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2024-09-28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共12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柱山小学 陈乐宜(初稿)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借助直观并通过知识迁移,探索和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前后是具有连续性的,知道旧知识可以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练习回顾。

(1)单位换算。

30厘米=()分米;

120分=()小时;

2000千克=()吨。

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4÷25=();

=()÷();

()÷7=。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创设情境,探索研究

1.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阅读与理解。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教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怎样理解?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2)分析与解答。

教师:这里第一个问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

教师:根据分数的意义又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对应图示。

教师小结: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教师:那算式该怎么列?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教师:例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

引导学生回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将问题转换成20只是10只的几倍,得出算式:20÷10=2。(3)回顾与反思。

教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不同点:前一题的商是一个分数,后一题的商是一个整数。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在上面的两道题目中,都是以鸭的只数(也就是单位“1”)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鹅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7÷20=;20÷7=;10÷20=。

(4)自主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找一找单位“1”,然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理解。

2.理解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

(1)出示题目9 cm=dm。

教师:根据以往的方法,这道题该如何解决?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尝试自主练习。

练习完成后师生交流讨论。

(2)比较这道题与本节课开始时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都是用进率去除得到结果。

不同点:第1题当中的数值都可以除尽,商是整数。这道题中的数值不能除尽,商用分数表示。

得到答案:可以用9÷10=得到9 cm= dm。

(3)教师:想想这个例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

(回顾今天所学的课题,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9 cm=dm就是求9 cm是10 cm(10是进率)的几分之几,也可以用9÷10=,所以9 cm= dm。

教师小结: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都用进率去除,能除尽时商用整数表示,除不尽时商用分数表示。

(4)自主练习。

dm=m;

cm2=dm2;

dm3=m3。

(让学生在做之前说一说每题各个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通过把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会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1.一个3平方米的花坛,种4种花朵,每种花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种5种花呢?(用分数表示)

2.五(1)班共有17幅书法作品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其中4幅作品从全校255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奖。

(1)五(1)班获奖作品占全班参赛作品的几分之几?

(2)五(1)班参赛作品占全校参赛作品的几分之几?

(在做之前,让学生说说两小题中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

3.单位换算。

mL=L;

23千克=吨;

13秒=分;

48公顷=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

(四)课堂小结,回顾全课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先找题中的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2.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如果得不到整数商,该如何表示?

(让学生注意改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2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0 页例3。

【教材分析】

教材上求“7 只鹅是10 只鸭的几分之几”, 是根据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行获得的“鹅的只数是鸭的十分之七”这个分数结果, 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得出求“7 只鹅是10 只鸭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对此, 笔者认为由十分之七这个结果推出列式为除法还是比较别扭的。

用张奠宙教授文章中的观点来看,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回避这一定义, 只是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分数是分子除以分母’这样不着边际的话蒙混过去”。“人教版教材在用黑体字写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 马上给出分数的比定义, 所用例题是:小新家养鹅7 只, 养鸭10 只, 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这个弯子绕得很大, 恐怕要多做些铺垫才好”。

其实张教授谈到的例题是实验稿时的编排, 现在的修订版例题变为:小新家养鹅7 只, 养鸭10只, 养鸡20 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我们不难发现, 修订教材已经试图通过对比,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几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例题所附除法由来还是与实验稿相同。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对2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问题一: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又买了 () 个梨,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 。

问题二:下面这个图形你看出了什么分数?

1.学生真的理解吗?

2.要出现假分数吗?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面的疑问, 是因为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本课时, 回避了假分数, 把假分数和真分数的认识放到了下一课时。而另外版本的教材, 都是把假分数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放在一起的, 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相比,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假分数。因此, 本节课有必要出现假分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经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 渗透类比推理的数学方法。

(3) 初步感知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 激活经验, 唤醒对分数的原认知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已经吃了3 个, 已经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 () 。

生 (齐答) :四分之三。

师:这里的四分之三你是怎么理解的? (根据学生回答, 师逐步完善上图, 最终得到下图)

生:把4 个苹果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 已经吃的个数表示这样的3 份, 所以用四分之三表示。

(反思:通过这样的学习材料能有效激活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已有认知, 即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四种分数定义中“份数定义”的理解, 为后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奠定了基础。)

(二) 类比推理, 实现对分数的再认识

教师边说边画在大黑板上:现在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又买了12 个梨,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 。

师:怎样列算式? (板书:12衣4=3) 这里把谁看作了标准?

