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

2024-05-16

电算化(通用9篇)

电算化 篇1

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闻会讨电算化教学课蚩用件堍的“上课”加“上如”旗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迨景嫒砩槊挥型珞权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邺缺之类际揉作较聆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武以笔武豸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D)成们应该打破一些俜堍教学棋式,让学生史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彦该把羊用户权教件政泠网珞救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成们黹要蜷养蚝要有先足知识,又有较磁的教师

曰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人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朱云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电算化 篇2

一、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手工会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取代传统手工会计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分别是电算化会计查询速度快、存储密度高;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避免了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符合现代会计应用的历史潮流,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电算化会计查询速度快, 存储密度高

电算化会计查询速度快, 存储密度高是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功能之一, 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 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而在每个会计期间, 这些会计档案都需要按要求排列、装订, 不仅耗费了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还占用大量的办公空间。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 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 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 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 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 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 特别是节省了审计工作时间。

2. 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

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 也体现出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手工会计的必要性。在传统会计中, 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 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账簿组织形式、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 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 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进行各种核对, 如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

3. 避免了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

避免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 是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手工会计的又一显著特点。手工条件下, 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 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 速度慢, 效率低。电算化后, 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 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 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 轻轻的一点鼠标就完成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过程, 而真正的账册, 只要在需要时临时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即可。

4. 符合现代会计应用的历史潮流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 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 但是, 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 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二、我国现有企业电算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 在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还处于完善期。因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作用认识不到位、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存在问题、自信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考虑不全面、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以及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五个方面, 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 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计算机还是靠不住, 不知什么时候会出问题, 出了问题不好处理。这些观念和认识制约了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二, 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存在问题。一是财务软件市场秩序不规范, 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混乱。目前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 质量参差不齐。二是技术、工具和平台参差不齐, 有的电算化系统数据兼容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系统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第三, 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在开发和设计时未能全面科学地设计考虑, 结果所设计的财务软件与实际会计工作相脱节, 导致常常出现差错。

第四, 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 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和差错。

第五, 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不强, 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三、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

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 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并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意识。虽然有些企业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 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需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二, 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三,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 各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 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 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

第四, 优化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推广会计电算化至关重要。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条件的单位, 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 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对于积极钻研电算化业务, 技术水平高的会计人员, 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五, 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 要研究并逐步开展其它管理工作电算化或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 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完善和推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完善和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 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 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来抓, 并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 优化企业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时代, 需要普及会计电算化技术, 会计人员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的学习, 及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 发挥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好会计工作, 适应形势的需要, 进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海燕.试述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4) .

[2]刘天和.浅谈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 2009 (15) .

[3]沈艳艳.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06) .

[4]赵昱聿.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02) .

[5]刘建华.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0 (09) .

[6]管晓光.关于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7) .

[7]李婵, 杜娟, 朱亮平.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老区建设, 2008 (24) .

[8]邹大永.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完善[J].时代金融, 2010 (07) .

电算化审计初探 篇3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问题建议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算化系统和网络工具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和突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工作。因此,开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电算化审计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算化审计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人才紧缺,技术落后,是当前我国电算化审计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国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电算化审计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我国加入WTO后,电子商务技术在经济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要求电子商务的监管和审计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审计的主要技术手段。审计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嵌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后,才能有效监管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减少和控制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电算化审计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

2.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对审计监督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1)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改为磁性介质,会计记录的修改痕迹在磁性介质上不再保存,审计线索不再存在。由此直接导致审计技术的改变,审计人员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审核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逻辑平衡性;审计人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审计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

(2)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方式表现为集中性和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由计算机自动按照设定的程序完成,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程序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程序设计错误,必然导致会计数据处理错误。因此,审计工作不仅要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可靠性,还得审查会计核算形式和处理程序是否符合国家《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

(3)内部会计控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发展到有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管理工作中,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生产制造系统的结合,所有这些都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与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重点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控制的内容从原来的对环境的控制、对人员的管理、对文档的管理扩大到控制系统的收集、输入、处理、输出的全过程控制,不仅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合理合法性,还需要控制系统符合软件设计的规律和系统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符合会计法规、原则等。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必然要求审计工作修正其符合性测试的程序、内容和评价标准。

