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精选7篇)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 篇1
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根据上级基层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精神和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8号)精神,改革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服务模式、运行与补偿机制,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人民群 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文件及省、市医改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医改的近期工作目标是:从2011年7月1日起,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措施,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从2011年7月1日起,上述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在乡镇卫生 院全面实施。通过乡镇卫生院配套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
1.实施十一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卫生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37号)要求,从今年开始,我县全面实施十一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等十一个项目。
2.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即: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
3.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7.5元。其中中央财政解决10.5元,省财政解决5.1元,其余1.9元 由市县共同负担,相应的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配套。到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5元。
4.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5.划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将任务层层落实到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6.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为基础的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妇幼保健、疾病控制、规划免疫、合作医疗等信息系统,建立全县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全县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居民健康信息和政府管理信息共享。
(二)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严格界定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乡镇卫生院为公益性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通过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
2.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照《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 单位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0号)的要求,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范围、医疗设施、床位等情况综合平衡,按照1.2人/千人口的标准,分别核定各乡镇卫生院人员的编制数。编制核定后,要加强统一归口管理,凡涉及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能调整,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要统一由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并在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人、编、岗一一对应的管理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结构管理、统筹使用,动态调整的有效管理形式。
3.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岗位设置,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薪酬,在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基础上,制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考核实行县对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对在岗人员的双层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拨付的依据和在岗职工薪酬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
4.完善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机制。政府各级财政负责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在编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人员经费按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核定工资水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 水平相衔接。业务经费综合考虑前三年乡镇卫生院支出水平和有关特殊因素,分别核定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支出预算额度。
5.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乡镇卫生院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乡镇卫生院财政足额补贴的保障机制。科学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任务和支出基数,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乡镇卫生院的收支项目、标准、收入和支出行为。
(三)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1.根据卫生部等9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2.将国家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198种药物,共计505种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
3.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由省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公开招标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制,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使用、监管等行为。
4.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偿政策与绩效考核、收支两条线管理相衔接。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城步苗族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县人事局、县编办、县审计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确定人员,具体负责医改相关工作。
(二)做好调查摸底,加快推进工作
