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精选8篇)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1
2.1 混凝土表面缺陷的成因分析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对混凝土外观具有较大影响。其成因主要为:模板表面粗糙或表面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而出现小凹坑与麻点;模板为木质时由于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去,使混凝土因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脱模剂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而形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而形成麻面。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连也会产生麻面。
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内部的主、副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裸露在外面。露筋不但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而且修影响结构物的耐久性。露筋问题的成因主要为: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少放、漏放或位移,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结构、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时,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蜂窝会使结构物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度降低,影响混凝土构筑物的外观质量,使钢筋锈蚀速度加快,影响钢筋的结构受力,使结构物耐久度降低。蜂窝问题的成因主要为: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砂浆多,石子少;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拼缝未堵严或模板未支牢,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孔洞会使结构物耐久度降低且影响混凝土构筑物的外观质量。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烂脖子是指在基础、柱混凝土浇注后,与基础、垫层交接处出现蜂窝状空隙。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基础、柱或墙根部混凝土浇筑后,接着往上浇注,由于此时台阶或底板部分混凝土尚未沉实凝固,在重力作用下被挤隆起,而根部混凝土向下脱落形成蜂窝和空隙。
缺棱、掉角是指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其成因主要是为: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2.2 结构物外形尺寸偏差的成因分析
表面不平整是指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其成因主要为: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平整度被破坏。
位移、倾斜是指基础、柱、梁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或两个方向的偏移,或柱、墙产生一定的偏斜,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其成因主要为:模板支设不牢固或斜撑支在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门洞口模板及预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浇注、振捣方法不当,造成门洞和预埋件产生较大的位移。放线出现较大的偏差,没有认真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计误差过大,或模板掉线时没有认真掉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凹凸、鼓胀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平整度偏差超过允许值。其成因主要为模板支撑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混凝土浇注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造成凹凸或鼓胀。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致使结构膨胀。混凝土的浇注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吊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或振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2.3 内部瑕疵的成因分析
混凝土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原材较质量较差,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匀;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注完毕的`延续时间过长,振捣过度,养护差,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偏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箍筋制作尺寸不准;绑扎钢筋的铅丝过长;垫块的布置、固定不合理;绑扎铅丝头伸入保护层或外漏。
预埋件空鼓是指混凝土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空隙,用小锤轻轻敲击时,发出嘡嘡鼓音。其成因主要为:混凝土浇注时预埋件和混凝土之间没有很好的振实,或辅以人工捣实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干缩后在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形成空隙浇注方法不当,使预埋件背面的混凝土气泡和泌水无法排出,形成空鼓。
2.4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较为复杂,混凝土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没有及时进行覆盖养护,使得表面水分散失较快,混凝土收缩过快导致出现表面裂缝。温度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外部的温差较大会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冻胀裂缝主要是由于冬期混凝土结构构件未保温,混凝土早期遭受冻结,将表层混凝土冻胀,解冻后钢筋部位变形不能恢复,而出现裂缝、剥落。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对于工程整体质量影响较大,只有深入分析其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才能在结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养护等过程中加以有效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2
1 蜂窝
1.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混凝土之间形成空洞, 类似于蜂窝状的窟窿。
1.2 原因:
(1) 模板缝隙未堵严, 水泥浆跑冒流失; (2)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 振捣不实, 或漏振, 或振捣时间不够; (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猛, 造成层高太厚, 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 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 或未搅拌均匀, 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 (5)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等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 水灰比控制不好,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6) 基础、柱、墙等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7) 钢筋较密, 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8) 混凝土结构内钢筋笼与保护层处浇注混凝土时未加垫片, 导致石子及钢筋裸露。
1.3 防治的措施:
(1) 对产生的小蜂窝处置:洗刷干净后, 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 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 刷干洗净后, 支模并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较深蜂窝, 如清除困难, 可埋压浆管、排气管, 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 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尤其是对水灰比的控制要求严格, 并经常检查, 做到计量准确,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按要求进行, 同时混凝土搅拌应均匀, 坍落度适中。
2 麻面
2.1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形成粗糙面, 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 原因:
(1) 混凝土振捣不实, 气泡未能排出, 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 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3) 模板拼缝不严, 局部漏浆; (4)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5)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3 防治的措施:
(1) 表面作粉刷层的, 可不处理, 表面无粉刷层的, 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 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留砂浆, 将麻面抹平压光; (2)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灌混凝土前, 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 模板缝隙, 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 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至排除气泡为止。
3 孔洞
3.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 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 原因:
(1) 混凝土内掉入器具、木块、泥块等杂物, 混凝土被卡住; (2)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过厚, 下料过高, 振捣器振动不到, 形成松散孔洞; (3) 混凝上离析, 砂浆分离, 石子成堆, 严重跑浆, 又未进行振捣; (4)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 混凝上下料被卡住, 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3.3 防治的措施:
(1)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 用压力水冲洗, 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 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 在模板内充满, 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部位, 应两侧同时下料, 侧面加开浇灌门, 严防漏振, 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人混疑土内, 应及时清除干净。
4 露筋