总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其工作方式方法、改变审计工作准则和审计标准,修正审计工作内容,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和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督。因此,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

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电算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或建设滞后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飞快。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要依法进行,对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不单只是职业判断,而且还必须以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但是,目前的法规基本上是适应审计传统书面记录形式的,许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新的审计问题尚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世界各国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相对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在2000年6月16日才由美国国会通过《电子签名法》。联邦德国则在2001年5月16日公布了《德国电子签名框架条件法》。这些法律的颁布,为该国的审计机构取得合法的审计证据提供法律依据。

在我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制定中,但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法制建设相对滞后。2004年8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确认提供了法律保证。另外,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制度法规,如财政部和审计署组织制定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等,但是,这些法规制度都只是在一些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规定,并没有提出一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制度法规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推广,还不能满足现在电子商务交易审计监管的要求,甚至有些业务缺乏法律的监管,使得审计监督失去了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2.对发展电算化审计认识不足

推进电算化审计是审计事业与时俱进、开创信息社会条件下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使审计对象、审计环境,而且也使审计工作方式、程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若不抓住机遇适时推进电算化审计,掌握主动权,势必殃及审计工作的前途命运。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但还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不少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电算化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电算化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只要由电算化审计处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电算化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电算化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电算化审计人才严重短缺,综合素质低

累计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审计人才,但是,审计人才依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注册会计师(CPA)为例,我国预计需要30万人,但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3万人取得CPA资格,从业人数更是只有8万多人。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缺乏对信息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导致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匮乏。大部分审计人员只掌握文字处理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几乎没有数据库知识、信息处理技术知识 ,因此有不少审计人员不知道会计电算化软件、电子商务软件是如何处理会计、统计等管理方面数据的,更谈不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进行审计监督。根据审计署提出的《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2001-3-28)中指出,全国审计系统只有2万多人具备计算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因此,电算化审计人才严重短缺以及综合素质低下是阻碍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电算化审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由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没有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能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因此,面对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审计人员没有技术进行处理,只能采用绕过计算机的手工审计手段进行审计。采用手工审计技术,审计人员不能发现电算化会计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增大审计风险。

另外,我国电算化审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能有效地指导审计实务工作。

电算化审计软件开发也存在诸多困难,首先从经济利益考虑,各大软件公司都热衷于有很大潜力市场的会计软件开发,对审计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都非常少。其次存在技术困难,在涉及到审计软件与财会软件的接口问题,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再次是通用性受到限制。

三、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鉴于目前我国电算化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些合理性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加强电算化审计教育和宣传,强化电算化审计的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对电算化审计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我国在审计教育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方面,应该加大电算化审计宣传力度,重点加强电算化审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如果审计人员认识不到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审计人员就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最终的结果是我国的审计市场将拱手相让给掌握电算化审计技术的外国审计人员。

2.加快电算化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电算化审计方面法律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到我国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审计的依据和标准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经济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方法、对象、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手工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一些内容已不适用,但是,在目前我国进行与计算机财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的相关的研究却比较少,适应电算化审计要求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至今没有建立。旧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电算化审计的实践。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实时性、广泛性要求有一序列更加切实可行、更加完备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保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立法力度,重点建立和完善目前电算化审计领域急需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体系,解决当前电算化审计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

3.加强审计人员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电算化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加强电算化审计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将不能够胜任我国今后的电算化审计工作。因此,加强审计人员电算化审计专业知识培训,是我国审计后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不论是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还是CPA的后续教育,当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接口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并且作为后续教育的考核重点,这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增强电算化审计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电算化审计技术水平

会计电算化系统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多、更复杂,其技术性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数据易被篡改和毁坏以及病毒入侵等;编程错误的话,还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上建立的电算化审计系统抗风险能力和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比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复杂的多。电算化审计符合性测试的重点包括:计算机操作、数据管理系统、新系统开发、系统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工作环境等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这些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控制制度,对审计人员来说是全新的审计课题。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以审计职业谨慎态度,采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手段,加强对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审计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幼桃:主编.初级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胡玲吴志斌:主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注册会计师手册》编委会:注册会计师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尹平:审计技巧示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王伟:对电算化审计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6)

