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共17篇)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1
活动目标:1、初步探索姓名想象画的技巧。2、尝试利用姓名变形后的形状进行想象添加。3、感受汉子的神奇,对汉子感兴趣。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汉子与我们的关系可真近呀!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要使用它。从我们出生起,爸爸妈妈就送给了我们几个汉子,并把它们组合成我们好听的名字,我们的名字里包含了爸爸妈妈以及全家人的期待。谁愿意上来写写你的名字?师:(幼儿写前教师提出要求)平时我们写自己姓名时都是写得很小,放在纸的一角。今天老师想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老师的这张大纸上,并且写的很大很大的呢?(找一名幼儿示范写自己的姓名,教师提示要尽量写大)二、范例引导师:你真能干!名字写得又大又好。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把这个字变一变。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变笔画。当老师让幼儿睁开眼睛时,幼儿能发现老师把姓名的那个地方变了。然后找幼儿指出老师变的地方,并说出变得像什么?)师:谁也想象老师这样来变魔术?(找几名幼儿变范例姓名笔画)师:你把这里变成了什么?(幼儿说自己变的地方以及变成了什么了)师:我们现在都变成小小魔术师了,魔术师们,你们刚才运用哪些方法让字发生了变化呢?(幼儿说明变化的方法及步骤)师:看到大家的奇思妙想,老师也想在他的名字上画一画了。呀!他的名字藏起来了,他的名字变成一幅画了。好神奇呀!原来我们的名字还可以变成一幅奇妙的画呢!(教师在幼儿变形装饰的基础上再做完善)师:现在徐老师自己也画了几张画,想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幅画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小结:你们眼里的世界真神奇,在这几幅画里,徐老师的名字就藏在画里呢!小树林里有我的名字,柔软的被子上有我的名字,我的名字还变成了大海里的小企鹅呢!你想把你的名字变成一副奇妙的画吗?那就快快拿起画笔行动吧!三、 幼儿写画姓名,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操作变形姓名笔画。(首先提醒幼儿写姓名时可以适当变形,并将字写得占满整张纸)2、幼儿借形象想,添加图案。(提醒幼儿注意色块的调节)四、作品展览观摩1、展示作品《奇妙的姓名》,找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其他幼儿点评。2、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的画,并让老师猜猜自己的名字藏在哪里了?师:原来普普通通的汉字变成法家的姓名以后就包含了那么多的意义,原来大家的姓名经过大家的奇思妙想以后又会变得那么美好,好神奇的汉子呀!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2
最近在园内开展了一次美术欣赏教学的选拔, 这个活动使我对美术欣赏过程中的评价意义有了新的真正认识。在这次活动中先是活动教案的选拔, 我设计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线条写真集》被选上了。开始还是沾沾自喜, 以为自己对美术欣赏活动是掌握了。但是具体的实施之后, 我就发现是一节失败的活动。目标是没有达到的, 没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孩子在说看到《黑色线条》想说什么的时候, 思维没有打开。只是纠结于表现的色彩、形状等, 没有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挖掘出来。我没有将美术欣赏中的过程评价充分有效地运用起来, 让孩子们在真正感受美之后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对于作品的联想和想象部分孩子们的表现不好,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班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 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他们对于《黑色线条》这幅画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评价, 只是简单说出画面的基本特征。因为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价孩子的观点, 让部分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围其他孩子评价的影响。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他们审美标准还是比较模糊, 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活动过程中我需要运用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孩子们自主感受和表达美。
二、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检验+反思, 我想要有更好水平的提高就要好好地反思这节活动的问题。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这节活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活动过程性的评价的不到位, 没有真正地运用好欣赏教学的意义。太在乎自己设计的三个环节“看”“听”“想”了, 让幼儿被画面的表面色彩和线条所约束, 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欣赏教育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 不仅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对与错, 多与少, 更关注幼儿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 注重幼儿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在人文环境上, 欣赏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孩子们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幼关系。我没有真正地了解这些要求, 没有真正地完成这些要求。
对于欣赏活动来说, 孩子是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出发同艺术家、作品进行独特的对话活动的。这种对话活动是在欣赏者审美心理体验的进出上进行的, 这种审美心理体验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单维情感, 与审美对象保持了适当的距离, 调动了多种审美心理功能共同活动, 将艺术家的情思意绪和审美创造在内心深处相互弥漫、交融, 然后将艺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现出来。
检查已有、系统学习、认真反思, 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之后, 感觉过程性的评价的重要性, 借用其他班级的孩子再次执教这节美术欣赏活动。活动中我在过程评价时多反问。让幼儿多说, 因为孩子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没有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想法, 只是简单的对话评价。没有给他们拘束, 结果孩子们说得非常的好, 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对于康定斯基的《黑色线条》 (这是一幅由线条与色块融合在一起的抽象画, 画家用绚烂的喷发的暖色块作为底色, 短促四射的黑色线条散布其中, 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爆炸与热烈的感觉) , 幼儿都能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线条美, 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