4.1 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 原因:
(1)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 (2)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 使钢筋位移, 造成露筋; (3)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产生离折, 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 结构构件截面小, 钢筋过密, 石子卡在钢筋上, 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造成露筋; (5) 灌筑混凝土时,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 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4.3 防治的措施:
(1) 表面漏筋, 刷洗干净后, 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 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 洗刷干净后, 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 浇筑混凝土, 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 并加强检查, 钢筋密集时, 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 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 操作时, 避免踩踏钢筋, 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应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 防止过早拆模, 碰坏棱角。
5 缝隙、夹层
5.1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 原因:
(1)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 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2)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 未设串简、溜槽, 造成混凝土离析; (3)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4)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注混凝土。
5.3 防治的措施:
(1) 缝隙夹层不深时, 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 洗刷干净后, 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 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 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 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2)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 以利结合良好, 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6 表面不平整
6.1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 或板厚薄不一。
6.2 原因:
(1)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 上人操作或运料, 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2) 混凝土浇筑后, 表面仅用铁锹拍平, 未用抹子找平压光, 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3)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 或支承面不足, 或支撑松动、泡水, 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6.3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 灌筑混凝土后, 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 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应支在坚实的地基上, 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防止浸水, 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 加强检查, 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 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7 强度不够, 均质性差
7.1 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7.2 原因:
(1)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 养护管理不善, 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 在同条件养护时, 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 冬期施工, 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3)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 搅拌时间不够, 拌合不匀; (4)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计量不准, 施工中随意加水, 使水灰比增大; (5) 水泥过期或受潮, 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 空隙大, 含泥量大, 杂物多, 外加剂使用不当, 掺量不准确。
7.3 防治措施:
(1)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 可用非破损方法 (如回弹仪法, 超声波法) 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 如仍不能满足要求, 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 研究处理方案, 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2) 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冬季施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 强度达到70%以上, 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 强度达到80%以上, 始可遭受冻结, 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 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3) 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保证计量准确, 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 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4)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 无结块, 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
8 结语
总而言之,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 通过以上的逐项分析和采取的措施, 针对性的对各施工环节和步骤加以控制, 对消除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人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际, 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主体结构;质量通病;防控
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成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屋面渗漏、地面起砂、混凝土构件裂缝、构造柱断条或烂根、卫生间和厨房地面渗漏等都属于建筑工程的问题,这些通病得到有效的防止,对于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浅析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其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主体结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危害以及工程进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认识到建筑的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
从整个建筑的角度来看,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中较为完整的结构系统,在建设工程中起到了安全基础性作用。基于地基基础之上,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可以保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讲,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是建筑主要的承重和传力体。根据建筑方位的不同,其主体结构也会有多不同。一般而言,梁、柱还有楼面板和剪面墙都起到了主要的承重作用,所以被称为主体结构。
主体是建筑的骨骼。监于建筑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区分,那么主体结构也会有所差别。
砖混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包括有梁、圈梁、柱、构造柱、墙、楼梯、板、屋面板等,这些都是建筑的基础;
框架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基础包括有梁、板、柱、砼墙、楼梯工程, 其主体部分还包括有后砌的填充墙。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承载负荷性。在维护建设工程的整体安全方面,其基本功能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建筑的主体结构所发挥的是主体框架支撑功能。承受主体结构部件本身可以相互传递的荷载,实现了有效地协调工作,可见主体结构本身就已经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其次,附着于主体结构体系表面的一些设计也起到了承担作用,使建设工程能正常发挥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其范围包括有维护结构、装饰面层、相关设备重量及其施工和使用期间的活荷载,此外,风载、尘载、雪载、地震荷载等只要在设计规范限定的范围内,也被归纳到主体结构体系当中。再次,这些主体结构由于与地基基础可靠地联系,那么其承受的负载就会相应地传递给地基基础结构,在自身负载和所承受的负荷系统地、有效地、稳定地传递过程中,与地基基础结构协调工作的整体结构体系也就完成了,实现了建设工程整体安全和使用安全共同维护功能。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是,依然存在着为了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而仓促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履行操作规程以及不科学的习惯做法都成为了建筑工程质量隐患的根源,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一些工程质量上的通病。
1.渗漏通病
渗漏通病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建筑防水工程在施工上出现了操作失误。形成渗漏现象是由多种相关因素所造成的,其中所选择的材料是否合格成为了关键的一环。防水材料质量不好或者属于不合格产品,都会导致施工缝、裂缝或者变形缝以及穿墙管道等地方形成渗漏。如果主体墙出现这种渗漏现象,就会影响到主墙的承载力,从而为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2.混凝土出现裂缝
混凝土的构成较为复杂,其中除了包括有水泥、骨料、水之外,还有气体存在于其中。当环境因素出现变化,这些物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应并发生了变形。于是混凝土中就出现了很多细微的缝隙。一些缝隙的细微程度是我们用肉眼无法注意到的,因此而被忽略。随着温差和干缩程度的不断加大,缝隙的破裂程度加剧了,其破坏形式就显而易见了。
