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最后一课预习教学设计

2024-09-26

课文最后一课预习教学设计(通用7篇)

课文最后一课预习教学设计 篇1

在《语文学习》1995年第1期上,张大文的文章《何必换一种读法》不同意邓春江《何不换一种读法》一文的观点,即不同意小说的主人公是一组群像之说。张大文指出:“韩麦尔先生正是一位捍卫祖国领土坚持到最后一天的英勇战士,小说的主人公非他莫属。”我不敢苟同这一观点,也不敢苟同文章中的一个论据:“既然他是一个受教育者,思想中国要比老师低得多,他怎么会是主人公呢?或者说,他怎么能挤到主人公群像中去呢?”看来,以觉悟的高低来衡量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大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文章中附带论及的谁是《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时,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其实,思想境界无名战士高得多。”我想,思想觉悟的高低恐怕不能作为判断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参照系数吧?不然的话,阿Q、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人物都要被逐出主人公的行列了。

看来,衡量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还得有一个正确的说法,我认为《辞海》上定的标准可以参照:(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个“矛盾冲突的主体”,一个“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使标准明晰化了。如果再适当引申一下,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应该围绕着主要人物而展开。用这三条标准衡量一下,我觉得《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应该是小弗郎士,而非韩麦尔先生了。

先说“矛盾冲突的主体”。《最后一课》矛盾的焦点应该是征服与反征服的矛盾,即普鲁士人要用强令改变民族语言的方法来永远征服法兰西民族,不但要在领土上占领法国,而且是通过消灭法国文化来永远地征服法兰西民族的心。而法国人民,尤其是法国的孩子,“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永远不会被征服。但可悲的是,孩子们(以小弗郎士为代表)以前由于不重视学习并未掌握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人们(以郝叟老头为代表)以前由于只知道让孩子们去干活挣钱,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时间只有一天了,明天学校就要改教德语了,矛盾就这样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最后一课》之所以能摄人心魄,就在于小弗郎士在种种外因(如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声)和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的作用下,终于完成了由厌学到认真学习、由讨厌法语的分词到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的转变。因此,当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时,这两个字就不仅是写在黑板上,也是写在小弗郎士心中了。连顽童也知道爱国,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已被交到下一代的手中,这样的民族会灭亡吗?矛盾终于解决了,小弗郎士是矛盾冲突中的主体人物,当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了,这是从总体到局部(主题到人物)的认识。

再说小说中“集中刻画的人物”。粗粗看来,小说用了许多篇幅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表情、动作、服饰,似乎他应为主要人物。但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正是要揭示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过程的,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作为小弗郎士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映衬。小弗郎士由于贪玩而逃学,他挨过老师的骂,挨过老师的“大戒尺”,他对老师心中有个“怕”字,他甚至觉得看普鲁士士兵操练更“有趣”。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他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迟到而责罚他,反而进行自责,并且耐心地讲解,“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时小弗郎士觉得法语“挺容易”学,他“舍不得”跟法语课本分手了,他开始爱国家、恨敌人了。对从屋顶上传来的鸽子的咕咕声,他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当看到韩麦尔先生那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地瞪着一切的眼神时,联想到老师四十年来为祖国忠诚服务,小弗郎士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所以,小说中真正“集中刻画的人物”还是小弗郎士,这是从部分到整体(人物到主题)的认识。

情节应该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时,各部分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十分紧密的联系。小说的情节是有这种因果联系的:小弗郎士贪玩厌学是因,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权利即将被剥夺时感到痛悔是果;老师全身心地诱导和耐心地教是因,小弗郎士终于爱学习了,开始有了民族的意识是果;一个民族在被异族奴役、同化时所有的人都感到万分痛苦、并且作出最有效的反抗是因,在这样的时刻孩子们终于醒悟、牢记民族的根是果。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如以韩麦尔先生为主人公来分析一下小说。我认为这种分析难以成立。它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其一,既然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其他人物就应该围绕他而展开,如郝叟老头的思想变化难以与主人公发生联系,铁匠华希特游离于情节之外,更成了多余的人物了。其二,韩麦尔先生不处于“矛盾冲突的主体”地位上,因为在亡国灭种惨祸面前,矛盾的解决不在于韩麦尔先生喷发满腔的爱国热忱,而在于在下一代心中植上民族的根,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和掌握解决矛盾关键的只能是小弗郎士,而非韩麦尔先生。再说对解决这一矛盾韩麦尔先生虽然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但他还不是使小弗郎士产生思想转变的全部动因,应该说是韩麦尔老师、郝叟老头和普鲁士人(他们的野蛮奴役政策)三位一体的力量构成小弗郎士思想转变的外因。这是从否定另一种说法的角度对小说主人公的探求。