孩子们回答问题之后的简单对话评价, 进行形式思考以后, 还要帮助他们总结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进一步加深体验, 同时这也是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我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 要让孩子们能理解。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及从多次的执教之后了解更多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我再次借班执教, 收到更多的有意义的效果。在过程性的评价中应该多元、多角度的评价。对孩子欣赏美术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还可以采用互评等方式, 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因而我要用肯定的评价方式是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即使有也要用“如果怎么样就会更好”等语言来表达, 以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来衡量孩子们的想象, 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多重视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 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多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创造美。
多次的开展了这节活动, 我感觉成功了不少是因为孩子们的表现更好了。我将孩子们看到《黑色线条》说的话写下来, 我感觉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欣赏美、创造美的人。
精彩的评价活动是教师全身心的投入, 在活动中是师幼的对话、碰撞、共鸣、教学相长。我感谢这节以失败开始以成功结束的美术欣赏活动, 它让我对于过程性评价有了更深入真正的认识:以幼儿为主体、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等等。我在今后的所有活动中一定要将过程性评价的精髓融入到各个活动之中, 让“评价之花”开满各个活动环节!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中的过程评价是整个美术学习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一次执教反思、影响性因素过程评价;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让幼儿能够更多发挥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美。
大班美术活动:多彩的秋林 篇3
1.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所带来的色彩变化。
2.学习点彩的表现技法,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单一或组合的形式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
3.能合作使用材料,有较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2.各色(较多暖色)水粉颜料,课件(风景照片、美术作品),人手一只调色盘、水粉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讨论和观赏图片,感受秋天色彩的独特魅力。
边讨论秋天的景物变化边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暖色系的色彩的增加。
二、欣赏秋的作品,讨论点彩技法,感受秋的作品和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扩展审美经验。
1.欣赏一幅水粉作品,观察作品中的内容和树叶的丰富色彩,分析、讨论画家用的表现方法——点彩技法,并请幼儿尝试示范点彩技法。
重点:一点一点连成一片,可以点上一种又一种颜色。
2.欣赏多幅水粉作品,引导观察作品的内容、构图、色彩以及点彩技法的运用,扩展审美经验。
三、幼儿作画,尝试运用点彩技法表现秋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并欣赏色与色交融的奇妙变化。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的顺序。
2.介绍颜料区域、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选择作画的位置。开始作画。
分别重点鼓励一些幼儿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色彩丰富的树林;鼓励一些幼儿大胆尝试点彩方法:鼓励一些幼儿表现出秋天的树。
四、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1.互相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美的表现,引导幼儿关注作品中色与色交融带来的变化。
2.共同收拾场地材料。
从《多彩的秋林》分析美术评课的角度
一、活动选题
秋天的树、景以及秋天的色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这符合《纲要》中的目标“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对于树,幼儿也是能够表现的,选择水粉画的方式是基于水粉色彩和表现的特点和秋天的多彩一致。
二、活动目标定位和教育策略
教学目标定位有三方面:感受、学习和操作习惯。
这三方面都有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和扩展幼儿经验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感受中对秋的认识是已有经验,提炼对秋天树木的变化则是扩展经验:学习中对水彩笔和颜料的初步使用是已有经验,而点彩技法的学习以及在色彩运用中自然产生变化的探索则是扩展经验:操作习惯中对作画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是已有经验,而对公共颜料的取放以及水粉作画后的收拾整理则是扩展经验。
教育策略有三种:
1.引导发现。丰富的秋景照片和绘画作品给幼儿以视觉冲击,让他们发现秋林的多彩和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2.尝试错误。从点彩的不足到知道点彩操作要点到掌握点彩方法是个成长的过程和主动获得的过程。
3.探索积累。每次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一种收获,是新经验融合旧经验的过程,儿童在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获得技法提升和情感满足。
三、活动组织的结构和方式
整个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导、学习、创作和分享。时间分配引导部分2分钟,学习部分10分钟,创作部分20分钟,分享和整理部分5分钟。
这样分配时间是基于幼儿从创作初到开始投入创作需要7~8分钟,因此必须保证儿童有2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作画全过程。在引导和学习部分的节奏要紧凑,环环相扣,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围绕重点和难点。
从组织方式看,分区有利于有效学习。分成交流讨论区、作画区和材料区三个区。比如,作画区考虑到幼儿的喜好问题,体现在作画主材上虽是一样的,而作画的组合上是多样的。
四、幼儿作画过程和作品分析
幼儿作画过程也是教师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发现幼儿的风格和特点,同时观察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既要因材施教又不可以干扰孩子创作:还要鼓励或帮助幼儿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教学活动的作品和参赛作品不是一回事,看待教学活动的作品首先应欣赏幼儿的创造,看到孩子好的表现,看到孩子对今天所关注的信息的反馈,也就是学到的东西能否去实践和运用,哪怕还不够好,也应该去肯定。
五、幼儿的主体性、层次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
主体性:对秋天的印象的反馈、由观察作品到探索点彩技法、自由表达自己对秋天树林的感觉、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作画经历等。
层次性:可以独立按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可以利用他人作品给自己启迪、可以模仿同伴的作画内容和构图方式。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分清小雨、大雨、狂风暴雨的不同特征,并用刮蜡画的作画形式表现奇妙的雨景。
2.了解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并尝试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刮画出不同特征的雨。
3.在刮画活动中感受作画方式的奇妙,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乌云一块,挂有大小的雨丝。
2.动态不同的动物、植物形象。
3.范画背景纸、各种刮蜡画的作画工具。(小棒、筷子、游戏棒、铅笔等)
4.背景音乐《一把小雨伞》。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谈话:
(出示乌云)问:“小朋友,这是谁呀?”(乌云)“乌云今天还有礼物要送给大家呢,你们猜乌云送什么礼物来了呀?