生:把4 个苹果看作了标准。

师:从图中你看到3 倍了吗?谁上来圈一圈?

师启发: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3 个苹果是4 个苹果的四分之三, 现在可是3 个梨呀, 不一样的哦, 3 个梨怎么也是4 个苹果的四分之三呢?这是什么道理?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其中的缘由。谁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生:这里比的是个数, 即在个数上, 3 个梨相当于3 个苹果。

师: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在这里大家都是在比个数, 都是3 个对3个, 不是比什么重量、形状等等。

师:谁听懂了? (指名复述)

师小结:同学们, 现在黑板上有6 个算式, 上面三个算式的商都是整数, 都是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后面三个算式的商都是几分之几,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

(三) 夯实模型, 巩固对分数的再认识

师:根据屏幕上提供的信息,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 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说说你提的是哪个数学问题?

生答师板书: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几分之几?

师:请说说你写的算式, 让其他同学猜猜你解决的是哪一个数学问题。 (生答师板书算式)

生答师板书每个算式相对应的问题。

师:黑板上哪个分数你有点看不太明白?

生:把7 个篮球看作单位“1”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 先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然后再集体交流所提的问题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丰富的、相类似的问题与算式, 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而不仅仅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 假分数的出现变得不那么突然, 不那么难以接受。)

(四) 拓展延伸, 深化对分数的再认识

从形到数, 完善意义。

师:请一起看屏幕 (见下图) , 从图中你看到分数了吗?

师:你能看懂哪个分数?能说说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吗?

2援从数到形, 延伸意义。

师:你能用一幅图来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动手画图, 教师巡视, 收集材料。

反馈交流:有位同学这样画, 你看得懂吗?

教师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这位同学用线段图表示的, 谁看懂了?

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根据这个线段图, 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启发:都是相差的1 份, 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单位“1”不同。

(反思:这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对分数的认识, 即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第三种定义, 即比定义:它是“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比”, 另一部分可以是整体, 也可以是部分, 把一部分当作新的整体。同时, 还力图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比是一个有序概念, 颠倒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的比较顺序, 就得到另一个比。)

(五) 课堂小结, 梳理对分数的再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分数不一定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是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

生:分数不一定都是分子比分母小, 也有可能分子比分母大。

生:同一个图,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分数。

(反思:通过课堂小结、梳理, 使学生对分数有了更加系统、深刻的认识, 即分数不仅仅表示同一类数量之间的比, 也可以表示不同类数量之间的比;分数不一定都是分子比分母小, 也有可能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甚至分子比分母大;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随着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的比较顺序的颠倒而交换位置;等等。这对将来灵活地运用分数大有裨益。)

【总体思考】

整节课, 在厘清份数定义显示过程, 商定义表示结果的基础上, 旨在着力解决如何妥善实现由算式到结果这一教学难题, 同时深入思考与之有相同本质的已有数学知识, 并最终确认应该是“如修订版教材中所要体现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综观两个数 (或数量) 相比, 既可比较相差多少即差比, 又可比较两者的倍数关系即倍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其实质就是倍比, 所以整节课的新授部分先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入, 后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展开教学, 最终由商定义得出商是整数时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当商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自然地获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的思考方法。

另外, 在细细解读张奠宙教授的观点“已经学过比和比例之后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仍然有缺乏用比和比例的眼光去审视分数的缺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讲比和比例的时候, 应该补充‘分数的再认识’, 这对将来灵活地运用分数很有好处”等之后, 更加坚定了笔者对此例题的定位, 那就是此例题既是“解决问题”, 更是“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比定义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练习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比定义的认知, 力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体会到部分与部分之比、部分与和之比、差与部分之比、差与和之比等等, 有的问题即使不能当堂解决, 但对学生六年级学习分数 (或百分数) 解决问题时应该会有不少的帮助。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既要读懂知识发展的思维轨迹, 又要读懂学生学习的思维轨迹, 两者同样重要, 缺一不可, 只有让知识发展的思维轨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轨迹和谐共振, 课堂才会更有张力、更有魅力、更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既是“解决问题”, 更是“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比定义的认识。基于此, 本课教学应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是两个整数之比, 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是分数意义教学的延续和递进, 可以通过迁移、类推达成理解。

