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散文诗(共5篇)
断线散文诗 篇1
断线散文诗
你说过,我是你的厚重;
你说过,我是你雨中的蓑衣,
你说过,你用一生爱惜我;
你说过,你愿成为我胎前不朽的胎记
我说过,你是我今生的至爱;
我说过,你是我雨中的花雨伞;
我说过浅浅天河阻碍不了你我,
我说过,我用一生为你撑起一片永不委屈的天空 ,
轻轻的你走了,如云,如风,如梦,似昨夜的流星轻轻划过.
那当初的诺言随风丫而去,留下孤烛的我遥遥北望,望穿了双眼,泪蒙了双牟.
幸福的爱如风筝断了线,情已离,思念溢满愁肠 。常忆我执笔写你的昨日那生活的精彩.
常忆相拥一起的过往为爱买幸福的单. 没有你的日子我用酒买醉,泪眼中你在春风里擎着绿叶站着,披着晨夕的霞光.
我不忍心让你来到我秋雨淋湿的梦境
会晤.目睹满地带血的诗行.来我梦境,秋风会撕裂你心非,
来我梦境,秋雨会淋湿你抖颤.
让我一个人静静地留在空旷的岸边我会用破碎的足音谱一首歌去寻觅你的芳踪.
或许,会因为一首在怀旧的老歌,一对恋人的牵手想起你,想你如瀑的黄发
,想你嗔娇面庞,想你的真诚,想你的宽容;想你带来的欢乐,
想你带来无眠的`美好. 远方的你目光还那么清澈亮丽吗?
别忘了我在我的天空投下深情一瞥.
远方的你呢南还深情如昨吗?别忘了我雨中为你撑起的花雨伞.
真的想去远方看你,看你青春的姿容是否如昨日般美丽清纯..
聚散离合后的我依然对爱充满了向往,因为我知道聚散都是一种美丽.
爱过,就是幸福的
爱过,就应无悔.
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此生足矣。
断线的风筝诗歌 篇2
你突然的离去,打碎
我的思绪
残存的温度
潜伏在潮湿的记忆
那时我把你攥在手里,看着你
翱翔在遥远的天际
摇曳的身姿
是蔚蓝天空中盛开的美丽
那时是我把你送入天空
让你尽情的玩耍嬉戏
手中的`那根线是我和你的约定
紧紧相依,不离不弃
有一天你摆脱我的束缚
悄然离去,从此无声无息
让我的眼角堆满
无奈的泪滴
几度沉浮,几番风雨
你竟然落魄在沟壑峭壁
一脸羞赧已化为满目疮痍
任冷风习习,把爱冰封在谷底
我重新把你拾起
就象拾起一段沉重的记忆
不忍心将你抛弃
作文断线的风筝400字 篇3
田野上,一个小男孩与他母亲在放风筝,玩得十分快乐,场面十分温馨……“啪”的一声,无情的线断了,“妈妈,我的风筝,我的风筝,啊———啊———啊!”这便是幼时的我。
“绳子断了,没办法,只能让它远远离去了。”妈妈安慰说。就这样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着它,无拘无束地飞向天空,慢慢成了黑点,很快,不见了身影。
“还我风筝,呜———呜———还我风筝!”倔强的我泪流满面。母亲上前轻轻地搂着我,和风细雨般地对我说:“儿子别哭了,”她继续对我说,“你看,刚才的风筝飞得多高呀,我想这一定是风筝最幸福的一刻。”
幼时,我根本不会理会这一切,绝对不会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可我现在却认识到了它最真诚的教育意义:风筝的线被扯断了,它能自由地翱翔,因为它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自由飞翔。哪怕下一刻粉身碎骨,也难以让自己忘怀这样的幸福;哪怕可能是四分五裂,是结束生命的预知,都不重要。
———这就是瞬间的幸福。
郭沫若诗歌《断线风筝》赏析 篇4
断线风筝
郭沫若
横空欲纵又遭禽,挂角高瓴月影沉。
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
这首七绝是和于立忱《咏风筝》诗的,步原韵,1936年12月16日作于日本东京于立忱窝所。原诗有《小序》云:“夜偕达夫往东京郊区访于立忱,立忱以《风筝》一诗见示。诗云:‘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有所感触,因而和之,改题《断线风筝》。”最初以《断线风筝—纪念于立忱女士》为题发表于1937年6月16日上海《妇女生活》月刊。于立忱,于立群之姐,时为天津《大公报》驻日记者。因从事爱国活动受到报方带告,被迫于1937年2月由日本回国,同年5月在上海自杀。死时留下《绝命辞》:“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I”于立忱的诗表现了她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受人牵制的悲债心情。郭沫若的和诗,以《断线风筝》为题,表现了身处异国他方,且受着迫害的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一往深情的爱恋。
诗的前两句,诗人借用断线风筝隐喻自己亡命日本被迫害的处境和有志难伸、有国不能回的苦闷情绪。起句“横空欲纵”,落笔不凡。风筝凌空展翅在空中翱翔,显示了风筝雄伟气魄,大有鹤鹏展翅、扶摇直上九霄之势。“又遭禽”,气势急转。风筝毕竟不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不能独立自主,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它的命运系于别人手中的线上,犹如遭擒一般。“断线风筝”的命运是悲惨的,从空中坠落后,或挂于高屋的飞枪斗角,任凭风吹雨打,或飘落江河湖海,浪迹天涯。这里诗人用“挂角高银”来描写“断线风筝”的命运,构思新奇,形象活现,令人感到信而不疑,合乎情理。断线风筝伴随着西沉的月影静静地孤寂地悬吊在半空,飞又飞不得,下又下不来,其命运之苦。处境之险,前途之渺茫,真是难以预料‘
