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

2024-08-21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共8篇)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 篇1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1分钟

4分钟

3分钟

3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由“哲学是否神秘”这一问题进行导课。结合模块名称《生活与哲学》提问同学,为什么要在哲学前面加上生活二字?哲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对文理分科问题、你是否幸福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古诗的回顾,配合图片的播放,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哲学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认识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解读“种鸡蛋”漫画,引发学生对哲学产生问题的思考,归纳哲学产生的第一个途径----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分析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探究哲学产生的第二个途径---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并用名人名言辅助说明。

带领同学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

带领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

播放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视频,升华本节课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教师导入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 篇2

政治老师需要有发现生活的慧眼,感悟生活的慧根,运用生活的慧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能关注社会生活的大事小事,适时适度地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让生活引领政治教学。

2010年底,360与QQ掀利益之争。有位教师在讲“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框时,引入了这一话题。当教师提出辩题: 360与QQ你支持谁?理由是什么( 或者说你认为谁是新事物) ? 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最后,教师并没有做出裁决,而是说了这样一段话作为辩论的小结: 360与QQ,你支持谁,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判定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是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360与QQ谁是新事物,我们今天难以下结论。希望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的前途) ,带着这三个标准和根本标志,在以后的日子里进一步观察360与QQ的发展,在生活中体验360与QQ的发展,可能过了3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才能下结论360与QQ谁是新事物。

360与QQ之争,是全国几亿网民都很关注的事件,这个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在此处营造的“生活场”,不仅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还教会了学生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二、在情感的涌动处营造

思想政治学科有别于其他的智育学科,不仅要突出自己的科学性,还要突出自己的生活性和思想性,政治课堂也应是实际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应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要忘了让学生的情感在我们的课堂上涌动。如,在教《政治生活》时,结合钓鱼岛事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价值观的内容时,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中接受感动,都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实现帮助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三、在教学的合作中营造

萧伯纳说过: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就有两个思想。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思考能使智慧升华。”通过教学合作,教育过程也能成为一种有思想的生活。

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时,我给抽象的投资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来学习。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基于生活常识的心理测试题( 当你看到路边一幢房子外,有一只铁皮垃圾桶正冒着浓烟,你会怎样?

A. 大喊“失火了”B. 到附近找水救火

C. 打电话求救D. 把垃圾桶拖到路上,让它自己烧光。

A: 你沉不住气,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如果你与别人合伙投资,别人一眼就会看透你的想法,你要胜人一筹的可能性不大。

B: 你选中一个项目投资后比较固执,缺乏灵活性,即便投错了目标也很难转弯,容易一输到底,所以投资时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C: 你稳扎稳打,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你在选中投资项目后比较理性地追求高风险,但不至于输的分文不留。

D: 你把投资当智力游戏来玩,追求高风险高收入被视作享受,如果运气不好或累了,你会适时休息,等到恢复精力后重振旗鼓。)

接着,根据对学生选择的分析,我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主题———投资,把教学融于生活。

在选择怎样的投资方式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投资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1. 班级学生出资: 4 万元人民币

2. 投资种类: 储蓄、债券、保险、股票

3. 投资时间: 3 年

4. 投资收益用途: 学习等班级活动经费

5. 投资要求: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投资

每组同学在深入讨论后( 约10分钟) ,提出一种投资方案,由小组发言代表陈述其方案,并说明其理由。

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会很自然的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他们很开放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小组同学彼此启发,相互激励,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当四个小组分别报上各自的投资方案后,由于各不相同,而班级投资又只能采纳其中一种方案时,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为了本小组的方案能被采纳,又展开了激烈的论证战。

通过4个小组发言代表对各自小组投资方案的论证,让学生很自然得出合理的投资要做到两步四忌。第一步: 分散投资(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第二步: 组合投资( “四三二一”“三三制”方案) ; 忌一: 违法; 忌二: 盲从; 忌三: 集中; 忌四: 犹豫。接着,结合前面得出的测试结果,参照每个小组提交的投资类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他的理财上也是不同的,从而得出每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只有那样才可能成功。

在此处营造的“生活场”,不仅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弄清了抽象的投资理论知识,而且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把教学真正建立在了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

