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

2024-05-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通用7篇)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 篇1

湖南省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申报指南

一、申报条件

(一)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

(二)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应具有优良的规划设计,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达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合格及以上标准,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且具有较高水平。

(三)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工程规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公共建筑一般应在2万㎡以上。

2、住宅小区或住宅小区组团一般应在5万㎡以上;

3、应用重大、先导、高新技术的建筑可不受规模限制。

(四)申报示范工程项目当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尚应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准”行政许可实施细则》(建标[2005]124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三新核准”工作的通知》(湘建科〔2011〕202号)的有关规定。

(五)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一般应由建设单位或项目施工单位组织,亦可由上述单位联合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参加。

二、申报材料

(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书(一式两份并附光盘一份);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两份并附光盘一份): 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

(2)绿色施工考核目标(3)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 170 —(4)现场环境保护、安全防护措施(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7)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8)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9)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的应用(10)绿色施工评价管理

(三)申报技术资料(一式两份并附光盘一份):

2、建设工程施工中标通知书

3、绿色施工自检或第三方评价记录表样式;

4、主要机械设备详表

5、绿色施工购置清单

6、工作人员投入详表

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三、申报书填写说明

1、申报书一律采用4号宋体打印,每项内容打印不完,可加页;

2、建筑类型一栏的填写中,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中打√;

3、面积一栏的填写中,需对项目的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示范面积分别进行填写。其中,示范面积是指项目中采用了绿色施工技术、申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部分的面积;

4、项目“起止”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填写,例如“2010.12.05-2011.04.12”;

5、填写本表格时,要严格按照填表说明的格式进行填写,做到情况属实,字迹清晰。

四、申报组织

(一)申报单位对项目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及项目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和筛选,签署意见并盖章。市州所属项目申报材料和汇总表经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州主管部门统一报我厅;中央在湘和省属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可将本单位项目申报材料和汇总表直接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组织对申报工程进行评审,通过评

— 171 — 审的项目,经审核批准后纳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项目。

(三)列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申报内容及《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及时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施工资料(文字、表格、影像、图片等)。

(四)示范工程应接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或其委托单位的绿色施工检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申报单位应主动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验收,对通过验收的示范工程颁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合格证书。

— 172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 篇2

对于绿色建筑符合性评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和绿色建筑评价的条件,审核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第一细胞商业街2号楼为生态城第一个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单体,在绿色星级申报工作中档案资料的准备、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为绿色建筑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1 商业街2号楼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评审要点

1)节地与室外环境:商业街项目原为盐碱地,场地内土壤氡含量及土壤污染程度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夜景照明不采用大功率投射灯光,利用建筑内部透射光和局部装点氛围灯光。对周边道路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采用种树的道路洒水达到净化空气目的。

2)节能与能源利用:该项目采暖空调与空调系统采用溴化锂高效直燃机组,建筑外窗部分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不小于幕墙面积的15%;各种电器均选用节能产品,电梯及自动扶梯采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设备;能源系统采用能耗单独分项计量的设施和能耗监测系统;2号办公楼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项目西北侧的空地铺设地源热泵管道,在地下车库内设有地源热泵机房,整个项目由太阳能和地源热泵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占整个项目的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该项目给水系统采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和局部加压供水相结合系统,排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伸顶通气方式,在地下室废水由集水坑收集,设潜水泵压力排水;卫生间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满足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建筑内的卫生器具均选用节水型器具,室外绿化采用中水微灌系统浇灌,可提高用水的使用效率。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本项目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采用轻质成品隔断墙,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成后装修对建筑物的拆改量。

5)室内环境质量:本项目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其室内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与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室内建筑材料、室内背景噪声均满足国标要求;室内空调末端选用恒温一体化控制器。

6)运营管理: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在建筑投入使用无超标废水、废弃排除;设有室内垃圾投放和收集系统;办公、商业用电、水、气、热实行分类计量,便于日后运营管理。

2 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所需的证明材料

1)项目前期相关资料:土地使用证;立项批复文件;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简介;建设单位法人证书;开发资质证明;银行出具的固定资产、年产值、负债证明材料;设计单位资质证书;设计实例介绍;废弃场地利用资料;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工程预算资料清单;装饰性构件造价计算书。

2)项目规划设计相关资料:规划图纸;环评报告书;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3)项目建筑、结构专业相关资料:场地地形图;建筑专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结构施工图;建筑效果图;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证明材料或避免重复装修的证明材料;结构设计资料;幕墙设计施工文件。

4)项目景观专业相关资料:景观设计施工图纸和说明;种植施工图;苗木表;场地铺装图;屋顶(或)和垂直绿化设计施工图纸。

5)项目暖通专业相关资料: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节能计算书、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设计文件。

