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成语典故(共5篇)
6年级成语典故 篇1
成语:
分庭抗礼
成语故事:
有一天,孔了领着学生在河边游玩,碰见一位见解很深刻的渔翁,于是孔子虔诚地向他求教,他说:我从读书起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高深的教诲,今天碰到您这样的圣人,怎敢不虚心求教呢?渔翁被孔子的诚心所感动,就讲了一大套相关政治哲学及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孔子深感佩服,要求渔翁收自己为徒。渔翁拒绝了孔子的请求,他走后,几个学生请孔子上车,孔子呆呆地望着逐步远去的船,一动不动。一个学生实在不平,忍不住说道:先生今天真是太过度了,连那些拥有万乘战车的天子、千乘战车的诸侯,您都和他们平起平坐,不过却对一个渔你这样毕恭毕敬。
分庭抗礼:表示双方地位相等,以平等的礼节想见。现引伸为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庄子·渔父》:万乘,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小学1~6年级常用的成语总结 篇2
1、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舍己为人
见义勇为
大公无私 不屈不饶
顽强不屈
2、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3、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4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5、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
口若悬河
能言善辩
6、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7、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融会贯通
博大精深
风度翩翩
威风凛凛
喜笑颜开
垂头丧气
妙语连珠
语惊四座
悬梁刺股
精忠报国
扶老携幼
跋山涉水
学贯中西 集思广益 相貌堂堂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无动于衷 巧舌如簧 滔滔不绝 铁杵成针 手不释卷 手舞足蹈 前赴后继 博古通今 举一反三 落落大方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勃然大怒 出口成章 娓娓而谈 望梅止渴 凿壁偷光 促膝谈心 张牙舞爪
指手划脚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8、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血浓于水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手足情深
风雨同舟
9、说明知事晓理的成语
循序渐进
笨鸟先飞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温故知新
学海无涯
10、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竿充数
画龙点睛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闻鸡起舞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11、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惊心动魄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
雷厉风行
势如破竹
12、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13、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14、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七手八脚
深情厚谊
形影不离
日积月累
勤能补拙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锐不可当
震耳欲聋
满园春色
烈日炎炎
寒气袭人
万人空巷
欣欣向荣
金碧辉煌
粉妆玉砌
摇头晃脑 志同道合 赤诚相待 学无止境 滴水穿石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铺天盖地 气贯长虹 春华秋实 秋风送爽 寒冬腊月 座无虚席 川流不息 玉宇琼楼 别有洞天
15、巧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16、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17、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18、打比方的成语
细雨如丝
骨瘦如柴
19、描写神态(表情)的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
目不转睛
闭目养神
20、写人物品质的
乐于助人
知错就改
21、描写黄昏的
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
22、写夜晚的
月明星稀
万家灯火
23、形容说话的
自言自语
吞吞吐吐
24、描写眉毛的
浓眉大眼
喜上眉梢
水天一色
高山流水
郁郁葱葱
万紫千红
银装素裹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满面春光
得意洋洋 无私奉献 晚霞满天 夜深人静
对答如流
眉飞色舞
波光粼粼
白练腾空
古树参天
桃红柳绿
皓月千里
暴风骤雨
月光如水 聚精会神
三更半夜 滔滔不绝 眉开眼笑
湖光山色 烟波浩渺 万木争荣 绿树成荫 晨光熹微 风驰电掣 全神贯注
25、关于读书学习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26、描写建筑的
古色古香
红墙绿瓦
27、描写工艺品
小巧玲珑
巧夺天工
28、描写月亮星空
月光如水
玉兔东升
群星闪烁
众星拱月
29、描写天气的
艳阳高照
乌云满天
30、描写心情的
心花怒放
惊喜万分
欢天喜地
火冒三丈
闷闷不乐
欢天喜地
31、描写山和水的
山清水秀
千山万水
32、描写仪表的
仪表堂堂
举止文雅
面黄肌瘦
衣冠楚楚
33、描写英雄人物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34、思念家乡的
聚精会神
再接再厉 金碧辉煌
栩栩如生
月明星稀
阳光明媚
兴高采烈
怒气冲天
欢蹦乱跳 青山绿水
眉清目秀
临危不惧
勤学苦练
气势宏伟 光彩夺目 明月高悬
雷声大作 心旷神怡
垂头丧气
山高水深 面色苍白
英勇顽强 如饥似渴 满天繁星 喜出望外 无精打采 白发苍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5、送别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6、写风的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37、动物成语
杯弓蛇影
狗急跳墙蝇头微利
噤若寒蝉包罗万象
车水马龙虎头蛇尾
虎口拔牙龙争虎斗
马到功成38、数字成语
一丝不苟
五湖四海千辛万苦
独树一帜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百闻不如一见
39、含反义词的语
天昏地暗
前因后果黑白相间
黑白分明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轻重缓急
博古通今前赴后继
前俯后继扬长避短
弃旧图新瓮中捉鳖 悬崖勒马 九牛二虎 生龙活虎 鸡犬不宁 九死一生 五体投地 三心二意 八仙过海 生离死别 轻重倒置 左邻右舍 铺天盖地 左推右挡 优胜劣汰
兵荒马乱混水摸鱼老态龙钟龙马精神狐朋狗友百家争鸣十万火急四面八方九牛一毛一无所有舍近求远里应外合东倒西歪承前启后顺手牵羊龙盘虎踞虎虎生威龙飞凤舞牛鬼蛇神千山万水十拿九稳五光十色十全十美远近闻名头重脚轻改邪归正南辕北辙舍近求远
40、带有近义词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天寒地冷
天长地久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41、常用成语
鸦雀无声
摇摇欲坠
一知半解
易如反掌
志同道合自暴自弃
一撅不振
一目了然
优柔寡断
与日俱增
坐享其成言行一致
一意孤行
以身作则
趾高气扬
忠言逆耳
一落千丈
一视同仁
有目共睹
真知灼见
42、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风风雨雨
风风火火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确确实实
舒舒服服
开开心心
严严实实