3.混凝土质量通病
当发现楼板出现裂缝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属于是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拆模过早或者施工的时候负载过重 ,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质量不过关会导致漏筋现象的发生。这是由于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发现漏浆没有及时处理所造成的。
由于人为的磕碰导致混凝土板掉角,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养护不够。过早拆模,对模板清理不干净等等因素,也是造成混凝土掉角的原因。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模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模板质量不合格或者尺寸加工误差过大,那么在模板接缝时就会出现缝隙。所以,在使用模板之前,要加强监理审核制度,对不合格的模板要及时淘汰。
4.墙和柱的位置与轴线的位置偏移
在建筑主体结构支模之前,要对模板轴线进行测量,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复验。模板的设计上也要根据墙体和柱体的标准进行专门的设计,以加强建筑主体的稳定性。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防控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所出现的通病问题,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尽早严格地控制和管理,可以强化企业自身的治理能力。
(一)防治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纳入到管理工作中之后,就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执行,根据质量调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质量通病首先消灭在隐患之中。但质量检查需要循环往复地进行。当建筑工程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再调查,再制定措施,然后再实践措施。质量问题随时出现,随时解决,可以避免问题扩大化。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控制与监督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通病所发生的原因,要进行细致地分析,并严格控制,以实现避免通病发生的防控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防治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认识到建筑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定向管理,形成一个质量管理的框架,为预防施工质量通病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防治建筑工程施工通病的观念意识
当一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时候,其主要原因中,侥幸心理是造成施工质量通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经验性的做法,习惯性的操作 ,缺乏科学性的工程操作方法,都阻碍了工程保质保量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树立质量通病防治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性质量通病理念的建立,推进预防性施工质量管理方式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施工质量的发生。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因此而实现了利益更大化。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控的意义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防治的问题,已经被提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日程上来。提高企业质量通病的防治能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为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认识并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在任何一个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上做好防控工作,可以将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几率降低,甚至于消除。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将质量问题摆在重要的地位,就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管作用。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实行严格检查,层层把关。在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的同时,还要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结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4
专
科
生
毕
业
大
作
业
题
目: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学习中心: 四川绵阳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 业: 土木工程
年 级: 2010年 春季 学 号: 201003700685 学 生: 梁小文
指导教师: 罗七妹
完成日期: 2012年02月25日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内容摘要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建筑物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质量通病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不一,还可能诱发其他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建筑物的耐久性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钢筋混凝土施工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的核心质量保证。对此有必要加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预防和控制质量通病的产生,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就针钢筋混凝土常见的几种质量通病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设: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防治措施
I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2 1.1 产生原因.........................................................................................................2 1.2 特征现象.........................................................................................................2 1.3 预控措施.....................................................................................................2 1.3.1 预控麻面、露筋、蜂窝:....................................................................2 1.3.2 预控孔洞:............................................................................................3 1.4 治理措施.........................................................................................................3 2 施工缝结合不好........................................................................................................4 2.1 产生原因.........................................................................................................4 2.2 特征现象.........................................................................................................4 2.3 预控措施.........................................................................................................4 2.3.1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 2.3.2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4 2.4 治理措施.........................................................................................................4 3 缺棱掉角....................................................................................................................5 3.1 产生原因.........................................................................................................5 3.2 特征现象.........................................................................................................5 3.3 预控措施.........................................................................................................5 3.4 治理措施.........................................................................................................5 4 砼收缩、温度、沉降、张抗、化学、冻胀裂缝....................................................6 4.1 产生原因.........................................................................................................6 4.1.1裂缝形成原因多样复杂,一般以下几方面原因较突出。.................6 4.2 特征现象.....................................................................................................6 4.3 预控措施.........................................................................................................7 4.4 治理措施.........................................................................................................8 5 砼保护层破坏及保护性能不良................................................................................9 II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5.1 