22(10):1025-1031.

[3]宋文.浅析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6):43-43.

[4]刁雪琴.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探析[J].大科技,2015,(18):201-201.

[5]秦晓航.探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213-2213.

[6]何巍,张盈.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计算机发展方向 篇8

随着“软件蓝领”观念的深入,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很有必要对软件专业再作一番探讨:在当前软件行业的需求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应该如何开设,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软件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正确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的空间。

回顾这几年软件蓝领的教学,虽然教育部门和学校各级都下了不少苦功,可效果却不甚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由于学生基础或者学校教学条件不足,学校难以完全按照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完成所有学习任务也有一定难度。

二是作为新专业,学校在教学目标与教法上还欠成熟,社会上对软件蓝领的需求并不明显,要求并不明确。

三是软件行业中一些保守的观念阻碍中专生在该行业中的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软件蓝领学生难以在软件行业就业。其实,和高等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比高等教育更突出专业性,对口就业更明显,换句话说,中专生毕业后对口就业率应该比本科高才对。但软件专业的情况却刚好相反。

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该怎么办,学生该往那个方向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软件人才?

首先,从实际的职业或者行业情况看,社会上计算机行业招聘的广告上,从未出现软件蓝领职位招聘,各大招聘网站从未提到软件蓝领的概念,作为人才的需求方,行业并没有明确提出过需要软件蓝领。那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呢?据中国人才网的公布,近年计算机行业招聘量最大的是软件工程师。可见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是软件工程师而不是软件蓝领。虽然这可能是我国软件行业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但也应该是教育工作者要转换的一个观点。那教学离软件技术行业的要求有多远呢?中职学生离软件工程师又有多远呢?学生又怎样从当前的形势下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呢?

还是来看市场的需求,据笔者所在学校所做的就业前景调查显示,当前对初级或者一般软件技术人员的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学历,二是专业技术,三是外语,四是工作经验,其他当然还包括一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

中专生对比市场的要求,学历要求似乎是个硬伤,但也应有补救之法,除了鼓励学生在中专之后继续读大学之外,用各种专业技能证书来弥补学历的不足,应该是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关于专业技术,基于中专生基础条件,要在专业上达到要求也有些难度,师生在教与学上要加倍的努力,在中专的前两年要抓好几门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JAVA、VB、数据库等几门课程。在教学中,有时会将一些基础技术当成是没有的、过时的旧东西丢掉,去追求一些新课程新技术,结果老师很累学生很乱,这是最要注意的,基础才是“永恒的”。在打好基础后,高新技术当然要继续学习,但对于软件专业的中专生,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才有发展的机会。还有工作经验的积累,这是教学中最难实施的,但也是最不受学历等条件限制的,所以教学中应该多想些校企结合的方式,应多引入一些实践的教学法,学生也要尽量多地参与实际或模拟软件开发工作。这样不单使学生能积累工作经验,还能使学生对软件行业有更深的了解,知道行业的需求,从而不断按要求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并随着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真正能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技术人员。

总之,作为中专学校,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有针对地做出各种教学调整、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做出正确指引,是完全有能力培养出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

(作者单位:田凤琪,河北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计算机科学技术就业方向 篇9

本专业分嵌入式和信息系统两个方向。嵌入式方向以培养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方面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将掌握所从事嵌入式软件工程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各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调试和测试工具的使用。能在企业、事业、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教育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信息管理、教学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信息系统方向以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高级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技能,支持客户/服务器结构的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技能,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软件及Internet应用的开发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和外部设备的安装及故障诊断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主干学科,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企事业部门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是具有多方面适应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网络工程

本专业分网络安全、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二个方向。网络安全方向培养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施网络安全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改造、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与施工、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网络安全防护与性能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与信息安全产品开发、网络技术教育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可以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公司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科研、生产、开发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软件工程

计算机方向硕士论文题目 篇10

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速机器人芒果分选系统设计

3、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玉米叶绿素含量检测研究

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籽粒形态测量与研究

5、计算机视觉系统下缺素番茄叶片彩色图像研究

6、农业机器人切削过程仿真分析--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

7、基于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技术的苹果自动分级研究

8、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技术在苹果自动分级中的应用

9、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育肥猪体重分析研究

10、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探讨

11、计算机信息安全和防范对策探讨

12、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向日葵种子分选系统设计

1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探讨

14、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探究

15、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16、我国计算机通信技术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7、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御分析

