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课件(共9篇)
散步教学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习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用练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习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件事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不一般,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升华到主旨内涵是难点。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课字词再通过朗读与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渐进,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分析细节、于关键人物入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宜有所侧重,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同时,学生的自身体验还不够丰富,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总结很重要,要避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散步》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ppt)】
散步教学课件 篇2
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为主线, 立足学习主体, 突出文本感悟, 注重形成能力, 强调语文应用。突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语文的感悟过程、能力形成和能力应用过程, 是本教学设计的思想灵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还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对生活缺少体验, 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 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 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三、教材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的一篇讲授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亲情, 《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 表现出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 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品味语言。
(2) 教学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 理解课文主旨;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增强语感。
六、教学过程
1.猜字导入, 激发兴趣
(1) 教师活动:猜字游戏。出示甲骨文的“孝”字, 根据图解,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 进而解释“孝”字的深刻内涵, 从而引出所学新课。
(2) 学生活动:学生猜字谜, 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活跃。
(3) 设计意图:游戏进入新课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也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引发学生对“孝”的涵义的思考, 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唤醒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浓浓亲情, 为后面学习作好铺垫。
2.初读课文, 感受真情
(1) 教师活动:1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 要求学生完成“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 (屏幕显示) ;2明确朗读要求, 感情基调:轻松、愉悦、舒缓;3教师激情范读, 与学生齐读。
(3) 设计意图:1在这一环节中, 既有教师范读、男女生分开读, 又有师生齐读, 使师生真正互动起来, 共同进入文本, 感受真情;2学生既有“听”又有“读”, 能更全面地感知课文, 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理解文本、品味语言, 最后学生又能在互评中进一步把握朗读的要点。
3.整体感知, 快速抢答
(1) 教师活动: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
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结合以下要素, 串成一段话回答。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
5原因
6经过、结果
(2) 学生活动:学生快速抢答。
(3) 设计意图:抢答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习的成就感。梳理内容的六要素目的是让学生初读文章后能全面感知课文, 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铺垫。
4.重点探究, 理解亲情
(1) 教师活动:1研读解决“分歧”这一部分 (6~8段) , 教师提出以下思考题: (屏幕显示)
a.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重大”?
b.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c.母亲又为什么决定改走小路?
d.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 教师及时鼓励、肯定, 积极引导, 适时点拨。
(2)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
(3) 设计意图: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 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理解亲情、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涵义。
5.品析人物, 畅所欲言
(1) 教师活动:1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欣赏他 / 她哪一点?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要求学生讨论完成)
2学生讨论后, 教师点拨:真是幸福和谐的一家, 是什么把这一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呢?
3教师板书: (屏幕显示)
爱 (尊老爱幼)
(2)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
(3)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发掘文中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学习他们所具备的精神和美德。
6.美点寻踪, 品味语言
(1) 教师活动: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或用得好的词语, 读一读, 品一品, 说说好在哪里。
(2)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
(3)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找出“春”景的句子, 并深入探讨提及“生命”的涵义, 引导学生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 提高学生进一步品读美文的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7.拓展迁移, 拥抱亲情
(1) 教师活动:浓浓的亲情不仅在作者家里, 而且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 在我们的心中。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个生活中让你感动的细节和镜头, 拿起你手中的笔, 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 写几句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推荐同学到台前做精彩讲述)
(2) 学生活动:学生动笔习作,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习作。
(3)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脱离生活的学习只能让学生产生疏远感, 因此这一环节能让学生从文中对接到生活, 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美好感情,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家人的爱, 从而形成课堂上一个情感的高潮。
8.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1) 教师活动:1播放音乐:在《让爱住我家》优美动听的乐曲中, 学生一起小结课堂;2传递爱心:听歌曲《感恩的心》, 播放一组“爱”的图片, 请学生谈感悟。
(2) 学生活动:1学生齐读: (屏幕显示)
亲情, 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 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 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 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 细腻光滑……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 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 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重温家庭温暖, 交流自己所体验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