产生原因.........................................................................................................9 5.2 特征现象.........................................................................................................9 5.3 预控措施.....................................................................................................9 5.3.1 主要措施:..............................................................................................9 5.3.2 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加氯盐:........................9 5.4 治理措施.........................................................................................................9 6 砼强度偏低匀质性差..............................................................................................10 6.1 产生原因.......................................................................................................10 6.2 特征现象.......................................................................................................10 6.3 预控措施.......................................................................................................10 6.3.1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10 6.3.2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10 6.3.1 其他:....................................................................................................11 6.4 治理措施.......................................................................................................11 7 砼保护层破坏及保护性能不良..............................................................................12 7.1 产生原因.......................................................................................................12 7.2 特征现象.......................................................................................................12 7.3 预控措施.......................................................................................................12 7.4 治理措施.......................................................................................................12 8 钢筋工程..................................................................................................................13 8.1 产生原因.......................................................................................................13 8.2 预控措施.......................................................................................................13 8.3 成品保护措施...............................................................................................14 结 论..............................................................................................................................15 参考文献........................................................................................................................16 III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引 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既影响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严重的更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施工企业及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还是很普遍的,几乎每个分部工程都存在,主要质量通病表现在:麻面、蜂窝、表面不平整、缺棱掉角、孔洞、缝隙夹层、露筋、强度不够等多个方面。
通病的产生和防治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加强管理,只有充分了解产生的原因,并依靠科学分析和细致的技术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治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以下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经常发生的普遍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
1.1 产生原因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1.2 特征现象
麻面: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露筋: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蜂窝: 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孔洞: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
1.3 预控措施
1.3.1 预控麻面、露筋、蜂窝:
预控麻面: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钢模板要刷脱模剂。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预控露筋: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下料。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脱扣钢筋,应及时修正。
预控蜂窝: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砼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砼下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楼板下料高度不超过1m。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砼相同品种的水泥砂浆。砼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超过3.5m,墙每段高度不大于3m。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应在柱侧模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浇筑洞。洞间距不超过2m,分层浇筑砼,用平板振捣器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插入式振捣器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人工振捣为150~200严格掌握振捣时间,不宜长也不宜短,按有关资料查用。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1.3.2 预控孔洞:
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1.4 治理措施
麻面: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露筋: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2比例)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蜂窝: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孔洞: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便浇筑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浇筑。在豆石砼中掺万分之一用量的铝粉。浇筑后加强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砼。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施工缝结合不好
2.1 产生原因
施工缝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2.2 特征现象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
2.3 预控措施
2.3.1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浇筑柱、梁、楼板、墙、斗仓及类似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有关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也可以采取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的方法。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期施工时,如有冰雪等,要用热气喷化后清理干净,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2.3.2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mm,在台阶或施工缝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
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抹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与基础混凝土相同。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两个标高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2.4 治理措施
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缺棱掉角
3.1 产生原因
拆模时吊升大模板时磕碰阳角,造成破损。
3.2 特征现象
梁、板、柱、墙及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3.3 预控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期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3.4 治理措施
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2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对较大缺角,将不实的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砼收缩、温度、沉降、张抗、化学、冻胀裂缝
4.1 产生原因
4.1.1裂缝形成原因多样复杂,一般以下几方面原因较突出。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和养护不当也易引起裂缝。由于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的沉降裂缝。
顶板浇注后,上人上料过早,上料集中,也易造成裂缝。