关键词:解决问题,再认识,迁移,类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分数”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数学问题[J].小学教学 (数学版) , 2010 (1)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3

一、两地教材编排对比

1. 编写意图对比

香港教材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由易及难,由浅入深,一层一层以结构方式,系统化呈现,要求学生详细学习,重点掌握。内地教材里,因为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便把该知识点作为《分数与除法》中的一个内容,要求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根据内地该章节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希望学生通过平均分物的活动,沟通运算和操作,探索和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意义》单元核心知识,此内容涉及运算与结果两个方面,如何沟通两者是探索和发现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关键。为此教科书结合平均分物的活动,根据除法的意义,呈现了除法算式;又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了平均分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沟通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解决了整数除法中不能除的问题,从而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a÷b=a/b (b不等于0)。因此,分数既可以表示平均分所得的结果,也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由此看出,香港教材编排意图明显,就是要学生明确掌握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对比之下,内地教材意图更侧重于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与运用,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要明白的是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教材内容对比

香港教材给予该知识点的内容编排比较饱满,包括了基础概念和复杂问题。基础概念教学具有进阶性,复杂问题则提供多步骤、多方法引导,内容详尽充实,相应配有一定量练习题,所有内容加起来有整整两页。内地教材重点落在了《分数与除法》部分,给予此知识点内容的篇幅稍显“精致”,只是在解决了“分数与除法”这一核心问题后,加入小篇幅的“试一试”及两道相关练习题。

3. 练习安排对比

香港教材题量有10题;内地的给出最为基础的练习,只有2题。对比之下,香港教材会让人觉得练得多,练得到位,能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内地的仅仅是让学生有个了解,有点“点到即止”的味道。

二、两地教学过程对比

1. 知识点切入方法对比

香港教材抛出问题直接明了,直接切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引导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切入方法简单,学生容易上手。教材编排先问商场的商店全部有多少间,再依次问各门店占全部商店的几分之几,用的是“分数的意义”,最后不忘提示分数要约分至最简。内地教材没有直接切入,重点放在了建立“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两种颜色纸条长度的比对,直接告知学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因为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2. 知识点结构呈现形式对比

香港教材编写一步一个台阶,结构性强,例题由浅入深。题型清一色是“部分是整体(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分数的意义”去引导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此外,在一些关键步骤会有解题思路指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编写教材控制了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看看香港教材的呈现过程。教材A部分第①例用生活场景引入,用到“分数的意义”。一步一个台阶,学生根据指引能较为容易完成相关填空。第②③例难度增加一些,图形变得抽象,但箭头指引依旧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清晰简单。到B部分,第①②例又更复杂一点,配两种解法,但在式子的关键部分我们还是能看到解题思路的指引(箭头部分)。第③例同样配有解题思路指引帮助学生。

内地教材呈现更多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通过两个量的除法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蓝纸条的长度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红纸条的长是基准量,蓝纸条是比较量。男孩淘气的想法,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用较短的蓝纸条的长为基准量去量红纸条,得到红纸条的长是蓝纸条的3倍;再由此推理,用较长的红纸条为基准量去量蓝纸条时,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1/3。而女孩笑笑的解答是根据除法的意义,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蓝纸条的长除以红纸条的长,就得到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1/3。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般会借助直观法并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不容易想到用除法。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思考,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科书用旁白的方式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分清问题中的红纸条是基准量、黄纸条是比较量的基础上,借助几何直观,估计答案是一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再利用除法求出答案。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是同构的问题。教学时,建议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让学生明白黄纸条比红纸条长,结果大于1,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除法计算,4÷3=4/3。

对比之下,让人感觉香港教材呈现有条有理,有层次有步骤,相对容易接受,好学很多。内地的更看重思维的拓展,更强调能力锻炼,希望学生发现知识,甚至提出问题,教师在关键点上从旁指点。

三、两地教学意义对比

1. 地位对比

香港教材将该知识点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用完整的结构体系详细呈现,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学懂,这样编排对于学生领悟及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内地侧重的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该知识点是这个关系中其中一种表述方法,内地教材更希望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靠拢,更注重让学生用除法的方式来解决分数的问题。