百依百顺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一举两得
应接不暇
坐井观天
一网打尽
执迷不悟
一帆风顺
饮水思源
自投罗网
一针见血
纸上谈兵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朝朝暮暮
堂堂正正
迷迷糊糊
原原本本
明明白白
来来往往
背井离乡
花言巧语
眼疾手快 一毛不拔
有勇无谋
雅俗共赏
以卵击石
置之不理
一劳永逸
游手好闲
养尊处优
以牙还牙
装聋作哑
兢兢业业
浩浩荡荡
日日夜夜
偷偷摸摸
心心念念
形形色色
高高兴兴
长吁短叹 道听途说 一事无成 蒸蒸日上 一败涂地 异想天开 自力更生 一暴十寒 再接再厉 一见如故 迎刃而解 自相矛盾 沸沸扬扬 影影绰绰 浑浑噩噩 轰轰烈烈 挨挨挤挤 口口声声 红红火火
43、AABC式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姗姗来迟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 喋喋不休
循循善诱
郁郁寡欢
彬彬有礼
亭亭玉立 铮铮铁骨
飘飘欲仙
夸夸其谈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莘莘学子
跃跃欲试
井井有条
44、ABB式
圆溜溜
笑眯眯
笑嘻嘻
笑呵呵油亮亮
胖乎乎
乐陶陶
雾蒙蒙红扑扑
红彤彤
黄澄澄
喜滋滋
45、ABAC式
又红又专
又松又软
又细又软
又大又红
又大又甜
又香又甜
人山人海
有声有色
无影无踪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46、ABAB式
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考虑考虑
47、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绰绰有余
静悄悄
雾沉沉
雨蒙蒙
又唱又跳
又高又大
不慌不忙
打扫打扫
如狼似虎
呆若木鸡
成语典故 篇3
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精卫填海的故事
【成语故事】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灵魂于是化成一只作精卫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她就这样一直飞来飞去,但最终也没有将东海填平。
【典故】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释义】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一叶障目的故事
【成语故事】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出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毛泽东《论持久战》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金碧辉煌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画家李思训的书画造诣很深,十分擅长山水树石,笔力遒劲,能把云霞流水、鸟兽草木画得栩栩如生,他的山水画以金碧辉映,独创一格,笔法工整,色彩鲜艳,装饰性强,给人以绚烂多姿和富丽堂皇的印象,他的画风自成一家。【出处】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 【解释】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千里迢迢的故事
【成语故事】传说汉明帝时期,汝州南城秀才张邵与楚州山阳秀才范式,两人结伴到洛阳应试。他们结为莫逆之交,相约来年重阳在张邵家聚会。范式因经商误了约期,便自刎而死。他的灵魂千里迢迢去会张邵。张邵也千里迢迢去拜谒范式的尸体,之后也自刎而死。
【典故】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释义】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如愿以偿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代庐陵书生欧明没有门路考取功名,只好与朋友去南海做生意,他们到彭泽,在湖上谈论传说中的青洪君,欧明很敬佩青洪君,忽然湖面出现一条大道,青洪君派使者请欧明下去,把婢女“如愿”嫁给他,从此他们事事如愿过上幸福的日子。【出处】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 【解释】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趔趔趄趄的故事
【成语故事】贾宝玉从外边回来,见袭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与洗澡,小红立即上前献殷勤。宝玉觉得奇怪,但没有别的使唤的丫鬟只好将就。这时秋纹、碧痕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红只好知趣地走开。【出处】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
【解释】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庐山真面的故事
【成语故事】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
【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炙手可热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出处】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杜甫《丽人行》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按图索骥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典故】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汉书·梅福传》
【释义】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
锦囊妙计的故事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 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淡妆浓抹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礼部尚书苏东坡因反对新法,屡次遭贬,先后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琼州等地。官场上的不如意,使他热衷于文学创作。他在杭州期间见到美丽的西湖即兴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典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 【解释】妆:化妆;抹:抹粉。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千呼万唤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出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
【解释】形容再三催促。栩栩如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出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庄子·齐物论》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空空如也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对孔子十分崇拜,恭维孔子知识渊博,孔子不承认自己很有学问,他说自己到乡下去见到农民们驾轻就熟地干他们的农活,农夫问他“空空如也”的含义,他反复推究才有所领悟,然后尽量告诉他准确的含义。