工程采用快拆体系做为顶板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时有工人不按快拆原理进行施工现象,拆模时将立杆全部拆除然后回顶,也易造成顶板出现裂缝。
由于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未加入早强剂或未蓄热,长时间暴露在较低温度下,导致的冻胀裂缝(主要针对寒冷地区)。
4.2 特征现象
收缩裂缝: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
温度裂缝: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表面温度裂缝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贯穿的温度裂缝在浇筑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生,缝宽是冬季宽夏季变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呈上宽下窄多数,个别也有下宽上窄,遇顶部和底部配筋较多的结构,也有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沉陷裂缝: 裂缝多属深度或贯穿性裂缝,有的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及不均匀沉降值有关,而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
张抗裂缝:常在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墙板、槽形板的上表面或端头出现裂缝。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多在端头出现裂缝。板面多为横向裂缝,在板角部位呈45°角度;端横肋靠近纵肋部位的裂缝,基本平行于肋高;纵肋端头裂缝呈斜向。此外,预应力吊车梁、桁架等构件的端头锚固区,常出现沿预应力筋方向的纵向裂缝,并断续延伸一定长度,矩形梁有时贯通全梁。桁架端头有时还出现垂直裂缝,其中拱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形桁架上弦往往产生横向裂缝。
化学裂缝:在梁、柱表面与钢筋平行的纵向裂缝;板式构件的板底沿钢筋位置出现裂缝,缝隙中还夹有斑黄色锈迹。砼表面呈现块状崩裂,裂缝无规律性。在浇筑砼后半年或更长时间发生不规则的崩裂,裂缝呈大网格状,中心突起,向四周扩散。在浇筑砼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大小不等的园形或类园形崩裂、剥落,类似“出豆子”,内有白黄色颗粒。
冻胀裂缝:在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后张法应力构件,沿预应力筋孔道方向出现纵向裂缝。
4.3 预控措施
收缩裂缝:砼配制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良好的级配和砂率,搅合均匀,振捣密实。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润。浇筑后及时的认真的养护,可在砼表面喷一度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浇筑后应及时喷水养护,但不宜使用温度太低的水直接浇砼表面。砼振捣要充分,但又不能过分。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但避免在砼表面撤干水泥刮抹。
温度裂缝:控制好砼原材料的质量,搞好砼配合比设计,掌握好砼搅拌,严格分层施工浇捣密实。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施工,设置适当的施工缝或间断线。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配置温度筋。养护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15℃/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0℃/小时,并缓慢暴露砼,避免急热。养护期间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差在25℃。以内。对于大体积砼除了上述措施外,另外要求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配制砼,或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减水剂以降低水化热。在设计允许情况下,可抛入块石,降低水化温度。夏天施工可用冰水拌制砼,降低砼入模温度。分层浇筑、分块浇筑,留后浇带。结构中通水管的降低结构内温度。砼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原层的砼垫层上时,可在岩石或砼垫层上设置防滑隔离层,在截面变化大的地方设置渐变形式,以消除或减小约束作用。加强大体积砼的温度控制,砼拌制要低于25℃,浇筑要低于30℃,砼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砼车内外温度差宜在20℃以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太大,及时采取保温措施。脱模时防止砼表面急剧冷却。
沉陷裂缝:对软土地基、填土地基必须充分的夯实加固。模板及其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按规定时间拆模。结构相差很大的部分间应设置沉降缝。
张抗裂缝:控制砼配合比及搅拌,加强砼振捣。预应力筋张拉和放松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规定值。张拉预应力准确,放松预应筋缓慢。施加预应力的钢筋端部的砼中应放置钢筋网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化学裂缝:严格控制掺加氯化物量,并在掺加氯化物同时掺加适量的阻锈剂(亚硝酸钠)。海砂作细骨料时,其氯化物含量应控制在砂重的0.1%以内。避免用海水拌制砼(沿海地带)。适当增厚砼保护层或对钢筋涂防腐蚀涂料。提高砼密实度,降低渗透率。采用含铝酸三钙少的水泥,或渗加火山灰渗料。避免采用含硫酸盐或镁盐的水拌制砼。防止采用含活性氧化硅的骨料配制砼,采用低碱性水泥和掺火山灰的水泥配制砼。防止使用含游离氧化钙多的水泥配制砼,若要用必须进行处理。
冻胀裂缝:冬季施工的砼,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加适量早强剂。对砼采用蓄热保温或加热养护,直到达到40%的设计强度。避免在冬期进行孔道灌浆,必要时,应掺加早强型防冻减水剂,或掺加气剂。灌浆后进行加热养护,直到达到规定的强度。
4.4 治理措施
收缩裂缝: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如砼已硬化,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温度裂缝:对表面裂缝,可采取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防水防渗的结构,大于0.1mm宽度的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浆液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小于0.1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
沉陷裂缝:会同设计等有关部门对结构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张抗裂缝:轻微的张拉裂缝,可不作任何处理或采取涂刷环氧胶泥、粘贴环氧玻璃布等方法进行封闭处理。严重的裂缝将明显降低结构刚度,采取预应力加固或用钢筋砼围套、钢套箍等方法处理。
化学裂缝:钢筋锈蚀膨胀裂缝,应凿除主筋周围含盐砼,铁锈用喷砂法清除,然后用喷浆或加围套方法修补。
冻胀裂缝:对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用环氧砂浆补缝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处理;对较严重的裂缝,将剥落疏松砼凿去,加焊钢丝后,再重新浇筑一层细石砼并加强养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砼保护层破坏及保护性能不良
5.1 产生原因
由于外力因素导致钢筋骨架的砼保护层脱落或砼保护层起不到保护效果的情况。
5.2 特征现象
当结构的保护层砼遭破坏或保护性能不良时,钢筋会锈蚀、铁锈膨胀导致砼开裂。
5.3 预控措施
5.3.1 主要措施: 混凝土表面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并应保证修补质量。
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中氯盐(按无水状态计算)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掺氯盐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并且不宜采用蒸汽加热养护。5.3.2 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加氯盐: 在高湿度空气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如排出大量蒸汽的车间、澡堂、洗衣房和经常处于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的房间,以及有顶盖的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等。
处于水位升降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或经常受水淋的结构。
与镀锌钢材或铅铁接触部位,以及有外露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与含有酸碱或硫酸盐等侵蚀性介质相接触的结构。经常处于环境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使用冷拉钢筋和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
薄壁结构或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屋架、落锤或锻锤基础等结构。电解车间和直接靠近直流电源的结构。直接靠近高压电源(发电站、变电所)的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5.4 治理措施
砼裂缝可用环氧树脂灌缝。
对已锈蚀的钢筋,应清除铁锈,凿除与钢筋结合不良的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填实,加强养护。
大面积钢筋锈蚀引起砼裂缝,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行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砼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6.1 产生原因
拆模时吊升大模板时磕碰阳角,造成破损。
6.2 特征现象
同批砼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0.85或0.90设计强度等级。同批砼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0.9设计强度等级。同批砼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过低,出现异常。
冬期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冬施方案预期的拆模或拆除保温时的强度要求。
6.3 预控措施
6.3.1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水泥进场必须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文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重要结构用的水泥或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的标号使用。
应加强对水泥的保管。水泥库尽量搭设在地势高、干燥、运输方便处。水泥堆放时,下面要垫高约30cm,四周离墙30cm以上,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10包,便于取用。同时,应按不同品种、牌号、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插上标签,避免搞错。要做到先到先用,避免存放三个月以上。散装水泥宜置于专用斗仓内。
砂子、石子堆放场地要进行清理,防止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砂、石堆底层,应经筛洗处理后再用。一般混凝土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5%,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得大于2%;有抗渗要求或高于和等于C30以上的混凝土,砂子含泥量不得大于3%,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6.3.2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 现场来料后,应及时将原材料按规定取样送试验室申请配合比,并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正确控制加水量和外加剂掺量。外加剂宜事先分装成小袋包装。