电算化 篇4

第一节

计算机一般知识

一、计算机的生产和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才在美国诞生。

2、传统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

3、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面向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的概念和特点

1、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

2、计算机的特点:能自动连续地高速运算(最突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通用性强。

三、计算机的分类

从用户应用角度,一般可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也称个人计算机或PC)、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等。

四、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计算机速度

也称主频或时钟频率,描述运算速度;主频越高,计算机性能越好。

2、字长

3、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以字节(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为单位,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为Bit(位),常见的换算关系:1Byte = 8Bit、1KB =1024 Byte、1MB = 1024KB、1GB =1024MB。

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目前计算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会计电算化属于信息处理应用领域。

2、科学计算

是计算机最早应用的领域。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通信应用领域的典型代表。

6、人工智能

最具代表的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

第二节

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一、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又称为“裸机”,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几乎是没有用的。

微机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五部分组成。(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一)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完成运算和逻辑判断;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完成控制功能。

(二)存储器

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中央存储器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称为外部存储器,外存储器中的信息必须调入内存储器后才能为中央处理器处理,即中央处理器能直接访问内存的信息。

1、内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一般只存放急需处理的数据和正在执行的程序,特点:存储容量较小、速度快、只能暂时保存;按读写功能可分为:

(1)随机存储器(RAM)既可读又可写的易失性的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会丢失。

(2)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存放固定不变重复执行程序,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2、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低、存储速度较慢;计算机常见的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的会计资料一般存储在外存储器中。

(三)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输入器等。在会计电算化领域,会计人员一般用键盘来完成会计数据或相关信息的输入工作。

常用输入设备介绍:

1、键盘:标准键盘(104/105/108键)的键盘,可以分为打字键区(也称基本键区)、功能键区、编辑控制键区、数字键区。

2、鼠标:机械式、光电式、光电机械式三种,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光电式鼠标。

(四)输出设备

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会计报表、账簿等一般可以用打印机按要求打印输出。

常用输出设备介绍:

1、显示器(1)常见的显示器有:CRT(阴极射线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

(2)CRT(阴极射线显示器)与LCD(液晶显示器)比较:CRT显示器的可视尺寸通常比显示器小1—1.5英寸,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达到18英寸左右;LCD显示器的标准尺寸与实际可视面积一模一样的;15英寸LCD显示器的显示面积接近17英寸CRT显示器。(3)显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用整个屏幕上光栏的列数与行数的乘积来表示。显示器必须配置正确的适配器(俗称显示卡)才能构成完整的显示系统。目前常用的显示标准是VGA。

2、打印机(1)针式打印机(打印机针头数量可分为9针和24针打印机,可以完成财务中的票据打印);(2)喷墨打印机(成本低);

(3)激光打印机(打印质量最好,速度快,噪音低)。

二、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包括各种程序及相应的各种文档资料。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一)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支撑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浏览器。如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即属于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其他软件都需要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行;操作系统统一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内存储器管理、处理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DOS、Windows、UNIX、Linux等是常见的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程序

负责把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目标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1)机器语言

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用二进制表示的,由“0”和“1”组成。不同的机器,指令的编码不同,机器指令是面向机器的。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能识别,可直接运行,但程序容易出错。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由一组与机器语言指令一一对应的符号指令和简单语法组成的。但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的一一对应,仍需紧密依赖硬件,程序的可移植性差。汇编语言程序要由一种“翻译”程序来将它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这种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3)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称为低级语言。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称为高级语言。高级语言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无关,高级语言的特点是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用任何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都要通过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后计算机才能执行,或者通过解释程序边解释边执行。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服务程序

又称工具软件,常见的工具软件有诊断程序(查错程序)、调试程序、编辑程序等。

(二)应用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都是应用软件。会计核算软件也属于应用软件。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变化,存储程序和程序自动控制执行(即程序存储)的工作原理。

2、冯.诺依曼设计思想:(1)计算机包括五大基本部件;(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3)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 1、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net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