(3) 设计意图: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用音乐营造温馨而感人的气氛, 使学生在抒情的文字和感人的乐曲中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9.课后作业, 真诚行动
(1) 教师活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 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1真诚行动: (屏幕显示)
a.请学生亲手做一张贺卡, 在贺卡上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b.发一条爱心短信给 父母, 告诉他们, 你很爱他们。
2抒写亲情: (屏幕显示)
周末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 陪父母散散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仿写例句: (屏幕显示)
爱是吃饭时, 妈妈放在奶奶碗里的荷包蛋;
爱是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
(2) 学生活动:课后把这件事写到作业本上,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有了感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篇3
我带的班级是七年级的两个平行班,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5班的学生较内向,6班学生较为活跃,我准备在学校讲一节公开课,选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我先在五班试讲了一节课,效果很不理想,无论是教学预设还是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存在问题,经过思考和调整,第二天在六班的课尽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以下是我两节课的教学实录及自己的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实录一
一、教学设想
《散步》是莫怀威的一篇精美散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文章用爱和责任凝结起浓浓的亲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这个单元是个讲述亲情的单元,文章不足六百字,我希望能通过课堂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亲情,真爱生命并肩负起生活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能理解并体会这一课的中心思想,主题;
能品析鉴赏语言,并从中得到体会;
能进行拓展延伸,接受情感熏陶与教育。
三、教学难点
对文段末关键语句、即文章中心的理解、把握。
四、教学准备课件、朗诵、音乐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师:课文的标题是散步,我想问问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家人散过步?家人可曾背起过你呢?那时你是什么感受?
生答:没有,很少
师:我们没有或是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文中的孩子却能被父亲背起,而且文中的“我”还觉得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情涟漪……
板书:散步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把课件上打出的字词读两遍,然后根据解释说词语。
生读。
师:不错,现在先听老师朗读课文,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屏幕上的这些问题。
散布的人有哪些?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发生了矛盾、分歧;结果选择走大路。
师: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
生: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所以产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大路平坦好走。
师:你认为文章中的“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例: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
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我”的孝顺和责任心强,“母亲”的慈爱和善解人意,“妻子”的温柔贤惠,“儿子”的乖巧懂事。在把握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的同时指导朗读。
师: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生:幸福、融洽、互敬互爱……
课件展示
“我”“我”的母亲
孝顺责任心强慈爱亲切善解人意
尊老爱幼爱幼
“我”的妻子儿子
温柔贤惠懂事乖巧
板书:人物的性格品质,构成一个家的图形。
课件展示
品味鉴赏本文语言的平实质朴美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四个人的次序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分歧”“责任”用在这里,大词小用,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课件展示
一、平实质朴的语言美1.平实质朴;2.大词小用;3.巧用对称;二、 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拓展延伸
师:外国人对中国家庭和睦非常欣赏。作者的一位美国友人,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后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这位友人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赏,说中国人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师:如今,我们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有没有丢掉呢?(学生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小结:遗弃女婴,殴打孩子的事件时有发生;虐待老人,不赡养父母在有些家庭越演越烈;夫妻争吵不休,以致反目为仇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说得多么好!
师: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研讨与练习中的短文《三代》,完成练习三。
下课铃响。
师:下课。
课后反思
在五班上完《散步》之后,我感到很沮丧。课堂很零散,分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目标,每一个都想去完成,而每一个都是草草了事。其次,我的预设导入没有把学生带进课文。在备课时我没有全面考虑,忽视了由于深圳快节奏的工作步伐,使生活在深圳的孩子们在感受亲情这块是较为缺失的,全班42位同学中,和家人一起散过步的不足5位,所以我课堂提出第一个问题就没能顺利展开。再次,课堂有二十分钟左右时间我都在带学生一起分析人物性格,完全偏离了我教学的预设目标,尽管学生多方位的努力配合我,但是教学思路的混乱,使学生完全没有思考与发挥的空间。简单的说,他们不知道老师想让他们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整堂课结束后,我发现学生没有完整的朗读课文,而我对于最后一句话的讲解也由于时间仓促而简单带过。
课后,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对上课环节做了调整,我舍弃了掌握生字词和分析人物性格的环节,把理解课文主题、把握人物感情和朗读结合在一起。第二天在六班上《散步》,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我通过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并掌握一种散文朗读的方法,始终贯穿在读中学,在读中品,在读中感。尽管课堂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和上堂课比较,确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散步》教学实录二
课件展示一首诗歌:《如果爱是左右手》,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小孩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起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露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过去
一只递给历史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金秋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齐声朗读了这首诗歌,这个单元是一个亲情单元,亲情是世间最持久永恒的情感,他流淌在我们的青春岁月中,唱响了每个清晨和傍晚,渲染了我们生命的四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温暖的情思走进课文,和老师一起在这淡然惬意的秋风中缓缓地迈开步伐。
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大家先不要着急翻开书,我们昨天已经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老师先就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散步的人有哪些?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
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
师:很好,那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师:能不能更简简洁一些?