各部门单位要协调配合,根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对人员编制、药品使用、财政投入、收支基数、分配机制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我县实际,制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绩效考核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系列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分项进行。
(三)强化部门职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县政府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
县财政局: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经费预算;保障医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加强对医改经费的分配、使用、服务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医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县发改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县物价局:强化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配合县卫生局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数量和进购价的核定,确定各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的销售价格,并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
县人事局:完善乡镇卫生院用人机制,落实卫生人才引进、人员晋升、聘用考核相关配套制度。
县编办: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性质和人员编制,研究制订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方案。
县审计局:加大对医改专项经费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医改经费审计,规范医改经费使用行为,提高医改经费的使用效率。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做好乡镇卫生院劳动用工制度的监管和协调,支持乡镇卫生院成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联合县卫生局共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切实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县卫生局: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培训和医改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监督和考核管理工作。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 篇2
关键词:车辆改革,国有企业,转轨时期,成本管控
1 国内外车辆改革的经验总结
在对我国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进行确定研究时, 可以首先选择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借鉴学习。在法国, 办公机构的车辆购置费用在每年年初的政府预算中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在车辆购置时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购买, 避免私人购买的产生的费用不明、私收回扣的行为发生;车辆配置也根据官员职位和权限的不同, 严格限定人数和使用资格;在日本, 政府车辆仅供公用、出差使用, 避免官员以权谋私;在德国更是严格控制公车开支, 多租赁、少购买, 以节约政府经费;在我国国企车辆改革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和广东珠海地区进行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和货币化改革模式, 但由于公车拍卖的控制标准较低, 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从上述总结的经验可以发现, 不同国家主要通过节约经费、控制开支、严格审核、统一购买控制公车使用等方式来实现对政府车辆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同时制定细则和标准, 进行管理的监督, 以提高公车合理使用率, 减少公共资产的浪费, 这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2 转轨中的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具体模式的制定
根据以上总结的经验,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和制定的改革模型。
2.1 车辆成本管控的模式选择
对车辆的改革控制, 可以从源头出发, 严格控制车辆的购置经费、成本预算和相关人员的薪酬支出。在车辆购置中存在很多可以避免的、避免后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隐形费用, 如公车补贴、车本回扣等严格控制相关费用, 公车补贴费用中的相关保养、维修、油品费用有单独的财务核算取代, 由司机定期凭借发票到财务部门报销, 凭借实际支出获得补贴, 避免经费浪费;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 引入多方对立的产品进行竞争, 促进产品进步的同时, 避免相互串通牟利。此外, 运用成本定额思维, 对公车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合理估算, 计算应付的成本, 实现有效控制。
2.2 车辆管理的组织设计
利用市场机制和成本分析都可以实现对成本的管控, 接下来就是对车辆使用的具体监管, 成本支出、成本预算、成本使用的监管都十分重要。这是可以设立与财务机构和公车使用机构紧密关联但有时独立存在的单独机构, 进行独立管辖, 如效仿法国成本预算的联合委员会, 设立管理科。下属工作人员对本期公车的使用频率、人员产值车辆使用里程等相对应, 判断是否使用合理, 并结算其成本定额;将结果反馈到车辆调度岗位, 以行使具体的权限, 限制人员的不合理使用;综合管理岗位负责对车辆的购置、维修、报废、油卡充值等具体情况进行登记管理, 务必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对本单位车辆进行管理时还要求考虑具体工作情况, 如一些因工作原因需要实地考察、频繁用车的岗位, 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避免管理失误, 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
2.3 公司车辆资源的优化方式
通过对车辆的成本管控和管控组织设计, 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合理率, 在车辆资源优化使用方面, 还可以根据官员职位和权限的不同, 严格限定人数和使用资格, 控制车辆的使用, 减少无效使用、过度使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对领导用车的等级、数量进行控制, 一旦满足基本使用需求, 严禁存在攀比、虚荣的心态使用高级车辆, 根据领导级别, 分层确定标准, 并严格执行;第二, 一旦发生外出、出席座谈等集体公干, 统一调度车辆, 控制车辆总数, 各部门之间车辆允许调动使用, 避免车辆过多导致荒置浪费;第三, 车辆管理部门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避免公车私用的行为发生。
3 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目前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通过以上对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 并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1 经济方面
对于产权不明、公车外用、使用不明等情况进行了整改, 对滥用国家财产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通过实践证明, 产权清晰是车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既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工作, 也端掉了腐败的温床, 有效的规避了企业车辆管理中的经营风险和安全风险。公车外借整体下降了20.5%, 公司本部的燃油费就下降了50%, 有效的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节约了公司成本。