现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偏差不得超过下列数值:水泥和外掺混合材料按重量计为±2%,骨料(砂、石)按重量计为±3%,水和外加剂溶液按重量计或按重量折算成体积计为±2%。
各种计量器具应建立校验、维修、保管制度。
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天施工或材料蒸汽加热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根据含水率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水灰比不得大于0.6。6.3.1 其他: 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冬季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骨料中不得混有冰雪冻块。
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的保温和测温工作,发现降温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遭受冻结以前,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的40%,但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MPa。
按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同条件养护试块必须与结构养护条件相同,最好放在测温孔部位,以便根据测温记录校验试块强度。
6.4 治理措施
当试压结果与要求相差悬殊时,或试块合格而对砼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或有试块丢失、编号搞乱、忘记制作试块等情况,可采用回弹仪、超声波等方法来测定砼的强度。
如砼强度不合格,可从砼结构中凿取试块,仔细摩平,通过试验机测定砼的实际强度。凿取的试块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影响结构使用和安全。
当砼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冬期施工,如发现早期砼强度增长太慢,应及时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采取通蒸气、热砂、电热毯覆盖加温或生火炉加温等措施(针对寒冷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砼保护层破坏及保护性能不良
7.1 产生原因
由于外力因素导致钢筋骨架的砼保护层脱落或砼保护层起不到保护效果的情况。
7.2 特征现象
当结构的保护层砼遭破坏或保护性能不良时,钢筋会锈蚀、铁锈膨胀导致砼开裂。
7.3 预控措施
混凝土表面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并应保证修补质量。
冬期施工时,钢筋混凝土中氯盐(按无水状态计算)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掺氯盐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并且不宜采用蒸汽加热养护。
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加氯盐: 7.4 治理措施
砼裂缝可用环氧树脂灌缝。
对已锈蚀的钢筋,应清除铁锈,凿除与钢筋结合不良的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填实,加强养护。
大面积钢筋锈蚀引起砼裂缝,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行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钢筋工程
8.1 产生原因
柱主筋移位: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移位;
松扣和脱扣: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规定绑牢,或操作不妥,损坏骨架等造成; 箍筋弯曲变形:箍筋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梁中钢筋骨架自重大,梁的高度大,没有设置构造筋和拉筋等,使箍筋被骨架自重压弯;箍筋加工时尺寸偏大也易造成箍筋弯曲变形;
组装的钢筋弯钩反向:主要原因是,操作者不熟悉规范的规定,施工不负责任,导致钢筋弯钩方向反向;
梁、板标高偏差:支模偏差引起钢筋绑扎一同偏差,柱头剔凿不到位引起梁顶标高偏差。
梁柱节点处主筋打架引起梁端截面偏差,箍筋位置偏差; 板筋弯曲不直,扭曲变形,观感差;
梁箍筋保护层偏小或无保护层,梁主筋保护层左右不均; 滚轧直螺纹连接露扣大于规范要求; 梁柱节点处箍筋缺少或有箍筋但被切断; 箍筋平行、间距不均匀;
8.2 预控措施
主筋位移:测量工放线完毕后,绑扎墙柱钢筋前,先根据墙柱边线及控制线将主筋按1:6打弯,调整到位后再进行箍筋的安装和绑扎,若先安装箍筋并绑扎,而后进行位置调整,难度加大;在柱内设置定位卡或定位箍,保证调整后不再变形。
松扣和脱扣:严格采用八字扣进行绑扎,扎丝采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绑扎牢固,成型后注意免受冲击荷载。
箍筋弯曲变形:绑扎梁筋时及时穿构造钢筋,每个钢筋交点处都用扎丝绑扎牢固,及时垫垫块;后台加工箍筋严格按放样进行。
钢筋弯钩反向:绑扎过程中,加强自检和互检,发现后无条件改正到位,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
顶标高偏差:模板提前进行预检,模板标高偏差及时调整;绑扎钢筋前提前处理柱头,剔凿到位,避免出现“枕头”状,主筋在节点处高于梁中部;顶板马凳正确摆放,马凳高度根据班厚提前做好备用并做好预检。
梁柱节点处因为钢筋密集,常引起墙柱主筋位置重叠,此时应保证柱筋位置,调整梁筋,调整后截面一般偏小,从柱边开始逐步调整梁截面,梁筋可按1:6打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弯,弯曲段在箍筋角部插 14或 12钢筋,绑扎牢固,保证箍筋位置正确。
绑扎板钢筋时应通长拉控制线或在模板上弹控制线,排筋时从梁边、墙边50mm处起步,与控制线重合(当拉小白线时与控制线平行),第二根与第一根平行,绑扎采用八字扣,绑扎完一段后进行微调,将偏差的部分调整到位;
梁绑扎完毕后,及时垫底部保护层垫块,垫块垫在箍筋与主筋交点处,采用大理石垫块,主筋、腰筋与箍筋交点处均绑扎牢固,上下排丝扣方向相反,保证梁骨架不变形。
滚轧直螺纹接头用专用扳手拧紧,完成一段后进行复检,检查完毕在套筒上点红油漆做标识;
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绑扎梁筋时先插底筋,然后绑扎柱箍筋,再插梁上铁。箍筋安装时在主筋上用石笔做标记,保证箍筋水平,间距机均匀,绑扎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不水平不均匀的马上进行改正。
8.3 成品保护措施
不得踩踏已绑好的钢筋(尤其楼梯平台钢筋),顶板钢筋在绑扎好后,垫上马凳,上面铺上脚手板,以便上人行走及浇筑混凝土。
水电专业在预埋各种管道时如遇钢筋时,必须同土建专业协商,严禁私自任意切割钢筋。
对直螺纹套筒和已完成的钢筋套丝扣保护,应盖好塑料保护帽和塑料套筒盖,不得将丝扣损坏,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
绑扎墙柱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踩踏钢筋; 在首层通道处设搓泥凳,防止脚带泥。
钢筋成品放在硬化后的地面上,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防止雨天泥土污染。
墙体混凝土、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将竖向钢筋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方式保护,既可减少对钢筋的污染,也可减轻钢筋清理的工作量。
教育水暖、电气、土建专业施工时不要滴油到钢筋上,若有油污及时清洗,并用清水冲净。
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用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变形; 浇注混凝土时,派专职调筋人员调整钢筋位置,确保钢筋不变形; 涂刷涂模剂时,不能污染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结 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质量通病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照成的;其中原材料的采购、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模板的安拆、钢筋的制安以及混凝土的养护等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各种质量问题,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安全性,也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质量通病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5
经调查发现,地下室渗水的主要部位有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等,其主要原因如下:
1.1.1变形缝渗水的成因分析
1.1.1.1安装中埋式止水带时,在先浇一侧混凝土时端模板被止水带分为两块,给支端模固定造成困难,施工时端模支撑不牢,不仅造成漏浆,而且无法按规定要求进行振捣,使变形缝的砼密实度较差,从而导致渗漏水。
1.1.1.2止水带的接缝是止水带的防水薄弱环节,如接缝不好易发生渗水,
1.1.1.3施工保护措施不力,施工时不慎对预留的止水带进行了损伤或破坏,导致渗水。
1.1.1.4止水材料质量缺陷也会导致渗水等。
1.1.2施工缝渗水的成因分析
1.1.2.1防水砼施工缝留设位置不正确,容易造成渗水。
1.1.2.2防水砼施工缝中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时,若安装不牢固,在浇注砼时导致止水条错动或移位,导致渗水。
1.1.2.3防水砼施工缝继续浇筑的施工质量不好,所浇砼不能紧密结合,使施工缝产生渗水等。
1.1.3后浇带渗水的成因分析
1.1.3.1后浇带的砼浇筑时间过早,后浇带砼收缩开裂造成渗水。
1.1.3.2后浇带部位未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影响砼的防水抗渗功能。
1.1.3.3后浇带未采用补偿收缩砼浇筑,其强度偏低,留下渗水隐患。
1.1.3.4后浇带砼的养护时间不足,不能确保砼质量,导致渗水等。
1.2地下室渗水的防控措施。
1.2.1变形缝渗水的防控措施。
1.2.1.1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位置要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
钢结构工程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篇6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工程管理
资料来源:筑龙建筑施工网 编制日期:2012-7-31 点击:0
1、焊接顺序:没有根据测量成果及现场情况确定。
应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平面上应以中部对称地向四周扩展;根据钢柱的垂直度偏差确定焊接顺序,对钢柱的垂直度进一步校正。
2、钢柱校正时,缆风绳拉紧。
应在缆风绳松开状况下,使钢柱保持垂直,才算校正完毕。
3、钢结构焊接的焊条或焊丝与母材不匹配。
应选用与母材同一强度等级的焊条或焊丝,同时考虑钢材的焊接性能、受力状况、设备状况等条件。
4、焊接不用引弧板。
应加设长度大于3倍焊缝厚度的引弧板,并且材质应与母材一致或通过试验选用。
5、焊接前的焊缝有脏物、油污、涂料等。
焊接前应将焊缝处的水分、脏物、铁锈、油污、涂料清除干净。
6、钢柱焊接时只有一名焊工施焊。
钢柱焊接时,应由两名焊工在相对称位置以相等速度同时施焊。
7、一根钢梁两端同时施焊。
应先焊一端,焊缝冷却常温后,再焊另一端,并先焊下翼缘,再焊上翼缘。
8、焊工焊完后不打钢印号。
焊接工作完成后,焊工应在焊接附近打上自己的代号钢印。
9、每一区段钢柱吊装完后再吊装梁。
当每根钢柱安装完后就安装梁,使当天安装的钢构件形成空间稳定体系。
10、施工过程中,集中堆放荷载过大。
堆放的荷载应予以限制,不得超过钢梁和压型钢板的承载能力。
11、用榔头敲入高强螺栓。
应用铰刀修整,修整后孔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
12、在钢柱、钢梁上焊有安全环、防护栏等。
应尽量避免在钢柱、钢梁上随意焊接,如不可避免需经设计院同意,最后应进行切割、打磨、刷漆,如伤及母材需进行补焊。
13、构件锈蚀。
对易锈构件如螺栓、连接板等,应刷防锈漆。
14、高强螺栓安装顺序:从一边到另一边。
高强螺栓安装顺序,从中心向四周。
15、高强螺栓直接终拧。
高强螺栓必须先初拧,再终拧,不能直接终拧。
16、高强螺栓型号不统一。
高强螺栓应按统一规格、型号堆放,派专人管理。
17、高强螺栓接触面有间隙。
间隙小于1.0㎜时不予处理;间隙在1.0㎜~3.0㎜时将厚板一侧磨成1:10的缓坡,使间隙小于1.0㎜;间隙大于3.0㎜时加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3㎜,最多不超过三层,垫板材质和摩擦面处理方法应与构件相同。
23、漏浆。
与柱、桁架相交的板应精确放样,以减小柱边、桁架边的缝隙,对于缝隙过大的地方,应用胶带密封。