1.嘀嗒、嘀嗒(教师让乌云落下了一滴雨滴)问:“什么呀?”(雨滴)“猜猜乌云给我们下的是大雨还是小雨呀?”(幼儿猜测)那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教师示范下小雨)这么大的乌云就下了几丝雨线,你们觉得是下大雨还是小雨?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个别幼儿说)
2.教师小结:对,又细、又少小小的点和线就像小雨,但下雨不一定要下小雨,对不对,你们看,大雨来啦(模拟下大雨)这雨大不大呀?大雨还有话要问你们呢:“我的样子跟小雨有什么区别?”谁来说一说(大雨的雨线又密又多)
3.再看看大雨在有风的时候还是直的吗?(教师摇晃雨线)(斜斜的)哗哗哗哗狂风暴雨来啦。
二、创设情境,尝试作画:
1.今天大街上、花园里、小河边突然下了一场奇妙的雨(分别在背景图上张贴人物、植物、动物的图片)
2.小朋友们,要是你们在,你们喜欢下小雨还是大雨呀?(分别按大雨、小雨的不同特征选用粗细不同的材料来刮画雨)可以先画一种特征的雨,再请其他幼儿画其他特征的雨。
3.小朋友,刚才的雨是怎么下的呀?让幼儿了解用材料在蜡纸上刮出图案来这样的美术活动叫刮画。幼儿学习刮画的技能,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4.你们想不想也来下一场奇妙的雨呀?可以在你的奇妙的雨中出现一些你喜欢的动物、花朵呀、人物呀等等。
5.幼儿自由作画,播放音乐。
6.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活动,讲评作品:
1.幼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幼儿介绍作品,相互评价。
3.着重针对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画出不同的雨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教案的设计及教具的制作,我尽力想从“奇妙”的角度来作重点考虑。然而,作为大班的幼儿,简单的从画雨的角度来设计教案我觉得有点浅了,还应该渗透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及学习一些特殊的作画方式,让幼儿通过这节课,能够从技能上、知识的.累积上、情感上等等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对本班幼儿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抓住幼儿对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了解来作为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难点的突破,并且通过在活动中难点的置前,让幼儿对不同的雨有了不同的了解,这样对后面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来画雨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活动上下来,幼儿基本能够掌握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来画出不同的雨,重难点能基本突破。
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刮蜡画的知识渗透的不太及时。
2.在幼儿作画前交待的不太清楚,以至于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对画面内容的安排有点模糊,幼儿的画面上同时会出现小雨和狂风暴雨等的情形。
需要改进的方向:
1.由于幼儿是第一次尝试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的渗透什么是刮蜡画的知识环节。
2.在作画环节中为幼儿创设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作画区,并制作标志,让幼儿按意愿自己选择作画区画出相应的画面。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 篇5
《奇妙的影子》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活动《奇妙的影子》带领幼儿探索光影变化的奥秘、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2、通过多种探索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3、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活动准备:
1、PPT课件、幻灯机、图片;
2、小手电筒、玩具、记录纸每组一张;
3、幼儿操作卡片人手一份、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激发学习欲望。
1、教师以故事PPT课件导入
2、引发问题(1)兔弟弟的影子怎么没有了?
(2)兔妈妈给兔弟弟一把手电筒,怎么才能找到兔弟弟的影子朋友呢?
3、探索活动:影子的产生(幼儿运用仪器进行探索活动)(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问幼儿:墙上有影子么?
(只有光,不会有影子)
(2)伸手或用实物盒子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么?为什么?(物体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影子)
(3)用透明盒子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么?为什么?
(透明的物体在光线下没有影子)
(4)将幻灯机关闭,问幼儿:现在墙上还有影子么?为什么?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有影子)
小结: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光的物体上,不透光的物体把沿直线传播的光挡住了,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受不到光照射的地方就形成了影子。
二、实践探索:影子的变化
1、以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
师:(1)兔姐姐和兔哥哥找到的影子都不对,这可怎么办呀?(2)小朋友们,今天兔弟弟来到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影子朋友呢!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2、幼儿人手一把手电筒,每桌一个玩具小兔,分组实践探索,把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讨论:(1)每组请一名幼儿展示本组的记录纸,并讲一讲操作的方法;
(2)小兔没有动,为什么影子出现的位置会不一样呢?
3、动手探索活动: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1)玩具小兔固定位置,请3—5名幼儿手持手电筒分别从左边、右边、上边照射小兔,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玩具小兔固定位置,请3—5名幼儿手持手电筒改变光线的远近距离,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3)玩具小兔固定位置,请3—5名幼儿手持手电筒将光线从物体上方垂直照射,观察影子是否存在;
三、游戏运用:奇妙的影子
1、图片游戏:我当大侦探
(1)、太阳当空照,草地上,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房子前面,小狗、小猫、小鸡都在做游戏,小画家把它们都画了下来,可是,却有两处画错了,谁能找出来?
(2)、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足球,小画家也把他们画了下来,可是,也有地方画错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找出来么? 师: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了许多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乐趣,都有哪些呢?
(展示图片并简单介绍:照相机、电影胶片、x光机、手影表演、皮影戏等)
2、播放视频皮影动画片,请幼儿欣赏。
四、活动延伸:影子的乐趣 户外游戏:我和影子捉迷藏 附故事:
《兔弟弟找影子》
(一): 下午,太阳晒得草地暖洋洋的,兔弟弟出去玩,它路过一幢小木屋时,发现了木屋墙上的影子。兔弟弟觉得很有趣,就对影子说:“我们一起玩吧!”然后,影子就一直跟着兔弟弟,还跟他学着各种各样的动做呢!