2、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方式(介质)可以用电缆、光纤、微波、无线和通讯卫星等,网络中的计算机是相互独立的。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送(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功能)、分布处理(一个程序可以分布在几台计算机上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地理有效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通常可分为:广域网(WAN,覆盖范围一般在100KM以上,也叫远程网,一般采用无规则的网状形拓扑结构,速度慢,延迟大)、城域网(MAN,覆盖范围一般为10—100KM)、局域网(LAN,覆盖范围一般小于10KM,速度快,延迟小)。

2、按使用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通常可分为:共用网和专用网。

三、因特网

1、因特网的概念

因特网也称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广域网的一种。(4)电子邮件地址

<用户名>@<电子邮件服务器域名>

第四节

计算机安全

一、计算机安全隐患及对策

(一)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系统故障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社会道德风险、计算机病毒等。

(二)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对策

不断完善计算机安全立法、不断创新计算机安全技术、不断加强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与管理。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危害计算机系统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征:灵活性、隐藏性、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变种性。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系统引导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兼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两者的特征)、宏病毒。

4、病毒发作时常见的现象P46

5、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软盘、盗版光盘、硬盘、网络。

6、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最有效方法是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用非原始启动软盘或其他介质引导机器,对原始启动盘实行写保护;

(2)不随便使用外来软盘或其他介质,对外来软盘或其他介质必须先检查,后使用;(3)做好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备份,并定期进行数据文件备份,供系统恢复用;(4)计算机系统要专机专用,要避免使用其他软件,如游戏软件,减少病毒感染机会;(5)接收网上传送的数据要先检查,后使用,接收邮件的计算机要与系统用计算机分开;

(6)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查,对于联网的计算机应安装实时检测病毒软件,以防止病毒传入;

(7)如发现有计算机感染病毒,应立即将该台计算机从网上撤下,以防止病毒蔓延。

三、计算机黑客及其防范

1、黑客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的计算机入侵者。

会计电算化 篇5

第二章 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一、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投入一定的财力,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选择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实行垂直领导的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在选择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时,应尽量做到统一,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具备一定硬件基础和技术力量的单位, 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建立计算机网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处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具有可扩充性强、性能/价格比高、应用软件开发周期短等特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可逐步建立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采用终端/主机结构的单位,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运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三、由于财务会计部门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处理方法要求严格和安全性要求高,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可单独设立计算机室。

四、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备会计软件主要有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通用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三种方式,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技术力量选择配备会计软件的方式。

1、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初期应尽量选择通用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投资少、见效快,在软件开发或服务单位的协助下易于应用成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软件的功能应该满足本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各单位应选择通过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通过财政部批准具有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权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在本行业内也可选择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的会计软件。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应以选择投资较少的微机通用会计软件为主。

2、定点开发会计软件包括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它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形式。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一般都有其特殊需要,在取得一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以后,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定点开发的形式开发会计软件,以满足本单位的特殊需要。

3、会计电算化初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深入后,通用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

五、配备会计软件要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相适应,可逐步从微机单用户会计软件,向网络会计软件、客户机/服务器会计软件发展。

六、配备的会计软件应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七、会计核算电算化成功的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进行会计分析和预测,除了选择通用会计分析软件,或定点开发会计分析软件外,还可选择通用表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会计电算化总结 篇6

黄峻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操作,我已掌握了金蝶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理论知识,收获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我总结出以下需要注意和改正的地方:

一、在做账务初始化时,有很多需要录入的内容,如:设置会计科目、输入期初余额、设置部门人员和填固定资产卡片等。所以录入数据一定要细心,确保输入的正确,录入完成后一定要进行试算平衡,查看是否有金额输入错误。因为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影响以后的做账。所有的都正确后就可以将账套备份了。

二、凭证录入时,要确定输入凭证的类型和业务发生日期,按F7建可打开相应的代码表,直接获取。工资核算时,工资公式输入一定要在英文状态下输入,输完后认真检查,确保公式的真确。期末调汇时,要将前面的凭证审核、过账后才能进行。生成凭证时还要想一想最后的金额是怎样来的,不能只盲目的做,不去思考。

三、在做账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就要及时向同学老师询问,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互相帮助是很重要的。