学校小课堂,生活大舞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政治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生活教学。我们教师应努力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摘要:常听到学生抱怨:“政治是最枯燥的一门科目。”为什么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轻视政治课学习,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呢?这是因为政治课是高屋建瓴的大学问,看不见摸不着,高和远才,导致学生不喜欢学。老师怎样才能把那些高与远的大道理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讲给学生?让我们的政治教学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政治教学回归学生生活,让政治教学变得“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的政治课堂。

学好高中政治 生活处处有哲学 篇3

关键词:哲学 物质 意识 量变 质变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1

一:熟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生活中,我们似乎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就是大人说的话有道理,一些名人名言被视为真理,成了我们的座右铭,我国古代有很多思想是很宝贵的,给我们当代人提供重要的指示,例如刘备对刘禅的警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言论很有哲理。同样的,我们民间普通人也有如此感叹,例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笨鸟要先飞”。这句话也适用于学习方面,也可以用作工作方面,也被人们认作为真理,在农民耕种方面也记载了一些谚语,“蜻蜓飞的底,出门带雨衣”;“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农民根据日常所见气象能推出一些结论,也是一种智慧,那么这些常识和道理属于哲学的范畴。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是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特点上看,哲学即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可以看得出,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事物的看法。有了哲学的思想指引,我们便减少盲目随从,理智选择,同时哲学也能为我们指明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强化学生运用哲学思想意识,了解哲学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存,所以,作为高中生,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不可孤立的,我们要和其他学生保持好朋友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环境的改善,现象1,在高中教学中,我们会存在有的班级纪律良好,学生成绩好等各方面优秀,反之,有的班级各个方面都不好,其中也是包含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在里面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生1: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个班级有好的学风,良好的纪律一定会促进好的班级环境,一些学生努力学习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每一个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生2: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一个班级是由学生、老师、班级环境组成,只有各个部分发挥了优良作用,才能促进整体的发挥,同时需要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以班集体为荣,加强自我管理意识,促进班集体的和谐。现象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很多青年步入社会,眼高手底,不愿意踏踏实实工作。很多用人单位出现了找不到人,而现状是很多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为此,我让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又体现了哪些哲学思想在里面。生1:不管哪一时代,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社会的认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应该有懒惰的思想和行为,要踏实工作,从基层做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生2: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根本途径是通过劳动获得,如果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必将碌碌无为,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关系,不可或缺。

三:哲学思想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是用来指导现实生活的,所以将哲学思想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显得很有必要。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白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理解,我从哲学思想在学校,企业,社会等三方面的体现进行论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作用和应用意义。1.学校方面:物质决定意识,教师认真教课,学生保持认真求知的态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整体情况肯定良好,反正,则走下坡路。量变到质变,经过三年的辛苦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学习,经过归纳分析总结,达到质变,学生就会有独自解答问题的能力了,学生对各个学科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看到一个问题知道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企业方面: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念,各企业之间是具有联系性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导向需求,应该生产市场上面可以接受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把控全局的观念,掌握大的方向,员工作为部分,需要协调整体的发展,发展自己部分的能动作用,推动整体部分的和谐發展。3.社会方面:认识这个社会和价值观念的选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义的社会风气,诚信交易让买家和卖家互相信任,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打击假冒产品和保证质量,提高交易信任度和满意度,让网络交易越来越让人们所接受。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树立新文明风向标。青少年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观,获取他人的认可,在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价值。国家应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党的基本原则,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坚持群众的观点,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特设主义。

哲学思想不仅存在于课本课堂上面,更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哲学思想的学习能有效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和学生的认真求学的态度,学好哲学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都丽萍.《论哲学的任务和性质》[J].读与写,2011.12期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 篇4

案 新人教版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内容是全书的统领。后面所介绍的知识,比如人民的权利,政府的性质职能,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本框很重要。本框主要介绍了国家的含义、产生、本质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人民民主的新特点以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本框共三目:

第一目“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这是本框的情景导入,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时代的两次洪灾,不同的抗灾措施,不同的灾后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体现,由此导入本框的内容。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是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理论阐释。新课标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部分内容具体介绍了国家的本质、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新型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特点,新型专政的特点。通过这一框内容的学习,要能够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什么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这一目内容是本框的核心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第三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主要介绍三点内容: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二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三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理解国家的产生和本质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的关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运用比较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结合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体会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国家制度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开开心心走进政治生活(投影)