忽然,天上出现一片乌云,又下去了大雨。兔弟弟飞快的跑回了家。他以为影子也跟着他回去了,可是回到家里,影子却不见了。这下兔弟弟可急坏了,慌慌张张到处找。找了客厅、厨房、餐厅、卧室、甚至连床底下也找了一遍,可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朋友。兔弟弟记得哇哇大咳起来。
正在这时,兔妈妈下班回来了,兔弟弟哭哭啼啼的对妈妈说自己的影子丢了。兔妈妈安慰兔弟弟说:没关系,乖宝宝,妈妈给你一个神秘的武器,一定能把影子朋友找回来的!”说完,兔妈妈就去卧室,给兔弟弟拿出一把手电筒来,兔弟弟接过手电筒看了半天,可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可怎么办呢?
小朋友,谁能帮助兔弟弟找回他的影子朋友呢?
(二)、兔哥哥和兔姐姐也拿着手电筒帮助兔弟弟一起找影子了。兔哥哥找到的影子又矮又胖,还躲在兔弟弟的脚底下,兔弟弟低头看了看说:“这不是我的影子朋友!”
兔姐姐找到的影子又细又长,还总是跟在兔弟弟的身后,兔弟弟说:“这不是我的影子朋友!我的影子朋友是站在我面前的!”
到底兔弟弟的影子朋友藏在哪里呢?
大班科学《奇妙的静电》活动反思 篇6
大班科学《奇妙的静电》活动反思
在干燥的秋季和冬季里,人们有时在脱毛衣中,会发出火花和噼噼啪啪的声音出现。与同伴
碰撞一下,就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小朋友们都会对其产生好奇心,在这节课中我带领着孩子
们一起去探索、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首先让孩子们参与活动中,大家一起玩“会飞的泡沫球”。孩子们用布摩擦塑料尺后去吸泡沫
球,塑料尺指到哪,泡沫就飞到哪儿,孩子们被这个小游戏吸引住了,做出了不同的猜测,有的说,尺上有胶水;有的说,尺是湿的;毕志勇说:“尺子在布上摩擦之后能引起静电的反应
”。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把“静电的现象”总结给他们听了。
为了使孩子们对“摩擦起电”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问道,“除了塑料尺,什么东西用绸布摩
擦之后也可以吸起小纸片呢?”孩子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铅笔、橡皮、尺子、玻璃、吸管等
等。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还有了新的发现,除了用塑料尺摩擦布引起这种现象,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摩擦之后也能产生静电现象,比如用铅笔摩擦衣服或裤子;吸管摩擦头发,皮肤这些
都会产生静电现象。最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与交流“静电的现象”,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摩擦
之后可以起静电现象,哪些摩擦之后不可以起静电现象。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静电,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现象。
但是下课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为孩子们准备记录纸。孩子们可以
将自己发现的事情记录下来,互相可以做参考,进行更好地交流。在交流中也能培养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愿意倾听别人意见,诉说自己的见解。其次在材料中的投放可以多一点,可以事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7
一、灵活运用, 为幼儿搭建操作平台
美术活动中常常需要展示各种图片和实物。在以往的课程中, 我们会让幼儿观察展件, 并讲述所看到的内容, 由此感受图片, 感受美术的美。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 多种感官的参与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这样的功能, 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 触屏式拖动图片,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图片拖拽功能, 可以将图片随意拖动。在“美丽的花瓶”活动中, 教师将已准备好的花瓶图片放在白板下方, 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看到过的花瓶。幼儿一边说, 教师一边拖出已准备好的花瓶, 这让幼儿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了表达, 还在视觉上得到了满足。之后的环节是请幼儿拖动花瓶进行分类, 使引导环节变得更加灵活, 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聚光灯收放功能, 提高幼儿的操作意愿
聚光灯功能可以聚焦图片的一个角落, 通过角落逐步观察图片内容, 这种神秘感使幼儿更愿意参与活动。在活动“海底世界”中, 教师请幼儿观察多种鱼类的外形和线条并进行表现。教师使用聚光灯功能在海底背景图片中进行“探索”, 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一直跟随着教师发现各种形状的鱼。教师又将触屏笔交给幼儿, 请幼儿继续找寻各种鱼并说出其特征, 这为大班幼儿的细致观察及创造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及时操作, 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
在美术活动中, 最后环节是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 并请幼儿讲一讲。以往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 分别请幼儿讲述, 并应用比较法、分类法提高幼儿的经验水平。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对幼儿的作品及时分类、有效展示。
1. 照片导入功能, 及时捕捉个性作品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呈现出一些值得共享的内容, 有时教师会利用照相机进行捕捉, 但往往在活动结束时播放给幼儿看, 却已经错过最好的时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照片导入功能, 能够及时播放幼儿作品, 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 在活动课“大家一起来运动”中, 幼儿分组创编健身操节,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幼儿中有创编相同操节但动作不同的内容, 便利用照相机捕捉到每组幼儿创编的绘画内容, 并将照片导入白板软件中, 依次播放给幼儿观看, 进行总结分享。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交流分享、共同学习、同伴互助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此功能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2. 多图展示功能, 帮助幼儿提升有益经验
对比讲述、分类讲述, 是大班美术活动中常用的讲述方法。教师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以往利用展板操作,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调来调去, 会手忙脚乱, 幼儿在观看的时候也会受到干扰。而通过白板中的多图展示功能, 能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图片进行多图展示, 教师只需利用触屏笔便可调整图片位置, 操作简单, 视觉清晰。例如, 在活动课“梦”中, 欣赏大师的作品后幼儿萌发了创作的想法, 进行了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 幼儿的作品各式各样,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含义。教师利用照相机将幼儿作品进行拍照并导入白板中, 在讲述时, 教师根据绘画内容进行简单分类, 幼儿发现虽然梦的内容一样但表达方式却不一样, 这样他们既看到他人作品的长处, 又看到自己作品的优势, 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共享空间。
三、结束语
大班美术活动:月夜 篇8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你们在夜晚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吗?