初二上册语文最后一课预习练习题 篇2

A.赫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i) 赚(zhuàn)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四、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最后一课预习教学设计 篇3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惩罚(chéng) 胳膊(gē) 鸟窝(wō)

B.征发(fā) 懊悔(ào) 祈祷(d?o)

C.宛转(zhuàn) 纵身(zng) 干脆(chuì)

D.皱边(zhu) 督学(dū) 奴隶(lì)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紫腾 宛转 操练 忠诚 责备 B.礼服 绉边 领结 磨损 口齿

C.摇晃 督学 视查 穿戴 钓鱼 D.晴朗 赚钱 宁可 纵身 戒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力)

B.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C.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亲昵的称呼)

D.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声气阻塞)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 地说:“快坐好……”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 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

(3)天气那么 ,那么晴朗!

A.柔和 暖和 温和 B. 暖和 柔和 温和

C.温和 暖和 柔和 D.温和 柔和 暖和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

C.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6.分析下列破折号的用法。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2)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3)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

7. 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 , 。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 。

8.课文中说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专心画“杠子”的孩子们,这说明( )

A.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B.韩麦尔先生的课讲得太风趣幽默了。

C.金甲虫孩子们玩腻了。

D.韩麦尔先生的激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9. 对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及对主题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弗郎士是小说的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展现的。

B.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说是通过他上最后一课的言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的。

C.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只是一个陪衬,起贯穿情节的线索作用。

D.他们都是主要人物,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他俩的言行、心理描写展现出来的。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整体感悟

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韩麦尔先生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文中写到他在最后一课穿上了节日盛装,如何理解他这一反常行为?

3.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钟声响了意味着 。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 。

3.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 )

A.“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

B.因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又传来号声。

C.韩麦尔先生因上最后一课劳累过度。

D.最后一课结束了,德语将要代替法语了,韩麦尔先生无限悲痛。

4.面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残酷现实,韩麦尔先生的极大悲愤、痛苦是通过描写他的 、来完成的。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1.C 点拨:“转”应读zhu?n,“脆”应读cuì。

2.D 点拨:A项“腾—藤”;B项“绉—皱”;C项“查—察”。

3.C 点拨:“那些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

4.D 点拨: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同义词。

5. A.拟人;B.比喻;C.反复;

6.(1)解释说明(2)递进(3)解释说明

7. 示例:(1)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2)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点拨:句式一致,意思相近连贯即可。

8.A 点拨: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即可。

9. D 点拨:从课文内容可知,两人均为主人公,因此其余三项是错误的。

二、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亡国命运的打击、老师爱国热情的感召。

点拨: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

2.老师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明了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

点拨:从主旨角度把握。

3.受到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与教育,对老师无比崇敬。

点拨:结合主旨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即可。

三、1.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点拨:从“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可以看出时间已经到了正午,放学时间到了。

2.普鲁士兵收操了,普鲁士占领法国。

点拨:和前文照应的一句,暗示了社会背景。

3.D 点拨:结合主旨理解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珍珠鸟课文预习教学设计 篇4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

(说明什么?)小鸟肯定感受到了主人对它的宠爱,它才会这样淘气,甚至是有点肆无忌惮。

不伤害、微笑----------------喝茶、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抚----------------啄笔尖、手指

(每个环节学生谈看法,读)

如果作者用相反的方法去对待小鸟,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师:小鸟就是这样越来越亲近我,信赖我,以至于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

朗读14自然段,想象一下你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

师: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你脑海中的画面什么样?

师:多美的画面,能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吗?)

