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学案学生版(共9篇)
1藤野先生学案学生版 篇1
科目:八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
1、《藤野先生》课型:新授课
时间:第周,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cys授课人:
一、【预习导学】
宛如驿站解剖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凄然教诲瞥见
抑扬顿挫深恶痛疾杳无消息油光可鉴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重难点】
1、了解本文的叙述线索。品味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
2、学习通过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精讲释疑】
1、作者简介:,(1881—1936)本名,字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我国伟大的、、。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
2、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3、【细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4、【细读课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3).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5、★【细读36——38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5).藤野先生只是一个普通老师,为什么作者说他是“伟大”的?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深深地怀念藤野先生并从他身上受到鼓舞?
(分条概括)
六、【拓展阅读】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藤野先生》导学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六字诀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整体感知】
一、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自学题目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初二语文问题导读——评价单 第1 页(共6 页)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研读赏析】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回答后明确: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5、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 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
六、布置作业。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师生总结板书:
(一)在东京(1~3):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4~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板书设计:
(二)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拓展达标】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1)
(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指出
(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叙述从 到
抒情
B。),“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4)
(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到,议论从
(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6)“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答:(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答:(8)
(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10)从表达方式看
(一)段以。
(9)从
(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为主,(二)段以为主。
七、自我反思:
【相关链接】
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2。《朝花夕拾》
1藤野先生学案学生版 篇3
1、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
2、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本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19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等。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 、
、 、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
2.文体、背景介绍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3.字音、字形、词语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诲( ) 系住( ) 芦荟( ) 发髻( )
瞥见( ) 匿名( ) 诘责( ) 烂熳( )
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guāngkějiàn(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biāo zhì( )极了。
3、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yì zhàn( ),写道:日暮里 。
4、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xíng( )
5、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 luò dì ( )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cí ( )检查的无礼,
6、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wù tòng jí( )的文字。
7、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 )了。
8、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
理解词义
油光可鉴
掌故
落第
不逊
匿名
托辞
凄然
抑扬顿挫
(二)初读感知
速读课文,并思考: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一明一暗两线索)
2、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并以此为基础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多角度品析人物形象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表达方式:议论)
(2)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白描手法)
(3)学生默读11-23段,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着重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品质?(典型事例)
(4)学了6-23段文字,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意哪几点?
2明确线索,体会情感
(5)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统摄全文的呢?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探究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1)、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
(2)、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3)、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小结
课文以与 为明线,以 为暗线,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恩师 之情,追述了自己 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 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李叔同先生最大特点是“认真”,文章以事写人,主要怀想了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去突出他的这一特点?
四、布置作业
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根据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一下你的某位老师的音容笑貌。
五、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事 情 思 想 品 质
添 改 讲 义 认真负责 热心助人
纠正 解剖图 要求严格 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体贴入微
了解女人裹脚 严谨求实
韩三其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金岳霖先生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情感
2、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3、学习写人记事类散文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
学习重难点: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学习写人记事类散文注重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写作中恰当
教学方法:品读、师生合作探究
解读文本:
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
作品曾被看作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
2.读准下列划线字: 甘霖呢帽不肖逻辑演绎麂皮夹克释鳏接触熙熙攘攘
脖颈跳蚤刘北汜
文本研读:
一、读课文
1、金岳林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章开头找一句概括性的话。其中文眼是哪个词?
二、速读2-15段,概括信息
(一)、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15找出体现金岳林先生有趣的段落并分析。
三、鉴赏文章中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你最欣赏哪出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能力提升:
(1)、最后的四十五分钟。“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频率……”
(2)、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的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布置作业:
1藤野先生学案学生版 篇5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鲁迅的了解,学生出示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读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3.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板书:深受爱戴 畅谈读书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深入文本 品读感悟
1.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含义深刻且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2.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这个疑问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来理解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引出文章开头,结尾,加深品悟鲁迅高尚人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
二、深入文本 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深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4.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5.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6.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拓展延伸 主题升华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6)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8.教师总结: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
四、积少成多 学以致用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板书设计: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受爱戴
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叙述中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重点难点】:
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学法指导】
品读重要语句,合作探究体会语言的内涵。【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标题醒目、新颖,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虽不是一篇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走近作者: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3.相关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4.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仰之弥高()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编号::yw-11-02-008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页
(3)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5)气冲斗牛: 3.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 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
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
,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
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
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
_,气冲斗牛,_______
_!(6)他,是
的巨人。他,是
的高标。
二、合作探究
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4)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5)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当堂测评】:
1.注音。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沥尽心血()2.解释词语。
迥乎不同:
锲而不舍: 3.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对某位著名人物的认识与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学习反思】:
主备:史军伟 校审:张梅 签审:刘成大 使用时间:2011.9.30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1.学生有感情朗读(1)—(7)段,思考:
(1)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2)重点详写的材料是什么?(3)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4)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 3.齐读第一部分
过渡: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二),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1.这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找同学做小老师讲授。① 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② 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 ③ 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 2.教师补充
三、选材分析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六件? 2.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四、课外拓展
1.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什么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2.我们都知道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归纳小结】:
闻一多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编号::yw-11-02-008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页
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当堂测评】:
1..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2.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3.文中“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4.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1.①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②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3.“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5..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作业
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风范。抄读全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篇7
臧克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3、学习闻一多严谨、专注的治学态度,领略其卓越的学者风范。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从小生活在农村,同情农民的苦难生活,奠定了他此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2、相关资料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期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后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抗战八年,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不剃去,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独裁,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1945年,在“一二一惨案”后,更英勇地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他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最后献出了宝贵的性命。
自主预习
感知文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赫然而出()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迥乎不同()
迭起()...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迥乎不同:
赫然:
.锲而不舍:
迭起: .兀兀穷年:
高标: ..气冲斗牛:
弥高: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一反既往:
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4、围绕“说和做”,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试概括一下。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安排了总领句,过渡句和总结句,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安排使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围绕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件事,我们已经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大家讨论一下,说说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良方。..........