2.这时候你出来散步,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3.在月光下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欣赏杨丽萍舞蹈《月光》照片
1.有一位舞蹈家在月光下跳舞,看她在月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在这样静静的夜晚,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谁会出来玩,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想象并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画笔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出来。
1.先拿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彩色画纸,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再选出和它相近颜色的彩色画纸来画出一个月亮。(如:深蓝色的纸配上淡蓝色的月亮、桔黄色的纸配上金黄色的月亮。)
2.将月亮剪下来贴在自己选的彩色画纸上,自己可任意选择画纸上方的左、中、右位置贴上月亮。
3.画出自己想象的月光下的故事,先勾出轮廓,再全部涂上黑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先想好自己分别要选哪两种相近颜色的彩色纸来做背景和月亮。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尝试讲述故事,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都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好了,那你们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安静的月夜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相互讲述。
请愿意上来讲给大家听的孩子大胆上来讲述。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想一想,画出来。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黑色剪影的方法来描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反思:这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画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学会自己组合创作。开始时我用谈话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杨丽萍的舞蹈《月光》引出夜晚黑色的景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示范的时候画的有点多,有些画面的定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附:幼儿作品和创编的故事
袁玫淇 6岁
讲述:今晚的月亮好大呀!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大狮子也趁着黑夜偷偷的跑出来玩,它和小猫捉迷藏真有趣呀!月亮看了都笑了。
史博文 6岁
讲述:夜里静悄悄的,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轮船也休息了,只有小鸟和海鸥还在飞着,找地方睡觉,夜晚好美呀!
蔡易轩 6岁
讲述:美丽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树都在黑夜里变得黑黑的,我也出来散步了,我看见了可爱的兔子、小鸟和蝴蝶,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谦 6岁
讲述:黑夜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小猫和小兔快乐地玩着游戏,它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小兔又蹦又跳,小猫也开心地翻跟头,真有趣!
蔡文清 6岁
讲述:黑漆漆的夜晚来了,小老鼠可高兴了。它说:“今晚我最大,我谁都不怕,我要自由自在地出来玩。小鸟、小蝴蝶,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贡湘仪 6岁
讲述: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大又特别圆,我想在月光下和小兔子、长颈鹿一起玩最好玩的躲猫猫游戏。看看,我们玩得多开心呀!
张梓琛 6岁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9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上学期已经认识过这三种图形,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而临摹图形是第一次尝试,我决定试一试。
本周的活动主题是奇妙的声音,不管是什么领域的内容,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既然是串风铃,那本节课就与风铃有关。我自制了一串挂有各种图形的纸风铃,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看着五彩的风铃在老师的手里摇摇晃晃,幼儿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老师开始提问:这串风铃是有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圆形是什么样子的?正方形有几条边?他们一样长吗?一连串的提问并没有让幼儿反感,他们一边研究着纸风铃,一边积极的回答问题。
中班美术绘画活动:奇妙的大树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大树上添画各种水果,并进行描述。
2、体验想象与创造的乐趣。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支记号笔、一盒油画棒、一支水粉笔,每组一盘绿色水分和黄色水分,范画一幅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在一个美丽的果园里,有一颗大大的果树。果树真奇妙,人们想吃什么水果,它就会长出什么水果。小女孩对水果述说:“奇妙的果树,您好,想吃西瓜,”果树上就结出西瓜。小男孩对果树说:“奇妙的果树,您好,要吃菠萝”,果树上就结出了一个大菠萝。大家可喜欢这棵树了。
教师:你们想看看这颗奇妙的大树吗?
2、欣赏范画
教师:这颗大树太奇妙了,你们看看树上长了哪些水果?怎样使树上的水果长得又多又大呢? 有而观察与思考,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并说说。如:水果与水果之间重叠一部分,树上就可以长更多的水果。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明白重叠的方法可以使水果长的又大又多。
3、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画出粗粗的树干、渐渐变细的树枝和大大的树冠。
师幼互动示范,幼儿说一说水果的名称,教师快速在树冠上画出这种水果,再请个别幼儿画上自己喜欢的水一种水果。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重叠方法画水果。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请幼儿在幼儿用书进行操作。
引导幼儿用重叠的方法画出又大又多的水果。
提醒有水果的颜色要涂得浓、涂的鲜艳,用绿色水粉画树冠,黄色为水粉画背景。
5、教师评价
展示所有的作品,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的果树长了哪些水果。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对水果画的大的、品种画的多的作品给予肯定。活动延伸
1、把幼儿的作品沿线剪下,布置成主题墙“奇妙的果园”。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11
1.观察碎裂纹瓷瓶的特点,尝试运用揉捏,涂染、冲刷、对折剪等手法表现碎裂纹瓷瓶。
2.在创作及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运用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3.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体验装饰物体的乐趣。
活动准备
碎裂纹瓷瓶的图片、铅画纸、水粉颜料、剪刀、铅笔、各种形状的花瓶。
活动过程
一、感受“碎裂纹”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两个煮熟的鸡蛋(一个鸡蛋完整,一个鸡蛋敲破),让幼儿观察。
师:我这里有两个煮熟的鸡蛋,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初步观察敲碎的蛋壳图案。
师:仔细看看,碎蛋壳上的线条是怎样的?像什么?