【典故】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释义】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举世无双的故事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刘邦,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荐给萧何,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对刘邦说他是举世无双,刘邦拜他为大将。【典故】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大喜过望的故事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黥布(英布)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九江王,因一次战败被项羽革去爵位,隋何奉刘邦的命令去劝降黥布。黥布反戈一击,被项羽打败,只身投奔刘邦,刘邦在洗脚时接见他,他感到后悔投奔,可回到住处,待遇同刘邦完全相同。【典故】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史记·黥布传》 【释义】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废寝忘食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来到楚国叶邑。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孔子。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偷偷问子路,子路不知怎样回答就问孔子。孔子说他努力学习不厌倦,甚至忘记了吃饭与睡觉,津津乐道授业传道。
【典故】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列子·开瑞篇》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
【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取长补短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管中窥豹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从天而降的故事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汉景帝听从汉文帝的意见,重用名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带兵去平吴楚七国诸侯叛乱。周亚夫听信赵涉的建议,派兵从小道进军洛阳,同时轻取叛军的粮道。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汉军,叛军溃败。周亚夫因平叛有功,官至丞相。
【典故】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汉书·周亚夫传》 【释义】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舒舒服服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观园内很久没有唱戏了,元春从宫里传命在清虚观打醮。王熙凤就约宝钗、宝玉、黛玉等去清虚观看戏。宝钗嫌天气太热不想去,王熙凤则说家里唱戏自己忙上忙下,没有舒舒服服的看过一回戏。贾母听后,表示愿意陪王熙凤前去。【典故】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 【释义】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舒适。小巧玲珑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词人辛弃疾在瓢泉别墅开山路时发现一座石壁,他喜欢它的高峻就取名苍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来参观,结果他们嘲笑辛弃疾吹牛骗人。辛弃疾当众作词回应他们:“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出处】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宋·辛弃疾《临江仙·戏为山园壁解嘲》词 【解释】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杯水车薪的故事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典故】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孟子·告子上》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美轮美奂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旁人十分惊讶。晋文子接上:“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人称晋文子善颂善祷。【典故】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礼记·檀弓下》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天之骄子的故事
【成语故事】汉武帝多次派韩安国、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军征讨匈奴,每次都取得了胜利,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消灭匈奴。公元前90年,匈奴单于狐鹿姑又率军南侵,汉武帝派李广利迎敌,被自称天之骄子的匈奴人活捉。汉武帝只好采用和谈才平息事端。【出处】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汉书·匈奴传上》 【释义】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纷至沓来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金兵南侵骚扰边境,龙图阁待制王刚镇守四川。由于战事频繁,各种文书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将文件分轻重缓急妥善加以处理。他曾亲自督战,安排部将吴璘和张正彦夹击金兵取得大胜,而他自己毫不居功自傲。
【出处】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宋·朱熹《答何叔京》六
【解释】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一坐皆惊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蒋堂担任蜀郡守备,亲自招收很多学士教诲,要求他们作文评论时政,当他看到吕陶的文章时,激动得招集所有的学生来听,并夸奖吕陶的文章可以与贾谊的文章媲美。那时的吕陶才13岁,使得在座的人为之惊讶。
【典故】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释义】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叹为观止的故事
【成语故事】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来到鲁国,表示愿与鲁国结盟世代友好下去,鲁国用舞乐招待他。季札精通舞乐,一边观赏,一边品评,当演出《韶箭》舞时,季札便断定是最后一个节目,说就看到这里吧。鲁国人非常吃惊他能预知最后的节目。【出处】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以一当十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人孙武受吴王阖闾的邀请来到吴国著书讲学,一段时间后阖闾想见识孙武的真本事,孙武以宫女代替士兵演练给吴王看。吴王封他为上将军。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典故】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 【释义】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一片冰心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解释】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吴下阿蒙的故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鱼贯而入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晋集团苟安江南,南昌守将庾翼率军向北挺进,准备收复北方,统一中国,驻守襄阳一带。他手下官吏范汪向晋成帝上书说当前任务是练兵,积蓄粮草,待时机成熟再兴兵北伐。他说:“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反对北伐。【出处】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解释】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天涯海角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韩愈从小失去父母,靠兄长韩会一家带大,他勤奋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直到40岁才正式被任命为校书郎,定居长安。他想接嫂子及侄儿十二郎来长安居住,可惜他们中途去世。韩愈作《祭十二郎文》倾诉他们骨肉相隔天涯海角的痛苦之情。