6)项目给排水专业相关资料: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包含设置防止管网漏损措施的设计说明);给排水管网防漏损相关产品、节水器具产品说明;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7)项目电气专业相关资料: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分项计量图纸;电气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设计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所需材料主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提交申请,在设计完成后进行。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工程建设初期,应该进行相关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签订相关合同、协议说明时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细要求,明确档案资料的份数要求,以便资料在后续管理、使用上达到要求。各专业设计文件由设计单位提供并符合编制深度要求,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需经过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图纸,经图审合格后的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概预算六个专业图纸方可发放使用。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是资料归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将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归档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号、归档等。在建工程的档案归档工作一般是由文件材料产生的单位或部门负责收集,施工的总包单位有责任汇总各分包单位所提交的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的技术负责人应对其所提供的归档资料中的过程部分内容、质量负责。施工资料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是每一个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实体质量合格文件,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验收就是在审核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查,以验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所以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归档施工资料的监理也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其履行审核、签字手续。整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备案移交的全部过程中,勘察、设计、监理、各参加施工单位应积极组织并配合建设单位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明确本单位相关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责任,切实做好工作职责范围内的科技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共同抓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工程移交等工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第一细胞商业街2号楼在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后并且投入运营在一年以上,未曾发生过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未有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的不良记录,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申报资料,填写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书,并提供工程立项批复件,申报建设单位的相关资质证书,工程建设时期使用的材料、设备产品的合格证书、相关检测报告等申报证明材料,及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强制性条件的相关文件资料。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时,需要考察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其中包括规划、设计、勘察、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多方单位共同参与,在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方面的目标均有不同的档案整理要求。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申报所需材料。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根据申报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勘查情况,提出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造价

1引言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绿色建筑应追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技术经济的合理和价值的最大化。为此,需要从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场地、建筑规模、建筑形式、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影响,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健康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并重点控制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最大化降低绿色建筑工程造价。

2绿色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2.1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

做好绿色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同时考虑建筑设计和绿色技术措施,这样,一方面能够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立面造型、建筑布局等,以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留有足够的时间并增加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土建设计完成遮阳、自然通风及釆光等功能,避免了中后期进行不必要的修改和辅助设施的增加。因此,将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尽量提前,会使建造成本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同时,要进行科学的项目选址,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既要满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适应未来的需求,不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标准,也不只顾眼前而把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定的过低。

2.2合理融入建设理念

建设理念是建筑的灵魂,体现了建筑的风格和内涵。绿色建筑是可持续的建筑,生态是其建设的核心理念。良好的生态理念,应该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中心,自然是最大的生态,例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因此,在绿色建筑的开发过程中要将生态的建设理念融入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增量成本,使绿色建筑产生更好的效益,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建筑内部环境的通风和釆光设计,应根据节能计算确定窗型大小,根据风模拟计算,选取建筑立面上的最佳开窗位置,使室内有良好的円照和自然通风效果,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并满足节能要求。

3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3.1强化内部控制

绿色建筑造价控制是建立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的,“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内部控制是建设单位控制绿色建筑建造成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建设单位增强绿色建筑造价控制能力的当务之急。

(1)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为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应当根据建设单位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合理设置,确保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从事本职工作。(2)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绿色建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单位还需要制定统一的成本管理制度,来保证项目成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例如,建设单位可以通过成本管理手册等文件的编制,将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融入各项建设管理活动中,为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3)注重信息沟通和内控评价。建设单位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内部各管理级次、建设活动环节之间以及与供应商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及时报告并解决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2积极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政策优惠

近年来,我国也大力提倡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例如,桩基础工程中,广泛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压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其压桩过程中噪声较小,且不容易震裂成桩附近的其他建筑物;对于深一些的基坑施工中采用喷锚护壁处理,可以避免土方大开挖中常发生的塌翻现象。由于喷锚护壁施工是边喷锚边开挖土方,因而不用再放坡开挖土方,从而减少了土方开挖量,保证了安全,也节约了工程造价。

但是有些绿色施工工艺和材料造价较高,例如,新型墙体材料,虽然可以改变黏土砖的高能耗问题,但是成本较高。2002年起,我国开始推广实行“新型墙体保证金”制度,在工程项目报建时,建设单位向相关部门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待建设项目竣工时,对于不使用黏土砖的项目归还保证金,从而有效控制了高能耗的实心黏土砖的使用,保证了耕植用田,有效地控制了对自然资料的开采。同时也推广了砼多孔砖、轻质隔墙等新型的低能耗、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些优惠政策,采用绿色材料,享受政策优惠,控制造价。

3.3重视物资自行招标采购

在绿色建筑建造成本中,材料和设备支出占较大比例。材料和设备支出所占的比重之所以很大,一方面是因为绿色建筑通常情况下体形庞大,加之为了达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了很多不同的绿色建筑技术,涉及材料和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另一方面,影响材料和设备支出大小的另一因素是单价,绿色建筑在市场活动中,不仅材料价格会随着供求等关系的影响始终处于变动态势,而且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往往是先进、大型、昂贵的设备。因此,在物资采购方面,能否很好的控制材料和设备采购是建设单位有效控制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高价值的材料和设备的采购。

当主材、高价值材料及高价值设备等由建设单位采购时,一般不但可以很好地保证材料、设备的质量,同时也能够合理地控制材料、设备的价格。而当主材、高价值材料及高价值设备等由承包单位采购时,在采购质量和釆购价格上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建设单位应结合自身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对主材、高价值材料及高价值设备自行招标采购,并根据施工进度合理控制材料用量,避免浪费。

3.4加强全面合同管理

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做到全面合同管理,即全项目、全过程、全员的管理。以合同作为项目管理的依据,动态地实现项目既定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环保五大控制目标。项目合同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建设单位的上层、中层、基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而且项目各职能部门也要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和实现合同目标,不能仅仅依靠单一部门的力量。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要根据合同内容,切实将合同目标分解到人,落实到每个与项目有关的管理人员,使其在项目管理的任何环节参与合同管理。建设单位从合同策划开始,对招标、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竣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其中包括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之间的合同管理。建设单位要从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寻找各方之间的博弈均衡点,使项目在全寿命期能以合同为纽带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