2. 学习意义对比

香港教学要求学生对特定知识内容有完整的学习过程,仅就这些知识来说,学生的学习是充分的、系统的,学习成果显而易见。

内地教学更重视“分数”这块大知识体系中《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感受、体验数学学科中不同知识体系(如分数和除法两大体系)间的贯通与联系,重新感知,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将来如何学习数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对比之下,香港教材更容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内地教材则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思考面,更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索过程。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1页—7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对实物的操作,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2).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3)在理解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掌握求一个说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应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学法:同桌小组合作、交流。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蘑菇,圆片。

一、教学过程

12个蘑菇的3/4,是表示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一、复习

1、用8个圆片表示出它的1/4和3/4 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点名说说怎样表示的?(并板演)②再让学生说出 1/4和3/4的含义。(同桌互相说说)师点名说。③ 8个圆片的1/4是几个圆片?(全班独立算,师点名回答)师:我们会求了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那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多媒体出示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教学例题。

1、出示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例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要求小兔分到的蘑菇个数也就是求12个蘑菇的什么? 板书: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

2、说说3/4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拿出12个蘑菇摆一摆,分一分,同桌互相说说分的过程。

4、全班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些蘑菇的?平均分成了几份?你拿出了这堆蘑菇的几分之几?是几个? 师电脑演示并讲述:

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出这样的3份,也就是拿出了这堆蘑菇的3/4,每份是3个,3份就是9个。

5、质疑:我们可以分一分得到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我们还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呢?

6、各小组合作探讨算法,算一算,互相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

7、全班汇报交流算法: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12÷4=3(个)

3×3=9(个)答: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

8、指名说一说每一步算式表示求什么?

小结计算方法: 先用除法算出每份的个数,再用乘法算几份的个数。

9、如果篮子里有16个蘑菇,那么这些小兔能分多少个?如果20个蘑菇呢?

学生自己思考,分一分,画一画,指名回答。

16÷4 =4(个)4×3=12(个)

20÷4=5(个)5×3=15(个)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①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些苹果的2/3有()。②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些苹果的2/3有()。(1)根据实际问题里的“几分之几”说一说各分数的含义。(2)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

3)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和感知中抽象出算法。

(4)全班交流,说说过程。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师:两次拿的都是2/3,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师点名回答。

小结:虽然两次都拿出了总数的2/3,但由于每次苹果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2、摆一摆,拿一拿,算一算(1)这8颗棋子的3/4 是多少颗?

①同桌分别按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独立列式计算。②指名在班内汇报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2)先分一分,再和同学说说可以怎样算。①西红柿的 4/7 是多少个? ②玉米的3/5 是多少个?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师及时鼓励学生。

(3)用分数表示图里涂色的部分。(提高:用分数表示应注意哪些?)

用分数表示 :① 和总个数无关;②和每份的个数无关;③和平均分分的份数有关。

(4)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各自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并列式计算。指名回答计算结果,班级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1页—7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对实物的操作,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3)在理解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掌握求一个说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应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学法:同桌小组合作、交流。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蘑菇,圆片。

一、教学过程

12个蘑菇的3/4,是表示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一、复习

1、用8个圆片表示出它的1/4和3/4 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点名说说怎样表示的?(并板演)②再让学生说出 1/4和3/4的含义。(同桌互相说说)师点名说。③ 8个圆片的1/4是几个圆片?(全班独立算,师点名回答)师:我们会求了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那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多媒体出示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教学例题。

1、出示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例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要求小兔分到的蘑菇个数也就是求12个蘑菇的什么? 板书: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

2、说说3/4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拿出12个蘑菇摆一摆,分一分,同桌互相说说分的过程。

4、全班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些蘑菇的?平均分成了几份?你拿出了这堆蘑菇的几分之几?是几个? 师电脑演示并讲述:

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出这样的3份,也就是拿出了这堆蘑菇的3/4,每份是3个,3份就是9个。

5、质疑:我们可以分一分得到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我们还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呢?

6、各小组合作探讨算法,算一算,互相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

7、全班汇报交流算法: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12÷4=3(个)

3×3=9(个)答: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

8、指名说一说每一步算式表示求什么?

小结计算方法: 先用除法算出每份的个数,再用乘法算几份的个数。

9、如果篮子里有16个蘑菇,那么这些小兔能分多少个?如果20个蘑菇呢?