3.2 企业建设方面
通过对部分车辆驾驶员以权谋私、滥用国家资产的行为进行了处理, 促进了内部分配的公平, 是我国转轨时期取得的有效进步, 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意识, 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4 结束语
以上笔者借鉴国内外企业车辆改革的经验, 从成本管控、车辆管理、车辆资源优化三方面出发, 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优化车辆资源, 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艳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 2013.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 篇3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一)成立安全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段永平
副组长:尚鸿宾梅俊科周高
成员:徐书宝王凯军何启武 张海军 侯发平
(二)突出过程,注重实效
对排查小组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我校及时召开教职工会议进行传达,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时整改,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始终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通过传达上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二、结合我校实际,健全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安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教师工作常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安全教育宣传、值周制度、巡逻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安全常规排查制度和放学学生护送制度等进
行了再次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
三、采取有利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工作
(一)校园安全保卫方面
整改负责人:尚鸿宾
整改时间:3月6日-3月8日
整改内容
1.确保校园围墙周边安全,成立护校队,组织工作人员和护校队加强校园围墙周边巡逻。
(二)消防安全方面
整改负责人:何启武
整改时间:3月6日-3月8日
整改内容
1.总务处组织工作人员联系相关部门补充、维修、更换消防器材及疏散标志。
2.总务处组织工作人员联系相关部门更换校门监控设施,并在实验室和微机室门前安装监控、报警设施。
3.总务处组织工作人员联系相关部门拆除公寓楼窗户防护栏。
(三)餐饮服务安全
整改负责人:何启武
整改时间:3月6日-3月8日
整改内容
1.组织餐厅新调入工作人员赴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并办理健康证。
2.规范食品原辅料存放制度。
3.加大餐厅用具消毒、清洗监管力度。
4.完善留样食品存放制度。
(四)未整改项目及原因
未整改项目:拆除公寓楼窗户防护栏
原因:由于我校宿管人员有限,晚休后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加之有一小部分不守纪学生半夜12点后翻窗外出上网的现象,导致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证。
乐蟠初级中学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 篇4
3.1 塔吊参数......................................................................................................................................1 3.2平面布置......................................................................................................................................1 施工准备..........................................................................................................2 5 施工方法..........................................................................................................3 6 塔吊拆除保证措施...........................................................................................5 7 其他注意事项...................................................................................................5 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
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4、《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JG/T100-99);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6、中天健广场(七里河)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7、中天健广场(七里河)项目施工总平面图;
8、《QTZ5013塔式起重机说明书》;
9、现场勘查的资料、数据;
10、有关技术人员及现场电工等的意见、方案。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B123#规划路以南,B198#规划路以东,T550#规划路(任家庄)以南,南侧为兰石现状住宅小区,计划工期一年半。施工区东侧12#塔吊作业区内,所建12#楼东侧有10KV高压线一组,正南正北走向,高压线最低处距自然地坪垂直高度约20m左右,与塔吊中心距离30m。若塔吊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突然停电,又刮起大风的时,旋转机构因停电不能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受风标效应的影响,起重臂会继续随风向而旋转,极有可能出现危险事故,为此,必须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施工部署
3.1 塔吊参数
塔吊型号为QTZ5013,起重臂长50m,最大幅度起重量1.3t,最大额定起重量6t,安装后自由高度(不附墙)40m。
3.2平面布置
现场平面图如下所示。施工准备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第一部分高压线防护要求:“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第3.1.4规定,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垂直方向不得小于3m。”
1、目前塔吊独立高度40m,与高压线同高,要求将旋转限位调节为禁止东南和东北两象限,严禁吊运时在高压线上空旋转;并在起重臂上装警示灯及限位距离处标志、设置小红旗。
2、塔吊顶升时起重臂必须与高压线平行,严禁在警戒区和禁止区内顶升作业。
3、吊装时楼上下各配一名信号工,手持对讲机与塔吊司机保持联系,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情况下不得伸入旋转禁区。平面示意图如下:
4、设置高压静电释放装置和防护设施。
1)沿起重臂、平衡臂及塔冒敷设一根4㎡的铜芯呈环行联结并可靠接地(可
连接避雷装置);塔吊接地点不得少于2处(亦可与基础主筋焊接),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2)电工跟踪监测塔吊静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如出现静电,在吊钩上做一绝缘套,并定期更换。施工方法
1、对各班组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特别对电工、塔吊司机、现场信号指挥工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
2、把高压线立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专职安全员每日巡检、项目部周检制度。