18、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

19、关于建设安全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分析

20、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

21、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

22、计算机控制类课程自主学习的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23、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在锌冶炼系统的应用

24、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方法分析

25、计算机医院病案图像管理与统计系统研究

26、探析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7、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老年计算机键盘设计研究

28、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29、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良研究

30、计算机绘图课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实践

31、高铁计算机联锁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33、试析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策略

34、分析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

35、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策略

36、探析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风险应对

3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稻谷霉变程度检测

38、计算机软件保护方法的探讨

39、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研究

40、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

41、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

42、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和维护开发探讨

43、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44、浅谈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45、探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

46、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47、计算机模拟大脑与功能性计算策略

48、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分析

49、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加密技术

计算机发展方向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 现状 ;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44-0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提供技能训练的一种方式,以对话方式和学生互动活动,进行教学训练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现今教育领域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对于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1.1 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存在不熟练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家将有丰富经验、知识内容讲解清晰、学生考试及格率高的教师称作优秀教师。然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中不見得如此,由于大部分资质老的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少接触计算机一类的东西,所以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上就不如年轻的教师,导致在制作课件时不知所措,存在制作难度,效果甚至不如传统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上,由于教师不会编排课件或者懒于自己制作课件,往往会通过购买其他学校的课件或者编排出乱七八糟的课件内容,应用于课堂上的课件不仅不符合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理念,而且导致会教学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校的口碑。在撇去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的问题来说,课件制作也会浪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老师用来备课、研究上课内容的时间大大压缩了,其实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1.2对课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上课时,课件内容的好坏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课件制作内容往往不能符合于学生课堂需求。在知识结构总结,知识引入,知识概括上总是存在着问题,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种PPT课件的粗制滥造问题,好的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为课堂节省时间,反之,还不如不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沿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变,倒能够获得不错的教学成果。

1.3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虽然人们都能理解发现计算机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存在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教师将课件作为代替黑板板书的一种“电子板书”,反而让计算机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优势效果,例如教师将整节课的知识点用课件制作成一张知识点列表,然后一张一张地放映给学生们看,这种做法就是将课件做成了电子版板书的做法,很明显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课件的主要目的是直观反映抽象问题。有的教师则能看清楚这一点,但是做法却很不明智,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刻意追求了辅助教学的形式而大量使用了图片、视频、音乐等方面的媒体资料,相比于枯燥的知识点,学生的确更喜欢听这种播放音乐、视频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是有了,但是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的结果,课件在某种程度上更被教师们认作门面来装饰课堂,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特点。

2.对策分析

2.1课件制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首先,教师要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点是辅助教学,课堂依旧是由教师引导的,而非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将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只发挥辅助作用,因为计算机既不能代替教师授课,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真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体,讲解课堂知识点,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这要求教师能好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样可以保证教师能做出课件,同时要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实际制作适用于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课件,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虽然在一些比较抽象或者课堂氛围需要的情况下应当使用音乐、视频、幻灯片等媒体教学,但是这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知识,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盲目的使用,往往只能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

2.2课堂氛围、互动性问题的对策分析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教学场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将注意力分散到知识点以外,培养出再好的学习兴趣也是徒劳。所以教师们对课堂的控制掌握也很重要。授课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反应,及时发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并采取措施。合理分配多媒体和知识点的比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高效地传授课堂知识。不管是应用传统教育,还是用新教学模式,课堂的互动性都是重点。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但是不排除难点、重点会造成学生的疑点的可能性。因此课堂上及时交流互动也是重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总结报告的形式来达成交流互动目的。既能够让教师及时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做出解答,也节省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时间,而且及时处理这些问题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记忆。

3.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前景展望

随着经济、人文发展,计算机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不仅是时代的需求,而且其本身存在的优势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需要。因此,对于如何高效利用计算机为教育带来福音也是当下教育的必然需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达到花费学生少量的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节约学生了解知识的时间的结果。所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现阶段的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弥补了传统教学当中的不足,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需积极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更好的服务于同学,也帮助建设教育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寅.后课件时代,我们何去何从——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4): 75-88.

[2]张旭.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11): 55-85.