学生自己思考,分一分,画一画,指名回答。

16÷4 =4(个)4×3=12(个)

20÷4=5(个)5×3=15(个)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①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些苹果的2/3有()。②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这些苹果的2/3有()。(1)根据实际问题里的“几分之几”说一说各分数的含义。(2)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

(3)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和感知中抽象出算法。

(4)全班交流,说说过程。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师:两次拿的都是2/3,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师点名回答。

小结:虽然两次都拿出了总数的2/3,但由于每次苹果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2、摆一摆,拿一拿,算一算(1)这8颗棋子的3/4 是多少颗?

①同桌分别按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独立列式计算。②指名在班内汇报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2)先分一分,再和同学说说可以怎样算。①西红柿的 4/7 是多少个? ②玉米的3/5 是多少个?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师及时鼓励学生。

(3)用分数表示图里涂色的部分。(提高:用分数表示应注意哪些?)用分数表示 :① 和总个数无关;②和每份的个数无关;③和平均分分的份数有关。

(4)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各自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并列式计算。指名回答计算结果,班级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3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

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5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看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讨论

要知道分给它们多少个,该怎么想?

①我用小棒分一分。

②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给小兔3份。所以是9个。

谁能来列式呢?

12÷4=3(个)

3×3 = 9(个)

2、小结:

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给小兔3份,就是9个。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算一算。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说说每幅图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求的份数分别是几个?

(1)苹果(6个)的六分之一是多少个?

(2)梨(14个)的七分之二是多少个?

(3)鞋(10只)的五分之三是多少只?

(1)地球(12 个)的六分之五是多少个?

2、摆一摆,算一算。

(1)摆8根小棒,拿出它的四分之三。

(2)摆12根小棒,拿出它的五分之二。

3、引导学生先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再回答。(72页第3题)

四、思维训练

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00人,四年级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五分之四,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五分之四,五年级有多少人?

五、小结:怎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六、作业: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5

1.课始部分作好复习铺垫。由于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与本课时联系较紧密,所以一上课,我先出示了前一课时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一些关键句,然后让学生来分析题中单位“1”的量以及题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2.课中抓住关键句进行数量关系分析。例3中的一句关键句是:红花比黄花多1/10,我请学生思考“1/10”是什么意思,把谁平均分成10份,什么占了其中的1份?有了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分析出: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黄花的1/10。在此基础上,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学生们从图上清晰地看到红花比黄花多的那一部分是黄花的1/10那么多,所以求红花比黄花多几朵也就是求红花的1/10是多少。在“试一试”的教学中,我再次让学生根据关键句来思考题中分数的意义,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再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6

2、我校十月份用电1800度,十一月用电相当于十月份的90%,十一月份用电多少度?

3、学校共有男生60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4、孙敏九月份生活费为180元,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10%,他十月份生活费是多少元?

5、刘飞家去年养猪收入2800元,今年养猪收入增加了20%,刘飞家今年养猪收入多少元?

6、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5800册,今年图书增加了20%,学校现在有图书多少元?

7、我校去年有小学生134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8、去年,从马槽到绵阳的车票价格为80元,今年票价上浮了20%,今年的票价是多少元?

9、2003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8.38亿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那么,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的旅游收入约是多少亿元?

10、一篇文章有9600个字,小明打了全文的40%,小明打了多少个字?小华来帮忙,打了全文的50%,小华打了多少个字?还有多少字没有打?

11、王文收集了200张人物邮票,收集的风景邮票比人物邮票多20%,他收集了多少张风景邮票?

12、修一条300米的路,第一期完成40%,第二期完成30%,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多少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7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理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老师考验你们的听力怎么样?

(1)第一次拍3下,第2次拍6(2个3)下,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表示第1次和第2次的关系吗?

教师补充:第2次拍的次数是第1次的2倍。

(2)第一次拍2下,第2次拍6(3个2)下,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表示第1次和第2次的关系吗?

教师补充:第2次拍的次数是第1次的3倍。

2.“倍”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倍”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学习例1:

出示2朵兰花,出示6朵黄花,学生说说两种花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怎么来表示这是一份呢?