3.5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与索赔

首先,在绿色建筑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变更和索赔尚未发生,建设单位要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预控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管理,同时督促监理单位做好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管理工作,要求监理单位对可能发生工程变更和索赔的主要环节重点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开工前的预控工作。其次,工程变更和索赔发生后,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审批以及反索赔工作,做到“实事求是、有依有据”。再次,工程变更和索赔实施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承包单位要根据工程变更指示的要求,对变更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检查和验收,确认工程变更内容已按要求完成,并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同时建设单位要对索赔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竣工结算提供依据。

结束语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些绿色建筑技术的简单集合,而是由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价值系统。本文提出了绿色建筑造价控制的措施建议,以期对绿色建筑成本管理乃至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小奇.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形势分析[J].陕西建筑,2009.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 篇4

来源丨 科技部发布丨 EaBIM_工号07 日前,科技部新发布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14个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截至目前已发布的2018年40个专项的指南内容,所有专项的项目课题数不超过836个,国拨总经费将近136.8亿元。

其中“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2亿元,拟安排7个技术方向,18项任务。7个技术方向为: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2.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3.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4.绿色建材5.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6.建筑工业化7.建筑信息化

其中建筑工业化技术方向研究内容为: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平台与模架、塔机一体的智能化大型集成组装式平台系统,包括平台高承载力、模架复杂工况高适应性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现场工业化建造;研究开发成型钢筋的智能化加工与配送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成型钢筋的工业化加工,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研究开发与顶升模架一体化混凝土布料关键技术及装备,包括泵管与布料机的快装连接、混凝土布料机自动控制,提高现场混凝土浇筑效率和质量;研发用于设备与管线的模块化装配施工的装备与关键技术;研发适合于工程现场的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与3D打印技术,探索现代化的房屋建造方式。

考核指标:研制承载能力1000吨级的超高层智能化大型组装式集成平台系统、成型钢筋智能化加工成套装备(加工规格可达1200mm×600mm,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30%)、顶升模架一体混凝土布料大型装备(最大布料半径可达33m)、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各1套;形成相关产品、标准和工法6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应用于8项以上现场工业化建筑施工项目。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

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本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

总体目标为: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2017已经在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等7个方面,针对绿色建筑后评估、建筑规划设计新方法、建筑室内环境、近零能耗建筑、既有公共建筑高性能改造、绿色建材、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设计施工等内容安排部署42个项目。2018,拟在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等7个方面,针对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市县规划设计技术、既有城市住区及工业区功能提升、工业建筑环境保障与节能、智能结构体系、立式工业建筑体系等内容安排18项任务。

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2亿元,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对于企业牵头应用示范类和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要求。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5家。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

1.1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大数据及数据获取机制构建

研究内容:从大规模实际采集数据出发,定量给出我国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的实际状况。确定数据获取和表述的科学方法,并通过数据获取过程检验和完善。研究大规模数据的不同获取渠道,实现多渠道数据的相互校验;研究数据更新与共享机制,建立持续进行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确认方法,形成我国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基础数据持续更新与共享机制。

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建成持续采集和统计的建筑“四节一环保”数据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建筑节能主管部门数据平台的对接,实现稳定运行1年以上,形成动态采集和数据统计分析标准。大规模数据采集统计误差不超过10%,并给出误差分析的科学依据。数据层次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新建竣工建筑总量,建材使用量、建材生产过程能源消耗量,既有建筑拆除量,建筑用地使用状况的变化,既有建筑运行能耗状况、各类不同功能建筑分项用能状况、用水状况等。建成民用建筑实际状况数据库,并可持续稳定接收数据,实现可更新可共享;发布我国民用建筑实际状况系列报告,报告应对各项实际状况数据进行概括与分析。

1.2研究我国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

研究内容:从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目标和对各类建筑的需求出发,结合我国的土地资源条件和建筑运行能耗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控制,结合中外状况对比,确定我国未来城镇各类建筑的规模总量。从我国能源总量规划出发,综合协调工业、交通和建筑各领域用能平衡状况,确定我国未来建筑用能总量。基于建筑运行用能总量控制目标和未来城镇各类建筑的规模总量,确定我国城镇各类建筑用能强度上限,制订逐步实现建筑用能强度上限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

考核指标:给出我国未来各类民用建筑的规模上限和发展路线。建立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模型,包括建材生产过程碳排放、运行和拆除过程碳排放。根据我国能耗总量控制目标给出我国建筑运行耗能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我国建筑四个用能分项(北方采暖、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农村住宅)的强度控制目标和实施技术路线。将中国建筑用能与美国、欧洲、日本、印度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其差异。建立中国建筑用能的定量分析模型,定量规划中国建筑四个用能分项逐年用能总量和强度,以及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路线,并经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对四个用能分项的用能强度指标分别给出不少于10个已实现的实际案例,并以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具体规划作为案例对以上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及应用。提出我国室内环境营造的基本理念和技术途径,并针对给出不少于20个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长期实测建筑运行能耗数据案例分析。

1.3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建筑节能设计用基础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标准;研究建立建筑节能用室内、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和模拟分析气象数据;研究更新建筑热工设计、采暖通风与空调室外和室内设计计算参数;研究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的应用方法和模式,建立成套支持我国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设和工程应用的基础数据;开发建立开放共享的建筑节能设计基础数据平台。