【典故】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
【释义】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侃侃而谈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严格按周礼行事。【典故】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论语·乡党》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万马齐喑的故事
【成语故事】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处】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释】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半部论语治天下[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风马牛不相及[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风:雌雄相互吸引。风马牛:马牛相互吸引发情。及:到。不相及:不会互相吸引。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一说即使马或牛雌雄发情追逐,奔跑虽快且远(古代野马多也),也不致超越边界(形容齐楚相去很远)。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 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 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 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 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 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 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 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 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 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 北边疆。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释义: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 亲见可靠。不可同日而语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成语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负薪挂角的故事 【故事】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宋·王应璘《三字经》
【解释】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天道酬勤的故事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破天荒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典故】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 【释义】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鹤乘轩的故事
【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专门把大夫乘坐的车子给鹤乘坐。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典故】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 【释义】卫懿公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子。比喻滥用官位,滥竽充数。辽东豕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出处】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解释】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12 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中华成语典故 篇4
一日三秋“古时男女经常一同上山采药。日久生情,相互倾心。一日不见,似离三年,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见《诗.王风.采葛》。后以“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殷切。《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好容易熬了一天,这会子瞧见你们,竟如死而复生的一样。真真古人说”一日三秋“,这话再不错的。”
一丘一壑传说黄帝前往昆虞之丘途中遇见锦衣华盖的容成子,容成子对他说:“我将钓于
一字千金
一字之师
一时瑜亮
一言九鼎
一壑,栖于一丘。”见《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苻子》。后用以比喻归隐在野,纵情山水。《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好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明徐宏祖<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兄以一丘一壑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 秦国相国吕不韦组织三千门客编辑成鸿篇巨制《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理处事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十六卷,共二十多万字,在当时称得上是巨著。书成之后,他下令把权属张挂在京城成阳的城门上,公开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去一字者,赏给千金。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后以“一字千金”喻文辞精妙,价值极高。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梁实秋《雅舍小品.信》:“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晚唐期间,湖南一位自号衡岳沙门的诗人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携去江西宜春的仰山,向诗友郑谷求教。诗中有一联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树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罢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即称郑谷为“一字师”。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三:“杨诚斋与同合谈及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瑜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一用“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来形容两个极富才华之人不相上下、难分伯仲。清王士稹《古诗选.凡例》:“北周寥寥,廑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瑜亮。战国时,秦国大军兵围赵都邯郸,“战国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奉命到楚国求救确定随行的人员还差一人时,一个不出名的门客毛遂自荐同往,他向楚王晓以利害,使之同意救赵。赵胜赞扬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以“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朱自清《很好》:“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一饭千金汉代开国大将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在家乡淮阴城下捕鱼来填饱肚子,有