3.出示碎裂纹瓷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瓷瓶的裂纹及外形特征。
师:瓷瓶的碎裂纹中有哪些线条?有什么形状?
小结: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裂纹,
附:绘制碎裂纹瓷器步骤图可古代的制瓷工匠巧妙地把这些裂纹变成了装饰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叫做碎裂纹瓷器。碎裂纹花纹的线条有很多种类型,瓷瓶的外形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创意制作碎裂纹瓷瓶
1.引导幼儿大胆讨论“碎裂纹”花纹的制作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制作出互相交错的线条?
2.教师介绍绘制碎裂纹瓷器的制作方法(见步骤图)。
步骤:将铅画纸揉捏成纸团,小心地将纸摊开,刷上水粉颜料,在颜料变干前用自来水轻轻地冲洗画纸,摊平晾干后待用,让折痕处形成碎花、对折,画半个瓶形,剪下后即制作完成。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欣赏并交流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上互相欣赏,注意比较运用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2.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哪个“花瓶”的花纹最特别,为什么?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12
1.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画鱼的兴趣,能大胆地绘画出简单的鱼的特征。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儿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要求幼儿将画具和废纸放在指定处。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视频展示仪、电视机
2.教具:欣赏鱼若干条,范作两张(一张涂得浓,一张涂得淡)
3.画具: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画一个煎盘,用缝纫机在“煎盘”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勾线笔,油画棒,幼儿每人一份。
4.录音机,“办家家”歌曲的磁带。5.玩具小猫。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出示玩具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送给它很多鱼。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鱼的种类很多,有大、有小,有的扁圆,有的细长,身上有美丽的花纹。
3.继续讲述:小猫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变成美味好吃的鱼,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4.提问:你吃过怎么烧的鱼?
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白烧鱼、糖醋鱼等。
5.放课件图片:老师从上收集了几种美味好吃的鱼,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有红烧鱼、清蒸鱼、糖醋鱼、葱油鱼、咖喱鱼、水煮鱼等)
鱼的做法很多,鱼的营养很好,人人都要经常吃。
二、引导幼儿学“做”鱼
1.老师先来帮小猫做一条鱼。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2.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作示范,边讲解:
先把鱼放入煎盘里(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在盘边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黄颜色)
3.与幼儿讨论可放些什么佐料。老师边在鱼的边上或身上添画上—些佐料,如绿色的葱段、桔黄色的姜、咖啡色的醋、红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酱油等。先在轮廊线圈内涂一圈,再在里面运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来回涂,涂满、涂浓,让幼儿体会到鱼变得“入味”了。
4.出示二张范例(一张涂得浓,一张涂得淡)供幼儿观察讨论:哪个煎盘里的鱼味美?为什么?(颜色鲜艳的味美香味浓;颜色暗淡的鱼肉香味淡。)
教师在暗淡的一张范例上示范涂浓的方法。
5.最后小心地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一盘美味好吃的鱼就做好了。
三、幼儿动手脑练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要求:
a.幼儿把鱼画大些,大胆勇敢地画,鱼画好后涂上好看的颜色。
b.启发幼儿选用一些葱(绿色)、姜(桔黄色)、茄汁(紫色)、咖喱(淡黄)、酱油(咖啡色)、糖醋番茄酱(红色)、色拉酱(白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C.提醒幼儿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时要有力气地涂才能涂浓。
2.幼儿动手脑练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及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点。
3.对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4.提醒幼儿最后小心地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
四、引导讲评
1.幼儿将各自的“煎盘”放在铺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师抱着玩具小猫,和幼儿一起以“品尝鱼味”的形式作品。
对大胆造型、配色鲜艳以及构图独特的幼儿多作鼓励;哪盘鱼最好吃?建议可让涂得好的幼儿介绍方法。鼓励有些幼儿对自己的画稍作加工。让它们也变得“味美好吃”。对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的幼儿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议的方法,帮助个别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如添上一些x,颜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讲评后,给最佳“小橱师”发奖。
五、唱歌曲“办家家”。
放音乐,幼儿一起表演唱:“办家家”,要唱得音准好听,并配上动作。
六、活动延伸: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 篇13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观察中认识光的七种颜色,从而对光的现象产生兴趣。
2、培养独立操作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种事物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张大的彩虹图。
2、三棱镜、平面镜、大碗(装上水);剪刀、七色盘、小棍、透明胶;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关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看见过什么颜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颜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光的颜色?
二、实验:七色光。
实验一:美丽的光。
1、用三棱镜的平面对着太阳,可看见光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在白纸上的各种色彩,从而了解光的颜色。
2、大碗里装上水,将镜子斜放在碗里,让阳光透过水照在镜子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光的颜色。
实验二:吹泡泡。
1、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在太阳光下呈现出哪几种颜色?