考核指标:室内、室外设计计算参数能覆盖现有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满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建筑能耗预测研究,可支撑我国建筑节能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室外数据成果的覆盖面不少于我国1000个县级行政单位;室内数据应覆盖全部5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不少于20000组标准样本组。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编制建筑节能基础数据研究及应用技术导则不少于2部;标准数据成果在行业内实现公开发布,可在线查询、实时计算和更新。

2、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2.1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优化技术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重点城市新区建设,研究城市新区发展规律和规划设计的方法,研制绿色新区评价体系;提出我国城市新区人工环境与地区水系生态环境耦合的关键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城市新区能源规划总体框架与操作步骤,研发城区组团内低碳生活的优化设计技术;研制城市新区碳排放核算、监测、模拟分析的智能化技术与工具;结合新区建设实践,系统开展城市新区不同形态类型规划设计的绿色评估,完成新区绿色技术的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衡量城市新区低碳发展战略定位的科学指标、评估方法、规划技术规程3部以上(送审稿)。针对实际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级新区,建立城市新区动态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城市新区规划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绿色低碳运行指标动态监测数据库,有效数据量超过1亿条,并结合本项目示范新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示范。完成《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送审稿。完成2个以上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设计,建立2个以上碳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城市新区示范项目。

2.2县域城镇规划设计优化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县域城镇人居治理战略定位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县域城镇低碳规划的约束性标准,发展以绿色低碳为引导的县域城镇战略行动模式及其考核评价体系;研究适合于县域技术水平的典型气候区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与监测的评估技术标准和预警方法体系;研究典型县域(人口密集区、风景旅游区等)低碳化发展的城镇布局模式和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管控技术;研究基于生产生活圈的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适宜于城镇低碳交通与能源设施的规划设计优化技术;研究县域城镇规划本土经验科学化的理论与方法,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与风貌,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设计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衡量县域城镇低碳发展战略定位的科学指标、评估方法、规划技术规程。开发不同气候区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2套以上。制定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县域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技术标准2套以上。编制以低碳为目标的县域城镇规划设计相关设计导则不少于3套。在西南山区、黄土高原、江南水乡等典型县域开展规划设计工程示范不少于 3 项,碳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既有老旧城市住区的规划与美化更新、停车设施与浅层地下空间升级改造技术;研究既有城市住区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既有城市住区能源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既有城市住区管网升级换代技术;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升级改造技术;既有城市住区功能设施的智慧化和健康化升级改造技术;选择典型城市住区进行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住区更新与绿色建筑性能模拟工具6套;建立3套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与建筑绿色化设计新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并编制导则或标准不少于3项;开展5个2平方公里规模以上绿色低碳区或健康城区示范,碳排放强度降低20%,健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5个既有居住区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综合改造示范;完成5个地域性、文脉传承和气候适应优先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示范项目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引导值降低10%,室内环境品质达到国际水平优级以上,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超过10%。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2.4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转型、环境安全、土地价值提升的诊断评估技术与策划方法;研究城市既有工业区低影响开发、能源优化配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信息化升级的绿色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工业区地下增层、共同管沟、停车设施等浅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升级改造技术及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的模式、绿色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选择典型工业区进行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相应的策划、规划和设计等一整套技术方法,形成导则或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研发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和评价诊断方法;申请/获得专利不少于5项,形成相关分析工具不少于3项;开展5个2平方公里规模以上绿色低碳工业区示范,碳排放强度降低20%;完成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示范工程5项,示范工程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引导值降低10%,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3、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3.1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机场航站楼、高铁客站、地铁车站、港口客运站、公路客运站等公共交通枢纽建筑适宜的室内环境设计参数、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形成适用于公共交通枢纽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指标体系;研究不同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能耗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包括建筑形式、围护结构、大空间采光照明和采暖空调系统、实时客流变化等),提出针对其特点的节能关键技术及运行调控方法;研究公共交通枢纽建筑高效空调末端应用、输配系统及能源系统整体优化解决方案;研发公共交通枢纽建筑降低空调末端能耗、输配能耗、冷热源能耗等关键技术设备,形成公共交通枢纽建筑的设计方法及工程示范。研发交通枢纽能耗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研究交通枢纽客流量实时监测装置,提出基于实时客流波动的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策略,通过示范工程的实际运行管理示范其建筑节能效果。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类型公共交通枢纽建筑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不同公共交通场站建筑能耗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能耗数据库及综合监管平台;完成分布在不同气候区域的机场航站楼、高铁客站、地铁车站新建项目示范工程,其中大型机场航站楼不少于4座、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万平方米,高铁客站不少于8座、总建筑面积不低于80万平方米,地铁车站不少于100座;在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基础上,示范工程中空调系统全年综合能效比不低于3.0,比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降低15%以上;提供机场航站楼、高铁客站、地铁车站三种不同类型示范工程的室内环境及运行能耗实测数据,项目数不少于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形成技术指南2项,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送审稿)、导则不少于5项。3.2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发光二极管(LED)与公共建筑有机结合的室内照明设计新方法及照明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LED照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检测及评价技术体系;研究解决LED高亮度特性在公共建筑室内照明应用的舒适度问题,完善照明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并在非视觉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光环境设计、评价方法,开发基于健康照明的LED照明产品,提出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光环境解决方案;研究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安全性、可靠性,开发相应的照明网络系统,并制订相关产品的应用技术指南;开展典型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与照明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并进行测试验证,开展我国绿色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技术应用模式研究,更好指导绿色公共建筑工作实践。