生:我们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很好,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不能用文中的那个词语概括。
生:分歧。
师:好,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找到发生分歧的这个自然段。全班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
师:文章是以第几人称记叙的?
生:第一人称。
师: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一边面对年迈的母亲的选择,一边面对年幼的孩子的选择,两者只能满足其一,我会怎么想,回有怎么样的内心感受?
生:会矛盾。
师:会有怎么样的矛盾,说具体一点。
生:又想听母亲的,又想听儿子的。
师:内心会不会有挣扎?
生:会,肯定会。
师: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我”的这种矛盾和挣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生:经过讨论明确“责任的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委屈”一词等。
师:我们请个同学来示范朗读一下,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读得不错。我们刚刚了解了散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那我们来看看,母亲为什么要选择走大路?
生:因为大路平顺;因为母亲身体不好。
师:我们找到课文中写母亲身体不适的自然段。
生:第二、三自然段。
师: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读。
师:再次转换角色,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母亲年迈多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会很担心。
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的担心。
生:“熬”字,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师:在这句话中,除了担心还也没有别的情感在里面?面对严冬,很多老人都没有挺过去,而我的的母亲挺过来了,我感到……
生:开心,会很欣喜,会觉的幸运。
师:说得真好。会庆幸,会欣喜。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读出这种情感来。我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
师:生命让人珍爱,让人欣喜。那么文中还有哪些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
生找到第四、七自然段,请学生单独朗读。
师:孝顺的儿子,懂事的孩子,温顺的妻子,善解人意的母亲,这样的四个人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家庭?
生:温馨、和谐、快乐……
师:在这样优美的景色中,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一家人朝着小路走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师:请同学们一起把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怎么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文中的“我”和家人一起散步,一个小家庭为什么却说是整个世界?大家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等会我们请小组代表来说说你们思考的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学生启发和引导。
各小组代表发表看法,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明确。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综合在一起,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我”来说,母亲、妻子、儿子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是我的整个世界;第二个方面,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已经成熟的中年人,母亲是老年人,儿子是孩子,而社会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如此,社会如此;第三,刚刚一位同学提到细胞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形象,家庭是小的世界,世界是大的家庭,每个家庭就如同社会的细胞一样,只有健康和谐的家庭细胞才能构成健康和谐的大的世界。
师:最后一句话给我们传达出来了如此丰厚的内涵,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读?
生:肯定,坚定,应该要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文章最后一句话。
师:家人对我这么重要,我和妻子在背起母亲和孩子是是怎么样的动作?
生:“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是急促还是缓慢?