[3]王路明.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研究[J].民营科技,2011(01): 12-66.

计算机发展方向 篇12

计算机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物品, 又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电脑”, 它不仅被应用于高速数据跟逻辑的运算, 而且具备强大的存储与修改功能, 是一种现代化的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有两部分主体结构, 一部分是硬件系统, 另一部分是软件系统, 共同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计算机技术也在随之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个综合型的生活办公工具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同时, 其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关行业人员也在致力于计算机的发展研究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走上了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轨道。但是,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人们过于关注对计算机娱乐方面的应用, 比如聊天、网络购物等内容, 却忽视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甚至不了解。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动向。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在1946 年2 月, 埃克特和莫克利这两位美国的发明家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将它研制出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让社会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开启了人们的新生活, 带领人们进入了信息革命时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跟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外形差距较大, 那台计算机有好几间房子一样大, 但是它的计算速度却并没有高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微型计算机。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到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 无数的计算机研发人员一直在努力, 尤其是科学家冯诺依曼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开启了计算机发展的新时代, 带动了广大科研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代:

1.1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一个时代, 从1946 年开始, 到1957 年结束。 电子计算机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有些类似, 电子元件是计算机的主要器件, 电子计算机也因此得名。 电子管具的体积比较大, 但是存储的容量相对较小,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耗电比较快, 不具备稳定性。 这类计算机一般应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 而且在电子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一般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是汇编语言, 并不具备系统软件。

1.2 晶体管计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能带论的不断呈现, 开启了半导体器件的计算机时代, 理论研究给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供了实践的依据。早在20 世纪50 年代上下, 点接触晶体管就被两位科学家研制出来。 随着科学的发展, 结型晶体管又相继问世。自此之后, 晶体管的发展就步入一个相对成熟的轨道, 成功的应用与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汇总, 让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时代,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1958年开始, 结束于1964 年。晶体管具有相对优势, 它虽然体积较小, 但是质量比较轻, 而且工作的效率相对较高, 散热比较少, 损耗较低, 对于电子管的效能发挥到了一定的程度, 因此, 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在不断减少, 但是使用的年限却在增加, 这就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 晶体管计算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拥有浮点算法这一新应用, 对于计算机运算水平是一个大的提升, 让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以及工业控制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

1.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晶体管的呈现, 使得集成电路的发展更加顺畅。不久之后, 科研人员开始着手于研究晶体管以及其他电学元件, 以此来制作更加复杂高端精密的集成电路。在1959 年, 有位著名的发明学家叫做罗伯特罗伊斯, 他发明的集成电路更加复杂化, 是通过平面工艺生产出来的, 可以应用于商业领域。 从那之后, 计算机开始利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进行技术发展, 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三个计算机时代, 被人们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与之前存在的两个计算机时代相比, 又有所不同,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中心部分仍旧是存储器, 但是计算机的体积开始不断减小, 与此同时, 计算机的能耗在不断降低, 但是运算的速度以及可靠的程度却又在不断提升过程中。 除此之外,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得到完善与更新, 它的功能组件强化, 不仅可以应用于数据处理, 还能够在企业管理、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跟自动控制领域进行充分的应用。

1.4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 工业制造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集成电路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摩尔定律表明, 当价格不变的时候, 集成电路上能够容纳的晶体管数目, 每隔18 个月就能够增加一倍, 在这个过程中, 它的性能水平也在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被人们称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自从1970 年之后,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的计算机开启了第四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升级发展之后的第四代计算机的性能有了明显的优势, 存储的容量明显得到了提升, 在一个一厘米的圆形芯片上可以容纳上百万的电子元件。 在这一时期, 第四代计算机时代呈现出一个关键性的分化,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依托不断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以及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1 年到1973 年, 微处理器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4004、4040 以及8008 这个类型。 第二个阶段是1973 年到1977 年, 这一个时间段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8 年开始到1983 年结束, 在这一时间段里, 是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从1983 年开始, 也是三十二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2 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与趋势

时代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也处在一个时刻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 但是随着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 现代各个领域的发展也随之进行着, 无论是生物领域还是物理领域, 以及一些新材料的出现, 都为新型计算机的发展奠定着前提条件。一系列新型计算机已经在酝酿发展的过程中, 比如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以及纳米计算机等。 或者这些新型计算机的发展还未成型或者技术发展没有十分成熟, 但是它们的呈现代表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趋势。