图片一:“主题是政府取消农业税,农民喜过年”

材料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800元调整为1500元。

材料三:2010年10月11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温习旧知,探索新知)

上述材料反映了有关经济生活的一些政策和规划。我们要积极参与经济生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入本框的导入情景”共同感悟一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政治生活的内容)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第4页第一目:“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思考两个问题:

①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一是社会主义时期)

②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利用国家政权为其阶级利益服务,一是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政权,利用国家政权为人民服务)

(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回答。还可以增加1998年抗洪救灾的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

[过渡]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有什么样的“国”,就有什么样的“家”。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广泛的、真实的民主

(三)联系现实、耐心求证、细致探究 1、国家

(看书回答)国家是如何产生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看书回答)什么是国家?其根本属性是什么?(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来理解国家的产生、含义和根本属性。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如:为什么要有国家?国家是干什么的?国家通过什么来表现它的存在?可以用概念分析法来理解国家的含义,来理解国家的根本属性,还可以通过设问:“国家保护所有人的权益对不对,为什么?”来理解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准备一个国徽,让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图案有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

(我国的国徽由五颗五角星、天安门、齿轮和谷穗构成。天安门象征民族精神,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五颗五角星,大的一颗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的四颗象征着人民大众,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整个国徽图案庄严大方,内涵深刻,鲜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让学生观察并表述出来,使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问:大家走过本地政府大门时,看到政府大门上有国徽吗?

(学生回答,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可以引起学生的观察。)

[过渡]从我国的国徽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即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同时,对极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所以,我国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我国的专政是新型的专政,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这一知识点要强调一下,让学生注意理解)

[过渡]由此可见,人民掌握国家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投影)

材料一:2010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有政府部门;工薪收入的公民,如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各种技术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总工会代表;地方财政或税务部门代表等。

材料二:浙江某村的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没有按照程序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都是原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村民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遂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要求重新选举,县人大表示,该村这次选举违反了《选举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责令重新选举。结果,在上次选举中落选的原村委会主任再次当选。

结合上面所学知识,谈谈这两则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

(两则材料说明,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本质,同时,也说明我国人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有法律保障。)

进一步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还有哪些事例说明了这一点?

(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回答。相关的材料很多,正面的、反面的都有。激起学生关注现实的兴趣,从生活感悟知识,让知识回归生活。)

(3)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学生看书回答)广泛性表现在哪?真实性表现在哪?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实现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人权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带着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入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模拟记者招待会)

美国国务院2005年2月28日发布《2004国别人权报告》,对其他国家的人权提出多方面批评,但报告没有提到自身的人权状况。报告全面批评了古巴、朝鲜、缅甸,尤其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人权,还对中国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提出批评。

你如何应对美国的批评?

(学生模拟政府发言人作出回应。把学生置于“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激活思维,发掘潜能)

[承上启下]我国打击东突势力,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的哪一方面内容?其与民主是什么关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与专政的含义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专政是指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思考①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吗?

(我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但是,并非任何类型的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只有民主制的国家才是。)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其他类型国家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这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的统一,与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

[过渡]我国通过对敌人的专政来保障人民的民主,所以,邓小平曾经说: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看书回答)为什么说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思考第7页下面虚线框里的问题。例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看,如何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呢?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包括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结合上面的内容说明,一方面强化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抓取有效信息,准确表述的能力)

3、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让学生明确新的时代内容有哪些。)

[评析]

本框的教学着重抓住两点:一是情景材料的铺垫、二是生活实践经验和课本知识的互动生成。

政治生活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较远一点,不像经济生活那么贴近和感性,而且本框是政治生活的第一节课,好比人们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导入新课时,先以三则时政材料和大家都熟知的一副对联作情景铺垫,显得活泼有趣,希望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走进这一学期的政治生活,也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奠定了情感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情景可以起着从“经济生活”到“政治生活”的一个过渡作用。

在正课的教学中,从情景导入到知识点的学习,都尽可能地通过设置情境材料来感知知识,体验知识。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用了教材上的材料“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因为高中生对这两次洪灾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对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有较好的帮助。有了这些感性的、理性的经验储备,再来思考相关的问题就会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在讲到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特点’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时、都在材料上花了一番工夫。