考核指标:构建LED照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技术体系,利用LED与建筑有机结合,最终提出相应的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新方法;建立人基动态光环境应用实施技术体系,提出基于非视觉效应的动态光环境设计、评价方法,获得软件著作权;完成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的照明应用关键技术,提出照明系统设计评价方法;给出适用范围分析研究报告;提交相关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设计规范送审稿不少于5项,并申请国际标准;建造完成商业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典型绿色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与照明节能技术示范项目不少于5个,较现行照明节能标准实现节能60%以上,提出适宜我国绿色公共建筑的光环境提升技术应用模式。

3.3洁净空调厂房的节能设计与关键技术设备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电子器件生产、制药、医院手术室及动物实验房,研究同一洁净空间内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洁净等级要求的环境营造方法;研究部分风量运行下的洁净度与压差的保障情况,以及值班模式下降低风量运行的调控策略;研究洁净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化学、静电、拦截等过滤器的过滤机理及阻力特性,研发适应洁净室要求的低阻高效过滤器;研究保障洁净室洁净度和温湿度参数的高效空气处理方法,减少全年所需要的冷量和热量。研发洁净空调厂房能耗水平及保障效果的综合监测平台;制定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验收指标及能耗水平的相关标准;建立我国洁净空调厂房运行效果及能耗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类型洁净空调厂房的能耗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制定或修订洁净空调厂房行业规范、标准或设计指南/导则不少于4部(送审稿/报批稿);研制适用于洁净空调厂房的高性能系统或产品不少于6项;开发洁净空调厂房的数据监测平台1项,实现不同类型洁净空调厂房环境参数和关键设备能耗的实时监测;完成电子洁净厂房、制药厂房以及洁净手术室或实验动物房的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对这些示范工程进行不短于一年的运行监测,使改造后或新建的电子洁净厂房、制药厂房和医院洁净手术室或实验动物房能耗水平比同气候区相同等级洁净室能耗降低30%;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

3.4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环境保障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揭示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行业工业建筑的污染物特征和散发规律,建立运用高效通风控制高散发污染物的气流组织方式;研究高温余热、颗粒物及有害气体的迁移规律和非均匀场量分布特性,分析人体微环境对个体暴露的影响机理,建立高效低耗污染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建筑典型污染物的通风系统能效提升原理和方法,从岗位环境、建筑环境和排放环境三个层面,提出关键技术及综合评价体系,研发污染物高效捕集、净化除尘及个体防护装备;建立工业建筑多因素作用下的综合节能技术体系,研究不同余热强度及气候区的工业建筑低能耗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及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提出工业建筑运行能耗构成及节能措施。

考核指标:建立新型高效工业通风技术体系,提出完善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提出系统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模式,开发新型技术和装置,形成高污染散发工业建筑环境保障和节能的设计、产品、运行产业链技术,建立高污染散发工业建筑环境评价、检测体系。申请或完成专利20项,建设5种以上代表性行业的高污染散发工业建筑环境保障和节能示范工程,在满足现行环境标准的前提下,示范工程环境系统运行能耗降低20%以上,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4、绿色建材4.1水泥基高性能结构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设计、耐久性、本构关系及其构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体系,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专用外加剂、高阻抗水泥基材料、高耐久水泥基修复材料、高强高韧蒸养水泥基材料及预制构件,并进行产业化示范和应用。

考核指标: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150MPa,抗折强度>25MPa,坍落扩展度≥650mm;超高性能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减水率≥45%,降低混凝土粘度≥40%,28d混凝土收缩率比降低50%;地铁道床用高阻抗水泥基材料的56d电阻率≥5000Ω?m;高耐久水泥基修复材料界面粘结强度≥3MPa,延伸率增加≥50%;与普通蒸养混凝土相比,高强高韧蒸养混凝土折压比提高20%以上。形成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10项;编制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建成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5条,在装配式建筑、城市轨道交通、通讯等领域建立示范工程不少于6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4.2高性能建筑结构钢材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高强度结构钢、耐火钢、耐候钢、不锈钢、高性能钢索等的应用体系设计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高效截面钢、纵向变截面钢板、轧制金属复合板、大直径高强耐候索等材料及结构构件性能、设计、制作等关键技术,开发配套的安装技术和相应构件生产线;研究开发与高性能结构钢配套的焊接、螺栓连接材料和相应的连接技术;完善高性能钢拉索预应力装配结构体系和技术;编制高性能结构钢应用技术标准、图集和设计软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确定高性能结构钢的相关性能参数和设计指标,提出构件设计方法;开发系列螺栓产品并建立其连接设计方法;提出高强度钢、耐火钢、不锈钢、轧制金属复合板、混合钢种截面等5种特殊钢材的配套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开发适用跨度150m~300m的高性能钢拉索装配钢结构体系和100m以上高性能钢拉索装配式高耸结构,用钢量比普通钢结构节约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编制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送审稿)不少于5项;建设生产示范线2条;建成5项示范工程。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5、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5.1智能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自感知、可恢复、自修复、自适应等智能结构体系,研发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无损伤可恢复构件、低损伤高性能构件、高耗能易更换构件;研究具有自适应耗能机制的减震结构体系,提出耗能减震与损伤控制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发高性能防灾减灾监测与控制一体化智能结构系统、物理和信息融合智能防灾减灾结构系统;研究基于移动群智感知技术、视频监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结构灾害破坏评价方法;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可恢复功能智能结构体系、混凝土微裂缝自修复功能结构体系、自适应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形成全寿命性能监测与控制一体化智能结构系统、物理和信息融合智能防灾减灾结构系统;形成不少于3套新型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混凝土微裂缝自修复功能结构体系、自适应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实现对0.1mm混凝土微裂缝的自修复;提出不少于2种智能结构灾害评价方法;编制相关技术标准2部;申请/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件;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2项。