2.1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机类型, 还有一个别名叫做仿生计算机, 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生物芯片替代了原本半导体上大量晶体管。生物计算机主要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所出现的蛋白质分子来作为主要的原料以及生物芯片, 所以被叫做生物计算机。 脱氧核糖核苷酸上存在着一些遗传信息, 它是一种双螺旋结构, 因此, 它具有强大的存储优势, 而且运算能力非常强大, 与传统硅片相比更是略胜一筹。数据显示, 一毫克的DNA的存储能力与一万片的光碟片差不多大容量。 除此之外, DNA还具有超能力, 能够同时进行兆个运算指令。 这一系列的优势因素都给生物计算机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让它具备了集成电路所没有的优势, 大致可以归结于五点。第一点, 生物计算机的体积比较小, 但是容量却比较大。 第二, 生物计算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的内部芯片, 一旦出现问题, 这个内部芯片可以自行进行恢复。 第三, 生物计算机的存储量比较大, 有关数据显示, 一立方米的生物大分子溶液里大约可以存储一万亿的二进制数据。 第四,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较快, 这主要得益于DNA能够同时处理兆个指令的特别优势。第五, 生物计算机具有良好的并行性。跟过去的计算机不同的是, 生物计算机得益于DNA与蛋白质, 因此充分发挥并行功能。 生物计算机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工程, 当前, 生物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研制有机分子元件, 利用它来替换半导体元件, 为分子计算机的出现提供帮助。另一个是通过不断探究人脑结构跟思维规律来研究生物计算机的结构, 为生物计算机的成熟呈现奠定基础。

2.2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也是新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是建立在量子力学规律以及依托量子效应和量子比特而进行的超速运算、强大存储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装置。 假如这个装置处理和运算时使用的是量子信息, 那么在进行量子算法的时候, 就是所谓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与一般计算机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使用0 和1 进行存储, 还能够用粒子的量子叠加来进行存储信息的汇总。 有关数据显示, 一个四十位元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开一千零二十四位的集成电路计算机需要花费几十年才能够解决的问题。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令人惊叹。到现在为止, 全球还没有呈现出一个成熟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仍然没有放弃努力, 致力于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过程中, 呈现出许多跟量子计算机相关的科学方案以及科学假设。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这一系列的科学方案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 相信量子计算机终究会被攻克, 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2.3 光子计算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光学的发展, 科研人员开始着手用光子来替代电子, 光运算开始慢慢取代电运算, 一系列的光学元件开始取代电子元件与电子设备, 不断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 光子计算机主要是运用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测算以及信息的存储处理等的新型计算机, 主要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 强可靠性, 光子没有电荷, 所以就不存在电磁相互作用, 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第二, 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高, 光子的并行性比较强, 因此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加上光子传播速度很快, 进一步提升了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第三具有超大的存储容量, 光子互联不受到电磁的干扰, 因此具有较高的互联密度。

2.4 纳米计算机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 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解放了传统意义上的晶体管。 纳米计算机解决了一些顽固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 由于纳米材料研发的芯片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 因此, 纳米计算机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作为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信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发现, 纳米计算机技术一定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中, 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3 总结

时代在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计算机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品, 必将走在不断发展的路上, 微型、智能、多功能发展, 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以及纳米计算机等一系列新型计算机, 作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与趋势一定可以破除各种技术阻碍, 通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美好生活的构建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黄艳云.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研究[J].计算机技术应用, 2013 (08) .

[2]李育英, 谭贤楚.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进步[J].理论探新, 2010 (09) .

[3]雷宏泽.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J].青年文学家, 2013 (29) .

[4]李文倩.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2 (09) .

[5]胡军, 吴立春.刍议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科技向导, 2011 (35) .

[6]高纲领.浅议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进步[J].科技资讯, 2011 (14) .

[7]李文博.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原理与运用领域解析[J].科技前沿, 2014 (11) .

[8]谢小雨, 薛慧, 顾琳玲.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科技向导, 2011 (24) .

[9]樊玲玲.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J].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012 (16) .

上一篇:2011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概论期末试卷下一篇:BEC写作测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