生:应该慢一点。
师:我们来试一试。
生读。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再来读一遍。
师:读得真好。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去担当。大家都是从小长大的,也都是要衰老的,推己及人,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师:我们已经在理解中初步朗读了课文,现在就让老师把课文整体朗读一遍,同学们在老师的朗读中再次去感受这份亲情与责任。
老师配乐朗读,音乐我选的是班得瑞的梦花园中的曲子。(约3分钟)
师:在这轻柔温馨的音乐中,全班同学一起来把课文从头至尾朗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课文。
师: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研讨与练习中的短文《三代》,完成练习三。
下课铃响。
师:下课。
《散步》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田园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新字词学习
(1)信服:相信并且听从。(2)霎(shà)时:极短的时间,瞬间。(3)拆散: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4)分歧:不一致,有差别。(5)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过。
(6)水波粼粼(lín): 形容水面明净。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臵或安排。(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散步途中子背母,母背子,到共同走路,不仅仅传达了中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就自己发展问题取得一致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走自己民族发展道路的象征吗?一方面我们背着过去,不能割舍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母亲;另一方面我们得驮着未来,未来是我们的新生,所以我们这代人注定任重而道远,“我”和“妻”的这种任劳任怨、坚毅执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之永久的美德。所以,《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四)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
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孝顺,善良的人(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等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慈爱亲切(‚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等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妻子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五)研读赏析
1.景物的诗意美。如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2.语言美。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文章充满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课堂小结
一次普通的祖孙三代田间散步,给我传达了浓浓的亲情。文章赞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希望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作业布臵:查找古今关于孝道故事。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反思 篇5
《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散步》教学反思。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感受亲情的要求,教学反思《《散步》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 篇6
太村中学
朱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
1、配乐朗读,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明确:(1)我们一家四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里散步。(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20分钟)
1、在这个家庭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5分钟)(全班学生举手各抒己见,口头交流)明确:“我”:孝顺、有责任感
母亲:慈爱、温和 妻子:贤惠
儿子:聪明、可爱、调皮
2、在这个和美的家庭中,每个人身上都焕发着品格美的光芒。美的人眼中总能看到美的景色。(8分钟)
(1)文中哪些段落中有写景的段落?写了哪些景物?(学生找出后指名学生朗诵,品味美景)明确:第四、七自然段。
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菜花、桑树、鱼塘
(2)景色美在何处?(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颜色美,形态美,声音美
(3)你从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3、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感悟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本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给了你不一样的体会呢?找出你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7分钟)
(自己先思考,再在全班交流。)
重点句: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主旨句)
明确: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两两对称的句子,例如: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明确: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四、拓展延伸,畅谈心声(3分钟)
谈一谈:
1、2、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五、好文共赏,升华主题:(10分钟)
1、欣赏下面这篇文章。
《那是一只麻雀》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母亲说道:「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母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 “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 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
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
2、仿写:
不要厌烦他们言语唠叨,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 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
六、结束语:(2分钟)
散步教学课件 篇7
一、运用比较方式让学生欣赏,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
范例1引导学生欣赏狮子线描画, 如下图:
这两幅画的狮子姿势相同, 左边的狮子是忠实于物象的画法。而右边的画手法多样:狮子头上、尾巴的毛发用树叶点缀, 用粗线勾画树叶的轮廓, 用细线描绘叶茎, 重重叠叠组合在一起, 显得细腻丰富;狮子的身体用云朵状的曲线来装扮;狮子的爪子黑白分明, 点缀着许多小星星;狮子的鼻子也很玩味, 鼻梁用大大小小三角形装饰, 鼻端则是黑里有圆圈线, 并闪烁着许多的星星……一幅狮子线描画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孩子们对左边的狮子反应一般, 对右边的这只狮子却发出了惊喜的赞叹——太新奇漂亮了!看着表情兴奋的学生, 我问他们:“你们的心中一定也有一只可爱威武的狮子形象, 大家说说如何装扮可爱的狮子呢?”有的说把狮子头上的毛发画成小鸟的羽毛也很好看;有的说画一个漂亮的毽子装扮尾巴;还有的说给狮子画一件汗衫穿在身上……我在这时看准时机, 用激励法让学生在欣赏中创造, 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欣赏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 以及变幻无穷的魅力, 充分调动孩子的灵性, 催生他们潜在的能量。线描画所具有的审美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范例2引导学生欣赏向日葵线描画, 如下图:
儿童从小对太阳的感受是最强烈的, 在他们很多的绘画中都画上了心中的太阳, 因而他们对与太阳关联比较大的向日葵也比较感兴趣, 孩子们经常把向日葵画成微笑的娃娃, 如左边的图形。与左边的图形比起来, 右边的向日葵显得丰富多了, 在小作者的心中, 这不仅仅是向日葵, 而且是开心的、打扮很漂亮的向日葵姑娘, 这不是简单的遵照物象的向日葵线描画, 小作者描绘细致, 笔下的粗线、细线、曲线、直线俨然成了诉诸想象和表现欲望的符号, 凝聚了小作者作画时的所思所想, 用千变万化的线描呈现出精美的线描画面。
二、考虑儿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在线描画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不同层次的儿童对事物的观察方法以及用线描造型的能力。例如对于刚刚接触线描画的低年级学生, 不宜让他们画太多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充分地表现画面, 每次我只选一个素材让孩子用线条去表现, 在这个素材上让孩子做足工夫。
范例3画公鸡 (二年级)
我先向学生描述了一段故事:在小花猫、小鸭、斑点狗狗都想睡懒觉的情况下, 每天天刚蒙蒙亮, 一只美丽而帅气的公鸡总是不辞辛苦叫醒人们, 不耽误农时。接着我和学生们围绕这只公鸡优良的品格进行了一番交流, 大家越发喜爱这只勤劳而美丽的公鸡, 那么这只帅气的公鸡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发散性形象思维, 我展示了一幅公鸡线描画作品, 如图:
作者把这只公鸡描绘得细致, 显得特别可爱, 这幅黑白相间的线描画可以与色彩靓丽的图画相媲美, 公鸡的尾巴和身体被线条组成的各种图形装扮着, 显得丰富而有序, 帅气的公鸡穿着漂亮的鞋子, 翘起的小嘴唇好像召唤着人们早起。
教师鼓励学生画自己心中的帅气公鸡, 同时范例也启发了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引导学生大胆表现, 避免了学生造型简单、表现内容单一, 而是用千变万化的线条表现了自己的心灵体验。如下图:
学生作品1
学生作品2
学生作品3
三、教师画出外轮廓, 由学生用线条来丰富
在线描教学中采用教师画出物体的外轮廓, 要求学生进行添加各种线条丰富画面, 鼓励学生想象, 添加其他东西。例如我让五年级学生画《快乐蓝天》时, 画了几个孩子的外轮廓和热气球的圆形, 不少的学生给孩子画翅膀、衣服采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点缀, 热气球也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有位学生还另外加了太阳, 太阳的光芒可不一般……
《散步》教学设计 篇8
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4.感受文章对称的语言美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用温和、亲切又含着庄重的语气,平稳的语调将课文自由地朗读一遍(6分钟完成)
(2)轮读课文(一人读一节,共八人读),比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老师叫停,引导学生更正,并板书正确的字音)(6分钟完成)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去散步的一家人有哪几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是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4.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自学指导(三)
1.通過散步这件事,你对这个家庭的四个成员都不陌生了,请你给这个家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上一个修饰语。并说出这样加的理由。
一个( )的“我” 一个( )的母亲
一个( )的儿子 一个( )的妻子
2.我们常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个家里的哪个成员呢?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花的理由呢?(5分钟完成)
自学指导(四)
速读课文,采用画波浪线的方法将文章中那些两两相对称的句子找出来,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品味语言的精美,3分钟后比谁找的最多。示例: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自学指导(五)
你喜欢这个家吗?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要使每个家庭都变得和睦、温馨、幸福,你觉得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独立思考2分钟后,比谁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内练笔
你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吗?请用你的笔来记下发生在你家的亲情故事吧!(200字左右)
五、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你对亲情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母亲 我 妻子 儿子
互敬互爱
尊老爱幼
整个世界
(作者单位 湖南省平江县浯口中学)
《散步》教学设计 篇9
《散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设计者:段秋平
教学手段: 电子白板、黑板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使用了PPT里插图和插音频、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在本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悟浓浓的亲情)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通过思考问题理清全文线索,感知行文脉络,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1、配乐朗读,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者:段秋平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2)归结为“和美”(板书)
四、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五、当堂练习(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六、课后作业: 设计者:段秋平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能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课业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散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八、教学反思:
《散步》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促人奋进,促人深思,使人产生许多感慨。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合理之处,又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将它们总结如下:
【散步教学课件】推荐阅读:
散步教学案例11-16
6散步教学设计07-17
《散步》教学设计方案08-02
《小蛇散步》教学设计11-23
散步的优秀教学设计06-28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09-27
人教版散步名师教学设计10-22
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3
《散步》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