3、塔吊运行安全措施
1)严格控制塔吊在禁止回旋区域内作业。非特殊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及项目经理批准,塔吊伸臂不得随意进入禁止区,并采取严格监视与控制措施,司机在起重臂运转临近警戒区时,必须提前减速,一档微动,并有效制动。
2)塔吊作业中当遇到停电又刮4级以上风,或如遇风力继续加大时,塔吊司机应立即迅速将吊物落下,将吊钩起升到大臂根部相距5m处,停止一切吊装作业,并立即松开旋转机构的制动器,避免吊索或吊物碰触或接近高压线路。其起重臂及吊钩上升高度只要脱离了高压线路感应电场的范围,就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也不会造成塔吊在刮大风时,因强行制动旋转机构而以致损伤设备或造成倒踏事故。
3)安全作业区作业时,回转只许二档微动,严禁在快档下旋转,否则视为严重违章作业,由塔吊指挥及项目部安全员随时监督。
4)限制小车在塔吊大臂上的运行最大伸长量和吊钩的吊、装、运高度。吊钩在吊起物料后,吊钩尽量提高到最高能运行的高度,待到具体下放位置后,再下落物料,保证其小车在大臂上滑行距离及吊钩上升高度均有足够的距离尺寸以脱离高压线路感应电场的范围。
5)严格塔吊的吊运操作,平时塔吊回转时起吊钩的高度必须在高压线水平线上方6米以上,下班后塔吊司机和指挥人员做好检查,吊钩、钢丝绳的回收位置也必须在高压线水平线上方6米以上。
6)在塔吊驾驶室的台面配备绝缘垫,所有电器装置保持绝缘良好。7)对塔吊的设备电气装置进行检查,使用五芯电线,做到电源线路和电气装置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设,动力与单相(照明)控制开关分设;并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使其能起应有的作用。
8)严格做好物料的吊、运、落等日常工作,防止物料坠落,尤其是在塔吊旋转运行临近高压线警戒区时,应加倍谨慎小心。
9)严格对塔机进行日常的检查验收,并对塔吊司机、指挥人员、挂钩工、电工及涉及到塔吊使用的操作工人就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塔吊作业信号、手势、旗语,预防高压线等进行专门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使其达到密切配合、熟练操作,与此同时,严格岗位责任制,落实到操作责任人,做到万无一失。
10)在塔吊前臂设置红色安全警示旗,塔吊司机在作业过程中要精力集中,严格听从信号指挥工的指挥信号,密切配合,确保安全施工。
11)操作人员:塔吊司机及信号工持证上岗。
12)安全装置:塔吊出厂时已安装起重量及变幅小车的限位装置。为防止操作失误,设置行程限位器、载荷限制器及报警装置。
13)每次使用塔吊时,先将吊钩收到最上部后并用卡环把吊具与吊钩锁紧,才能旋转塔吊。
14)风力超过5级时停止吊装,以防控制不好塔吊。
15)构件在起吊过程中构件上须设置牵引绳,以防止构件摆动,等构件平衡后,方可起吊,起吊后须先转臂运离高压线,再移动小车。
16)在吊装时,对司机和信号工实行短时间作业制度,两小时换班一次,以防止疲劳作业。
17)每天吊装时,须对吊机的安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无误后方可作业,工地上备用安全装置。
18)当吊臂与高压线垂直时,小车的限位控制须距高压线10米以外。19)每次起吊构件时须对吊具进行检查,如发现破损立即更换。4 非运行安全措施
独立高度时的非运行阶段:作业完毕后,检查限位是否正常,并将塔吊大钩用Φ16钢丝绳固定在场地内专用的重物上(置于场地南侧的两节标准节),防止
摆动。
顶升后的非运行阶段:将吊钩起升到最高高度,必须保证在高压线上方6米以上,且将吊钩回收至离大臂根部5m以内,塔吊司机和指挥人员做好检查。塔吊拆除保证措施
1、工程完工后,拆除塔吊时首先应与供电局取得联系,在其安检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拆除施工作业。
2、拆除时应先利用塔吊自身的顶升节拆除其标准节。
3、标准节拆除完毕后,再用轮式起重机拆除其塔臂、塔帽、顶升节、基座。拆除的工艺同安装方法。特别注意塔臂拆除时,必须先用起重机将塔臂确实提起后,再松动其斜拉杆与根部的梢子,仍然利用缆绳控制塔臂起吊时的稳定性,以保证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他注意事项
1、各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十不吊”的规定。
2、塔机长时间暂停工作时,吊钩应起到最高处,小车拉到最近点,大臂按顺风向停置。
3、为确保工程进度与塔机安全,各塔机确保24h有塔机司机值班,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应急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4、塔机与信号指挥人员必须配备对讲机。对讲机经统一确定频率后必须锁频,使用人员无权调改频率,做到专机专用,不得转借。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 篇5
为认真落实【2014】17号文件精神,有效管控分厂各项指标,进一步优化对班组内部市场化管理,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分厂管理提升,现就结合分厂实际,特制定2014年电仪分厂内部市场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分厂内部市场化实施经验,分析当前企业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设备、物资、成本和项目开展预管理和自主管理,落实化工企业“安、稳、长、满、优”五字方针,在市场运作中落实“两个重点、三个抓手、四步四控预管理”的工作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内部市场化规范管理,有效管控分厂各项指标。
二、工作目标
1、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内部市场化“五年回头看”。
2、深化班组市场管理,有效控制费用指标。
3、实施班组自主管理,规范日清日结,细化指标分解。
4、通过薪酬二次分配,激发员工新能量、提升分厂管理动力。
5、巩固市场化A级地位,努力实现内部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三、组织机构
(一)班组内部市场化推进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
(二)职责、小组对分厂内部市场化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分厂内部市场化规章制度、核算标准与办法;
3、保证分厂内部市场化的工作投入有效实施;、对指标(各项消耗费用、影产台时)进行分解及量化,从而实施定向考核;5、对本分厂内部市场化工作以及计量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确认与项目管理员之间当月当日的结算网络内容与结算结果的准确性;
6、检查各班组内部市场化工作的实施执行情况;
四、主要工作及落实
1.修订并完善《岗位积分卡》,易操作、易执行;
2.根据薪酬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市场化工资分配方案》。增加“双基”考核内容等,把分厂的各项指标直接分配到各个班组,并予以量化,从而直接考核落实;
3.强化计量管理并达到“三化”管理的要求;
4.修订《三化管理优胜班》评比管理办法,做到公平、合理,有利促进班组竞争和员工工作积极性;5.修订隐患买卖制度,隐患进行估价收购,促进对隐患的排查治理。6.细化责任考核细则,重新修订岗位责任制,以便于完善其日常管理工作。7.推进“工作质量评分卡” 和《运行班交活五原则》
8.按照公司要求在分厂内部实施“班组预结算模式”,此项工作正在密切开展中。由于是试运行阶段,具体效果还未真正体现,待预算结束后与实际工资发放后再做比较。9.班组对标管理工作开展,根据历年班组评比,结合电仪分厂实际工作情况,设立标杆班组,其他班组工作以标杆班组为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班组市场化工作。
10.根据2014年内部市场化检查评比办法,建立分厂月度自查台账,完善其工作目标,为季度“三星考评”检查做好准备。11.每月根据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总结上月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汇报分厂市场化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12.针对专业市场考核无法落实的情况,电仪分厂在《薪酬过渡方案》设立双基奖惩管理规定,按照人均200元的标准,根据责任划分,工作完成情况,对
班组及个人进行奖惩,实现“班组有目标,人人有指标”。保障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制,通过分厂-班组-个人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责任主体。
2、坚持制度与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制度完善有效促进日常工作开展。
3、细化分解工作责任,落实计划管理,做到工作有计划,计划有落实,落实有痕迹。