一意孤行
一箭双雕 一漂母(洗衣妇女)很同情他,一连几十天供给他饭吃。韩信十分感激,对洗衣妇人说:“我今后一定要重重报答你。”洗衣妇人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还说将来富贵,我岂是期望你的报答.”后来他做了楚王,被封为淮阴侯,送漂母千金以报旧恩。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人引申出“一饭千金”这句成语,比喻受恩厚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一饭千金,岂可忘也乎。(一诺千金)汉代的季布是以为信守诺言的将军,在出任中颇有威望,楚人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汉武帝时的赵禹,为人廉洁而倨傲,自从做官以后门下无食客,并且谢绝公卿们的一切请托,“孤立行一意”,即按照自己的意见执法办事。南北朝时,北周的长孙晟出使突厥。有一次,突厥国王看见两只雕在空中争斗,就给了长孙晟两枝箭,请他把两只雕都射下来。刚好两只雕正扭在一块,长孙
晟只用了一支箭就把他们射下来了。件《北吏.长孙晟传》。后比喻做一件事达
成语典故大全 篇5
一、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 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二、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三、冰山难靠
“冰山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
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四、鞭长莫及
“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 2 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五、髀肉复生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bi,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实说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六、病入膏肓
“病入膏育”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至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 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七、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 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 4 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八、不逞之徒
“不逞之徒”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作乱,专干坏事的那一类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满足。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子驷,派人刺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嘉为国君,即郑简公。郑国一些贵族公子对此非常不满,打算发兵讨伐。可是还没动手,就被子驷察觉,抢先一步,把他们通通杀死了。从此,子驷掌握了郑国的大权。
后来,子驷又重新划分贵族大夫们的封地,少给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他们都非常怨恨子驷。于是,几家就联合起五家贵族及一伙心怀不满的人,共同起 5 来发兵讨伐子驷。最后,他们攻入国都,闯进宫中,杀死了子驷,劫持了简公。
后来,子驷之子子产,平定了这次叛乱,成为郑国国君。
九、捕风捉影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不打不成相识
“不打不成相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双方不打一场不会相识。表示经过交手,互相了解,更加投合。
这个成语来源于《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全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宋江因犯案被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人一起进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饮得两三杯,又遇到李逵(kui)。后来,三人又到江边的琵琶亭酒馆去喝酒。
吃喝间,宋江嫌送来的鱼汤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几碗新鲜鱼烧的汤来醒酒。正好酒馆里没有新鲜鱼,于是李逵跳起来说:“我去渔船上讨两尾来与哥哥吃!”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李逵走到江边,对着渔人喝道:“你们船上活鱼把两条给我。”
一个渔人说:“渔主人不来,我们不敢开舱。”
李逵见渔人不拿鱼,便跳上一只船,顺手把竹笆篾一拔。没想到竹笆篾是没有底的,只用它来拦鱼,他这一拔,就让鱼全跑了。李逵一连放跑了好几条船上的鱼,惹怒了几十个打渔人。大家七手八脚地拿竹篙来打李逵。李逵大怒,两手一架,早抢过五六条竹篙在手里,一下子全扭断了。
正在这时,绰号“浪里白条”的渔主人张顺来了。张顺见李逵无理取闹,便与他交起手来。两人从船上打到江岸,又从江岸打到江里。张顺水性极好,李逵不是他的对手。他将李逵按在水里,李逵被呛得晕头转向,连声叫苦。
这时戴宗跑来,对张顺喊道:“足下先救了我这位兄弟,快上来见见宋江!”
原来,张顺认得戴宗,平时又敬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识。听戴宗一喊,急忙将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边,向宋江施礼。
戴宗向张顺介绍说:“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张顺道:“啊,原来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识!”
李逵生气地说:“你呛得我好苦呀!”
张顺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说完,两个哈哈大笑。戴宗说:“你们两个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说:不打一场不会相识。”
几个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十一、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十二、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这则成语的栗是发抖。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 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 8 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6年级成语典故】推荐阅读:
成语典故题06-06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12-10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01-03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06-25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08-01
东晋的成语的典故11-05
至死不渝的成语典故07-03
与牛的成语及典故06-03
乘兴而来成语相关典故07-15
与音乐有关的成语典故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