对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特点,怎样让学生直接感知,能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很重要。如果口说无凭,就会失之于枯燥乏味、无激情、无效果。而通过一个小小的国徽,课堂氛围就不一样了。可能在没有学习相关知识之前,学生没有更多地去思考,我国的国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现在,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明确了我国国徽的设计意图,也就清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还可以推动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

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也是本框学习的一个重点。当前,我国对人民的权利关注的越来越多,下的力气也越来越大,所以,这方面的材料很多,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我国民主权利的特点。一切知识源于生活实践,所以,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的东西,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正如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生活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核心还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值得一提的是“模拟记者招待会”。首先有一个背景介绍,关于美国发布的《2004国际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横加指责。中美的人权交锋已不止一次了。如何去反驳,让美国无话可说,也让别的国家心服口服呢?把学生置于这样一个境地中,其实是一个“模拟实践训练”。对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能力、分析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包括个人的心理素质都会得到培养提高。总之,学好这一框,要在现实情景的基础上,来发掘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从而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即学习新知的过程),这就是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新的知识之间产生一个互动,促进新知的内化。使学生的观念、知识处于不断的生成状态。

资料宝库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的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民主,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事实。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 7 家做主。

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在中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就从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中国的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要求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对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依法使用专政手段予以制裁,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是中国共产党员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在夏明翰就义前,国民党反动派对他进行了威逼利诱,然而,他毅然选择了牺牲。

教师引导:在革命时期,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有人选择了苟且偷生,有人选择了壮烈牺牲。在和平的今天,有人选择了金钱、权力和物质享受,有人选择了事业、创造和努力奉献。为什么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作出的选择完全不同?如果是我们,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情境一:2007年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自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郑筱萸利用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便利,接受请托,为8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牟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

情境二:任长霞同志生前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她自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作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 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 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 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她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

问题探究:对比两组镜头,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郑筱萸和任长霞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呢?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在人生道路上作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虽然同为国家工作人员,但郑筱萸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便利,为个人牟取私利,不惜牺牲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而任长霞则是牢记自己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时时刻刻想到人民的利益。他们对“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身份的认识不同,作出的人生选择不同。

教师引导:从上面两组镜头的对比中我们认识到,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于我们是否拥有绚丽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青年

专心

爱心

用心 学生有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么,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它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推进新课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板书: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比较A组和B组的判断,谈谈两组判断的区别。A组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B组 ①这些花儿很漂亮 ②这些水果真香甜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回答得很好。A组中“花儿开了”“果树挂满了果实”是对田野上的花和山上果树客观现状的判断;B组中“很漂亮”“真香甜”分别满足了主体在色和味上的需要,是哲学价值判断。

(师生互动,得出概念)

事实判断的基本含义: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我们称之为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板书: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过渡时期,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都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顾历史,分析讨论)学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都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了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教师:很好。不同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我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说明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板书: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专心

爱心

用心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建国初期,作为伊春第一代林业工人,马永顺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 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告诉马永顺:“你们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还要多栽树,搞好绿化,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马永顺从此想着要把自己伐掉的36 500棵树木全部补上,几十年来植树不止,退休以后仍不停息,被群众誉为“当代活愚公”。199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授予马永顺“全球500佳”光荣称号。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朱镕基总理评价他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马永顺从伐木英雄转变为植树英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马永顺从伐木英雄转变为植树英雄说明时代在变化,人的观念也应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0页第二段,分析思考“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总结。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二是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板书: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板书:(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探究: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略。教师总结:农民的价值选择是希望尽快下雨以缓解旱情;而地主们却害怕下雨管弦不好用耽误了他们听歌看舞的享乐。造成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异。

这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正如马克思所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价值观不同。

板书:(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问题情境

专心

爱心

用心(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伯乐”相马

问题探究:面对同样的一匹马,四“伯乐”的评价不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积极回答。

学生:说明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不同? 学生:因为他们作出判断和评价的角度不一样。

教师总结:很好。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行为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也就产生了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板书:(3)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右边这幅漫画体现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这幅漫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启示。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启示是: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受人的社会地位、个人需要、认识事物的角度和立场的影响。