4、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抽查。对未完成的工作,要求定期整改。对发现违反内部市场化条例的予以制止,并从严考核。
5、对开展的情况要一周一统计一月一总结,要注意发现开展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可圈可点的实施亮点,形成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范围。
2014-03-05
第七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篇6
从当前形势来看,取消食盐专营、盐业市场化运作,利于实现公平竞争,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食盐安全涉及到政府监管,这和市场竞争是两码事。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
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说,中国食用盐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老百姓日常的生活需要,所以没有必要管得太严太死;即使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粮食都放开了,食盐只要国家做一定储备,问题不是很大。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刘树杰
只要市场能充分竞争的领域,毫无疑问政府就不应该再定价格了。取消食盐专营,会增加消费者选择权,进一步放开食盐价格。
营销策划专家李光斗
取消食盐专营后,我国将告别盐业计划经济时代,预计民营资本将进入盐业市场。现有的行政组建的各级盐业公司要去适应市场,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贺海仁
《食盐专营办法》和《盐业管理条例》中的许多条款都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规定,这从根本上排除了市场竞争机制,造成了垄断局面,应当依据反垄断法停止盐业公司的垄断经营。但要改变盐业公司的垄断经营状况很难。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
中国人群碘营养状况“超过适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居民平均盐摄入水平过量,要做到“科学补碘”,政府需进一步加强补碘的科普教育。
网民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 篇7
唐志军
谌莹
向国成
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八大异化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场的“无形之手”已取代计划的“有形之手”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庆祝之余,值得我们警觉和重视的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而且许多方面已出现异化!这些异化主要表现在八大方面:
(一)市场观念深入人心,但反市场的声音此起彼伏
市场化改革3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巨大变化。市场在极大丰富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增加了人的自由。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给了人前所未有的富裕、多样化和自由,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房价的猛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问题成堆,国有资产的不断流失,工程建设领域的豆腐渣泛滥,食品行业的安全缺乏„尤其是权力寻租的流延,对于市场化改革的不满之声开始浮现,并呈蔓延之势。尤其是近年来,在一些学者的质疑和鼓吹下,在一些政客追求政绩的冒进和推动下,中国的反市场声音越来越大,已严重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和搅乱了人们思维,使得“文革”和“计划”思潮在中国再次抬头。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二)市场规则初步构建,但公正性和约束力有待提高
经过20多年的修正和重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所需要的规则体系,各种规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市场规则的公正性和约束力却远未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正性方面,一是一些规则未能赋予市场竞争主体以平等的准入机会、资源获取机会和政策待遇;二是现有的某些规则未能有效惩处市场作恶者;三是在产权保护上,还存在歧视性;四是许多规则未体现程序正义。在约束力方面,很多制度其实是“失守”的-----空有条文,但却得不到执行,或者在执行中由于利益冲突而大为走样。而且,很多规则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法规与法规之间存在诸多不一致和模糊地带。
(三)市场机制趋于形成,但垄断和管制问题尚未破解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总体上已基本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在诸多领域和行业,形式上的竞争格局似乎已经形成,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并且成为决定市场胜负和引导资源配置的最主要力量。然而,我国的垄断 唐志军,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Email:838614649@qq.com;谌莹,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email:50858176@qq.com;向国成,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email:466125939@qq.com。本文是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权力结构及其变迁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12YBA131),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11JZD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地方政府竞争下区际产业转移和承载系统的空间失配性和矫正机制研究”(13YJC7901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写作过程中,本文得到了《南方经济》编辑、匿名审稿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Winsemius教授黄有光、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杨子晖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庞春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王玉霞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刘友金教授、贺胜兵博士等人的修改建议,特此表示感谢。当然,文责自负。和管制问题依然突出。在垄断方面,石化、电信、电力、金融、烟草等行业的垄断格局依然未打破,消费者在不得不承受高价低质的产品和服务之苦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权益被漠视之苦。在管制方面,一是审批制改革还远未到位,许多项目从申报到立项所需要的审批环节过多、等待时间过长、费用过高、程序过于复杂。二是管制泛滥,从金融管制、土地管制到户籍管制、娱乐管制、网络管制„„管制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三是管制呈现出部门化、地方化和易变化的特征。四是要素市场的管制与产品市场的开放之间矛盾凸显,要素市场还受到诸多管制,许多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也缺乏自主定价权。
(四)市场主体走向多元,但主体的不平等依旧突出
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洗礼和诱致,各路“神仙”纷纷下海----进入市场的洪流中搏击利益之浪潮。政府、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等主体无不以市场为寻利场,随市场的指挥棒起舞,在分工与交易、竞争与合作、规则与权变、诚实守信与机会主义中寻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路径和方式。然而,直到今天,各市场主体的不平等依旧突出。这种不平等主要体现为:一是城乡间的不平等;二是地区间的不平等;三是“国”“民”间的不平等;四是政社、政企间的不平等。