2、人造彩虹:艳阳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雾状喷向天空出现彩虹,观察其颜色。
实验三:七色转盘。
1、师:你们看,这个圆盘静止时有哪几种颜色?他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这些圆盘转动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呢?看看不同图案的转盘转起来有没有不同的色彩。
2、幼儿边玩转盘边思考:当七色转盘转动时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小结:光有七种颜色,当它们一起飞快转动时我们会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课件为幼儿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1、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
2、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3、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小结: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你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多动脑筋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长大后利用光为人类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动延伸】
1、观察泡泡画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转盘。
反思:
“这么有趣的“七彩色”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到过呢?”“还有哪些物品也会产生七彩色呢?”“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多几个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将原本源自幼儿生活中的活动又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中,引发幼儿对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关注,引发幼儿今后对一些科学现象的探索。此外,还可以在科学区投放一些材料,引导孩子继续用其他材料去探索制造“七彩色”的方法,让活动仍有延续。
虽是一节在我们成人看似简单、习以为常的科学活动,但组织下来后仍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内容的选择、要求虽与《指南》相符,但落实到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则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的能力,让孩子在这些有价值的活动中能习得更多有效的经验。
大班美术活动:蛋宝宝过节 篇14
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对于3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时幼儿的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根据以上特点,为了让幼儿体验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快乐,并从生活经验出发,从兴趣入手,利用幼儿画点、线、圆的形式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的:
1.会用点、线、圆综合表现蛋宝宝的肢体动态。
2.体验节日的快乐,增进绘画的兴趣。
重点:用线条表现蛋宝宝的肢体动作。
难点:在蛋壳上画出面部表情。
活动准备:
粘有半个蛋壳的舞台背景图人手一份,记号笔每人一个,卡拉OK庆祝“六一”、幼儿仍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在‘六一’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跳舞、唱歌、买新衣服、到游乐场玩……)
2.师:“你们高兴吗?高兴时脸上表情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表演高兴的表情)
(评析:谈话导入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发言,幼儿表演时面部表情丰富,有的害羞微微笑,有的放声哈哈笑,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二、观看庆祝“六一”卡拉OK,调动幼儿经验
师:“电视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唱歌、跳舞)
师:“谁来模仿一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跳舞的?引导幼儿表演四肢的跳舞动作。”
(评析: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所以幼儿舞蹈动作千姿百态,有部分幼儿还做出了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选出动作比较优美的幼儿上前示范。)
三、教师示范,幼儿操作
师:今天蛋宝宝也来到我们班,想和电视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那你们想让蛋宝宝怎么跳舞呢?请你们画出来。
1.教师示范。
教师边说边画:蛋壳就是蛋宝宝的脸,先画上它笑着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在蛋壳的旁边画上它胳膊、腿的跳舞动作。
(评析:示范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但小班幼儿第一次在纸张以外的材料上作画,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否则幼儿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示范。本次活动我示范了两次,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幼儿自己画,教师辅导。
老师:蛋宝宝的舞蹈动作可多了,他想和老师画的动作不一样,谁来帮帮它们?
老师把示范画背过去,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并提示小朋友要给蛋宝宝添画笑的表情。
(评析:尽管老师在幼儿作画前进行了示范,但仍有部分幼儿东张西望不敢下笔,有几个大胆的孩子先画了以后,我及时鼓励和引导,其他幼儿才试着下笔。在蛋壳上画五官,幼儿掌握不好,拿笔的小手晃晃悠悠。鼻子小嘴只能是看似相像,动作虽显得简单,但很生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老师手把手指点。)
3.作品分享、交流。
把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然后说出最喜欢哪一个蛋宝宝,并模仿其动态。
(评析:在评价过程中,幼儿能指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幼儿都很愉快地手足舞蹈,好像自己就是蛋宝宝。)
五、活动结束
我们一起把这些蛋宝宝展示到外面去。让大家都来欣赏。
(评析:蛋宝宝展示活动吸引了邻班的大班幼儿及家长,都感到好奇,有的幼儿当场就要求妈妈给他弄鸡蛋壳,画画拿给老师看。)
六、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小舞台”。让幼儿自由表演,播放卡拉OK《庆祝六一》。
(评析:幼儿游戏激情很高,有平时很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现自己了。)
教学反思:
让孩子在蛋壳上作画,既体现了环保、节约教学的教育观念,又使孩子体验了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快感,极大提高了幼儿的作画兴趣。虽然幼儿的笔法显得稚嫩、笨拙,但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百态奇出,很是可爱,充分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从幼儿的画面可以看出,每个蛋宝宝都在独自跳舞,各有各的动态表情,这也反应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很弱。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风筝》 篇15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的造型、颜色、图案,懂得其左右对称的特点。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方式制作风筝面。3.引导幼儿相互合作装饰风筝,培养幼儿对风筝的热爱之情。重点: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装饰风筝面。难点:懂得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的经验准备。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物质准备:提供各种样式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会”。
3、创作风筝所需材料:白卡纸,蜡笔,水彩笔、彩色卡纸,皱纹纸、图画纸等各种装饰材料。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播放ppt)
2、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小朋友,好聪明呀!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播放ppt)
请仔细的想一想,什么东西飞在天上,要用绳子拴着,不怕风,害怕雨。
3、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你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1、参观风筝展览会。