既然人的社会地位、个人需要、认识事物的角度和立场影响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板书: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7年10月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在全国严查公款修建豪华办公楼之际,武汉市委办公大楼,因多年简朴风格,被央视《新闻调查》树为正面典型。

据了解,武汉市委办公大楼建成于1952年,设计年限50年,现在已超龄服役5年。武

专心

爱心

用心 汉市委曾三次进行维修以保证房屋安全。这座包括地下层在内的五层楼建筑,外墙面多处已现斑驳。大楼内人均办公面积约9平方米。纪委、政法委的部分处室,被安排在地下室办公。

这一新闻经网上转载后,网友纷纷表扬武汉市委,认为办公楼的简朴在豪华风中独树一帜,体现了简朴的民生理念。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对比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积极回答。学生:“面子工程”讽刺了部分地方政府,不顾民生问题,追求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既损坏了政府形象,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武汉市委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体现武汉市委贯彻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崇高精神。

教师总结: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讨论,我们认识到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板书: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2页探究活动内容,思考所提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探究: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互相讨论略。教师总结:(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3)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4)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如何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道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

用心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由此可以看出()

A.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B.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2.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为我们提供一把解决一切价值取向的“万能钥匙” ④有助于防止在价值判断的价值评价中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

①社会地位和个人需要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所处的立场 ④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根据上述论述,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参考答案:1.B 2.B 3.D 4.D 5.(1)我们想事情、做工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重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维护人民的利益最重要的是

专心

爱心

用心 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专心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教案 篇6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引入新课(约2分钟)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思维的问题。那么哲学到底研究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大家把书翻到10页。先给大家两分钟看看书,看书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一,本框讲了哪两个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找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上面打个括号写上“意识”,在存在上面打上括号,写上“物质”两个字。“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也不能说存在和意识的关系。

1、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 那么,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这幅图,这两个人是在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呢? 学生答:围绕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谁先谁后的问题进行讨论。

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也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在书上画下来。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也可以说成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大家在“本原”两个字的上面打个括号,写上(第一性)三个字。关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一直有两种观点。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先看第一种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释: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它强调的是形对神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没有了,思维也就随之消失了。

再来看第二种观点,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因此,“存在即被感知”。

照他的观点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兜里有什么吗?我的兜里有一部手机,之前你们不知道,那么这部手机就不存在,不在我的兜里,而现在我把它拿出来了,你们看到了,这部手机就确实存在了。这种观点是一种什么主义思想?

认为先有思维,后有存在,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而对于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这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在书上的11面上部分,打上记号。承认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这是可知论,认为人类的思维不可能彻底的认识世界,这种观点叫做不可知论。

先来看一个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是没有道理的,你想一下,人类虽然不是动物,但是人类可不可以根据经验推断动物是不是快乐呢?像狗,它高兴地时候会上串下跳,会摇尾巴,会围着你转,对吧?像人呢?A同学你怎么判断B同学他今天心情好不好呢?

有人又说了,宇宙茫茫无边,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认识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彻底的认识这个无限的世界。这样说对不对呢?大家来看一组图片。

1、嫦娥奔月 2、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3、神州一号升天,后面有了神

二、神

三、神

四、不过这四个飞船当中呢,只有模拟人,一直到神州几号才载有真正的宇航员呢? 5、2003年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6、神六:费俊龙聂海胜,聂海胜是咱们老乡,湖北枣阳人,参观过襄阳五中

7、神七:2008年,神七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第一次太空行走。结合上面的材料,思考人类到底能不能彻底正确的认识宇宙?

答: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而且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总有一天人类能够彻底的认识这个世界。

总结:所以我们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完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 老师 学校 农民 医生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书上11页最下面,打上记号)这一点是从生活和实践来看的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比如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造世界,比如农民种小麦,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一点是从哲学研究来看的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作出明确的回答。任何哲学都要从这两个问题开始研究。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这一点是从哲学发展来看的

这一框的内容我们就讲完了,简单小结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谁决定谁,凡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二是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承认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这是可知论,认为人类的思维不可能彻底的认识世界,这种观点叫做不可知论。

互动环节:

现在我们看漫画,回答漫画反应的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庄生晓梦迷蝴蝶(不可知论)幡动、风动还是心动(唯心)水上游乐园(唯心)画鬼(既唯物又唯心)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就没什么悬崖

贝克莱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大家知道吗?“存在即被感知”,话句话说你没有感知到它,它就不存在了吗?就像这个悬崖,是不是你闭上眼,没感受到悬崖,悬崖就不存在了呢?