(五)市场竞争变得激烈,但手段走向非法化和黑化
在利润的刺激下,自我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越来越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宗旨和最大追求。这种利润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企业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强化研究开发、提高技术水平、重视人力资源、开拓全球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然而,中国市场化改革中,与竞争日趋激烈相伴而行的是,市场秩序严重失范,竞争手段的非法化日趋严重,甚至走向黑化。一是市场道德沦丧、诚信严重缺失。二是恶性价格战遍地开花。三是假冒伪劣毒泛滥难抑。四是商业贿赂、欺行霸市行为猖獗。五是诋毁中伤绵绵不绝。
(六)创富能力不断提高,但收入分配失衡日益严重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构建、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资本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创富能力得以空前提高。市场已成为人们创造和获取财富的最主要场所和最主要手段。然而,与市场创富能力不断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一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三是行业收入差距显著;四是地区收入分配不平衡。
(七)私人产品供给充足,但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
改革开放30年,通过市场体制改革,我国较好地解决了私人产品的供给问题。目前,大多数私人产品的供给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而,由于诸多约束,我国至今未明确公共产品供给的改革方向和模式,而是长期在市场化与政府主导之间犹豫、徘徊,导致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就业压力巨大,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二是医疗改革滞后,医患关系尖锐。三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人们的要求还相距较远。四是社会保障不健全,覆盖面还有待拓宽,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五是基本住房保障不到位。六是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也问题多多。
(八)调控机制趋于健全,但规范性和前瞻性亟需改进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不断完善调控机制,初步形成了在中央统一协调下,以计划、财税、金融部门为主,以间接手段调控引导市场活动的调控模式,各种调控机制和调控手段逐渐趋于健全,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我国的调控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范性不够。突出表现为:一些调控措施和调控政策的出台并不具有程序合法 性,常常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调控政策常常以部门利益作为出发点,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约束性较差,未严格履行货币发行纪律和财政纪律。二是前瞻性不够。近年来,无论是对房地产的调控、通货膨胀的调控还是对金融危机的应对,都可以看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精确性不够,技巧还不够娴熟、手段还比较单
一、负面效应也比较大。
二、权力失衡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走向异化的根源
为什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会出现诸多异化呢?要回答此问题,需要从权力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中探幽解密。
(一)权力和市场----人类配置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
在论及人类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时,张维迎迎在《市场的逻辑》(2010)1一书中指出,基于职位的权利体制(position-based rights)和向基于财产的权利体制(propertiy-based rights)是人类的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体制。而张五常也曾经深刻地指出,人类所知道的社会体制其实一共只有三种:第一种是私人产权,具有使用的排他权、收入权,以及经所有者同意向任何人让渡财产的权利;第二种人权利不是根据财产来界定权利的,而是根据等级或层级来界定的;而第三个体制则是,在这个体制中既不是完全根据社会等级来排序的,也不是完全根据产权来排序的,而是根据其贪污腐化的权力排列的。其实,无论是张维迎还是张五常对于人类资源配置方式的界定,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即人类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依仗权力、基于等级(职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一种是依借市场、基于财产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是因为:一是权力天然地依从于等级(职位),而且腐败也是基于权力的。等级(职位)制的实质是权力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非平等配置,等级(职位)高的人拥有的权力大,等级(职位)低的人拥有的权力小;而且,等级(职位)制下,由于权力主体间天然地非平等,就会导致权力得不到有效地监督和制衡,腐败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基于等级(职位)和腐败的资源配置其实质就是基于权力的配置。二是财产权的清晰界定和有效保护是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缺乏对私人财产权的有效界定和保护,市场将由于交易成本太高而无法正常运行;而市场要实现其配置资源的功能,就要求交易主体间是自由、自愿和平等的,也就是说,要实现交易,你必须在获得你所需要的财产权利的同时让渡出一部分财产权利给他人,而且,这个交易的过程一定是自由、自愿和平等的,不能搞巧取豪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市场的资源配置就是基于私人产权的资源配置。
就权力与市场的关系而言,依据不同的条件,它们既互为补充,又相互替代。因此,在政治学和经济学文献中,有一个著名的“国家悖论”(fundamental dilemma)命题。该命题最早是由政治学家巴里·温加斯特这样表述的:国家需要足够强大,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去做它该做的事,即执行合同;但国家又不能过分强大,以至于它可以不受约束,滥用自己的强制力,任意侵犯公民的财产和权利。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则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国家悖论”的存在,指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由于国家的本质是权力,经济繁荣取决于市场是否异化,因而,在我看来,“国家悖论”的实质也就是“权力悖论”或曰“市场异化悖论”,即一国的权力结构及其应用既是该国经济走向繁荣的关键,也可能是其走向失败的根源;既是该国市场走向健康完善的关键,也可能是其走向异化和混乱的根源。也是因为,由于市场的异化与否取决于 1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10。市场主体的产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市场契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市场竞争是否充分、市场秩序是否规范,而这些都与权力息息相关。一方面,产权的保护、契约的执行、竞争的充分、秩序的规范都离不开来自政府(权力)的保驾护航、公正裁决和强有力的执行。而另一方面,政府又有可能利用手上的不受约束的权力来干预市场,以“掠夺之手”来攫取市场的果实。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权力才能促进一国市场走向健康完善而不是走向异化呢?