(1)听说今天有风筝展览,让我们去看看吧。(播放ppt)好漂亮的风筝呀!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
(2)提问:
1、你看到有什么风筝?(燕子、脸谱、鱼、狗)它们有什么不同?(形状,颜色,图案)
2、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感知风筝特点(1)对称的特点
师:我们欣赏了那么多不同样子的风筝,我们现在来仔细看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播放ppt)(风筝的面、骨架、尾巴,拴的线,线轴。)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播放ppt)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样的风筝叫对称风筝。大部分的风筝都是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看旁边这个风筝。
(2)、感知造型特点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的风筝,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平面的。师:风筝的造型很多,(播放ppt)除了平面的,有立体的,也就是小朋友说的鼓起来的,还有串式的。
(三)大胆想象,制作风筝面。
1、讲明要求,分成三组。
师:小朋友,风筝这么美丽,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想)制作风筝有很多步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来制作风筝面。
师:我们分三组进行制作,第一组:绘画风筝,请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风筝。第二组:装饰风筝,请小朋友合作用提供的材料装饰风筝。第三组:涂色风筝,请小朋友给风筝涂上漂亮的颜色。
请小朋友自愿选择分组,搬上凳子坐到桌子边。请你向我这样做,请安静,小手放腿上。明确三组的制作内容。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音乐1)
四、点评作品,参加展览会
1、请三位小朋友(每组一位)上台来,结合颜色、图案、线条进行点评。
2、请五六位小朋友(每组一两位)上台来,请其他小朋友进行点评。
3、今天制作风筝面就到这里,请小朋友将用过的水彩笔,蜡笔放到盒子。
大班美术活动:动物的新衣 篇16
【活动目标】
1、感受拓画别具一格的美,用纸团拓印出动物身上的花纹,体验纸团拓印的乐趣。(重点)
2、学习纸团拓印的方法,训练小手灵活性。(难点)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趣味艺术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报纸球、颜料(红、黄、蓝)每组3块海绵、抹布、小筐、围裙、套袖、卡纸。
2、教学材料:课件、范画。【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有斑点的各种动物图片)
师:今天动物王国要开联欢会了,咱们一起跟着冯老师去看看吧。
二、先出示没装饰的孔雀动物范画
师:这只孔雀哭了,为什么哭呢?咱们一起给它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三、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装饰好的孔雀范画,引起幼儿兴趣。示范讲解用纸团印画的方法
A、设谜:师:下面老师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让小孔雀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要来变魔术了。(老师纸团印画)
好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B、揭谜。刚才老师就是用这个报纸团蘸了颜料印在它身上的。
四、尝试第一次操作老师示范纸团印画的方法
1、“报纸变成了小纸求,要玩游戏了。跟谁做游戏呢?”(出示颜料,让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
2、“看老师现来玩这个游戏:捏住小纸团,亲亲颜料水印一下、印两下、印三下……再亲亲颜料、印一下、印两下、印三下……”轻轻压一压,换个地方再压压,换个颜色,要把纸团送回家。
(注意哦,家可不能送错,我们要把它送回另一个家。)
3、老师示范几下后,请两位幼儿来完成。
4、简单评价:穿的衣服很干净,引导没有印到黑线外面,小动物们最喜欢干净、漂亮的衣服。
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掌握印画,在讲解时。
重点讲解:
(1)蘸好颜料,要在颜料盆的边缘轻轻地刮一下,把多余的颜料刮掉一点,可以保持画面、桌面的整洁。
(2)保持衣服清洁,如果弄到手上及时用抹布擦擦手。
(3)学换颜色纸团,把纸团送回家。
四、幼儿印画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五、集体参观、评价
1、“自卖自夸”:请小朋友自己介绍。(先让孩子赞美自己印画的“动物的新衣”培养自信心,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感想。
2、“大家评赏”:看看谁的动物穿的衣服最美丽?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篇17
“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的一点。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戏剧方面的系列活动,让幼儿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更直观地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我们请家长带着幼儿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幼儿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幼儿初步地了解京剧。为了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活动,从中不仅让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语言表达对京剧脸谱的感受。
3.能对京剧中人物的简单动作进行模仿。
二、活动准备:
1.京剧名段视频;幼儿京剧面具。
2.PPT课件——京剧脸谱、FLASH课件——京剧脸谱面面观。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视频和幻灯片,让幼儿初步了解京剧
1.教师播放PPT课件第一个画面,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我请你们来欣赏一段短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电视里放了些什么?”(幼儿观看)
师:“电视里的音乐跟我们平时听的音乐一样吗?”
2.播放PPT第二个画面。
师:“电视里的人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播放PPT第三、第四个画面。
师:“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和我们一样吗?”
4.老师播放PPT第五个画面(微课程《京剧脸谱介绍1》)。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叫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京剧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你瞧,他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脚上穿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演员脸部化的妆非常夸张、特别。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
(二)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的特点
1.教师播放PPT课件的第6个画面,感受脸谱的色彩和夸张。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京剧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时,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它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时,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2.通过观察,启发幼儿发现脸谱的对称性。
师:“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老师出示一张在鼻子中间有竖线的京剧脸谱,请幼儿来看一看,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师:“对了,它们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
3.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幼儿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
4.欣赏微课程《京剧脸谱的介绍2》。
(三)和幼儿一起听音乐玩京剧
教师出示京剧脸谱面具:“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表演京剧。”
【大班美术活动《奇妙的姓名》】推荐阅读:
大班美术活动:我的秋天10-29
大班美术活动:版画《秋天的树林》08-16
大班美术活动11-14
脸谱大班美术活动教案06-17
大班美术活动汽车设计07-08
菊花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0-26
大班美术活动线描画11-19
大班美术活动案例分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