5.2高效节地立式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适应于垂直运输和现代生产物流,具有节约占地、布局灵活、性能优越的绿色高效多层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研究重载、动载及其耦合作用下多层工业建筑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发基于立式工业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围护结构体系;研究吊车系统和吊车荷载对多层厂房结构性能影响;研发多层工业厂房防灾结构体系与构造;研究绿色立式工业建筑综合性能指标;开展相关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绿色立式工业建筑设计系列技术;开发立式工业建筑节能环保围护结构及产品;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量化指标,与传统工业建筑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编制相关技术标准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建设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6、建筑工业化6.1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平台与模架、塔机一体的智能化大型集成组装式平台系统,包括平台高承载力、模架复杂工况高适应性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现场工业化建造;研究开发成型钢筋的智能化加工与配送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成型钢筋的工业化加工,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研究开发与顶升模架一体化混凝土布料关键技术及装备,包括泵管与布料机的快装连接、混凝土布料机自动控制,提高现场混凝土浇筑效率和质量;研发用于设备与管线的模块化装配施工的装备与关键技术;研发适合于工程现场的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与3D打印技术,探索现代化的房屋建造方式。

考核指标:研制承载能力1000吨级的超高层智能化大型组装式集成平台系统、成型钢筋智能化加工成套装备(加工规格可达1200mm×600mm,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30%)、顶升模架一体混凝土布料大型装备(最大布料半径可达33m)、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各1套;形成相关产品、标准和工法6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应用于8项以上现场工业化建筑施工项目。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

7、建筑信息化7.1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优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模技术和标准化流程,建立设施设备分类、编码标准以及模型交付标准;研究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成本精准控制和价值测量技术;研究以人员满意度为导向的环境性能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基于能耗、水耗与碳排放目标的前馈式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技术;研究BIM与设备设施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等融合技术,集成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实现设备设施静态管理和运行性能智能控制,开发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优化集成平台,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达到绿色建筑运营性能优化目标。

考核指标:形成绿色建筑运营的BIM建模和质量控制技术,达到模型轻量化率80%以上;形成面向既有绿色建筑的快速参数化建模技术,比传统建模方式提升效率30%以上;建立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行成本精准预测技术,编制绿色建筑全生命期成本测算指南,使运营成本下降15%以上;建立绿色建筑BIM运营应用价值测量技术体系,实现运营效益的数字化定量评价;编制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相关标准或导则3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BIM运营优化管理平台,包含基于BIM智慧型物业管理系统等专业运维管理系统4套,编制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指南;开展20项以上的工程应用示范,建筑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75%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6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7.2建筑垃圾精准管控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垃圾定量预测模型及对应精准处置技术;研究建筑垃圾类型/体量天地一体化快速识别技术与监测系统;研发建筑垃圾产生、运转、处理、资源化、再生产品应用全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技术;研究建筑垃圾安全风险、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体系及预警技术;开发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平台,并开展城市级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建筑垃圾定量预测模型及对应精准处置的技术体系,完成5个典型工程的实施;建立建筑垃圾天地一体化快速识别技术体系与监测系统,识别精度高于90%;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区域内工程类建筑垃圾调配控制量占建筑垃圾产生量的95%以上;建立建筑垃圾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估及预警技术体系;完成不少于2个地级以上典型城市的应用示范,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发明专利3项以上,软件著作权7项以上,编制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指南不少于5项。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申报 篇5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4.建设工程招投标情况确认书、中标通知书、经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原件);

5.建设工程监理备案审批表及监理合同(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6.建设工程商品砼供应合同(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7.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表(原件);

8.外地施工企业入境审查备案手续(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9.中标施工企业建造师资格证书,施工、质检、安全、材料、预算人员岗位证书(原件);

10.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原件);

11.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报建书(原件);

12.配套费缴费单、项目资本金缴费单、民工工资保障金缴费单(验原件提供复印件);

13.建筑施工承包单位与建筑劳务公司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探析 篇6

1 绿色施工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发展是显著的。各项指标均表明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前列, 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 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目前,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 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了近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 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中国的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筑等8个行业的主要产品的能耗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的40%以上;种种资源的低利用率, 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而且由此产生的资源残渣量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要多得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 其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总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据统计调查, 我国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相较于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当然也是机遇和潜力所在。由此, 我们提出了绿色施工, 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改善我们的环境。

2 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比较分析

2.1 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

何谓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由此概念看来绿色施工无疑是传统施工的延伸。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一样是由五大要素组成, 它们分别是, 施工对象、资源配置、实现方法、产品验收和目标控制。前四个要素显然不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所在, 目标控制的不同才是关键核心。自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人民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发展, 经济的大发展是当务之急。传统施工正应了当时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核心目的差异所在。传统施工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绿色施工宣扬的是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如果说目的决定行为方式, 那么我们的绿色施工就是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的最好方式。