诗的后两句,“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人又借风筝拟人的口气,展开了浪漫主义的遐想。面对这皓月当空,星汉灿烂,净朗、安谧的夜晚,风筝在想怎么能到月宫里去,向仙女嫦娥表白自己洁白无瑕的一颗素心。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宏伟的抱负和高沽的志趣,以及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
这首诗,诗人借断线风筝以咏怀,意垅深,格调高。郭沫若的《断线风筝》和于立忱的《咏风筝》都是以风筝自喻咏怀,虽同物同咏,然而两诗的风格、志趣、意境、格调却显示出明显的差别来。于诗的主旨在表现个人身世的不幸,有抱负、有志向却得不到施展的悲愤心情。“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是一种悲观、无可奈何的心境。诗的容盘不够宽厚,风格沉实,然意境窄小,给人以凄苦孤独之感。郭诗的思想容量自然比立忱宽厚博大,不愿受人束缚,以“断线”风筝抒情咏怀,这样没有“半缕轻丝”受人牵制的束缚,纵然“断”了,纵然悬挂“高瓴”,但它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想象,甚至飞到天宫向仙女们述说自己的宏图高志,表自一个异乡游子对祖国的.向往和痴情。在郭沫若旧体诗中,象这样把干预现实和追求理想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尚不多见。这种咏风筝的题材虽不为特别,却不落案臼,思想更高,视角更远,意境更深。
这首诗艺术上颇有特色。整个诗形成了形象飞动的完整画面,既有“横空欲纵”的飞动传神,又有“挂角高扳”的静寂孤影,既有长空万里飞腾、高挂飞檐斗角的生动铺叙,又有神思飞扬、具有高度浪漫风情的心理描写,别开生面,境界独造,情重意浓,真真豁人耳目。
诗在技法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含蓄、蕴藉,寄托遥远。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咏风筝,未见“风筝”二字,其意含而不露。诗中流露出一丝丝幽幽苦闷之情和对祖国眷恋之心,但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采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传递的形式自然流露的。其次,用笔集中,首尾一物。诗四句,均咏风攀一物,未有第二。 “横空欲纵又遭禽”,写风筝奋飞之志遭拢之苦;“挂角高扳月影沉”,写风筝断线高挂飞榆斗角之命运,“安得姐娥宫里去”,写风筝想飞向月宫,“碧海晴天话素心”,写风筝向仙女们表白自己一片高沽素心。第三,旨趣超然,情韵独卓。情韵之妙,不在一般地咏风筝,借物咏志,抒情显怀,独异处是在咏“断线”风筝上。这种双关用意,既是诗人浪漫主义风格所决定。同时,也是服务于诗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思主翅的。
【知识拓展】: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
19,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2]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3]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
断线散文诗 篇5
运81分钟
[日期:2007-08-09]
来源: 作者:collin
[字体:大 中
小] 8月7日12时58分,广州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站接触网断线发生故障,造成1号线西朗至广州东方向公园前至东山口区间中断行车1小时21分钟。事发时,在站台上等车的乘客,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并看见接触网发出夺目的火花,随后又接连“砰!砰!砰!”3声巨响,整个站台的灯光也闪烁了一下,巨响和电火花之后,一段烧坏的接触线“噗”的一声,掉到了地面。
事发时,所有列车均按接触网断电应急措施操作,利用滑行惯性到站台停靠,并打开车门方便旅客疏散,未造成列车区间停车。事发后,1号线采取了西朗至公园前站小交路运行,公园前至广州东站下行线单线双向运行。
随后,广州地铁立即启动《广州地铁应急公交接驳预案》,广州市交委客管处组织电车公司派出20辆公交车到达指定地点,最终使用了18辆车共疏散了千余名旅客。市公安局负责应急现场治安和现场交通疏导。
14时19分,经过抢修烈士陵园站接触网恢复正常,故障区段恢复行车,1号线列车服务运行逐步恢复正常。14时45分,烈士陵园站故障一侧迎来了首列开至广州东站方向的列车。
故障经过
12∶58广州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站一根接触网断线发生故障,导致烈士陵园站至体育西站上行方向(往广州东站方向)的线路停电,造成1号线西朗至广州东方向公园前至东山口区间中断行车。列车均按接触网断电应急措施操作,利用滑行惯性到站台停靠,并打开车门疏散旅客。同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抢修,车站及列车做好乘客故障广播,及时安抚乘客。13∶20地铁公司启动《广州地铁应急公交接驳预案》,地铁1号线公园前至广州东站之间开行了免费穿梭巴士,在沿线站点设站,方便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