③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主人 .........
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达标检测
阅读课文第一至五段,回答问题。
1、第①②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第③自然段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藤野先生学案学生版 篇8
教师寄语:有这样一种人,他虽然与世长辞,人们却永远不会把他忘记。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难点)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结构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4、有条件的同学可搜集鲁迅写的文章或别人写鲁迅的文章读读。【走进作者】
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生于西门,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教材助读】
见语文书P86——87的阅读链接。【预习自测】
一、我会写。
wǎn lián gǎo xiào xiáng xì()()()kã sou wãn zhāng shì shì()()()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女佣(yōnɡ rōnɡ)
追悼(dào diào)
嚼饭(jiáo juã)
怒号(háo hào)
....敷药(fū bó)
绷带(bēnɡ běnɡ)
三更(ɡēnɡ ɡânɡ)
淌血(xiě xuâ)....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祥()挽()扶()稿()详()搀()抚()搞()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2.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3.做事或说话搞错了对象。()4.读书不加分析笼统接受。()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他是鲁迅的。课文可分为五个 段。我能概况每段的主要内容,1、;
2、;
3、;
4、;
5、。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我能用提炼主要内容或摘录词句的方法为每段加小标题。
拟小标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我要试着给各个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2、从第一部分中,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先生的深厚情感。我知道了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3、在小周晔的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4、文中哪些事情能体现中心?
5.在文中找出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
学习建议: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一、基础探究。
1、我给每段加的小标题是:、、、、。
2、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人们群众对待鲁迅先生的态度是。这种态度表现在在哪些方面?
我发现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是。
3、我画的中心句是。4.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是
(自主完成以上三道题后再和组内同学交流。)
二、品读重点句段,感悟人物品质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我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理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5、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的成长。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小组里分角色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这里的“四周黑洞洞的”是指,“碰壁”又是指。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四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结合课文的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我能感情朗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我最想说。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
(2)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心里。“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默读四段,感受深的句子。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本段用、、、、、、、七个动词,表现了鲁迅
品质。
(2)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③我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按要求写句子。
1.他那灰白色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缩句: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陈述句:
3.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改为反问句: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1《藤野先生》 篇9
藤野先生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教学设想
一、本文所写的是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年代较为久远,今天的学生理解起 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把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 1 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
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况。3 藤野先生的生平简历和有关情况。
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以鲁迅和藤野 先生的交往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本 文内在的线索。
三、课文中有一些难点,需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1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2 匿名信事件。
课上看时事片和“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 结尾段的“良心发现”、“增强勇气”和“正人君子”。5 文中的有些词语,例如“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 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也是难点,需要讲清楚。
四、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写法上又有各自不 同的特点。可要求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中应注意读与写结合的训练,可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加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学写一篇以父母、师长、好友为题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六、本课可安排四课时。
七、文体知识:散文(投影)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 取材十分广泛,表达方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较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描 景、托物抒情、发表议论等的文学形式。散文的特点
(投影)“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即:表现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则灵活自由。揭示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中心的方式也比较独特,可借物抒情,也可托物言志。(投影)散文的结构:
往往通过线索组织材料,用一条或两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散文的阅读:(投影1)
一要注意审题明确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分清是抒情散文,还是叙事散文
二要注意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方式,明确是融情于景,还是直接议论抒情。根据表达方式分辨段落类型(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议论段等)能准确理解文意。
(投影2)三要注意文章的选材和组材。明确选了什么材料,为什么选这戏材料;还要理清文绪,关注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留心文章的过渡、照应,明确段落内容与全片内容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投影)1 鲁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投影)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投影1-7自题小像)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回忆散文。
二、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投影)读读议议(投影)掌握字词
yīng màn
jiàn wǎn jì
yàn
lú huì
樱 烂 熳 鉴 宛
髻 咽 芦 荟
yù gěng lîu Piē qī
huì yì
cuî wù jí 芋 梗 漏 瞥 凄 诲 抑扬顿 挫 深恶痛疾
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瞥见(piē):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诘责(jié):反问并责备 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绯红(fēi):鲜红。杳无消息(yǎo):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宛如:好像。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代的人 c 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决意:拿定主意。
四、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线索,把握本文的层次结构。
(一)(投影)速读课文,思 考: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听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投影)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二)(投影理清文章思路)
(投影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文章依据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投影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从不满于某些清国留学生的寻欢作乐、庸俗无聊的生活起笔,自然地过渡去仙台学 医,记叙受到藤野先生教诲的情况,最后写到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本文的叙事线索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感情)来贯穿始终。
(1)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分别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投影变换了几个地点?)