2.2 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分析

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第一, 节能。节能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 从最初的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到工程实际施工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施工机械的选择等都有着节能的需要。以施工总平面设计来说, 一份合理的施工总平面图能够将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住房、加工车间、用水、有电等设施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配置。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现有的动力、交通资源, 减少临时设施的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是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仓库、加工区, 以尽量缩短施工运输的路线, 并且能减少施工运输对周边绿化环境的灰尘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二, 节地。节地主要表现在临时设施的体量和布局上。一方面, 对于临时设施的体量, 我们应根据待建工程施工规模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尽量将规模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最小值处, 最大限度的减少用地的死角。另一方面, 在临时设施的布局上, 我们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临时设施进行布置, 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管线等为我们的施工服务。第三, 节水。节水我们应该从意识、制度和科技上入手。从意识出发, 我们应在施工现场所有的用水点贴上节约用水的提示语, 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个正在用水的人水资源的宝贵。从制度出发, 我们可以对施工现场各大用水点的用水量进行分别计量, 以此为依据对使用者进行奖励或处罚。从科技出发, 在施工现场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阶梯式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第四, 节材。对于节材我们应从所选材料的种类、产地及加工工艺上入手。无论是结构材料、装饰材料、维护材料还是周转材料对于材料种类的选择都相当的重要。对于施工原材料采购地的选择我们有一个原则, 那就是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一方面是节约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施工进度。第五,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作为绿色施工的一环,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应从扬尘、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几个方面入手。充分采取各种措施将施工对环境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 绿色施工推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3.1 理解偏差

在中国,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绿色施工模式的推行时间还很短。何为绿色施工, 部分施工单位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调查发现, 存在以下四种理解误差。第一, 将绿色施工片面的理解为增大施工现场绿化面积。第二, 将绿色施工错误的理解为只是施工单位的工作。第三, 将绿色施工理解为安全文明施工。第四, 将绿色施工理解为节约型施工。这些错误理解方式的存在都为绿色施工的推行造成了障碍。

3.2 意识薄弱

建筑行业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 但是整体而言就业人群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 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仍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的特点就是技术能力强, 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 他们很难主动的去理解绿色施工, 更多的情况下他们会做的是去精进自己的施工技术, 用熟练的技术换来收入的增加。不仅是施工工人, 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绿色施工的意识也是比较薄弱的。

3.3 技术落后

由于绿色施工的提出时间较短, 国内关于绿色施工方法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 而且显然绿色施工技术是实行绿色施工的基础。没有了绿色施工技术的支持, 想要完成绿色施工是万万不可能的。就以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来说, 中国目前的建筑垃圾的回收率大约是15%, 而欧盟、韩国等国家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对于建筑垃圾回收的不重视, 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中国绿色施工技术的薄弱。

3.4 费用较高

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方式而言, 绿色施工的成本会高出许多。实行绿色施工的投入是巨大的, 而这些投入在一定意义上讲, 并不会为开发商带来更多的收入。所以存在着众多开发商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实行绿色施工, 反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思考如何躲过上级领导检查的事情上。

4 绿色施工推行方法研究

4.1 加强宣传

在如今这个时代, 媒体的力量变得日益强大。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对绿色施工展开宣传和讨论, 让绿色施工理念得到大众的认识。对于施工管理人员, 我们应定期的组织他们对绿色施工理念及绿色施工方法进行学习, 使其充分理解绿色施工方式。而对于施工工人, 也应由施工单位定期的组织他们对绿色施工进行学习, 向他们发放学习用的小册子, 以此增强他们绿色施工的意识。

4.2 将绿色施工费计入规费之中

对于开发商来说, 绿色施工会产生大量的费用。只是通过对他们进行口头教育, 就想达到明显的效果, 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仿照安全文明施工费一样, 将绿色施工费计入规费当中, 并且在开工之初就向业主方进行收取, 在工程完工之后, 通过在施工中对绿色施工完成程度的检查记录对绿色施工费向施工单位进行划拨。只有完全达到了绿色施工要求的才能获得全部的绿色施工费用, 同理, 若只完成了50%, 也就是能得到50%的费用。剩余部分交给当地政府, 用于施工场地及周围地区的环境治理。

4.3 设立奖惩机制

除将绿色施工费计入规费之中外, 设立奖惩机制也是一种有力的方式。当地政府可以成立一个基金会, 用于对绿色施工的奖励和惩罚。在基金会成立之初, 政府可以划拨部分资金作为启动资金, 对完成绿色施工的工地进行奖励。而对于那些未以绿色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单位, 政府可进行相应的处罚, 将处罚得来的钱投入基金当中用于奖励之后完成绿色施工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在各施工单位内部形成一种长效的、有力的竞争模式。

4.4 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研究经费的投入

众所周知, 科技是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同样要想让绿色施工得到不断的发展, 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传统工程施工只注重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来说, 绿色施工加入了“四节一环保”, 对于这一部分的技术研究, 目前的中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一种局面。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技术、绿色建材及绿色机具的研发等等, 都需要大量科研经费的投入。当然, 之后的回报也是无穷的。只有让绿色施工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才有可能淘汰掉旧的、落后的、对环境污染大的传统施工技术。

5 结论

绿色施工对于中国来说还算是一个新事物, 对其的研究也仅仅处于初步阶段, 现在所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减缓对绿色施工的研究。随着环境保护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绿色施工的推行已变成了大势所趋, 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步伐的迈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是时候回过头来整理一下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了。中国目前的发展追求已不再是“又快又好”了, 而是现在的“又好又快”。好成为了快的前提, 只有把好放在首位, 中国才能得到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当然, 只有把绿色施工放在首位, 建筑行业也才能得到长远的、持续的发展。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绿色施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当中, 并且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本篇文章, 从绿色施工的产生背景, 内涵等方面入手对绿色施工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 并分析了绿色施工目前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最后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行业,环境保护,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 2013, 01:7-11.