(二)强化市场型政府----市场健康和繁荣之源
在奥尔森于2000年出版的《权力与繁荣》一书中,他将政府权力引入对经济增长分析之中,说明了国家权力与私人权利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一国繁荣程度。他反复指出,经济成功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存在可靠且明确界定的财产权利和公正的契约执行权利;第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如果离开了这两个条件,社会经济繁荣绝不可能。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一个社会才能存在市场,才能让市场拓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奥尔森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可以高度浓缩其长期增长理论的概念:强化市场型政府(market-augmenting government)。即: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另两个权力经济学大师则是达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A·罗宾森(James A.Robinson)。2012年,在他们合著出版的《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失败?》一书中指出,国与国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体制”。繁荣的国家是那些培育了“包容性”政治及经济体制的国家,而那些体制变成“掠夺(攫取)型的”、权力与机会集中在少数的国家则注定要失败。他们写道:“包容型经济体制实施财产保护,创造公平的竞争场所,鼓励新技术及技能方面的投资,与掠夺(攫取)型经济体制相比,更能促进经济增长。掠夺(攫取)型经济体制的结构特征体现地是少数人从多数人手中攫取资源。”“包容型的政治体制支持包容性型经济体制,而包容型经济体制反过来也支持包容型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通过多元的方式,使政治权力得到广泛分配,能够形成一定量的政治集中,建立法律和秩序,而法律与秩序又成为受到保护的产权及包容型市场的基础。相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掠夺(攫取)型政治体制为了维持权力而加强掠夺(攫取)型经济体制。”此后,他在访谈中,专门谈到了中国。“根据我们的分析,” 阿西莫格鲁说,“中国正在掠夺(攫取)型的体制下实现经济增长——在一党制的威权控制下,一直得以垄断权力,以空前的规模动员资源,在极低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爆发式增长,”但是这种情况是无法持续的,因为它不能培育一定程度的“创造性破坏”,而这种“创造性破坏”对于创新与收入增加是至关重要的。
(三)权力失衡导致中国市场化改革走向异化
1978年后,中国总体上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即改革先从经济体制入手,采取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错,逐步把改革推向深入。
然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中会出现一个悖论。一方面,要告别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走向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就必须改变权力结构,通过放权让利,从集权走向分权。这包括:(1)向公民(家庭)分权。通过赋予公民(家庭)拥有自主择业权、经营权和消费权,逐渐地把公民(家庭)推向市场,使其成为市场的一个利益主体和决策单元,使他们的行为以利益为导向,并依靠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来实现,而不是依附于政府的指令计划和定额定向分配中。(2)向企业分权。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通过对其大刀阔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或者将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下放给企业,使其成为一个追逐利润的独立法人主体;或者将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不仅允许其自由成立和自主决策,而且对其经营领域 和经营范围的限制也越来越少。(3)向地方政府分权。体现为:将一部分行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赋予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放手让地方政府去大胆探索、改革试验;进行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可以分享辖区经济增长的收益。(4)向社会分权。体现为:允许村民、社区自治;发展了自发性、自主性的行业协会、合作社、具有中介性的审计和评估机构、具有社团性质等社会组织;转移、让渡了政府的部分社会职能,让社会组织开始发挥其社会治理的职能和作用,承担一部分社会治理职能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渐进式改革却需要来自权力的主导,“中国的改革始终在权力的主导下进行,是一种典型的权力志向型的改革取向”。这是因为:(1)如果没有权力的主导,执政者或者担心改革偏离其预想的方向,或者担心改革的步伐太快、对社会造成太大的震动,或者担心改革中利益分化太严重,导致社会出现大的动荡。因此,为此,执政者需要用权力来约束改革的方向、速度和平衡性。(2)权力是利益的载体,如果不能对其权力进行赎买的话,掌权者就会希望在改革过程中,将权力嵌入到新的制度中,从而实现其权力租金的长期化和制度化。(3)改革的过程是个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惯性的力量,旧体制不会轻易退场,而新体制则由于其不完备性和脆弱性,而难以及时、全面替代旧体制。于是,就会留下一个制度真空或制度模糊地带。这样就为权力嵌入改革和嵌入市场提供了必然空间。(4)当权力获得来自市场的好处时,它就会贪恋市场,想方设法融入市场,并以新的形式固化起来,通过市场来获取稳定的、更大的好处。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中,权力在某些领域和某些环节退出市场的同时,又以其他的形式嵌入市场,与市场相伴起舞,既推动某些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又想方设法从市场中攫取权力租金。