①在东京;②在仙台;③离开仙台后。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3)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和转地求学的原因。夸张:打扮怪异、庸俗。极端憎恶。
这部分作者用讽刺的笔墨描写某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含蓄地点出了自己离开 东京去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也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归纳课文第二、三部分的大意。抄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把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按练习一的要求,试列表填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记叙、写人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检查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3 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
二、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
上一节课,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今天,接着往下分析。
第二部分(第四至三十五段),写到仙台学医的一段生活,重点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 识,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益,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又可分为五个 层次。
第一层(第四至五段),写去仙台时沿途所见和初到仙台时所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六至十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第三层(第十一至二十三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几件有意义的事,表现了藤野 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对鲁迅的关怀。作者具体写这四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中 所表现的高尚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第四层,(第二十四至三十一段),写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五层(第三十二至三十五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 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 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 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诗)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 仙 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国
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国 电影注释(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一次,青年鲁迅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被认为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捉住杀头示众。而围观的众多中国人,各个麻木不仁。再加上他周围的一些受军国主义影响的人,大肆叫嚣,使年轻的鲁迅深受刺激,愤怒和悲痛嚼住了他的心。使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对于他们,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精神。电影事件,打破了鲁迅医学救国的幻想,从此他便终止学医,决计要学文艺了。)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爱 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国
四、小结主题思想。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 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 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三课时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教学重点
1、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检查作业
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露了对东京的失望和不满。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第三小节:过渡,与开头相呼应,引出下文,为藤野先生相识伏笔。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1 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2 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3 语言的感情色彩。
本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这不仅从选材和描写上可以看出来,而且从语言运用上也显示 出它的文学性。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了丰富深刻 的含义和复杂深沉的心境。如开头写“清国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文字。又如:“中国 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 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 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文中多处运用巧妙的说法进行讽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 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的“爱国青年”等。而“标致”、“正人君 子”则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了。
四、拓展理解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四课时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教学重点
巩固课文内容
(一)阅读课文1~3段 1.概括本选段三个内容。
2.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3.写了上野的樱花之后,立即用一个“但”字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标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 6.“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若将句中的“买”改为“卖”,“有时”去掉会有什么影响?
(二)阅读课文11~23段 7.概括选文的内容。
8.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又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段中所写的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写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0.“其时正值日俄战争,……便是这一句。”在文中属插叙,它有什么作用?
1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受了他的影响了。”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旁边加了一个圈。”插入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3.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14.“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冲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15.“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1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一)1.写作者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2.“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全句顿起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3.起转折作用,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4.“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5.厌恶、鄙弃的态度,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货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展示,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效果。
6.改为“卖”则表明可卖的书很少,而“买”指适合自己的书很少;“有时”表明可去的时间是个别时候,不是经常,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状态,表现作者的失望之情。
(二)7.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交待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8、结构上、内容上承上启下,承匿名信事件议论,领起下文看电影事件,表达作者在遭受侮辱后作为弱国国民的极为愤慨和辛酸的情绪。9.匿名信事件。起因:我考试及格收到匿名信;经过;我与日本“爱国青年”斗争;结果:取得胜利,维护10.交待了信的开头的由来,讽刺某些日本学生盲目忠君、妄自尊大,思想狭隘的行径。
11、表现作者对某些日本学生盲目忠君、妄自尊大的场讽。12.回忆干事讥讽,表现出日本青年学生对弱国国民的歧视。13.影片中有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和给俄国做侦探被日本军枪杀的中国人;讲堂里看电影的“我”。“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14.前一个指讲堂里的日本学生,后一个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作者对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要救治他们的精神,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15.作者是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这一声严重伤害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16、在日本仙台看电影时,“我”的志愿由学医救国变为文艺救国。
情况反馈:
【1藤野先生学案学生版】推荐阅读:
中学生《藤野先生》读后感600字10-14
藤野先生12-23
藤野先生人教版05-29
藤野先生微型课06-07
藤野先生阅读训练10-19
《藤野先生》课文教学反思10-21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11-09
5藤野先生2课时答案07-05
《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12-06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说课稿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