四、在做账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粗心大意,易填漏填错金额,不熟悉操作流程,不知到哪些凭证该录入,哪些该自动生成。而且有时一出错就会手忙脚乱,把正确的也可能改错,这些都需要加以改正。

电算化 篇7

一、为什么要引入PBL教学模式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是60年代在美国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面对理论性强、实践操作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无从下手。因此找到一个适合中职会计学生的方法,迫在眉睫。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也更加严格。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会计电算化。

中职是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而本身自身的缺陷,如学历不高,理论知识和文化功底的欠缺,造成了就业的压力。从毕业走向社会的这个起点,只有先声夺人,找到自己的优势,更早融入社会。从2006级会计专业(三年制)开始,我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研究,将PBL教学模式引进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当中来,把会计电算化的考证与课程教学合二为一,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熟悉一定会计专业理论、掌握基础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分析,实践性非常强。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示范操作,学生则通过死记硬背老师的操作步骤和有关命令,模仿教师,完成相关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一种交互式学习,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主观性。这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所以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会计电算化技能训练效果不佳。

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采用PBL(问题导向法),即教学教程中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地此过程中结合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老师或同学提出一些现实的问题,指导学生分工协作,自主探究,根据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老师从中适当引导,最后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总结并领会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导向的案例问题教学可以把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易记忆、记牢。中职的学生是带着学习上的自卑来到职中的,当他们把问题解决时,一种成功之感油然而生。将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PBL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教师在其中可以设置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也可以互相讨论,独立解决问题。

(一)PBL模式的引入

PBL教学模式实施中分科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倡进行异质分科,使科室成员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性别、性格、等能够相互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会计知识体系,更好地模拟工作场景。

(二)解决问题

PBL教学模式,学生以科室方式讨论、分享与展示,明确在问题解决时应该掌握的技能,并且确定这些问题是怎样帮助自己去获取哪些技能在PBL教学模式实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合作,不允许通过盲目重新建立账套来消极解决问题。

如以上提出的问题出现后,学生一般通过用友软件的帮助进行讨论,但这种途径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比如问题1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答案。大部分问题要综合各种方法,如讨论帮助标签、查找书籍、操作尝试和科室讨论才能解决。当第一个阶段的相关设置完成后,学生最高兴的第二个阶段自动生成,但如果第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没得到解决,第二个阶段就无法顺利进行。

(三)团队学习监控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会把所学知识准确地对号入座,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获得好几年的会计工作经验,提高对财务软件操作的信心,更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为适应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通过PBL的学习模式,学生最终将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个体,这种社会个体角色来自于群体,也能独立于群体之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组对陈述的小组进行一个总评价。评价结果记入陈述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

四、PBL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变化

把教学理念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教师关注的焦点应集中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的集中于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更多地教会学生获取某一方面知识的方法。

PBL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为目的,将PBL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及实训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会计岗位的要求。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答案可能涉及多方面。这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张彦力.“PBL在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 2011年第10期.

[2]唐玮.“基于导向学习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管理观察》, 2011年中6月中旬刊.

[3]朱燕.“问题导向学习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效益”,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2011年6月.

[4]刘继伟, 王觉.《会计专业教学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年12月第1版.

会计电算化问题探讨 篇8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的一场革命。文章对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作用 问题 对策

一、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

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财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二)改革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原来账薄之间相互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工预算。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拓展到对软件、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控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控制、系统使用权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程控等。

(三)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的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及其重要的工作。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都要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动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年会计制度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

1.一些领导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3.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待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4.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安全性与保密性差

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容易产生问题。

2.各核算模块间缺乏衔接

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四)对会计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机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缺乏连续性、系统性。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又懂得会计知识的全面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而是根据企业实现不同的电算化方式,对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一)增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人手,明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各类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权限资格进行严格的审察与控制,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转。四是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五是强化身机线索制。六是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加强数据的保密和保护。在数据进入系统时必须加一些用戶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七是建立操作管理制度,可以考虑硬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及其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

(三)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脱离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护。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要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采用双备份,每份上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将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可以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四)着力培养专业人员

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会计电算化知识 篇9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上一篇:裁定书管辖权上诉状下一篇:在座谈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