[2]肖绪文, 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 2013, 01:12-15.

[3]周云川, 赵永任, 杨杰.绿色施工主要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03:95-97.

[4]张小源.绿色施工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工程质量, 2013, 03:20-23.

[5]孙霞.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4:200.

[6]俞频.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3, 08:314.

[7]车孝友.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J].才智, 2013, 14:330.

[8]张朝凛.新视角下的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对策[J].才智, 2013, 17:28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探讨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推行

绿色建筑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推行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促进绿色施工管理的必要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推行绿色施工必将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

1. 推行绿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制度实施细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以山西首笔排污权交易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难题为例,可以看出相关制度在执行时尚有空白之处。另一方面个别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只考虑局部利益、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或轻视了长期的环境效益,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1.2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与淡薄。一方面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城市垃圾处理为例,多数人已能做到垃圾收集、处理,简单地进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但对再细化的分类处置知之不多,甚至很多环卫工人也不清楚。另一方面包括建筑管理人员及施工一线劳务人员在内的建筑从业人员环保意识、绿色施工理念的缺乏,会导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破坏环境的行为。而更严重的是人们破坏了环境后,还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1.3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施工不够重视。一方面个别建筑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环保成本“外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自己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有限,制约了其绿色施工的开展。

2. 推行绿色施工的对策

2.1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是推进绿色施工的基础。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尚未形成与现代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环境观,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仍然不足。只有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环保氛围,才能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对参与工程建设各方进行强化教育,使其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让企业能在绿色施工中受益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促使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采用绿色施工工艺。同时加强对建筑一线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建筑施工的一线人员,认识到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绿色施工的实施过程中来。

2.2建立健全科学的、系统的绿色施工相关法规是推进绿色施工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需要靠政府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法规的引导。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强大推动力,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积极呼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技术标准及规范的要求,并不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

2.3加强行政管理部门对绿色施工的管理,是推进绿色施工的保障。完善建筑项目审批制度,以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综合、科学的评判,保证建筑项目的科学性、长期性。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承包商应在投标书中说明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覆盖; 可提出承包商应通过ISO 14001 环保认证的要求。加强行政监管体系、健全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支撑体系、制定绿色施工评估体系,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工程质量验收或文明工地评优时增加或突出绿色施工技术的验收或考评。还可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

2.4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是推进绿色施工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经济体制,是促进绿色施工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过收费遏制或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通过税收调节,政策扶持,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对那些有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新建或改建建筑物的公司,给予减税、奖励或使其得到更多的建设项目等优惠措施。另外,也可以选择补贴、预付金返、排污权交易等方式。

3. 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

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是应备受重视的一个阶段。在施工策划时就找出本项目环境因素,依据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重点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控制目标、控制措施及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一般来讲,施工阶段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材料管理、噪声管理及废弃物管理。

3.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管理。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能源结构包括: 煤、天然气、液化气、电、汽油、柴油等等,煤、天然气、液化气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的食堂做饭、生活取暖和冬季施工时砂石料及混凝土拌和时的水加温; 电主要是满足施工机械的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两大类; 施工现场各种重型机械则是以汽油或柴油为主要能源。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看,在进行施工用器具选型时,要优先采用技术成熟、能源消耗相对较低的工艺和设备,要逐步淘汰能耗大的机械及设备。确实做好供电线路的设计及优化,减少设备的无负荷运行时间。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正常,降低能源的消耗。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采用不同的能源,最好是采用清洁能源。

3.2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 施工工地的水源,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对供水管网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减少乃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3.3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一般性的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消耗约占土建成本的50%~60%,因此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有序管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程效益。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帶有较少包装材料的产品,并应注重回收和重复利用包装材料。在施工现场建立废弃物的回收系统,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利用。

3.4施工噪声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管控方式。大型土石方施工,施工机具多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应精密组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段,避开敏感时段。打桩施工,多为打桩机、振动棒、混凝土搅拌车,晚间超过一定的时间,应禁止施工,其他阶段,应注意噪声的限值要求,通常要小于55 dB。结构施工期间,采用的机具多数是汽车泵、振动棒、电锯、外用电梯,应错开敏感时间段,同时要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对施工噪声的管控,解决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消声、吸声、隔声等。在施工现场应提倡文明施工,减少人为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设备的施工机械,建立、健全控制噪声的管理制度。

3.5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应对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进行全过程统筹规划,不仅应着眼于对已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更要注重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4. 结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受到政府、业主、施工企业影响,还和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实施绿色施工,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加强管理,履行绿色施工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拓展、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支撑、需要全社会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晓敏,企业绿色施工管理策略[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0.10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研组下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在黄山品牌文化交流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