当权力嵌入市场时,由于权力的强制性、非对称性和扩张性,会导致权力拥有着占据着高于市场的交易地位,从而轻易地撼动市场经济的基础----自愿、平等、互惠和开放。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走向异化,导致:(1)权力者为将其权力租金最大化、长期化和稳定化,或者推行更多的管制,从而获取管制租金;或推行垄断,依靠垄断来攫取财富;或进行权力寻租和职务消费……(2)市场主体则不得不依附于权力,与权力相互勾结,通过各种巧取豪夺的方式来掠夺社会财富,从而导致商业贿赂等各种腐败繁衍、蔓延;(3)权力主体的掠夺性行为又刺激市场主体漠视市场道德,以各种非道德、非法的手段来缔造市场的非平等,从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毒泛滥;(4)财富向权力者和市场作恶者流动,导致财富分配不公;(5)缺乏力量相当的主体来约束政府行为,导致政府重视经济职能,而忽视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或者忽视程序公正和机会均等,而以人治来代替法治,行为缺乏规范性。
三、治理中国市场化走向异化的基本途径
市场化改革中的异化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必须对此提高警惕、倍加重视,及时采取根治措施,引导其走向健康、有序和充满活力。鉴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异化病症,必须强化治理:
其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
由于知识、信息、人性等方面的局限,人类迄今为止,从来就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制度,市场也同样如此,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充分以及外部性、垄断等因素而走向失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依靠政府或其他形式来配置资源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公平。政府主导也会有其弊端,而且,一般而言,其弊端较之市场更多更大。由于改 革的起点约束和时间约束,我们离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出现异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这些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场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某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滞后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找到更好的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路径和方式,并坚定信心,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其二,强化制衡、约束权力,捆住侵扰市场的“掠夺之手”
就权力与市场的关系而言,依据不同的条件,它们既互为补充,又相互替代。一方面,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权力,需要政府足够强大,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去保护产权、保证市场合同的执行和维护市场秩序,成为市场良性发展和运行的“协助之手”;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能过分强大,以至于它可以不受约束,滥用自己的强制力,任意侵犯公民的财产和权利。否则权力就会从“扶持之手”变成“掠夺之手”。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权力失衡和权力滥用恰恰是导致中国市场化改革走向异化的最主要病因。在市场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有着权力寻租的影子。在市场制度的设计上,权力会嵌入其中,妨碍公正、透明、好的市场制度的构建;在市场进入和机会公平上,权力常常自设壁垒,拒绝赋予其他主体以公平进入和竞争的机会;在垄断的打破上,权力会为了延续既得利益而阻碍改革的推进;在市场秩序的维护中,权力常常玩忽职守,并与作假、作恶、施毒等势力勾结起来,成为公正有效市场秩序构建的挡路虎;在财富分配上,通过攫取巨额的“权力租金”,权力已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鉴于此,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架构,以有效地约束权力、防止权力滥用、避免权力成为侵扰市场的“掠夺之手”。
其三,深化改革、打破既得利益,取得关键领域改革的重要突破
我国市场化改革之异化还与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陷入困境息息相关。其中,政治、财税、金融、土地、石化、电信、铁路、烟草、收入分配等领域制度安排已明显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通过改革来破题。然而,在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下,这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展维艰,既与人民的期待相距甚远,也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当前应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要突破。
其四,规范监管、加大整治,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然而,我国目前市场秩序状况不容乐观,假冒伪劣毒泛滥,恶性竞争横生,政府管制寻租猖獗。这些行为既与市场主体的不道德不合法的寻利行为息息相关,也是政府功能紊乱、政府的“错位”与“缺位”并存的必然结果。为此需要:(1)强化法制,加快我国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这些基础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契约制度、市场进出入制度、竞争制度、产品责任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2)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发育基础。使市场主体真正成为权责利对等的完全承担者,使其基于市场诚信和道德,通过良性的竞争来追逐利润。(3)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冲突,重构和引导各种利益关系,从根本上使各种社会经济主体无法从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中获得额外的收益。(4)规范政府监管行为,使其既有激励去加强监管,又缺乏机会去设置管制、进行寻租,更缺乏机会与市场作恶者沆瀣一气。(5)加强整治,尤其是加强对涉及民生安全和健康领域的整治,如药品、食品、交通等领域的整治。
其五,加强教育、提高诚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
【车辆改革方案修改版】推荐阅读:
车辆改革05-16
车辆买卖协议书修改05-24
版车辆转让合同05-23
版车辆买卖协议书09-25
车辆赠与的通用版合同10-15
个人车辆租赁合同版11-27
车辆管理制度经典版12-09
简洁版货运车辆租赁合同05-11
版出租车辆承包经营合同格式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