27、栓钉的成品被破坏。
栓钉在施焊前应防止被锈蚀和油污。
28、瓷环在施焊前被破坏。
瓷环进场后应放在干燥的地方,如果瓷环受潮应在250的干燥器内烘干1小时后方可使用。
29、吊具如卡环、钢丝绳等不符合要求。
严格检查吊具是否完好,确保用具无一差错。30、吊装过程中的违章操作。
吊装过程中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
31、在钢柱、钢梁的吊装过程中,不清楚其重量、就位位置、连接方式。
在吊装过程中,对每一钢构件,都要查明其重量、就位位置、连接方式以及连接板尺寸,确保安全、质量要求。
32、钢柱、钢梁的编号不清,构件上有油污、生锈等。
在钢柱、钢梁等构件进场时,核对标号并对其上的油污、锈蚀等进行清理。
33、钢柱、钢梁及配件有变形。
在安装前,必须对钢柱、钢梁及配件进行校正后,方可进行安装。
34、防火涂料涂层颜色不均匀,使表面颜色深浅不一。
涂料使用前应充分搅拌,使重颜料分布均匀,当天搅拌的材料应尽量在当天使用完毕。
35、防火涂料涂层厚度不均匀,尤其是不同构件之间差异较大,相差0.2-0.5mm,甚至更大。
涂刷最后一道收光料前,用1m直尺检查涂层的平整度,对超标部位进行磨平或铲平处理。增加施工中涂层厚度抽查次数,发现问题,立刻整改。
36、涂层表面有明显的乳突或流坠,局部不平整。
涂刷下一道涂料前,必须对流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表面不平整现象进行处理。涂刷不同遍数涂料的构件用不同颜色作以标记,防治漏涂或多涂。
37、涂层开裂和起皮,涂层与构件表面形成空鼓,用梅头轻击,会发出空响声,涂层容易自然成块并脱落,影响构件的耐火性能。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案例分析 篇7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或机械原因造成各类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有些可能无法避免,但大多数都是可以经多种技术手段或提高管理来避免,在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都会出现不同种类型的通病,甚至有些问题还反复出现,即使是已经提出了返修意见,某些“病症”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存在的各类通病进行了总结分析,一共得出了十一种类型的“病症”[1]。
⑴断面尺寸、轴线存在偏差,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规格。产生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图纸理解有误,或者根本就看错了,再或者是图纸本身存在偏差,工作人员未对图纸进行校正就开始施工。在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时,测量放线安放有误也会引起误差,这些误差完全是由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可以完全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固定不劳,松动的模板会使支撑点下降,模板松动也会使模板刚度达不到要求,进一步使浇筑的平整度产生影响。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多次少量进行浇筑,若一次过量浇筑会引起模板变形,变形的模板无法控制混凝土成型后的表面平整度,使平整度超过限度。混凝土浇筑工艺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工艺按顺序浇筑,如果顺序浇筑错误会导致模板完全倾斜,影响表面平整度。在振捣时,振动幅度过大,导致模板位置错位。各个模板接缝处没有安装平整,导模板表面也出现不规整现象。
⑵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缺损。这是由于在安装结构模板时没有先在表面喷涂隔离剂,或者安装前没有及时清理模板表面,表面还有留有残余的混凝土残渣,这些残渣不与新的混凝土粘合,当拆除模板后,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残渣的印记,导致表面不平整。模板表面本身就不平整,自身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发生翘曲或形变,在混凝土掺入后也会使结构的混凝土不平整[2]。拆除模板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还未成型,拆除时间过早,用力过猛会对未形成成品的混凝土造成损伤或破坏。
⑶内部空洞不实。模板拼接未能严丝合缝,出现模板漏洞,在漏洞处的混凝土有漏浆现象。长时间使用的模板未清理干净,或在使用旧模板时没有涂敷隔离剂,造成旧模板上的残留物对新混凝浆造成隔离,脱出模板后会引起内部空洞。混凝土在混合过程中,没有混合充分,造成内部还有部分沙石没有涂敷上水泥等,从而这些沙石没有附着力,容易松散。混凝土调和比例不当,或现场施工人员计量失误,也会造成沙石混合不匀。振捣过程中存在漏洞,某些地方没有充分振动均匀,存在漏振现象。混凝土搅拌不充分,沙石和水泥没有混合完整也会造成混凝结构后的内部空洞。混凝土在注入模板时倾倒高度过高,没有使用引流槽或串筒,造成混凝土分离。在混凝土注入时应该在模板底部放入地膜,如果没有加地膜会造成固定钢筋移位。沙石粒径过大会造成浇筑的混凝土卡槽或振捣不严实等问题。
⑷在混凝土结构接缝或施工处有烂结构出现。这是由于为后段施工留有的缝隙位置不当,振捣起来非常困难,导致振捣不仔细,从而新加的混凝土与旧混凝土没有很好的粘合。模板安装结束后没有处理干净,留有的混凝土在模板表面结垢,在模板下次使用时会造成冷缝,使模板接合困难。多个模板结合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导致漏浆等现象出现。
⑸混凝土强度不够或有较大波动。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有较大的波动,这些不稳定性因素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出现降低。混凝土在调和过程中没有掌握好比例,加入过多的水或过少的水都会造成混合不均匀,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搅拌过程不充分或基础投料没有按顺序,都会造成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从而使强度降低[3]。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振捣,振捣会使松散的混凝土充分紧实,使内部强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养护对强度也同样造成很大的影响,养护对混凝土能否成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⑹混凝土结构后期发生裂缝。在固定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不够牢固,模板产生非常大的形变,造成混凝土某些部位产生降沉,这些降沉部位会与完整部位产生脱离,脱离位置就会有裂痕出现。在拆除模板时,由于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未干混凝土与模板粘合在一起,强拆时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损伤,引起结构开裂。后期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也会对结构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养护不利就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完善会在其浇筑时产生分层,最后出现裂缝。在冬天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必须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保温措施,但是在拆除保温材料时,由于温度忽然改变而引起裂纹。在夏季正午时分温度有时会超过60℃,在这样的高温暴晒下,混凝土结构在忽然降雨时就会产生裂缝。大面积的混凝土由于过热的水热化,使结构内部与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大的温差,这些温差引起混凝土结构膨胀程度不一,引起裂缝出现。在较大面积浇筑混凝土材料时,由于不同位置不同地点的材料收缩应力不一样,而造成较大的裂缝。混凝土构建由于不同的厚度,使得不同位置的收缩程度有较大偏差,从而导致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结构中,主钢筋位置是不可变动的,变动后会导致多处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其结构发生开裂[4]。混凝土在结构成型后,不可受到剧烈挤压或振动,这会导致初步凝结的混凝土松散。混凝土构件在受到不同作用力时会引起结构过载,过载将导致基础部位降沉或相关部位开裂。在初始结构设计就不是非常合理,不同部位受力差别过大,造成连接处产生裂缝。
⑺结构或者构件断裂,产生的原因如下:主钢筋位置错误;钢筋数量不够;某些车辆超载或者初始设计时就没有符合要求;钢筋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特别容易断裂;混凝土强度特别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混凝土冻裂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比方说:混凝度凝结过程中需要一部分时间,这部分时间还没有达到很高强度,这就造成部分结构受冻断裂;某些混凝土结构不紧实,空隙率过大,在内部吸水后造成温度下降,吸附的水凝结成冰块,体积快速膨胀,使内部结构被破坏;混凝土初期设计时没有达到使用要求,造成使用时构件断裂。
⑻混凝土在碳化时会破坏钢筋表面的保护膜,在长期的腐蚀过程中,使钢筋强度远远达不到要求,从而使混凝土结构胀裂。混凝土碳化会使其结构加剧收缩而产生裂缝,加速其结构的崩塌。升高温度同样会造成混凝土加速碳化,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周围由于受到的压力、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影响程度不相同,而造成部分区域加速碳化;施工过程中振捣程度不一会使混凝土在不同区域的受力不同,某些区域会留有大范围的空隙,这些空隙中的水、二氧化碳会加速其碳化;在后期的养护中也会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好的养护会让其内部真空化,而减小碳化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水泥、水灰比和水泥使用量都会对混凝土保护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不一样碳化程度也不相同。例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处于一个低浓度水平,在正常条件下[5],混凝土碳化速度同样处于一个较慢的水平,特别是对于混凝土强度较高、密实性特别好的来说,保护层达到20mm,从混凝土表面碳化发展到内部钢筋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⑼碱骨料反应产生。某些矿物成分能够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硅材料、碳酸盐等骨料;如果水泥中碱含量过高就很容易让这类反应发生,水与水泥的比例过高也会引起发生碱化学反应;混凝土所处环境中温度、湿度、外加剂中碱含量都会有影响。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在材料选型时就选取没有碱反应的骨料,同时控制水泥用量,对外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⑽混凝土结构中内部钢筋生锈。混凝土液相中p H值[6]与钢筋腐蚀有直接的联系,当p H小于4时,钢筋的腐蚀进度会大大加快,但随着混凝土碳化提高,p H值又会随之降低。在混凝土液相中氯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对钢筋表面氧化膜产生破坏性影响,从而导致钢筋腐蚀生锈。我们知道钢筋腐蚀生锈存在几个必要因素[7],水、空气是必不可少的,当环境温度、湿度过高时就会加快钢筋腐蚀速度。特别是当液相中含有金属离子时,会形成原电池,这严重加快了钢筋的腐蚀速度。
⑾柱或剪力墙等承重结构强度不够时,需要补强;柱或剪力墙等承重结构关系到整个混凝土结构的稳定,如果其强度不够会导致整个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下降。在条件允许条件下,需要定期对承重结构进行检查,存在问题的地方需要及时补强。
2 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
⑴混凝土表面抹浆处理。如果混凝土表面产生非常多的小蜂窝、麻点、露石等,可以在表面进行泥浆涂敷处理,主要是为了让钢筋和混凝土表面不受腐蚀,泥浆的水灰比可控制在1:(2~2.5)范围内。在涂敷泥浆前要用钢丝刷或者经加压的水冲洗表面,让表面充分润洗,在涂敷结束后要加强表面养护工作,防止涂敷后的泥浆再次开裂或碳化。如果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小裂缝,并且这些裂缝都是对承重没有影响的,可以将裂缝表面清洗干净,然后开凿出一个V字型的凹槽,深度大概在15~30mm范围内,宽度保持在150mm左右[8],然后用水泥浆涂敷3~4层修复混凝土表面,水泥浆的水灰比在1:(2~2.5)之间,总的厚度在15mm左右,涂敷完整后抹光,并在后期注意保护。