教师示范将2朵兰花圈起来,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想一想黄花该怎样圈?同桌互相讨论。指名演示。

出示:黄花有()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倍。

如果我拿走2朵黄花,谁能告诉我现在的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

现在黄花还是6朵,蓝花呢,变成3朵,你能用倍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要回答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不能只看一种花的朵数,我们一定要看一种花几朵,另一种花有几个这样的几朵,我们就说是几倍。

2.学习例2:

学生打开书本第73页。数一数蓝花和红花分别有几朵?

请学生根据例1将花用自己喜欢的那种颜色的水彩笔一份一份圈起来。

提问:蓝花2朵看成一份,红花将怎样圈?

红花有()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兰花的()倍。

谈话:刚刚我们用圈一圈知道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简单的圈一圈就能完成,还要研究如何计算,题目仍然是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不用圈,怎么列式计算?同桌讨论?为什么要计算?

求8里面有几个2,算式8÷2=

4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除法计算,得数后面不要写单位名称,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出红带子的长沙绿带子的5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读题,根据题目要求学生操作,填空,教师巡视指导。提问:6里面有几个3?6是3的几倍?15里面有几个3,15是3的几倍?填好后,要求学生把句子完整地读一读。用除法计算检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图上连一连,再根据情况列出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题目要求先量出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提问:你把哪根线段看成1份,第二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五、课堂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8

1、复习旧知

师:森林里在开森林运动会,你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运动会吗?

出示:小兔3只

小熊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有多少只吗?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1、CAI出示(黄花和红花)

2、引导观察:

谁能说说这两种花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3、着重研究“倍”

提问:你为什么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呢?

A、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其他人一眼就看出是3倍呢?(学生动手移一移、圈一圈)

B、你为什么要2朵2朵地圈呢?

C、请你填完下面的填空

因为黄花有朵,红花有()个2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倍。

D、你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算出3倍呢?

你想过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想6里面有()个2(板书)6是2的(3)倍。

算式6÷2=3表示什么意思?(6里面有3个2),在这道题里表示什么意思?(6是2的3倍)。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表示的是份,所以在算式6÷2=3后面不要写单位。

2、我们班的孩子真聪明,知道了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就是求6是2的几倍,想6里面有几个2,用6÷2=3来计算。花仙子好开心,又送来了一些花。CAI出示。8朵红花,谁能用刚刚学到的本领说说看,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先独立想一想,再同座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指名说。

3、巩固练习:10里面有()个2,10是2的()倍

15里面有()个5,15是5的()倍

24是8的()倍,16是4的()倍

3、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兔子有5只,猴子的有10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倍?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写算式。摆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得出结论: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种问题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除法)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基本练习:

(1)、唱歌的有30人,跳舞的有6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2)、动物园

CAI出示大象6只鹦鹉4只老虎2只猴子12只

你能从中找出倍数关系吗?

()的只数是()的倍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现在我要来考考大家。

思考题:

1、CIA鸭子有12只,兔子有3只,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

(1)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倍(2)乌龟有()只,你是怎样想的?

对比两题的不同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2、篮球有8个,足球比篮球少2个,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3倍,乒乓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9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吴永全 [ 教学内容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P39-40 页的例 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八的 6 — 11 题。[ 教学目标 ] 1 .学生经历例 2 的探究、观察、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2

.在数学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数学知识间的体会内在联系,学生培养 的推理能力,展学生的思维。

发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增 强问题意识,确问题

明解决的策略。4

.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体验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 喜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美德教育,成积极向上的形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 ]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口算。12 7 × 3 × 18 5 请说出你是怎么计算?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a

、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 4 1。b、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 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练习中虽然显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但我觉得对练习的利用还不够到位,如果可以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练习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包含在里面,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如何对练习进行有效反馈也是我课后所思考的,是应该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还是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怎样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把这两种方式都尝试一下,然后根据效果来进行选择。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11

通过两次摆棒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进行实际的应用——例5的教学,例5的教学我让学生先尝试练后自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揭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优秀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含义,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分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情境描述:有4只小兔在树林里玩耍。兔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胡萝卜(课件凸显主题场景中的一盘胡萝卜,上面有遮盖,能看出是胡萝卜,但看不出几根)。

提出问题:要把这一盘胡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得这盘胡萝卜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后板书:这盘胡萝卜的1/4。

继续描述:兔妈妈还带来了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课件出示遮盖着的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

提出问题:把这盘青菜和这盘蘑菇也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得这盘青菜的几分之几?分得这盘蘑菇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后板书:这盘青菜的1/4,这盘蘑菇的1/4。

追问:为什么小兔分得的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是一盘的1/4呢?