水到渠成领会文章主旨

师:真棒,相信每个人都被陶醉了,此时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是——(学生说完再出示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5

景泰三中

田种霞

【教学目标】

1. 从整体入手,再回到局部,最后回到整体的认识过程。2. 文章所体现的爱国情感。

3. 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从中表现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哈默尔先生关于对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来了一些陌生人,对我们宣布从今以后不能再说中国话,不能再写中国字,你们面对此种情况会怎样?(指名谈感受,引导学生懂得爱祖国语言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看看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出示幻灯片)

1.指名填空都德: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1870年7月至1871年5月,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为争霸欧洲,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普法战争,普鲁士击败法国,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的大部分土地给普鲁士。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三、检查预习(小组组内反馈)1.注音

哽咽()

栅栏()

戒尺()

....挟着()

字模()

祈祷()

....踱来踱去()

晴天霹雳()

钥匙().......2.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①给课文改加一个副标题:《我的最后一堂()课》 ②文章写了哪些人物?

四、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最后一课有哪些异常?所谓异常就是跟平时不一样,请说出所有的不一样。

提出要求:抓住原文语句,从老师哈默尔、学生小弗朗茨、课堂情境三方面分组讨论:(各组要明白自己的目标)

2.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各组展示理解成果),并作简要的赏析。老师哈默尔:

(对我的态度)不一样、(穿戴)不一样、(上课)不一样、(表情)不一样

学生小弗朗茨:(对书包和书的态度)不一样、(对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听讲的态度)不一样

课堂情境:

(上课前气氛)不一样、(听课的人)不一样、(上课时)不一样 3.进一步提出问题,把握课文主旨(独立思考)①为什么最后一课会出现这些异常(不一样)?

提示: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珍惜,对祖国语言的珍惜,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②最后一堂法语课对所有的人以极大地震撼,尤其是对故事中的小弗朗茨,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小弗朗茨的思想成长作者是如何展示出来的?(通过心理描写)提示: 课堂气氛庄严肃穆

课堂学习的动人情景

老师哈默尔的感染

5.拓展阅读,学习写作

①从副标题知道,表明是从一个(小孩)的角度叙述故事的。(这种方式 既能深刻的体现主题又能使故事真切感人)

②小说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哪些手法?(合理恰当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结合本文的描写指导写作)

五、六、同学们让我们用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语:(齐读)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她是有那个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作业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才觉得珍贵。”体会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可今天我们要见到一位小学生,他应该有更深的体会。过去的他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从此不能再学习母语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学习是多么重要!”可这失去的又无法挽回了。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他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题解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搜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 “最后一课”?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篇小说写的是1870至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于1870年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战争爆发后,由于普鲁士军队已作了充分准备,因而法军连战连败。在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 “最后一课”。

三、研习课文

(一)课文分层 速读课文,思考: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篇小说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内容分别是什么?

生:„„

师:这篇小说的情节可以按照上学路上、最后一课、宣布下课这三个层次。

(二)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完善。那么,让我们一起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看看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人。

1.分析 “上学路上”这部分: 教师出示问题:

(1)上学路上,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动和心理活动?(2)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答: ①有关语句:

A.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B.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批注:贪玩。②有关语句:

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批注:不爱学习。③有关语句: A.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

B.铁匠华希特和我开玩笑,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批注:经常迟到。④有关语句:

A.看到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感到有趣多了。

B.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批注:不懂事。⑤有关语句:

A.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B.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批注:能管得住自己。2.分析“最后一课”这部分: 教师出示问题:

(1)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A.有关语句: 往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批注:教室里的气氛和往常不一样。B.有关语句:

往常,上课前,学生们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今天,上课前,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批注:听课的人和往常不一样。C.有关语句:

往常,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今天,我迟到了,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责骂 我,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批注:老师的态度和往常不一样。

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 “最后一课”。(2)当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小弗郎士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总的感受是心里万分难过,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有关语句: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批注: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B.有关语句: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到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批注: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有关语句:

当老师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批注: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原因:爱国的激情促成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这有什么意义? 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两个联想: A.有关语句: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批注:第一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热爱祖国的深情。B.有关语句: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批注:第二个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

3.师生小结

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通过人物的行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1870-1871年普法战争)

情节:

上学路上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 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

经常迟到、能管住自己 理解、敬爱老师

不懂事 热爱祖国

方法: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习了“上学路上”和“最后一课”两部分,认识了小弗朗士这一角色,下面我们接着研习“最后一课”和“宣布下课”两部分,看看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研习课文