一切服从领导安排

凡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下面我们接着来讲第二框的内容。

第二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提问,刚才我们讲过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几个方面啊?

第一个方面,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在书上的12面,打上记号。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谁后有谁啊?谁决定谁呢?

(一)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6世纪的古希腊,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

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和范缜。

共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具体形态——天、地、气等等)①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②局限性

A 把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 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 正确性

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② 局限性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解释: 机械性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形而上学性

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唯心史观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叫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 ‘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经济工作中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发展战略

互动环节:

看看下面这些言论,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还是唯心主义阵营?(如果是唯物主义要回答它是唯物主义的哪一个派别)

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尚书·洪范》(朴素唯物主义)② “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宋朝.朱熹(唯心)

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法国.伽森狄(近代机械唯物主义)④“心外无物”,天地万物依赖人的灵明。——明朝.王守仁(唯心)⑤“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国.贝克莱(唯心)

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列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我们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简要评析。唯物

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 唯心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篇7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1. 高中政治生活化是新课改的大势所趋

新课标指出新课改必须理论与实践并行,其实质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转化为对生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生活带进课堂,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与之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做到既从知识的角度实现教学,还从能力、思想的方面完成教学,紧扣新课改要求,顺应改革步伐。

2. 高中政治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思想上的满足,手机电影电视一系列产品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而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以前刻板单调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充满好奇心、思想灵动的高中生。而这时,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益处就显现出来,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场景,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举措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做到教学以生活为中心,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出发来讲解政治知识,这样才能将学生生活和政治课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1.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要从热点时事出发

生活化教学应将思想政治课本中政治内容、文化内容以及法律内容和人们生活中具体典型的实例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政治课内容进行理解吸收。

比如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的法制社会建设政策,教师可以举出法制建设不健全时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举出实例,对比法制建设趋于完善之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在这种前后对比之中,对实际的例子作分析,更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 加强与学生生活中政治问题的沟通

以写促思,以思促读。唯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政治生活化教学中来,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本次课程内容的热情,激发热情首先就要做到沟通。一个只会和自己说话的演说家是不成功的,因为他没有做到沟通。教师在进行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做到尽量与学生沟通。

教师在课程准备中可以提前和学生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下次课程要学习的知识,要去了解哪些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去查询,课堂之中可以让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发言,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对于一些复杂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讲课之前做到互相交流,一起讨论。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多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对重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对其给予点评、改正。教师在课堂之中也可以就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一些见解来讲讲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备受鼓舞,倍感亲切。总之,就生活中政治问题的沟通是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关注生活,与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学生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体会政治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摘要:现代社会教育立足于生活,这种理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高中政治便以其特点成为生活化教育的切入点,相关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进这一理念。政治生活化可以将纯粹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相关举措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董慧菊.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实施[J].读写算(教研版),2013(09).

[2]成洁.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甄选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7):54-56.

让高中政治教学走入生活 篇8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教育教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31-01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政治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生活中教学,在教学中生活,提高教学高效性。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明确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间的关系,方能加以重视

在教育史上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经提出过教学生活化的主张,陶行知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这些教育家的主张表明,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这也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奠定教育学基础。一般认为,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既定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教学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教学走进生活世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从而达到以生活来促进教学和以教学来影响生活的一种教学活动状态。教学生活化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课程的生活化,还包括教学方式、方法、途径等的生活化。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政治,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体现“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以生活来促进教学和以教学来影响生活的一种教学活动状态。

二、在政治教学中寻找生活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将学生生活中的片段、表象提升为学科知识,纳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必须牢牢把握各教学模块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素材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另一方面,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搜集同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素材”;双向结合,把两方面的内容对应起来,并做到有机的统一,以确保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可能性。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有目的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其实,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素材引入课堂,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连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生活与政治教学相联系的具体措施

上一篇:文明班级体评选材料下一篇:经典:英语实用短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