明确: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分别看作一个整体,各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从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各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有助于激活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接下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提供支持。把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遮盖住,凸显平均分的对象都要看作一个整体,能有效避免物体个数对相关分数获得过程的干扰。

二、探究

1.求一个整体的1/4是多少。

课件呈现:小兔急着问兔妈妈,我分得这盘胡萝卜的1/4,是几根呀?兔妈妈揭开覆盖在胡萝卜上的.薄膜,课件隐去4只小兔,凸显出8根胡萝卜。

提出问题:你知道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吗?(板书: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

[设计意图]小兔提出“一盘胡萝卜的1/4是几根”这个问题后,课件即把4只小兔隐去,并凸显8根胡萝卜。同时,由教师及时提出“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这个问题,目的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怎样求“8的1/4是多少”这个新的数学问题,避免把上述实际问题直接归结为“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整数除法问题,从而保证新课内容的顺利展开。

启发:要求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你能先用小棒分一分,并求出结果吗?

(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适当提示:要求8根胡萝卜的1/4是几根,就是把8根胡萝卜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

提出要求: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8÷4=2(根),并在“这盘胡萝卜的1/4”后面添上“是2根”。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8除以4?

进一步明确:要求这盘胡萝卜的1/4是多少根,就是把8根胡萝卜、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8除以4。

问题延伸:一盘青菜有4棵,一盘蘑菇有12个,这盘青菜的1/4是几棵?这盘蘑菇的1/4是几个?(随着提问课件出示:一盘4棵青菜和一盘12个蘑菇,同时板书:“4棵青菜的1/4是几棵?”和“12个蘑菇的1/4是几个?”)

提出要求:你能直接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1(棵),12÷4=3(个),同时在原板书“这盘青菜的1/4”后面添上“是1棵”,在“这盘蘑菇的1/4“后面添上“是3个”。

引导比较:上面所求的3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追问:都是求一盘物体的1/4是多少,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同?

强调:不管是求一盘胡萝卜的1/4是多少根,还是求一盘青菜的1/4是多少棵,一盘蘑菇的1/4是多少个,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求出一份是多少,所以都用物体的总个数除以4。因为胡萝卜、青菜和蘑菇的数量 不一样,因此它们的1/4的数量自然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从求一盘胡萝卜的分是多少根,到求一盘青菜的1/4是多少棵以及求一盘蘑菇的1/4是多少个,尽管作为整体的物体数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求一个整体的1/4是多少,都要把相应物体的个数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这样的经历,不仅能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明晰“求一个数的1/4是多少”的数学意义以及相应的数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深化对1/4这个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含义的理解。

2.求一个整体的:1/2、1/8、1/6是多少。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求这盘青菜的1/2是多少棵,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后提问:求一盘青菜的1/2是多少棵,为什么用4除以2?

问题延伸:如果要求一盘胡萝卜的1/8是多少根,求一盘蘑菇1/6是多少个,各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各自列式计算。

交流汇报,要求学生重点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引导比较:为什么求8根胡萝卜的1/4用8除以4,而求8根胡萝卜的1/8用8除以8?

追问:一盘蘑菇有12个,12除以4求的是这盘蘑菇的几分之一?12除以6呢?

启发:通过上面的比较,你又知道了什么?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3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同一个整体的1/4和1/2是不同的,同一个整体的1/4和1/8也是不同的,同一个整体的1/4和1/6还是不同的,这样就能把学生对“一个整体的1/4”的理解类推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上来,对特殊问题的认识也相应得以提升和抽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清晰。

三、小结

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四、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看图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提问:第一堆草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为什么要把它平均分成3份?第二堆草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为什么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按要求操作,并列式计算。

提问:两次都是拿出圆片个数的1/2,为什么每次拿出的个数不一样?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猜一猜,两人写字的个数相等吗?

追问:谁写的个数多一些?为什么?

学生解答后进一步追问:计算的结果与刚才的判断是否一样?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每种水果都拿出了1/3,猜一猜,哪种水果拿的个数最多?哪种水果拿的个数最少?为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5.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英语Unit3第四课时教案下一篇:进餐时何时打开餐巾 使用餐巾的礼仪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