(一)思考以下问题:

1.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的礼服? 答: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的穿戴有关语句:

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评点: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了哪些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这些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

韩麦尔先生讲话的内容:

①有关语句: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评点:宣布“最后一课”,连用两个“最后”,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愤慨却又充满希望的心情。他为再不能教法语课而悲痛,他为侵略者不准法国人学本国语言而愤慨,他又为上好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而充满希望。

②有关语句:......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评点:批评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韩麦尔先生民族责任感的表现,点明他的爱国感情。

③有关语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评点:赞美祖国语言的优美,强调学好民族语言的重要意义,再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

提问: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句中的“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后明确: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课文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举止和表情? 答:课文是这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举止和表情的: 有关语句:钟声和号声响了,这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评点: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4.师生小结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来的。

(二)课堂讨论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在阅读课文中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如果同学没有问题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出示问题: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结尾?如果换成一段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三)朗读 “宣布下课”这部分

“宣布下课”这部分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注意朗读时要带着感情,沉浸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境中。

1.老师范读,指点

① “我--我—”这两个“我”要读出颤抖的音调,表达出韩麦尔先生极其悲痛的感情。两个破折号,表明声音断断续续,两个“我”字的读音之间应有适当间歇,不能连在一起。

② “法兰西万岁!”要用比较高的音调读出来,要表现出激情。③ “散学了,--你们走吧。”要用低沉的语调读出来,速度要比较慢,要表现出无比沉痛的心情。

2.学生练读

练习方法:先以两人为一组相互指导练读,然后提名学生朗读。

(四)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

最后一课

宣布下课 韩麦尔先生:

宣布最后一课 脸色惨白

穿上礼服 哽住

批评家长 法兰西万岁!

检讨自己

最后一课 教案设计 篇7

汉滨区五里镇建设初中:王宗波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步理解小说题目的意义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掌握评点法。教学难点 分析细节描写小弗郎士对挂在铁杆上的字帖和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受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 《最后一课》。

二、题解: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1、学生对照自己的自学卡一回答。

2、教师补充:这篇小说写的是1873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于年月日向普鲁士宣战。战争爆发后由于普鲁士军队已作了充分准备因而法军连战连败。在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 1 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 “最后一课”。

3、字词积累。由一名学生教读并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师生评价

4、学生简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研习课文。

(过渡语)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完善。

这篇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讨论明确:按照“上学路上”、“课堂上”、“课后”这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标出起止段落。

现在让我们一起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同学们我们用“评点法”来阅读课文好不好?评点法就是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划出来用几个字或三言两语加以评论。我们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来评点课文,看看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人。

具体方法: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在空白处写上批注。

(教学设想:用评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其用意有两点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评点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知识客体进行选择、分析和创造从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重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评点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和评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习阅读)。

1、分析 “上学路上”这部分。思考:

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动和心理活动? ②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教学方法:学生两人合作,边默读边交流讨论,再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①有关语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批注贪玩)。

②有关语句 “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批注不爱学习)。

③有关语句:“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铁匠华希特和“我”开玩笑他 “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学校总是挺早的‟”(批注经常迟到)。

④有关语句:看到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感到 “有趣多了”。“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批注不懂事)。

⑤有关语句:“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批注能管得住自己)。

2、分析 “课堂上” 思考:

①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②当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③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交流后明确:

①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a有关语句:往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批注教室里的气氛和往常不一样)。

b有关语句:往常上课前学生们“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今天上课前“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批注听课的人和往常不一样。)

c有关语句:往常“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今天“我”迟到了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责骂 “我”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批注老师的态度和往常不一样)教师补充: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 “最后一课”。②小弗郎士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总的感受是 “心里万分难过”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通过心理描写来理解人物。)

a有关语句:“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批注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b有关语句:“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到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批注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有关语句:当老师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批注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师生小结: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通过人物的行动、心理、细节、环境等描写表现出来。同学们我们已经尝试了用评点法分析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根据你的实践你认为运用评点法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运用评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选准评点的对象能够体现课文主旨的重点词语、精彩句子都属于评点的范围

二、要讲究评点的深度要紧扣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写出自己的感想

三、要简明扼要评要准确简明点要恰当醒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归纳出评点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上学路上——课堂上——课后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下一篇:行囊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