⑵细石混凝土填补。当混凝土表面产生比较严重的蜂窝或钢筋裸露非常深时,应该除去表面结构松散的部分以及表面不平整处,用水充分清洗表面并充分润湿,然后采用更高一级强度的泥浆填补修复,在后期保护中应该附上保护膜让泥浆充分干燥后才能使用。对孔洞的填补来说,可以采用施工缝的方法来处理,比方说:先把孔洞外表面的松散突出的成分全部用铁锤除去,凿开的部分应该形成一个倒立的圆锥形状,形成一个倾斜的斜面,防止面上存在死角,然后用清水充分洗干净并润湿一段时间后,用更高一级强度的泥浆补实并振捣夯实[9]。混凝土的水灰比要控制在0.5以内,并加入微量的铝粉,分为不同层振捣殷实,以防止后期处理时再次出现裂缝。
⑶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对于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或者裂缝有防水或防渗透能力要恢复整个混凝土性能,就必须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性质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比方说,宽度、性质以及施工条件都会对修复工程产生影响,比较实用的方法是采用水泥灌浆的方法来修补[10]。但不同的裂缝宽度采用的水泥灌浆方法又不相同,一般来说,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比较适宜采用水泥灌浆,如果裂缝宽度小于0.5mm就可以采用化学灌浆。
一些影响混凝土基本结构的性能缺陷必须联系相关设计单位一同研究处理。
3 结语
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通病具有波及面大、存在问题多及危害影响大等不良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消除这类型通病,来提高施工整体的质量。在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工程质量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工程质量问题,达到工程质量标准。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把控质量,按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每位员工应该认真遵守工程规范,仔细研究工程所需的材料,保证施工时都按工序一步一步进行,认真贯彻施工责任制,坚守每一步的质量标准,严格检查,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是绝对可以避免的。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控制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设计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照工程工序来施工,通过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多个方面的互相配合,严格检查工程质量,这些通病都能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凯.建筑工程主体砼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门窗,2015(6):193-195.
[2]杨永艾.综述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与通病的预防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17):145-146.
[3]叶德俊.浅析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J].福建建材,2012(10):87-89.
[4]黄振江.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1,18(8):133-134.
[5]熊开兵.村镇混凝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治理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6]李志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250-251.
[7]傅思峰,王国田,刘素珍,等.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总结与防治措施[J].工业建筑,2006,36(z1):958-959.
[8]苏汉寿.浅述木模在现浇砼结构施工中的地位及其整体坍塌等质量通病及防范[J].福建建筑,1994(1):47-49.
[9]谭皓,张电吉,卢海林.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四川建材,2010.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预防;治理;方法
1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1.1 材料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主要由沥青和集料两部分组成,所以这两部分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质量,其中沥青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各地区的气候、交通条件不同,未能选择相适应的沥青种类及标号,致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车辙、开裂等病害现象,降低了路面的抗疲劳破坏能力。矿料使用市场上供应水泥混凝土或建筑用集料,这些多采用传统小型锷式破碎机生产,加工的碎石针片状含量大,级配和材料均匀性差采用这样的矿料导致沥青混合料质量不稳定。
1.2 施工工艺问题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与实际拌和施工过程的差异,各地区环境、矿料的差异导致混合料未能达到设计的质量目标。施工过程中依靠经验数据,采用传统工艺,致使新型材料不能有效的达到设计目标效果,降低了沥青路面的质量指标,此时便给沥青路面留下病害隐患。
1.3 施工机械问题
目前道路施工使用的摊铺机往往都是大断面摊铺,沥青混合料从料斗通过搅轮从中间传送到两边,在输送过程中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便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离析造成的直接后果使施工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产生偏差。在摊铺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逐渐下降,压实度将很难得到很好的保障,压路机不能合理的碾压,导致该区域范围面层的压实度不足、空隙较大,于是产生渗水病害隐患,这些隐患区域极有可能形成路面病害。
1.4 外部环境问题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受湿度、温度以及降水量等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外界因素中的温度影响较为常见。
1.5 道路使用不当问题
道路使用不当是指不能很好的控制超载车辆及车辆行车对路面的振动冲击力,这样就加速了路面得破损,甚至引起局部路面下陷。同时,车辆轮压对道路路面也有直接影响。当轮胎胎压过高时,即使是低负荷,车辆对市政道路沥青面层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拉应力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2、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2.1 预防裂缝与车辙的措施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选用高低温性能好、抗老化性能好、含蜡量低、粘度高的优质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其性能指标。采用改性沥青可解决路面抗滑及耐久性问题,使沥青路面的热稳定性、冷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得到较大的提高,道路病害的出现频率显著下降,日常养护工程量及工程成本大大降低。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如果骨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混合料级配的确定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疲劳性及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既矛盾,又相互制约,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
2.2 预防翻浆的措施。
1)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当各层均为沥青碎石时,基层表面必须做下封层;
2)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需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
3)将路面下一定深度以内易致翻浆的土(如粉土)换填好土(如砂砾);(4)用沥青、沥青土、沥青毡纸、塑料布等做成封闭式隔离层隔断土壤水分的渗入和聚流,也可用有反滤层的砾石及其他粒料做成透水性隔离层,以排除渗入土基水和防止地下水上升;
5)用炉渣、碎砖、压缩的泥炭、松柏树皮、气泡互不连通的泡沫聚苯乙烯塑料等做隔温层,阻止路基冻结线向深处推移,减薄冻层;
6)用颗粒均匀的砾石、碎石等做透风的导温层,使土体迅速向深处冻结,在离路面较近处不致形成有害的聚冰层。
3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治理方法
3.1 裂缝的治理方法
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 mm~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 mm~5mm石屑。
3.2 车辙的治理方法
如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圍,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将5cm~10cm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槽壁与槽底垂直,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0.3kg/m2~0.6kg/m2 粘层沥青,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削,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将波谷处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0.3 kg/~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3.3 翻浆的治理方法
1)采取切实措施,使路面排水顺畅,及时清除雨水进水井垃圾,避免路面积水和减少雨水下渗;
2)对轻微翻浆路段,将面层挖除后,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
3)对严重翻浆路段,将面层、基层挖除,如涉及路基,还要对路基处理之后,铺筑水稳性好、含有粗骨料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用适宜的沥青结构层进行修复,并做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积水的技术措施。
4 结语
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道路维护部门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养护,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到施工部门、监理部门,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现象的发生,使公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建筑市场质量通病分析论文11-20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方案07-15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止08-10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11-19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试题12-05
中国建筑质量低劣的成因11-27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05-16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10-07
新昌县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06-16
临沂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细则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